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专利侵权诉讼特殊性若干程序性救济发展协调
专利侵权起诉流程

专利侵权起诉流程专利是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它对创新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有时候他人可能会侵犯我们的专利权,而为了保护我们的权益,我们可以选择采取法律行动。
本文将介绍专利侵权起诉的基本流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程序。
第一步:发现侵权行为发现专利侵权行为是专利起诉的第一步。
这可能包括他人制造、销售、使用或进口与我们专利相同或相似的产品或技术。
通过市场监测、同行调查、客户投诉或专利权人内部的巡视等方式,我们可以及时察觉侵权行为。
第二步:确定侵权证据一旦发现侵权行为,我们需要收集足够的证据来支持我们的起诉。
侵权证据可能包括专利文件、产品样品、市场调查报告、专利权人的证词、专利文件搜索报告和专利技术分析等。
这些证据将有助于证明对方存在侵权行为。
第三步:律师咨询在采取法律行动之前,建议咨询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
律师将评估我们的案件并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
他们将协助我们准备相关法律文件,指导我们在起诉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并帮助我们理解司法程序。
第四步:起诉文件准备在与律师的协助下,我们需要准备专利侵权起诉文件。
起诉文件通常包括起诉状、陈述事实和请求救济等。
在起诉文件中,我们需要清楚陈述被告的侵权行为,说明专利权的有效性,并提出请求法院给予的救济措施。
第五步:起诉一旦起诉文件准备妥当,我们将通过适当的司法程序将其递交给法院。
起诉文件将作为我们起诉的依据,而法院将根据起诉文件决定是否受理案件。
一旦法院受理案件,我们将进入诉讼程序。
第六步:法庭诉讼在法庭诉讼过程中,双方将分别提出证据,并进行辩论。
我们的律师将代表我们提供专利的有效性和对方侵权的证据。
被告方可能会辩称专利无效或没有侵权。
法庭将根据双方的陈述和证据作出判决。
第七步:救济措施如果法庭判决被告侵犯了我们的专利权,那么我们可以获得一系列救济措施。
这可能包括禁止被告继续侵权、赔偿我们的经济损失以及销毁涉嫌侵权的产品等。
法院还可能对侵权行为进行罚款和刑事追究。
行政裁决专利侵权纠纷的办案流程

行政裁决专利侵权纠纷的办案流程行政裁决是指政府机关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对争议当事人的权益进行判决和裁定的行为。
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行政裁决机构是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重要机构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行政裁决专利侵权纠纷的办案流程,并分享我对这一流程的观点和理解。
一、行政裁决专利侵权纠纷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在当前全球知识经济时代,专利是创新的重要产权形式,对于企业和个人的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力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专利侵权问题也因此而产生,给创新活动造成了困扰。
2、意义行政裁决专利侵权纠纷的办案流程的建立和完善,能够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提高社会创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
二、行政裁决专利侵权纠纷的办案流程1、申请立案阶段(1)专利权人提起行政裁决申请(2)行政裁决机构受理申请并立案2、证据调查阶段(1)行政裁决机构通知被申请人提供证据(2)被申请人提供证据材料(3)行政裁决机构对证据进行调查和取证3、听证阶段(1)行政裁决机构组织听证会(2)双方当事人进行陈述和辩论(3)行政裁决机构对案件进行调查和裁决4、行政裁决阶段(1)行政裁决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证据裁定案件(2)发布行政裁决意见和决定书5、司法救济阶段(1)当事人不服行政裁决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2)人民法院对行政裁决进行审理和判决(3)维权方案得到最终解决三、观点和理解行政裁决专利侵权纠纷的办案流程在尊重知识产权和促进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行政裁决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能够较为高效地解决专利侵权争议,保护受侵权方的创新成果。
行政裁决流程相对简便,成本较低,适合处理一些初级的侵权纠纷,使得知识产权保护更加全面。
然而,行政裁决专利侵权纠纷的办案流程也存在一些问题。
行政裁决机构的人力资源和专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应对日益复杂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
行政裁决机构的裁决是否公正、是否符合法律的适用也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得到合理保护。
知识产权侵权之法律救济措施

知识产权侵权之法律救济措施【文章正文】知识产权侵权之法律救济措施知识产权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然而,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侵权问题时有发生,给创新与发展带来了威胁。
为了维护创新者的权益,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救济措施来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本文将介绍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救济措施,包括民事救济、刑事救济和行政救济等,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关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民事救济民事救济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中最常见的救济方式。
当知识产权被侵权时,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并获得相应的赔偿。
在判决中,法院将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损失程度,确定赔偿金额,并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
此外,法院还可以采取其他救济措施,例如保护措施和禁令等。
在实践中,民事救济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赔偿金额往往难以确定,给受侵权方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其次,起诉案件的成本较高,律师费用和时间成本的压力不容忽视。
为了完善民事救济的方式,应加强对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研究,提高赔偿标准的科学性,减少诉讼的成本和时间。
二、刑事救济除了民事救济外,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还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可被追究刑事责任。
公安机关可以接受举报或立案调查,对涉及犯罪行为的侵权者进行刑事追责。
刑事救济的实施可以有效遏制侵权行为,维护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刑事救济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侵权行为的认定及证据收集难度较大,给执法机关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其次,刑罚力度不足,无法对侵权行为进行有效的震慑。
为了改进刑事救济的方式,应加强对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和证据收集方法的研究,加大对侵权者的打击力度。
三、行政救济行政救济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另一种救济方式。
知识产权权利人可以向行政主管部门投诉,要求采取行政手段制止侵权行为,并对侵权者予以行政处罚。
行政救济措施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
专利制度中涉及的原则

专利制度中涉及的原则一、引言专利制度是一种保护创新的制度,通过授予发明人或创造者独特的权利,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专利制度中涉及的原则是确保专利权的公平、有效和可执行。
本文将深入探讨专利制度中涉及的原则,并就其重要性进行分析。
二、专利制度中的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专利制度的核心原则之一,它要求在专利申请、审查和授予的过程中公正、公平地对待所有申请人。
在专利申请阶段,所有申请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机会,无论其国籍、种族、性别或社会地位。
审查过程应该基于事实和技术,而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
专利权的授予应该基于创新的贡献,而不是其他因素。
公平原则的实施需要建立透明、公开、可信的专利制度。
专利申请和审查的程序应当公开,并提供给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机会参与和监督。
专利权的授予和保护应该是可预测和可靠的,以鼓励创新者投入更多资源和努力。
三、专利制度中的有效原则有效原则是专利制度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专利权的授予和保护是有效的。
专利权的有效性是指专利权的实质要求得到满足,专利权的范围明确清晰,专利权的主张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有效原则的实施需要建立严格的专利审查制度,确保只有满足创新性、可实施性和新颖性要求的发明才能获得专利权。
专利权的有效性还需要考虑专利权的范围和限制。
专利权的范围应该明确界定,以避免过度宽泛的专利权。
专利权的限制应该确保专利权不会妨碍公众的合理使用和创新。
例如,专利制度可以允许合理使用和竞争性使用的例外,以避免滥用专利权对市场和消费者造成不利影响。
四、专利制度中的可执行原则可执行原则是专利制度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专利权的主张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专利权的主张是指专利权人对侵权行为的追究和维权。
可执行原则的实施需要建立有效的法律和制度,以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为了确保专利权的可执行性,专利制度应当提供有效的救济措施,例如诉讼程序和行政救济。
诉讼程序应该公正、高效,并提供给专利权人和被告的平等机会。
行政救济应该提供快速、廉价和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减少专利纠纷的成本和时间。
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调解与协商方法

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调解与协商方法调解与协商是解决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常用方法,本文将探讨这些方法的具体应用。
知识产权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财富,对于保护创新与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复杂的法律规定和争议的性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常常引发长期的法律诉讼,给各方带来巨大的时间和金钱负担。
因此,寻求调解与协商解决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是一种高效且经济的方式,可以帮助各方取得更加满意的结果。
一、调解的定义和特点调解是指在法庭诉讼之前或者法庭诉讼过程中,由独立的第三方调解人协助当事人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诉讼方式,调解具有以下特点:1. 快速解决:调解可以避免漫长的法律诉讼过程,使纠纷得到更快速的解决。
2. 高效成本:调解过程相对于诉讼而言,成本较低,能够减少双方的经济和精力投入。
3. 私密性:调解过程充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能够避免在公开法庭上的曝光。
4. 自主决策:在调解中,当事人是主动参与并制定解决方案的,具有更高的自主权。
二、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调解程序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当事人可以选择通过调解来解决争议。
以下是一般的调解程序:1. 调解申请:当事人一方向调解机构提交调解申请,调解机构会对申请进行审核。
2. 受理与安排:调解机构受理调解申请后,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安排专业的调解人员参与调解。
3. 调解庭审:调解开始后,双方当事人和调解人员将面对面地进行庭审,通过调解人员的引导,双方当事人互相陈述自己的主张和诉求。
4. 谈判和协商:在调解过程中,调解人员将倾听双方的诉求,并协助双方进行谈判和协商,以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
5. 结案和履行:双方当事人在调解达成一致后,会签署调解协议。
一旦调解协议生效,双方将按协议履行,结束争议。
三、协商的重要性与方法协商是解决知识产权侵权争议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在不涉及法律程序的情况下,由当事人直接进行交流与解决。
以下是一些协商的重要性和方法:1. 保护商业关系:通过协商,当事人可以在保护商业关系的前提下解决争议,避免双方关系的恶化。
国家知识产权局、司法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的意见

国家知识产权局、司法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知识产权局,司法部•【公布日期】2023.09.11•【文号】国知发保字〔2023〕39号•【施行日期】2023.09.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利侵权正文国家知识产权局司法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的意见国知发保字〔2023〕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产权局,司法厅(局):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制度是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实现了重大跨越和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存在法治保障相对滞后、制度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
为加强新时代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和《关于健全行政裁决制度加强行政裁决工作的意见》、《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全面加强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法治保障,充分发挥行政裁决制度作用,完善行政裁决体制机制,更好更快依法保护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合法权益,构建法治健全、实施高效、有机衔接、执行有力的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体系,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大局,发挥制度优势。
准确把握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功能定位,走好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全面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属地责任,充分发挥行政裁决制度保护创新、激发创造作用。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调解方法与经验分享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调解方法与经验分享在当前具有高度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社会中,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屡见不鲜。
作为法律服务工作者,掌握有效的调解方法和经验分享对于解决此类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法律服务工作中常用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调解方法,并分享一些相关经验。
一、案件调解方法1. 双方沟通对话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双方当事人通常存在误解或不合理的预期。
因此,通过双方沟通对话,了解彼此的观点和利益诉求是解决纠纷的第一步。
调解人可以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倾听双方的观点,减少误解,并寻找互利互惠的解决方案。
2. 调查取证在进行案件调解时,对于涉及知识产权侵权的事实,调解人需要进行充分调查取证。
这包括查阅相关文件、收集证据和了解权益归属等。
调解人可以考虑借助专门的调查机构或相关专家,以确保调解过程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 谈判和协商调解的核心在于通过谈判和协商寻求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
调解人应充分发挥中立性和公正性,帮助双方找到解决争议的共同基础。
在谈判和协商中,调解人可以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引导双方寻找具有可执行性的解决方案,比如进行交叉许可、付费授权等。
4. 法律咨询与规范在解决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时,法律服务工作者可以就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进行多角度的咨询与规范。
通过详细解读当地或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帮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并为双方提供最佳法律路径。
二、经验分享1. 引导当事人主动解决问题在进行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调解时,调解人应鼓励当事人主动解决问题。
调解人可以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帮助当事人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并引导他们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激励当事人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有利于双方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立场,减少对立情绪,促进案件的快速解决。
2. 保持中立和公正作为调解人,要始终保持中立和公正的立场。
不偏袒任何一方,并且在整个调解过程中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
调解人应深入了解案件的各个方面,全面分析双方权益和诉求,并根据法律法规作出公正的裁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2020年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2020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0.12.29•【文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司法解释•【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利综合规定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2001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80次会议通过,根据2013年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0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5年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41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等十八件知识产权类司法解释的决定》第三次修正)为了正确审理专利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作如下规定:第一条人民法院受理下列专利纠纷案件:1.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案件;2.专利权权属纠纷案件;3.专利合同纠纷案件;4.侵害专利权纠纷案件;5.假冒他人专利纠纷案件;6.发明专利临时保护期使用费纠纷案件;7.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奖励、报酬纠纷案件;8.诉前申请行为保全纠纷案件;9.诉前申请财产保全纠纷案件;10.因申请行为保全损害责任纠纷案件;11.因申请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案件;12.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署名权纠纷案件;13.确认不侵害专利权纠纷案件;14.专利权宣告无效后返还费用纠纷案件;15.因恶意提起专利权诉讼损害责任纠纷案件;16.标准必要专利使用费纠纷案件;17.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维持驳回申请复审决定案件;18.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决定案件;19.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实施强制许可决定案件;20.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实施强制许可使用费裁决案件;21.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行政复议决定案件;22.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的其他行政决定案件;23.不服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行政决定案件;24.确认是否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纠纷案件;25.其他专利纠纷案件。
专利侵权诉讼的起诉程序和策略

专利侵权诉讼的起诉程序和策略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专利的保护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有时候企业的专利权可能会受到他人的侵犯,这就需要通过起诉程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介绍专利侵权诉讼的起诉程序和相应的策略。
一、起诉程序1. 确认侵权行为:在起诉之前,首先需要确认对方是否存在专利侵权行为。
这就需要搜集证据来证明对方正在侵犯你的专利权,如侵权实施物、侵权行为的时间地点、目击证人等。
同时,需要对侵权行为做出合理的定义,以便在诉讼过程中进行论证。
2. 起诉状的准备:起诉状是专利侵权诉讼的核心文书,它需要以书面形式向法院陈述权利主张和请求。
起诉状应当详细描述侵权行为的事实,列举专利权的主要内容,并附上相关的证据材料。
在准备起诉状时,需要遵守诉讼程序的规定,如格式要求、送达地点等。
3. 法院受理和立案:将起诉状递交给法院后,法院会审查起诉状的合规性,并决定是否受理该案件。
如果法院认为起诉状符合规定要求,即符合应起诉条件、没有明显缺陷,则会立案受理,并为此案指派合适的法官。
4. 进行庭前调解:在开庭前,法院通常会推荐双方进行庭前调解,以达成和解协议。
庭前调解有助于节省时间和费用,并可能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如果调解失败,将继续进行正式的庭审。
5. 庭审和辩论:庭审是专利侵权诉讼的重要环节,双方将在法庭上展开辩论。
原告方需要充分展示证据,证明对方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权,并证明专利的有效性。
被告方则会提出反驳和抗辩,试图否认侵权或对专利的有效性提出质疑。
庭审过程中,法官将根据法律和证据进行综合评判。
6. 宣判和执行:法院会根据庭审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或裁决书。
如果原告胜诉,法院会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并可能要求被告支付其他惩罚性赔偿。
如果被告败诉,被告需要执行法院的判决,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赔偿。
二、起诉策略1. 确定起诉时机:对于专利侵权行为,及时发现并选择合适的起诉时机非常关键。
在确定起诉时机时,需要综合考虑专利的价值、证据的完备性、侵权行为的情况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以便在合适的时机采取行动。
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办案指南

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办案指南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专利纠纷案件不断增加,为了解决专利纠纷问题,行政部门在行政调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此,制定了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办案指南,以规范行政调解工作。
一、调解范围和方式专利纠纷行政调解的范围一般包括专利权的归属、专利侵权纠纷、专利所涉及的合同纠纷等。
调解方式可以采取行政部门直接调解、委员会调解等形式。
调解程序要遵循公开透明、自愿参与、保密等原则。
二、调解的程序和主体1.提交调解申请:当事人可向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同时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
2.受理调解申请: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受理调解申请,并通知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受理调解的工作程序。
3.调解组成员的确认:根据案件的情况,行政部门将组成调解小组,并确保调解组成员的公正和独立。
4.调解程序:调解程序一般包括调解准备、座谈、调查取证、协商谈判、达成协议等环节。
5.制定调解协议: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达成协议后,行政部门应当制定专利纠纷调解协议,明确协议的内容和效力。
三、调解的原则和要求1.自愿参与原则:调解应当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没有强制性的参与要求。
2.公正、公平原则:调解过程中,调解人员应当公正、公平地处理案件,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3.保密原则:调解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和资料应当保密,不得外泄。
4.实效原则:调解的目的是解决专利纠纷,实现和解,应当尽快达成协议。
5.纠正违法行为原则:对于明显违法的行为,行政部门应当通过调解纠正。
四、调解的效力和执行专利纠纷调解协议经双方签字、行政部门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
当事人应当履行协议,如有不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的情况,对方方可向行政部门申请强制执行。
总结起来,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办案指南规范了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工作的程序和要求,旨在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专利纠纷,达到公正、公平、保密、高效的调解目标。
同时,行政调解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调解协议得到强制执行,为专利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和机制。
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解决起诉和解和申请禁令

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解决起诉和解和申请禁令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解决:起诉、和解和申请禁令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是当今社会中常见的法律问题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交流,各种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也愈发增多。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起诉、和解和申请禁令三个方面介绍如何解决知识产权侵权纠纷。
一、起诉起诉是指受侵权方对侵权行为提起诉讼,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其知识产权的权益。
具体起诉程序需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进行。
1. 准备材料:在起诉过程中,受侵权方需要准备充分的材料,如侵权证据、权利证明、侵权损失的计算和赔偿要求等。
以上材料将作为起诉的依据,确保案件有力地支持受侵权方的主张。
2. 提起诉讼:通过律师或法律援助机构的帮助,受侵权方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
在诉讼中,受侵权方需要详细陈述侵权事实、证明自己的权益以及索赔的数额,并提交相关材料。
3. 庭审和判决:一旦诉讼进入庭审阶段,法庭将聆听双方的陈述和证据,并作出判决。
法庭的决定将根据所属国家或地区的知识产权法律进行判断和裁决。
二、和解在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中,和解是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双方通过协商达成一致,避免进一步的法律纠纷。
以下是和解的基本步骤:1. 协商沟通:侵权方和受侵权方可以通过律师或调解机构进行协商,探讨解决侵权纠纷的可能性。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可以充分陈述各自的观点和利益,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
2. 和解协议: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他们可以签署和解协议。
该协议将明确双方达成的和解条款、赔偿金额、行为约束等内容。
和解协议在双方签字后具有法律效力。
3. 执行和解协议:一旦和解协议达成,双方需履行协议所规定的义务。
在遵守和解协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法院的监督来确保执行的完成。
三、申请禁令申请禁令是制止侵权行为的一种法律方式。
以下是申请禁令的主要流程:1. 确定侵权行为:受侵权方需查明侵权行为的事实和证据,并确保其对权利的侵犯已得到验证。
2. 起诉申请:通过法院或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受侵权方可以提起申请禁令的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09.12.28•【文号】法释[2009]21号•【施行日期】2010.01.01•【效力等级】司法解释•【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利其他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9年12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21号为正确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际,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权利人主张的权利要求,依据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权利人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变更其主张的权利要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权利人主张以从属权利要求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的,人民法院应当以该从属权利要求记载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引用的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特征,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第二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权利要求的记载,结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阅读说明书及附图后对权利要求的理解,确定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权利要求的内容。
第三条人民法院对于权利要求,可以运用说明书及附图、权利要求书中的相关权利要求、专利审查档案进行解释。
说明书对权利要求用语有特别界定的,从其特别界定。
以上述方法仍不能明确权利要求含义的,可以结合工具书、教科书等公知文献以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进行解释。
第四条对于权利要求中以功能或者效果表述的技术特征,人民法院应当结合说明书和附图描述的该功能或者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实施方式,确定该技术特征的内容。
第五条对于仅在说明书或者附图中描述而在权利要求中未记载的技术方案,权利人在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中将其纳入专利权保护范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2013公共课作业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接着教化学问更新培训2013年公需课程作业说明:所以级别的学员均需完成下列作业。
作业提交时间以网站通知为准。
1、结合案例分析网络嬉戏装备是否属于学问产权爱护对象?答:案情介绍:李某在两年时间里,在一个名叫“红月”的嬉戏里积累和购买了各种虚拟“生化武器”几十种,这些装备使他一度驰骋在虚拟世界的战场上。
2008年2月的一天,当他再次进入嬉戏时,却发觉自己在服务器的账号内全部的虚拟装备丢失,其中包括自己最心爱的3个头盔、1个战甲和2个毒药等物品。
于是,李某先与嬉戏运营商交涉,希望找到盗走其武器的玩家,结果嬉戏运营商以“玩家资料属个人隐私,不能供应”为由拒绝。
李宏晨又到公安机关报案,也没有得到解决。
他又一纸诉状将嬉戏运营商北京北极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告上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的法庭。
经法院审理认为,玩家与网络嬉戏运营商双方形成消费者与服务者的关系,由于原、被告之间没有签定其他的合同文本,双方之间所形成的消费者与服务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即应适用我国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爱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
被告在平安保障方面存在欠缺,应担当由此导致的相应的法律后果。
审理法官还认为,关于丢失装备的价值,虽然虚拟装备是无形的,且存在于特殊的网络嬉戏环境中,但并不影响虚拟物品作为无形财产的一种,获得法律上的适当评价和救济。
玩家参与嬉戏需支付费用,可获得嬉戏时间和装备的嬉戏卡均需以货币购买,这些事实均反映出作为嬉戏主要产品之一的虚拟装备具有价值含量。
案例分析:本案纠纷虽然是依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判决的,但前提是网络嬉戏的装备属于法律爱护的无形财产。
2、学问产权与其他私法上的权利相比有什么特点?答:学问产权是多种民事权利中的一种,与一般有形财产全部权、债权等其他民事权利相比,它有一些不同的特征。
(一)权利客体的无形性学问产权客体是非物质化的劳动产品,即信息类无体物。
它的存在不具有肯定的形态(如固态、液态、气态),不占有肯定的空间,没有肯定的质量,人们对它的占有不是实在的详细的限制,而是表现为相识和利用。
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和解谈判

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和解谈判知识产权侵权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在维护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合理解决侵权争议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和解谈判作为一种灵活的争议解决方式,日益受到重视和采用。
本文将探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和解谈判,包括其定义、特点以及案例分析等。
一、和解谈判的定义和特点1. 定义:和解谈判是指当知识产权侵权争议发生时,双方通过对话、妥协和协商的方式,寻求达成共识并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
它是法律和商业解决争议的重要机制之一。
2. 特点:相较于诉讼等传统的解决方式,和解谈判具有以下特点:(1) 灵活性:和解谈判可以根据双方的需求和利益进行调整和协商,更加灵活快捷。
(2) 机会均等性:无论原告或被告,双方在和解谈判中都能发言和提出自己的主张,实现公平交流。
(3) 成本效益性:和解谈判通常会比诉讼过程更为经济高效,节省时间和金钱。
(4) 维护商业关系:通过和解,双方可能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维护或建立长期商业合作关系。
二、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和解谈判策略1. 调查准备:在进行和解谈判前,各方需进行彻底的调查研究,了解案件的事实和法律依据,以明确自身利益和底线。
2. 制定谈判策略:双方需确定和解谈判的目标、谈判策略和底线,清楚表达自己要求的知识产权价值和侵权损失。
3. 寻求共识:通过充分的信息交流、证据呈现和合理的让步,双方应当努力寻求共识,并在关键问题上取得一致立场。
4. 约定条款:双方在和解谈判中应当明确约定赔偿金额、侵权行为停止、知识产权许可条件等条款,以确保协议的可行性和执行力。
5. 约束力保障:和解协议的效力需经过法律认可并得到法院的认可,以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约束力。
三、案例分析近年来,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和解谈判在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
以某知名电子公司与某专利申请人的案件为例,该案件涉及电子产品的专利侵权。
在正式的诉讼程序之前,双方通过和解谈判解决了纠纷。
在和解谈判中,双方首先进行了详细的证据交换,并经过专利权评估专家的评估,明确了侵权方案的理论基础和经济影响。
知识产权法中的专利保护与侵权制裁

知识产权法中的专利保护与侵权制裁知识产权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鼓励创新,还保护了创新者的合法权益。
在知识产权法中,专利保护及其侵权制裁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就知识产权法中的专利保护与侵权制裁进行探讨。
一、专利保护的概念和作用专利是指为了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对发明者的发明提供一种独占权利的制度。
专利保护旨在激励人们积极创新,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回报,使其能够持续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
通过获得技术的专利保护,发明者可以独占市场,从而获得经济利益,吸引更多的创新者加入到技术创新的过程中。
二、专利侵权的定义及其种类专利侵权是指他人在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实施了专利权人的专利所享有的权利。
侵权行为可以包括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
直接侵权是指他人在未经专利权人授权下制造、使用、销售专利产品;间接侵权是指他人在知悉或应当知悉自己所从事的行为将会导致直接侵权的情况下,仍然供应、销售专利产品。
三、专利侵权的处罚与保护机制为了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知识产权法规定了专利侵权的处罚与保护机制。
侵权者可能面临以下一些制裁措施:1.权利救济:专利权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向侵权人索赔和要求停止侵权行为。
法院可以判决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消除侵权后果、承担赔偿责任等。
2.行政处罚:专利侵权行为也可能构成违法行为,相关行政机关可以对侵权人进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
3.刑事追究:在一些严重的侵权行为中,侵权人可能面临刑事追究。
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侵犯专利权的严重情形可能构成犯罪,侵权人可能受到刑事制裁。
四、专利保护与侵权制裁的意义与挑战专利保护与侵权制裁的实施对于创新活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保护可以激励创新者不断投入到技术研发中,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
侵权制裁则能有效遏制侵权行为,维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然而,专利保护与侵权制裁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专利申请、审查和维权的过程可能较为复杂,需要较长的时间和高额的成本投入。
专利侵权案件诉讼流程规定

专利侵权案件诉讼流程规定在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背景下,专利侵权案件的诉讼流程举足轻重。
本文将深入探讨专利侵权案件的诉讼流程规定,包括起诉、答辩、举证、庭审、判决和上诉等环节。
一、起诉专利侵权案件的起诉是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的第一步。
起诉的要件包括:原告身份的合法性、被告的明确身份、专利权的合法性、侵权事实和侵权损失的证据。
原告应向法院递交起诉状,附带起诉证据和专利权证明文件。
法院受理后,将向被告发出传票。
二、答辩被告在收到法院传票后,应及时提出答辩意见。
答辩是被告提出对原告起诉事实和证据的回应和辩解。
被告要对每一项指控进行答辩,并附带相关证据。
答辩期限一般在收到传票之日起十五天内。
三、举证在专利侵权案件中,原告和被告都有举证的义务。
原告负有举证的责任,要证明被告实施了侵犯其专利权的行为,并导致了经济损失。
被告则可以提供证据来否定原告的指控,或主张有合法的理由进行相关行为。
举证过程中,双方可以提交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和鉴定意见等。
四、庭审庭审是专利侵权案件的关键环节,由法院主持。
庭审将对双方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查和辩论。
原告与被告可以提请证人出庭作证,并进行交叉质询。
同时,法院也会对专利权进行审查,包括是否符合授权条件、是否存在同质化等。
庭审的目的是为了找出真相,保障诉讼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五、判决庭审结束后,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审议,并作出判决。
根据证据、法律和相关法规,法院将确定侵权行为是否成立,并判定损失赔偿额。
判决书是法院对专利侵权案件的正式决定,具有法律效力。
被判决侵权的一方可以在判决书发出后十五日内提出上诉。
六、上诉在判决书发出后十五日内,被判决侵权的一方可以对判决结果提出上诉。
上诉将进一步由高级法院进行审理。
高级法院将重新审查双方的辩论意见、证据和法律依据,并作出最终裁决。
高级法院的判决是终审判决,没有上诉程序。
总结起来,专利侵权案件的诉讼流程涵盖了起诉、答辩、举证、庭审、判决和上诉六个环节。
每一步都需要双方提供充分的证据和辩论,最终由法院作出裁决。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途径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途径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企业、个人所持有的知识产权,如专利、商标、著作权等,都是其创造性劳动成果的产物,并且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越来越多,给所权益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了多种救济途径用于打击侵权行为。
一、起诉侵权行为起诉是最常见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途径之一。
被侵权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要求侵权行为的停止并请求赔偿经济损失。
诉讼程序通常包括起诉、受理、调解、庭审和判决等环节。
诉讼程序相对复杂,但是却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申请行政制裁除了起诉,被侵权人还可以选择向相关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制裁。
例如,专利侵权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行政拘留、罚款等处罚措施。
行政制裁相对于诉讼程序来说,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但是,行政救济的结果往往局限于对侵权行为的制裁,并不能获得经济赔偿。
三、采取预防措施另外一种有效的防止侵权的方法是采取预防措施。
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妥善保存证据,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许可合同、技术保密协议等方式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四、培养自我保护能力知识产权的法律救济途径虽然多样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被侵权人还应该注重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例如,加强对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学习,及时了解最新的相关法规和判例,以便在遭遇侵权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总之,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途径是多元的,被侵权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侵权行为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维权。
同时,加强预防措施和培养自我保护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全面有效的手段,才能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创新和发展。
专利侵权行政调处

专利侵权行政调处在当今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专利成为了企业保护自身创新成果并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然而,专利权的侵权行为也不时发生,给创新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公平竞争。
为了维护创新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基础,我国设立了专利侵权行政调处机制。
一、专利权的保护和侵权行为的认定专利权的保护是指国家依法对专利权人授予其专利权,并给予其专利权享有和保护的权力。
专利权人有权利对专利进行合法的使用、转让和防止他人侵犯其专利权。
专利权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创新的积极性,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
而专利侵权行为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实施的与专利权范围相同或者等同于该范围的行为。
侵权行为严重威胁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成果的保护。
二、专利侵权行政调处的背景和意义专利侵权行政调处机制的设立是为了解决专利侵权纠纷的高效和便捷。
依法设立专利侵权行政调处机构,旨在缓解司法资源紧张的问题,加快侵权纠纷解决速度,提高司法效率。
与传统的司法诉讼相比,行政调处更加迅速、简便、低成本。
专利侵权行政调处机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行政调处机构的介入和调处,能够及时解决专利纠纷,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专利侵权行政调处机构的设立有助于推动企业合法使用专利,保护公众利益,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
三、专利侵权行政调处的程序和实施方式专利侵权行政调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勘验鉴定、妥善理赔和警示告诫。
具体程序如下:1. 接受申请和诉讼调查:专利侵权行政调处机构接受侵权行为申请或举证,开展初步调查,核实侵权事实和证据。
2. 勘验鉴定:依法组织专家对涉嫌侵权的产品、设备或技术进行勘验鉴定,确定侵权行为和损失。
3. 妥善理赔:在确认侵权事实后,调处机构可以指导侵权人采取赔偿措施,包括经济赔偿和停止侵权行为等。
4. 警示告诫:对恶意侵权或多次侵权的行为,调处机构可以发布警示告诫通知,提醒相关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范经营行为。
专利法第五十七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专利法第五十七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涉及实用新型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的检索报告。
二、主旨:本条是关于因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而引起的纠纷的解决方式的规定。
三、条文释义:一、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是指没有经过专利权人的同意,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及其进口他人专利产品或者使用专利方法的非法行为。
二、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专利权人的专利,除本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情形外,都属于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对这种侵权行为引起的纠纷,本条规定了如下处理方式:1.协商解决。
协商解决是指发生侵权案件以后,双方当事人直接进行磋商,以达成解决争议办法的处理方式。
2.向人民法院起诉。
被侵权人认为他人侵犯其专利权,不愿协商解决或者协商解决不成的,得以侵权人为被告,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
关于专利侵权纠纷民事案件的地域管辖,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关于专利侵权纠纷民事案件的级别管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规定,专利权属纠纷案件,一般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经济特区的中级人民法院和经最高人民法院同意的开放城市的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二审法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诉讼理由是什么?论专利侵权诉讼的特殊性及其若干程序性救济王伟摘要:专利侵权是一类特殊的民事纠纷,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专利的科技属性及专利诉讼的复杂性对程序设计提出了特殊要求。
目前,我国专利纠纷的审理适用普通民事诉讼程序,只是在管辖、当事人适格等个别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作了特殊规定。
在笔者看来,这些规定远远不能满足专利纠纷的特殊属性及其对程序设计的特殊要求。
本文将重点介绍与阐释美国专利纠纷中若干特殊程序设计,并从比较法角度对我国相关制度完善提出若干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加入WTO后,随着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专利纠纷的数量也在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
为了应对专利纠纷大量增加、审理难度与其他民事纠纷相比较为困难的司法现状,最高人民法院院也积极地采取了应对措施,特别是于2001年6月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对专利纠纷的受理、管辖、保全及我国专利法部分条文的确切含义作出了法律规定,增强了司法实务中的操作性。
但笔者认为:专利本身以及专利纠纷所呈现出的特殊性是增加专利诉讼复杂程度、审理难度的最根本原因。
要妥善解决专利纠纷,必须根据专利及专利纠纷的特殊性进行程序性设计或修正。
因此,类型化的程序应当是专利纠纷妥善解决的必由之路。
目前,TRIPS协议中所要求的各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或救济程序以及笔者对我国地区以及美国的专利诉讼程序的研究也证明了笔者以上的观点。
因此本文中,笔者将对专利诉讼类型之——专利侵权诉讼的特殊性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该特殊性的若干诉讼程序设计建议。
二、专利侵权诉讼的特殊性1.专利侵权诉讼的科技属性专利制度从诞生发展到现在,其根本目的在于鼓励、保护、利用发明与创作,从而促进产业发展。
因此,无论最初作为“特权”存在的专利,还是现代作为民事权利存在的专利,其授予的对象只能是那些具备“新颖性”、“创新性”的科技与技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专利授予对象的科技、技艺或方法也在不断地拓展。
18世纪之前,专利授予的对象往往是某方面技师在其工作领域的特有技术,例如:1331年英王爱德华三世授予的一项专利为工艺师约翰.卡姆比(John Kempe)在缝纫与染织方面的技术;1421年,意大利建筑师不鲁莱西(Brunelleschi)发明“带吊机的驳船”而被授予专利。
即使是1474年威尼斯颁布的世界上第一部最接近现代专利制度的法律,专利的主要授予对象也是在威尼斯实施的有关技术。
专利制度发展到现在,其授予对象已经大大拓展,围涵盖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
目前世界各国通用的国际专利分类标准(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即IPC标准,将专利共分为八类:人类生活资料、作业与运输、化学与冶金、纺织与造纸、固定建筑物、机械工程、照明、供热、武器、爆破、物理、电学等。
我国专利法及相关法律并没有以列举的方式明确专利客体的围,但我国的专利客体围应当说比西方国家的更广泛。
“在许多国家,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也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但却不在专利法中,这些客体所享有的权利也不一定是专利权……”但我国法律规定:除了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外,其围基本囊括所有人类生产、生活的全部方面。
从科学技术角度看,专利客体的广泛性及多样性使专利中蕴涵的技术新颖性、创造性也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
在我国,专利中的新颖性及创造性特点是在申请人申请专利时的说明书中体现的。
一旦经过实质审查且无人提出异议,则专利的科技属性即被专利行政机关认可,同时授予申请人专利证书。
如果专利未疑被侵权,从实体法角度看,专利的科技属性似乎被隐藏起来,显示出隐蔽性特征。
这主要归因于专利权客体的使用方式与普通物权客体的使用方式有异。
专利制度中对客体的使用主要是利用专利制造、销售或许可他人制造、销售某种专利产品。
而该专利产品被最后消费者购买后,只要目的是使用该产品,其并不会关心、留意其中的科技属性,除非其是为了研究、仿制、剽窃产品中的技术、工艺等科技容。
因此,专利的科技属性在专利被授予后,则只有被侵权,在诉讼过程中才会显现出来,呈现显性特征。
在侵权诉讼中,专利的科技属性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的:(1)对当事人影响专利侵权诉讼的原告在诉讼中要收集被告涉嫌侵权物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制造技术与工艺证据;该涉嫌侵权的技术或工艺已经落入原告专利术、工艺的围;被涉侵权行为给原告造成的损害结果及损害数额。
而被告主要收集并论证原告的专利中的技术或科技已经丧失新颖性或创造性,并提出原告专利权无效的抗辩;被告制造或销售产品所使用的技术或工艺与原告专利中的技术或工艺并无实质联系;(2)对案件审理的影响对于专利侵权纠纷的案件审理来说,科技属性主要表现在:法院必须在案件审理中对专利的围进行认定;必须对被诉侵权的产品或方法与专利围进行比对。
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英美法把包括专利权在的无形产权称为“诉讼中的动产”(Choses in Action)。
也就是说,这种动产的存在,只有通过诉讼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就专利权来说,专利法授予专利权人独占权,包含许可或禁止他人实施其专利技术的权利。
如果有人违反法律而擅自利用了有关专利技术,专利权人就可能向法院起诉。
如果专利权人在诉讼中取胜,则对方要被法院禁止继续从事有关活动,同时可能被判赔偿损失。
诉讼要实现上述功能,保障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必须顺应专利本身所具有的科技属性要求,在程序设计上满足专利中包含的新颖性、创造性界定、被控侵权物品或方法与专利蕴涵的方法或物品比对的诉讼功能。
2.专利侵权诉讼的复杂性与争点处置性特性正如上文所述,专利客体及专利制度的目的是具备新颖性、创造性的科技或技术以及其保护。
因此,能够获得专利的科学技术涵盖围非常广泛,而且往往是本领域中具备一定先进新的技术。
对专利侵权纠纷的审理过程也无法回避这些具备高度复杂性的科学、技术容。
从这一点上来说,专利纠纷为典型的复杂民事诉讼案件。
(1)专利侵权诉讼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对侵权行为的认定上专利侵权诉讼不同于物权的侵权,其特殊性表现在法律通常为了保障专利所蕴涵的科技能尽快服务于社会,或者为了保护在该技术产生之前的基础性科技而赋予了符合法定条件的主体能在无需专利权人授权的条件下利用该专利技术或先前技术。
也就是专利制度中对专利权的若干限制规定。
例如:首先,我国专利法第63条规定了四种行为不视为侵犯专利权,即:权利用尽后的使用、许诺销售或销售;先用权人的制造和使用;外国临时过境交通工具上的使用;非生产经营目的的使用。
其次,我国专利法第48、49、50条分别规定了专利实施强制许可的三种情况,即:专利权人一定期限不实施专利,而由他人申请给予的许可;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给予的强制许可;根据专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给予的强制许可。
根据上述法条的规定,在这些情况下,非专利权人即使使用了专利,也不构成侵权。
再次,专利法第14条还规定了专利的强制推广应用制度,该制度规定,如果发明专利的主体是我国国有企事业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或个人的,在该专利容对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有重大意义,则经过国务院批准可以进行强制推广。
以上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情况,在诉讼领域往往会成为被告的抗辩容,因此对这些证据的审查及认定无疑会增加专利侵权诉讼的事实证明围而增加复杂性。
(2)专利侵权诉讼的复杂性还表现在赔偿数额的确定上一般侵权纠纷所生之侵权赔偿,除却精神损害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外,单就财产损害而言,由于被侵害之物均具有有体性特征,因此这些损害额的确定通常并不复杂。
而专利侵权纠纷不然,由于侵权标的是具有无形性特征的财产权利,因此其数额确定要复杂的多。
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侵权数额的确定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依权利人的损失而定;第二,依侵权人的所得而定;第三,如果权利人损失或侵权人所得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而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颁布的《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则在20、21、22条具体明确了这三种损害赔偿额计算方式的司法操作问题。
而这些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对于当事人双方来说,均要提出下列若干证据。
第一,权利人专利产品在市场中因侵权而造成的减少之销售总量及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第二,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量及每件产品之合理利润;第三,侵权产品的营业利润或者销售利润;第四,如果以上证据均难以收集、确定,则当事人还需提供专利的性质、专利许可费用相关标准、侵权人的过错程度等证据。
由法院根据以上因素确定合理的赔偿数额。
由此可见,专利侵权数额的确定着实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收集相当多的证据,同时要结合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来确定合理的侵权数额。
(3)专利侵权诉讼的阶段性与处置性特征。
如前所述,专利诉讼为典型的复杂型诉讼。
在专利诉讼的程序进程中,各个争点往往具备彼此互为前提的关系,而且联系紧密,一旦某个争点作出判断后,改认定通常可能对后续尚未审理的争点形成处断性,从而可能提早终结诉讼。
举例来说:如果被告提出原告专利无效或者其行为属于合理使用等专利法上抗辩,如果该抗辩成立,则将产生原告专利权无效或者被告行为合法的效果,则法院根本无须再就后续侵权责任进行认定;而当侵权责任无法认定时,则损害赔偿也就丧失了继续进行审理、举证与计算的基础;按照TRIPS协议与美国专利诉讼相关判例,如果认定被告侵权为非故意(unwillful),则诉讼过程中就无须是否应科以侵权人加重损害赔偿(enhanced damages)。
基于专利侵权诉讼所具有的上述处置性特点,则相应地在审前程序与庭审程序中就应当设计分阶段审理的必要步骤。
美国联邦司法中心(Federal Judicial Center)出版的《复杂诉讼手册》(Manual for plex Litigation)认为:复杂案件的诉讼程序应当分阶段审理,以便于促进诉讼效率、缩短审理时间,增强陪审员理解能力,以及增进和解效率目标的实现。
同时其还特别说明,对于侵权责任与损害赔偿分阶段审理,往往是解决复杂性案件的可行办法。
根据笔者对美国相关案例的调查,虽然不是所有的专利侵权案件都采用了分阶段审理的方式,但在美国各级州及联邦法院都有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而对专利纠纷案件进行分阶段审理的诸多判例。
三、专利侵权诉讼的程序性救济1.诉答阶段的程序性救济在专利侵权诉讼中,被告针对原告的侵权指控,可能在答辩阶段所作出的抗辩请求主要有:第一,原告专利权无效;被告行为已经获得国家的强制许可,因此不属于侵权行为;被告行为属于专利法明确规定的不属于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并为以上抗辩提出相应证据。
第二,被告行为或商品所指向的技术并未侵犯原告的专利权,并提出相应证据以支持其主。
在笔者看来,针对被告的第一种类抗辩,其审查的重点应当在法律事项而非事实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