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以Linux为例)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以Linux为例)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学号:姓名: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4年9月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目录目录 (1)一、实验环境 (2)二、实验报告总体要求 (2)实验一编译L INUX内核 (3)实验二观察L INUX行为 (7)实验三进程间通信 (14)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环境Linux平台◆硬件平台:普通PC机硬件环境。

◆操作系统:Linux环境,例如,红旗Linux或Red Hat Linux;启动管理器使用GRUB。

◆编译环境:伴随着操作系统的默认gcc环境。

◆工作源码环境:一个调试的内核源码,版本不低于2.4.20。

二、实验报告总体要求在2013年11月25日前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至少要求包含以下内容:1.引言:概述本次实验所讨论的问题,工作步骤,结果,以及发现的意义。

2.问题提出:叙述本篇报告要解决什么问题。

注意不可以抄写实验要求中的表述,要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我们这里所提出的问题。

3.解决方案:叙述如何解决自己上面提出的问题,可以用小标题 3.1,3.2…等分开。

这是实验报告的关键部分,请尽量展开来写。

注意,这部分是最终课程设计的基本分的部分。

这部分不完成,本课程设计不会及格。

4.实验结果:按照自己的解决方案,有哪些结果。

结果有异常吗?能解释一下这些结果吗?同别人的结果比较过吗?注意,这部分是实验报告出彩的地方。

本课程设计要得高分,应该在这部分下功夫。

5.结束语:小结并叙述本次课程设计的经验、教训、体会、难点、收获、为解决的问题、新的疑惑等。

6.附录:加了注释的程序清单,注释行数目至少同源程序行数目比1:2,即10行源程序,至少要给出5行注释。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实验一编译Linux内核实验时间6小时实验目的认识Linux内核的组成,掌握配置、编译、安装Linux内核的步骤。

实验目标下载2.6.19或更新的Linux内核,配置该内核使其支持NTFS,并在新的内核中修改其版本为Linux NameTestKernel x.x.x,其中,Name是你的名字(汉语拼音);x.x.x是新内核的版本号,最后在你的机器上编译安装这个新内核。

linux网络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linux网络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linux网络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Linux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其体系结构;2. 学会使用Linux命令行,熟悉常见网络配置与故障排除方法;3. 掌握Linux文件系统管理,了解文件权限与安全策略;4. 了解Linux下的网络服务与进程管理,理解系统启动流程。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安装与配置Linux操作系统,进行基本的网络设置;2. 熟练运用Linux命令行进行文件操作、权限管理及进程控制;3. 能够分析网络问题,利用Linux命令行工具进行故障排查;4. 学会编写简单的Shell脚本,实现自动化网络管理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Linux网络操作系统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分享与互助;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遵守网络安全规范;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Linux网络操作系统应用与管理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Linux操作系统概述- 系统特点与优势- 体系结构解析2. Linux命令行操作- 常用基本命令- 文件系统结构与命令- 权限管理命令3. 网络配置与故障排除- 网络接口配置- 路由与网关设置- 常用网络故障排除命令4. 文件系统管理- 文件与目录操作- 文件权限与归属管理- 磁盘空间管理5. 网络服务与进程管理- 常见网络服务原理与配置- 进程查看与管理- 系统启动流程与控制6. Shell脚本编程- 基本语法与结构- 常用命令与控制结构- 实例分析与编写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按照系统性与科学性原则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安排,结合教材章节,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Linux网络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类型和结构,掌握操作系统的五大核心功能模块(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2. 掌握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主要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 OS)的特点及应用场景;3. 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原理,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等关键技术;4. 学会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行或图形界面进行基本的系统操作与维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种操作系统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2. 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系统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系统性能、诊断故障、优化配置等;3. 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使其能够编写简单的系统程序或脚本,实现特定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关注操作系统领域的最新发展,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相关领域)的必修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可能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尚有不足。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驱动、任务导向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提高实际应用水平,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类型,比较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分析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操作系统概述2. 进程与线程管理:讲解进程与线程的概念、状态与转换,进程调度算法,同步与互斥,死锁与饥饿问题。

教材章节:第二章 进程管理3. 存储管理:介绍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虚拟内存技术,页面置换算法,内存保护机制。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标准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标准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网络操作系统授课对象: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学时:196(总学时)=68(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128(实验课教学)周课时:4课时/周实训课时:2周课程类别:专业课程学分:10(总学分)开课学期:第3、4学期修订日期:2020年3月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由于该课程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是网络管理的基础平台,有网络运行环境,就有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系统服务)在负责网络资源的管理,因此,从职业岗位群分析,开设该课程符合广阔的网络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任何具备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具备网络操作系统技能的网络运行管理人员。

因此,将该课程定位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获得网络管理的能力,能胜任网络管理员的职责。

二、前导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网络的概念、网络通信模式、网络的设备、以及网络的连接方式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入网络操作系统课程。

三、后续课程:计算机实用组网技术网络操作系统入门是为计算机实用组网技术和网络操作系统高级应用两门课程服务的,在计算机实用组网技术中要学会架设服务器及其操作系统平台,并会配置该平台,学会网络操作系统入门后,再学习Linux操作系统,就会更容易理解。

四、课程目标(岗位能力)(一)总体目标在完成本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关键性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最终成为具备较全面的网络管理技能的网络管理技术人才。

(二)具体目标1、能力目标1)会安装和维护服务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会搭建与配备网络。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pintos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pintos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pintos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通过学习Pintos操作系统,使学生能够理解操作系统的核心机制,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输入/输出系统等。

在技能方面,学生应能够使用Pintos进行简单的操作系统设计和实现,提升编程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应培养对计算机科学和操作系统的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按照Pintos操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包括:1. 操作系统的概述和基本概念;2. 进程管理,包括进程的创建、调度和同步;3. 内存管理,包括物理内存管理和虚拟内存管理;4. 文件系统,包括文件和目录的、文件系统的实现;5. 输入/输出系统,包括设备驱动程序和中断处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法,用于讲解操作系统的原理和概念;2. 讨论法,用于讨论操作系统的实现和应用;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操作系统案例,让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4.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现操作系统的核心机制。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1. Pintos操作系统的教材和相关参考书;2. 多媒体资料,包括操作系统的教学视频和PPT;3. 实验设备,包括计算机和相关的硬件设备。

这些教学资源将用于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提问和讨论等,占总评的20%;2.作业,包括理论和实践作业,占总评的30%;3. 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总评的50%。

考试内容将涵盖操作系统的原理、概念和实验操作。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将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本课程计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每周安排2次课时,每次课时1小时。

UCOSII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UCOSII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UCOSII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UCOSII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包括任务管理、时间管理、通信与同步机制;2. 掌握UCOSII的移植方法和配置过程,学会在不同硬件平台上搭建UCOSII 操作系统环境;3. 学会使用UCOSII提供的API进行多任务编程,了解实时操作系统的任务调度和资源管理策略。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C语言在UCOSII环境下编写多任务应用程序,实现任务间的同步与通信;2. 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嵌入式系统开发中与操作系统相关的问题,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3. 掌握UCOSII调试技巧,能够运用调试工具对操作系统运行状态进行跟踪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实际项目中积极尝试和应用所学知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年级专业课,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C语言编程基础和嵌入式系统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掌握UCOSII 操作系统的应用与开发。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UCOSII操作系统概述:介绍实时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场景,引出UCOSII的背景、架构和优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实时操作系统概述2. UCOSII内核原理:讲解UCOSII的核心组件,包括任务管理、时间管理、通信与同步机制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UCOSII内核原理3. UCOSII移植与配置:介绍在不同硬件平台上移植和配置UCOSII的方法,以实际案例为例进行讲解。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实践课设计报告课程名称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模拟设计内存管理中的地址题目转换(动态分区、页式十进制)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模拟设计内存管理中的地址转换(动态分区、页式十进制)初始条件:1.预备内容:阅读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章节内容,理解动态分区、页式、段式和段页式存储管理的思想及相应的分配主存的过程。

2.实践准备:掌握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的使用。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下列内部存储器管理中地址转换,在完成指定存储管理技术中的地址转换基础上还可以选择其它内部存储器管理中的地址转换进行模拟设计并实现:⑴动态分区方案,用最先适用算法对作业实施内存分配,然后把作业地址空间的某一逻辑地址转换成相应的物理地址。

能够处理以下的情形:输入某一逻辑地址,程序能判断地址的合法性,如果合法,计算并输出相应的物理地址。

如果不能计算出相应的物理地址,说明原因。

⑵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十进制)。

能够处理以下的情形:输入某一十进制逻辑地址,能检查地址的合法性,如果合法进行转换,否则显示“地址非法”;物理地址用十进制表示。

⑶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八进制)。

能够处理以下的情形:输入某一八进制逻辑地址,能检查地址的合法性,如果合法进行转换,否则显示“地址非法”;物理地址用八进制表示。

⑷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十六进制)。

能够处理以下的情形:输入某一十六进制逻辑地址,能检查地址的合法性,如果合法进行转换,否则显示“地址非法”;物理地址用十六进制表示。

⑸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能够处理以下的情形:指定内存的大小,进程的个数,每个进程的段数及段大小;能检查地址的合法性,如果合法进行转换,否则显示地址非法的原因。

⑹段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操作系统安全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安全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安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安全原理,掌握操作系统安全的核心概念。

2. 学习操作系统安全机制,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和审计等。

3. 了解常见操作系统漏洞及攻击手段,掌握安全防护策略。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提出有效的安全优化建议。

2. 学会运用操作系统安全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和加固。

3. 掌握基本的安全编程技巧,避免编写带有安全风险的代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认识到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安全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网络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针对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列举并解释操作系统安全的核心概念。

2. 学生能够分析操作系统漏洞,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和加固任务,提高系统安全性。

4. 学生能够关注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了解最新的操作系统安全技术和趋势。

5. 学生能够在团队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提高操作系统安全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常见类型。

- 掌握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及安全风险。

2.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学习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和审计等核心安全机制。

- 分析各类安全机制的原理和作用。

3. 常见操作系统漏洞与攻击手段- 列举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如缓冲区溢出、权限提升等。

- 了解攻击手段,如病毒、木马、拒绝服务和网络攻击等。

4. 安全防护策略与工具- 学习操作系统安全防护策略,如最小权限原则、安全配置等。

- 了解并运用操作系统安全工具,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5. 安全编程与最佳实践- 掌握安全编程技巧,避免编写带有安全风险的代码。

- 学习操作系统安全最佳实践,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

网络操作系统的课程设计

网络操作系统的课程设计

网络操作系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及作用;2. 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常见类型及其特点;3. 学会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及维护方法;4. 了解网络操作系统中资源共享、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安装、配置网络操作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网络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共享、权限管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解决网络操作系统中常见问题及故障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网络操作系统管理与维护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计算机网络技术,增强学习兴趣;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 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遵循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4. 培养学生具备网络安全意识,关注网络信息安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网络操作系统应用与管理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网络操作系统应用与管理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网络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发展历程- 常见网络操作系统类型及特点2. 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与方法- 常见网络操作系统配置技巧3. 网络资源管理与共享- 文件系统与磁盘管理- 用户与权限管理- 网络资源共享设置4. 网络操作系统维护与优化- 系统监控与性能调整- 系统故障排查与处理-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5. 网络操作系统的高级应用- 网络存储技术- 虚拟化技术- 网络操作系统在云计算中的应用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网络操作系统概述第二周: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第三周:网络资源管理与共享第四周:网络操作系统维护与优化第五周:网络操作系统的高级应用教学内容进度安排:每周安排一次理论课,一次实验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一、设计目的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操作系统领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应能够:1. 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关键技术;2. 学会分析实际操作系统的性能和特点;3.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模块或功能;4.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设计要求1. 设计内容:根据课程所学,选择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操作系统模块进行设计与实现。

模块可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等。

2. 设计规范: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 团队协作:本次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35人。

小组成员需明确分工,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2):包括所有设计文件、代码及相关文档;(3)演示PPT:汇报课程设计成果,阐述设计思路、实现过程及创新点。

三、设计流程1. 需求分析:分析所选操作系统模块的功能需求,明确设计目标。

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系统架构,划分模块,确定各模块的功能和接口。

3. 编码实现:按照系统设计,编写代码,实现各模块功能。

4. 测试与调试:对实现的系统模块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兼容性测试,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5. 优化与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

7. 演示与答辩:制作演示PPT,汇报课程设计成果,回答评委提问。

四、评分标准1. 设计报告(30%):内容完整、结构清晰、表述准确、格式规范。

2. 代码质量(40%):代码可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创新性。

3. 演示与答辩(20%):PPT制作、汇报效果、回答问题。

4. 团队协作(10%):分工明确、协作高效、沟通交流。

五、预期成果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堂上所学的操作系统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

2. 技能提升:提高编程能力,掌握操作系统核心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技巧。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及代码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及代码

题目一模拟操作系统设计设计一个模拟操作系统管理程序,实现以下管理功能:1.内存管理功能2.文件管理功能3.磁盘管理功能题目二虚拟存储器各页面置换算法的实现与比较内容:设计一个虚拟存储区和内存工作区,通过产生一个随机数的方法得到一个页面序列,假设内存给定的页面数由键盘输入,分别计算使用下述各方法时的内存命中率:先进先出算法〔FIFO〕、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最正确淘汰算法〔OPT〕、最少页面算法〔LFU〕等。

题目三文件系统设计通过一个简单多用户文件系统的设计,加深理解文件系统的内部功能及内部实现。

内容:为Linu*系统设计一个简单的二级文件系统,以实现以下功能:1.可以实现以下几条命令(1)login 用户登录(2)dir 文件目录列表(3)creat 创立文件(4)delete 删除文件(5)open 翻开文件(6)close 关闭文件(7)read 读文件(8)write 写文件2.实验提示〔1〕首先确定文件系统的数据构造:主目录、子目录及活动文件等。

主目录和子目录都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磁盘,这样便于查找和修改。

〔2〕用户创立的文件,可以编号存储于磁盘上。

如file0、file1、file2……等,并以编号作为物理地址,在目录中进展登记。

[清华大学?操作系统教程? *丽芬编著题目四设计一个按时间片轮转法进程CPU调度的程序。

提示:〔1〕假设系统有5个进程,每个进程用一个进程控制块PCB来代表,PCB中包含进程名、指针、到达时间、估计运行时间、进程状态表。

其中,进程名即为进程进标识。

〔2〕为每一个进程设计一个要示运行时间和到达时间。

〔3〕按照进程到达的先后顺序排成一个循环队列,再设一个队首指针指向第一个到达的进程首址。

〔4〕执行处理机调度时,开场选择队首的第一个进程运行。

另外再设一个当前运行进程指针,指向当前正运行的进程。

〔5〕由于本实验是模拟实验,所以对被选中进程并不实际启运运行,只是执行:a.估计驼行时间减1b.输出当前运行进程的名字。

基于工作过程的“Linux网络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Linux网络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与实践
的 企 业 应 用 服 务 器 管 理 与 维 护 能 力 、 户 终 端 的 管 用 理 与 维 护 能 力 . 中 基 于 L n x或 W i d w 其 iu n o s网 络 操 作 系 统 平 台 的 管 理 与 维 护 能 力 、 于 L n x或 W i . 基 iu n d 网 络 操 作 系 统 的 企 业 应 用 服 务 器 管 理 与 维 护 o 能 力 是 该 典 型 二 作 岗位 的 核 心 能 力 . 本 课 程 所 培 1 而 养 的 能 力 正 是 对 这 一 核 心 能 力 的 有 力 支 撑 本 课 程
世 界 各 地 数 以 万 计 的 编 程 高 手 和 计 算 机 爱 好 者 的 共 同 开 发 和 维 护 . 在 不 断 地 增 加 其 新 的 功 能 S b s 、 r e e等 软 件 公 司 也 相 继 推 出 了 针 对 I n x yae O al Ju j
对 应 能 力 链 的 高 位 . 职 业 能 力 的 培 养 起 着 重 要 的 对 支 撑 作 用
专 业 课 程 ZUNE EHN HAY KC EG
基 工 过 的L u网 操 系 ”程 计 实 于 作 程 “n 络 作 统 课 设 与 践 ix
口 :S 平 Fn 胡 菊芬
摘 要 : 学 合 理 地 选 取 了 课 程 内 容 并 确 定 了 内 容 的 组 织 形 式 , 出 了 “ 目 引 导 , 务 驱 动 ” 教 学 科 提 项 任 的 模 式 和 “ 条 主 线 、 个 环 节 , 学做 一 体 化 ” 教 学 实施 过 程 。 两 三 教 的
在 课 程 开 发 过 程 中应 该 根 据 技 术 领 域 和 职 业 岗 位

高 职 院 校 开 展 L n x教 学 的 必 要 性 iu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实训报告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实训报告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和意义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和关键,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实训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对于学生提高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能力、加深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实训内容及过程实训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运行机制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方法。

在实训过程中,我首先进行了实验操作系统的安装。

根据实训指导书的步骤,我使用虚拟机软件创建了一个新的虚拟机,在虚拟机中安装并配置了操作系统。

第二步,我进行了实验操作系统的配置。

在实验操作系统中,我设置了网络连接、网络协议以及网络服务等相关配置,以确保实验操作系统能够正常连接和通信。

第三步,我对实验操作系统进行了管理。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掌握了实验操作系统的基本管理命令和管理工具,如用户管理、文件管理、进程管理等,以及操作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方法。

在实训过程中,我还学习了网络安全和防护技术。

通过设置防火墙、配置访问控制列表等方式,我对实验操作系统进行了基本的安全防护设置,以保护网络安全。

三、实训成果和心得体会通过这次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实训,我掌握了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管理等基本技术和方法。

在实践中,我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在实训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操作系统使用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和请教老师等方式,我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实训还培养了我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和团队协作意识。

在实验室中,我与同学一起合作完成实训任务,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使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总的来说,这次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实训对于我提高计算机网络实践能力、加深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标准(中职)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标准(中职)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是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基础上开设的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安装、配置、管理、维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计算机设备维护与营销专业方向所需的职业能力也,为其后续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管理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2周实训),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应体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突出核心素养,注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实现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

1.依据“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围,绕本专业方向网络管理岗位需求,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融合网络操作系统安装、调试、维护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确定课程容内。

3.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以网络操作系统安装、配置与管理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项目内在的逻辑关系、任务间的递进关系,统筹安排项目、任务的顺序,课程内容组织注重理论实践一体化。

四、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具备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1.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掌握常用网络服务组件的安装和配置命令掌;握本地和域的权限管理方法;掌握文件系统、磁盘管理及系统安全策略的配置;掌握系统维护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常见网络系统故障的诊断与修复方法。

2.能安装和维护服务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能管理用户和组权限;能针对网络服务进行配置、调试和维护;能进行数据的备份和还原;能进行打印等共享设备的安装和配置;能分析软硬件故障原因并能够进行故障的排除。

网络操作系统教程-WindowsServer2008管理与配置课程设计

网络操作系统教程-WindowsServer2008管理与配置课程设计

网络操作系统教程-WindowsServer2008管理与配置课程设计1. 背景与概述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 Operating System)是指能够提供网络服务并管理网络资源的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在服务器端运行,可以支持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些软件和硬件资源。

WindowsServer2008是一种非常知名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微软公司推出。

本文将介绍WindowsServer2008的管理与配置方法,以供IT从业人员参考。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了解WindowsServer2008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管理与配置技能,掌握WindowsServer2008网络管理的基本方法。

3. 课程大纲本课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3.1 WindowsServer2008介绍•什么是WindowsServer2008•WindowsServer2008的历史和版本•WindowsServer2008支持的硬件3.2 WindowsServer2008安装与配置•准备安装WindowsServer2008•安装WindowsServer2008•WindowsServer2008的初始配置•WindowsServer2008的升级和修复3.3 用户管理•WindowsServer2008用户帐户和组•创建和管理用户帐户和组•密码策略设置3.4 文件与共享管理•文件共享基础知识•共享文件夹的创建和管理•NTFS权限和共享权限的管理3.5 网络服务管理•DNS(Domn Name System)配置•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配置•Web服务器(IIS)配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配置3.6 网络安全管理•WindowsServer2008的安全性•防火墙与远程桌面•安全政策和审计策略•WindowsServer2008更新和维护4. 课程考核学生需完成以下任务:•搭建WindowsServer2008实验环境•进行WindowsServer2008安装与配置•创建和管理用户帐户和组•共享文件夹的创建和管理•配置DNS、DHCP、IIS、FTP等服务•制定WindowsServer2008安全政策和审计策略•对WindowsServer2008进行更新和维护所有实验均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相应的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一、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它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为应用程序提供运行环境。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掌握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3. 熟悉操作系统调度的基本算法。

4. 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特点2. 进程管理进程的定义、状态和转换进程控制块(PCB)的结构和作用进程同步与互斥进程通信进程调度算法3. 内存管理内存管理的目标连续内存管理技术非连续内存管理技术页面置换算法4. 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的定义和功能文件的结构和类型文件存储空间管理文件目录管理文件操作5. I/O系统I/O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I/O设备管理I/O调度算法缓冲管理6. 系统调用系统调用的定义和类型系统调用的实现机制常用系统调用分析7. 实验与课程设计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和步骤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四、课程考核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验成绩(30%):包括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

3. 课程设计成绩(40%):包括设计报告、代码实现和答辩表现。

1. 《操作系统概念》作者:亚伯拉罕·西尔伯斯查茨等2. 《现代操作系统》作者:安德鲁·S·塔嫩鲍姆3. 《操作系统导论》作者:威廉·斯托林斯六、附录1.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2. 实验报告模板3. 课程设计答辩评分标准七、课程安排1. 理论学习操作系统概述(2课时)进程管理(4课时)内存管理(4课时)文件系统(4课时)I/O系统(2课时)系统调用(2课时)2. 实验与课程设计进程管理实验(2课时)内存管理实验(2课时)文件系统实验(2课时)I/O系统实验(2课时)课程设计(8课时)课程考核(2课时)八、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1. 实验指导进程管理实验:通过模拟进程的创建、撤销、阻塞和唤醒等操作,理解进程管理的原理。

《Windows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标准(精品版)

《Windows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标准(精品版)

《Windows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立足于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的核心岗位,围绕网络服务器搭建、管理与维护的核心技能,培养学生配置与管理Windows网络服务器的能力以及基于Windows系统平台配置企业服务器并对之进行管理与维护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1. 教学设计根据课程内容操作性强和高职新生知识、经验均比较欠缺的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操作演示、项目实做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吸纳、勤于练习、乐于实践,提高了教和学的效果。

(1)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各单元的教学中得到普遍采用,以具体的应用案例为素材,导入概念和知识,起到了易化知识、化解难点、加深理解、知会应用的效果。

(2)项目实做项目实做教学法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教和学的角度讲,教师以正确、有效地完成具体工作任务为目标,以完成任务的合理步骤和流程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和实际工作过程达到高度统一,使教、学、做在职业应用的背景和环境中实现全方位的融合。

另一方面,从学和练的角度讲,教师布置或学生自己(如在兼职工作中)选择综合性工作任务或项目,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使学用一体化。

(3)操作演示操作演示教学法在以过程性操作步骤为主的教学单元中采用最多,教师按照任务要求,借助于多媒体表现和传达工具,对完成任务的各个操作步骤进行现场演示,直观、清楚,易于理解、模仿和记忆。

(4)实行启发式学习首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多渠道地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其次,再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理论课的讲授、实验课的讲授以及课后自学三个方面。

理论课的讲授主要使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参与式、比喻式等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自由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与学互动。

2.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1 《Windows 网络操作系统》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343. 课程考核本课程分为阶段性考核和综合性考核两个阶段,各占总成绩的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操作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书
题目:最佳适应算法
学号: 121007335 学生姓名:张梦思
专业:网络工程
指导教师:余建国
2014年5月31日
目录
1 功能描述 (3)
1.1总体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算法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系统设计 (3)
3 系统实现 (5)
4 系统测试与分析 (7)
教师评分表 (10)
1 功能描述
1.1 总体思想
最佳适应算法是动态分区分配的一种内存分配算法。

所谓最佳是指每次为作业分配内存时,总是把能满足要求,又是最小的空闲分区分配给作业,避免“大材小用”。

为了加速寻找,该算法要求将所有的空闲分区按其容量以从小到大的顺序形成以空闲分区链。

这样,第一次找到的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区,必然是最佳的。

1.2算法分析
按空闲分区大小从小到大排列;
每次变换后,按空闲分区大小从小到大排列。

2 系统设计
2.1最佳适应算法的实现有好多种,比如链表,本次程序中使用数组来实现,实现了最基本的功能,没有考虑到内存的回收问题。

3 系统实现
这个程序是通过vc6.0软件用c语言编译而成,为了实现最佳适应算法,使用了数组,直接选择排序
程序代码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m,n,i,j,j0,k,k0,A[30][3],B[30];
printf("请输入空闲分区块数:");
scanf("%d",&m);
printf("\t分区号\t\t大小\t\t起始地址\n");
for(i=0;i<m;i++)
for(j=0;j<3;j++)
scanf("%d",&A[i][j]);
for(i=0;i<m-1;i++)
{
k0=i;
for(k=i+1;k<m;k++)
if(A[k][1]<A[k0][1])
k0=k;
if(k0!=i)
{
for(j=0;j<3;j++)
{
int t;
t=A[k0][j];
A[k0][j]=A[i][j];
A[i][j]=t;
}
}
}
printf("\n--------最佳适应算法按地址从小到大排列后空闲区-------\n");
printf("\t分区号\t\t大小\t\t起始地址\n");
for(i=0;i<m;i++)
for(j=0;j<3;j++)
{
printf("\t%d\t",A[i][j]);
if(j==2)
printf("\n");
}
printf("\n请输入要分配的作业数:");
scanf("%d",&n);
printf("请输入作业大小:");
for(j0=0;j0<n;j0++)
scanf("%d",&B[j0]);
i=j0=0;
do
{
while(A[i][j]<B[j0] && i<m)
i++;
if(i==m)
printf("\n内存不足,%d大小的作业需要等待内存资源!\n",B[j0]);
if(i<m)
{
A[i][1]=A[i][1]-B[j0];
A[i][2]=A[i][2]+B[j0];
}
j0++;
for(i=0;i<m-1;i++)
{
k0=i;
for(k=i+1;k<m;k++)
if(A[k][1]<A[k0][1])
k0=k;
if(k0!=i)
{
for(j=0;j<3;j++)
{
int t;
t=A[k0][j];
A[k0][j]=A[i][j];
A[i][j]=t;
}
}
}
i=0;
}while(j0<n);
printf("\n------最佳适应算法分配后的空闲区------\n");
printf("\t分区号\t\t大小\t\t起始地址\n");
for(i=0;i<m;i++)
for(j=0;j<3;j++)
{
if(A[i][1])
printf("\t%d\t",A[i][j]);
if(j==2)
printf("\n");
}
}
4 系统测试与分析
1、运行程序,系统提示输入空闲分块数
2、建立分区后,最佳适应算法将空闲分区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输入要分配的作业数及作业大小
4、最佳适应算法分配后的空闲区情况
5、作业需要等待的情况
教师评分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