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实务操作(三)
会计软件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会计软件应用技术》课程标准系(院):财政金融系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代码:031021 课程类别:职业能力必修课(核心课程)1、前言1.1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的性质《会计软件应用技术》课程是一门融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学科交叉型课程,本课程全面介绍如何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及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将企业经济业务事项通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工作程序,以生成会计信息的现代会计技术方法。
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工作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既要懂得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又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的技能。
本课程是继《实用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等课程之后开设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在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为后续的《财务管理》、《会计综合实训》、《审计实务》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是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准入的必备课程,也是企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二、课程的任务1、开设本课程符合社会、企业对会计工作电算化日益增长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手工会计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为了使投资者、管理者当局,以及企业自身能充分地、更好、更快地享用会计信息,企业就必须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要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就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化。
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对传统手工会计的继承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对会计工作的效率及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形成了巨大的提升作用。
为了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相关技术,具备电算化会计核算岗位工作能力,满足社会、企业对会计工作计算机化日益增长的需要,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的《会计软件应用技术》课程,设定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其他专业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备课程。
2、开设本课程符合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近年来,我国的会计理论与实践得到了空前发展,会计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
课程方案/大纲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
里面有学科内容
表现形式:课业
赵志群
北京师范大学 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 (IT+VE)
维修电工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
初中级
• 电器与电机修理 • 用电设备操作与维护 • 室内综合布线 • 设备电气安装 • 常见电气故障的检修
高级
• 高低配电设备检修 •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 自动化生产设备电气检修
• “能力被视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可以观察到的、可度 量的、活动或行为”(即对应于Task的skill)(引自 原国家教委中加高中后职教项目CBE专家考察组《CBE 理论与实践》);
• 可以较好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沟的整体认识; • 尽管提出了“态度”这一概念,但是内容过于抽象。
➢ 待维修车辆发动机 机械系统的故障诊 断、拆卸、检查、 安装与维护
工具
➢ 车主手册、维修手册(发动机机械维修部分) 等资料
➢ 汽车维修通用工具、汽车举升器、发动机机械 维修专用工具及测量仪器设备
➢ 维修质量检验标准
工作方法
➢ 与维修接待员或车间主任就车辆维修工单内容 的沟通与记录
➢ 检查后确定所需维修材料、配件型号及数量 ➢ 填写维修作业工单
赵志群
北京师范大学 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 (IT+VE)
学习领域表述的基本要素(举例)
课程名称(学习领域):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
教学时间安排:88课时
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职业行动领域)
汽车机电维修工根据维修前台接待提供的维修工单,在汽车机电维修工位,在规定工时内以经济的 方式按照专业要求完成待维修车辆发动机机械方面的维护、小修或大修工作,并在发动机机械维修过程 中发现维修工单所没能记录到的而又应该进行的维修项目。汽车发动机小修项目为就车修理,一般在汽 车举升器工位进行;发动机大修项目为总成修复,在举升器工位及发动机总成大修间完成。汽车机电维 修工以小组形式或独立工作,使用通用工具、发动机机械维修专用工具、设备和汽车维修资料等,对发 动机进行维护或对发动机机械故障进行诊断和修复。对汽车发动机机械方面进行的维护、拆卸、检查、 修理、安装和调整等工作按照标准规范。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记录存档,自觉保持安全作业及5S的工作 要求。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
16
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
17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人才培养过程是“工 作过程中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过程 ,课程开发必须将职业资格研究、个人生 涯发展目标设计、课程设计与教学分析和 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
开发流程包含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与评价 两大部分。
18
五 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
课程实施与评价
课程开发专家、骨干教 师
调研报告撰写
下一环节: 典型工作任务提炼
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21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 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 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 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
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 在企业的生产(或经营)大环境和人的职业生
改变学生“被学习”状 态,让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
习
6
做中学,学中做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什么是一体化教学?
7 人社部文件: 一体化课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
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 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 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 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 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 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学习领域的名称和描述学习领域所需的主 要内容是从实践专家研讨会得到的。
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结构
学习领域名称
31
教学时间安排
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学习目标
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对象
工具 工作方式 劳动组织方式
工作要求
五、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研究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以其独特优势,逐渐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进行介绍,着重从课程设计、实施流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是指在职业教育中,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课程开发方法。
这种方法起源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课程设计方面,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强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将课程内容按照实际工作情境进行整合和序化。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群,针对岗位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选取,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
课程设计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教育。
在实施流程方面,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倡导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
同时,实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将学校与企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企业和社会需求,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资源、虚拟仿真软件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结起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具有重要性和优势。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还可以满足企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演变,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发展。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三段式”开发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148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是从企业具体工作任务、具体工作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其教学过程通常为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
它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学中做,做中学”中得到提升。
因此一体化课程对于培养新时代的技能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培养汽修专业人才的必要性随着汽车技术迭代更新速度的加快,汽修市场对汽修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汽修岗位要求汽修人才不仅要懂汽车的一般修理技能,还要懂汽车的诊断分析和检测维修。
而一些陈旧的课程体系与真实的工作过程缺乏紧密联系,所以对于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2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理念与路径2.1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是汽修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文件,汽修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须遵循的基本思想有: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典型工作任务是学习载体;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的逻辑规律;工作过程系统化;工学合一,校企合作。
由于学习任务来源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实施学习任务须在接近真实的工作情境下完成,因此在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下,让学习者实现“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
源。
经过课程教学试验、教学评价等闭环调整,最终正式运行汽修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
3 汽修专业“三段式”一体化课程开发实践3.1 第一阶段:课程框架的确立(1)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以汽修行业协会负责人、企业主管、汽修骨干员工、汽修专业毕业生等为调研对象,设计不同的调研内容,获取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需的就业单位、就业岗位、岗位所需要胜任工作任务、行业新技术、员工职业素养、职业资格证书等信息。
研究得出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面向某区域内各大汽车4S店、汽车修理厂等企业,企业具有国企或民营性质,从事机电维修、车间主管、技术总监等岗位(岗位群)工作,能胜任汽车快修、汽车常见故障维修(小修)、事故车大修、电气诊断、车辆编程等工作任务。
浅谈《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应用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浅谈 《 嵌入式实时操作 系统应用开发 》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夏安 螺
(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 1 8 0 0 0 )
[ 内容提要 ] 本 文主要从课程设置 、专业调研 、典型工作任 务、学 习情境设计等 方面 简单谈谈 “ 嵌 入式实时 操 作系统应用 开发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的思路与体会 。 [ 关键 词] UC / OS . I I ;P R OT E US硬件 电路 设计仿真平 台; l 单片机 ;KE I L软件开发平 台 [ 中图分类号] G4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7 4 2 7( 2 0 1 3 )1 2 - 0 1 3 1 — 0 1 《 嵌入 式实时操作 系统 应用开发 》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 业 ( 嵌入式 系统方 向)的一 门专业 核心 课程 ,是实现专业培 养 目标及业务规格所 要求的专业能力重要载体 。
第3 3卷 第 1 2期 2 0 1 3年 1 2月
湖 j 匕广 播 电 视 大 枣 每掌 报
J o u r n  ̄o f Hu Be i T V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3 3 , No . 1 2 De c e mb e r . 2 0 1 3 ,1 31  ̄1 3 1
[ 收 稿 日期 ] 2 Hale Waihona Puke 1 3 - 0 9 . 2 6
制作 , .调试 ,软件设计 、编 写、调试 。 3 .学习情境 设计 , I . 1工 作 情 境 描 述 。 借 助 K E I L 集 成 开 发 环 境 及 P R O [ F E US电路 设计 与仿 真平台,依据给定 的要求设计基于 单片j 帆的十字路 口交通信号控制 系统,工作链为调研、框架 设计 ( 硬件 、软件 ) 、各功 能模块 详细设计、分模块调试 、 系统联合调试 。 : ; . 2学 习 目标与 内容 。 学 习 目标包括 掌握基于 UC / OS . I I 的单 片机应用 系统 设计 的一般方 法; 掌握任务管理 中的任 务 创建 、挂起任务和 恢复任务 等的 A P I函数 的使用方法 、并 初步 了解输入输 出设备 驱动程序 的设计方法; 了解系统剪裁 和系 统移植等 的相关概念及 要点等。 学习内容包括 UC / OS . I I 嵌入式实 时操作系统原理及 应 用开 发的相关 资讯 ;中断服 务程 序的框架 以及相关 A P I函 数 的具体使用方法 ;借助 K E I L集成 开发环境及 P R OT E US 电路 设计与仿真平 台,在 5 1移植环境下通过设计输入和输 出任 务、调试 、完 成工作任 务。 3 - 3学 习任务描述 。十字路分 为南北方向和 东西方 向, 在两 方向主车 道上设置信号灯 ( 红 、黄 、绿) ;该控制 系统 分为 有二种控制状态 ,即:正常通行控制状态 ( 南北两方 向 车道 交替通 行 ) ,非 常控制状 态 ( 能分别控制南北方 向通 行 和东 西东 西方 向通 行 ) ,可通 过外 部事件触发三种不 同的状 态 ;设南北方 向行车道为主行车道 ,东西方 向为 次行道 ,主 车道 行车 时间为 3 O秒 , 次车道行车 时间为 2 0秒 , 各车道通 过红 、黄 、绿信号灯控制 ;信 号灯控制规律见表 1 。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过程(3篇)
第1篇一、引言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文将从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高校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过程1. 实践教学项目立项(1)确定实践教学项目:根据专业特点、行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教学项目。
(2)制定实践教学项目方案: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度安排和预期成果。
(3)组织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实践教学项目方案进行评审,确保项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2. 实践教学项目实施(1)组建实践团队:根据实践教学项目需求,选拔优秀学生组成实践团队。
(2)制定实践计划:根据实践教学项目方案,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实践内容、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
(3)开展实践教学:按照实践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现场操作、实验研究等活动。
(4)指导教师参与:指导教师应全程参与实践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3. 实践教学成果评价(1)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成果展示,包括实物、报告、视频等形式。
(2)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实践成果进行评审,评价实践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3)学生自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4. 实践教学总结与改进(1)总结实践经验: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实践成果和不足。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和改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
三、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方法1.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到企业、科研机构等实地考察,了解行业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2. 现场操作法:让学生在专业设备、实验室等环境下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3. 实验研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培养科研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施工实操课程(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工程施工实操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主要针对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建筑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开设。
课程内容涵盖了施工测量、土方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内容1. 施工测量:学习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掌握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地形图测绘等技能,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土方工程:了解土方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土方开挖、填筑、平整、压实等施工技术,培养学生的土方工程管理能力。
3. 钢筋工程:学习钢筋加工、绑扎、焊接等操作技能,掌握钢筋工程的施工规范和质量要求。
4. 混凝土工程:了解混凝土的配制、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施工工艺,掌握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5. 砌体工程:学习砌筑、抹灰、镶贴等施工技术,掌握砌体工程的施工规范和质量要求。
6. 装饰装修工程:了解装饰装修材料及施工工艺,掌握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规范和质量要求。
7. 团队协作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
2. 实践教学:在施工现场或模拟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工程施工过程。
3. 项目驱动: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让学生参与项目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比赛与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工程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四、课程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课程评价表、实践报告、项目答辩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项目完成情况等,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3. 企业评价: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评价,了解学生所学技能与实际需求的契合度。
总之,工程施工实操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课程。
高职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施[权威资料]
高职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施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文章以3ds max建筑动画课程为例,探索研究高职院校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施。
从课程标准制订的思路及课程定位及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情境设计、课程实施流程和课程考核方案等作了全面的阐释,形成一整套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的方案。
关键词:工学结合;课程标准;课程实施G642.0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4)38-0199-03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是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
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建设。
同时,课程标准的制定是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改革落到实处的保障。
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下,课程标准制定的思路与内容,对于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和设计、实施流程、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及指导任课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以我院多媒体技术核心专业课程“3ds max建筑动画”课程标准为例,探讨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的设计和实施。
一、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思路工学结合课程具有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实施过程要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这两个显著的特征,这就要求课程整体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实施。
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首先应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阐述,明确课程目标;其次根据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通过课程实践专家研讨会论证研究,确定课程内容,以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典型任务为载体,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互相联系的学习情景;再次详细描述各学习情景中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任务设计、任务实施、教学条件和考核方案等各项具体详实的内容;第四,将课程内容以完整的项目为载体,通过教学情景中具体的描述来实施;最后,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教学评价和反思,来完成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工程技术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越来越高,传统的学科分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开发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工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方式的一种创新尝试。
项目目标1.设计和开发“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涵盖工程技术、实践操作和工作场景模拟等内容。
2.实践课程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工程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
项目计划阶段一:课程设计1.确定课程目标和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2.设计课程大纲和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结构、时间安排和教学方法。
3.确定教材和学习资源,结合工程案例和实践操作,使课程贴近实际工作。
阶段二:课程开发1.撰写课程教材,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
2.开发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工程实践,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3.创建工程案例模拟,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工程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阶段三:课程实践1.教师进行课程实践培训,熟悉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2.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参与真实的工程项目,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课程所学知识,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3.回顾总结,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课程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项目成果通过“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学生将不仅仅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更将培养出综合运用工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也为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经验。
特殊应用场合1: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安全考虑针对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安全问题,需要增加以下条款并进行详细说明:1.安全意识培训:在课程开发阶段,增加安全意识培训内容,包括工程现场安全规范和操作安全常识。
2.实践操作风险评估:在课程实践阶段,增加对工程实践操作风险的评估,确保学生在实践中安全操作。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践
杨宗强
体会交流
训
实
诫
践
指
一
正
兵
切
妄
莫
言
留
君
情
听
一、为什么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 企业需要、就业需要
1.社会、市场、企业的需要
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 现有的技工教学体系有些不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培 养需求。有必要探索和建立现代技工教育新教学体系 。
2.技校教学现状的需要
做中学、学中做
1.人社部文件中描述: 一体化课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过程
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 核心,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 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 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 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 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
6.学材 是广义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 生设想出最终工作成果并进行自我控制的学习。
学材基本结构:课业名称、课时数、学习情境、学 习任务描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引导、背景介绍、 评价建议、学习建议与说明
7.课业设计方案
课业设计方案规定学习任务、目标、内容、教学资 源、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 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初学者
5 常见设备电气故障检修
6 典型型设备电气故障诊断与检修
7 自动生产设备电气检修
8 复杂系统的运行与调试
9 技术监督与指导
10 设备改造 11 电气检修的指导
专家
12 复杂设备疑难故障判断与检修
职业资格等级
初中级 (五级、四级)
《社区工作》课程标准
《社区工作》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420183总学时数:45(理论课学时数:30;实践课学时数:15)学分数:2.5适用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一、课程性质1、必修课2、专业(理论)核心课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学习社会工作专业三大方法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社区工作的基本理论,掌握社区工作的方法和模式,熟悉社区工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社区工作的专业方法和实务能力。
本课程以先导课程《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心理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等课程为基础,与平行课程《小组工作》同时学习社会工作三大直接工作方法,为后继课程《个案工作》、《社会工作实务》、《老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社区服务实务系列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课程在专业人才方案中的定位,通过行业、社区服务岗位工作调研,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为指导设计课程内容,注重专创融合、课赛融合,为学生提供理实一体的课程学习。
四、课程基本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社区涵义,对社区的定义、性质特点及功能有基本认识;了解社区工作的历史、社区工作的价值体系和基本原则。
(2)熟悉社区发展的六大模式(社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社区照顾、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的内容及其目标和功能。
(3)掌握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方法知识。
2、职业技能目标:(1)能够设计社区工作方案,并选择适切的社区工作模式,按照正确的过程与方法实施。
(2)具有社区工作专业理论和专业价值观,熟悉社区工作方法技巧。
(3)有能力胜任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工作。
3、素质目标: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使命感,形成底层关怀的自觉和助人自助、社会倡导的专业情怀;恪守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和伦理守则;具备一定社会文化、身心健康卫生意识、科学的社区工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灵活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4、专业技能(资格)证书老年照护(初中级)、失智老年人照护(中级)、养老护理员(四级)、员工关系协调员(四级),其他证书如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秘书证、等职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