s化学键
化学键的三种基本类型
化学键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一、离子键离子键是由电子转移失去电子者为阳离子,获得电子者为阴离子形成的;即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由于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离子既可以是单离子,如Na+、CL-;也可以由原子团形成;如SO42-,NO3-等;离子键的作用力强,无饱和性,无方向性;离子键形成的矿物总是以离子晶体的形式存在;二、共价键共价键的形成是相邻两个原子之间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相互配对,此时原子轨道相互重叠,两核间的电子云密度相对地增大,从而增加对两核的引力;共价键的作用力很强,有饱和性与方向性;因为只有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才能配对成键,所以共价键有饱和性;另外,原子轨道互相重叠时,必须满足对称条件和最大重叠条件,所以共价键有方向性;共价键又可分为三种:1非极性共价键形成共价键的电子云正好位于键合的两个原子正中间,如金刚石的C—C键;2极性共价键形成共价键的电子云偏于对电子引力较大的一个原子,如Pb—S键,电子云偏于S一侧,可表示为Pb→S;3配价键共享的电子对只有一个原子单独提供;如Zn—S键,共享的电子对由锌提供,Z:+¨..S:=Zn→S共价键可以形成两类晶体,即原子晶体共价键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晶格结点上排列着原子;原子之间有共价键联系着;在分子晶体的晶格结点上排列着分子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在分子之间有分子间力作用着,在某些晶体中还存在着氢键;关于分子键精辟氢键后面要讲到;三、金属键由于金属晶体中存在着自由电子,整个金属晶体的原子或离子与自由电子形成化学键;这种键可以看成由多个原子共用这些自由电子所组成,所以有人把它叫做改性的共价键;对于这种键还有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好象把金属原子沉浸在自由电子的海洋中”;金属键没有方向性与饱和性;和离子晶体、原子晶体一样,金属晶体中没独立存在的原子或分子;金属单质的化学式也叫分子式通常用化学符号来表示;上述三种化学键是指分子或晶体内部原子或离子间的强烈作用力;但它没有包括所有其他可能的作用力;比如,氯气,氨气和二氧化碳气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液化或凝固成液氯、液氨和干冰二氧化碳的晶体;说明在分子之间还有一种作用力存在着,这种作用力叫做分子间力范德华力,有的叫分子键;分子间力的分子的极性有关;分子有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其根据是分子中的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重合者为非极性分子,不重合者为极性分子;分子间力包括三种作用力,即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1当非极性分子相互靠近时,由于电子的不断运动和原子核的不断振动,要使每一瞬间正、负电荷中心都重合是不可能的,在某一瞬间总会有一个偶极存在,这种偶极叫做瞬时偶极;由于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瞬时偶极之间产生的分子间力叫做色散力;任何分子不论极性或非极性互相靠近时,都存在色散力;2当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靠近时,除了存在色散力作用外,由于非极性分子受极性分子电场的影响产生诱导偶极,这种诱导偶极和极性.。
s加naoh化学方程式
s加naoh化学方程式《S加NaOH化学方程式》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好好讲讲这个S(硫)和NaOH(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其中可是涉及到好多化学概念呢,不过别怕,老师会用特别简单的方式给大家讲明白。
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S + 6NaOH = 2Na₂S + Na₂SO₃+ 3H₂O。
这里面发生了很有趣的化学过程。
咱们先说说化学键这个概念哈。
化学键就像原子之间的小钩子,把原子们连接在一起。
在这个反应里,S和NaOH之间的化学键要发生变化。
那离子键呢,就像是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原子像超强磁铁般吸在一起。
NaOH里面,Na⁺和OH⁻就是靠离子键结合的。
而共价键呢,是原子共用小钩子连接。
S原子之间就有共价键。
当S和NaOH反应的时候,就像是把这些原有的小钩子拆开,然后重新组合。
再看看化学平衡这个概念。
咱们可以把它比作拔河比赛。
反应物和生成物就像两队人。
在这个反应中,最开始的时候,S和NaOH是反应物这一队,它们的量比较多,反应就朝着生成Na₂S、Na₂SO₃和H₂O的方向进行。
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这一队的“人”(分子或者离子)越来越多,反应物这一队越来越少。
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时候,就像是两队人谁也拉不动谁了,这时候浓度就不再变化了,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不过这个反应是朝着正方向进行得比较彻底的反应,但是这个概念在很多反应里都很重要哦。
接着讲讲分子的极性。
这就类似小磁针。
比如说水是极性分子,就像一个小磁针一样,氧一端像磁针南极带负电,氢一端像北极带正电。
而二氧化碳是直线对称的非极性分子,就像一个两边完全一样的小棒,没有这种一端带正电一端带负电的情况。
在这个S和NaOH的反应里,虽然分子的极性不是反应发生的最直接原因,但是它会影响到物质的很多性质,比如溶解性等,而溶解性有时候又会影响反应能不能顺利进行。
那配位化合物呢?中心离子就像是聚会的主角,配体就是提供孤对电子共享的小伙伴。
虽然咱们这个S和NaOH的反应不是配位反应,但是在化学的大家庭里,配位化合物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呢。
化学键的三种基本类型
化学键的三种基本类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化学键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一、离子键离子键是由电子转移(失去电子者为阳离子,获得电子者为阴离子)形成的。
即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由于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既可以是单离子,如Na+、CL-;也可以由原子团形成;如SO42-,NO3-等。
离子键的作用力强,无饱和性,无方向性。
离子键形成的矿物总是以离子晶体的形式存在。
二、共价键共价键的形成是相邻两个原子之间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相互配对,此时原子轨道相互重叠,两核间的电子云密度相对地增大,从而增加对两核的引力。
共价键的作用力很强,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因为只有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才能配对成键,所以共价键有饱和性;另外,原子轨道互相重叠时,必须满足对称条件和最大重叠条件,所以共价键有方向性。
共价键又可分为三种:(1)非极性共价键形成共价键的电子云正好位于键合的两个原子正中间,如金刚石的C—C键。
(2)极性共价键形成共价键的电子云偏于对电子引力较大的一个原子,如Pb—S键,电子云偏于S一侧,可表示为Pb→S。
(3)配价键共享的电子对只有一个原子单独提供。
如Zn—S键,共享的电子对由锌提供,Z:+¨..S:=Zn→S共价键可以形成两类晶体,即原子晶体共价键与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的晶格结点上排列着原子。
原子之间有共价键联系着。
在分子晶体的晶格结点上排列着分子(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在分子之间有分子间力作用着,在某些晶体中还存在着氢键。
关于分子键精辟氢键后面要讲到。
三、金属键由于金属晶体中存在着自由电子,整个金属晶体的原子(或离子)与自由电子形成化学键。
这种键可以看成由多个原子共用这些自由电子所组成,所以有人把它叫做改性的共价键。
对于这种键还有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好象把金属原子沉浸在自由电子的海洋中”。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与饱和性。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分子间力的产生
分子 非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 分子间力种类 色散力 色散力、诱导力 色散力、诱导力、取 向力
极性分子-极性分子
分子间力的特点
是一种电性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之间。 作用距离短,作用范围仅为几百皮米(pm)。 作用能小,一般为几到几十千焦每摩尔。 比键能小 1~2个数量级。 无饱和性和方向性。 对大多数分子来说,以色散力为主(除极 性很大且存在氢键的分子,如H2O外)
电 2.1-2.1=0 H H 负 性 ¨ 2.5-2.1=0.4 H ·I: 差 ¨ 值 ¨ Br: 越 2.8-2.1=0.7 H · ¨ 大 , 键 的 极 性 越 强
△χ
非极性键
¨ Cl: 3.0-2.1=0.9 H · ¨ ¨ F: 4.0-2.1=1.9 H · ¨ F: 4.0-0.9=3.1 Na ¨ · ¨
取向力:
固有偶极之间的作用力叫取向力。 发生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
_
+
_
诱导力:
非极性分子在极性分子固有偶极作用下,发生 变形,产生诱导偶极,诱导偶极与固有偶极之 间的作用力称为诱导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 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_ +
色散力:
色散力——分子间由于瞬时偶极所产生 的作用力。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 分子之间;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 子之间;也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离子键:这种原子间发生电子转移,
形成正、负离子,然后正、负离子间 由静电引力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
。例如:NaCl,KCl, CaF2
6.1.2 离子键的特点
本质:阳、阴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 存在:离子晶体和少量气态分子中
第05讲共价键 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2 )
知识点一:一、共价键1.共价键的概念和特征原子间通过 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微点拨【答案】共用电子对2.共价键的类型(按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分类) (1)σ键形成 由成键原子的s 轨道或p 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类型s-s 型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并不是所有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如两个s 电子形成共价键时就没有方向性。
知识精讲考点导航第05讲 共价键s-p型p-p型特征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为轴做旋转操作,共价键的电子云的图形,这种特征称为(2)π键形成由两个原子的p轨道“”重叠形成pp π键特征π键的电子云形状与σ键的电子云形状有明显差别: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它们互为,这种特征称为;π键旋转;不如σ键,较易(3)判断σ键、π键的一般规律共价单键为键;共价双键中有一个键,另一个是键;共价三键由一个键和两个键构成。
【答案】连线不变轴对称肩并肩镜像镜面对称不能牢固断裂σ σ π σ π【即学即练1】1.下列关于σ 键和π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σ 键能单独形成,π键不能单独形成B.σ 键可以绕键轴旋转,π键不能绕键轴旋转C.双键中一定有一个σ 键,一个π键,三键中一定有一个σ 键,两个π键D.CH3-CH3、CH2=CH2、CH≡CH中的σ 键都是C-C键,所以键能都相同【答案】D【解析】A.分子中可只含σ键,但含π键时一定含σ键,则σ键一般能单独形成,而π键一般不能单独形成,A正确;B.σ键为球对称,π键为镜面对称,则σ键可以绕键轴旋转,π键一定不能绕键轴旋转,B 正确;C.双键、三键中均只含1个σ键,其余为π键,则碳碳双键中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碳碳三键中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C正确;D.三种分子中分别含C-C、C=C、C≡C键和C-H键,所以σ键也包含C-H键,且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的键长、键能均不相同,D错误;答案选D。
2.下列分子中既含σ键,又含π键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D【解析】A .水中只含σ键,A 错误; B .乙醇中只含σ键,B 错误; C .氨气中只含σ键,C 错误;D .乙醛中含醛基,存在碳氧双键,既含σ键,又含π键的,D 正确; 故选D 。
化学键知识总结
化学键知识总结一、经典共价键理论(八电子规则)基本思想:当n s、n p原子轨道充满电子,会成为八电子构型,该电子构型是稳定的,所以在共价分子中,每个原子都希望成为八电子构型(H原子为2电子构型)。
二、近代价键理论1.经典价键理论遇到许多困难:(1) 两个电子配对后为什么不相互排斥?(2) 在有些化合物中,中心原子周围的价电子总数超过8, 为什么仍然稳定存在?(3) 根据静电理论,原子核对成键电子对的吸引只具有共价键能的5%,那么大部分共价键能从何而来?(4) 经典共价键理论不能解释共价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2.近代价键理论的内容(1) 两个原子形成一个共价键时,两个原子必须各提供一个未成对电子(即单电子)且它们的自旋方向相反。
(2) 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成键轨道能量要相近。
例如H2中1s~1s轨道成键;HF中H的1s与F的2p轨道成键等。
(3) 共价键的形成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一定要采取在电子云密度最大方向上进行重叠(即获得最大的键能,使分子处于最稳定的状态)−−解决了共价键的方向性。
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s电子云是球形的,所以s-s形成的共价键无方向性。
3.共价键的特点(1) 饱和性: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可以和几个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形成共价键。
(2) 方向性:s-s原子轨道的重叠无方向性,s-p、p-p、p-d原子轨道的重叠都有方向性。
(3) 共价键的类型a.σ键:沿着键轴的方向,发生“头碰头”原子轨道的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σ键。
b.π键:原子轨道以“肩碰肩”的方式发生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π键。
4.杂化轨道理论(1) 问题的提出:a.基态C原子只有2个单电子,为何可以与4个H原子形成CH4分子?即如何来解决共价键的饱和性呢?b.水分子中的∠HOH = 104.5︒,与根据2个H原子的1s原子轨道与O原子的2p x、2p y原子轨道重叠,形成90︒角不符。
即如何来解决共价键的方向性?(2) Pauling 的杂化轨道理论−−解决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内容:由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混合起来,重新组成能量相等的新的轨道的过程,称为原子轨道杂化。
化学键课件(共34张PPT)
[:O····:]2[:C··l :]-
··
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 数,而且还要用中括号“[ ]”括起来,并 在右上角标出所带电荷“n-”。
[ 练习] 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
如:NaOH、KOH、MgO、Na2O2、
硫原子、 溴原子、 硫离子、溴离子、铝离子 ”或小叉“×”来表示其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的电子式:
原子的电子式:在元素符 号周围用小点“.”或小叉 “×”来表示其最外层电
子数。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 ··
Na ·
R·
·Mg ·
··C··N··N···
·· F
·O··· ··
Cl ·
··
离子的电子式:
Na+ Ca2+
阳离子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 的电子式就是它的离子符号, 复杂阳离子(NH4+)例外。
如何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S····:]2-
[:B·r·:]··
Al3+
练习2、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其所表示的各原子组中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 ”表示电子得失
共价键使原子结合成共价化合物.
用电子式可以直观地 含有活泼金属元素和铵根离子的化合物
哪些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
电子式
结构式
HCl (2) 构成离子键的粒子:
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如:NaOH、KOH、MgO、Na2O2、
H—Cl
H O 氢分子的形成:
离子化合物2的电子式: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组成,但相同离子不能合并
电子式
结构式
H—O—H
化学键知识点概括
化学键一、化学键1、概念:化学键是指使离子或原子之间结合的作用。
或者说,相邻的原子或原子团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注意: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惰性气体就不存在化学键。
2、分类: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
3、意义:①解释绝大部分单质和化合物的形成:绝大部分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离子或者原子通过化学键的作用形成的。
②解释化学变化的本质: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原子重新组合就是通过反应物原子间化学键的断裂,然后又重新形成新的化学键的过程。
二、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1、概念: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3、本质:静电作用4、成键过程: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就形成了离子键。
5、成键条件:活泼金属(IA IIA)与活泼非金属(VIA VIIA)之间的化合物。
6、结果:形成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就是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而形成的化合物。
离子晶体就是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而形成的晶体。
7、范围:典型的金属与典型的非金属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
特别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左下方的金属与右上方的非金属元素之间。
例如:氧化钾、氟化钙、氢氧化钠、硝酸钾、氯化钾三、共价键:1、概念: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2、本质:静电作用3、方式: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静电作用。
4、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容易形成共价键。
5、结果:形成共价单质或共价化合物。
共价单质是指同种元素的原子通过共价键所形成的单质。
共价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通过共价键所形成的化合物。
6、范围:共价单质有H2、B、C、N2、O2、O3、F2、Si、P、S、Cl2、Br2、I2.共价化合物主要有非金属氢化物、非金属的氧化物、酸、非金属的氯化物。
7、类型: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的共价键。
主要存在于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所形成的共价键。
物质结构-化学键
键 的 极 性 逐 渐 增 强
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 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 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练习: 练习:
1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 B 具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 C 共价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 D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2.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2.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Ba(OH)2 B. CaCl2 C. H2O D. H2 3. 在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 在下列分子结构中, 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D ) A. CO2 B. PCl3 C. CCl4 D. NO2
[讨论] 讨论]
金属钠与氯气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 金属钠与氯气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 Na-e- → Na+ Na- Cl + e- → Cl- 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原子间通 过电子得失而分别形成阴阳离子, 过电子得失而分别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 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 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
﹕
Na
+ [·
· H ]- ·O·
Na2O2晶体中,过氧根离子 (O2 ) 2-与Na+以离子 晶体中, 键结合;在过氧根离子中,两个O 键结合;在过氧根离子中,两个O原子以共价 键结合。请用电子式表示过氧化钠。 键结合。请用电子式表示过氧化钠。 :: :: :: :: :: :: :: :: :: ·O · ·O ·
︰
··
→ →
I﹣ I N ≡N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分子 (多原子分子的偶极矩不仅 和键的极性有关,还决定于 分子结构的对称性)
: :
: :
利用电负性差值来判断键型
键型 离子键 键型 电负性 1.5 差值 电子 transfer e0 < and <1.5 partial transfer of e0 share e极性共价键 共价键
成键电子、成键电子对 (bonding pair)
未成键电子或n电子 (nonbonding electron)
孤电子对、孤对电子(lone pair electrons)
共价单键,成键电子对 孤电子对 F F F F 孤电子对
键角 (bond angle)
在分子中,相邻两个键之间的夹角
ClBeCl=180o
1930年,美国化学家鲍林 (L. Pauling, 19011994) 和德国
物理学家斯莱特 (J. C. Slater, 19001976) 把海特勒和伦敦的电 子对成键理论推广到多种单质和化合物中,从而形成了现代价 键理论,简称VB理论或电子配对理论,亦称HLSP理论。
Walter Heitler 1904-1981 美籍德国物理学家
作业
• • • • P98页 2、3、4 P112页 2、4、8、11
1.2 价键理论 (Valence Bond Theory,VB) 又称电子配对理论
1)价键理论发展小史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特勒(W. Heitler, 19041981)和伦敦 (F. W. London, 19001954)首先把量子力学应用到分子结构中, 采用近似方法建立和求解了氢分子的薛定谔方程,揭示了氢分 子中每个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形成化学键的本质,指出只有自旋 相反的未成对电子才能形成共价键。
第5章 化学键
2. 离子键的形成和性质
假定离子是带电的硬圆球形粒子,其周围的静电场是均匀的, 在正离子周围将尽可能多地吸引若干个负离子,在负离子周围 也尽可能多地吸引若干个正离子。正、负离子交替有序地在三 维空间整齐的堆积成离子型晶体。
10
离子键的本质:
原子或原子团发生电子得失而形成正负 离子,通过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29
sp3杂化轨道:
1个ns轨道和3个np轨道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
轨道,形成具有四面体结构的共价分子,键角为
109°28'。
30
31
杂化轨道的主要类型
sp
直线型,键角180
CO2, C2H2
sp2 平面三角形,键角120 BF3, NO3-, C6H6 ,C2H4
sp3 正四面体形,键角109 28’’ CH4, H2O, NH3
离子键包括同号离子间的斥力和异号离 子间的引力。
阴阳离子不可能无限靠近,离子的核外 电子以及原子核间都有强烈相互作用,最 后在一适当距离达到平衡,即斥力和引力 相等。
11
生成离子键的条件: 原子间电负性相差较大,一般要
大于2.0左右。
12
离子键的特征
(1)因离子的电荷是球形对称的,故只要空间条件 允许,可尽可能多地吸引异号电荷的离子,离子键没 有饱和性。在离子晶体中,每个正离子吸引晶体内所 有负离子,每个负离子也吸引所有正离子。
()()()()()() O :( )2 *2
2
2
2
*1
1 *
2
2 s 2 s 2 p z 2 p x 2 p y 2 p x 2 p y
顺磁性(说明O2的顺磁性是早期分子 *2px
轨道法的胜利之一),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例如:BF3 中心原子B外层电子数为6 ; PCl5 中心原子P外层电子数为10 ; SF6 中心原子S外层电子数为12
6
一、氢分子的形成
1927年德国化学家海特勒(Heitler) 和伦敦 (London) 用量子力学研究氢分子的形成,解释了 共价键的本质。
海特勒 1904 ~ 1981
7
两个氢原子接近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18
三、共价键的类型
小结: 单键都是σ键; 双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 三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 。
19
三、共价键的类型
例如:N2分子结构式可用N≡N表示。
N: 1s22s22px12py12pz1 N: 1s22s22px12py12pz1
N2 分子中有1个σ键和2个π键
20
三、共价键的类型
13
二、现代价键理论的要点
HCl分子形成时,图(a) 为最大重叠
14
三、共价键的类型
(一) σ键和π键 由于成键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不同,形成 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共价键。 1. σ键
原子轨道沿键轴(成键核间连线)方向以“头碰头” 方式进行重叠,重叠部分沿键轴呈圆柱形对称分 布,形成σ键。 如s-s、s-px 和px-px 轨道重叠。
28
四、键 参 数
2. 对于多原子分子,键能和解离能不同。 例如,H2O分子中有两个等价的O-H键, H2O(g) →OH(g) +H(g) DH-OH =502kJ· mol-1 OH (g) →O(g)+H(g) DH-O =423.7kJ· mol-1 EH-O = 463kJ· mol-1
一、氢分子的形成
两个氢原子的电子自旋相反,轨道才能重叠 成键,称为氢分子的基态。 电子自旋方向相同时,轨道重叠部分的波函数 ψ相减,互相抵消,核间电子概率密度几乎为零, 增大了两核间的斥力,系统能量升高,处于不稳 态,称为氢分子的排斥态。
化学键的杂化与杂化轨道的构成
化学键的杂化与杂化轨道的构成化学键是化学物质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负责连接和稳定分子的结构。
化学键的形成是由原子轨道之间的相互重叠所引起的,而杂化与杂化轨道则是在形成化学键过程中的重要概念。
一、杂化的概念及原理杂化是指原子内部价电子轨道的混合,形成新的杂化轨道,使得这些轨道能够更有效地重叠,从而形成化学键。
杂化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混合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形成一组相同类型的杂化轨道。
常见的杂化类型有sp、sp2、sp3等。
1. sp杂化sp杂化是最常见和最简单的杂化,例如碳原子在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时常用到的sp杂化。
在sp杂化中,一只s轨道和一只p轨道进行线性组合,形成两只sp杂化轨道。
sp杂化轨道形状呈线性,角度为180度。
这种杂化常见于碳原子四价键、炔烃中的碳碳键等。
2. sp2杂化sp2杂化是在碳原子与三个原子形成化学键时常见的杂化类型,最典型的例子是芳香化合物中的碳原子。
在sp2杂化中,一个s轨道和两个p轨道进行线性组合,形成三只sp2杂化轨道。
它们处于同一平面上,形成120度的角度。
这种杂化常见于双键、三键等。
3. sp3杂化sp3杂化是碳原子与四个原子形成化学键时常见的杂化类型,也是最常见的杂化类型。
在sp3杂化中,一个s轨道和三个p轨道进行线性组合,形成四只sp3杂化轨道。
它们呈现四面体的排列,形成109.5度的角度。
这种杂化类型常见于饱和化合物中的碳碳单键。
二、杂化轨道的构成杂化轨道的构成与杂化类型密切相关,每一种杂化类型所形成的杂化轨道数量与原先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量相等。
1. sp杂化轨道的构成sp杂化轨道是由一个s轨道和一个p轨道线性混合形成的,因此只有两个原子轨道参与混合,最后形成两个sp杂化轨道。
2. sp2杂化轨道的构成sp2杂化轨道是由一个s轨道和两个p轨道线性混合形成的,因此有三个原子轨道参与混合,最后形成三个sp2杂化轨道。
3. sp3杂化轨道的构成sp3杂化轨道是由一个s轨道和三个p轨道线性混合形成的,因此有四个原子轨道参与混合,最后形成四个sp3杂化轨道。
高一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及例题解析
化学键【学习目标】1.了解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以及化学键的含义。
2.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增进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3.明确化学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
4.会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涵义。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化合物以及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离子键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要点诠释: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使自己的结构变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例如Na 与Cl2反应过程中,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这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我们把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3.成键的性质:静电作用。
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括:①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的吸引作用;②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③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之间的作用。
4.成键原因:通过电子得失形成阴阳离子。
5.成键条件:(1)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
如IA、ⅡA族的金属元素(如Li、Na、K、Mg、Ca等)与Ⅵ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如O、S、F、Cl、Br、I等)之间化合。
(2)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某些带负电荷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OH-、SO42-等)含有离子键。
6.存在离子键的物质:强碱、低价态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盐等离子化合物。
7.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表示:要点二、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要点诠释: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
化学键 知识点概括
化学键_知识点概括标题:化学键——知识点概括化学键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原子或分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结合关系。
本文将简要概括化学键的主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基本概念。
一、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是指原子或分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结合关系。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静电引力、共价键、离子键等。
化学键的形成是化学反应的基础,也是物质稳定性的来源。
二、化学键的类型1、离子键:离子键形成是由于原子或分子间的静电引力。
当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它们会形成带电的离子,这些离子通过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键。
2、共价键:共价键形成是由于原子或分子间的电子共享。
当两个原子或分子相互靠近时,它们的电子会相互作用,形成共用电子对。
这种共用电子对被称为共价键。
3、金属键:金属键形成是由于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容易失去,而空轨道容易接受电子。
金属原子通过失去电子,与其它原子或分子形成金属键。
4、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根据共价键的极性不同,可以将共价键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是指共用电子对偏向其中一个原子,而非极性共价键是指共用电子对均匀分布在两个原子之间。
三、化学键的本质化学键的本质是原子或分子间电子的重新分布。
当两个原子或分子相互靠近时,它们的电子会相互作用,导致电子的重新分布,从而形成化学键。
这种电子的重新分布是化学反应的基础,也是物质稳定性的来源。
四、化学键的重要性化学键是理解化学反应的基础,也是解释物质稳定性和性质的关键因素。
不同类型和强度的化学键决定了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硬度、熔点、溶解度等。
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是生物体内能量转换和物质合成的基础过程。
因此,理解化学键对于学习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学科至关重要。
化学键是化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质的本质和性质。
本文简要概括了化学键的定义、类型、本质和重要性,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化学键知识点化学键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原子或分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结合关系。
ce_sds中硫醚键
ce_sds中硫醚键硫醚键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种重要的化学键,它在许多生物、化学和工业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ce_sds中硫醚键进行深入探讨,介绍其结构特点、形成过程、性质以及应用领域等相关内容。
一、硫醚键的定义与结构特点硫醚键是由硫原子和两个有机基团连接而成的键,其化学式一般表示为R-S-R',其中R和R'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有机基团。
硫醚键的结构特点在于硫原子与相邻的碳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而硫原子与两个有机基团之间形成的键属于硫与碳之间的极性键。
二、硫醚键的形成过程硫醚键的形成过程主要涉及到硫原子与碳原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其中,最常见的形成方式是通过硫化物与有机卤化物的反应,例如:R-X + R'-S-R'' → R-S-R' + R''-X在该反应中,有机卤化物(R-X)中的卤素离去,生成亲核试剂(R''-X),然后与硫化物(R'-S-R'')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形成硫醚键(R-S-R')。
三、硫醚键的性质1. 化学稳定性:硫醚键在常规反应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不易水解、氧化或分解。
2. 极性特性:由于硫醚键中硫原子与碳原子的电负性差异,硫醚键具有一定程度的极性,使得硫醚分子在溶解性、沸点和熔点等性质上与一些无机化合物有所不同。
3. 氧化反应性:硫醚键易于在氧气存在下发生氧化反应,进而生成硫醚氧化物。
4. 反应活性:硫醚键的活性相对较低,不容易被常规试剂攻击,但在有条件下仍能发生一些特定的官能团转化反应。
四、硫醚键的应用领域1. 生物学领域:硫醚键在许多生物分子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稳定性、个别氨基酸的功能等。
此外,硫醚键还参与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的催化作用。
2. 有机合成领域:硫醚键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在有机合成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硫醚配体可用于过渡金属催化反应、杂环化合物的构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电子式
1.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 ∙ (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 2.电子式书写要点:
(1)原子: H
×
Na
×
×
Mg×
(2)简单离子:
阳离子: Na+
阴离子: [
] ×
—
Mg2+
[×
2- ] ×
(3)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 组成,但相同离子不能合并。
[ 练习]
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
· · · · B + A + B · · · ·
2+ · · · · - - [ B ] A [ B ] · · · ·
· · · · · · · ·
· · · ·
· · · ·
溴原子, 硫离子, 钙离子
[ 练习]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
KBr,Na2O,CaCl2 ,CaO
3.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书写要点:
2.生成物要用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表示,相同 的离子要单个写。 3.用于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是 , 而不是=。电子转移的箭头可标也可不标。
1.反应物要用原子的电子式表示,相同的可合并。
小结:
失去电子
活泼金属原子
得到电子
阳离子
静电作用
离子键
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
活泼非金属原子
阴离子
根据原子序数,下列各组原子能以 离子键结合的是( C ) A.10与19 C.11与17 B.6与16 D.14与8
AD
C
D
D
C
主族元素A和B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 用电子式表示AB2的形成过程。
你想过吗?
1.为什么一百多种元素可形成千千万 万种物质? 2. 为什么两个氢原子可以形成氢分子, 而两个氦原子却不能形成氦分子?
1654年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 验,16匹马的力量居然没有把两个合在一起的抽空空气的铜 球拉开!当原子和原子结合为分子时,原子之间存在着强烈 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化学反应中要拆开原子间的化学键 就如同马德堡半球实验那样难!
下面漫画形象的表示出了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什么是化学键?常见化学键有哪些?让我们 一起走进教材第三节化学键。
第三节 化学键
回顾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
2Na+Cl2
点燃
2NaCl
交流· 研讨
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的 知识和化学键知识分析氯 化钠的形成过程。
不稳定
电子转移
e失e得e-
稳定
Na+
Cl-
思考
2.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思考
哪些物质中存在离子键呢?
①活泼的金属(IA、IIA)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VIA、VIIA)之间的化合物。(如:Na2O.Na2O2) ②大部分盐,包括铵盐。(如:NH4Cl,NaNO3) ③强碱。
质疑
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 层电子发生变化,所以化学反应中 需要表示出最外层电子的变化,那 么用什么来表示呢?
在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 间存在
哪些力?
1、Na+离子和Cl-离子间的静电吸引作用 2、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间的 静电斥力作用
一.离子键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 作用称为离子键 阴阳离子 成键粒子: 成键本质:静电作用
成键元素:活泼的金属(ⅠA,ⅡA) 活泼的非金属(ⅥA,ⅦA)
[ 练习]:⑴ 用电子式表示MgO的形成过程 · · · · 2+ : · Mg · O · → Mg [ O : + · ]2· · · · ⑵ 用电子式表示K2S的形成过程 · · · · + 2- K+ : S · → K [ S: 2K·+ · ] · · · · (3)用电子式表示CaBr2的形成过程 · · · · · · · · : 2+ : : : ] ] Ca [ Br: +: Br · Br · Ca· → [ Br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