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高考作文题的简析悟出:2016年高考作文备考的启示 (打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2015年高考作文题的简析悟出:2016年高考作文备考的启示

一、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简析:(一)材料作文居多,“伪材料作文”不减。(二)理性的内核,感性的表述。(三)二元对立模式开始消解。(四)呈现“向内看”的倾向。

二、2016年高考作文备考启示:(一)加强分析说理的科学训练。(二)反复修改,用心打磨几篇“代表作

2015年,被誉为“新高考改革元年”。今年高考增加了3个省使用国家统一试卷,共有18个省是统一命题,其他省份仍然是自主命题。据教育部消息,明年将有25个省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卷。因此,分析今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的特征,对预测明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应对下届高三作文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简析

从各地的作文题来看,材料作文仍是今年的主流,同时更加放开了文体限制,有的地区甚至可以写诗歌,充

分考查考生的阅读量、思考力和想象力。综观今年各地高考作文试题,发现呈现以下一些特征。

(一)材料作文居多,“伪材料作文”不减。

去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全部采用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而今年16套作文试题中有一套为命题作文。北京高考

为命题作文,而且给了两个题目让考生选择:一为“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一为“深入灵魂的热爱”。在材料作文备受青睐的当下,北京高考命题者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而且提供了两道作文题,给考生提供了选择的

可能,其勇气与智慧值得点赞。当然,“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与“深入灵魂的热爱”这两道题目的难

度系数是否相当,则是另外一个话题。北京高考作文题的别样风格,逼迫着我们对高考作文命题不断思索。

与北京直接以命题作文的形式来考相比,不少省份的高考作文题则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往往是以“材料作文”之名,行“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之实。比如天津卷,给的材料是: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

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

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

的“范儿”……

材料后的要求是“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其实,完全可以将要求改为“请以‘范儿’为话题,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与天津卷类似的“伪材料作文”还有江苏卷(“智慧的景象”)、四川卷(“老实与聪明”)等,与以往的“提示语+命题”的思路并无二致。

之所以会出现这类“伪材料作文”,与各省高考作文命题的省情有关。比如江苏省一直对命题作文情有独钟,2013年才依依告别命题作文,但命题作文的影响尤在,2014年的“青春不朽”、2015年的“智慧的景象”,依然保留着命题作文时代的尾巴。四川卷的情形与江苏卷较为相似,从2013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到2014年

“自己站起来的价值”,再到2015年的“老实与聪明”,走的依旧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的路子。

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弊端前些年已讨论过,比如容易被猜中、考生容易套作等,像今年江苏卷作文题的核

心词“智慧”、四川卷的“老实与聪明”,有些老套,很容易被押中。再者,如果材料只起提示作用,材料会成

为一把双刃剑,既提供了写作思路,也预设了写作套路。比如今年江苏卷“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学生对“智慧”往往说不清道不明,因此大多数考生为稳妥起见,只会围绕“经验”、“能力”、“境界”三个关键词展开,实在有违命题初衷。

(二)理性的内核,感性的表述。

越来越多的作文题注重考察理性思维,考察思辨能力,这是大的趋势。但同时在材料表述上,大多数考题比

较感性,保持着中国传统的审美抒情特色。以上海卷为例。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可以将材料压缩表述为“坚硬+柔软=和谐自我”,难怪这道作文题被有些专家指斥为“立意空间逼仄”,考

生似乎只能就这个立意来写。其实不然,感性的表述给这道表面很限制的作文题留下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心中坚

硬的东西指什么?理智,理性,信仰,信念,意志,坚守规则……柔软的东西有哪些?情感,感性,感动,悲悯,良知,善意……这样想开去,你大可不必担心考生作文的千文一面。这道题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规定性与

开放性统一的特点。

上海卷高考作文试题近两年逐渐形成感性与理性兼具的特色。2014年的作文题材料:“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

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借助“穿越沙漠”这个比喻来

谈“自由”与“不自由”,比只出示“自由”与“不自由”更为感性,这里隐含着命题者的良苦用心:鼓励写议

论文,又为抒情留下了空间。偏于理性的考生,可以议论风生,纵横捭阖;偏于感性的考生,也可以放心大胆地

叙写故事,营造意境。

今年高考作文试题表述较为感性的还有广东卷、湖南卷、湖北卷、山东卷、福建卷等。追求感性的表述,但

也不能过于追求文学性而使得材料的命意隐晦不清。比如山东卷的材料: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

就好了”

这则材料取自林清玄的散文《无风絮自飞》。原文情理俱佳,甚至还有一丝禅意在内,作者从中获得两点人

生启示:一是只管努力向上生长,不必在意和别人的纠缠;二是种出什么样的因就会得出什么样的果。作者得出

的启示尤其是第二点启示,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是广大考生很难“参悟”出来的,当然,评卷标准肯定不会以

林清玄的个人感悟为准,但是,这则材料的含意还是比较含混的,会让考生在审题立意过程中很纠结。

感性表述也不能流于浅显。湖南卷的材料取自小学二年级的课外阅读文章《不灰心的大树》,有“心灵鸡汤”的味道,境界不够开阔,缺乏可开掘的深度。

(三)二元对立模式开始消解。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思辨性。其重要标志就是,材料中出现两个重要概念,这两个概念

往往相反对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二元对立模式既能考察思维的辩证性,但也容易形成“趋中”

的“伪思辨”。比如2013年福建卷高考作文材料:“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

栈道桥梁。”这里的二元矛盾是“悬崖峭壁”与“栈道桥梁”,貌似很思辨,其实转化的可能很有限——化“悬

崖峭壁”为“栈道桥梁”,真正留给考生发挥个性的空间比较狭窄。

这种二元对立的命题在今年高考作文题中开始消解,其具体表现就是:从单纯的一组矛盾转化为复合的多重

矛盾。同样以福建卷为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就走出了去年二元对立的简单模式: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这道题没有以感性材料命题,而是直接以抽象的格言式话语命题,并且突破了二元对立的命题模式。三句话

包含着三组矛盾:第一句是地上没有路和后来有了路的对立,第二句是走错和新路的对立,第三句是走不通的路

和不敢走的对立。孙绍振先生指出:“命题的要害在于,矛盾(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例如,没有路,变成有路,条件是,走的人多了。这是辩证思维的起码规律。同样第二句,走错路,也就是走不通了,没有路,但是可以变成发现新路,从错路到新路,这也是对立面的转化。不过,这里的命题是把转化的条件作了隐性

的处理。第三句‘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仍然矛盾对立的转化。路走不通是结果,不敢走是原因。反过来说,只要敢走,联系到前面所说,走错路,走不通,恰恰是发现新路,走通一切路的条件。”这三组

矛盾又彼此关联,构成一个内在的整体,这给考生写作提供了相对开阔的场域。

感性材料如果能考虑到矛盾的多元性,也能体现思维的张力。如湖北卷“喷泉与泉水”的材料,文学化的表

述中蕴含着开阔的思辨空间:蓄积与迸发,表层与背后,默默不语与众人瞩目……多元化的二元对立,给考生的

才情发挥提供了多样可能性。

(四)呈现“向内看”的倾向。

建国以后,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在思想内容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从1950年到1996年这47年里,高考作文

题一直以政治说教为导向;从1997年开始,高考作文题由关注政治走向了关注道德建设;从2003年开始,高考

作文题在考查内容上又有了新趋势,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自然、人生、历史、教育等诸多方面。而从2015年高考

作文试题来看,关注自我、关照内心成为一种新的倾向。

以全国卷、上海卷、北京卷作为重要样本来分析,不难发现这种变化。

上海卷直击人内心的柔软与坚硬,引导考生“向内看”。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评价,“今年的作

文题关照到人的内心世界,既可以看作是一个哲理性的人生问题,又可以和日常生活相关,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北京卷的两道题“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和“深入灵魂的热爱”,题目中的关键词“心中的英雄”、“深入灵魂”则明确要求考生叩问心灵、与自我对话。

新课标全国一卷女儿举报父亲的材料,也是直接拷问考生心灵,要求做出情与法的心灵抉择。这道试题还有

一个显著亮点,就是以书信的形式来考查考生的实用写作能力。书信写作是最贴近内心的写作,考生要写好书信

体作文,需要倾听自我心声,然后“我手写我心”,真诚表达自己的态度与看法。新课标全国二卷的材料是从三

名候选人中选出最具风采的一位,这三人分别是献身科学的大李、“大国工匠”老王、酷爱摄影的小刘。三人的

活法各不相同,表面的选择其实是自我价值观念的认同,这道题同样也是内心的选择。新课标的这两套卷引导考

生既“向外看”又“向内看”,不失为作文好题。

二、2016年高考作文备考启示

(一)加强分析说理的科学训练。

议论文仍是绝大多数高中生的首选文体,但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问题多多,最突出的问题是不会分析说理,

往往是概念演绎、观点先行,再去寻找与观点一致的材料,凡是与观点不一致的材料一概不选,这其实是一种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