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一、工作目的二、工作范围三、工作内容及流程1.建立传染病预防预警系统,及时获取有关传染病的动态信息,并将其下发到各个基层卫生机构、学校、小区、交通枢纽等地方。
2.在医疗机构、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入口处设置传染病预检分诊室,设置专人负责对进入场所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问诊和登记。
3.按照相应的传染病疫情流行特点,对符合传染病症状的人员进行疫情调查,包括发热、咳嗽、流涕、呕吐等症状。
4.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对调查结果进行初步分类和分诊。
具体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为高风险,需要立即隔离和送医治疗;二级为中风险,需继续观察后再作进一步的处理;三级为低风险,需加强日常防控措施。
5.将高风险和中风险的人员迅速隔离到专门的隔离区,做好隔离措施,避免传染病的扩散。
6.对低风险的人员进行登记和提醒,建议他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同时对其进行观察,并在后续继续关注和跟进。
7.相关部门根据分诊的情况统计并上报,以供疾控中心和卫生部门进行数据分析和调度。
8.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及信息的发布,向社会公众传达相关防控知识和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协同氛围。
四、工作职责分工1.医疗机构的职责:-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室;-配置专门人员进行体温检测、问诊和登记;-隔离发现高风险和中风险人员;-组织对低风险人员进行健康宣教和观察;-统计整理分诊数据,并定期上报。
2.其他场所的职责:-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室;-配置专门人员进行体温检测、问诊和登记;-配合协助医疗机构对高风险和中风险人员进行隔离,做好交接工作;-组织对低风险人员进行健康宣教和观察;-统计整理分诊数据,并定期上报。
五、工作考核与评估1.对参与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定期对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工作的效果和质量;3.及时总结和分享好的经验做法,不断完善和提高工作流程。
六、工作保障和措施1.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确保及时获取传染病的动态信息;2.配备充足的人员和设备,确保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顺利进行;3.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4.健全防疫保障体系,保证传染病的隔离和传播管控;5.加强社会宣传,营造社会协同防控的良好氛围。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流程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流程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是一种旨在筛查和分离潜在传染病患者的流程和制度。
以下是传染病预检分诊的一般流程:
1. 体温筛查:进入医疗机构或公共场所时,工作人员会对人们的体温进行测量,以识别是否存在发热情况。
2. 症状筛查:工作人员会询问人们是否有与传染病相关的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喉咙痛等。
3. 病史询问:工作人员会询问人们是否有旅行史或接触史,特别是是否接触过已知感染者,以及是否近期有国内或国际旅行史。
4. 风险评估:根据体温、症状和病史,工作人员会对个体的传染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筛查和测试。
5. 分诊决策: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工作人员会决定将个体分配到适当的区域,如感染科、发热门诊等,或者进行更详细的测试和检查。
6. 隔离和控制:如果被判定有传染风险,个体可能会被安排在隔离区域等待进一步评估和测试,并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以减少传播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机构可能会在具体的传染病预检分诊流程上有所差异,这取决于该地区的传染病情况、政策要求以及相关机构的资源和能力。
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是医疗机构应对传染病疫情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
该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提前识别传染病病例,有效隔离患者,防止传播蔓延。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预检分诊的目的、工作流程、执行要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目的传染病预检分诊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隔离能力,保护医护人员及患者的个人安全,遏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
二、工作流程1. 接待与登记患者进入医疗机构后,前台接待人员应主动询问患者是否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否有去过疫情严重地区或与病例接触史。
若患者符合相关条件,应立即引导至传染病预检分诊区域,并进行登记。
2. 风险评估在传染病预检分诊区域,医护人员应进行患者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接触史等信息,将其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3. 分诊判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患者分配至不同的诊疗区域。
低风险患者将分配至普通诊疗区域,中风险患者应隔离至单间,高风险患者则需要立即转诊至专门的传染病隔离病房。
4. 隔离与观察在分诊判定后,医护人员应将中、高风险患者隔离,并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对已分诊的患者,应进行定期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5. 通报与转诊若有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例,医疗机构应及时通报卫生行政部门,并协助完成患者的转诊手续,确保其及时得到专业治疗。
三、执行要求1.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评估与分诊技能,掌握应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
2.信息记录医护人员在进行分诊判定时,应认真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症状描述和分诊结果,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还应遵守个人隐私保护原则,不泄露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
3.设备与物资支持医疗机构应配备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隔离病房及相关设施,确保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还需加强对相关物资的储备和管理,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需求。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方案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方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今天我要为大家详细阐述一套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和方案。
我们要明确传染病预检分诊的目的。
那就是确保及时发现、隔离、治疗传染病患者,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预检分诊流程1.设置预检分诊台:在医疗机构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台,由专业医护人员负责对就诊患者进行初步筛查。
2.询问病史:医护人员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传染病接触史、旅行史等。
3.测量体温:对就诊患者进行体温测量,发现发热患者要及时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4.筛查症状:观察患者是否有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疑似传染病症状。
5.分类引导:根据患者症状和病史,将患者分为普通患者、疑似患者和确诊病例,引导至不同区域就诊。
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1.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预检分诊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确保预检分诊工作质量。
3.完善设施:配备必要的预检分诊设施,如体温计、口罩、手套等,确保医护人员在预检分诊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
4.加强信息沟通:医疗机构要与当地疾控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掌握传染病疫情动态,为预检分诊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5.落实防控措施:对疑似患者和确诊病例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疫情传播。
三、传染病预检分诊方案1.建立健全传染病预检分诊组织架构:成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预检分诊工作。
2.制定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计划:明确预检分诊工作目标、任务、进度安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加强预检分诊队伍建设:选拔业务能力强、责任心重的医护人员担任预检分诊工作,定期开展培训和业务交流。
4.优化预检分诊流程:结合实际情况,优化预检分诊流程,确保患者快速、高效就诊。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41 号令《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指示精神,结合医院实际修定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如下:
一、各科室的门诊分诊护士和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患者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患者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患者进行传染性疾病的预检。
二、经预检排查为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的,应当将患者分诊至感染性疾病门诊就诊,同时对诊室按院内消毒管理规定进行必要的防护和消毒。
三、感染性疾病门诊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四、如接到卫生部和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由医务部组织启动传染病预检分诊处,各科分诊人员应引导相应的就诊患者到感染性疾病门诊就诊。
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应按照医院感染管理部制订的消毒隔离制度,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
并及时报告医务部组织院内会诊专家组会诊。
不能排除疑似病例者,及时报告预防保健科上报市疾控中心进行转诊处理。
同时备好相关就诊病例资料,按规定做好转诊防护工作。
六、感染性疾病门诊和预检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七、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八、承担预检分诊工作的医师出诊时要按分级防护的原则做好防护,按标准预防的要求做好手的清洗、消毒。
各科门诊分诊人员同样遵守上述要求。
九、各科门诊分诊及接诊人员遇有呼吸道感染并伴有发热的患者,按照发热患者诊治流程转至发热门诊就诊。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目的为了规范预检分诊工作,防止院内感染。
2.适用范围适用于儿科门急诊。
3.制度内容3.1.内儿科门诊具体负责本院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院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
设置发热诊室和肠道诊室。
3.2.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防止漏诊。
3.3.发热患者来院后,先到分诊台测体温,如有咳嗽、全身乏力等呼吸道症状、体温超过37.3℃者,分诊护士按要求发放一次性口罩给患者使用,并指引到发热诊室就诊;腹泻病人指定到肠道诊室就诊,必要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4.预检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对门诊HIV患者严格保密。
3.5.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3.6.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3.7.我院不具备接诊能力的传染病应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3.8.分诊台或发热诊室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储备足量的防护用品。
定期检查效期。
3.9.按照规范做处置后的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3.10.由发热诊室首诊医师负责传染病上报工作。
4.参考文件4.1.《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05.4.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流程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流程为规范本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结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1、传染病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2、传染病分诊点的工作人员在预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医院应当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医院应当在接到卫生部和省、市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4、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院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5、医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
6、感染性疾病科和传染病分诊点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7、医院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8、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9、医务人员应服从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预检分诊工作的监督管理,不得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结构传染病预检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一、目的与基本原则1.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提高传染病诊治效果,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
2.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依据传染病疫情统计数据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制定细化分诊标准。
(2)公正性原则: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确保每个患者在预检分诊中能够公平、公正接受相应的筛查。
(3)便捷性原则:设计合理、高效的预检分诊流程,保障患者的就诊时间。
(4)科学化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传染风险,采取科学、有效的预检分诊方法。
二、预检分诊范围与分级准则1.预检分诊范围: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首诊门诊、急诊科室为传染病预检分诊的重点范围。
2.分级准则:(1)一级风险: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等可高度传染的疾病,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感等。
(2)二级风险:皮肤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等低度传染性疾病,如疱疹、淋病等。
(3)三级风险:接触传染病等传染性较低的疾病,如结核病等。
三、预检分诊流程1.患者登记:2.疫情调查:工作人员通过询问患者是否有传染病接触史、出现发热等症状,以及最近是否有旅行史等,了解患者的传染风险。
3.体温测量:对所有就诊患者进行体温测量,如体温≥37.3℃,进一步筛查是否有传染病的可能性。
4.病史筛查:工作人员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发病时间、既往治疗情况等,以确定患者是否可能传染给他人。
5.分诊判断:根据患者的疾病表现、传染风险和传染病流行情况,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6.指导与引导:根据患者的预检分诊情况,为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引导,如隔离观察、佩戴口罩等。
四、预检分诊管理机制1.疫区登记:对来自疫区的患者进行登记,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隔离和诊治。
2.感染源隔离:对预检分诊中发现可能感染他人的患者,立即隔离,并进行病原学检测。
3.患者追踪:对预检分诊中分发现有传染病风险的患者,建立患者追踪制度,进行相关检测和隔离管理。
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一、概述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是指在医疗机构门诊或急诊接诊患者时,通过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及时判断是否存在传染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分诊,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传染病的扩散和交叉感染,保护公众的健康。
二、工作流程1. 接诊环节(1)医院接诊人员在患者到达时,应主动询问患者是否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以及是否接触过有传染病史的人员。
(2)根据患者的回答,核实是否存在传染病的风险,并按照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记录。
(3)如患者符合传染病定义标准,应引导患者佩戴口罩,并立即转至专门的传染病预检区域。
2. 分诊环节(1)传染病预检区域的医务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在掌握基本传染病诊断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分诊处理。
(2)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征,判断是否存在传染病的疑似风险。
(3)对于疑似传染病的患者,应隔离并进一步检测确诊;对于非传染病风险的患者,可按常规流程进行后续医疗服务。
三、工作要求1. 专业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识别判断和处理传染病的能力。
2. 预检设施和装备医院应配置专门的传染病预检区域,并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装备,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3. 流程管理医院应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
4. 信息沟通医院需要与各级疾控部门保持密切合作,及时了解疫情动态,并做好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以便及时调整工作策略。
5. 环境卫生管理医院应定期对传染病预检区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环境卫生的良好状况。
四、工作效果通过实施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可以有效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保障水平。
同时,也能有效减轻医疗机构的防控压力,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总而言之,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的实施是医疗机构防控传染病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概述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是指,在医院设置一定规模的临时接诊和预检分诊区,对前来就诊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将有传染病可能的患者迅速隔离,并进行初步筛查,以避免疫情扩散。
目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旨在降低传染病疫情爆发风险,减轻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压力,提高救治效率。
流程预检分诊区设置在医院内设置临时接诊和预检分诊区,该区域需要人流量大、前来就诊的患者密度高,并且便于隔离和治疗等。
需要明显的标识和指引。
预检测前来就诊的患者需要在预检分诊区进行首次预检测,包括问诊、检查体温等。
当患者的体温等指标异常时,需要进行初步筛查。
初步筛查需要对患者进行更为详细的身体检查,包括询问患者旅居史和接触史等,针对可能疫情类型进行检查。
需要注意,医务人员需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防止交叉感染。
防控管理当患者存在疑似疫情的情况时,需要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宣传,让患者积极配合防治措施。
确诊病例需要进一步转送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优缺点优点•能够将有疑似疫情的患者迅速隔离,避免疫情扩散;•能够提高医疗机构的救治效率,帮助患者更快得到救治;•能够降低医疗机构的治疗压力,节约医疗资源;•能够提高就医过程的安全性,减少交叉感染。
缺点•需要医院进行额外设置,会对医院的空间和人力资源造成一定消耗;•医务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抗压能力;•部分患者可能出于恐惧心理而抵制隔离和检查。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能够有效遏制疫情的爆发,利于维护社会安全和秩序。
但是,需要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注意各类细节和矛盾问题,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和协调,让制度运行更加顺畅和稳定。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3篇)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是一种旨在减少传染病扩散的预防措施。
该制度通常在医疗机构,如诊所、医院等场所实施。
具体来说,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会在医疗机构门口设立预检分诊站,在患者进入医疗机构之前进行初步筛查和分诊,以区分可能患有传染病的患者和非传染病患者。
实施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的目的是:1. 防止传染病在医疗机构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健康安全;2. 做到早期筛查和诊断,提高传染病治疗的效果;3. 加强传染病的预防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测量体温:在进入医疗机构前,工作人员会使用体温计测量每个人的体温。
高于正常值的体温可能是传染病的一个征兆。
2. 问诊问题:工作人员会询问每个进入医疗机构的人一些问题,例如是否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否有接触过传染病患者等。
3. 筛查和分诊:根据测量体温和问诊的结果,工作人员会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传染病疑似患者、非传染病患者等。
传染病疑似患者会被引导到专门的区域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并不是所有医疗机构都采取的措施,具体实施情况可能会根据地区的传染病疫情和医疗资源的情况有所不同。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疾病管理措施,旨在及时识别并隔离患者,以防止传染病的进一步传播。
下面是一份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的范文,供参考。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一、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护公众健康,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在疫情爆发期间或存在传染病风险时实施。
三、预检分诊流程1. 巡逻员负责在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站点,进行人员的初步检查。
2. 进入人员需配合巡逻员检查体温和填写健康申报表,提供个人信息、旅行史和接触史等内容。
3. 巡逻员根据检查结果和填报内容,对人员进行分级分类,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4. 低风险人员可正常进入,建议继续保持个人卫生和健康观察。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是指在就诊前,医院对每位患者进行预检和分诊,判断是否
存在传染病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控制措施,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保护患
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检:在患者就诊前,医院通过问诊和体温测量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初步的预检,
判断是否有传染病相关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2. 分诊:根据预检结果,医院将患者分为三类:非传染病患者、可能有传染病风险的
患者和已知有传染病的患者。
非传染病患者可按正常流程就诊;可能有传染病风险的
患者需进行进一步检查和隔离观察;已知有传染病的患者需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3. 隔离与控制措施:医院在预检分诊时,根据患者的传染病风险,采取相应的隔离和
控制措施,如隔离病房、佩戴口罩、加强消毒、限制陪同等,以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通过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的实施,可以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也可以提高医院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医疗
资源的利用效率。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4篇)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一、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二、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道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三、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指施。
四、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传染病隔离措施一、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二、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二)一、在门诊部工作的护士,必须在护理部主任和门诊部护士长统一领导下工作。
在门诊部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台,在儿科、内科等重点科室门诊设二次预检分诊。
二、门诊部预检护士必须坚守岗位,衣帽整齐,诊室内经常保持卫生整洁,有良好的候诊秩序,进行候诊教育,宣传卫生防病,计划生育等知识。
三、按时开诊,预检护士做好就诊前的准备,维持好秩序,注意观察病情,按序就诊,做到一医一患。
四、预诊、分诊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熟悉各种常见病的症状及主要化验的临床意义,便于做好预诊、分诊工作。
五、预诊、分诊护士对待病人要热情,关心体贴,态度和蔼,有礼貌,耐心询问病史,耐心地解答问题,应百问不厌,尽量简化手续,有计划地安排病人就诊。
六、对待老弱病残应优先挂号,就诊,必要时给予导医。
七、发现有传染病时,应立即送传染科门诊就诊。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八、预检护士必须做好室内的清洁、消毒卫生工作。
预检、分诊制度
预检分诊制度一、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二、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三、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诊断及转诊制度一、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二、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三、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四、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五、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六、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七、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
第三条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应建立健全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培训,提高传染病防控水平。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医院应成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组织,由医院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第六条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组织负责制定本院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定期检查,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第七条医院应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明确分诊流程,合理配置分诊设施和人员。
第八条医院应配备足够数量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章预检分诊流程第九条医院预检分诊工作人员应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要求,对来院就诊的患者进行传染病预检分诊。
第十条预检分诊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流行病学史等,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感染的传染病种类。
第十一条预检分诊工作人员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应立即将其引导至隔离观察区,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关科室。
第十二条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关科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会诊,确诊传染病患者,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第十三条医院应做好传染病患者的信息登记、报告和转诊工作,确保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培训与考核第十四条医院应定期对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传染病防控能力。
第十五条医院应定期对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五章监督与检查第十六条医院应加强对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第十七条医院应定期对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效果。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人员违反本制度,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流程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流程1.制定预检分诊标准: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和疫情的发展情况,制定预检分诊的相关标准,包括症状、接触史、旅行史等要点。
2.设置分诊区域: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划分预检分诊区域,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
3.建立预检分诊病历卡:为了方便记录患者的就诊信息,医院可以针对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建立特殊的病历卡,其中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症状描述等内容。
4.预检分诊人员培训:对参与预检分诊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包括疫情监测知识、防护措施、疾病预防知识等,以确保其能熟练、准确地进行预检分诊工作。
5.患者到诊登记:患者进入医院后,应前往预检分诊区域进行到诊登记。
工作人员会对患者核实身份和登记基本信息,并发放相应的病历卡。
6.采集初检信息:在登记完成后,医护人员会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旅行史、接触史等问题,收集初步信息。
7.评估危险性:基于初步信息,医护人员根据预检分诊标准和疫情风险等级,对患者的危险性进行评估。
8.分类安排:根据评估结果,患者被分为不同的类别,如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然后将其分别安排到相应的区域。
9.进一步检查:根据不同类别的患者,医院将安排相应的进一步检查和处理,比如进行CT检查、核酸检测等。
10.后续随访:对于未能确定诊断或需要后续随访的患者,医院将建立相应的随访系统,确保患者的健康进一步得到跟踪和关注。
11.消毒和防护:医院应针对预检分诊区域进行定期消毒和防护工作,以保持区域的清洁和安全。
通过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流程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为医院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地区居民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明确预检分诊工作的组织、职责、流程等方面的规定。
第二章工作职责1.各医疗机构要对本机构开展的检查项目与检测方法、操作规程及标准、设备仪器等均进行统计,并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确定有职业暴露史和近期疫区来京、来津、来渝等地人员的病人,必须由医疗机构专职医务人员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部门规定进行预检分诊,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有关卫生部门报告。
如有需要,应及时联系专业防控机构协助处置。
3.开展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检分诊工作组,明确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等事项,并定期组织开展预检分诊培训、演练、检查等工作。
第三章工作流程1.医疗机构负责人和专职医务人员应及时熟悉和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预检分诊工作的流程和操作程序。
2.医疗机构专职医务人员在接到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严格按照预检分诊流程进行操作,首先确认病人是否具有职业暴露史和近期疫情地区旅游史等情况,并在第一时间进行病情评估。
评估结果为疑似病例的,应当立即通知专业防控机构并按相关规定启动应急预案。
3.对于病人接收环节,应当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确保医务人员和其他病人不会被传染。
同时,要对病人家属做好宣传工作,加强控制和隔离措施。
4.疑似病例隔离时,应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控规定进行隔离,并配合专业防控机构开展病原学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等工作。
同时,要做好病人隔离照顾工作,提供必要的医疗看护服务。
5.对于确诊病例的处置,应当遵循《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部门规定,实施强有力的疫情措施,并及时向有关卫生部门报告。
第四章工作措施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作和防控工作,对于因预防措施不力而发生的疫情,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做好疫情控制。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提高传染病防控效能,保障群众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学校及其他管理单位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
第三条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核心原则是预防为主,分级管理,全程闭环,确保患者真正得到准确、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第四条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应保护患者隐私及个人信息的安全,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章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组织机构与功能第五条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组织机构包括: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委员会、传染病预检分诊指导与培训小组、传染病监测与分析组织、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协调小组。
第六条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传染病预检分诊相关制度、规范,并对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七条传染病预检分诊指导与培训小组负责制定传染病预检分诊的标准及操作流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第八条传染病监测与分析组织负责对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
第九条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各相关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确保预检分诊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人员要求与职责第十条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关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接受专业培训。
第十一条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严守工作纪律,保密工作信息。
第十二条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职责:(一)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诊断和自我护理,提供相关健康知识。
(二)对病情轻微的患者进行初步预检分诊,提供合理的治疗建议。
(三)对病情复杂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排查和初步诊断,迅速转诊至相应医疗机构。
(四)记录患者信息,及时上报传染病监测与分析组织。
第四章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流程与方法第十三条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流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接待、登记、诊断、分流、转诊、跟踪。
第十四条接待环节:接待员应耐心询问患者就诊目的和病情,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建议和指导。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是一种在医疗机构中实施的措施,目的是通过对患者的初步筛查和评估,将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患者与其他患者分开,以便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的具体实施方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预检分诊:患者在进入医疗机构之前,需要通过问诊、测量体温等方式进行初步筛查,判断是否存在传染病的可能性。
2. 分离隔离:根据预检分诊的结果,将可能具有传染性的患者与其他患者进行分离,通常是通过将患者置于特定的隔离区域或单独的病房进行治疗。
3. 个人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接诊患者时,需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戴手套等,以避免自身感染。
4. 传染病报告:医疗机构在发现可能的传染病患者时,需要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进行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疫情防控。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保护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健康安全。
在突发传染病疫情或高风险时,预检分诊制度尤为重要,能够避免疫情扩散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 1 页共 1 页。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WORD格式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为了进一步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防止传染病的播散及蔓延,有效控制医院交叉感染,根据国家卫生部二零零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发布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第41号令《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特制定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内容如下:
1、各分诊护士及挂号人员负责就诊患者的初步分诊工作。
凡发热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先分到发热门诊就诊,排除感染性疾病后再转入相应专科门
诊就诊。
2、各科室的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
预检。
经预检为传染病的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转至感染
性疾病科就诊,同时对诊室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对体温超过37.5℃,伴有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咳嗽、咽喉肿痛、气促、呼吸困难)的急性呼吸道发热病人,要首先为
其提供一次性外科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4、在接到卫生局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
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
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发热门诊及各诊室采取标准防护,按规范要求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院制订的《传染性疾病消毒隔离措施》的规定处理医
疗废物。
专业资料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
度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一、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二、大厅预检分诊人员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对发烧患者给予体温计测温,体温℃以上伴流感样症状,且来自疫区或与疫区人接触的患者做好登记(记录到分钟),陪同到发热门诊,与发热门诊分诊人员进行交接。
体温℃以上伴流感样症的患者,询问无疫区人接触史者,分诊到普通门诊就诊。
三、二次预检分诊处人员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再次预检、分诊,将病人分诊到相应的诊室就诊。
四、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五、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预检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六、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七、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陪同病人到相应的诊室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八、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九、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十、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十一、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