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1 诗两首-1.doc

合集下载

第二课《诗两首》导学案 附答案

第二课《诗两首》导学案 附答案

第二课《诗两首》导学案附答案《诗两首》学案(第一课时)雨巷【学习目标】1. 能说出重点文学常识;2. 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3. 分析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重点把握象征、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4. 反复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课前自学】预习指要1.初读课文,利用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2.再读课文,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诵读,力争背诵; 3.阅读下面的文学常识并记住重点; 4.知道象征、重叠和反复手法的概念;5.完成下面的检测题,有余力的同学可思考探究题。

知识链接文学常识: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望舒是他给自己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而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相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表现手法简介:1. 象征:拿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一种写作技法。

2. 重叠:相同的字`词`句,在诗中重叠地出现,叫作重叠。

3. 反复:用相同的字`词`句`段,重复的出现在诗中,叫作反复。

预习检测1.看拼音写汉字Huáng wǎn ch?u liáo 彷( ) 凄 ( ) ( )怅寂( ) Huáng wǎn tì liáo 惊 ( ) ( )惜 ( )傥 ( )廓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彳亍:..颓圮:.【课堂诵读】听录音――自由朗读――范读(个人或小组)――点评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现感情基调。

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也不单是想象。

(戴望舒)1【课堂探究】1. 找出诗歌中的意象,仔细读诗句,说说这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雨巷:悠长寂寥姑娘:美丽、高洁、冷艳、愁怨、哀婉我:孤独、彷徨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诗两首》导学案-word

《诗两首》导学案-word

《诗两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这两首诗的写作特色。

【导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导学难点】体会这两首诗的写作特色。

【课时】2课时【预习导引】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匿笑(nì) 沐浴(mù) 祷告(dǎo) 并蒂( dì ) 姊妹( zǐ )莲蓬( péng ) 菡萏( hàn )( dàn ) 攲斜( jī ) 荫蔽( yìn )2.解释词语:匿笑:偷偷地笑。

沐浴:洗澡。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3.朗读这两首诗,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4.把你阅读课文时不理解之处写在下面。

【导学过程】一、导入:“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母亲爱孩子,但作为孩子,应该怎样爱自己的母亲呢?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诗歌《金色花》,看看在他的笔下,孩子是怎样爱自己的母亲的?二、泰戈尔简介。

(多媒体投影)泰戈尔(1861一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生于地主家庭。

曾留学英国。

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

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

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谴责封建主义和种姓制度,描写帝国主义者和官僚的专横,同时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

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还擅长作曲和绘画。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三、检查预习。

诗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诗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这两首诗2、培养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学习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词语注音注释。

忧郁..()瞬.息()涉.足()伫.立()幽寂..()..()延.绵()荒草萋萋2、解释下列词语。

【忧郁】【瞬息】【涉足】【伫立】【幽寂】【延绵】【荒草萋萋】3、填空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国别)______著名诗人。

他的创作对本国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发展影响很大。

他的代表作《》是“生活的百科全书”。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_________是一位独具风格的______(国)现代诗人。

他吟唱着20世纪的音调,又接近于传统诗的诗体;他的诗富于______和______,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3、(1)普希金俄文学语言《叶甫盖尼·奥涅金》(2)弗罗斯特美象征哲理【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听一听。

听录音,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听录音,在听的时候做好圈点批注,思考下面的问题。

2、读一读。

学生比读、评读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

3、想一想。

①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答案】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答案】它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③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这首诗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诗两首》导学案

《诗两首》导学案

《诗两首》导学案夏玲[教学目的]1.了解两首诗的构思及作者对幸福的深刻理解。

2.学习透过意象,体会诗歌意境,领会作者感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

3.反复诵读诗歌,品析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学习透过意象,体会诗歌意境,领会作者感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

2.启发学生调动个人体验赏析诗歌,理解“幸福”的内涵。

[教学安排] 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师:上课前,我想做个调查,觉得自己生活很幸福的同学举手。

随机请两名同学回答幸福或不幸的原因。

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幸福,如何才能将幸福抓在手里呢?今天我们听听我国当代诗人李瑛想告诉我们些什么。

二、教师范读李瑛《幸福》,学生完成两个任务1.扫清字词障碍。

注意圈点出自己没读准的字,正音。

瞩(zhǔ)望茑(niǎo)萝颤(chàn)动眸(móu)子苦涩(sè)林莽(mǎng) 旷(kuàng)野2.思考:本文副标题为“告诉我们的孩子”,在听读中,你认为作者要告诉你你们什么?明确:作者从“幸福在哪里”的角度诠释幸福的内涵。

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必苛求完整,能大致把握诗的内容即可。

三、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把握全诗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能读准字音,力求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

2.找出作者表现“幸福”的事物(勾画出关键词),尝试为前五节诗的内容各拟一个小标题。

第1节:写收获之后的劳作者。

第2节:写静立田间的果树。

第3节:写疾飞的归鸟。

第4节:写雨中的浆果。

第5节:写劳作者团聚的温馨。

四、分小组活动,再现诗中的画面。

1.学生分小组承担电视诗歌的导演任务。

教师招标,每一个大组承接一个诗节的任务,有两个有能力的小组将多承担一个诗节的任务。

要求:(1)从备选音乐中,挑选适合本诗节诗意的曲目作为背景音乐,也可自己推荐音乐。

(2)细读每一节诗的内容,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将诗的内容变成画面。

2.小组讨论。

3.集体展示小组对诗的理解与创意。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两首》导学案课件PPT教学实录在线课后反思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两首》导学案课件PPT教学实录在线课后反思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两首》导学案课件PPT教学实录在线课后反思九年级下册语文《诗两首》导学案课件PPT教学实录在线课后反思1 诗两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

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诵读。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我爱这土地》,把握诗中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投影:艾青和《我爱这土地》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诗两首》导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诗两首》导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19 诗两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两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想像,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二、学习重点1.反复诵读,感悟两首诗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2.品味两首诗隽永的语言。

三、学习难点理解两首诗表现手法的异同。

第一课时一、预习1.背诵《假设生话欺骗了你》二、课堂展示〔一〕预习检测1.背诵诗歌,了解诗人。

怀恋.〔liàn〕疲倦.〔juàn〕醇.厚〔chún〕诅咒..〔zǔzhòu〕(一)小组探究1.问:诗人在诗中说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你认为哪一句译文更好?参考意见:原诗句更好。

其一,“可爱〞的回味意味不如“怀恋〞醒豁,而正如上述第1点所言,本诗的内在关系落脚在回味。

其二,“可爱〞的意蕴、情趣不如“亲切的怀恋〞丰富、多味。

从本诗看,那过去了的,原是伤感伤心的东西,从一般意义看,正因为有伤感才需要劝慰、自慰,而“亲切的怀恋〞显然更能包容伤感之味,同时又能兼容“可爱〞之意。

从诗歌语言的特点看,意蕴的丰富、情趣的多味正是其特点,而在本诗里,“亲切的怀恋〞更具有这一语言的韵味。

所以“亲切的怀恋〞比“可爱〞更好。

〔三〕再次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诗中感情。

三、当堂检测以《假设生活重新开头》为题,写一首小诗。

第二课时一、预习1.背诵《未选择的路》“路“有何含义?二、课堂展示〔一〕预习检测在检测学生背诵时注意学生感情地把握。

〔二〕小组探究1. 诗中明确写了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为什么还要以“未选择的路〞为题?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全诗5小节,每小节的大意是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惆——多年后的回忆叹息,其实未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诗两首》教学参考教学教案

《诗两首》教学参考教学教案

《诗两首》教学参考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两首诗歌。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形式。

(2)通过模仿、创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一:《静夜思》(1)原文阅读与理解。

(2)诗歌的主题分析:思乡、亲情。

(3)诗歌的形式特点:五言绝句、对仗工整。

2. 诗歌二:《登鹳雀楼》(1)原文阅读与理解。

(2)诗歌的主题分析:登高远望、感慨时光。

(3)诗歌的形式特点:七言绝句、意象丰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形式特点。

(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

(2)如何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阅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分析与欣赏:分析两首诗歌的形式特点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4. 模仿与创作:让学生模仿两首诗歌的形式和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诗歌理解与欣赏:评估学生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诗歌创作与展示: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和展示效果。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创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语文九年级下册导学案:《诗两首》导学案

语文九年级下册导学案:《诗两首》导学案

1、《诗两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背诵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形式美,初步理解意象,整体感悟诗歌主旨。

导学重点:1、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2、感受意象,体悟情感,把握主旨。

导学难点: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导学时间:一课时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1、填空(1)《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2)《乡愁》的作者是(姓名),他是我国(省名)诗人。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

2、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二、阅读两首诗,探究下列问题。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有何深意?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5、设喻联想,化抽象感情为具体形象,是本诗的一大特色,极富感染力,请填空:(1)把乡愁化作,表现对母亲。

(2)把乡愁化作,表现对妻子。

(3)把乡愁化作,表现对自己。

(4)把乡愁化作,表现诗人强烈的。

6、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7、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参考答案:一、(2)余光中台湾深沉、哀婉家国之思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母亲/在那头..的/邮票我/在这头二、1、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之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

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诗两首》导学案

《诗两首》导学案

问题探究 诗歌中的意象表达了什么意义?
总结词:情感表达
详细描述: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思考。在《灯笼》中,诗人表达了 对温暖和希望的渴望,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慨;在《萤火虫》中,诗人则赞美了萤火虫微小却坚韧 的生命力,以及它们在黑暗中发出的微光。这些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节奏
总结词
语言和节奏是诗歌韵律和美感的关键
详细描述
诗歌的语言通常优美、精炼、富有表现力,而节奏则是诗歌 语言的韵律和美感。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节奏,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04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诗歌中的意象表达了什么意义?
总结词:意象丰富
详细描述: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灯笼”、“萤火虫”、“春天”等,每个意象都有独特的象征意义。灯笼象 征着温暖和希望,萤火虫代表了微小而坚韧的力量,春天则暗示着新生和活力。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 和富有感染力。
05
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相关主题的诗歌
02
01
03
推荐阅读《诗经》中的诗歌,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 风格。 推荐阅读唐诗宋词,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
推荐阅读现代诗,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和变化。
尝试自己创作一首诗歌
观察生活,寻找灵感,尝试自 己创作一首诗歌。
运用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表达 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 学习和交流。
朗读诗歌,熟悉内容
总结词
通过朗读,熟悉诗歌内容和形式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朗读《诗两首》,通过反复朗读,熟悉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感受诗歌的 韵律和节奏。在朗读过程中,注意语音、语调、语速的把握,以及情感的表达, 为课堂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教育资料】《诗两首》导学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诗两首》导学案学习专用

《诗两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这两首诗的写作特色。

【导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导学难点】体会这两首诗的写作特色。

【课时】2课时【预习导引】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匿笑(nì) 沐浴(mù) 祷告(dǎo) 并蒂( dì ) 姊妹( zǐ )莲蓬( péng ) 菡萏( hàn )( dàn ) 攲斜( jī ) 荫蔽( yìn )2.解释词语:匿笑:偷偷地笑。

沐浴:洗澡。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3.朗读这两首诗,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4.把你阅读课文时不理解之处写在下面。

【导学过程】一、导入:“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母亲爱孩子,但作为孩子,应该怎样爱自己的母亲呢?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诗歌《金色花》,看看在他的笔下,孩子是怎样爱自己的母亲的?二、泰戈尔简介。

(多媒体投影)泰戈尔(1861一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生于地主家庭。

曾留学英国。

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

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

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谴责封建主义和种姓制度,描写帝国主义者和官僚的专横,同时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

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还擅长作曲和绘画。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三、检查预习。

《诗两首》导学案

《诗两首》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两首》导学案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人授课班级课题:4、诗两首课型设置【(自研·互动+展示+练习)X2=40X2分钟】学习目标:1.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2.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目标2、3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一、自研自探自主预习(预习自学)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一条未走的路》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3、教师启发解读诗歌二、合作探究环节((相信自己,我能行!)(学生小组探究以下重点问题,并根据自主探究的情况给自己提出一到两个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1怎样理解诗中所说的“路”?这里用了什么手法?2全诗一共四节,各写了什么意思?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4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一条未走的路”?5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与《一条未走的路》有什么不同?6这两首诗可能会对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三、展示提升(坚信自己,我真行!)【展示单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一条未选择的路》中悟出的生活道理。

四、总结归纳拔高环节【练习卷】阅读《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回答假如你欺骗了生活,以为神鬼不知,心安理得。

且慢,生活并没有至此为止,有一天,它会教你想它认错,大地的心是诚实的,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会有无憾的付出无愧的收获。

1、诗人认为我们能够欺骗生活吗?为什么?。

2、说一说对“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会有无憾的付出无愧的收获”的理解。

3、这首诗歌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都告诉我们怎样去面对生活,但是面对的方式不同,你能够分别指出来吗?(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给我们(2)《假如你欺骗了生活》教给我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诗两首》导学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诗两首》导学案1

第一单元2 诗两首问题导学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2.应该怎样理解《雨巷》所反映的思想感情?3.《再别康桥》第二部分描绘了诗人重回康桥时的所见,其景物的描写和意象的选择上都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是否和诗歌惜别的主题相矛盾?4.《再别康桥》一诗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试赏析下列句子,体会它们在抒发作者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1)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3)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4)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自主探究戴望舒的诗受中国旧诗和欧洲诗歌的影响,特别是深受法国诗派的表现感受与追求飘忽朦胧的诗风的影响,在意境创造和词汇选择上,努力追求意境的新颖和朦胧,《雨巷》是其杰出的代表作。

正因如此,使得我们无法把《雨巷》的主题确定为某一方面。

那么,你对这首诗的主题是怎么理解的呢?思维激活:把“丁香”“雨巷”赋予什么样的意义,整首诗就会有与之相一致的主题。

文法导析1.《雨巷》(1)运用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象征主义强调用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

体现在这首诗中,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那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的姑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我们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但我们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的朦胧的诗意。

那个社会现实的气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诗中所描写的形象,是既明白又朦胧、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眼前的,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2)重叠和反复手法的妙用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

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

《诗两首》导学案doc

《诗两首》导学案doc

班级: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家长署名:__________4、《诗两首》导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

3、认识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计要点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取启迪。

教学设计难点: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诗人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人生之路的思虑。

教学设计方法:解说、合作研究点拨法教学设计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若是生活欺诈了你》创建情境、导入新课知识链接亚历山大 ? 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文雅学之父”,俄罗文雅学语言的创立者和新俄罗文雅学的奠定人。

他的诗拥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魁力。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是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街坊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 ?尼古拉耶夫娜 ?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条,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预习检测1、注音。

郁闷().瞬间(.)涉及(.)屹立(.)萋萋(.)2、查一查,理解词义。

瞬间:涉及:屹立:萋萋:幽寂:整体感知1、“若是生活欺诈了你”指的是什么?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如何的内容?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如何的人生态度?合作研究4、如何理解“生活欺诈了你”?5、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和蔼的怀恋”?拓展延长《未选择的路》导入弗罗斯特 (1874 — 1963) ,美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父亲在他11 岁时逝世。

母亲把他带到原籍新英格兰地域的马萨诸塞州。

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学习两年。

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遨游过很多地方,被以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的诗歌最初未在美国惹起注意,1912年全家迁往英国定居后,持续写诗,遇到英国一些诗人和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的支持与鼓舞,第一版了诗集《少年的意志》(1913)和《波士顿以北》(1914),获取好评,并引起美国诗歌界的注意。

1《诗两首》导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1《诗两首》导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学生分组朗诵诗歌,师生点评 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二、
诵 读体 会
三、合 作探 究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
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
2、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意
5、抗战初期的1938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创作了《我爱这土地》。请你结合本诗的创作背景,体会(1)“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2)“悲愤的河流”(3)“激怒的风”(4)“温柔的黎明”这几个意象所体现的内涵。
第二课时
一、
预习导学
【链接材料】——作者简介: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 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1、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嘶哑()喉咙 ()吹刮()
2、课文哪几句诗使用了排比修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1 诗两首课前预习1.字形与字音练习。

(hóu) 咙/嘶.( )哑/汹(yǒng) /坟.()(mù)/海(xiá)(qiáng) 薇/(chà) 紫(yān)红2.《我爱这土地》,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乡愁》的作者是,他是我国(省)诗人。

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

课内达标3.名句填空。

(1)假如我是一只鸟,/:/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 ……(3)小时候/乡愁是__ /我__ /母亲__(4)长大后/乡愁是__ /我__ /__ 在那头(5)后来啊/乡愁是__ /我__ /母亲__(6)而现在/乡愁是__ /我__ /__ 在那头4.选词填空。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低沉/喑哑/嘶哑)的喉咙歌唱。

(2)——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腐化/腐败)在土地里。

(3)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哀/悲伤/悲愤/愤怒)的河流。

(4)乡愁是一方(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的坟墓。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6.仿照画线句子,续写诗句。

乡音是婴儿时母亲在摇篮边的呢喃细语,乡音是 ____,乡音是春天田野上油菜花的馨香流溢,乡音是 ____,乡音是故乡山川里那最美丽动人的音符。

7.《我爱这土地》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8.《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诗之间的因果关系?9.《乡愁》中的“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表达时间的词语,在诗中有什么作用?扩展阅读(A)(一)煤的对话艾青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10.这是一首含义深刻的咏物诗,写了发生在与之间的对话。

诗所咏的实质上不是,而是。

11.作者借这首诗赞扬的是一种什么精神?12.这首诗作于1937年春天,当时正值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请联系背景知识,说说这首诗寓含的深意。

13.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二)新月沙鸥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

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

14.诗中写到的“我乘船归去”,“花香。

夜暖”,是诗人的现实经历还是诗人的想像之事?15.“你睡着了么?”这里的“你”实指什么?16.这首诗抒写的是什么感情?17.请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

(三)就是那一只蟋蟀(节选)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峡那边唱歌在海峡这边唱歌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在每个中国人所到之处处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比最和谐的音响更和谐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窗外唱歌在我的窗外唱歌你的倾听你的想念我在倾听我在吟哦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18.诗中写两人听到同一蟋蟀的叫声,其用意是什么?19.诗中用排比句写蟋蟀唱歌,其作用是什么?20.请写出“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的深刻含义。

(不超过30字)21.诗的每段均以“就是那一只蟋蟀”发端,这样反复吟咏的作用是什么?(请写出三点)(四)边界望乡洛夫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落马洲①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手掌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病了病了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

而这时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②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冷,还是不冷?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后记] 1979年3月中旬应邀访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注释]①落马洲:香港地名。

②鹧鸪:鸟名。

民间认为鹧鸪鸟的啼叫声是“不如归去”的意思,因而人们闻鹧鸪声而思乡。

22.“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一句,说明了什么?23.“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4.“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中加点的词语具体指什么?25.诗中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扩展阅读(B)(一)乡愁北石我的乡愁是牵着风筝的线离乡越远思念越长我的乡愁是心中珍藏的酒离乡越久味道越醇厚我的乡愁是隐藏在天宇的星斗夜深人静时便一颗一颗闪亮起来……我的乡愁是一遍一遍的月圆;我的乡愁是一列一列的帆船;我的乡愁是隔不断的海水;我的乡愁是远方的岸。

故乡是磁石故乡是胎盘我的乡愁是孩子对乳汁的期盼是无以回报的忐忑是坚定不移的归心和眷恋!(二)望大陆于右任①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注释]①于右任是国民党元老,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撤退到台湾,1964年病逝于台北。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寄寓着悲怆的思乡情感。

(三)叫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天上飘著些微云,地上吹著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著海洋,海洋恋爱著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年8月6日,伦敦课文知识链接1.有关作者艾青(1910~1996) 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

中国现代诗人。

中国现代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朴素、凝练、想像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2.有关乡愁的诗句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哀郢》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汉乐府《悲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唐司空图《漫书五首》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宋李清照《菩萨蛮》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一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参考答案:1 诗两首1.喉;sī;涌;fén;墓;峡;蔷;姹;嫣2.艾青;蒋正涵;忧郁;悲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余光中;台湾;家国之思3.(1)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2)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一枚小小的邮票;在这头;在那头;(4)一张窄窄的船票;在这头;新娘;(5)一方矮矮的坟墓;在外头;在里头;(6)一湾浅浅的海峡;在这头;大陆4.(1)嘶哑;(2)腐烂;(3)悲愤;(41矮矮5.(1)排比;拟人;(2)设问;(3)比喻6.(1)孩童时光着脚丫在田埂间奔跑的欢声笑语;(2)黄昏暮色中老黄牛的哞哞低吟7.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8.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

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特写。

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炼和升华。

9.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汇成了全诗的沛然巨浪。

l0.人;煤;煤;人ll.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l2.我们的民族有着煤一样的历史,有着煤所遭受的灾难,又像煤一样长久地沉默,更像煤一样身上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热量。

l3.热切希望中国人觉醒,奋力共同抗敌,及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

l4.想像之事。

l5.故乡。

l6.游子的思乡之情。

l7.船、山、天、岸。

18.表现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突出了同一祖先同一血脉的感情。

19.写蟋蟀之声无所不在,表现思乡之情的普遍。

20.说明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心是永远向着故乡的。

21.①蟋蟀是这首诗抒情的载体,反复吟咏可淋漓尽致地抒发内心的情感;②蟋蟀是每段内容的核心,由“就是那一只蟋蟀”发端,由点到面,从内容上得以扩展;③反复吟咏可使段与段之间呈现从扩展到收缩的关系,感情有起有伏。

22.诗人站在边界的那一边,也许只需再往前跨一步,就能抚摸到祖国母亲温暖的胸膛,然而,“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却让他望而却步,故乡明明近在咫尺却不能回去,这句诗将作者的思乡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23.诗人借“鹧鸪”的形象,从内心深处发出了“故乡啊,何时才能回到你的怀抱”的心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