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合集下载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

9_、__1_0_、__1_1月 ____1_2_、__1_、__2____月
四季
2.五带的划分
[名师点拨] 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拓展延伸] 二十四节气 (1)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与二十四节气图
(2)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跟踪训练 五一期间,某学校(30°N,105°E)开展“探索时间奥秘——日晷模型 的制作研究”活动。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针垂直于晷盘,晷盘与 赤道面平行。下图示意某学生完成的作品。据此完成1~2题。
1.为验证古人的计时方法,该学生制作的模型,其晷盘与底座的
夹角为( C )
A.75°
B.30°
(4)“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 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如下图所示: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公式: H=90°-两点纬度差。 (2)说明: H: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两点:太阳直射点、观测点。
纬度差:若两点同在南半球或北半球,用高纬度减去低纬度;若两 点分属于南、北半球,将两点的纬度相加求和。如图所示:
②正午太阳高度终年不变
③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较大
④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同时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3题,结合图示可知甲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乙和 丙表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所以C正确。第4题,青岛 纬度约为36°N,地处中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明 显。当昼长达到一年内最长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就是夏季,一年 内白昼最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为冬季,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 的过渡季节,所以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同时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四季 分明。正午太阳高度终年不变获得太阳辐射不变,不会有明显的四季变 化,②错误,其余均正确。选D。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电子书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电子书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电子书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1.1.1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1.1.2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1.1.3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地球的五带1.2 地图的基本知识1.2.1 地图的定义与分类1.2.2 比例尺、地图符号与注记1.2.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第二章地质作用与地貌2.1 地质作用2.1.1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2.1.2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2.2 地貌类型2.2.1 陆地地貌:山脉、平原、高原、盆地2.2.2 海洋地貌: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2.2.3 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第三章气候与气象3.1 气候系统3.1.1 大气成分与大气层结构3.1.2 气候类型与气候带分布3.1.3 气候变化与气候异常3.2 气象现象3.2.1 气压、风、云、降水3.2.2 气象要素的观测与天气预报第四章水文地理4.1 水循环与水资源4.1.1 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4.1.2 地表水与地下水4.1.3 水资源的分布、利用与保护4.2 河流与湖泊4.2.1 河流的形态与流域4.2.2 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河流分类4.2.3 湖泊的类型与水文特征第五章人口与城市5.1 人口地理5.1.1 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与人口流动 5.1.2 人口问题:人口过多、人口老龄化 5.1.3 人口政策与可持续发展5.2 城市地理5.2.1 城市功能与城市结构5.2.2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问题5.2.3 城市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第六章农业与工业6.1 农业地理6.1.1 农业类型与农业布局6.1.2 农业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6.1.3 农业问题与农业政策6.2 工业地理6.2.1 工业类型与工业布局6.2.2 工业发展与环境问题6.2.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政策第七章地理信息技术7.1 遥感技术7.1.1 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7.1.2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7.2 地理信息系统(GIS)7.2.1 GIS的基本概念与功能7.2.2 GIS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第八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8.1 环境问题8.1.1 全球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8.1.2 区域环境问题:水污染、土地退化8.1.3 环境管理与环境政策8.2 可持续发展8.2.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8.2.2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策略8.2.3 可持续发展与地理教育结语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涵盖了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也与社会科学紧密相关。

2020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2020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第六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等级考内容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1.四季更替(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四季⎩⎪⎨⎪⎧ 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的划分(1)五带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2)五带划分:[名师注解]【注1】 (1)太阳高度角是线面角,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是特定时刻(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2)正午太阳高度是某地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但不一定是90°。

【联1】 正午时日影朝向(1)北极点:朝正南。

(2)北回归线~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北。

(3)南极点:朝正北。

(4)南回归线~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南。

(5)南、北回归线之间:因太阳直射点不同而出现朝北、或无影子、或朝南。

影子朝向取决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相对位置。

【点】 (1)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度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气候(Climate),自然科学名词,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气候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地理气候知识1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

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

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2一、东亚:1、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2、西部内陆: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二、东南亚: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常年高温多雨;三、南亚: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2、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四、中亚:1、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五、西亚和北非: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平方千米;2、小部分为地中海气候;六、撒哈拉以南非洲:1、热带草原气候世界第一;2、热带雨林气候;3、热带沙漠气候;4、地中海气候;七、欧洲:1、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注:生成原因:①终年西风;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碎,利于西风深入;2、北部、南部:山地气候;3、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气候;4、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八、欧洲东部和北亚:1、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九、北美: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2、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N;3、狭窄的地中海气候;30°N-40°N;十、拉丁美洲:1、热带气候,雨林、草原气候为主;十一、大洋洲:1、热带为主,呈半环状:大分水岭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①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压;②东南信风来自于暖流;③地形因素: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2、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控制;3、热带沙漠气候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潮;4、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30゜-40゜;十二、南极:1、酷寒:①纬度高,热量小;②海拔高,降温幅度大;③冰川对太阳的反射极强;2、干燥: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②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③陆地面积大;3、烈风:平均18m/s,最大达100m/s,一年中8级以上风天达300天以上;十三、北极:1、没有南极寒冷海洋面积大,大部分终年封冻;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海洋面积大,年降水量为100mm-150mm;3、风速没有南极大;高中地理气候知识31、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知识点及背诵记忆口诀

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知识点及背诵记忆口诀

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知识点及背诵记忆口诀一、地理因素1. 经纬度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2. 海陆格局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东亚季风。

3. 地形因素:中国山地众多且高大,走向复杂,对气团具有抬升、阻隔、分流等多种作用,致使气候分异复杂。

4. 下垫面因素:中国地理空间下垫面环境复杂多样,且存在着许多性质较为均一的大地貌单元,形成了许多特征典型的地方性气候。

5. 洋流因素:中国近海以黑潮暖流为主体,对过境气团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加强了夏季风的势力。

6. 青藏高原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许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逾6000~8000米的山峰。

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

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千米,东西长3000千米,南北宽1500千米,跨15个纬度。

而且高原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

对中国气候的形成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

(1)阻挡高原两侧冷峻气流的交换,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巨大的青藏高原就像河流中央没有露出水面的大石头对河流的影响一样,使冬季500mb(3~4千米)以下的西风带发生分支、绕流,形成南北两支气流。

北支气流一部分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一部分沿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入河西走廊,二者在高原东部汇合成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弯曲,形成动力高压脊,使高原地面冷高压进一步加强,并有利于冬季风南下。

高原的约束使冬季风的势力较强。

南支气流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产生动力性低压槽,在槽前暖湿气流的影响下,我国南方与北方冬季气候有较大差异。

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形成北半球最为强大的西风带。

地理高一第4章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第4章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第4章知识点归纳地理高一第4章主要讲述了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划分。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而地理划分则涉及到地理经线、地理纬线以及地理区划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为24小时,这就形成了地球的昼夜变化。

当地球自转的一个半球面接近太阳时,这一半球面就会发生白天,而另一半球面则是黑夜。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约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二、地理经线和地理纬线地理经线是指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线,也称为经度。

最重要的地理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的经线。

地理纬线是指连接地球东西两侧的线,也称为纬度。

最重要的地理纬线是赤道,位于地球正中间,将地球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

三、地理区划地理区划是指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便于研究和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

我们通常将地球划分为七大洲和五大洋。

七大洲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五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地理区划还可以按照气候类型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带状区域。

寒带位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之间,气候寒冷;温带位于寒带和热带之间,气候适中;热带位于赤道两侧,气候炎热。

另外,地理区划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特征进行划分,如高山地带、平原地带、河流地带和湖泊地带等。

总结:地球的运动和地理划分是地理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对地球自转、公转、地理经线和地理纬线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解释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地理区域的划分。

这些知识点对我们理解地球的构造、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更深入地学习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地球这个家园。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和产生的现象。

-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等。

- 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3.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自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

- 地球公转:公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五带划分)。

4. 大气环境- 大气组成:主要成分(氮气、氧气)、其他气体和杂质。

- 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 气候系统:气候的形成、气候类型、气候分布。

5. 海洋与陆地- 海洋的分布: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海洋环流、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 陆地的形态:陆地的类型(平原、高原、山地、盆地)、陆地的分布。

6.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定义、特点、利用方式。

- 自然灾害的类型:地震、火山、洪水、干旱、台风等。

- 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预警系统、应急措施、灾后重建。

7.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 人口迁移:原因、类型、影响。

- 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城市化管理。

8. 经济与文化-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的指标。

- 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类型、文化景观的形成。

-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9.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

-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的措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10. 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遥感的原理、遥感的应用。

-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定义、GIS的应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3地球运动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3地球运动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5课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教学目标1、 理解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

2、 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重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教学过程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太阳光线对于 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 (用H 表示)。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 递减。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 ,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 。

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 的存在,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合作探究: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 达一年中最大值, 达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 达一年中最大值, 达一年中最小值。

④ 计算公式:H =(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①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 线(圈)。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 弧和 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 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

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规律总结:根据直射点所处的南北半球的位置判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反之。

纬度越高,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最大。

合作探究:1、劳动节我们海口昼夜长短情况如何?3、 教师节我们海口地区昼夜长短情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如何?③昼夜长短的动态变化判断规律总结:根据直射点移动的方向判断,如下图所示: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区(除极昼地区)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反之;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各地区(除极昼地区)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反之; ④昼夜长短的定量计算(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的关系规律总结:昼长 = 日落时间 — 日出时间)(三)四季更替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

高中地理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四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地球的五带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 地图上的方向表示- 高程和等高线的概念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和热量来源-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2. 水文循环与海洋- 水文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河流的特征和分类- 海洋的形成、盐度和温度- 海洋资源及其利用3. 地貌形态- 地壳的结构和板块构造- 地貌形态的类型和成因- 地震和火山活动- 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2. 经济地理- 农业的类型和分布- 工业布局的因素和模式- 交通运输的网络和枢纽-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影响3.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原因-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政策- 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四、地理实践1. 地理观察与实地考察- 观察方法和技巧- 实地考察的准备和实施- 数据收集和分析2. 地理实验与制图- 常见地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地图的绘制和解读-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基本的框架,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Word文档中,您可以使用标题、子标题、列表和表格等格式化工具来增强文档的可读性和专业性。

此外,确保在编辑过程中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并保持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学习笔记 第一章 第二节 课时5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四季和五带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学习笔记 第一章 第二节 课时5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四季和五带

课时5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四季和五带[学习目标] 1.能够解释生活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现象。

(地理实践力)2.运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解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关影响。

(人地协调观)3.理解四季更替及其原因,知道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

(区域认知)4.理解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方法,学会根据日期推算节气,并掌握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目标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①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②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4)判断照进屋内阳光的多少一般情况下,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照射到房间里的面积越小,即夏季照射面积小,冬季照射面积大。

(5)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①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②日影朝向永远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6)计算楼间距、楼高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L =h·cot H(H: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7)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①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如图,α+H=90°时效果最佳,则α=纬度差。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和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五带划分。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和地图注记。

学会阅读和使用各种地图,包括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3. 地图的解读与分析: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图例和方向标记,进行地图间信息的对比和分析。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和大气运动: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热力环流、风的形成。

- 气候类型与分布: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

-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河流的特征:河流的流域、水系、水文特征。

- 洋流的分布与影响:暖流与寒流、洋流对气候和渔场的影响。

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成土作用、土壤类型。

- 植被分布与环境的关系:森林、草原、荒漠、湿地。

- 人类活动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

-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功能区划分、城市问题。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 农业地域类型:水稻农业、旱作农业、畜牧业等。

- 工业区位因素:原料、能源、市场、技术、劳动力。

- 工业地域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

3. 交通运输与贸易:- 交通方式的选择与布局:铁路、公路、航空、水运。

-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贸易方式、经济全球化。

高中选择性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高中选择性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1)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2)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2.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篇二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2.定日期: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⑴找特殊时刻点: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3.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篇三掌握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

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热量带的划分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热量带的划分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热量带的划分【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热量带的划分地理知识点概述及地球热区划分距离2021年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五带的划分:根据地球受太阳照射的情况和昼夜长度的变化,人们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热区,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冷区和南冷区。

南北回归线间,太阳直射,得到的热量最多,为热带;在南北极圈以内,阳光斜射厉害,而已有漫长的极夜,得到光热最少,为寒带;介于热带与寒带之间,太阳斜射,得到热量一般,为温带。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

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

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南北极圈既是极昼极夜现象开始出现的起始线,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亚热带位于靠近热带的温带(约23.5°-40°n,23.5°-40°n)。

亚热带的气候特征是夏季与热带相似,冬季明显比热带冷,最冷的月份在0°C以上。

温带位于亚热带的北部(北半球和南半球位于南部)。

气候特征主要是热带地区冬季较冷,月平均最低气温一般在0℃以下。

温带气候包括相对温和多雨的海洋性气候,以及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气候和相对干燥的气候。

温带的大部分地区位于西风带内在我国,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以一月0°c等温线为界,以北为温带,以南为亚热带.这条界线又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近,所以,通常也就把秦岭--淮河作为我国亚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亚寒带位于北纬50°至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跨北美和欧亚大陆。

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到加拿大,再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地区;在欧亚大陆,它从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穿过芬兰和苏联西部(南部在列宁格勒-高尔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线上),到达苏联东部(南部除外)。

北方以最热月份的10℃等温线为界。

该地区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是极地大陆气团的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春秋是其中的过渡
三种四季;24节气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