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研究学科,它涵盖了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理环境、地球的构造、地表现象以及人类与地球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高中地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认识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学科。

下面是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环境科学1.地球的地理环境及其特征地球的地理环境是指影响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一系列外界条件,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

了解地球环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地球的大气、水和土壤特征、地球表面的热条件、生物地理环境等。

2.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循环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可供各种用途的水的总量。

了解水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水的分布、水的循环、全球水资源地理分布、中国的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等。

3.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包括土壤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了解陆地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土壤资源特征、矿产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4.地球上的海洋资源地球上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海底矿产资源等。

了解海洋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海洋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石油资源开发利用等。

二、系统科学观1.地理学科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地理学科是对地球的研究,它以系统的方法对地球进行分析和研究。

了解地理学科的系统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学科的对象、地理学科的基本方法、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

2.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地考察、实验方法、模型方法、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模拟等。

了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学的实地考察、地理学的实验方法等。

3.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地理系统是指由相互关系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地理过程是地理系统发生变化的过程。

了解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系统的特征和分类、地理过程的基本类型和特征等。

2024年人教版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及其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学科,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地理课程内容是相当重要和庞大的。

下面是2024年人教版高二地理课程的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与地理科学1. 地球的组成和结构- 地球的三个层次(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特点2.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的影响(昼夜变化、地球的赤道、极圈等)- 地球公转的影响(季节变化、黄道和黄道带等)3. 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概念和差异- 地理学的分类和分支学科二、人口与城市1. 人口问题- 人口数量、增长与分布- 人口的结构与变化- 人口迁移与人口问题的影响2.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的特征和分类- 城市化的概念、成因和特点- 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三、自然地理环境1. 气候与气象- 气候与气候要素的概念- 气候的分类与分区- 气象的基本观测和分析方法2. 水资源与水循环-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水循环的过程与影响因素3. 土壤与土壤侵蚀- 土壤的形成、组成和特点- 土壤的分类与分布- 土壤侵蚀的原因、类型和防治措施四、地理区域与经济发展1. 世界地理区域- 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我国地理区域- 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3. 经济地理学基本概念-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五、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与保护- 水、大气、土壤等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 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措施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容- 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实践六、地理信息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GIS在地理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2. 遥感技术- 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分析-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七、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野外调查和实地考察- 数据收集和处理- 地图和图表的制作和分析2. 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综合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上是2024年人教版高二地理的知识点总结,总结了地球与地理科学、人口与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地理区域与经济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期末复习一(第一、二单元知识点)知识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要求:掌握并辨析天体(自然天体、人造天体)、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一、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二、天体类型 组成物质及成员 特点恒星 炽热气体 ①质量庞大,温度高,自己发光热②与周围其他天体组成系统③夜空中点点繁星多为恒星星云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成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密度小 ①本身不发光,一般星云里恒星,云雾状②体积和质量很大③形状不同,狮子座,猎户座等行星八大行星①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②沿固定的椭圆轨道环绕恒星运动③质量比恒星小卫星 月球、木卫一 ①绕行星运行,不发光②大小不一,但不会超过他绕转的恒星。

太阳系除水星和金星外,都有天然卫星流星体 尘埃和固体块 ①不发光,与大气摩擦形成光②进入大气层后,摩擦燃烧发光,产生③没燃烧尽的残留体落到地面上,石质的叫陨石,铁质的叫陨铁彗星 冰物资 密度很小,云雾外表,绕太阳运行,哈雷彗星76年一圈总结:①除了恒星外,其他天体不发光②恒星一般在星云里,行星绕恒星运动,卫星绕行星运动1、自然天体:自然界存在的,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2、人造天体:属于人工制造的天体,包括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人造卫星等注意:最基本的天体是星云和恒星,宇宙大爆炸首先形成的是星云,星云坍塌形成恒星,恒星爆炸才会产生行星等物质 3、是否是天体的辨别标准①大气上界为界线,大气圈以内的为非天体(地球除外),以外的为天体,分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②看能否克服引力,在太空中按轨道运行绕地球飞行的卫星是不是天体?流星是不是天体?③看是不是某一天体的一部分,比如月球的表面的岩石块不是天体三、天体系统1、形成: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注意:运动、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知识点2 行星地球一、八大行星1、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肉眼可见前6个2、运动特征①都围绕太阳公转②公转方向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知识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知识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河外星系2、太阳系概况:1)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2)行星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3)公转运动: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3、★地球——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存在生命的条件:①适中的日地距离→适宜的温度;②适中的体积和质量→适宜生命的大气;③液态水。

4、★太阳辐射:光、热;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大气、水、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5、★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②磁暴:扰乱地球磁场,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极光;④引发自然灾害。

6、★A自转:1)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的自转周期太阳日:24时→昼夜交替的周期2)速度:①线速度: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②角速度:15°/h③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南、北两极点3)方向:自西向东。

①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②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B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4)速度: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 5)二分二至的判断:①地轴北极倾向太阳时,夏至;②地轴南极倾向太阳时,冬至。

7、★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晨昏线的画法(与南北极圈相切,经过圆心) 2)时差:24时区;国际日界线;时差的算法(例如下:)。

+8-(+9)=-1 → 北京比东京晚(少) 1小时 +9-(-5)=+14 → 东京比纽约早(多)14小时3)地转偏向力:①南半球(左手):向左;②北半球(右手):向右;③赤道:无偏转8、★公转的地理意义1)黄赤交角: 23°26′→决定着回归线的纬度2)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N0°S①直射2次:南北回归线之间; ②直射1次:南北回归线上; ③直射0次:回归线至极点之间 赤道:昼夜差距最小,12-12= 0;——永远为昼长12小时;夜长12小时。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1) 定义:地球表面空间单位,根据地理差异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 特征:可变性——有些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整体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区域是有等级的;差异性——区域划分的基础。

2.区域比较的方法1) 区域定位——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

2)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特征差异(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资源等)。

3) 分析在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人类活动差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城市、人口)。

3.区域差异案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地理环境差异:1) 地理位置差异(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松嫩平原——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2) 气候条件差异(热量/降水量/光照)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3) 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

松嫩平原——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世界三大黑土区:密西西比河(美国中央大平原)、乌克兰、东北三江平原和松辽流域。

4)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5) 植被差异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松嫩平原——温带落叶阔叶林。

人类活动差异:1) 地理环境差异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长江三角洲——①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②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等;③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④其他:水产业发达。

松嫩平原——①耕作方式:旱地耕作业;②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春小麦、大豆等;③作物熟制:一年一熟;④其他: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整理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而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作为一种权威教材,涵盖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在本文中,我将对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自然地理部分1. 大地构造及板块运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详细介绍了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板块运动的原理。

学生需要了解板块边界的类型和特征,理解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地貌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2. 气候与气候区划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过程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此外,人教版地理教材还包括了气候要素的观测和记录方法,以及气候区划的划分标准和特征。

3. 水资源与水循环掌握水资源的分布、供应和利用情况对于理解地球各地的水资源问题非常重要。

教材中还涉及水循环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4. 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对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进行了系统讲解。

学生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此外,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也是核心知识点之一。

二、人文地理部分1. 人口与城市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对人口变化与城市发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学生需要了解人口结构、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原因和影响。

2. 社会经济地理理解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是地理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地理教材中包括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3. 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地理需要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教版地理教材强调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包括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4. 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解城市和区域规划对于城市建设和管理至关重要。

教材中介绍了城市规划的原则和内容,以及区域规划的意义和方法。

总结起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部分。

自然地理部分包括了大地构造、气候、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内容;人文地理部分包括了人口、城市、社会经济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 P3图1.2 )太阳系 r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彳,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 P4图1.4)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丿八大行星分类(课本 P5图1.5)1.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日冕 太阳风类地行星 巨行星远日行星 分类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运动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

(课本P11活动);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M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自绕地轴转动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仕椭圆轨道丄围绕太阳转动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运动方向时上针,南极空为顺时针。

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 点(每年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h)。

远日7月初),速度慢真正周期:一个恒运动周期56昼阳i 分4秒夜交替周期:一个太日=24时星年=365 6时时9 分10秒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1•昼夜交替地理意义2 •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 ° 26’ 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炸* --------------------------------- ------ ^23° 26’ N, 则地球处•, 卡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皆勿° 26’ 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地形:平原——耕作业;山地——林业、畜牧业;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根底;酸性红壤——种茶树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打算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必需有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接近城市分布政策: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2、农业进展与区位的关系(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打算性的,A 培育良种、改进耕作制度——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我国橡胶和双季稻生产北推;小麦种植高限扩展B 依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展改造如玻璃温室〔温室效应原理〕——改善温度、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进展调整梯田——改造地形;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建梯田;浇灌——改造水分(2)社会经济因素的进展变化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进展变化A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市四周成为菜、肉、蛋、奶、园艺业等农副产品基地B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进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如美国东南部花、菜基地供给东北部工业基地;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荷兰鲜花装饰世界很多大城市;美、加、澳、法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给国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3、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从土地利用的方式的角度〕农业地域类型代表性地区主要分布地区分类特点水稻种植业中国秦淮以南东亚的亚热带季风区;南亚的热带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劳动密集型自给农业人多地少,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大牧场阿根廷的潘帕美、澳、西兰、密集农业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经营;放牧业斯草原阿根廷、南非商品农业优良的自然牧场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化经营宽阔的市场需求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中心大平原美、加、阿根廷、商品农业澳、俄、乌克兰种植业密集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水沃源、充分气、候温顺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兴旺的工业:为农业生产供给现代化农业机械、电力、化肥、农药先进农业科技混合农业澳大利亚的墨欧洲、北美、南商品农业累-达令盆地非、澳、西兰密集农业〔背风坡;浇灌成为农牧业进展的限制性条件;东水西调〕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农业生产有较大的敏捷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大规模机械化家庭农场市场宽阔交通便利4、影响工业区位因素(1)经济方面: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自然条件(2)社会方面:政府、政策、个人偏好等(3)环境: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主导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类型名称原料指向型工业市场指向型工业动力指向型工业典型工业部门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加工、罐头厂瓶装饮料、家具制造、印刷有色金属冶炼〔炼铝〕、化工相关特点所需原料丰富地区;原料不便运输接近产品消费地区;产品不便运输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技术指向型工业一般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制鞋力地区集成电路、航天、航空、周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5、工业进展与区位的关系由于社会生产力进展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进展,区位因素进展变化如下:(1)原料来源多、交通改善——原料地对工业区位影响渐弱;市场影响渐强例:鞍钢〔原料、动力指向型〕;宝钢〔市场指向型〕(2)一些兴旺国家,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4)劳动力素养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渐渐增加例:本地劳动力素养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形成类型:(5)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如我国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的进展 (6) 国防的需要:如我国 20 世纪五六十年月内地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7) 个人偏好:如华侨回乡投资 (8) 工业惯性的影响 (9) 环境保护的影响:原则:大气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上风向;与盛行风垂直的两郊外水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下游固体废弃物和噪音多的企业远离居民区气污、水污:化工厂气污:水泥厂、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水污: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化工厂噪污:交通线、车站、飞机场6、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1) 工业联系:A 生产上联系:投入-产出联系如:炼铁厂和钢铁厂;皮革厂、钢铁厂和汽车厂 B 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共用廉价劳动力或根底设施如:天津技术开发区内的“康师傅”和“三星” C 信息联系:计算机联网(2) 工业集聚好处:降低生产本钱;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类型:A 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投入-产出联系如钢铁厂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B 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协作工厂集聚并接近市场,准时反响信息形成兴工业区7、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进展特点(1)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2)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或由于共同设施而集聚一起(1) 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工业进展潜力小,面积小;如糕点厂、糖果厂等(2) 以钢铁等生产过程简单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高;工业进展潜力大,面积大可扩展成为工业城市,其区位由核心工厂区位因素而定 如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攀枝花、马鞍山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 汽车城十堰代表工业区主要区位因素主要部门传统工业区德鲁尔区;英中部区;美东北部区原料、廉价劳力钢铁、煤炭、纺织、化工、机兴工业区 美硅谷;中关村人才、环境、交通电子、航天、生物进展特点:自然地理因素:械工程 工业地域特点 以传统大型企业为核心进展集 聚而成分散为主 产品特点 重、厚、长、大 轻、薄、短、小 生产规模 大 小 科技人员比例 低 高 生产增长速度 慢 快 产品更换代周期 长 短 研发费用 低高 进展类型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廉 价劳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按主导区位因素分类原料、动力、廉价劳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市场 指向型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1、 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消灭城市的地区(1) 乡村起源的历史条件: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别〕(2) 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农业技术创,消灭剩余产品——城市起源的物质根底其次次社会劳动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相分别〕——促进了城市消灭(3) 世界上最早消灭城市的地区共性:大河冲积平原;农业文明兴旺;但古代城市进展不稳定,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2、 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及其形成缘由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 (1) 地形:平原是城市发育的抱负环境;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我国汾河、渭河谷地城市分布(2) 气候: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且该地带的沿海地区城市一般密于内陆地区荒漠、高寒、湿热地区少有城市的分布(3) 河流:对城市的选址具有深远的影响;河流具有供水、运输、防卫功能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江西赣州——水运起点或终点;宜宾——长江与岷江集合处;重庆——长江与嘉陵江集合处;武汉——长江与汉江集合处上海、广州——河口瑞士伯尔尼、法国巴黎、美国波士顿——河流的安全防卫功能 (1)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因素: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尼罗河谷地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煤矿城市:英伯明翰和曼彻斯特、美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石油城市:英阿伯丁、中大庆和玉门 铁矿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金矿城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2) 交通:我国南方城市多在河流集合处;北方城市多在大道集合处古邯郸在两驿道交点铁路枢纽城市:京广线——石家庄、郑州、株洲;京沪线——蚌埠;陇海线——宝鸡水道城市:扬州、济宁(3) 政治古希腊——雅典;古罗马——罗马;古都——西安、洛阳、杭州我国 100 万人口大城市中 76%为省级行政中心,如合肥的进展 政治与经济职能分开的首都: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 (4) 军事(5) 宗教沙特阿拉伯——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我国拉萨 军事、宗教等对于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很弱;交通、自然资源自古至今始终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消灭:日本筑波科学城;中国张家界旅游城市;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因素等3、 城市化标志(1) 城市人口增加(2)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标〕 (3)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4、 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兴旺国家 进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工业革命〕 晚〔二战后〕 城市化水平 高〔70%以上〕 低〔30-40%〕 城市化速度 先快后慢 先慢后快 城市化和经济发 经济进展的必定结城市化和经济进展 展之间的关系 果水平不相适应所处城市化阶段 后期;消灭逆城市 初期、中期化现象5、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问题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污染严峻〕: 1、大气污染 2、水污染 3、噪声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解决途径1、建立卫星城,开发区 如上海浦东区,北京周边 14 个卫星城华盛顿等政治与经济职能分开的首都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1) 治理污染 (2) 加强绿化建设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大纲要求:1. 了解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消灭城市的地区。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行星地球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3.太阳系及其成员:●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2)巨行星:木、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2)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水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

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2)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59’●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的位置及特殊性1.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连同通过天文望远镜或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探测到的星际空间的物质。

2.恒星:由赤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星云:比如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成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3.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4.地球处在的位置从小到大: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5.月地距离约38.4万km,日地距离约1.5亿km6.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太阳系天体的旋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7.类地行星(更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体积巨大,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木星,土星远日行星(远离太阳,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天王星,海王星8.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自身的体积和质量有关。

也与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有关二、地球的历史1.地层及化石的概念: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2.地质年代表的概念: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3.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A.时间:距今5.41亿年前,约占地球历史的90%。

B.特点:地球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到太古宙时期出现了蓝细菌,元古宙时期,蓝细菌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1. 第一章节:地球与地图知识点•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形状为近似于椭球体,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构成。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白昼和黑夜,公转使得地球有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坐标系统:经度和纬度是地球上点的几何位置坐标,经度决定东西方向,纬度决定南北方向。

•地球表层的特征:地球表层有大陆和海洋两大特征,它们是地球表层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考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如何使用经度和纬度确定地球上某点的位置。

•大陆和海洋在地球表层的分布特征。

•掌握地球的形状与结构以及地球的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理解经度和纬度的概念,并能使用它们确定地球上某点的位置。

•了解大陆和海洋在地球表层的分布特征。

难点•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熟练运用经度和纬度确定地球上某点的位置。

•理解大陆和海洋在地球表层的形成和分布原因。

2. 第二章节: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爆炸,之后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

•日地月系统的特征:地球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同时自转。

•天体的运动规律:开普勒三大定律描述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其中包括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

•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

•日地月系统中地球、太阳和月球的运动特征。

•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重点•理解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

•掌握日地月系统中地球、太阳和月球的运动特征。

•熟练运用开普勒三大定律解释天体运动的规律。

难点•理解宇宙起源和演化的过程,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原理。

•理解开普勒三大定律的深层含义,理解其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解释。

(以下章节内容和格式与前两章类似,此处省略)3. 第三章节:地球的水资源知识点•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绝大部分是海水,只有少部分是淡水,而且淡水主要分布在冰川和河流之中。

最全面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最全面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最全面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空间的学科,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是国内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要教材之一。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对最全面的地理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复习地理知识。

一、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球运动-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近乎球形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

-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为24小时。

-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作椭圆形的轨道运行,周期为365.25天。

- 地球的倾斜轴:地球轴线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23.5度,引起了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

- 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球表面分为经度和纬度,用于测量和定位地理位置。

2. 大气环境与气候- 大气组成和结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天真层。

- 大气循环:包括垂直循环和水平循环,如对流循环、大尺度环流等。

-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天气统计数据,气象是短时间的天气现象和变化。

- 气候带与气候类型:根据不同的气候要素和气候特点,将地球分为不同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3. 水资源与水循环-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海洋,淡水资源相对较少。

- 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蓄水、地下水等阶段。

- 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对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4. 地表水体与地貌- 湖泊和河流:湖泊是较大的静止水体,河流是水的流动形式,分为冲积型、冰川型、裂隙型等。

- 地表形态与地貌过程: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海岸、沉积作用等地形和地貌过程。

5. 生物地理- 生物区系:地球上的动植物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形成了不同的生物区系,如热带雨林区系、温带草原区系等。

-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文地理6.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与人口变动:世界各地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随时间发生变化。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形状:近似椭球体- 地球的运动:自转与公转- 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24小时)- 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365.25天)- 地球自转与公转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地球表面某一部分的缩略表示-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地图的比例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的比值- 地图的投影:将三维地球表面转换为二维平面的方法- 地图的定向:通过指北针、经纬网等确定方向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 地图符号: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图形、颜色和文字- 地图的图例:解释地图符号含义的说明- 地图的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地图的解读: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组成:氮气、氧气、水蒸气等- 大气压力:空气柱重量产生的力-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气候系统:大气环流、洋流、气候带- 气候变化:长期气候趋势的变化2. 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水体类型: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 水资源: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3. 地貌- 地貌的形成: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 地貌与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工程建设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岩石风化、生物作用、气候影响 - 土壤类型:沙质土、黏土、壤土等- 植被分布:热带雨林、温带森林、草原、荒漠 - 植被与气候、土壤的关系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世界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 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 城市化:城市发展与城市问题- 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 农业布局:农业带、农业区- 工业类型:轻工业、重工业- 工业布局:工业带、工业区3. 交通与通讯- 交通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 交通网络:国家交通网、城市交通网- 通讯方式:邮政、电话、互联网- 信息社会:信息传播与信息技术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定义:通过卫星或航空器远距离感知地表- 遥感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评估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定义: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系统- GIS应用: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环境评估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定义:通过卫星信号进行地面定位和导航的技术- GPS应用:导航、测绘、车辆管理以上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1.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
-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共有3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 中国地处于亚洲板块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交汇处,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

-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起伏,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和湖泊等自然地理特点。

2.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点
- 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人文遗产和文化传统。

- 中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大国。

3. 中国的区域地理特点
- 中国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各具特色。

- 东部地区多为沿海平原,气候温暖潮湿,经济发达。

- 南部地区多为高山丘陵,气候湿润,农业发达。

- 西部地区多为高原和山地,气候干燥,资源丰富。

- 北部地区多为大陆性气候,寒冷干旱,农业发展相对较困难。

4. 中国的重要地理区域
- 长江流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是中国
最重要的经济带。

- 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是中
国的母亲河。

- 西藏高原:西藏是中国的自治区,地势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气候寒冷,是中国
的重要工业基地。

以上简要介绍了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人文地理特点、区域地
理特点以及重要地理区域。

通过了解中国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自然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略扁球体,存在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和各种经纬度等特征。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不同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倾斜轴和地球的倾斜面:地球的倾斜轴和倾斜面使得地球各地季风、气候和温度有所不同。

2. 地球表层圈与地球内部圈•地壳:地壳是地球表层最薄的一层,分为岩石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的一层,由铁和镍组成。

3. 地球的尺度与地图•地球尺度的代表:使用1:100 000 000的比例尺表示,即1厘米代表1000公里。

•地球仪和地图的区别:地球仪是对地球的缩小模型,地图是对地球表面的平面映射。

•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由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要素组成。

二、地球与生命环境1. 生命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表层所有生物聚集的层次。

2. 地球的水资源和水文循环•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组成,其中,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描述了水在地球表层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

3. 地球的岩石与矿产资源•岩石资源:岩石是地球表层最主要的构造材料,可用于建筑、道路、工业原料等。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矿石、矿砂和矿矿物等自然集合体的总称,用于冶金、能源等方面。

三、地球与人类社会1. 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规律: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和平原地区。

•城市化: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2. 地球的农业与粮食问题•农业和农业区位因素:农业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粮食问题:粮食问题是指人类口粮供应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3. 工业与能源资源•工业的地理分布: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三是高中地理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部分。

下面是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部分1.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尺度和构造、地球的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地球自转、公转、倾斜等)。

2.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动力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以及地球内部的动力(如地球内部的热力活动、地球表面的构造活动等)。

3.地理称谓和地理经纬度地理称谓(如洲、岛屿、海峡、海湾等)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及其在地理位置确定、天文定位等方面的应用。

4.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淡水和盐水资源)及其分布规律、利用和保护措施。

5.地理气候地理气候的概念、要素(如温度、降水量、气压等)和分类、全球气候带及其分布规律,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等。

6.地理水文地理水文的概念、要素(如降水、蒸发、径流等)和分类,地貌与水文的关系及其影响等。

7.地理生态地理生态的概念、要素(如生物、环境等)和分类,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等。

8.地理灾害地理灾害的概念、分类(如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成因及其防灾减灾措施等。

二、人文地理部分1.人文地理概论人文地理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关系等。

2.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概念、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人口变动和人口规模的控制等;城市的概念、发展和分类(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等)等。

3.农业与农村农业的概念和分类、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等;农村的概念、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等。

4.工业与工业区工业的概念和分类、工业的发展和影响因素、工业区的分类和特点等。

5.交通、通信与商业交通的概念和分类、交通发展对地理的影响、交通方式的变化等;通信的概念和分类、通信发展对地理的影响等;商业的概念和分类、商业发展和商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等。

6.旅游与环境保护旅游的概念和分类、旅游发展的影响、旅游资源的保护等;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措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等。

高中地理知识点必背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知识点必背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知识点必背总结人教版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现象。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方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说明。

3.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如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

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大气分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大气。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区域。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三个阶段:蒸发、凝结、降水。

- 河流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含沙量等。

- 湖泊的类型与特征。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地貌类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 人口问题: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问题。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 工业的分类与布局。

- 农业与工业的区位因素。

3. 交通运输:- 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与适用性。

- 交通运输网的布局及其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航空器搭载的传感器远距离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

2. 地理信息系统(GIS):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地理空间分布的信息系统。

3. 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卫星信号进行地面定位和导航的技术。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6、赤潮­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二、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1、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3、地震­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治理措施:­恢复植被三、农业区位分析­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分析自然区位因素:­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不足:­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2、商品谷物农业­典型地区:­东北地区­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3、我国水稻种植业­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4、畜牧业­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5、乳畜业­典型地区:­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种植业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2)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捷。

­6、大牧场放牧业­典型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7、混合农业(见必修下册书16)­8、郊区农业­典型地区:­上海市郊区农业­分析区位:­(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量大;交通方便;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四、工业区位分析­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3)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

­2、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