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北师大版
理由:
14.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判断:
理由:
三、分析材料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材料2:“朝鲜战争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
重点
新中国的成立及意义;巩固政权的措施;内政外交的成就以及三大改造等。
难点
让学生理解本单元的历史特征是过渡,即1949年到1956年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教
学
程
序
集体备课内容
自我
补充
(一)复习回顾:
1、带领学生回忆八年级上册的内容,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联系中共成立90周年,为何说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结合中共领导人民斗争的史实)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2.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土地改革完成
二、辨析说理(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
1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准备:一届政协
1、建立政权——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1949、10、1
意义:推翻两个半,建立一个新,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土地改革(1950、6——1952年底)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 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公开课教案_1
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教学重点:新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学难点: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现任外交部长是谁吗?(王毅)也许有部分同学不知道,但是大家肯定都知道我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是周恩来,正是他在建国初期协助开国领袖毛泽东,冲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使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崭新外交姿态登上世界舞台。
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
新课讲授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掌握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特点和内容。
4、理解“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和作用。
(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并讲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间概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师:谈到新中国的外交,我们不得不提旧中国的外交。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间,中国历届反动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中华民族饱受了列强的欺凌掠夺。
(多媒体展示材料,让学生总结旧中国的外交政策:屈辱外交)师: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结束了长期受侵略、受压迫、遭凌辱的历史,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纪元,中国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
(多媒体展示材料并请同学们齐读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一段话,概括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建国之初我国的外交政策,也是新中国区别于旧中国外交最主要的特征。
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外交形象彻底转变,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全新形象面对世界。
然而当我们环顾世界,准备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发现我们面临的外交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
学生活动1:学生4人一组,分析新中国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补充。
师:设问面对当时对中国十分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积极主动、走向世界、广交朋友)生1: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中苏建交、毛泽东访苏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展示图片: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合影)生2: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我国迎来了第一波建交热潮,共有17个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教案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教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教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教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课题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2、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难点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回顾知识目标图片A G拓展知识2分钟下载讲解过程与方法文字材料A E建立表象5分钟下载讲解过程与方图片A E帮助理解5分钟下载法情感态度理解图片A I帮助理解2分钟下载价值观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
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
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
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第 4 课走向国际舞台导教案(无答案)第 4 课走向国际舞台1.认识新中外国交的背景和目标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学习目标2. 经过亚非会议的学习,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停提高。
重点: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学习重难点难点: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意义学案点案【导入新课】1949 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外国交部的建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历史是一部辱没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胆怯,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实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恐惧,要有信心。
”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辱没外交,开启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好像新中国一同成长起来,你知道这一外交政策是怎样拟订和发展的吗?【基础部分】1.新中国推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形象的比喻为、、三条目标。
2. 1953 年,我国政府在同政府代表的谈判中,初次系统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就是、、、、。
3.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领袖在印度尼西亚的举行会议。
此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列席会议。
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在会议出现严重分歧的时候,周恩来提出目标,推进会议获得成功。
【重点部分】阅读以下资料:资料一:国家邮政局刊行的明信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资料二 :1955 年 4 月 18 日,有 29 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召开。
50 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万隆精神”不只没有失掉其意义,在全世界化的时代,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却更昭显其超越时代的光芒。
请回答:( 1)据资料指出, 20 世纪 50 年月,中国政府提出的办理对外关系的基来源则是什么?1 / 5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第 4 课走向国际舞台导教案(无答案)(2)在 1955 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什么目标促使了会议的圆满成功?(3)据资料指出全世界化时代的时代主题是什么?【拓展部分】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嘴的。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教案-文档资料
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方针,回顾新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的建设任务,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其意义,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难点: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图片资料认识法。
四、教学设计(一)、导入复习导入法(二)、新授:集体讨论:1、新中国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明确:①、美国等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对中国经济上禁运封锁,政治上不承认,军事上武力包围威胁。
②、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中国外交向苏联倾倒。
③、亚非部分国家独立:需要互相帮助支持,友好合作,但对新中国缺乏了解,心存疑惧。
2、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外交活动,其目的是什么?答: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
3、教师设问:新中国建国初期取得哪些成就?Ⅰ、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1、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①、新中国执行什么外交政策?②、《共同纲领》有关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规定是什么?③、新中国外交的方针是什么?④、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在外交上要“一边倒”?2、学生交流3、明确:①、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②、《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课件北师大版1
(1)材料一中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破坏亚非会 议? 参考答案:破坏亚非国家的团结,削弱亚非国家的影响力,从而分别 控制亚非各国。
(2)会议主要就哪些共同关心的问题达成一致?你能归纳会议中形 成的万隆精神吗?你认为万隆精神对今天不同国家处理相互间的 关系有没有作用?为什么? 参考答案: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 问题。团结、合作、平等。有作用。它是推动亚非团结与合作的 动力源泉;今天,我们更应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和各国选择不同发展 道路的自主权,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
课标要求 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 1.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提出: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 出。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倡导:1954年6月,中国、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 4.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 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 属于其内容的是( A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处 ⑥“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 4.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增进各 国友谊的我国领导人是( B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胡锦涛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1.时间、地点: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 2.会议特点:这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 国际会议。 3.主要内容:保卫世界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 4.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成功。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走向国际舞台》教学目标:1、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基础知识。
2、了解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
3、能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进行归纳。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中国的外交总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总理对万隆会议的影响难点:万隆会议的世界影响教学过程:一、情景剧导入师: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是谁?生:周恩来师:让我们表演一个小情景剧,看一看周总理是如何对怼人的。
“派克”的来历旁白: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
记者:(面带讽刺,语气得意)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总理:(言语风趣)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
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
旁白:美国记者羞红了脸过渡:学习新课《走向国际舞台》,一起欣赏周总理更多的外交风采。
二、新中国外交方针1、出示材料,学生阅读师:新中国成立了,我们还需要延续屈辱的外交吗?生:不需要新中国成立第一天,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生读材料师:找出其中红色的关键词,总结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外交方针师:但是当时的世界环境太险恶了,看图片材料师:两大阵营之间我们何去何从,这就需要看他们对我国的态度了。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949年12月,毛泽东率代表团乘专列前往莫斯科。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在克里姆林宫隆重举行。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 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公开课教案_7
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课程标准】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内容呈现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骄人成果,学生通过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深刻感知中国人民切实实现了当家做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方针的制定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了解我国外交方针的制定;通过分析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发挥的作用;充分理解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万隆会议取得成功的巨大作用;明白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前提和根本。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学难点】对“求同存异”方针作用的认识。
【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多媒体出示五张图片,呈现了从古代到近代中国的外交情况,然后提出问题,什么是外交?教师陈述:外交通常是指一个国家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而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而国家实力是一个国家开展外交活动的坚实后盾。
那么我们纵深历史,回顾一下古代、近代中国的外交情况。
多媒体出示古代外交:秦汉隋唐元明----开放交流;清朝----闭关锁国;近代外交:被动、屈辱、不平等(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古代中国,我们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吸引着外来国家纷纷来华,近代以来,我们深受屈辱,伴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受到侵犯,并一步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紧接着又提出一个问题:那么,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外交又是什么情况?自然而然导入本节新课走向国际舞台。
【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多媒体出示问题:新中国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接着出示两段材料归纳所处的外交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方针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2.通过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的学习,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
二、夯实基础
1.新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形象的比喻为、、三条方针。
2.1953年,我国政府在同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系统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就是、、、、。
3. ,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举行会议。
这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会议。
4.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在会议出现严重分歧的时候,周恩来提出方针,推动会议取得成功。
三、巩固提升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
”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死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4.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统一
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D.缓和美国的敌对关系
5、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4)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1)(2)(3)(4)B、(1)(2)(4)
C、(1)(2)(3)D、(2)(3)(4)
6.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
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四、合作探究
材料一
国家邮政局发行的明信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材料二:1955年4月18日,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召开。
50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万隆精神”不但没有失去其意义,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却更昭显其超越时代的光辉。
请回答:
(1)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什么?
(2)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你怎样理解万隆精神?
五、课外延伸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于1950年2月
14日签定的条约,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0年。
这个条约取消了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
代表王世杰和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的不平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条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兼外长周恩来和苏联外长安德烈·维辛斯基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
60年代起,中苏两国关系恶
化,该条约名存实亡。
期满后没有再延长。
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
联大厦举行。
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7月21日,与会各
国签署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会议最后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