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特色

合集下载

浅谈杜甫诗歌的风格特色

浅谈杜甫诗歌的风格特色

浅谈杜甫诗歌的风格特色作者:赵华伦来源:《北极光》2016年第12期摘要: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典型性、写实性、细节性,被称为“诗史”。

杜甫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极大,被后人尊为“诗圣”。

本文就杜甫诗歌的这两个特色进行探讨。

关键词:杜甫诗歌;现实主义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揭示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生活的疾苦,被誉为“诗史”。

一、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生活疾苦“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杜甫关怀、同情人民的博大胸怀的真实写照。

杜甫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生离死别的惨象,写下了《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

在安史之乱中,他亲见了残酷的兵役所造成的各种悲剧,则写下“三吏”“三别”等诗篇。

《石壕吏》有如下诗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二、杜甫的诗歌抨击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和骄奢淫逸“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应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富贵人家门前飘出酒肉的味道,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对统治阶级的各种祸国殃民的罪行充满强烈的憎恨,揭示了封建官吏“盗贼本王臣”的罪恶本质。

杜甫抱着“济时敢爱死”的献身精神,对于一切危害人民、国家的人和事,都象“芒刺在我眼”一样,要加以揭露和批判。

三、杜甫的诗歌忧国忧民杜甫的一生是与时代紧密结合的一生,是忧国忧民的一生。

忧国忧民的情怀是杜甫诗歌的重要主题。

杜甫的简介及作品风格特点

杜甫的简介及作品风格特点

杜甫的简介及作品风格特点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聖”之一,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刻的思想,达到了美学艺术的高度,深受后世文人所推崇。

本文将从杜甫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作品风格特点三个方面来介绍杜甫的诗歌艺术。

一、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诗人,祖籍河南巩县。

出生在一个门第贫寒的家庭,早年生活贫困,但勤学苦读,以文词鸣名于咸阳城。

后来,杜甫离开家乡,开始四处游历,途中写下许多感慨和感人的诗词。

在他五十岁左右时辗转于江南一带,生活转换得多姿多彩。

最后,他生活在荒漠之中,却不失其文学激情,以卓越的文学成就、倔强不屈的人格塑造了“文人”形象。

二、杜甫的文学成就杜甫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被称为“诗聖”。

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他的诗歌风格以开阔、豪迈、浪漫的气质为主要特征。

他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人性和生存环境的关注,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前瞻性、进步性和唯实性。

范传正说:“杜诗烈士之风,积品励人,所以受人后世之赞誉,为吾国图书无可替也。

”杜甫的诗歌创作主题和风格十分广泛,他的作品能够涵盖诗歌艺术所描述的各种内容,其中以表达社会现实生活的诗歌最能展示其文学成就。

他的诗歌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社会、历史、哲学、民情、景物、人文等方面,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哲学意义。

他所创作的诗歌数量很大,至今已有近1500首,包括《登高》、《夜泊牛渚怀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众多经典之作。

三、杜甫的作品风格特点杜甫的诗歌风格十分豪放、奔放和自然,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注重情感的抒发和形像的描绘。

他的诗歌形象色彩鲜艳、画面感十分强烈,揭示了他宏大、激情、开阔的艺术风范。

这种诗歌特色反映在诗歌的格律、韵律、语言等方面。

1.格律杜甫的诗歌格律十分灵活,常使用七绝、六绝、律诗、乐府和歌行等形式,兼收并蓄,不拘一格。

例如他的《登高》、《将进酒》、《望岳》采用了古乐府的形式,而《兵车行》、《三吏》等则采用了用辞简练、叙述明朗的律诗体。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题材广泛:杜甫的诗歌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包括政治、社会、历史、人生、自然等多个领域,他以深入骨髓的洞察力,观察和表现社会生活,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精炼传神:杜甫的诗歌语言精炼、传神,他善于运用恰当、生动的词语,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3.雄浑豪放:杜甫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力量和气势,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4.意境深远:杜甫的诗歌意境深远,他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批判。

5.叙事性强:杜甫的诗歌具有较强的叙事性,他善于通过具体的事件和人物来表现社会生活和情感,使诗歌具有生动的故事性和深刻的思考。

6.现实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7.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杜甫的诗歌具有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他不仅擅长抒发情感和表现社会生活,还善于描绘自然风光和表现个人情感,使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和多样
化的风格。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学生论文-V1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学生论文-V1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学生论文-V1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学生论文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创作了数百首诗歌。

他的诗歌在唐代就广泛传播,并在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杜甫的诗歌形式多样,如长短不一的律诗、绝句、律绝等。

然而他的诗歌笔调庄重、语言含蓄朴素、意境深邃,使得他的诗歌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能够达到完美的统一。

二、情感真挚深厚
杜甫的诗歌不仅有才华,而且有深厚的情感。

他的诗歌主题从国家政治到民生百态,从自然环境到人伦道德等等,但情感几乎全部体现出作者的深切感受。

他的情感真挚深厚,富有感染力。

三、立意高远深邃
杜甫的诗歌往往主题广泛,立意高远深邃。

他的诗歌不仅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与问题,更体现了刘宋理学及释道思想的深刻理解,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哲学等方面的广泛思考。

四、艺术表现手法多样
杜甫的诗歌艺术手法多样。

他善于使用对仗、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深度。

他的诗歌中也常常穿插历史人物的典故,使得诗歌更富有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杜甫的诗歌艺术特色多样丰富。

他的诗歌自形式到内容都
能够达到完美的统一,且情感真挚深厚、立意高远深邃、艺术表现手
法多样。

无论是对于现代文学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杜甫诗歌的特色

杜甫诗歌的特色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以下特色:1.思想深刻:杜甫的诗歌涉及社会、政治、人生等方面,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2.情感真挚:杜甫的诗歌情感真挚,他善于通过对自然、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3.艺术精湛:杜甫的诗歌艺术精湛,他的诗歌语言简练、准确、生动,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风格多样: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也有婉约细腻的,既有田园诗,也有边塞诗,他的诗歌风格丰富多彩。

5.反映社会现实: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他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疾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总之,杜甫的诗歌具有思想深刻、情感真挚、艺术精湛、风格多样、反映社会现实等特色,他的诗歌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社会现实: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他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疾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这种关注社会现实的精神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情感真挚:杜甫的诗歌情感真挚,他善于通过对自然、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3.艺术精湛:杜甫的诗歌艺术精湛,他的诗歌语言简练、准确、生动,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艺术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风格多样: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也有婉约细腻的,既有田园诗,也有边塞诗,他的诗歌风格丰富多彩,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开创诗史: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他的“诗史”精神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杜甫的诗歌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诗歌思想、情感、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诗圣”,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风格与社会背景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风格与社会背景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风格与社会背景唐代,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涌现了众多的文学巨匠。

其中,杜甫是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坚定的人道主义思想而著称的一位诗人。

他的诗歌独具特色,承载着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风貌。

本文将从杜甫的诗歌风格、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质等多个方面探讨这位伟大诗人的诗歌及其时代背景。

一、杜甫的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以议论和批判色彩为主,他对政治腐败、灾难、人民的苦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带有浓厚的道德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充满了感人肺腑的情感力量。

例如在《丽人行》中,他写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换来十年功成业,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一段文字放在今天已经不太适合,但在当时,它所表现出来的志向感和豪迈精神深深地打动了那个时代的人们。

相比于唐代其他的诗人,杜甫的诗歌不太追求艳丽的夸饰和出奇不意的修辞,在他的诗歌中,我们看到的是沉重的现实和充实的人性。

他的诗歌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强烈的社会批判。

他不仅对当时的政治负责人心怀忧患,而且还对百姓的疾苦产生了同情和关心。

他在《兵车行》中写道:“铁衣远戍辛勤久,岁井寒尽不知时。

仰观宿鹭飞稀处,闻道龙标过五溪。

”这样的诗篇,无疑是把当时军士的艰苦辛酸称述得淋漓尽致。

二、杜甫的社会背景杜甫诞生在唐代的安禄山之乱后,那个时期的战乱和动荡给他的成长环境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由于他先后经历过战乱和困顿,而且自幼深受儒家道德思想的教育,所以蕴涵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

唐代中叶,国势日益衰落,社会分化日益加剧。

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纵横捭阖,苛捐杂税,强取豪夺,剥削百姓。

经济的滑坡导致社会的动荡和危机的加剧,对整个唐朝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种深重的社会危机和民众的沉重压迫也反映在了杜甫的诗歌中。

例如在《春望》中他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样的抒情诗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疑是难能可贵的,它反映了人们日常所受的挣扎和折磨,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是我国著名诗人,还被世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风格主要是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的诗歌风格,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杜甫的诗歌风格(一)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而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

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

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

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

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兼容并蓄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doc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doc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doc杜甫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和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深厚的思想性、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个性特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杜甫生活在唐朝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他对社会矛盾、人民疾苦、政治黑暗等问题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感悟。

他的诗歌多以真实的生活为题材,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生活困境,其中不乏如《春夜喜雨》、《登高》等代表作品,体现了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深刻洞察力。

二、独特的语言艺术杜甫的诗语言简练明快,字句精练,博大精深,兼具深沉和轻盈之美。

他善用各种象征、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图景、凝练的词藻使诗歌情感表现更加准确、深邃。

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折花风雨细,连夜别离深”的诗句巧妙地表达了诗人与生活紧密相连而又不断出现的分离和惆怅。

三、高度的人文情怀杜甫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常常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和平和正义的渴求。

他以民众为中心,揭示了官僚主义、腐败和压迫对人民造成的伤害,同时也传递了他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例如,《春望》就是一首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歌,表达了杜甫对祖国未来充满信仰和希望的情感。

四、丰富的主题内容杜甫创作的诗歌涉及的主题极其广泛,包括政治、人物、文化、历史、风俗、自然等方面。

其中,政治题材的诗歌反映了唐朝的社会政治状况和杜甫的政治忧患意识,人物题材的诗歌塑造了许多历史和民间英雄形象,文化题材的诗歌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热爱和崇尚,自然题材的诗歌则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

总的来说,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之所以得到广泛的赞誉,是因为他在作品中坚持了真实性、人文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塑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和艺术表现力,不仅为唐代文学贡献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而且为后世的文学发展也起到了引领和借鉴的作用。

杜甫诗歌特点

杜甫诗歌特点

杜甫诗歌特点
杜甫的诗歌主要特点有:
1、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杜甫的诗多集中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抑郁情绪和孤独感,其中十分浓郁的是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思考,如《江畔独步寻花》、《蜀道难》、《春望》、《宣州谢脁北行》等等;
2、语言简洁而深刻。

杜甫的诗中常用三言两语就能把一种思想表达出来,语言简练、深刻、意境深远,使诗歌充满了深厚的文学气息。

如《茅山吟》、《端午节》、《芙蓉楼送辛渐》、《江南逢李龟年》等等;
3、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

杜甫的诗歌中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哲理思想,也表达了他对时代社会的深刻观察,充满了强烈的社会意义,如《江畔独步寻花》、《蜀道难》、《敕勒歌》、《八月十五夜月》等等。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诗为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到 成都后初游诸葛亮庙时作。诗借咏丞相 祠堂,而深寄缅怀之思,歌颂诸葛亮的
丰功伟绩。
前四句写丞相祠堂,一、二句点题,交代祠堂所
在,而已饱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追慕之情。三、四 句写祠景,而景中寓情。 后四句写丞相本人。五、六两句,从大处着笔, 言简意赅,括尽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和才德。 末二句,对诸葛亮的大业未竟,赍志而殁,深表 痛惜。
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
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笃于兄弟情谊 的杜甫,在不绝于耳的战火声中,写下此诗。“舍弟”, 即家弟。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 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颔联 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了时令。“月
钱谦益《钱注杜诗》:“秋兴之发端也。江 间,塞上,状其悲壮;丛菊,孤舟,写其凄 紧。末二句结上生下。”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首从秋入,见 因秋起兴,为八章发端。” 仇兆鳌《杜诗详注》:“首章对秋而伤羁旅 也。上四因秋托兴,下四触景伤情。”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就孔明发论,结仍归自己。直将夔州血泪,滴
向五丈原鞠躬尽瘁之时。此诗人之性情也。不
得其性情,而贪发议论,则古人自古耳,于诗
人何与?(〔清〕吴瞻泰《杜诗提要》卷七)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大历三年(768)正月 中旬离开夔州乘舟出三峡,经江 陵,过公安,舟抵岳阳,已是岁 暮,这一年他全是在波涛汹涌的 长江上的一叶孤舟中度过的。诗 人以年老多病之身,登上岳阳名 楼,放眼八百里洞庭,自是感慨 万千。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杜甫是我国著名诗人,还被世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风格主要是什么呢?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的诗歌风格,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杜甫的诗歌风格(一)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而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

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

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

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

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兼容并蓄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

杜诗的风格特色是沉郁顿挫

杜诗的风格特色是沉郁顿挫

杜诗的风格特色是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首先表现为深沉忧思的感情基调。

在这深沉忧思里,蕴含着一份优念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所以显得阔大深远。

杜甫表达感情的方法是波浪起伏、反复咏叹、百转千回。

往往感情要爆发了,却又折回去,在心中回流,象有一座感情的闸门阻拦住,让感情在受阻之后再缓慢流出,因此那感情的抒发,也就显得更加深沉。

他有一首《登岳阳楼》,开首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写登楼所见的一派壮阔景色。

接着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可以看出,面对洞庭湖的壮阔景色,他骤然百感交集:对于身世苍凉、老病飘泊的伤怀;对于离散亲朋的眷念;对于国家灾难与人民疾苦的忧虑,全都涌上心头。

看来这百感交集的强烈感情就要爆发出来了,但是没有千言万语,只说出了一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强烈的感情没有一一毕陈,闸门只微微启开,汹涌的感情的海只涌流出一股潮水。

但这已经够了,虽然只这一句,却已经把心中没有吐露出来的感情份量全都包含进去了。

在感情抒发上给人以回流起伏之感。

波浪起伏、百转千回、反复咏叹,在《秋兴八首》等诗中表现得更为典型。

深沉的忧思、波浪起伏的感情表达方式,最后都通过语言、形象描写和节奏韵律,表现为诗的意境的悲壮美,构成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蜀相的相关问题讨论1、杜诗风格论自古以来,人们多用“沉郁顿挫”来说明杜甫的艺术风格。

本世纪的学者则对杜诗风格的审美内涵、产生原因和流变过程作了较为细入的分析。

八十年代以前,人们多就“沉郁顿挫”这一定评本身而论杜诗风格。

如柯剑岐在《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中首先认为,“沉郁”是杜诗的主要风格,“表现在杜甫创作中的那种深沉、锐敏的洞察力,以及由此而来的那种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的生活画面;也是指那种苍老遒劲的笔触以及由于忧国忧民的伟大思想而来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

”文章还探讨了杜诗这一风格的形成过程和原因,认为它是安史之乱前后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时代风格通过杜甫具体的世界观和创作实践的反映。

杜甫诗歌艺术特色

杜甫诗歌艺术特色

杜甫诗歌艺术特色杜甫诗歌艺术特色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得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得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诗歌艺术特色,请参考!杜甫在唐代诗坛上是与李白双峰并峙得伟大诗人,而且即使在整个古代文学史上,也是可以列名在最伟大得诗人之列。

他得诗歌创作,内容极为丰富,广泛地反映了他得时代得社会生活,而他得诗歌得艺术性更是达到了我国古典诗歌得颠峰。

今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杜甫诗歌得艺术成就。

一、“沉郁顿挫”得艺术风格关于杜甫得艺术风格,前人一直是用“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加以概括。

杜甫诗歌里得多种多样得形象都在“沉郁顿挫”得风格上取得了统一。

杜诗内容广博,体式多样,风格也多姿多彩,而其主导风格是其夫子自道得“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包括了“意”和“法”,即思想感情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

“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得力度和深度,侧重于“意”、“思想”。

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得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

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得联系。

唯感情聚积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得深沉郁勃。

“沉郁顿挫”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又波澜老成得含义。

动乱得社会现实,长期得生活磨难,使其年轻时得理想壮志逐渐为沉郁、感伤所取代,忧国忧民,慨叹身世,愈至晚年,其情绪愈加强烈。

而杜甫又是一位有骨气、有良知得人,其郁结于胸中得悲愤涌至口边时,又往往强咽下去,使感情更加深沉浑厚。

这种回环往复得感情流程发之于诗,便是潜气内转得起伏顿挫,给人波澜老成之感,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洗兵马》、《蜀相》、《登高》、《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均为典型之作。

或景中含情,或借古说今,或欲说还休,反复吞吐,言情顿挫,都突出地表现了这种风格。

他往往把思想感情凝聚在秋景之中,在秋天得萧瑟和衰飒中,渗透了诗人伤时忧国得心情。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杜甫被誉为“诗仙”、“言情之王”,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有着浓郁的现实主义特色。

一是表达真实人生。

杜甫倾向于表达真实的生活,他的诗歌多以农民和普通百姓描写的人生为主题,从而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如“折桂令”中的“折腰船头出江船”,写出“诸父留守去役村”的离别情景;“答韵三百六十行”中描写奔走求职的心态和经历,如“太乙近天都,五湖烟雾空”、“斗转参横陈,一片汗水行”。

杜甫苦苦攀登,在征途中挣扎沉浮,他的诗歌表达了真实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体现了真实心境,充分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艰辛和挣扎。

二是刻画真实的社会景象。

杜甫的诗歌中应有尽有,他写的不仅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姿态,他关注的不仅仅是生活细节,更多的是表达社会景象。

他观察生活,他见见江湖,他触摸贫困,他见证痛苦,他描画它们,都带有浓郁的现实主义特色。

比如《游子吟》:“行行重行行,夜夜思重乡”,这集中反映了游子思乡之情,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十分契合,在不确定的生活中,人们总是把家乡思念作为寄托;《定军山》:“笛中闻折柳,巫山不胜愁”,把定军山战役的血腥场景生动而真实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充分表现了当时战争的凄美和人民的不幸福境。

还有,杜甫的诗歌中也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思想,他的思想抱负是以理性反对愚昧、以理论反对愚信。

然而,当他看到周遭的压迫和灾难时,他情不自禁,他只能以怨恨、憤恨的渴望来反抗,比如《春望》:“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摧?”他揭示了特权阶级与压迫受民的鲜明对立,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未来的希望;《杂诗二首》中的“不若诸葛之慷慨”反映了他对待时局的深深不满。

总而言之,杜甫的诗歌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意味,他以其诗歌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心声,表达了真实的社会景象,希望维持当代一切改革,实现特权阶级败坏的改革,建立一个公平及义正词严的社会。

杜甫的诗歌也为现代人带来了深刻的思考,期望现代社会有更好的实现。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所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很少有诗人可以相比较的;杜甫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纯熟、精湛的程度,在我国浩浩荡荡的文学长河之中,也是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的。

杜甫是站在唐代文学辉煌颠峰的不朽诗人。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篇1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所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很少有诗人可以与之相比较的;杜甫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纯熟、精湛的程度,在我国浩浩荡荡的文学长河之中,也是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的。

杜甫是站在唐代文学辉煌颠峰的不朽的诗人。

他的诗歌广泛地、深刻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矛盾。

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

一、杜甫诗歌的思想性早在唐代,杜甫就有“诗史”之称。

因他的诗不仅广阔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过程中的社会面貌,形象地再现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事件,而且更重要的是诗人满怀同情地真实反映了当时人民的苦难生活,他们的情感,愿望和要求,诚挚动人地表现了他的至死不渝地爱国热忱,深刻地揭露和有力地鞭鞑了统治阶级各种祸国殃民的罪行,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一)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杜甫广泛而深入地体验到人民的痛苦,他的诗歌反映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在赋税剥削和不合理兵役制度压迫下的痛苦遭遇。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杜甫关怀、同情人民的博大胸怀的真实写照。

当他亲眼目击不义战争的征戎造成人民生离死别的惨象时,便写出《兵车行》那样的长歌,对人民深表同情。

在安史之乱中,亲见了残酷的兵役所造成的各种悲剧,则写下“三吏”、“三别”等诗篇分别加以反映,字里行间可看出诗人的泪痕。

人民的贫穷,痛苦来源于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对此,诗人勇敢地加以揭露:“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鞑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月夜杜甫艺术特色

月夜杜甫艺术特色

月夜杜甫艺术特色
杜甫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抒情色彩浓厚。

杜甫的诗歌表现出抒情的色彩,他的诗歌经常带有激昂的情感,他对社会的不满和对自身命运的悲叹,都以抒情的语言表达出来,形成了一种深沉而抒情的诗歌气质。

二、抒发政治思想。

杜甫的诗歌里,不仅有着抒情的色彩,还有着强烈的政治思想。

他的诗歌中,既有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也有对社会的批判,这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三、结构严谨。

杜甫的诗歌结构严谨,他精心构思,把握住了诗歌的节奏,以及诗歌的韵律,给诗歌以精致的结构。

他的诗歌也具有很高的文学性,他的诗歌充满了精致的文学艺术,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歌特色
取材方面
杜甫是社会派诗人,趋向现实主义,内容广泛,富时代性,取材于政治兴亡,社会动乱,战事徭役,饥饿贫穷和贫富悬殊。

杜诗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

从安史之乱至入蜀之前,杜甫经历了大时代的动乱,写下大量的实录式写实名篇。

其名篇中,特多写实之作,如名作《丽人行》,反映上层社会的奢淫。

思想方面
杜诗中有儒家思想,悲天悯人,忧国忧民,洋溢着仁民爱物的情怀和浓烈爱国主义色彩,有“诗圣”之誉。

杜诗善用理智去仔细观察人生社会的实况,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人民的苦乐,有强烈政治意识,继承并发扬诗经、汉乐府民歌及建安文学的写实精神。

手法方面
杜诗善写人物对话和独白,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件来描写。

杜诗也善于抒情,结合抒情和叙事,又结合抒情和写景,寄情于景。

杜诗叙事注重客观描述,让故事本身直接感染读者,而少发议论。

语言方面
杜甫写作态度非常严肃,语言精炼,用字准确,形象生动,多姿多采,并善于运用民间口语。

体裁方面
杜甫作品众体兼善,五七言古体、律诗绝句,无所不工。

他往往用不同的诗体,表达不同的内容,叙事多用较少格律限制,便于铺叙描写的古体诗,抒情则多用近体诗。

杜甫大量创作七言律诗,作品内容广泛,技巧纯熟,注重声律对仗,格律严谨,语言锤炼,为历代典范之作,达到极高的成就,使七律创作臻于成熟。

他又开创“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社会的民生疾苦。

风格方面
杜诗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风格多样,丰富多姿,或雄浑奔放,或清新细腻,或沉郁悲凉、或辞藻富丽、或平易质朴、或通俗自然。

杜诗融冶吸收前人艺术技巧,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新风格。

表达自己爱国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