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

合集下载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题库-清佑整理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题库-清佑整理

下列关于地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A. ⼤多数的地震都源于地层的断裂B. 断层相对运动,释放能量,从⽽引起地震C. 地震发⽣的位置称为震中D. ⽇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下列关于地球内部成分的研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B)A. 建⽴了地震波速度与物质密度、压⼒、温度和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图B. 温压实验说明地幔是⼀种富铁的介质 (正确第五页第三题)C. ⽤压缩铁来验证地核的成分,是地球物理的⼀项重⼤发现D. 进⼀步研究表明,陨⽯的成分与地核⼗分相似关于绿⾊GDP,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A. 扣除了经济活动中的资源与环境成本B. 其在GDP中的⽐重越⾼越好C. 代表了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D. 我国已开展对绿⾊GDP的研究⾮⾦属矿产的⽤途有A. 化⼯原料C. 填涂料D. 绝缘材料“海底扩张”理论得到承认,最关键的因素是A 对海底地磁条带的解释1959年的《尼罗河⽔协定》是哪两个国家签订的?D 埃及与苏丹硝⽯这种⾃然资源,普遍被⼈类利⽤是在哪个时期?A ⽂艺复兴时期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B)A 质量较⼩的恒星死亡时,形成光度很弱的⽩矮星B ⿊洞即宇宙间存在的⿊⾊的巨洞C 超新星爆发后,恒星核⼼以外的物质被⾼速抛出,形成星云,并能再次聚合为恒星或⾏星D ⼤质量恒星死亡时会发⽣超新星爆发,产⽣极⼤的亮度下列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 会造成印尼地区的⼲旱B 发⽣在⾚道附近的东太平洋上C 每隔⼏年发⽣⼀次D 正常年份洋流由西向东,发⽣厄尔尼诺现象时出现逆转全球变化的时间尺度可分为5种⼈们利⽤质谱仪发现了铀、铅的同位素,质谱仪的发明者是A 阿斯顿“拉伊托⾥的⾜迹”将东⾮的古⼈类活动推⾄B 370万年前关于⽣物学演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A 可分为细胞演化和系统演化两个阶段B 细胞演化阶段持续时间⽐系统演化阶段要长C 细胞演化阶段持续了约7亿年D 开始于原始⽣命出现后下列有关岩⽯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A 岩⽯圈中物质密度处处⼀样B 岩⽯圈强度⼤、硬度⾼,深度达100公⾥C 岩⽯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D 均衡补偿⾯以上为岩⽯圈,以下为软流圈地球表⾯距离地⼼最远的地⽅是(B)A 珠穆朗玛峰B 钦博拉索⼭C 洛⼦峰D 希夏邦马最早建⽴地震波速度与物质密度、压⼒、温度和化学组成之间关系的⼈是C 伯奇地球内核旋转⼀周⼤约需要多少时间?B 400年最早通过物理⽅法算出地球的密度为4.5g/cm3的科学家是A 尼尔•马斯基林圣多⾥尼⽕⼭位于B 西拉岛摩西出埃及记中关于海⽔变化的描述,应是下列哪种地质现象的直接结果?D 海啸“⽜眼模式”下,溶解物蒸发析出的先后顺序是D 碳酸盐、⽯膏、⽯盐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A 不同的放射性元素有不同的半衰期B 随着衰变的继续,半衰期越来越长,最终趋于⽆限C 化学反应会改变元素的半衰期D 衰变过程中,每个半衰期内,元素衰变的质量都不⼀样⼤⽓污染的危害有(ABD)A 形成酸⾬B 温室效应C 形成厄尔尼诺现象D 加⼤臭氧层空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D)A ⽔循环主要是物理过程,也包含有化学过程B ⽔循环中,降落到地⾯的⽔分全部成为地表径流C ⽔循环中,重⼒起着主要的作⽤D ⽔循环可以不断调整地球上各个地区的⽓候下列哪些属于⼤⽓污染物(ACD)A 尘埃B O3C CO2D CH4底格⾥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同时流经的国家有?(CD)A 伊朗B 伊拉克C ⼟⽿其D叙利亚⽯油⼀般集中在哪些古地质环境中?(ACD)A 陆地边缘上的陆坡B 古裂⾕C ⼤型稳定地块D ⼭前褶皱带湖底沉积的淤泥称为纹泥,关于纹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D)A 纹泥是层状分布的B 纹泥能反映当时的⽔深C 纹泥能反映当时的⾬量D 纹泥颜⾊越深,含氧量越⾼全球⽓候变化已成为⽬前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其中的争论和谈判主要是关于(BD)A 如何正确看待⾃然灾害B 全球⽣态系统的连锁影响C 全球⽓候变化原因D 减少温室⽓体排放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C)A 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B 冰的密度⽐⽔⼩C 宇宙中氦元素的丰度最⼤D 化学元素能够⼈⼯合成下⾯关于雪球地球的描述,正确的是(CD)A 雪球地球结束后,地表温度趋于正常B 雪球地球结束后,⽣物种类缓慢增加C 雪球地球结束后,⽣物种类迅速增加D 雪球地球结束后,地表变得⾮常炎热下列有关《物种起源》的表述,正确的是(ABD)A 作者为达尔⽂B 出版于1859年C 解开恐龙灭绝之谜D 提出进化论埃迪卡拉动物群的动物所属的3个门为(ABC)A 腔肠动物门B 环节动物门C 节肢动物门关于中华龙鸟的描述,正确的是(BCD)A 对研究恐龙灭绝意义重⼤B 实际上是⼀种⼩型⾁⾷恐龙C 对研究鸟类起源意义重⼤D 是近100多年来恐龙化⽯研究史上最伟⼤的发现之⼀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BD)A 陨⽯的年龄与地球⼀样⽼,成分和太阳⼀样原始B 分异的陨⽯有⽞武质⽆球粒陨⽯和铁陨⽯两种C 落在地球上的陨⽯,80%都是铁陨⽯D 球粒陨⽯是⼀类未分异的陨⽯,其中铁与硅酸盐的⽐值接近于地核、地幔中的铁与硅酸盐的⽐值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B)A 地震仪是记录地震波的仪器B 确定地球内部结构的⼯作真正开始于对各类地震波的研究C 地震发⽣后,横波(S波)最先到达震中D 横波(S波)的传播⽅向与地壳振动⽅向是⼀致的下列哪些特性符合构成地幔的岩⽯属性(ABCD)A 地震波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为8.1公⾥/秒B 密度为3.2 g/cm3C 经过熔融可形成⽞武质岩浆D 具有⾼压下可压缩的物理性质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BD)A ⽤压缩铁来验证地核的成分,是地球物理的⼀项重⼤发现B 温压实验说明地幔是⼀种富硅的介质,⽽地核是富铁的介质C 最早利⽤⾼压物理实验研究地震波的⼈是伯奇最早建⽴地震波速度与物质密度、压⼒、温度和化学组成之间关系 D 进⼀步研究表明,地核是由铁镍合⾦组成的赫斯的海底扩张假说建⽴在下列哪些测量结果之上(ABCD)A 海底⽕⼭及深海沉积B 海底热量C 地震分布D 海底地形海底热流的能量来⾃于(BD)A 海洋底部温暖的海⽔B 海底⽕⼭喷发C 海⽔吸收的太阳辐射热D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通过复原拟合后的“泛⼤陆”是由以下哪些⼤陆构成(BC)A 盘古⼤陆B 劳亚古陆C 冈⽡纳古陆D 西伯利亚古陆请将下列四项描述按时间先后排序1 开普勒提出“⾏星运动三⼤定律”2 ⽜顿提出“万有引⼒定律”3 埃德温•哈勃发现“星系红移现象”4 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根据陨⽯的“冷凝模式”,请将下列化合物按照其冷凝的温度由⾼到低排列1 铝、钙、钛的氧化物2 铁镍合⾦3 铁氧化物4 冰将下列⽣物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1 笔⽯2 有颔鱼3 鱼⽯螈4 库克逊蕨下列事件的先后排序1 最古⽼的⼤陆岩⽯出现2 液态⽔出现3 ⼤⽓中渐渐聚积氧⽓4 有核细胞开始发育请将下列四个事件按照发⽣时间先后排列1 亚⾥⼠多德通过⽉⾷时地球在⽉球表⾯的弧形阴影判断地球为球体2 厄拉多塞⽤简单的⼏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3 ⼀⾏完成了世界上⾸次⼦午线测量4 麦哲伦环球航⾏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将下列四个理论按照提出的时间先后排序1 ⼤陆漂移理论2 海底扩张假说3 海底磁异常4 板块构造理论美国⼈费雷尔发现了⾚道附近的⼤⽓环流圈,故名为费雷尔环流圈。

认识地球模考答案

认识地球模考答案

认识地球模考卷答案单选题 30 分,题目 1~30 ,共 30 题. 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A 水圈B 大气圈C 软流圈D 岩石圈1固体地球的哪个圈层同时属于板块构造系统和大气生物圈系统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A 硅酸钠B 碳酸钙C 磷酸钾D 硫酸镁2白垩是指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A 3B 2C 5D 13地球经线方向上,南北半球各有几个大气环流圈?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A 大气中最多的是氮B 二氧化碳含量仅次于氮和氧4有关现在大气组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大气中含有少量的甲烷D 氧在大气中约有 21%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A 不可更新资源B 可更新资源C 亚恒定性资源D 恒定性资源5一年生的田间作物属于正确答案 B 您错选为 C∙A 喷灌B 漫灌C 沟灌D 滴灌6农业灌溉中水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方式是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A 曼德海峡B 马六甲海峡C 博斯布鲁斯海峡D 霍尔木兹海峡7据 1998 年统计,日输油量最多海峡是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8全世界的石油储量,中东地区占 A 3/4 B 2/3 C 1/3 D 1/2 正确答案 B 您错选为 D∙A 罗素B 哥白尼C 麦哲伦D 亚里士多德9下面四人中,最早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的人是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A 地球冷却过程中,密度小、熔点高的物质形成地幔和地壳B 地球最早是一个非均质的混合体C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是逐渐演化形成的D 地球冷却过程中,密度大、熔点低的物质形成地核10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正确答案 B 您错选为 C∙A 4B 6C 511全球变化的时间尺度可分为几种?D 7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A 是一个关于保护臭氧层的协议B 约定在 2012 年前削减温室气体排放C 于1997 年在日本京都签订D 约定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变变暖带来的灾害12关于《京都议定书》,错误的是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A 哥伦比亚超大陆B 潘基亚超大陆C 罗迪尼亚超大陆D 冈瓦纳超大陆13距离现在最近的超大陆是正确答案 B 您错选为 C∙A 阿林陨石B 威拉姆特陨石C 孟伯希陨石D 阿连德陨石14哪块陨石被称为地球年龄研究史上的“罗塞塔碑”正确答案 D 您错选为 B∙A15下面哪个人的理论与太阳系形成的“冷凝模式”最为接近?布丰 B 开普勒 C 拉普拉斯 D 牛顿正确答案 C 您错选为 A∙A 昆虫B 翼龙C 中华龙鸟D 始祖鸟16最早在天空飞翔的脊椎动物是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A 天然气B 煤C 木化石D 石油17泥盆纪至二叠纪时期大量的蕨类植物,形成了今天的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A 凯尔特人B 海德堡人C 尼安德特人D 克罗马农人18被认为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是正确答案 D 您错选为 C∙A 晚寒武纪至早认识地球模考卷答案奥陶纪 B 晚奥陶纪至早泥盆纪 C 晚泥盆纪至早石炭纪 D 晚志留纪至早泥盆纪19世界上最早的陆生植物化石出现在()的陆相沉积物中。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

某种原子核具有放射性,说明这种原子核不是非常稳定。

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真【多选】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正确 A. 不同的放射性元素有不同的半衰期B. 随着衰变的继续,半衰期越来越长,最终趋于无限正确 C. 衰变过程中,每个半衰期内,元素衰变的质量都不一样 D. 化学反应会改变元素的半衰期答案关键: A, C下面哪个人,最先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A. 哥伦布正确 B. 亚里士多德C. 埃拉托色尼D. 麦哲伦答案关键: B今天地球上的人类是在各个地区各自独立发展进化而来的。

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假【多选】导致海底岩石的磁记录呈条带状分布的原因是A. 地磁场强度不稳定B. 海底岩石对称地形成正确 C. 地磁极周期性地倒转正确 D. 海底不断扩张答案关键: C, D【多选】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正确 A. 不同的放射性元素有不同的半衰期B. 随着衰变的继续,半衰期越来越长,最终趋于无限C. 衰变过程中,每个半衰期内,元素衰变的质量都不一样D. 化学反应会改变元素的半衰期答案关键: A, C【多选】下面关于傅科摆的描述,错误的是A. 赤道处,傅科摆轨迹转动最快错误 B. 傅科摆轨迹转动一圈,最快是24小时C. 南北极点处,傅科摆轨迹不转动正确 D. 北半球傅科摆轨迹顺时针转动答案关键: A, C, D【多选】导致海底岩石的磁记录呈条带状分布的原因是A. 地磁场强度不稳定B. 海底岩石对称地形成正确 C. 地磁极周期性地倒转正确 D. 海底不断扩张答案关键: C, D【多选】傅科摆的轨迹在沙盘上移动,这是因为A. 傅科摆自身在转动B. 傅科摆和沙盘一起转动,只是转动速度不同正确 C. 沙盘在转动正确 D. 我们和沙盘一起转动,而傅科摆不转动答案关键: C, D下面哪项内容不属于地球科学的研究范围?A. 地球系统内部的运动B. 地球与宇宙的关系正确 C. 人类文明与科技的关系D. 人与地球的关系答案关键: C下面四人中,最早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的人是A. 哥白尼B. 麦哲伦正确 C. 亚里士多德D. 罗素答案关键: C【多选】太阳系是由以下哪些物质构成的正确 A. 太阳正确 B. 行星正确 C. 彗星正确 D. 星际物质答案关键: A, B, C, D题目3 of 520.0/ 20.0 得分银河系属于太阳系,是庞大的太阳系中的一部分。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参考答案1.1地理坐标: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整圆与半圆……1.2地球上的方向(地平面):南北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方西方2.1引出两个重要概念: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2.2天球坐标:天球大圆及其两极地平圈:Z、Z′;子午圈:E、W;天赤道:P、P′卯酉圈:S、N;黄道:K、K′;六时圈:Q、Q′2.3天球坐标:天球大圆的交点:子午圈与地平圈:S、N;子午圈与天赤道:Q、Q′子午圈与卯酉圈:Z、Z′;子午圈与六时圈:P、P′天赤道与地平圈:E、W;天赤道与黄道:、黄赤交角(ε=23°26′)2.4第一赤道坐标系:时角,右旋坐标系,与天球周日运动(地球自转)相联系,天球周日运动方向向西,时角向西度量。

第二赤道坐标系:赤经,属左旋坐标系,与太阳周年运动相联系,太阳周年运动方向向东(地球向西),赤经向东度量。

2.5第二赤道坐标系(δ)、黄道坐标系()均以为原点,所以有:(0°、0h)、(0°、0°)2.6在黄道坐标系中:P(90°-ε,90°);在第二赤道坐标系中:K(90°-ε,18h)2.7西南方半空(地平坐标系)2.8当δs=hs,ts= As时,地处南、北两极(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完全重合在一起)2.9已知:S==,t★=21h50m,故根据公式:S=t★+★有:★=-15h12m(8h48m)2.10t=2h39m2.1190°-35°+ε=78°26′,90°-35°+ε=31°24′2.12(答案顺序)太阳黄纬()、太阳黄经()、太阳赤纬(δ)、太阳赤经()春分():0°、0°、0°、0h;夏至():0°、90°、ε、6h秋分():0°、180°、0°、12h;冬至():0°、270°、-ε、18h2.13(答案顺序)高度(h)、方位(A)、赤纬(δ)、时角(t)、赤经()天顶Z:90°、任意、31.5°、0h、9h5m;天底Z′:-90°、任意、-31.5°、12h、21h45m天北极P:31.5°、180°、90°、任意、任意;天南极P′:-31.5°0°、-90°、任意、任意东点E:0°、270°、0°、18h、5h45m;西点W:0°、90°、0°、6h、3h5m南点S:0°、0°、-58.5°、0h、9h5m;北点N:0°、80°、58.5°、12h、21h45m上点Q:58.5°、0°、0°、0h、9h45m;下点Q′:-58.5°、180°、0°、12h、12h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参考答案3.1恒星--(如同太阳)发光:质量巨大/中心温度很高/热核反应/能量释放;光谱信息:表面温度、物理性质、化学成分、运动方向,确定恒星光度,比较视亮度,推知恒星距离等。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参考答案1.1地理坐标: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整圆与半圆……1.2地球上的方向(地平面):南北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方西方2.1引出两个重要概念: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2.2天球坐标:天球大圆及其两极地平圈:Z、Z′;子午圈:E、W;天赤道:P、P′卯酉圈:S、N;黄道:K、K′;六时圈:Q、Q′2.3天球坐标:天球大圆的交点:子午圈与地平圈:S、N;子午圈与天赤道:Q、Q′子午圈与卯酉圈:Z、Z′;子午圈与六时圈:P、P′天赤道与地平圈:E、W;天赤道与黄道:、黄赤交角(ε=23°26′)2.4第一赤道坐标系:时角,右旋坐标系,与天球周日运动(地球自转)相联系,天球周日运动方向向西,时角向西度量。

第二赤道坐标系:赤经,属左旋坐标系,与太阳周年运动相联系,太阳周年运动方向向东(地球向西),赤经向东度量。

2.5第二赤道坐标系(δ)、黄道坐标系()均以为原点,所以有:(0°、0h)、(0°、0°)2.6在黄道坐标系中:P(90°-ε,90°);在第二赤道坐标系中:K(90°-ε,18h)2.7西南方半空(地平坐标系)2.8当δs=hs,ts= As时,地处南、北两极(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完全重合在一起)2.9已知:S==,t★=21h50m,故根据公式:S=t★+★有:★=-15h12m(8h48m)2.10t=2h39m2.1190°-35°+ε=78°26′,90°-35°+ε=31°24′2.12(答案顺序)太阳黄纬()、太阳黄经()、太阳赤纬(δ)、太阳赤经()春分():0°、0°、0°、0h;夏至():0°、90°、ε、6h秋分():0°、180°、0°、12h;冬至():0°、270°、-ε、18h2.13(答案顺序)高度(h)、方位(A)、赤纬(δ)、时角(t)、赤经()天顶Z:90°、任意、31.5°、0h、9h5m;天底Z′:-90°、任意、-31.5°、12h、21h45m天北极P:31.5°、180°、90°、任意、任意;天南极P′:-31.5°0°、-90°、任意、任意东点E:0°、270°、0°、18h、5h45m;西点W:0°、90°、0°、6h、3h5m南点S:0°、0°、-58.5°、0h、9h5m;北点N:0°、80°、58.5°、12h、21h45m上点Q:58.5°、0°、0°、0h、9h45m;下点Q′:-58.5°、180°、0°、12h、12h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参考答案3.1恒星--(如同太阳)发光:质量巨大/中心温度很高/热核反应/能量释放;光谱信息:表面温度、物理性质、化学成分、运动方向,确定恒星光度,比较视亮度,推知恒星距离等。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参考答案1.1地理坐标: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整圆与半圆……1.2地球上的方向(地平面):南北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方西方2.1引出两个重要概念: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2。

2天球坐标:天球大圆及其两极地平圈:Z、Z′;子午圈:E、W;天赤道:P、P′卯酉圈:S、N;黄道:K、K′;六时圈:Q、Q′2。

3天球坐标:天球大圆的交点:子午圈与地平圈:S、N;子午圈与天赤道:Q、Q′子午圈与卯酉圈:Z、Z′;子午圈与六时圈:P、P′天赤道与地平圈:E、W;天赤道与黄道:、黄赤交角(ε=23°26′)2。

4第一赤道坐标系:时角,右旋坐标系,与天球周日运动(地球自转)相联系, 天球周日运动方向向西,时角向西度量.第二赤道坐标系:赤经,属左旋坐标系,与太阳周年运动相联系,太阳周年运动方向向东(地球向西),赤经向东度量.2.5第二赤道坐标系(δ, )、黄道坐标系(,)均以为原点,所以有:(0°、0h)、(0°、0°)2.6在黄道坐标系中:P(90°-ε,90°);在第二赤道坐标系中:K(90°—ε,18h)2.7西南方半空(地平坐标系)2。

8当δs=hs,ts= As时,地处南、北两极(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完全重合在一起)2.9已知:S=t=Q=6h38m,t★=21h50m,故根据公式:S=t★+★有:★=-15h12m(8h48m)2。

10t=2h39m2.1190°—35°+ε=78°26′,90°—35°+ε=31°24′2。

12(答案顺序)太阳黄纬()、太阳黄经()、太阳赤纬(δ)、太阳赤经()春分():0°、0°、0°、0h;夏至():0°、90°、ε、6h秋分():0°、180°、0°、12h;冬至():0°、270°、—ε、18h2.13(答案顺序)高度(h)、方位(A)、赤纬(δ)、时角(t)、赤经()天顶Z:90°、任意、31。

南京大学MOOC《认识地球》期末考试模拟

南京大学MOOC《认识地球》期末考试模拟

南XX大学MOOC《认识地球》期末考试模拟南XX大学MOOC《认识地球》期末考试模拟(卷)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2分)1.下面四人中,最早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的人是(). 亚里士多德B. 埃拉托色尼C. 麦哲伦D. 哥伦布答案:2.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 水星和火星B. 金星和火星C. 金星和木星D. 水星和金星答案: B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对北极星和月食的观察使罗素意识到“地球是个球体”。

B. “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都是ZG古人的宇宙观。

C. “地心说”这一太阳系模型影响了人类1500年。

D. 宇宙是由包括银河系在内的大约1000亿个星系所构成的。

答案:4.人们利用质谱仪发现了铀、铅的同位素,质谱仪的发明者是(). 卢瑟福B. 博尔特伍德C. 霍姆斯D. 阿斯顿答案: D5.地球的雏形与哪种陨石有关(). 球粒陨石B. 玄武质陨石C. 铁陨石D. 镍陨石答案:6.哪块陨石被称为地球年龄研究史上的“罗塞塔碑”(). 阿林陨石B. 孟伯希陨石C. 阿连德陨石D. 威拉姆特陨石答案: C7.下列关于地球年龄的研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达尔文根据河谷侵蚀速率推测出白垩纪有3亿年历史B. 乔利根据江河携带盐类入海推测出海洋有1亿年历史C. 开尔文根据热流理论提出地球的年龄为0.25亿年D. 霍姆斯根据地壳岩石中“铀-铅”丰度估算地球年龄为45亿年答案: D8.关于生物学演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开始于第一个单细胞原始生命出现后B. 可分为细胞演化和系统演化两个阶段C. 细胞演化阶段持续时间比系统演化阶段要长D. 细胞演化阶段是从原始的单细胞生命产生到后生动植物的大量出现答案: C9.()最先提出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的观点。

. 魏格纳B. 达尔文C. 阿尔瓦雷斯D. 米勒答案: C10.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太阳辐射是一个连续的电磁波谱B. 可见光只是太阳辐射中的一小部分C. 总的来说,波长较长的电磁波穿透大气的能力更强D. 总的来说,波长较长的电磁波对生命损害更大11.太平洋赤道附近温暖的海水沿表层向()流动,进入大西洋后(),至冰岛、格陵兰岛附近,再沿深层向()流动,最后受热上升,形成大洋环流。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参考答案1.1地理坐标: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整圆与半圆……1.2地球上的方向(地平面):南北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方西方2.1引出两个重要概念: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2.2天球坐标:天球大圆及其两极地平圈:Z、Z′;子午圈:E、W;天赤道:P、P′卯酉圈:S、N;黄道:K、K′;六时圈:Q、Q′2.3天球坐标:天球大圆的交点:子午圈与地平圈:S、N;子午圈与天赤道:Q、Q′子午圈与卯酉圈:Z、Z′;子午圈与六时圈:P、P′天赤道与地平圈:E、W;天赤道与黄道:、黄赤交角(ε=23°26′)2.4第一赤道坐标系:时角,右旋坐标系,与天球周日运动(地球自转)相联系,天球周日运动方向向西,时角向西度量。

第二赤道坐标系:赤经,属左旋坐标系,与太阳周年运动相联系,太阳周年运动方向向东(地球向西),赤经向东度量。

2.5第二赤道坐标系(δ)、黄道坐标系()均以为原点,所以有:(0°、0h)、(0°、0°)2.6在黄道坐标系中:P(90°-ε,90°);在第二赤道坐标系中:K(90°-ε,18h)2.7西南方半空(地平坐标系)2.8当δs=hs,ts= As时,地处南、北两极(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完全重合在一起)2.9已知:S==,t★=21h50m,故根据公式:S=t★+★有:★=-15h12m(8h48m)2.10t=2h39m2.1190°-35°+ε=78°26′,90°-35°+ε=31°24′2.12(答案顺序)太阳黄纬()、太阳黄经()、太阳赤纬(δ)、太阳赤经()春分():0°、0°、0°、0h;夏至():0°、90°、ε、6h秋分():0°、180°、0°、12h;冬至():0°、270°、-ε、18h2.13(答案顺序)高度(h)、方位(A)、赤纬(δ)、时角(t)、赤经()天顶Z:90°、任意、31.5°、0h、9h5m;天底Z′:-90°、任意、-31.5°、12h、21h45m天北极P:31.5°、180°、90°、任意、任意;天南极P′:-31.5°0°、-90°、任意、任意东点E:0°、270°、0°、18h、5h45m;西点W:0°、90°、0°、6h、3h5m南点S:0°、0°、-58.5°、0h、9h5m;北点N:0°、80°、58.5°、12h、21h45m上点Q:58.5°、0°、0°、0h、9h45m;下点Q′:-58.5°、180°、0°、12h、12h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参考答案3.1恒星--(如同太阳)发光:质量巨大/中心温度很高/热核反应/能量释放;光谱信息:表面温度、物理性质、化学成分、运动方向,确定恒星光度,比较视亮度,推知恒星距离等。

南京大学mooc认识地球测验

南京大学mooc认识地球测验

南京大学 通识课 《认识地球》 测验习题与答案第一章 测定地球质量实验的科学依据是什么()A. 万有引力定律B. 杠杆原理 答案: A 地球科学面临的顶层科学问题包括( )A. 地球系统不同圈层在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相互作用B. 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与机理C. 用数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描述和理解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理D. 用更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来获取地球系统演化的信息答案: A, B, C, D 下列哪些能源,使用后会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气体()A. 木材B. 煤C. 石油D. 核能 答案: A, B, C 判断题:今天地球上的人类是在各个地区各自独立发展进化而来的。

() 答案 : 非 判断题:火星探测照片显示火星表面有很多流水地貌,证明火星表面曾经是有水的。

答案 : 是傅科摆的轨迹在沙盘上移动,这是因为()B. 我们和沙盘一起转动,而傅科摆不转动 D. 傅科摆和沙盘一起转动,只是转动速度不同地球是个球体 ”的人是()A. 亚里士多德B. 埃拉托色尼C. 麦哲伦D. 哥伦布 答案: A“海底扩张 ”理论得到承认,最关键的因素是() A. 对海底地磁条带的解释 B. 海底山岭的发现C. 海底火山的分布D. 海底沉积物的研究 答案: A导致海底岩石的磁记录呈条带状分布的原因是()A. 海底不断扩张B. 地磁极周期性地倒转C. 海底岩石对称地形成D. 地磁场强度不稳定答案: A, B 判断题:某种原子核具有放射性,说明这种原子核不是非常稳定。

() 答案 : 是 埃拉托色尼的实验建立在下面哪些知识和判断的基础之上()A. 平面几何学知识B. 射向地面的阳光为平行线C. 地表呈弧形D. 亚历山大城与塞恩城的方位和距离 答案: A, B, C, D用“铀铅原子钟 ”测定岩石年龄,需要知道岩石中最初的铀铅元素含量。

答案 : 非第二章 宇宙形成过程中,先出现恒星,再形成星云。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开卷考试答案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开卷考试答案

()化石的发现令科学家将人类的起源地由欧洲转移至亚洲。

“北京人”、、、“爪哇人”“地球生命的种子也可能来自地球之外”,这个观点是通过()事件而被科学家接受的。

在阿连德陨石上发现了氨基酸分子“格洛玛•挑战者”号深海钻探成果:验证了瓦因—马修斯的磁异常模型、、发现了地中海曾是一片荒漠、、证实了大陆漂移学说、、验证了板块构造理论“海底扩张”理论得到承认,最关键的因素是:对海底地磁条带的解释“拉伊托里的足迹”将东非的古人类活动推至:370万年前“莫霍面”位于大陆之下30或40公里深处,“古登堡面”位于大陆之下2900公里深处。

Y “牛眼模式”下,溶解物蒸发析出的先后顺序是:碳酸盐、石膏、石盐“皮尔当人”是:人为造假的产物《增长的极限》一文中,对人类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除人口和污染外,还有:工业发展、、、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粮食16世纪后半叶,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创建了一座天文台,并通过天文观测得出行星的运动轨道是椭圆形的。

N1860年,首先在德国巴伐利亚发现了一具始祖鸟骨骼化石,次年又发现了一根羽毛的化石。

N1959年,雷蒙德•达特在南非发现了一具幼年的猿类头骨,这是在非洲地区发现的第一个南方古猿化石。

N1959年的《尼罗河水协定》是哪两个国家签订的?埃及与苏丹1983年,古生物学家在澳大利亚西部瓦拉乌纳岩层中发现的细菌化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地球生物y19亿年前,地球生命出现了第一次繁荣,其标志就是:真核生物出现30多亿年前,由“海底烟囱”带来的()刺激了最初地球生命的诞生。

化学物质、、、高温600万年前,哪个海峡的封闭导致地中海干涸:直布罗陀海峡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撞击地点位于今天:尤卡坦半岛KT界线是指:白垩纪与第三纪之间的界线KT界线粘土层中,科学家发现哪种金属元素含量异常:铱阿斯旺大坝下发现的深沟是地中海曾经干涸的证据之一。

Y埃迪卡拉动物群的动物所属的3个门为:节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腔肠动物门埃迪卡拉动物群发现于澳大利亚中南部,包含多种低等无脊椎动物。

南大12年普地识图题答案

南大12年普地识图题答案

12年普地识图题1(1)图中表达的地址含义:本区沉积的时间是早二叠世到晚三叠世;岩浆作用时间在早白垩世,属酸性的深成侵入岩,在侵入的过程中,侵入体与周围的碳酸盐岩发生交代变质作用和热变质作用分别形成矽卡岩和大理岩;该构造事件发生在早白垩世以后,包括岩浆活动和断裂;图中显示的断层属逆冲推覆断层,以层面倾角较小,推覆距离远为特征,造成的结果是较老的下二叠统灰岩覆于较新的上三叠统砾岩和泥页岩之上并同时错段花岗闪长岩侵入体使其以和下伏的上三叠统地层以断层相接触并推覆至浅层乃至地表遭受侵蚀。

(2)地质演化史:根据沉积组合、岩性、构造以及演讲活动等信息,本区经历过较大的构造运动过程。

简述如下:在早二叠世,本区为浅海相碳酸盐岩类沉积为主,说明该区应海水动荡,阳光充足,生物丰富;随后又沉积了上三叠统泥页岩夹有较粗的砾岩,此阶段该区构造属平静期;在早白垩世发生了一次比较大的构造活动,断裂、局部变形伴随岩浆侵入,具体情况是:在早白垩世首先发生酸性岩浆的侵入伴随一些变质岩(矽卡岩和大理岩)的形成,在侵入作用结束以后形成了一个大型的逆掩断层,错断侵入体并使下二叠统地层推覆至下三叠统之上。

2 (1)基本构造单元:本区总体可以划分成三个构造单元,萍乡盆地单元,安福盆地单元和中部隆起单元。

(2)各单元的接触关系:萍乡盆地构造单元和中部隆起构造单元以拆离断层接触,安福盆地构造单元和中部隆起构造单元也以拆离断层相接触。

(3)时间序列及其表现:有图显示,该地区最早形成的是新元古代地层,随后晚泥盆世砾岩不整合覆于新元古代地层之上,再后来接受石炭纪----二叠纪以及晚古生代地层沉积,在后来发生沉积间断又沉积了晚三叠纪的砾岩不整合覆于Pz2以及C—P之上,随后发生沉积间断,在早白垩世发生岩浆侵入,后又接受晚白垩世沉积。

(4)该地区为典型的盆隆构造格局。

其地质演化史为:由图反映,本地区最早接受新元古代沉积(后来的地质过程中发生了变质),随后地壳均衡抬升发生较长时间的沉积间断,普遍缺失整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以及早中泥盆世时期的地层,随后接受了晚泥盆世以及石炭二叠纪和晚古生代时期地层沉积,其中上泥盆统砾岩平行不整合覆于新元古代地层之上,石炭二叠时期该地表现为浅海相环境,晚二叠世以后该处地壳抬升,沉积间断,随后地壳又下降接受晚三叠世沉积,表现为上三叠统地层不整合覆于二叠系及晚古生代时期地层之上,在早白垩世该处发生了一次比较大的构造运动,伴随激烈的演讲活动和变形、断裂,具体情况是:在在白垩世(燕山运动)发生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形成局部隆起,隆起周围发生断裂并断陷成盆,形成安福盆地和萍乡盆地,早白垩世以后,构造运动趋向平静,地前抬升遭受剥蚀形成红层。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及答案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及答案

2005年11月8日《普地》期中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摩尔硬度 2 克拉克值 3 同质多像 4 混合岩化 5 均衡原理 6 剥蚀作用 7 碎屑岩 8 科里奥利力二、叙述题(每题30分,任选2题,共60分。

应加文字说明.缺文字说明,扣分。

)1. 叙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岩石类型2.叙述地震形成的原因3.如何识别褶皱并确定褶皱类型答案一、名词解释1摩尔硬度:矿物抵抗外力的强度称硬度。

世界通常使用由摩尔确定的硬度标准,由10种不同硬度的矿物为标准,称摩尔硬度记。

它们是: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长石,7石英,8黄晶9刚玉10金刚石2 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

国际通用单位是ppm=10-6,即克/吨.3 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但质点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的现象。

其结果就是同一物质将形成不同的矿物。

如:碳,金刚石(高压)-石墨(常压)4 混合岩化:区域高级变质岩进一步变质,发生高温部分熔融(酸化)现象,形成基体+脉体的特殊变质岩石(混合岩)。

基体:变质岩(暗色);脉体:熔融体(长石,石英,浅色)。

5 均衡原理:解释地表高低不平却能保持平衡的一种假说。

目前通用均衡补偿(Holmes A,1978),即高山下面地壳厚,平原下面地壳薄.地势的起伏与莫霍面起伏呈镜像反映,称均衡现象。

原因是,地幔顶部有一平面,叫补偿基面,在此面以上各柱体的物质总重量相等,故能保持重力的平衡.6 剥蚀作用:使岩石破碎、分解,进而脱离原地的地质作用,包括风化、水流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风沙侵蚀、地下水侵蚀、湖水侵蚀等。

7 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的沉积岩。

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

8 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表运动物体改向的力(取决于不同的纬度和线速度)。

在北半球,物体向北运动,顺着运动方向看,作用力向右。

大气、河流运动均受此影响。

二、叙述题(每题30分,任选2题,共60分。

(完整版)作业认识地球练习题

(完整版)作业认识地球练习题

(完整版)作业认识地球练习题认识地球练习题一、选择题:1.东、西经度的划分是()A.本初子午线以东为西经度B.18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C.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度D.东经160°经线以东为西经度2.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90°W,89°S B.80°E,40°N C.10°E,1°S D.180°W,71°N3. 有关地球仪上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本初子午线长度大约等于经线圈长度B.赤道的长度大约等于任何纬线圈长度C.赤道的长度大约等于任何经线圈长度D.赤道的长度大约等于本初子午线长度的一半4.两人以相同速度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40°E和20°W向北行进,产生的情况是( ) A.他们不会相遇B.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远C.他们之间距离始终保持一致D.他们可在南极再相会5.甲乙两人同时从赤道上某点出发,甲向北走,乙向东走,且方向不变,那么甲乙两人能否回到原出发点? ( )A . 甲能,乙不能 B. 甲乙都能 C. 甲不能,乙能 D. 甲乙都不能6、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116°E)的位置,正确的叙述是()A、北半球、中纬度B、东半球、高纬度C、西半球、中纬度D、北半球、高纬度7、假如让你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周的窗户都对着北方,你打算把房子建在()A、北极点B、南极点C、北极圈D、赤道8、假设甲、乙两人从160°E出发,甲沿30°N纬线,乙沿60°S 纬线以同样的速度绕地球一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人走得路程一样长B、乙走得路程比甲长C、甲走的路程比乙长D、乙花的时间比甲长9、下列四幅图中,P点既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又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10、西半球的范围是()A 、经度0°向西至180°之间B 、20°W 和160°E 之间C 、20°W 以西到160°E 之间D 、20°W 以东到160°E 之间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最长的经线是本初子午线B 、地球仪上的经线共有180条,纬线共有90条C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D 、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12、沿着一条经线走()A 、可绕地球一圈B 、到达北极点或南极点C 、没有终点D 、就是一直向东走读图回答13—14问题。

第一节、认识地球(答案)

第一节、认识地球(答案)

第一节认识地球考点1 地球的形状、大小一、考纲下载(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二、考点梳理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__球体___。

2.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举例):海边看帆船、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环球航行等。

3.地球的大小(1).地球的平均半径为_6371_千米。

(2).赤道周长约为___4万___千米。

(3).地球表面积约为__5.1亿__平方千米。

【课时训练】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B)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2.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B)。

A.太阳东升西落B.站得高,看得远C.水往低处流D.日全食3.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B)A.6375千米B.6371千米C.6378千米D.6336千米4.(2012年广东梅州)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这是由于( C)A.地球自西向东公转B.地球自东向西公转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自东向西自转5.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1-15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B)图1-15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地球是个球体C.地球绕太阳公转D.海平面上升6.(2011年广东茂名)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时,你观察到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D)考点2 地球仪和经纬网一、考纲下载1.地球仪:利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经纬网: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二、考点梳理1.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仪。

2.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在下图的框内写上地轴、北极、南极、经线、纬线(1).地轴:地球自转轴。

(2).极点:地轴和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一点是北极_,另一点是南极。

南京大学mooc认识地球-思考题

南京大学mooc认识地球-思考题

1 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地球科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包括环绕地球周围的气体(大气圈)、地球表面的水体(水圈)、地球表面形态和固体地球本身。

地球科学目前主要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壤学、环境地学等学科。

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等。

地球是个大系统,对地球的研究需要遵循的法则有三,一是简单确定法则:大自然的复杂表象应该有一个更为简单的确定法则。

二是可操作原则:用物理守衡定律描述系统的守衡偏差,用已知事物的加减法演绎出未知事物。

三是可分解原则:将复杂系统分解成简单子系统。

实际运用:1. 寻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2. 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3. 预报和减轻自然灾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也会得到不断的补充和推进。

现主要有:(1)野外调查;(2)仪器观测;(3)大地测量;(4)航空航天和遥感技术;(5)实验室分析、测试与科学实验;(6)历史比较法;(7)综合分析;(8)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等。

2 相比于其他星球,地球具有哪些特点使它适合人类居住?(1)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比较稳定;(2)地球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3)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4)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使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才有了我们所必须的氧气;(5)地球内部的变化形成海洋,有了水循环才有了人类需要的水。

1.大爆炸理论是根据哪些证据来建立的?(1)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了宇宙中普遍存在着的红移现象,即以某一星体为观察点,其他星体都在后退,也即远离该星体,这说明宇宙在不断膨胀,是大爆炸理论的重要依据。

(2)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偶然地观测到弥漫在全空间的微波背景辐射,这种辐射以相同的强度从空间的各个方向射向地球,且对它的测量表明,它的有效温度大约比绝对零度高3度,这温度虽然很低,但也能说明宇宙形成初期温度极高,这一点支持了大爆炸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种原子核具有放射性,说明这种原子核不是非常稳定。

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真【多选】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正确 A. 不同的放射性元素有不同的半衰期B. 随着衰变的继续,半衰期越来越长,最终趋于无限正确 C. 衰变过程中,每个半衰期内,元素衰变的质量都不一样 D. 化学反应会改变元素的半衰期答案关键: A, C下面哪个人,最先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A. 哥伦布正确 B. 亚里士多德C. 埃拉托色尼D. 麦哲伦答案关键: B今天地球上的人类是在各个地区各自独立发展进化而来的。

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假【多选】导致海底岩石的磁记录呈条带状分布的原因是A. 地磁场强度不稳定B. 海底岩石对称地形成正确 C. 地磁极周期性地倒转正确 D. 海底不断扩张答案关键: C, D【多选】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正确 A. 不同的放射性元素有不同的半衰期B. 随着衰变的继续,半衰期越来越长,最终趋于无限C. 衰变过程中,每个半衰期内,元素衰变的质量都不一样D. 化学反应会改变元素的半衰期答案关键: A, C【多选】下面关于傅科摆的描述,错误的是A. 赤道处,傅科摆轨迹转动最快错误 B. 傅科摆轨迹转动一圈,最快是24小时C. 南北极点处,傅科摆轨迹不转动正确 D. 北半球傅科摆轨迹顺时针转动答案关键: A, C, D【多选】导致海底岩石的磁记录呈条带状分布的原因是A. 地磁场强度不稳定B. 海底岩石对称地形成正确 C. 地磁极周期性地倒转正确 D. 海底不断扩张答案关键: C, D【多选】傅科摆的轨迹在沙盘上移动,这是因为A. 傅科摆自身在转动B. 傅科摆和沙盘一起转动,只是转动速度不同正确 C. 沙盘在转动正确 D. 我们和沙盘一起转动,而傅科摆不转动答案关键: C, D下面哪项内容不属于地球科学的研究范围?A. 地球系统内部的运动B. 地球与宇宙的关系正确 C. 人类文明与科技的关系D. 人与地球的关系答案关键: C下面四人中,最早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的人是A. 哥白尼B. 麦哲伦正确 C. 亚里士多德D. 罗素答案关键: C【多选】太阳系是由以下哪些物质构成的正确 A. 太阳正确 B. 行星正确 C. 彗星正确 D. 星际物质答案关键: A, B, C, D题目3 of 520.0/ 20.0 得分银河系属于太阳系,是庞大的太阳系中的一部分。

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假请在下列表述中,选出不正确的项A. 宇宙是由包括银河系在内的大约1000亿个星系所构成的。

B. “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都是中国古人的宇宙观。

正确 C. 对北极星和月食的观察使罗素意识到“地球是球体”。

D. “地心说”这一太阳系模型影响了人类1500年。

答案关键: C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A. 水星和火星B. 水星和金星C. 金星和木星正确 D. 金星和火星答案关键: DA. 某种岩石的年龄B. 紫杉树桩的年龄C. 丽蚌化石的年代D. 古气候带的分布情况正确错误 1. 树年代学正确错误 2. 氨基酸年龄测定正确错误 3. 古地磁年龄测定正确错误 4. 古生物钟(珊瑚化石的生长线)答案关键: 1:B, 2:C, 3:A, 4:DA. 提出地球年龄计算公式B. 通过对大陨石坑中陨石样本的测定,得出地球的年龄为45亿年C. 多次测定铀矿石,得出地球年龄在20亿年以上正确错误 1. 格尔林正确错误 2. 尼尔正确错误 3. 帕特森答案关键: 1:A, 2:C, 3:B根据半衰期的不同,人们会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对象年龄,以下四个选项中,用于人类考古学的是正确 A. 14C—14NB. 40K—40ArC. 238U—206PbD. 87Rb—87Sr答案关键: A地球的雏形与哪种陨石有关?A. 镍陨石B. 铁陨石正确 C. 球粒陨石D. 玄武质陨石答案关键: C【多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正确 A. 冷凝模型是解释地球形成的关键B.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波多塞克提出了陨石的“冷凝模式”正确 C. 原始太阳系呈圆盘状,其中心到边缘有一个很大的热梯度正确 D. 太阳系在最初阶段是一团炽热气体状星云答案关键: A, C, D地球自转轴和地核旋转轴重合。

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假【多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 横波(S波)的传播方向与地壳振动方向是一致的正确 B. 确定地球内部结构的工作真正开始于对各类地震波的研究正确 C. 地震仪是记录地震波的仪器D. 地震发生后,横波(S波)最先到达震中答案关键: B, C【多选】下列关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震在海沟两侧均匀分布正确 B. 地震均分布于海沟一侧C. 震源深度越深,距离海沟最近正确 D. 震源深度越深,距离海沟最远答案关键: B, D【多选】下列关于地核的表述,正确的是正确 A. 地核的密度高达13.5 g/cm3B. 外核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硅正确 C. 固态内核处于高速自转状态D. 内核的主要成分是铁、硅答案关键: A, C地球南北两极时常出现的极光与地磁场有关。

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真【多选】通过对海底洋中脊和陆地火山附近岩石的研究,可以了解下列哪些信息正确 A. 磁场倒转的细节正确 B. 地磁场的演化历史正确 C. 板块扩张的速率正确 D. 地球的历史答案关键: A, B, C, D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 地表岩石的密度大于地球的平均密度B. 地球内部各处的物质密度均相等正确 C. 地表岩石的密度小于地球的平均密度D. 地表岩石的密度等于地球的平均密度答案关键: C谁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A. 奥尔德海姆正确 B. 张衡C. 帕施维茨D. 米尔纳答案关键: B下列有关岩石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岩石圈强度大、硬度高,深度达100公里B. 均衡补偿面以上为岩石圈,以下为软流圈C.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正确 D. 岩石圈中物质密度处处一样答案关键: D【多选】海底地磁条带形成的原因是()错误 A. 地磁场周期性的强弱变化正确 B. 洋底板块的不断推移正确 C. 地磁场周期性的磁极倒转D. 地磁场周期性的左右移动答案关键: B, C下列表述中,符合事实的是A. 魏格纳认为陆壳能在软流圈上移动正确 B. 魏格纳认为陆壳能在洋壳上移动C. 魏格纳认为地壳能在地幔上移动D. 魏格纳认为陆壳漂浮在海洋上移动答案关键: B【多选】关于地中海底部M反射层,下面表述正确的是正确 A. 位于地中海几百米深处B. 1969年由“格洛玛?挑战者”号发现正确 C. 是古地中海干涸时的表面正确 D. 其几何形态与地中海的海底基本一致答案关键: A, C, D【多选】海底扩张最直接的证据是()A. 环太平洋火山带正确 B. 海底地磁条带正确 C. 深海沉积物的年龄D. 地震带的分布答案关键: B, C公元前1500年左右,圣多里尼火山喷发毁灭了下面哪个古代文明正确 A. 米诺斯文明B. 古希腊文明C. 古埃及文明D. 迈锡尼文明答案关键: A冰岛辛格维利尔地裂缝是正确 A. 板块分离的位置B. 地震形成的断层C. 板块碰撞的位置D. 岩浆上涌的出口答案关键: A条带状铁建造是指由深色的硅酸盐矿物和浅色的含铁矿物交织形成的岩层。

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假地球大气圈氧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出现真核生物。

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真【多选】埃迪卡拉动物群的动物所属的3个门为()正确 A. 节肢动物门正确 B. 腔肠动物门C. 原生动物门正确 D. 环节动物门答案关键: A, B, D德干火山爆发被认为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其地点位于今天()?A. 加拿大B. 格陵兰正确 C. 印度D. 欧洲答案关键: C最新发现表明,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形成于()。

A. 38亿年前正确 B. 42亿年前C. 35亿年前D. 40亿年前答案关键: B中国目前正在寻求加入《蒙特利尔协定》。

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假大气污染物可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

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真大洋传送带只与海洋有关,它对气候没有任何影响。

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假【多选】岩石圈由()三类岩石构成。

正确 A. 变质岩B. 玄武岩正确 C. 岩浆岩正确 D. 沉积岩答案关键: A, C, D匹配题:A. 氧分子较多,可吸收中波长紫外线辐射B. 臭氧分子较多,可吸收长波长紫外线辐射C. 氧原子较多,可吸收短波长紫外线辐射正确错误 1. 热层正确错误 2. 中层正确错误 3. 平流层答案关键: 1:C, 2:A, 3:B【多选】地球大气中CO2的含量,与()有关。

A. 太阳的辐射作用正确 B. 人类的活动正确 C. 岩石的风化作用正确 D. 生物的光合作用答案关键: B, C, D只有在人类出现后,才有了大气圈的温室效应。

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假【多选】下列哪些情况可判定为大气污染()正确 A. 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使人类无法正常生存和发展正确 B. 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可对人或动物造成危害C. 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一些痕量物质正确 D. 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可破坏生态系统答案关键: A, B, C, D多选题:大气污染的危害有()正确 A. 加大臭氧层空洞正确 B. 形成酸雨C. 形成厄尔尼诺现象正确 D. 温室效应答案关键: A, B, D驱动大洋环流的主要因素是()A. 风向B. 能量正确 C. 温度D. 海浪答案关键: C【多选】风能的特点是()A. 能量密度很高正确 B. 可再生正确 C. 不稳定正确 D. 能量巨大答案关键: B, C, D【多选】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对策有?正确 A. 加强开发海洋滩涂资源正确 B. 积极开发宜农荒地资源正确 C. 加强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正确 D. 改造中低产田答案关键: A, B, C, D假如人口增长超过自然资源再生的速度,将使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破坏。

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真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不同,可将其分为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

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真人类出现以前,自然资源就已经存在。

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假1959年签订的《尼罗河水协定》是哪两个国家签订的?A. 埃及与埃塞俄比亚B. 乌干达与苏丹C. 肯尼亚与乌干达正确 D. 埃及与苏丹答案关键: D风能是太阳辐射产生的能量,由大气运动能转换而来。

错误真假答案关键: 假我国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90%以上的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西部地区。

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假世界上的动植物资源很丰富,利用率也很高。

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假【多选】目前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是()A. 东南部地区正确 B. 川西平原正确 C. 黄河中上游正确 D. 长江中上游答案关键: B, C, D比冰岛纬度更高的格兰陵岛却有着“绿色之地”的美名,是因为A. 发现冰岛时,全球气候较冷正确 B. 发现格陵兰岛时,全球气候较暖C. 发现格陵兰岛时,是春天D. 发现冰岛时,是冬天答案关键: B中国西部沙漠地区的形成主要和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有关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假地表能量的主要来源是正确 A. 太阳辐射能B.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C. 流星等太空物质带来的能量D. 火山喷发的能量答案关键: A下面关于中国古代气候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正确 A. 两宋都处于一个比较温暖的时期B. 明代正处于一个冷暖频繁变化的时间C. 气温下降会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南侵D. 气温升高有利于国力的提升答案关键: A通过对()的研究,我们可以精确得出远古时期一年的具体天数 A. 树的生长纹B. 岩石内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检测正确 C. 珊瑚化石的生长纹D. 南极的冰芯答案关键: CA. 雪崩B. 磁暴C. 地震D. 病变正确错误 1. 天文灾害正确错误 2. 生物灾害正确错误 3. 地表运动灾害正确错误 4. 地质灾害答案关键: 1:B, 2:D, 3:A, 4:C海水急速退潮很有可能是发生海啸的前兆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真【多选】火山爆发的产物有正确 A. 熔岩流正确 B. 碎屑流正确 C. 气体正确 D. 灰尘答案关键: A, B, C, D地震大多分布于板块的边界区域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真一次大规模的火山爆发能导致全球气温的变化正确真假答案关键: 真【多选】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正确 A. 不同的放射性元素有不同的半衰期B. 随着衰变的继续,半衰期越来越长,最终趋于无限正确 C. 衰变过程中,每个半衰期内,元素衰变的质量都不一样 D. 化学反应会改变元素的半衰期答案关键: A, C【多选】傅科摆的轨迹在沙盘上移动,这是因为A. 傅科摆自身在转动B. 傅科摆和沙盘一起转动,只是转动速度不同正确 C. 沙盘在转动正确 D. 我们和沙盘一起转动,而傅科摆不转动答案关键: C, D测定地球质量实验的科学依据是什么?A. 杠杆原理B. 质量守衡定律C. 角动量守衡定律正确 D. 万有引力定律答案关键: D“海底扩张”理论得到承认,最关键的因素是A. 海底沉积物的研究B. 海底火山的分布正确 C. 对海底地磁条带的解释D. 海底山岭的发现答案关键: C固体地球的哪个圈层同时属于板块构造系统和大气生物圈系统?A. 岩石圈B. 软流圈C. 大气圈错误 D. 水圈答案关键: A宇宙大爆炸始于一个温度无限高、密度无限大的奇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