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
德国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
黑格尔是德国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并不是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年—前347年),他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为“理念”;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1130年—1200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年—1831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
绝对精神的存在精神现象学这本书形成了自我意识,理性仅仅凭借知性,是不可能有自我意识的艺术是理念(绝对精神)的感性显现艺术品,每一个都是特殊的,一个个的黑格尔反对艺术品表现的理念也是独特的黑格尔是反对自然美的象征艺术:形式大于绝对精神黑格尔认为,古典艺术,也就是希腊的雕塑,达到了绝对精神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到了浪漫艺术,绝对精神的表达,就大于它的形式艺术是要终结的艺术的终结,是不是就完全被哲学代替了?衬衫小姐(771367661) 19:47:50恩艺术的终结是宗教,才是哲学那老师九娃(736057475) 19:49:06你自己觉得艺术会终结吗K(553132510) 19:49:22取决于人对绝对精神的认识程度黑格尔的美学思想1、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
在黑格尔那里最一般的美学范畴: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丑等是相互联系和矛盾转化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与艺术的具体历史发展的阶段和形式相联系和相对应,形成一个自在而自为的发展圆圈。
他以美为核心构筑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美学范畴体系,总结了西方美学发展一千年来的全部美学成果,达到了近代西方美学的高峰。
(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同谢林一样,黑格尔把美学视为艺术哲学,他把艺术由一般经过特殊再到个别的发展过程作为他的美学体系和美学范畴体系建构的线索。
他的整个美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
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
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
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乔治·黑格尔提出的原则,即“客观”关注发生在人们智力领域的历史过程,而“唯心”只关注人们心理层面的历史过程。
由此,它的主张之一就是历史的发展是建立在人类的精神活动之上的。
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以精神因素为主,认为历史的发展和进步,都是人们的意识和精神的产物。
例如,历史的变迁是由社会斗争和爱国主义激发的,因而是源自人类本能和精神活动的结果。
此外,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也认为,历史发展归根结底要归结于人类精神活动,主观意识如思想、理念和宗教等,是历史演化的重要动力。
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指出,所有历史变迁都是以人类精神活动为基础的,即历史发展本质上是人类精神进化的进程。
它关注的是历史变化的根源,并认为它仅仅是人类心灵的产物。
同时,它还指出,历史的发展也受到社会的影响,有时会受到客观环境和物质变迁的影响,同样影响着历史变迁的方向和结果。
总之,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历史发展受到社会精神活动的影响,是人类群体精神进化的延续,也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这将影响历史的发展方向和形态,最终反映出弱小群体的意愿,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黑格尔的客观哲学1
【黑格尔的客观哲学】读后感——中国戏剧出版社刘烨翻译姓名:学号:指导老师:《黑格尔的客观哲学》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本书作者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本源。
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1、“黑格尔的本质论”中黑格尔认为“本质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本质在自身内部的反思。
”第36页第一段本质基本释义为本身的形体,本来的形体;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
实际上,本质在自身内部的反思是一种纯粹的反思,可使人们脱离具体的形象进行创新活动;可以知道了这个事物在整个事件中的作用和运作规律。
在现实社会中,所呈现出来的事物的状态。
比如油价贵、房价贵.。
看本质,就是了解这些东西背后的事情,油价为什么贵?房价为什么贵?因为税高,垄断,国民没有好的投资渠道,都炒房政府松于管理,缺乏正确的领导和疏通。
通过一个现象,考虑它背后的问题,问题的本质。
2、黑格尔认为“精神意识还处于灵魂阶段的时候,灵魂在其内容之中的存在是潜在的,灵魂的内容就存在于灵魂之内”第176第一段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换句话说,就是思考并感知我们的存在。
意识分为三个阶段:从主体到客体的分离;经过主客对立的客服;主客体的统一。
也就是说,当精神意识发展到意识阶段的时候,精神意识就完全摆脱自然地束缚。
比如说,一个人想发明一双筷子,就得有造筷子的意识和造筷子的材料,在有意识之前,人的大脑中具有造筷子的潜意识,只是没有激发而已。
3、黑格尔认为“所谓的自由,就是指独立自主性,也就是说,自己在自己本身中,自己依靠自己,自己是自己的决定者”第211页第一段自由基本释义为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有计划地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在现实社会中,自由所呈现出来的是:做任何事情,自己依赖自己,不借助外来力量,自己是自己的决定者。
相反,如果有一个外在的他物决定着自己的行动;自己的行动受他人支配,那么这就不是绝对的自由。
关于黑格尔思想的一些理解
关于黑格尔思想的一些理解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
德国浪漫主义思想的继承者。
黑格尔思想艰深复杂,可谓涉及较广,是哲学领域的典范,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黑格尔曾提到过“世界精神”这个名词,他认为“世界精神”乃是人类理念的总和,因为唯独人类有“精神”可言。
只有这样才能谈及世界精神史的发展。
而这里的世界精神,他认为是人类的生命、思想与文化。
从而黑格尔认为“真理是主观的”,因此他不承认人类理性之外的任何真理的存在。
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的知识。
这些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有一定的道理,人类一直按照自我的意识来认知这个世界。
所谓真理也只是大多数人对一些暂时合理的行为观念的看法。
其实自我仍局限于一个自我认知的世界。
便如经典物理学与现代物理学的矛盾实际上都是人类理性的认知。
所有的知识也不过是人类定义后才有的。
所以他说真理是主观的,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的知识从唯心学的角度来看有一定道理。
在黑格尔之前的哲学体系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试图为人们对世界的知识建立一套永恒的标准。
黑格尔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他认为人类认知的基础代代不同,因此世间并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永久的理性”。
哲学唯一可以确切掌握的一个定点就是历史。
历史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河里的任何一处河水的流动都受到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的影响。
但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又受到你观察之处的岩石与河湾的影响。
思想的历史就像河流,思考方式乃是受到宛如河水般向前推进的传统思潮与当时物质条件的影响。
因此我们无法宣称任何一种思想永远是对的。
只不过就我们处身环境而言可能是正确的。
比如说“地心说”与“日心说”的比较都是人类在不同时期的思考。
黑格尔认为哲学思维亦是如此,我们的理性事实是动态的,是一种过程。
而“真理”就是这个过程。
而在历史这个过程外是没有判断真理的标准的。
所谓的真理只是人类的知识在不断地扩张,我们不能简单从过去的历史中挑出一些思想说它们是错的或对的,我们只能说人类的知识随时间的发展越来越有道理。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绝对观念又称“绝对理念”。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用语。
指绝对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即逻辑阶段中的最后的和最高的概念。
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出现之前,绝对观念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他的《逻辑学》就是对这个过程的描述。
绝对观念从一个最虚空的范畴——“存在”开始,一步步地向前发展,每一步都比前一步更具体、更深入,因而也就具有更大的真理性。
绝对观念是观念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最后阶段,是绝对的全部真理,此前的逻辑范畴和发展阶段都是绝对观念这个“全体”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
绝对观念是哲学的唯一对象和内容。
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既然是最高的范畴,是顶峰,也就绝对地超脱了主观与客观的对立,一切矛盾都和解了,再不需要任何发展了;要发展,就要按着辩证法的规律转化成它的对立物——自然界。
黑格尔把认为客观存在所决定的逻辑概念、范畴看作世界和人类未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精神实体,并由此外化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实质上是上帝创世说的中世纪宗教哲学的翻版,曾多次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批判。
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又着重指出,黑格尔的巨大功绩在于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试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对以后的哲学家是有影响的。
如杜林的“世界模式”论,主要来自黑格尔的“绝对观念”。
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观念有时和“绝对精神”通用。
精神在本质上,通过对于自然和对于自身的扬弃而到达自由,所以精神的本质即是自由。
“它能够忍受它的个体直接性的被否定,能够忍受这无限的痛苦,即是说,它能在这个否定性中肯定的保住自己并成为自身同一的。
这种可能性就是精神的既抽象而又在自身中自为存在着的普遍性。
”1、绝对者即精神。
便是黑格尔之所谓绝对精神。
无论是自在的实体存在还是自为的主体都仅仅是片面的而不完整的,只有自在自为后的精神才实现了绝对的永恒和统一。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马克思说:黑格尔“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
”黑格尔的辩证法继承和汇集了前人和当时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打破了长期在人们头脑中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为人类社会各门科学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即思维辩证法。
可以说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类思维的解放。
人们已“不再敬重还正在不断流行的形而上学所不能克服的对立”。
在哲学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出现了两次质的飞跃。
在古希腊哲学中,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辩证法是对客观事物辩证法的反映,是朴素的、直观的客观辩证法。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关于思维运动的主观辩证法,是以近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的思维成果为其内容。
从古希腊的客观辩证法到黑格尔的主观辩证法是一次质的飞跃。
从黑格尔的主观辩证法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又是一次质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在更高程度上的统一。
是古希腊客观辩证法和黑格尔主观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
在此可以看出黑格尔辩证法在哲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主要集中地体现在《逻辑学》里,它表现为一个完整的范畴的逻辑体系和范畴推演的逻辑过程。
在黑格尔的辩证法的体系中“现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包括了“存在论”和“本质论”中的一切范畴(如质、量、度、同一、差别、矛盾、本质、现象等等范畴)于自身内。
现实就是这诸多范畴的统一。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现实又是绝对理念(或真理)的基本内容。
理念就是内容(现实)与形式(概念)的统一。
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的逻辑体系是建立在绝对理念的基础上,逻辑范畴的推演和转化就是绝对理念自身的运动,一切运动都是从绝对理念那里开始最后又回到绝对理念,其中每一个范畴、概念都是绝对理念的环节和内容。
黑格尔
客观唯心主义承认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 强调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本体”,是内生于客观 世界自身的,而且这种“精神本体”又都不约而同 地带有“事物规律”的含义,这就使客观唯心主义 常常不自觉地走向自然,走向客观。同时,由于 “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所以其 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些合理的 思想成分绝非偶然,而应视其为客观唯心主义之 “客观”所然。
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
德国近代客观唯心 主义哲学的代表、 政治哲学家。他对 德国资产阶级的国 家哲学作了 最系统、 最丰富和最 完整 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 一种;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 这精神并不是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 间的一种客观的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相对,认为永恒存在 之物是一种“绝对精神” ,不以主体形式而转移, 是形而上的本质。而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事物以主体 形式而改变。事物是因主体存在而存在,即因我的 存在而存在;而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存在不存在 是与我无关的,个体存在不存在世界都存在,这绝 对存在的是一种绝对精神。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有何不同?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有何不同?先谈谈黑格尔的主要哲学观点。
黑格尔认为:在自然和人类社会没有出现之前,存在着一种作为世界本原的“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
这种“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在自我运动中,将自己外化为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
黑格尔认为,主体与客体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转化的,具有同一性。
黑格尔还认为,“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的发展,经过了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就是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所组成的。
黑格尔认为,自己哲学体系是“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运动发展过程最完满、最真实的体现,是绝对真理的完成或实现。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唯心主义的、是有缺陷的、是保守的。
尽管如此,黑格尔哲学体系却包含着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所以,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的最大贡献,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
再谈谈王阳明的主要哲学观点。
王阳明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心学”。
王阳明认为“心之本身无所不该”,一切都是“心”的派生物。
“心”外无理、无物、无事,“意之所在便是物”。
在认识论上,王阳明反对程朱理学“知先行后”的观点和“讲之以口耳”的学风。
王阳明认为,“心是知之本体,心自然会知”。
认为知行是统一的。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既反对“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又反对不注重实践、“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
王阳明的“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行”就是“致良知于事事物物”,“知行合一”的实质就是“致良知”。
以上简要介绍了黑格尔的哲学观点和王阳明的哲学观点。
通过比较,二者大致相同的是:黑格尔一切从“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出发认识、解释世界;而王阳明则一切从“心”出发认识、解释世界。
黑格尔的哲学和王阳明的哲学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则是主观唯心主义。
两人都讲辩证法。
二者不尽相同的是:黑格尔哲学是“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通过从逻辑到自然再到精神这样一个运动过程,具有“悬空思索”的重大缺陷。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中的群众史观|马克思
作者郝贵生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10期《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再到历史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转变中的极其重要的哲学著作。
他们对以布鲁诺·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批判,同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系列基本原理,特别是群众史观的基本思想。
深入研究他们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思想,以及在这种批判中阐发的群众史观思想及其理论意义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一)《神圣家族》阐发了“工人才创造一切”的思想。
青年黑格尔派重要成员、鲍威尔的兄弟埃德加尔鼓吹“思想创造一切”,而“工人什么东西也没有创造,所以他们也就一无所有”,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始终是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的某种单一的东西,是平凡的工作”[1] (P21)。
针对这种观点,恩格斯认为,第一,埃德加尔从他们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决定一切的观点出发,认为“一切”就是指“思想创造”。
而工人所创造的东西在他们眼里,仅仅是“单一的东西”,也就是可以感触到、非精神的、非批判的“物质”的东西。
这些“物质”的东西在埃德加尔等人看来,是“深恶痛绝”的。
工人不能创造他们所说的作为“思想创造”的“一切”。
第二,如果“工人什么东西也没有创造”仅仅是说每个工人的劳动是相互分割的、对立的,需要把他们的劳动组织起来,这样讲是有道理的。
但是这种理解却遭到了埃德加尔等人的“极端的鄙视”。
如果不是这样理解的话,“要是撇开单个工人不能生产任何完整的东西这一事实不谈的话,这种论点简直就是疯话”[1] (P22)。
第三,“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没有创造,工人才创造一切”[1] (P22),工人不仅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精神财富。
“甚至就以他们的精神创造来说,也会使得整个批判感到羞愧。
英国和法国的工人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1] (P22),他甚至还说“工人甚至创造了人”[1] (P22)。
黑格尔哲学体系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1.概述1.1黑格尔简介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是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
他对德国资产阶级的国家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位代表,黑格尔不仅从其哲学立场出发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而且也被看做是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黑格尔哲学将古典哲学的基本思路发挥到了极致。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80年起就读于该城文科中学,1788年10月去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主修神学和哲学。
1793年─1796年在瑞士伯尔尼一贵族家中担任家庭教师,1797年末─1800年在法兰克福任家庭教师。
1800年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
次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
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
1808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
在此期间完成了《逻辑学》(简称大逻辑)。
1816~1817年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
1817年,出版《哲学全书》(其中的逻辑学部分简称小逻辑),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
1818年后任柏林大学哲学教授,并于1829年当选柏林大学校长,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
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
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死后被整理为《哲学史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
黑格尔在哲学史上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对当时的各门学科多有精通,并且将它们纳入自己的哲学之中,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黑格尔哲学与众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它的思辨性、辩证性和体系性,也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感,他不仅试图通过恢复古代哲学的客观性原则来弥补近代哲学自笛卡尔以来高扬主体性的局限,而且自觉地站在哲学史的高度来看待哲学和自己的思想。
论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辩证法
论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辩证法摘要:黑格尔是一位唯心主义辩证的可知论者。
他的思维和存在同一性学说的基础,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绝对理念”论,其方法则是辩证法。
从唯心主义出发,深入发挥辩证思维方法,同时又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加强他的唯心主义,以论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世界的可知性。
黑格尔哲学包含着深刻的革命精神和丰富的科学内容。
但是他的哲学的科学内容也往往为他的唯心主义的强制结构所遮掩。
关键词: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思唯和存在正文:黑格尔哲学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绝对理念”能够实现自己,或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所谓“绝对理念”亦即“绝对精神”,按马克思的说法,是斯宾诺莎的实体和费希特的自我意识的辩证综合和绝对统一。
以“绝对理念”为基础的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同一,是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集中地表现了德国古典唯心论哲学的人本主义精神。
黑格尔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的学说,从理论上讲,是从康德的“理念”学说出发的,从实践上看,是黑格尔站在德国资产阶级立场上对法国革命所作的新的哲学概括。
黑格尔所讲的“上帝”同基督教所讲的上帝,毕竟不是一回事。
和基督教的那个高高在上的人格化的上帝不同,黑格尔的这个渗透于万物之中的“上帝”,具有基督教所厌恶的泛神论的色彩。
其次,黑格尔明确指出,他的这个用概念来表达?上帝”的“绝对理念”哲学,较之用形象表达上帝的包括基督教在内的任何宗教都要高出一筹,宗教里所讲的上帝不过是“绝对理念”发展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更重要的是,从内容上看,跟基督教崇拜的那个俨然是一个专制君主的上帝不同,黑格尔的“上帝”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意志——“自由”的代名词。
由此看来,黑格尔对“绝对理念”的崇拜,实质上乃是资产阶级对自己的阶级意志的崇拜。
如果说,康德粉碎了一切关于上帝存在的理论证明之后又假设一个上帝来保证“自由”的实现的话,那么,现在黑格尔则干脆否定了在“自由”之外假设一个上帝的必要,宣布“自由”本身就是能够自己实现自己的万能的上帝。
对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解
对黑格尔客观唯物主义的理解最先是喜爱黑格尔的几句名言“喜爱最大的天才只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细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一直不但临他。
”“我要用黑色的眼睛去找寻光明”“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等等,以后有幸拜读了他的《黑格尔对历史终点的理解》、《黑格尔的智慧》开始认识了这位哲学大师。
黑格尔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办了一个完好的客观唯物主义哲学系统。
看到“唯心”两个字,本应当弃之不读,但我以为一个唯物者,只有在认识唯心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唯物的深层次含义,应了中国的古话“知音知彼,战无不胜”。
黑格尔也有句名言“一杯水是清亮的,但海水的确黑色的。
就像小的道理能够说明,而真实的大道是缄默的”,这正好用来形容他自己的哲学。
在他死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他的哲学思想处于沉静状态,而此刻却广泛为人关注。
十八世纪下半期至十九世纪初,自然科学获得了一系列新的巨大成就,这样就摇动了过去那种机械的,不从联系和发展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在必定程度上揭露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过程,表示自然界的现象归根究竟是辨证地发生发展的,这样,就有可能和必需对自然界的发展做出新的辩证法的归纳。
德国古典哲学唯物主义中的辩证法,明显是反应了当时自然科学中的优秀发现,不过以唯物主义的形式做了颠倒的反应。
恩格斯提出,跟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工业的强盛 , “唯物主义系统也愈来更加进了唯物主义的内容黑格尔的系统只是一种就方法和内容来说唯物主义地倒置过来的唯物主义。
” 辩证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它是近代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亲密相联系的,是比古代原始,朴实的辩证法更高的历史形态黑格尔哲学拥有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早已被以为是整个财富阶级哲学思想发展的最巅峰。
其内容主要包含: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法哲学。
下边笔者对黑格尔的看法论中的“生命”、精神哲学中的“灵魂”及法哲学中的“家庭”作以下解读:黑格尔是唯心派的代表人物,看到看法论中的“生命”笔者很想认识能否一个唯心者会以为“灵魂独立存在”。
《美学》读后感
《美学》读后感《美学》读后感1我发现黑格尔的《美学》是很难读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学是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及其辩证法出发的。
这套体系极端抽象和艰晦,而且有很多矛盾和漏洞。
抽象艰晦的思想体系就必然表达于抽象艰晦的语言,黑格尔所用的并不是一般德国人所习用的语言。
读他的书的时候有好几次差点放弃。
但是难懂并不等于不可懂。
后来还是硬着头皮读下去了。
首先黑格尔是从哲学的高度,也就是科学的最高层次来研究美学的,他认为不是从哲学的高度出发,艺术的标准就是不充实和缺乏说服力的。
他在“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一节中,首先将自然美排除在了他的美学研究范围之外,就是因为纯自然的东西排在一起,没有经过人心灵的体验,其内容是机械的,相互间也不存在比较的标准。
但是他还是就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作了阐述。
他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高多少”。
就是说,每个人都能够产生高于自然美的艺术感受,但是由于人的各方面修养层次的不同,这种艺术感受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
自然的东西美不美,必须经过心灵的感知和加工,才可能具有美的含义,只有人具有这种加工的能力,因此也就只有人才能创造和感知艺术美。
他认为摹仿的作品只有正确与否,但无所谓美,因为它不是心灵的产品,没有实质的内容。
有人说,那些仿冒艺术真品非常逼真的赝品,就其摹仿的功底和效果来说,也可以称为艺术作品,但是从黑格尔的观点来看,这些赝品只是一种“制造”,而不是“创造”,因此从艺术的角度说,它们是进不了艺术的殿堂的。
黑格尔关于艺术美高于自然美也有着很多的看法:黑格尔给美所下定义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在黑格尔看来美源自绝对理念,使美具有了客观精神性。
绝对理念的发展是必然的,美的产生、发展也就是必然的。
艺术美与自然美孰优孰劣,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美是远远高于自然美的。
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蕴含着精神与理念的心灵比自然现象高多少,艺术美相对于自然美就优越多少。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马克思说:黑格尔“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
”黑格尔的辩证法继承和汇集了前人和当时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打破了长期在人们头脑中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为人类社会各门科学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即思维辩证法。
可以说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类思维的解放。
人们已“不再敬重还正在不断流行的形而上学所不能克服的对立”。
在哲学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出现了两次质的飞跃。
在古希腊哲学中,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辩证法是对客观事物辩证法的反映,是朴素的、直观的客观辩证法。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关于思维运动的主观辩证法,是以近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的思维成果为其内容。
从古希腊的客观辩证法到黑格尔的主观辩证法是一次质的飞跃。
从黑格尔的主观辩证法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又是一次质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在更高程度上的统一。
是古希腊客观辩证法和黑格尔主观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
在此可以看出黑格尔辩证法在哲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主要集中地体现在《逻辑学》里,它表现为一个完整的范畴的逻辑体系和范畴推演的逻辑过程。
在黑格尔的辩证法的体系中“现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包括了“存在论”和“本质论”中的一切范畴(如质、量、度、同一、差别、矛盾、本质、现象等等范畴)于自身内。
现实就是这诸多范畴的统一。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现实又是绝对理念(或真理)的基本内容。
理念就是内容(现实)与形式(概念)的统一。
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的逻辑体系是建立在绝对理念的基础上,逻辑范畴的推演和转化就是绝对理念自身的运动,一切运动都是从绝对理念那里开始最后又回到绝对理念,其中每一个范畴、概念都是绝对理念的环节和内容。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主张存在客观的思想世界和精神现象,而这些世界和现象是独立存在的,超越了物质的世界和物理规律。
在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中,理念是支配一切的,精神实体是世界的本质,而物质实体则只是精神实体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起源于西方哲学,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理念观”和亚里士多德的“智慧神论”。
在现代哲学中,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提出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世界发展的驱动力,人的意识和思维具有超越于物质的能力。
客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类的灵魂和思想具有和物质相同的客观性,它们可以被研究和探索。
例如,人类的文化和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并不是纯粹由物质产生的,而是由思想和文化的积淀所形成的。
在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中,科学和艺术都是体现思想和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然而,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它无法很好地解释“意识如何影响物质”的问题。
其次,客观唯心主义实际上给了人类的思想和意识过于强大的位置,认为它们几乎支配于世界万物,这种观点很难被证明。
此外,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也和现代科学的思考方式产生了冲突,这使得它的应用范围变得非常狭窄。
总之,客观唯心主义虽然在西方哲学中有过自己的历史渊源和传承,但在现代哲学中已经不再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理论。
它在某些领域中仍然有自己的意义,但需要慎重考虑其适用性,以我们现代的认知方式去审视它的优点和缺点。
黑格尔简介
黑格尔简介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年〉,德国古典哲学的著名代表之一、客观唯心主义者。
黑格尔,1770年8月27日生于符腾堡斯图加特城的官僚世家。
父亲是税务局的书记宫。
黑格尔童年时代就进拉丁文学校学习。
由于他笃信宗教的父亲的执意主张,1788年黑格尔进图宾根神学院学习。
作为神学院的学生,他却更喜欢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
他和另一德国古典哲学家谢林交往甚密,喜欢豪饮、交际,经常到郊外散步。
黑格尔在神学院学习了两年哲学、三年神学。
这段时间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急风骤雨年代,德国封建统治的衰朽大厦在法国革命雷声的滚动下颤抖。
在革命初起的阶段,巴黎起义的人民攻下巴士底狱,制宪议会发布《人权宣言》。
黑格尔憧憬法国革命,支持法国革命,和他的一伙同学在图宾根近郊种植了一棵"自由之树",宣扬自由、平等之类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但黑格尔对法国革命的同情态度,只表现在对法国革命者的理论的支持而已。
当革命深入发展、建立雅各宾派专政时,他就由害怕革命变为憎恨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诬蔑人民"只是一群无定形的东西",说"他们的行动完金是自发的、无理性的、野蛮的、思怖的"。
黑格尔还竭力为普鲁士的反动政府辩护,说普鲁士国家是历史发展的顶峰。
黑格尔的政治观点,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两面性:它一方面对封建统治心怀不满,有进步要求,另一方面又不敢采取实际行动,由畏惧人民群众而走向反动。
1793年,黑格尔通过考试,从图宾根神学院毕业。
离开神学院以后,黑格尔先后在瑞士、德国的法兰克福等地当家庭教师,以研究希腊文化和康德哲学作为业余爱好。
1798年,他的第一部著作《论理学》出版。
次年,他的父亲去世,留给他一笔遗产。
他写信给谢林说:他已经差不多可以过悠闲的贵族生活了。
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什么?恩格斯怎样分析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的
公共管理学院09思想政治教育2班唐…..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什么?恩格斯怎样分析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的?黑格尔创立的关于“绝对理念”辩证发展的理论体系,它是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合理内核”,是唯物辩证法的直接理论来源。
在《费尔巴哈论》的第一章中,恩格斯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接露了黑格哲学中体系与方法的矛盾,及其体系解体的必然性。
恩格斯首先回顾了当时德法哲学的特点,并揭示出它们都含有革命的思想。
恩格斯以黑格尔著名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为例,阐释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恩格斯写道: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应用于当时的普鲁士国家,只是意味着:这个国家只在它是必然的时候是合乎理性的,是同理性相符合的。
如果说它在我们看来终究是恶劣的,而它尽管恶劣却继续存在,那么,政府的恶劣可以从臣民的相应的恶劣中找到理由和解释。
当时的普鲁士人有他们所应得的政府。
但是,根据黑格尔的意见,现实性决不是某种社会状态或政治状态在一切环境和一切时代所具有的属性。
恰恰相反,罗马共和国是现实的,但是把它排斥掉的罗马帝国也是现实的。
法国的君主制在1789年已经变得如此不现实,即如此丧失了任何必然性,如此不合理性,以致必须由大革命(黑格尔总是极其热情地谈论这次大革命)来把它消灭。
所以,在这里,君主制是不现实的,革命是现实的。
这样,在发展进程中,以前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如果旧的东西足够理智,不加抵抗即行死亡,那就和平地代替;如果旧的东西抗拒这种必然性,那就通过暴力来代替。
这样一来,黑格尔的这个命题,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性的,就是说,注定是不合理性的,一开始就包含着不合理性;凡在人们头脑中是合乎理性的,都注定要成为现实的,不管它同现存的、表面的现实多么矛盾。
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吗
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吗
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
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
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即理念,它是运动的,联系的和要外化为现实的。
因此,理念自身就包含了矛盾:要向对立面转化,这种转化就是从绝对精神转化为现实。
并且,根据这种转化的需要将之分为三个阶段,即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
在逻辑阶段中,绝对理念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矛盾转化,从一种逻辑范畴发展到另外的逻辑范畴,逐渐发展成所有的概念和范畴,显示其无限丰富性。
在自然阶段中,绝对理念外化为自然界。
在这个阶段中又可分成三个小阶段,即机械性阶段,物理性阶段和有机性阶段。
在机械性阶段中,理念外化为零星,互相没有联系、分散的物质状态。
在物理性阶段中,开始形成行星系统和身体的物体,出现了风、雨、光、磁等自然现象。
而到了有机性阶段,前四个阶段的统一,在经历了地质有机体、植物有机体和动物有机体后,出现了人。
到了精神阶段,理念终于又回复了它自身的形式,即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
这种精神主体的内在本质,在抽象的形式下是绝对理念,在具体形式下是绝对精神,是具有自我意识的理性的内涵。
它整个都是在追寻自身的缘由,和作为一切活动和实存形式之目的和终结的自身意识,是所有思想和所有存在中包含的东西,它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只表现为占统治地位的普遍性和法则所辖制的多样性。
在外部自然界中,它表现在现实的或固有的形式中,在那里,它自在地存在。
在这里提到的自在地存在,就涉及到了黑格尔所提出的关于存在的三种不同形式,分别对应上面所述的三个阶段。
1、Sein:理念在逻辑的抽象阶段的那种存在,只是潜在的、虚有的或称之为“虚无的有”。
2、Ansichsein:在自然阶段的那种存在,是自在的或实有的。
3、Ansich und fursich:即精神阶段的那种最高自由的存在,体现于人类精神的那种存在,就是“自在又自为”的。
自为,即自觉,自己认识到自己。
自然界散乱的时空多样性,使其在任何地方都受到“形式”的制约,形式就是具有各种不同程度的抽象性和丰富性的普遍性,是从僵死的引力和惯性的单一性到丰富多变的有机形式的具体性。
因此,自然是一个无意识的思想体系,是僵化的理智。
因此,只有精神才是自由的普遍性和解放自身的主动性,惟有精神是普遍性从各自的直接感性桎梏中,从其在意识内部的自我陶醉中,从它们后来表白的,对感性自然界的详尽把握中把自我解放出来。
这种表白既出现在理论的认识努力中,使世界隶属于一个历来最严密的连锁必然性之网;也出现在意志的努力中,使同样一个世界却隶属于一个理性实践的连锁图式。
而这种自我解放的普遍性的力量,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或社会的。
一旦我们离开了感性直接性,我们便不能构成任何观念,也不能存在任何非人人可分享的思想。
第一人称“我”的真正意义无疑是一种普遍性,它表达了一种为规律所制辖的统一。
自然界每一事物都与它周围的许多其它事物对立,和那些事物处在一种由必然规律统治着的关系网里,这一事物就要受它和那些事物的关系所限定或约制。
整个真实界是一个绝对理念,它是抽象的理念,或逻辑概念和自然由对立而统一的结果。
因此,绝对理念也是概念与存在的辨证的统一,即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辨证的统一。
所以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合理的就是现实的,现实的就是合理的,正是说明了这种辨证统一的关系。
因为这种辨证法的精神,尽管黑格尔的世界观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甚至带有宗教的神学色彩,但这种辨证性也为其打上了客观性的烙印。
不过,因为黑格尔是从唯心观点出发的,肯定了理念的第一性,从而就使他无法解释“逻辑概念如何产生物质”这个世界观中最基本的问题,这也是他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所被人诟病的地方。
而这种客观的唯心主义不仅体现在其世界观上,更是其哲学思想的最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