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15篇)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15篇)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1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在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引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看似方法“多样”,其实并不“丰富”,只有一种,即“旋转、平移”的方法。
而且从学生角度来看,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是用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要不是教师提供相应的材料,学生会想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来拼吗?针对以上问题,本次教学中我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力求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创设情景,让学生计算做红领巾所需的布料,为难之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发展了个性,而且让学生怀着由好奇所引起的理智上的震动进入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
二、猜测入手,激发学习兴趣猜测是数学理论的“胚胎”,猜测是学生感知事物作初步的未经证实的判断,它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你认为三角形的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它可能转化为什么图形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时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学生一旦做出某种猜测,他就会把自己的思维与所学的知识连在一起,就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就会主动参与,关心知识的进展,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三、呈现挑战性问题,让策略更丰富。
在经历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又抛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你能否就用一个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这时,课堂出现了少有的安静,教室里只听见折纸、剪纸的沙沙声,同学们都在专心致志地研究。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1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亲身理论”是《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在设计时改变了老师“讲”知识,学生“用”知识的教学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在实处,使学生学的积极、主动。
让学生通过动手理论、自主探究,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注意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和经历背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先复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然后让学生去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由旧引新,衔接自如。
充分表达“动手做数学”的理念是这节课的又一亮点。
纵观本节课,处处都充满了“做”。
建构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小学生的数学知识不应该完全被动的吸收课本知识,而应该让他们在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中“做数学”。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理论探究两个环节,时时处处表达了学生在“做数学”,而老师也真正起到了一个好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使学生在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气氛中探究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加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意识。
纵观这个教学过程,初步表达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反复验证---总结规律---灵敏应用这一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论活动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体验到知识的产生都经历了曲折艰辛的过程,由于学生的活动是独立自主的,因此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独立考虑的根底上进展合作交流,不仅能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同时能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合作中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共同开展.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2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是建立在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的,本课重点是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视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既顺应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又可集中注意,激发兴趣,发现新知,体验创新,使学生在“亲自创造事物”中快乐地获得“真正的理解”。
让同学们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与三角形的底、高之间的对应关系,唤起了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消除了思维上的心理障碍,从而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亲身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深刻,掌握牢固,应用灵活,同时,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变换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每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自己观点、意见的机会,都能在合作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自身的价值。
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活动,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通过拼一拼、比一比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接着我组织他们交流,学生上台讲解演示,台下学生不时地加以补充、提问,学生在交流中学到了知识,在交流中看到了可以用许多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但许多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必须靠大家的力量,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同时深切地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是建立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的,重点是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依据儿童“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认知规律,所引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操作学具,把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结合起来,在操作中使“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将手中的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使其成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教师顺势利导,三角形的面积是真的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吗?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紧接着我引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组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进行小组操作,并让学生在操作中解决相关的问题:(1)任意两个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3)任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都可以用S= a × h ÷ 2 来计算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在操作和交流中度过,在这个过程里,学生明白了并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而必须是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才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是等底等高的,面积刚好相差一半,也就是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学生在操作中深切的体会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猜测到操作,从操作中发现并验证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愉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近一步培养了学生从小养成从猜测到验证的良好学习习惯。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本节课的基本数学思想应该是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是把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学生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思考,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从教学形式上看,我基本已经作到了,但是,要知道教学目的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优秀6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优秀6篇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篇一【设计理念】新课标重视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要求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交流反思等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样,字生不仅可以掌握知识,而且可以积累探究数学问题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材分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它又是学生以后学习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
学生只有领会了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
本节课再次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引领学生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因此,转化方法的习得和转化思想的应用仍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材的编排是为学生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让他们尝试拼成已学会面积计算的图形进行面积公式的推导。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过运用折、剪、拼、量、算等方法来探究有关图形的知识,能与同伴合作并交流想法,对图形的相互转化有了初步的感知,具有一定的自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这是五年级学生的共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你们比较熟悉的朋友——红领巾,那你们知道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吗?师:同学们,求需要多少布料也就是求红领巾的什么?(面积)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我们学校有一批小朋友要加入少先队了,学校为他们做了一批红领巾,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动手拼一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这样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印象深刻。
3.在学生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中,教师可适当指导。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三角形的面积》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数学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6年
教学内容分析
,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难点: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推导之后,学生再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通过动手拼一拼,应用转化方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正方形)
学生通过去探索、去发现,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印象深刻。
数学教学 《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三角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
因此,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索,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和发言的机会,使他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
一、猜想通过让学生求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来猜测三角形的面积该怎么求,在学生“你争我吵”中激发学生的对这节课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剪一剪,拼一拼,验证猜想。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操作,课前我让学生剪下三组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然后在小组中拼一拼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由它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以及各部分的关系,在动手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对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个个投入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当然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首先是课堂纪律的把握,其次是我发现个别学生动手能力十分有限,有的学生干脆就是坐着,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只是模仿其他好的学生一起动手。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从表面上看,学生动手是在操作,可实际上学生只是机械地拼一拼,没有感受到这样的操作的目的,学后只做了一次“机械的操作工”,而为什么要这样去动手,学生却不得而知。
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时,教师必要的引导是不可少的。
三、总结得出公式。
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都知道了三角行的面积等于它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让每个小组都起来说说自己小组探索的结果,最后得出公式:S=ab÷2四、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去求一块三角形交通标志的面积,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学有所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存在着在课上不能顾及到每个学生,在学生的评价上还不够到位,总结性的语言还不够精炼等等缺点,不过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慢慢改进的。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1《三角形的面积》是在教学了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进展的新的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内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转化的思想可以找出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难点是理解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
同时,打破重点的过程也是本节课的一个新的难点。
尤其是对于那局部学困生来说,通过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在抽象出此时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相等的这一重要环节上,肯定会出现一局部学生不知其所以然的场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环节来辅助本节课打破重难点:1、学生掌握了学习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提问导入:“三角形的面积跟什么图形有关系,可以让我们想方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有过学习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经历,因此今天我在抛出问题之后,只是稍作考虑就想到了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计算。
学生们通过讨论活动,得出方法,很快乐,同时也找到理解决今后类似问题的考虑方向。
2、为了打破这个难点,本节课在课前准备的时候我准备了三组完全一样的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
让学生在想到能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看着老师给出示的几组图形,然后把它们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不能得出我们想要的图形来。
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发现:那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平成一个长方形,这样,我们只要先计算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然后除以2就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了。
学生的思路顿时翻开,畅所欲言中稳固对三角形面积的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然后进一步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底乘高代换了,就得到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样,本节课的重点就算是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完成了。
小学数学_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P91-92《三角形的面积》及做一做1、2、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应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调取、激活经验1、由钉子板引入,简单介绍钉子板基本信息。
2、在钉在板上围长方形,借助长方形加深对钉子板的应用及面积的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调取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为知识的迁移做准备为引入新的方法埋下伏笔。
】二、改进、创造经验1、比谁有创意。
让生围一个和老师的图形形状不同但面积相等的图形。
生1:长方形生2:平行四边形(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生3:三角形(生围的过程中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并初步感受三角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2、提出问题,这位同学围的三角形面积是6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4、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验证,接下来拿出学具纸,同位两个一起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5、汇报:方法一:拼。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分米,高是4分米,面积是24平方分米,所以说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分米。
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两倍。
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简单汇报。
方法二:剪。
说好对应及公式推导。
方法三:折。
说好公式推导。
通过大家的汇报,我们发现无论是拼,剪还是折都是将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进而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总结字母公式。
回到最初的钉子板上的三角形,用公式验证面积到底是几?拓展:你还能围一个面积是6但是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吗?初步感受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精选15篇)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精选15篇)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类推能力,渗透转化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篇1“三角形的面积”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前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到过程,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剪),然后平移到另一侧(移),拼成一个长方形(拼);再回想三个问题:1.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关系?2.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3.拼成的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高有什么关系?让学体会转化的方法,为下面探究为三角形面积的做了方法上的铺垫。
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
而红领巾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关于它的面积是多少,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我本着生活中产生数学,又作用于数学的理念。
所以我以求一条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来导入新课,这样会比较自然。
然后让学生猜测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生1:沿着三角形的高剪开,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对于这一错误想法我采用了直观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观察这种方法不可取。
生2: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用邻边相乘。
对于这位学生的错误想法我让她演示。
该生拿着自己的两个三角形进行演示,的确拼成了一个正方形。
我问:“邻边相乘求的是三角形的面积吗?”该生恍然大悟马上更正说:“应该再除以2”。
这时我出示了任意的两个三角形进行拼组,让生观察能否拼成正方形。
通过观察验证这些方法都不可取。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三角形的小学数学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14年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4.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在转化中发现图形内在联系及推导说理。
4、怎样才能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学生思考并讨论问题
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板书设计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你都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底)(三角形高的一半)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裁缝店的王阿姨接到一笔订货单:东风小学要在一年级新生中发展150名少先队员,需要做150条红领巾,要买多少布料呢这可难坏了王阿姨,同学们,你们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吗怎么解决
2、那么,做一条红领巾必须知道什么(面积)
3、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引导学生探究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在教材中,已先行介绍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迁移思维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已有初步了解。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将已有的知识运用到三角形上,从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探究,突破思维障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已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迁移到三角形上,突破思维障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迁移思维的基础。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也可以计算面积吗?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呢?”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
3.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小组倾听并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4.实践运用:学生运用新学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的面积。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说课稿及评课稿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根据新课程中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学活动”转化成为“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我学得本节课好的方面有以下几点:一、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联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兴趣,积极性高,个个都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在这节课中,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何不同?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来的?在探讨这个问题时,今后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能包办。
加强小组讨论,既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跃课堂氛围。
三、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去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如:“求交通标志的面积和红领巾的面积”。
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重要性。
四、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1、练习题应出些拓展练习题开发学生数学思维,还应多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尝到应用知识的快乐。
2、小组合作时间的时间过短,没有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的作用。
3、引到不够到位,教学方式不足。
例如学生在回问题时,没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归纳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语言。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怎样使小学生爱学数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往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
本文通过《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情境教学的结构功能分析,阐明情境教学之所以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原因,并从中探索如何搞好情境教学的规律。
(精品)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精品)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以及平移等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课中,我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以下几点:1、创设情境,埋下伏笔。
在课的开始,我让学生回忆对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了解,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再让学生把一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平均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借助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很有兴趣的开动自己的小脑筋,想出了好办法。
学生初步感到三角形的面积和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一定的联系。
为下面的自主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埋下伏笔。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创设实践操作情境,营造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课堂探索的欲望。
在教学中我力求突破传统教学的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对三角形的面积进行探索和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后,我请各小组代表到黑板前进行汇报并说说他们的想法。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达到一个目的──发现并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
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时,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拼的,然后用计算机动态演示拼的过程,“重合、旋转、平移”,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含义及其对图形的位置变化的影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合集10篇)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合集10篇)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的教学成功之处在于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直观演示,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过程,同时也体验了数学的探索活动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但也有很多的缺点:首先是创设情景方面有点欠缺。
我没有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
而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有点超之过急。
二是教学语言不够简练。
重复的太多,简明扼要才是真正的数学课堂语言。
三是不能大胆放开学生。
在本节课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由我提出来的,并不是学生通过交流,思维的碰撞产生的,因而,实际上我在课堂上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围着我的思路转。
传统的教学观念再我的脑里还没有解脱出来。
在今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努力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使我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本节课的教学成功之处在于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直观演示,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过程,同时也体验了数学的探索活动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首先是创设情景。
我没有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
而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有点超之过急。
二是教学语言不够简练。
重复的太多,简明扼要才是真正的数学课堂语言。
三是不能大胆放开学生。
在本节课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由我提出来的,并不是学生通过交流,思维的碰撞产生的,因而,实际上我在课堂上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围着我的思路转。
传统的教学观念再我的脑里还没有解脱出来。
在今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努力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使我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篇2《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1《三角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面积》中的内容,《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和谐小学吴凤琴。
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位两个:1.通过拼一拼,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两个目标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对于第三代导学案的使用,我们一直处于探索中,边使用变改动,但都是根据学情来确定的。
这节的课教学设计我是在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后稍作了调整后进行的。
在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后,对于温故知新中的做钝角三角形的高一题我看学生做对的有两三个人,就临时加了处理这道题的环节,平时只让学生对改更正,不作处理。
然后回顾了新课先知中本节课的难点,探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三角形的关系,然后看怎样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接下来进行分层训练。
最后总结,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和谐小学吴凤琴》。
一节课下来,总结得失有如下几点: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由于预习较充分,学生都能用转化思想讲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虽然语言不是那么简练,这说明学生确实经过了思考,交流。
2、这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学生的自信,敢于质疑。
在在分层训练中,李嘉瑶写出并讲述了分层训练(二)中第1小题的思考过程后,本人认为她讲的非常精彩,可是当她讲完后随即就有同学质疑,周万里说她写的语言不够准确,应该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少写了拼成一次,宫浩真说应该用他的那种解法最好,于是我就对比了两种解法,让同学们评判,从中选出了最优解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教师本人的总结语言欠精炼。
在学生探索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后,表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三角形的关系时,应该总结出它们是等底等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我总结的比较啰嗦。
所以在教学中还要继续提炼语言的准确、精炼程度。
2、小组交流不太充分。
在探索面积公式时学生进行了交流,在分层训练时,没有让学生在互讲思考过程。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一、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教学方法效果讲授法的清晰程度和易懂性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和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效果3、学生学习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类型和频率学生对知识的反馈和疑问4、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学节奏的把握是否恰当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中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是否足够5、改进措施教学方法的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针对学生问题的辅导策略二、教学反思内容1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反思111 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在本次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明白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 2。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反馈,约80%的学生能够准确表述公式并解释其含义。
然而,仍有部分学生在公式的运用中存在混淆,例如将底和高的对应关系弄错,这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底和高的强调还不够突出。
112 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一定的能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图形或实际情境时,难以准确判断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导致计算错误。
这反映出学生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引导。
12 教学方法效果的反思121 讲授法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采用了讲授法进行讲解。
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能够较为清晰地呈现推导思路,但可能存在讲解速度过快,部分学生跟不上节奏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适当放慢讲解速度,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并增加互动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
122 小组合作学习在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活动中,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
大部分小组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但也有个别小组存在分工不明确、合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这提示在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加强对小组分工和合作方法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_人教版新课标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人教版新课标课堂是一个精彩和遗憾结伴而行的智慧艺术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老师用自己的智慧编织课堂的美丽,以期最大限度的增加它的魅力,然而,当学生参与其中的时候,我们预设的美丽和学生的认知碰撞的时候,并不会总是尽如人意,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遗憾,激励我们去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层的反思和探索。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借鉴和思考:(一)“转化”的思想贯穿始终“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
在课的开始,“我们能不能把它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研究呢?”课中,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更加明白了三角形可以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在课的结尾,我再适时进行了总结:不仅在数学上,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陌生的新问题时,也要善于把它转化成我们熟悉的问题来解决。
这样,“转化”思想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并延伸到课外,从而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奠基,为学生的终生奠基。
(二)问题引导的有效思考在展示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来引导孩子们的思考:“听懂他的意思了吗?”“哪个小组也是研究的锐角三角形?”“你们有不同的发现吗?”“还有疑问或补充吗?”“谁来评价一下他们组的汇报?”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听懂了吗?”“有不同吗?”“有疑问或补充吗?”“评价一下?”让思维的皮球在同学们中间滚来滚去,高效流动,引领孩子们进行了有效的思考。
(三)关于“相异构想”的思考课堂上,有位小姑娘认为“三角形面积计算不应该除以2”。
我想,她大概是受了刘徽“用一个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推导方法的影响吧?于是,我把刘徽的推导方法在黑板上重现,从而实现了她“相异构想”向“科学概念”的转化。
但这个“课堂意外”挤占了练习的时间,是本课的遗憾之处。
学生之所以出现“相异构想”,从建构主义的角度看,由于不同学生的原有经验和建构方式不同,对相同内容所取得的学习结果也不尽相同。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有这样几个步骤:转化-找关系-等量代换-推导公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第【1】篇〗在这次活动中,我执教《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针对这节课我有如下反思:由于有了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究,想到了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与底分别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底相等。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同位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推导过程。
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
这是这节课的优点,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主人,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索交流。
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1、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练习总结的不够,使学生巩固的不够。
2、学生在与同位交流时,还算积极,但是在汇报交流时,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看法,导致老师说得多,学生领会的不够。
我觉得我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想办法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可能是对学生了解不够造成的。
3、可能受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影响,部分学生也沿着三角形的高剪开,再拼起来,一般的的三角形拼成了不规则的四边形,只有等腰三角形剪开后才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手忙脚乱,心里明白怎样给学生解释,但是力不从心,可能是心理素质的原因,害怕听课的老师笑话。
总之,我觉这节课很不成功,有许多地方值得继续研究,向用经验的老师请教,以这次讲课为教训,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围绕着“通过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与已学图形面积的联系,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体验和感悟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个教学重点展开。
并注意从每一个细微之处着手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根据教学知识结构、特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创设了在操作中学,研讨交流中学、探究发现中学等自主学习方法与活动。
使学生在拼一拼,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尝试失败与成功,在研讨交流、聆听、评价中自主学习,和谐发展。
本节课中,尽管要解决的问题具有挑战性,探究的过程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将解决三角形面积计算(新问题)置于已学图形面积计算(旧知识)这个“背景”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激活”,因此就能够在磕磕碰碰的探索中主动完成认知的建构,把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分别同化到已有的长(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结构中去。
具体做法如下:
1. 这节课我采用了通过实践操作组织教学,通过大胆放手,让学生在猜、拼、想、议中学习数学,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中研究数学,在自主、自由中“发展”数学。
2、培养实践能力: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在教学思路上是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概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使学生在拼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
趣。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分组合作探究,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验证得出结论,初步概括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采用了拼一拼、操作讨论的方法,找到了三角形如何转换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为图形之间的关系架设了桥梁,使知识融会贯通。
如果把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这一环节照本宣科,学生也能理解,但只是按部就班,谈不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没有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
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新舞台和时空,顺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感悟知识。
3、实现合作互动:这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给了学生充足的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表现、发展自己,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我提供了多次学生交流的机会,学生们可通过互相帮助、分工合作、互相激励来促进彼此的学习,形成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学生学会了交流,充分发扬了教学民主。
不足之处:
例如:个别学生参与不积极,手中拿着两个三角形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进行转化,在推导验证过程中也只是被动地接受。
如果让他们充分地操作体会,时间又不允许。
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也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