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7篇)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7篇)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7篇)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教材: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祖先的摇篮》丛书:《奇妙世界》中《孩子们在争辩》[教学目标]一、识字与写字1、复习“一望无边”等词语,书写“摘、掏”等2个字、2、在语境中体会并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二、阅读与表达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神奇的想象和祖先自由的生活、读好第2小节和第3小节中的问句、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描述“掏鹊蛋”等画面,并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3、拓展阅读《孩子们在争辩》,继续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想象的快乐、[教学重点]1、在语境中体会并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相机指导书写“摘、掏”2个生字、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教学难点]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描述“掏鹊蛋”等画面、2、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读文(一)板书课题(二)相机出示词语(三)整体读文过渡:多么有趣的小诗啊!大家读得真好、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诗的第二、三小节,感受祖先有趣的生活吧、[设计意图]开课伊始,板书课题依然强调易错字“祖、篮”,夯实学生字词基础、从复习词语到整体读文创设情境,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二、展开想象,读写结合(一)想象情境,朗读练习1、读好问句(1)学生自由练习读问句(2)指名读并相机指导2、读出好奇(1)学生注意“可曾”这个词语,知道这是作者对祖先生活的好奇而进行的猜想、(2)学生再读,读出猜想、好奇的感觉、3、读出画面(1)学生默读,读中想象祖先生活的情景,找出作者猜想祖先干什么(2)关注词语,想象画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关注并积累动词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示范、(3)交流想象,读出画面、学生选择一个试着说一说读完词语想到哪些画面?学生互相交流、集体交流、读着这样的词语,眼前出现一幅幅画面、(4)回顾朗读小诗的第2、3小节(二)发挥想象,仿写练习、1、尽情想象,积累词语、学生发挥想象,仿照二、三小节说说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些什么?学生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指导2、运用词语,仿写练习、学生选择一小节仿写3、展示作品,想象风暴、展示学生作品,相机评价并进行指导、过渡:我们以后在阅读的时候,就是要由课文内容想象开去,阅读之旅就更有趣了、想不想继续放飞我们的想象呢?老师再推荐一首有趣的小诗、[设计意图]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课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指导,关注个体需要和不同的需求、大部分同学对诗中所写就是作者因好奇而引发的猜想存在疑惑,因此抓住“可曾”引导学生感悟、2、想象的实质是思维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因此,教学中搭建一定的“支架”,如抓住词语想象画面,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在想象和表达中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为仿写做好准备、三、拓展阅读,延伸想象(一)出示图片,引导想象1、出示斑马,学生观察,相机出示第1小节、2、出示鸟和鱼:看到什么?又会怎样发问呢?学生集体交流、3、回顾第1、2小节,感受普通事物引发的想象、(二)自由阅读,再次想象1、孩子们又会怎样争辩呢?学生完整朗读这首诗《孩子们的争辩》、2、相机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孩子们还会争辩什么、课后和爸爸妈妈、同学们交流一下、过渡:看来想象源于我们的好奇心,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都会引发我们神奇的想象呢![设计意图]丛书中《孩子们在争辩》一首小诗引进课堂,就是把有趣的想象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在学生经历了对祖先生活的想象之后,教师告诉孩子,有了想象,我们的阅读之旅就多了一份乐趣、其实,只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生活中普通的事物,也能引发有趣的想象、然后,引导学生去读课外这首小诗,并启发学生课后可以尝试着这样去想象、想通过课堂的学习,为孩子们打开更多的窗……四、回归文本,放飞想象(一)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2、推荐阅读主题阅读丛书《发现老祖宗》和《仓颉造字》等文章、(二)积累词语1学生回顾本节课积累一组表示动作的词语;2学生练习词语搭配的连线;3生字“摘、掏”书写指导、结束语:有了想象的翅膀,我们就可以推想祖先的生活;有了想象的翅膀,身边的事物会变得更加可爱;让想象伴随快乐的童年、[设计意图]一方面,回顾积累本节课表示动作的词语,让积累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归类指导“摘、掏”,拓展带有提手旁的字,归类识记,知识渐渐板块化、另一方面,想象可以化普通为神奇,变文字为画面,变单一为多面,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表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按要求预习课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祖先的摇篮》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祖先的摇篮》

1.认识生字,用自己积累的记字方法初步记住一些生字。

2.懂得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出示原始森林图片)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看,这原始森林的景色多美,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的生活环境吧。

(板书:祖先的摇篮)2.齐读题目,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自学字词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圈出来,自主解决。

(2)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效果。

(1)课件展示会认字的读音,引导学生正确拼读。

zǔtāo dòu qiáng wēi dǎi yì祖掏逗蔷薇逮忆(2)课件展示会写字,指名学生认读,教师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祖啊浓望蓝摘掏赛忆重点字书写指导。

祖:偏旁是“礻”不是“衤”,“且”的最后一笔要长些。

“掏”的偏旁是“扌”,识记这个字时,我们可以换一下偏旁,用形近字进行辨析,如“淘、陶、萄”等。

(3)教师运用课件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一望无边: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地域十分辽阔。

遥远:指很远。

苍苍茫茫:辽阔遥远而望不到边的样子。

3.学生互相交流识记生字新词的方法。

三把握脉络1.自读课文,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根据各节意思的不同划分段落。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3.组长汇报结果,教师归纳总结。

(1)第一部分(第1小节):介绍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

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2)第二部分(第2、3小节):介绍了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是如何生活的。

(3)第三部分(第4小节):概括总结,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4.按男女分组朗读四个小节。

读出回忆的遥远和美好,读出对原始森林的感叹。

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 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 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祖先 好啊 浓厚 张望 蓝色 摘花 掏出 赛跑 记忆 2.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系统学习了生字,给课文划分了层次,知道我们祖先的摇篮 是指原始森林。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都 做些什么呢。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读 2.3 节,找出描写祖先们生活的词句。 明确: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品读“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明确: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野兔赛跑”“蘑菇打伞”,再现了祖 先生活的快乐。 3.仿写疑问句: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明确:你知道小华现在在做什么吗? 拓展示例: (浓绿)的树荫 (浓绿)的青菜 (浓绿)的湖水 (浓绿)的翡翠 4.诗歌第 2、3 节为什么用问句的形式? 明确:因为这是对祖先生活的猜测,猜测祖先是否在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是否在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关于森林的诗句拓展示例: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恩二僧》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 { } } 摘野果 掏鹊蛋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祖先的摇篮 回忆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美好而遥远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 原始森林——苍苍茫茫
2.阅读第 1 节,思考:祖先的摇篮是哪儿? 明确:原始森林。 3.“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明确:把“原始森林”比作“我们祖先的摇篮”,很形象,很具体。 拓展示例: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如: 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 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4.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 明确:这是多大的摇篮啊!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5.请同学们分别用一个字和一个词来概括原始森林的特点。 明确:大、一望无边。 含数字的四字词语拓展示例: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23课 祖先的摇篮(第1课时)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23课 祖先的摇篮(第1课时)

第23课祖先的摇篮(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浓、望、蓝”5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1小节的感叹句。

3.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浓、望、蓝”5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1小节的感叹句。

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1小节的感叹句。

2.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词语“祖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祖先”吗?学生举手,教师指名发言。

教师:“祖先”指一个民族或家族的上代,特指年代比较久远的。

教师(出示摇篮照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摇篮。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学生:婴儿睡觉用的。

教师:你猜“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它也是祖先用来睡觉的吗?带着问题,我们来学学这首诗歌。

2.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相机指导:“祖”是平舌音。

探究新知合作探究(一)探究一: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合作读生字。

要求:①借助拼音,将课文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②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同桌合作读生字,相互指正。

2.检查字音。

祖掏逗蔷薇逮忆(1)指名读。

(2)学生开火车读。

(3)去拼音指名读、班级齐读。

3.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4.教师汇总并补充识记方法。

①利用熟字识记。

如:组—祖;豆+辶=逗;萄—掏。

②偏旁归类识记。

如:“逗”和“逮”都有偏旁“辶”,“蔷”和“薇”都有偏旁“艹”。

③图文结合识记。

如:借助蔷薇的图片识记“蔷、薇”。

④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

如:“逗、蔷、薇”等。

⑤做动作识记。

如:“掏、逮”等。

5.开火车给生字组词,加强识记。

(二)探究二:学习第1小节,朗读想象。

1.指名朗读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学生:祖先的摇篮是原始森林。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4.学生分享自己对祖先摇篮的好奇之处,教师总结并引导:“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探索祖先的摇篮。”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字音、词义,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如“祖先的摇篮”、“在大树下”、“摘野果”等,帮助学生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
5.课后反思:
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收获的反思日记,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学到的知识以及待改进之处。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祖先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记录下来:
a.祖先的生活环境与现代生活环境有哪些异同?
b.你认为祖先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c.课后搜集关于祖先的传说或故事,与同学分享,了解祖先的智慧与贡献。
三握祖先的生活方式,体会祖先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2.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伊始,教师可通过展示图片、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走进祖先的世界,激发他们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时,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预习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书写本课生字词,如“祖、先、篮、摇、蓝、摘、掏、赛”等,掌握字词的正确发音和基本含义。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以及与现代生活的异同。
3.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优秀10篇《祖先的摇篮》讲述森林是人类最初赖以生存的摇篮,通过课文使学生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10篇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7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文导入: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原始森林里,他们以天为盖,以地为席,与果木为伴,与日月为友……2、你有这样的体验吗?小组之间或同学之间交流。

3、今天这堂课,咱们共同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观察一下这篇课文和前面学到的课文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不是自然段的结构,而是从中间空行断开。

每断开一次就是一个小节。

)认识小节。

2、学生尝试找出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并在每一个小节前面标出序号。

3、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结构有4个小节组成。

4、朗读诗歌,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小节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7、读一读课文,思考: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8、努力把诗歌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祖、掏、逗、蔷、薇、逮、忆。

(1)比较认知“蔷”和“薇”: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比较容易识记。

23祖先的摇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3祖先的摇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3 祖先的摇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视角追溯了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古老原始森林——祖先摇篮的深厚眷恋之情。

全诗共八个自然段,结构清晰,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感,适合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自然和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的限制,他们可能无法深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能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的表达和交流。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想象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的生活状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对祖先摇篮的深厚眷恋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对祖先生活的向往之情,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对祖先摇篮的深厚眷恋之情。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插图、原始森林的视频资料、生字词卡片等。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3)开火车检查认读情况。(出示去拼音的生字)
师: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吗?小火车开起来。(评价语:这是一辆小快车!真是一辆高铁。)
2.学习动词。
师:课文中还有一组有意思的短语,谁能来读一读。
(PPT出示动词短语)
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
逗松鼠捉蜻蜓逮蝈蝈
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
(1)个别读
(2)齐读短语。
师:声音响亮,字正腔圆,读得可真棒。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编一个小魔法,睁大眼睛,看仔细咯!
(1)检查字词: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老师带读(老师相机强调“摘”读翘舌音)。
(2)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认读“望”,可以通过熟读成语“一望无际”,还可以采取识字换偏旁的方法,如“掏”和“淘”,“摘”和“滴”理解字义,采用做动作的方法也可。认读“蓝,赛,蔷薇”,宜采用形近字辨析和借助图片的方法认识事物。“蓝”与“摇篮”的“篮”进行比较记忆,其中“蓝”是“草字头”表示“蓝”与草本植物有关,并通过组词来感受色彩的丰富与美丽。认读“赛”,可以通过辨析形近字“寒”“塞”来识记字形,并用组词的方式来巩固理解)
都有哪些东西要学本领呀?
生1:太阳
生2:还有月亮
生3:还有水
相机板书太阳,月亮,水
2.解析第2自然段。
(1)师生共同交流。
师:我们来看看太阳学会了什么?(相机板书:发光,上山下山)
太阳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呢?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指名答(PPT出示文段)
为什么没有成功呢?(因为太阳的声音太粗糙了,把敏感的新世界吓坏了)
4.疏通课文
师:词语宝宝我们都认识了,把他们送回课文中,让我们一起来挑战一字不差读课文。(指名读)其他的同学请做好评委,边听边做记录。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祖先的摇篮,即地球。

2. 培养学生对地球和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地球是祖先的摇篮,是我们的家园。

2. 观察地球的图片,描述它的特点。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观察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地球的特点。

2. 学习新知识
(1)教师出示地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的特点。

(2)教师讲解地球是祖先的摇篮,是我们的家园。

3. 实践操作
(1)让学生分组了解不同种类的地球特点,记录它们的特点。

(2)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他们了解到的地球。

4.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地球的了解,以及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感受。

5. 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地球是祖先的摇篮,并和家人一起到户外观察自然环境。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地球的认识程度。

2.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他们对地球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环境的关注程度。

祖先的摇篮教案(优秀5篇)

祖先的摇篮教案(优秀5篇)

祖先的摇篮教案(优秀5篇)《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树立保护祖先的摇篮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有关原始森林的图片,字词卡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你的摇篮又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

二点题教学1 通读课文,回答“我们祖先的摇篮是哪里?”(原始森林)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谁来说说出示图片荫掩蔽日的大树,遍地的奇花异草,清洌的甘泉,林木苍郁两岸绿色峰丛高耸,其间崩塌巨石累累,石上布满藤萝树木。

谷地忽宽忽窄,两岸锥峰时高时低森林覆盖疏密不定,地下河明暗流交替出现,时而流水清澈,时而乱石峥嵘,构成了幽深静谧神秘肃穆的原始森林景观。

蜿蜒曲折莽莽苍苍,林中古树、吊藤、飞禽、走兽,天然原始,阴森恐怖。

2 带着对神秘大森林的好奇,读一读文章第一小节说一说,大森林有什么特点学生试试动手画一画这美丽而神秘的摇篮三识字教学1 指导学生朗读中注意“始、曾、掏、吗、逮、蝈”等生字2 认读含有生字的句子,进而认识生字3 出示文中生字,学生反复读一读4 给生字组词,教学书写注意:始是女字旁,引导学生复习识记女子旁的字,如:姐、妈、好、奶等意、思、想都是心字底,指导学生写的时候把心字写扁一点,另外复习心字底的字曾不易写好,教师可以示范着写远和忆可以分类指导5 完成习字册四知识拓展教师读一读,关于人类进化的文章,给学生以知识的拓展《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3祖先的摇篮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3祖先的摇篮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3 祖先的摇篮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解析】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生动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

“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给了范例。

【教学目标】1.认识“逗、逮”等5个生字,会写“摘、掏"2个字,理解“一望无边”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写第二小节。

4.能认读含有“摘、掏"等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难点】1.能认读含有“摘、掏”等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2.能展开想象,仿写第二小节。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创设情境:作者吴珹小的时候,在院里和爷爷聊天。

2.揭示课题:祖先也有自己的摇篮。

3.齐读课题:祖先的摇篮。

二、品读第1小节1.明确祖先的摇篮是什么。

(1)出示试学一: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想一想“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2)自由读课文。

(3)师提问:爷爷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预设:原始森林。

2.观看原始森林的视频,一起走进原始森林。

(1)观看视频。

(2)师提问:刚才我们走进的原始森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3)学生分享。

3.走进第1小节,爷爷眼中的原始森林有什么特点?(1)学生分享预设1:一望无边说明原始森林很大。

教师出示原始森林很大的图片:这就是一望无边的原始森林、这就是漫无边际的原始森林、这就是广阔无垠的原始森林。

板书:大。

预设2:原始森林的树木很茂盛、枝叶很绿。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教学案二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教学案二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经典教学案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二年级《祖先的摇篮》的教学,让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的特点,了解祖先在生活中的贡献。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诗句中的意义,顺畅地阅读和口头表达。

3.情感目标通过《祖先的摇篮》的教学,让学生明白祖先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贡献,增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先的思想和文化,理解祖先的贡献,并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思想开发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课程设计(一)课堂导入1.轻快的音乐响起,班级里的欢声笑语逐渐静下来。

2.学生:老师,我们今天学什么呀?3.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二年级中的《祖先的摇篮》这篇经典教材,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祖先的贡献吧。

(二)课文呈现1.第一遍阅读(1)让学生自己静下心来,边看边听,把自己融入到课文的氛围当中。

(2)学生可以先独自默读,以老师志愿者为主,由学生依次朗读出课文,让全班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第二遍阅读(1)让学生阅读《祖先的摇篮》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边读边想,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2)学生阅读完后,教师可以对每一个语句进行解释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解文化内涵。

3.第三遍阅读(1)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边读边思考,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进行概括和总结。

(2)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旨和意义,回归思考祖先的贡献及其对现今社会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就《祖先的摇篮》这篇课文所呈现的祖先特点、贡献等方面展开热烈的讨论。

2.教师可以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引导学生的思考,同时也可以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相互启发,思维方法也更灵活。

3.教师在讨论之余,也可以配合讲解相关的知识作为补充,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文化的内涵。

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识字和词语:祖先、家园、摇篮等。

2. 理解生字生词与情节:掌握祖先的家园是猿猴;猴头是带尾巴,原尾巴能抓住树;黄土坡及藤蔓。

二、教学重点难点1. 生字生词的识记与理解,包括《祖先的摇篮》中出现的生词。

2. 教学重点:《祖先的摇篮》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祖先的摇篮》教材,备好幻灯片资料。

2. 制作或准备好教学课件与教具。

3. 学生的学习资料,包括习题与作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图片或展示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祖先从哪里起源,引出《祖先的摇篮》这篇课文。

2. 学习:带领学生认读生字生词,进行阅读课文并解释词语意思,让学生理解文中生字生词的意思。

3. 梳理: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祖先的生活环境的认识。

4. 讨论:以小组形式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祖先的栖息地和生活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想象。

5. 交流:开展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6. 拓展:通过教学活动,拓展学生对祖先生活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7. 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祖先生活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祖先的摇篮》这一课文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祖先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对祖先的摇篮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对语文学习也会有一定的收获。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3《祖先的摇篮》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3《祖先的摇篮》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3 《祖先的摇篮》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正确读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1.正确、有感情地读好儿童诗,读好文中的问句,读好带动词的词语。

2.能仿照诗中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正确读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摇篮是什么?2.同学们见过“摇篮”吗?课文中“祖先的摇篮”指什么呢?6.借助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认识“摇篮”,充分感受原始森林的美丽与神秘。

二整体感知,通读全诗1.通读全文,识记生字。

(1)与老师合作读课文。

(2)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

2.联系课文内容,识记生字。

(1)祖先的摇篮里有许多许多东西,出示短语“浓绿的树荫”“美好的回忆”,你能正确地认读吗?课件出示:浓绿的树荫美好的回忆①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浓、忆”。

②用辨别形近字的方法认识“蓝、篮”。

(草字头表示“蓝”与草本植物有关)(3)认读形近字“赛、寒”,并进行扩词。

3.读好动词,音形识记。

课件出示: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1)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认读。

(2)齐读巩固。

4.通读全诗,整体感知。

(1)再读全诗,思考:摇篮在文中指的是什么?(2)指名读第1小节。

(3)理解“一望无边”,聚焦“大”。

①课件出示“望”的演变。

②积累表示“大”的四字词语:无边无际、一望无垠、广阔无垠等。

(4)指导朗读第1小节。

三认真观察,指导生字1.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课件“祖、啊、浓、望、蓝、摘、掏、赛、忆”。

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

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案

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案
1.加强对生字词的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2.丰富教学手段,通过更多有趣的案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小组讨论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祖先的摇篮》这一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祖先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好奇。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祖先的智慧。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提出了一个关于祖先生活方式的问题,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这个问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接下来的教学内容能够顺利进行。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狩猎、渔猎和农耕等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为了帮助他们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祖先的生活方式。
举例: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逐水草而居”、“渔猎为生”等,让学生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
(2)掌握生字词:本节课共有10个生字,20个常用词语,要求学生能够读、写、理解。教师需重点讲解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
举例:针对生字词“原始”、“狩猎”等,教师可以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
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案,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及课文中出现的常用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祖先的摇篮》优质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

《祖先的摇篮》优质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

第八单元【单元内容概述】人文主题本单元以“世界之初”为主题,编排了《祖先的摇篮》《羿射九日》《皇帝的传说》3篇课文。

既有追想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诗歌,也有编织出世界之初简单自由、童话般生活的故事,还有想象神奇的中国古代神话。

课文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文编排《祖先的摇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羿射九日》要求和同学交流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皇帝的传说》要求借助图示,讲一讲皇帝造车和造船的故事。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本册第二单元已安排“读句子,想象画面”的训练,培养学生根据词句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的能力。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是“读句子,想画面”训练的发展和提升,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3篇课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奇幻色彩,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供了条件。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中蕴含的想象因素,拓宽学生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单元核心目标】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能通过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能利用文本中蕴含的想象因素,拓宽思维空间,敢于想象,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创造性想象能力。

【单元任务群目标】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认识本单元4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5个字。

会写34个词语。

2.能结合语境体会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恰当运用。

3.能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认识“钩、铲”等10个生字。

4.积累与快慢有关的近义词语,并能运用。

5.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两点水和三点水所代表的不同意义,能区分这些偏旁相似的汉字表示的意思。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1.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2.能根据表格提示讲《羿射九日》的故事,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能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讲的内容。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祖先的摇篮》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祖先的摇篮》部编版

《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祖、辛”等9个生字,会写“蓝、摇”等8个字,会写“祖先、摇篮”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祖先的摇篮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原文《23祖先的摇篮》。

2. 生字词的学习。

3. 诗歌意境的体会。

4. 朗读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3)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歌意境的体会。

(2)朗读技巧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领读生字词,学生跟读。

(3)学生齐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3. 理解诗歌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诗歌描绘了祖先的摇篮的哪些景象?(3)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4. 体会诗歌意境(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闭眼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点评、引导。

5. 朗读诗歌(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挑选学生朗读,点评、指导。

(3)全班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23祖先的摇篮》2. 内容:(1)祖先的摇篮(2)诗歌意境(3)朗读技巧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3. 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23祖先的摇篮》,让学生了解祖先的摇篮的景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祖先的摇篮 》教学设计

《祖先的摇篮 》教学设计

祖先的摇篮(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文本解读】本篇课文选自第八单元,整个单元以“世界之初”为主题,编排了《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三篇课文。

本文是一首儿童诗,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由此,“我”产生了许多想象,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课文中二、三小节各含两个问句,像“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儿吗?”等,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都生动地描绘出了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

这些疑问的句式,凸显了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能读好这些句子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本篇诗文中许多动词,如“摘、掏、逗、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它们构成的“摘野果、掏鹊蛋”等动宾短语,给学生们的积累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后面的仿写做好了铺垫。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而本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就要求学生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这是对“读句子,想象画面”训练的发展和提升。

【学情分析】关于祖先和原始森林,低段的孩子们都很感兴趣。

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脑子里有很多的为什么,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的思想里充满了童真童趣,而这篇诗歌就是以孩子的语气在追想远古时代祖先们质朴自然的生活,所以非常适合他们学习理解。

学生刚开始对“祖先的摇篮”理解有些困难,所以教师应注意引导和提示。

本文是一首诗歌,诗歌的语言往往比较凝练,内容较为抽象,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补充,但是不要轻易地否定他们,要允许学生大胆想象。

还有,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了解甚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祖先的摇篮》这首儿童诗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由此,我产生了许多想象,而这些想象又源于真实的童年生活,这构成了课文中间部分的内容。

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并与诗歌的开头彼此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学情分析
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二年级的学生很感兴趣。

教学前,可以从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如让学生谈论:对于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你了解的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想象人类的祖先是怎样生活在原始森林里吗?教学时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创设情境,以画助读,展开想象。

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升华诗歌主旨。

生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引导学生认识“部首归类识字法”,并通过这种识字方法随文识字,学生识字兴趣会更浓厚。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祖”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祖”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歌,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美景激趣,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摇篮图片)大家都知道摇篮是用来哄小婴儿睡觉的,你们睡过摇篮吗?有没有观察过小婴儿睡在摇篮里是什么样的?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也有自己的“摇篮”,你们知道我们“祖先的摇篮”在哪吗?
2、看,这就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美丽而神秘的原始森林。

(学生看原始森林图片,教师作简单介绍),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去感受我们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吧。

(齐读两遍课题)
二、指导认识、书写“祖“字
1、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课题中有一个既要求认又要求会写的字,你们找到这个生字宝宝了吗?
2、谁来当识字小老师带领大家认识这个字?(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祖”字)
3、“祖”字也是要求会写的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祖”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打开课本,找到“祖”字,描一个,写一个,看谁写得又快又好,谁就第一个叩开原始森林的大门。

5、指名学生评价书写。

三、自主学习,感受原始森林的广大
1、看吴珹爷爷给我们捎来了一封原始森林的介绍信,仔细听,想想面对原始森林,作者发出了怎么的惊叹?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3、谁能用诗歌中的句子告诉老师,作者发出了怎么的惊叹?(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指导读句子,读出惊叹的语气。

4、这真是多大的摇篮啊!看(出示图片)读句子“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一望无边”是什么意思?发挥想象,原始森林除了有一望无边的绿荫,还有一望无边的什么?
5、所以作者才发出了这样的惊叹,再读句子。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四、合作学习,体验原始森林生活的乐趣
1、这么大,这么有意思的摇篮,我们的祖先可能在里面干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内读第2、3小节诗歌,用横线画出在祖先的摇篮里,我们的祖先可能会做些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汇报。

(教师相机板书)
3、在我们祖先所做的这些事情中,又出现了需要我们认识的生字宝宝,识字小老师,谁来接力?带领我们认识第一组生字宝宝。

(摘、掏)引导学生认识“部首归类识字法”,用这种识字方法认识后面两组生字。

(逗、逮)(蔷、薇)
4、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原始森林,来到我们祖先身旁:
看,森林里的果树上结满了果子,喜鹊在树上搭窝栖息,这时如果你就是我们的祖先,你会干些什么?(出示诗句,边读诗句边比动作)
再看绿茵茵的草地上,野兔在奔跑嬉戏,草地上长满了蘑菇,我们的祖先此刻又在……(出示诗句,边读边比)
看那蔷薇花开了,小松鼠、红蜻蜓、绿蝈蝈都赶来欣赏它的美,我们的祖先……(出示诗句,边读边比)
此刻,你就是我们的祖先,你有什么感受?带上这份感受再读第2、3小节。

5、读之前,提醒同学们注意两个标点符号:“——”表示声音延长,指导朗读。

这两小节出现最多的是“?”,为什么要打“?”,哪些词看出这是作者的猜想?问句要怎样读?指导学生读好四个问句。

6、配乐有感情朗读2、3小节。

五、拓展延伸,想象原始森林有趣生活
1、我们的祖先除了可能会做这些有趣的事情,(出示学习要求)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我们的祖先还会做些什么?仿照第
2、3小节说一说、演一演。

2、同桌互说互演。

3、指名学生边说边演,师生评价。

六、升华主题,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1、原来我们的祖先可能做这么多有趣的事情。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现在让我们静心回忆祖先曾经美好的生活,齐读句子:“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那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2、回忆祖先的美好生活,你们向往吗?祖先的摇篮,你们喜爱吗?带着向往、喜爱、赞美之情读最后两句:“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这是一句什么句?为什么把原始森林比作祖先的摇篮?
3、跟随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再次走进祖先的摇篮,感受祖先曾经的快乐生活。

(齐读课文)
4、祖先快乐生活的回忆多么美好,可是却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随着社会发展,我们祖先的摇篮,变成了这样……(出示环境被破坏的图片)看到这样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会怎么做?
5、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祝愿我们祖先的摇篮……(指名学生回答)
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先的摇篮万古长青,永远碧水蓝天!祝愿祖先的摇篮成为人类永远的摇篮!让我们呼吁全人类,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祖先的摇篮,让我们人类能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息繁衍。

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画笔,课后展开想象画一画我们祖先美丽的摇篮,看谁想象最丰富,画得最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