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7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10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在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 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悬崖,排排峭壁, 隐没了天空,遮住了太阳。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时分, 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0
五、本课总结
积累
三峡歌(其三) 〔宋〕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
黄溪夜泊 〔宋〕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一年级 下册
第35课 内容一 三峡 内容二 乌衣巷 望洞庭
内容一 三峡
一、温故揭题 用镂空背诵法回顾背诵《三字经》。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三峡》,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湍(tuān)、巘(yǎn)、属 (zhǔ)引凄异、泪沾裳(cháng)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0
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唐〕张说
平湖一望水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五)背诗句 1.复沓式读诗。 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镂空记忆背诵。
(六)想诗境 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 描绘的画面。
(三)明诗意 1.文白对读。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芙蓉楼送辛渐 滁州西涧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百家姓(三)》。
二、学习《芙蓉楼送辛渐》 (一)解诗题
《芙蓉楼送辛渐》共两首,本课选录的是第一首, 这是诗人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所作。“芙 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登楼可以俯瞰长江。辛渐是诗人的朋友。
【拓展】积累两首借景抒情的经典古诗: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精 品课件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精 品课件 )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背诗句 1.复沓式读诗。 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镂空记忆背诵。
(六)想诗境
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 描绘的画面。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精 品课件 )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精 品课件 )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
④冰心:比喻高洁无瑕的心。语出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中 “周苛慷慨,心若怀冰”一句。
(四)品诗味 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品味】诗人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勾勒出一幅寒雨送 别图。“送客”呼应了题目“芙蓉楼送辛渐”,“孤”表现出 作者孤单的心情,与“寒雨”“平明”的凄冷环境相呼应,更 添几分冷清与寂寞。 【链接】《“七绝圣手”王昌龄》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品味】诗人用晶莹剔透的冰心玉壶自喻,并请辛渐向洛阳亲 友转达他的志向,既流露出他对亲友的一片深情,也表现了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15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5
2.素解文意。
【释义】粟:也称小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马等家畜十分 喜爱的饲料。 【链接】①《姜太公遇文王》
②《五羖大夫百里奚》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5
领而(根据它的食量)来喂养它。
是马也,
这样的马,
虽有千里之能,
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
食不饱,力不足,
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
才美不外见,
才能发挥不出来,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都做不到,
安求其能千里也?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5
又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世有伯乐,
世上先有了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
千里马经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但是擅长相马的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故虽有名马,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也只会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
骈死于槽枥之间,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一年级 下册
第40课 内容一 马说 内容二 诗经·曹风·鸤鸠
内容一 马说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渔家傲·秋思》和《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马说》,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祗、骈、槽枥、一石(dàn)、 美不外见(xiàn)、食(sì)之不能尽其材、其真无马邪 (yé)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一年级下册语文中华经典素读范本ppt课件人教部编版
彼既成,众称异,
他年纪这么大都能获得成就,众人都认为他很厉害,
尔小生,宜立志。
你们年轻人,更应该早点立下志向。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苏老泉”到“当效之”。
2.素解文意。【拓展】请负责这些故事的同学来为我们分享吧。【链接】①《白头状元梁灏》②《李泌赋棋》③《大器晚成苏老泉》【拓展】听完以上故事,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或感想?3.多形式熟读文本。
(六)想诗境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七)悟诗情后人对这首诗歌的解读之所以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主要是由于人们关注的侧重点和思考的角 度不一样,就像我们在《题西林壁》中领会的“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的哲理一样。另外,也正因为这首 诗刻画的官员形象是如此生动、丰富,所以才会让读者产生不同雷》(一)解诗题“殷”指雷声,诗歌以雷声起兴,写妻子听到隆隆 雷声不禁想起了在外奔波的丈夫,故以此为题。(二)正诗音1.初读《诗经 · 召南 ·殷其雷》,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标注易读错字词:殷(yǐn)其雷、振振(zhēn)君 子、莫或遑处(chǔ)
(三)明诗意1.文白对读。原句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2.字词释义。①殷:雷声,拟声词。②阳:山的南边,河水的北岸。③振振:忠厚诚实的样子。(四)品诗味【拓展】积累写雷声的古诗句: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李攀龙《广阳山道中》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惊雷奋兮震万里,威凌宇宙兮动四海。 ——傅玄《惊雷歌
他年纪这么大都能获得成就,众人都认为他很厉害,
尔小生,宜立志。
你们年轻人,更应该早点立下志向。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苏老泉”到“当效之”。
2.素解文意。【拓展】请负责这些故事的同学来为我们分享吧。【链接】①《白头状元梁灏》②《李泌赋棋》③《大器晚成苏老泉》【拓展】听完以上故事,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或感想?3.多形式熟读文本。
(六)想诗境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七)悟诗情后人对这首诗歌的解读之所以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主要是由于人们关注的侧重点和思考的角 度不一样,就像我们在《题西林壁》中领会的“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的哲理一样。另外,也正因为这首 诗刻画的官员形象是如此生动、丰富,所以才会让读者产生不同雷》(一)解诗题“殷”指雷声,诗歌以雷声起兴,写妻子听到隆隆 雷声不禁想起了在外奔波的丈夫,故以此为题。(二)正诗音1.初读《诗经 · 召南 ·殷其雷》,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标注易读错字词:殷(yǐn)其雷、振振(zhēn)君 子、莫或遑处(chǔ)
(三)明诗意1.文白对读。原句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2.字词释义。①殷:雷声,拟声词。②阳:山的南边,河水的北岸。③振振:忠厚诚实的样子。(四)品诗味【拓展】积累写雷声的古诗句: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李攀龙《广阳山道中》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惊雷奋兮震万里,威凌宇宙兮动四海。 ——傅玄《惊雷歌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11
(六)想诗境 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 所描绘的画面。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召南·何彼襛矣》描写了一个盛大的婚礼场面,
渲染了新人身份的高贵,流露出诗人的赞美,并寄予 了美好的祝愿。这种热闹、祥和的氛围极易感染读者, 令人也忍不住生出对新人的祝福。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2.素解文意。
【拓展】积累古人写水的名句: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白居易《湖亭望水》
波随月色净,态逐桃花春。照霞如隐石,映柳似沉鳞。
——骆宾王《咏水》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这首诗歌虽然篇幅短小,但作者选取了“壹发五 豝”“壹发五豵”这一最具代表性的狩猎画面进行描 写,字里行间洋溢着赞美之情。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2.素解文意。
【点拨】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写了竹林、 水声、小潭和潭边的树、藤蔓。
【链接】《永州八记》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一年级下册语教部 编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四)品诗味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召南·何彼襛矣》描写了一个盛大的婚礼场面,
渲染了新人身份的高贵,流露出诗人的赞美,并寄予 了美好的祝愿。这种热闹、祥和的氛围极易感染读者, 令人也忍不住生出对新人的祝福。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2.素解文意。
【拓展】积累古人写水的名句: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白居易《湖亭望水》
波随月色净,态逐桃花春。照霞如隐石,映柳似沉鳞。
——骆宾王《咏水》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这首诗歌虽然篇幅短小,但作者选取了“壹发五 豝”“壹发五豵”这一最具代表性的狩猎画面进行描 写,字里行间洋溢着赞美之情。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2.素解文意。
【点拨】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写了竹林、 水声、小潭和潭边的树、藤蔓。
【链接】《永州八记》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一年级下册语教部 编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四)品诗味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7课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7 课-人教 部编版 (共20 张PPT)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一年级 上册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7 课-人教 部编版 (共20 张PPT)
第7课 内容一 爱莲说 内容二 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内容一 爱莲说
一、温故揭题 (一)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弟子规·亲仁》和《弟子规·余 力学文》。 (二)师生合作吟诵《忆江南》三首。
2.素解文意。 【释义】 ①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 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②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点拨】文章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把菊花的隐逸、牡丹 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突出了“爱莲”的主题。 【链接】《中国十大名花》 【拓展】你们见过莲花吗?请与同桌描述一下你见过的莲花。
——杜牧《江南春》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7 课-人教 部编版 (共20 张PPT)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7 课-人教 部编版 (共20 张PPT)
(三)明诗意 1.文白对读。
原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 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窗前望见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 门前停泊着万里外东吴远航而来的船。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7 课-人教 部编版 (共20 张PPT)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7 课-人教 部编版 (共20 张PPT)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一年级 上册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7 课-人教 部编版 (共20 张PPT)
第7课 内容一 爱莲说 内容二 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内容一 爱莲说
一、温故揭题 (一)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弟子规·亲仁》和《弟子规·余 力学文》。 (二)师生合作吟诵《忆江南》三首。
2.素解文意。 【释义】 ①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 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②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点拨】文章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把菊花的隐逸、牡丹 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突出了“爱莲”的主题。 【链接】《中国十大名花》 【拓展】你们见过莲花吗?请与同桌描述一下你见过的莲花。
——杜牧《江南春》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7 课-人教 部编版 (共20 张PPT)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7 课-人教 部编版 (共20 张PPT)
(三)明诗意 1.文白对读。
原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 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窗前望见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 门前停泊着万里外东吴远航而来的船。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7 课-人教 部编版 (共20 张PPT)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7 课-人教 部编版 (共20 张PPT)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17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 我曾听说有人小看孔子的见闻,轻视
伯夷之义者,
伯夷的道义,
始吾弗信;
开始我还不相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现在我看到北海无边无际,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要不是来到你这里,我以后就危险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将永远会被得大道者耻笑了。”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7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元好问《客意》
六、背诗句 (一)复沓式读诗。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七、想诗境 (一)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 中所描绘的画面。 (二)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 中的画面有些什么。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秋水时至,
秋天下雨后,
百川灌河。
河流纷纷汇入黄河。
泾流之大,
水流很大,
两涘渚崖之间,
两岸开阔,小洲间相隔遥远,
不辩牛马。
隔水远看,分辨不清牛和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于是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以为天下最美的风景都在自己这里了。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7
内容二
诗经·周南·卷耳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庄子·秋水(节选)》。
二、解诗题 “卷耳”是一种植物,诗中的女子在采摘卷耳时思
念起自己远在他方的丈夫,因此诗人以“卷耳”为题。
三、正诗音
(一)初读《诗经·周南·卷耳》,老师读一句,学生跟 读一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想诗境 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 所描绘的画面。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在洒脱不羁的苏轼眼中,不论是西湖的水还是西
湖旁的山,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是美好奇妙的。 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神 来之笔,巧妙地传达出西湖风光的神韵,流露出他对 西湖的喜爱。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二)》
(五)背诗句 1.复沓式读诗。 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镂空记忆背诵。
(六)想诗境 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 描绘的画面。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
②《誓死不屈史可法》 【点拨】文天祥和史可法在国难当头之时,都依旧坚守原则,并 将自己的忠诚践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四)学习第四部分,从“廿二史”到“夕于斯”。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廿二史,全在兹, 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原句
译文
辽与金,帝号纷, 迨灭辽,宋犹存。
北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辽和金, 他们的统治者都自称皇帝, 后来金灭掉辽,宋王朝还存在于南方。
2.素解文意。
【点拨】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逼迫后周的八岁小皇帝柴 宗训把帝位禅让给自己,建立了宋朝。因为王朝建立之初,当时 的学者根据五行学说认为赵宋王朝崇尚“火德”,所以赵宋也称 “炎宋”。 【链接】①《陈桥兵变》
②《王充耽读》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饮湖上初晴后雨 题西林壁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三字经(六)》。
二、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解诗题
题目中的“湖”是指杭州西湖,“饮湖上”的意思 是在西湖的船上饮酒,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在先晴后雨的 天气下的别致景色。 (二)正诗音 1.初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 句。
②《杨家将故事》 ③《岳母刺字》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三)学习第三部分,从“至元兴”到“煤山逝”。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至元兴,金绪歇, 有宋世,一同灭。 并中国,兼戎翟。 明太祖,久亲师。
传建文,方四祀。
迁北京,永乐嗣。 迨崇祯,煤山逝。
元朝崛起后,灭掉了金朝, 连同南方的宋朝,也一起灭亡了。 元朝不仅统一了中国,还兼并了戎狄部落。 明太祖朱元璋能征善战,亲自统兵灭掉元朝 建立了明朝, 明太祖死后传位给孙子建文帝,才过了四年 就被他的叔叔朱棣推翻。 朱棣迁都北京,继帝位后年号改为永乐, 直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杀,明朝灭亡。
原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译文
从正面侧面分别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 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 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是因为我正身处在庐山之中。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记载我国古代史的二十二部正史都在这里, 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 的治乱兴衰, 读历史的人应该考证历史资料, 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自己 亲眼所见一样。 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 要早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2.素解文意。
【点拨】读史书能让我们了解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治乱兴衰,从中 吸取经验教训。读史书的人,应该去考察最真实的材料,这样才 能博古通今,就像亲眼所见一样。学习时要眼到、口到、心到, 读书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链接】①《欧阳修苦读》
【链接】《唐太宗和魏征》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梁唐晋”到“宋犹存”。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梁唐晋,及汉周, 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 十八传,南北混。
后梁、后唐、后晋,以及后汉、后周, 史书称为五代,兴亡各有缘由。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源自后周禅让, 宋朝一共传袭了十八代,但分为北宋和南 宋两个时期。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题西林壁》。 (二)有感情地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题西林 壁》。
五、本课总结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三、学习《题西林壁》
(一)解诗题 “题西林壁”是一首题壁诗,诗题的意思是“写在
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庐山位于今 江西省九江市。本诗是苏轼在被贬谪的途中经过江西 九江的庐山,在游庐山时所写。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2.字词释义。
①岭:连绵的山脉。 ②峰:高而尖的山头。 ③缘:因为。
(四)品诗味
【拓展】你在生活中有过当局者迷的经历吗? 【品味】《题西林壁》前两句描写了庐山变化多样的面貌,后 两句由观景而产生哲理式的感悟。诗歌的语言虽不加任何修饰, 但内涵丰富,启发读者展开无限的联想和回味。 【拓展】积累古人写庐山的名句: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李白《登庐山五老峰》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朱元璋《庐山诗》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七)悟诗情 诗人借写千姿万态的庐山形象,生动地阐释了一个
深刻的哲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有可能得出不同的 答案,这与《周易·系辞上》中“仁者见之谓之仁,知 者见之谓之知”说的是同样的道理。诗人对庐山风光的 喜爱,以及他对自然事物进行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 使这首诗歌成为写庐山的千古名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欲把西湖比西子, 若把西湖比作古代的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总相宜。 那么它则和西施一样,淡妆浓抹都十分适
宜。
2.字词释义。
①潋滟:水面反射阳光,水光荡漾的样子。 ②西子:春秋时期吴越地区的美女西施。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四)品诗味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拓展】结合诗歌前两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西湖的景物有什么 特点?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链接】《西子捧心》 【品味】这首诗歌的前两句描写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给人的整体 印象,后两句则以西施喻西湖,突出了西湖之美。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一年级 下册
第32课 内容一 三字经(六) 内容二 饮湖上初晴后雨 题西林壁
内容一 三字经(六)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三字经(五)》和《诗
经·周南·葛覃》。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三字经(六)》,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 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兼戎翟(dí)、廿(niàn)二 史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二)正诗音 1.初读《题西林壁》,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标注易读错字词:横看(kān) 3.标注入声字: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4.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5.师生拍手齐读。 6.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明诗意 1.文白对读。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第一部分,从“北元魏”到“国乃改”。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
北朝先有北魏,后来分裂成东魏和西魏, 西魏被宇文觉篡位,建立北周;东魏被高洋 篡位,建立北齐。 直到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天下才重新统一。 但因隋炀帝杨广残暴独断,隋朝仅传了一代 就灭亡了。 唐朝高祖李渊,兴起仁义之师, 平定了隋末乱世,开创大唐基业。 唐朝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享国近三百年,
2.素解文意。
【释义】 ①戎翟:翟,古同“狄”,秦汉以后,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 称。此处指被元朝灭亡的金朝和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 ②祀:今指“祭祀”,殷商时指“年”。此处指“年”。 ③嗣:接续,继承。 【拓展】提到宋元时期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南宋爱国文人、 民族英雄文天祥,你知道他的故事吗? 【链接】①《民族英雄文天祥》
原句
译文
梁灭之,国乃改。 朱温灭唐称帝,建立后梁,江山就此易主。
2.素解文意。
【点拨】南北朝的北魏,是鲜卑人拓跋珪于公元386年建立的。 他的后人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因此皇族带头改“拓跋”为“元” 姓,所以又称为“元魏”。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 不久,西魏权臣宇文觉篡夺政权建立了北周,而东魏则被权臣高 洋篡夺,建立了北齐。南北朝分裂持续了近两百年,直到杨坚建 立隋朝,中国才重新统一。隋炀帝末年政局混乱,各地起义军纷 纷割据互相攻伐。最后由唐高祖李渊率军平定了隋末乱世,建立 了唐朝。唐代传了二十代,最后被朱温篡夺,国号改为梁,为与 南朝的萧梁相区别,后人称为“后梁”。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在洒脱不羁的苏轼眼中,不论是西湖的水还是西
湖旁的山,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是美好奇妙的。 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神 来之笔,巧妙地传达出西湖风光的神韵,流露出他对 西湖的喜爱。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二)》
(五)背诗句 1.复沓式读诗。 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镂空记忆背诵。
(六)想诗境 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 描绘的画面。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
②《誓死不屈史可法》 【点拨】文天祥和史可法在国难当头之时,都依旧坚守原则,并 将自己的忠诚践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四)学习第四部分,从“廿二史”到“夕于斯”。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廿二史,全在兹, 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原句
译文
辽与金,帝号纷, 迨灭辽,宋犹存。
北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辽和金, 他们的统治者都自称皇帝, 后来金灭掉辽,宋王朝还存在于南方。
2.素解文意。
【点拨】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逼迫后周的八岁小皇帝柴 宗训把帝位禅让给自己,建立了宋朝。因为王朝建立之初,当时 的学者根据五行学说认为赵宋王朝崇尚“火德”,所以赵宋也称 “炎宋”。 【链接】①《陈桥兵变》
②《王充耽读》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饮湖上初晴后雨 题西林壁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三字经(六)》。
二、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解诗题
题目中的“湖”是指杭州西湖,“饮湖上”的意思 是在西湖的船上饮酒,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在先晴后雨的 天气下的别致景色。 (二)正诗音 1.初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 句。
②《杨家将故事》 ③《岳母刺字》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三)学习第三部分,从“至元兴”到“煤山逝”。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至元兴,金绪歇, 有宋世,一同灭。 并中国,兼戎翟。 明太祖,久亲师。
传建文,方四祀。
迁北京,永乐嗣。 迨崇祯,煤山逝。
元朝崛起后,灭掉了金朝, 连同南方的宋朝,也一起灭亡了。 元朝不仅统一了中国,还兼并了戎狄部落。 明太祖朱元璋能征善战,亲自统兵灭掉元朝 建立了明朝, 明太祖死后传位给孙子建文帝,才过了四年 就被他的叔叔朱棣推翻。 朱棣迁都北京,继帝位后年号改为永乐, 直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杀,明朝灭亡。
原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译文
从正面侧面分别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 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 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是因为我正身处在庐山之中。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记载我国古代史的二十二部正史都在这里, 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 的治乱兴衰, 读历史的人应该考证历史资料, 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自己 亲眼所见一样。 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 要早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2.素解文意。
【点拨】读史书能让我们了解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治乱兴衰,从中 吸取经验教训。读史书的人,应该去考察最真实的材料,这样才 能博古通今,就像亲眼所见一样。学习时要眼到、口到、心到, 读书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链接】①《欧阳修苦读》
【链接】《唐太宗和魏征》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梁唐晋”到“宋犹存”。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梁唐晋,及汉周, 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 十八传,南北混。
后梁、后唐、后晋,以及后汉、后周, 史书称为五代,兴亡各有缘由。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源自后周禅让, 宋朝一共传袭了十八代,但分为北宋和南 宋两个时期。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题西林壁》。 (二)有感情地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题西林 壁》。
五、本课总结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三、学习《题西林壁》
(一)解诗题 “题西林壁”是一首题壁诗,诗题的意思是“写在
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庐山位于今 江西省九江市。本诗是苏轼在被贬谪的途中经过江西 九江的庐山,在游庐山时所写。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2.字词释义。
①岭:连绵的山脉。 ②峰:高而尖的山头。 ③缘:因为。
(四)品诗味
【拓展】你在生活中有过当局者迷的经历吗? 【品味】《题西林壁》前两句描写了庐山变化多样的面貌,后 两句由观景而产生哲理式的感悟。诗歌的语言虽不加任何修饰, 但内涵丰富,启发读者展开无限的联想和回味。 【拓展】积累古人写庐山的名句: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李白《登庐山五老峰》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朱元璋《庐山诗》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七)悟诗情 诗人借写千姿万态的庐山形象,生动地阐释了一个
深刻的哲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有可能得出不同的 答案,这与《周易·系辞上》中“仁者见之谓之仁,知 者见之谓之知”说的是同样的道理。诗人对庐山风光的 喜爱,以及他对自然事物进行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 使这首诗歌成为写庐山的千古名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欲把西湖比西子, 若把西湖比作古代的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总相宜。 那么它则和西施一样,淡妆浓抹都十分适
宜。
2.字词释义。
①潋滟:水面反射阳光,水光荡漾的样子。 ②西子:春秋时期吴越地区的美女西施。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四)品诗味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拓展】结合诗歌前两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西湖的景物有什么 特点?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链接】《西子捧心》 【品味】这首诗歌的前两句描写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给人的整体 印象,后两句则以西施喻西湖,突出了西湖之美。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一年级 下册
第32课 内容一 三字经(六) 内容二 饮湖上初晴后雨 题西林壁
内容一 三字经(六)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三字经(五)》和《诗
经·周南·葛覃》。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三字经(六)》,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 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兼戎翟(dí)、廿(niàn)二 史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二)正诗音 1.初读《题西林壁》,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标注易读错字词:横看(kān) 3.标注入声字: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7(精 品课件 )
4.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5.师生拍手齐读。 6.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明诗意 1.文白对读。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第一部分,从“北元魏”到“国乃改”。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
北朝先有北魏,后来分裂成东魏和西魏, 西魏被宇文觉篡位,建立北周;东魏被高洋 篡位,建立北齐。 直到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天下才重新统一。 但因隋炀帝杨广残暴独断,隋朝仅传了一代 就灭亡了。 唐朝高祖李渊,兴起仁义之师, 平定了隋末乱世,开创大唐基业。 唐朝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享国近三百年,
2.素解文意。
【释义】 ①戎翟:翟,古同“狄”,秦汉以后,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 称。此处指被元朝灭亡的金朝和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 ②祀:今指“祭祀”,殷商时指“年”。此处指“年”。 ③嗣:接续,继承。 【拓展】提到宋元时期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南宋爱国文人、 民族英雄文天祥,你知道他的故事吗? 【链接】①《民族英雄文天祥》
原句
译文
梁灭之,国乃改。 朱温灭唐称帝,建立后梁,江山就此易主。
2.素解文意。
【点拨】南北朝的北魏,是鲜卑人拓跋珪于公元386年建立的。 他的后人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因此皇族带头改“拓跋”为“元” 姓,所以又称为“元魏”。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 不久,西魏权臣宇文觉篡夺政权建立了北周,而东魏则被权臣高 洋篡夺,建立了北齐。南北朝分裂持续了近两百年,直到杨坚建 立隋朝,中国才重新统一。隋炀帝末年政局混乱,各地起义军纷 纷割据互相攻伐。最后由唐高祖李渊率军平定了隋末乱世,建立 了唐朝。唐代传了二十代,最后被朱温篡夺,国号改为梁,为与 南朝的萧梁相区别,后人称为“后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