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潭县简介

合集下载

临潭县旅游景点

临潭县旅游景点

临潭县旅游景点
临潭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拥有丰富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

以下是临潭县较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1. 俄丹峡谷风景区:位于临潭县西北部,以其壮丽的峡谷和奇特的地质景观而闻名。

峡谷中有清澈的河流、翠绿的森林和险峻的山峰,是远足和探险的好去处。

2. 仓耳湖:位于临潭县的东南部,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

湖水清澈碧绿,周围有茂密的松树和山花,景色宜人。

湖边还有露营地和度假村,可供游客休闲和欣赏自然风光。

3. 景潭古城:位于临潭县城内,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城遗址。

这里有古老的城墙、城门和街道,建筑风格充满西域古国气息。

在古城内还可以游览古寺庙和传统建筑,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

4. 天神山:位于临潭县的西南部,是一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
雪山。

山上有终年积雪和雪峰,在晴朗的天气里可以俯瞰周围的山脉和峡谷。

天神山还是登山和徒步旅行的好地方,但需注意高原反应。

5. 茶卡盐湖:位于临潭县的北部,是中国四大盐湖之一。

这里有广阔的盐湖和盐碱地,形成了一片独特的白色景观。

在天空晴朗的日子里,湖水和天空的反射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色彩,非常壮观。

以上是临潭县较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
力。

在临潭旅游时,您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和体验藏族文化。

甘肃最穷的三个县

甘肃最穷的三个县

甘肃最穷的三个县
镇远县、静宁县、临潭县
甘肃省“最穷”县:第一名是镇远县。

县转移到管理县的庆阳城”,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从庆阳机场60公里,距火车站,70公里县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人口约519800,主要是汉族人口,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美国是中国的592帮助贫困的县和甘肃东部18个干旱的县,其中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

第二名是静宁县。

这个县是平凉市管辖县,位于甘肃中部,,这个县也是西方门平凉市,县的总面积是219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87452人,整个县的耕地147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

由于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非常适合种植苹果,也是全国苹果优势产区之一。

第三名是临潭县。

县甘南藏族自治州,地理位置在甘肃南部,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环境是特殊的地位,是农业和牧区,藏族和汉族的集成区、县总面积1557.68平方公里,人口约150000人,有十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6%,其经济在农业。

现在,甘肃还有8个贫困县、17.5万人未脱贫,这8个县分别是陇南市西和县、礼县、宕昌县,临夏州东乡县、临夏县,定西市通渭县、岷县,庆阳市镇原县。

事实上,甘肃之所以这么多贫困县,其实还是因为环境因素。

甘肃临潭冶力关景区宣传片文案

甘肃临潭冶力关景区宣传片文案

临潭冶力关景区宣传片
临潭,冶力关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这里山水秀美,气候温暖湿润,被誉为“山水冶力关,生态大观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莲花山,绿涛茫茫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秀美的冶木大峡谷,旖旎的天池冶海,形态逼真的十里睡佛,峰峦叠嶂的石林风光,国家级地质公园赤壁幽谷,神奇的阴阳石、亲昵沟、爱情桥、情人谷等。

景区被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选定为外景拍摄基地,西游记、英雄时代等影视作品先后在这里取景拍摄。

景区被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十大休闲旅游目的地等殊荣,被美国权威杂志《视野》、《探险》评选为人一生要去的世界五十个地方之一。

明丽的洮绣,悠扬的洮州花儿,激动人心的万人拔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正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来此旅游观光,是人们触摸历史、品味文化、游历山水、感受风情的旅游胜地。

1。

临潭县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临潭县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临潭县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采访稿临潭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州东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总面积为1557.68平方公里,总人口14.9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6%,居住着汉、回、藏等10个民族。

目前全县有新华书店、影剧院、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洮州民俗文化博物馆一处,文化广场4处,文管会一处,建有乡镇文化站3个,农民文化书屋20处,县文化馆现有馆藏文物146件,其中:国家三级文物17件。

全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即古战牛头城遗址、陈旗磨沟遗址、新城李家坟墓群,苏维埃旧址、明代洮州卫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分别是流顺红堡子城堡、侯家寺、石旗崖遗址、吊坪遗址、庄子园遗址、园尼遗址、大庙台遗址、鸣鹤城遗址、尕路田大房子)。

临潭县是古洮州的中心地带,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共生共进的典型区域,璀璨夺目的民俗文化在这里得以集中体现,并独具特色。

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融合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体系。

为进一步保护与发展我县独特的民族文化,使优秀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不断传承和有效保护、发展,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央、省、州高度重视我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县在文物保护、基层文化建设、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近年来,县上成立了民族文化遗产整理和研究机构,开展了抢救、搜集、整理、研究民族民间文学艺术遗产的工作;一是2004年,公布了全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杂技与竞技五大类38项,其中,万人扯绳、洮州花儿、新城花儿会(龙神赛会)、洮砚雕刻技艺、洮绣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并将“万人拔河(扯绳)”和“洮砚雕刻技艺”、“新城花儿会”上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是并申报新城镇端午节十八位龙神赛会为国家级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三是2008年,成功申报临潭县为“全国拔河之乡”。

甘肃临潭县简介

甘肃临潭县简介

概述临潭,古称洮州,全县辖3镇江 3 乡、141个行政村,城关镇、新城镇、冶力关镇、术布乡、古战回族乡、卓洛回族乡、长川回族乡、羊永乡、流顺乡、店子乡、三岔乡、王旗乡、石门乡、羊沙乡、八角乡、洮滨乡。

总人口14.92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 万人,占总人口的92%,有汉、回、藏、蒙古等10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6%。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属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过渡地带,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是农区与牧区、藏区与汉区的结合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3° 10'〜103° 52',北纬34° 30'〜35° 05'。

总面积1557.68 平方公里,境内属高山丘陵地带,海拔在2209—3926米之间,平均海拔2825米。

全县有耕地26.6 万亩, 主要农作物是小麦、青稞、豆类、洋芋, 近年来, 药材种植和青饲料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全县有草场 1 23万亩,畜牧业是临潭县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 农区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 各类牲畜存栏达22.9 万头(匹、只);有丰富的蕨菜、蕨麻(人参果)、鹿角菜、羊肚菌(狼肚)、木耳等山珍野菜资源;有较丰富的石灰石、石膏石、花岗岩、矿泉水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水能理论蕴藏量28.73 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17.28 万千瓦;通信网络横穿全境,基本实现了干线公路的无缝隙覆盖。

全县有劳动力8 万余人,发展劳务经济前景广阔。

二、资源1. 土地资源总土地2160858.7 亩,其中农用地面积2083094.4 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6%;建设用地面积4282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

全县耕地面积329211.6 亩,占地地总面积的15%;耕种水浇地10442亩,旱地318769.6 亩。

全县林地面积549603.2 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其中有林地347410.2 亩,灌木林地137327.8 亩,疏林地27560.6 亩,未成林造林地3634.2 亩,苗圃地887.8 亩。

临潭县综合自然区划报告

临潭县综合自然区划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学临潭县综合自然区划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班级:11级地理科学<1>班姓名:学号:***********临潭县综合自然区划报告一:自然地理概述临潭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坐标为东经103°l0'~103°52',北纬34°30'~35°05'。

东邻岷县,北接康乐、渭源2县,东西南3面被卓尼县包围。

总面积1557. 68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离6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83公里。

临潭县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过渡地区,属高山丘陵地带,平均海拔2825米,最高3926米,最低2209米,地形西高东低。

气候属高寒阴湿区,春季回暖缓慢,夏季多暴雨冰雹,秋季降温迅速,四季不分明。

年平均气温3.2℃,极端最低气温-27.1℃,极端最高气温29.6℃。

平均无霜期65天。

年平均降水量518毫米。

高寒、阴湿、霜冻、冰雹、旱涝为临潭县灾害性气候。

1:地质1.1:地层临潭位于秦岭褶皱系西部中段,以王家坟——合作大断裂为界,将西秦岭分为北秦岭海西优地槽褶皱带和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临潭县正处在这两个褶皱带的过渡带上。

县境内出露地层以上古生界及中、下三迭统为主,第三系、第四系分布零星。

1.2:地质结构横贯临潭境内主要地质构造为北秦岭海西优地槽褶皱带和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次一级构造由新堡力士山复背斜和洮河复向斜组成。

新堡力士山复背斜:轴部由下石炭统砂岩、页岩、粉砂岩组成;两翼逐由中、上石炭统、二迭系、中下三迭统灰岩、砂岩、页岩、板岩组成;背斜轴部在秋峪山至甘沟一带呈近东西向展布,局部偏转呈弧形,由尖山向西则呈北西向展布;在复背斜轴部发更次级羊沙背斜,南北展布6公里,轴向.270。

至285。

,两翼不对称,倾角较陡,一般在55°至85°轴向微向南凸。

洮河复向斜:仅出露向斜北翼边缘部分,分布在城关至新城一线,长30公里,宽5公里,表现为中下迭统组成向北倾斜单斜层。

案例分享-农村三级物流体系

案例分享-农村三级物流体系
县城距兰州346公里,距甘南合作78公里,距卓尼县27公里,距岷县103 公里,距康乐县135公里,距渭源县256公里。
交通基本形成“干支相连,区域成网”的“格局,有效拉动了县域经济 增长,为促进临潭县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发展奠定基础。
【临潭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农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由临潭县金
合农村实际的环境,借助最简单高效的“短信抢单”形式精准高 效的通知到具有该乡镇、村承运能力的人群,并简单明了的告知 承运的情况及可获得的报酬,如有意愿(比如正好上午来乡镇、 下午返程的情况...)回电抢单确认。
共享物流
共享承运人统一到乡镇登记身份信息 扫描身份证 拍照
签订共享承运协议
共享物流
智能分拣 有效装车 高效配送 减空增满
商贸物流促发展
·快递物流的会员制粉丝效应为其铺路,精准锁定商贸目标群体 ·县镇村三级服务站体系,打通邮路,也就是临潭县商贸最优的渠道网络。 ·盘活电商进农村示范县仓配一体
鑫弛自营:快消品、家电为鑫弛物流主要自营品类,自有仓储、加工、包装、三级服务站 点线上线下O2O的销售、县域自有物流网络
鑫弛联营:自有仓储的代储品类代卖,县级一级经销商的代卖、仓配一体 鑫弛联盟:整合的会员粉丝同时去整合“服务联盟商家”,让“服务业”也通过农村电子 商务可以先“批发”再“零售”,商家有生意、百姓有便宜、企业有收益
市场化运营 大家好就是真的好 快递保成本 商贸促发展 专线解难题
先农村包围县城 再县城逐个击破
·直接整合县城“四通一达”各大快递公司县城以下的快递单统一配送
末端配送费用
信息采集、分拣难度大
单号信息不共享
面单信息不完整
原有乡镇代理的阻挠
从末端乡镇、村服务站的宣传服务着手

临潭县历史沿革(完整版)

临潭县历史沿革(完整版)

临潭县历史沿革(完整版)临潭县历史沿革临潭县历史悠久,废置多变。

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夏、商、周时期,临潭地区属雍州所辖,为古羌人居住地。

春秋战国时期,临潭地区为秦国属地。

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设置郡县,临潭地区为陇西郡临洮县(今岷县)所辖。

两汉时期,临潭地区属凉州刺史部陇西郡临洮县(今岷县)所辖。

三国时期,临潭地区为曹魏秦州陇西郡临洮县(今岷县)所辖,境内有洮阳、侯和戍守要地。

西晋时期,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置洮阳县,隶属秦州(今天水)狄道郡。

晋怀帝永嘉末年(313年),辽东一代的鲜卑族慕容氏之一支吐谷浑率部西迁,渡过黄河,直至枹罕(今临夏州),而后占据洮阳,征服当地羌族部落。

东晋时期,吐谷浑占据了整个洮西地区,原西晋时期设置的狄道郡洮阳县沦陷,临潭地区被吐谷浑政权控制。

十六国时期,地方割据势力纷争,战事频繁,地方行政建制置废无常,领属十分混乱,大多数时间,临潭地区实际为吐谷浑控制。

十六国时期,除前凉在临潭置侯和屯护军外,其余各国均以陇西郡临洮县隶属。

前赵时隶属于秦州,前秦、后秦和西秦时隶属于河州,后凉时隶属于凉州。

南北朝时期,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445年)置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领金城、武始、临洮、洪和郡。

临洮郡辖龙城(治所今临潭县陈旗乡)、石门(今临潭县石门乡)、赤水(今岷县东北)三县。

洪和郡(治所今临潭县新城镇)辖水池(今临潭县冶力关镇)、蓝川、蕈川三县。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年),吐谷浑又重修洮阳、泥和二城,驻兵戍守,临潭地区实际仍为吐谷浑控制。

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年),派大司马贺兰祥率兵征讨吐谷浑,拔其洮阳、洪和二城,置洮州而还。

武帝保定元年(561年)二月,遣大使巡察天下,于洮阳置洮州。

随之,又置洮阳郡及汎潭县。

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三年(583年)废郡置州县,置洮州。

开皇十一年(591年),改汎潭县为临潭县。

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年)七月,隋炀帝继位。

临潭旅游景点

临潭旅游景点

临潭旅游景点
临潭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旅游目的地。

以下是临潭县的几个主要旅游景点:
1. 溪口古城:溪口古城是临潭县的一个历史文化遗址,建于唐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藏族建筑风格,是临潭县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2. 郭差拉山:位于临潭县西侧的郭差拉山是一个著名的登山胜地,山势险峻,景色壮丽,是许多徒步爱好者和登山者的热门目的地。

3. 天水湖:天水湖是临潭县境内的一个高山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群山环绕,景色优美宜人,是观赏风景和休闲垂钓的好地方。

4. 梅园峡谷:位于临潭县西南部的梅园峡谷是一个自然风景优美的峡谷景区,里面有奇特的岩石和清澈的溪流,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处适合徒步和观光的旅游胜地。

5. 罗布人寺:罗布人寺是临潭县境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始建于明朝,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庄严氛围的古老寺庙,吸引了许多信众和游客前来参观。

以上是临潭县的一些旅游景点,每一处都有独特的风景和文化景观,是旅游者们探索和体验临潭县的好去处。

关于临潭县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临潭县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临潭县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临潭县是一个地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县城,全县总面积为468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3万人。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加之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临潭县的农村地理教育一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为农村地理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农村初中地理教育一直受到关注。

在临潭县农村初中,地理教育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科目。

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课程设置滞后等问题日益突出。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质量,也影响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深入了解临潭县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和改进建议,对于促进地理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农村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介绍】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临潭县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途径和改进建议,旨在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提升地理素养。

通过调查研究,希望能够为改进临潭县农村初中地理教育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助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增强他们的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培养地方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临潭县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的实际情况,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以推动农村初中地理教育水平的提升,促进乡村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构建教育强县和教育强省做出自己的贡献。

2. 正文2.1 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现状概述临潭县是一个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农村县,地理教育在农村初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目前,临潭县农村初中地理教育存在一些特点与问题。

教材资源不足。

由于农村初中学校条件有限,学校图书馆和教学资料相对匮乏,导致学生的地理学习受到限制。

教学质量不稳定。

由于师资力量不足,部分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学质量的不稳定性。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绝美甘南—临潭

绝美甘南—临潭

绝美甘南—临潭◆临潭◆民俗博物馆生态大观园临潭,古称洮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东邻岷县,北接康乐、渭源两县,与卓尼县插花接壤,藏、汉、回等民族聚居在此。

临潭县地形西高东低,大多地区属高山丘陵地带。

临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自然景观绚丽多彩,名胜古迹丰富。

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辛甸文化遗址等印证了这里古老的文明。

风景秀丽的冶力关、莲花山等自然景区,是理想的避暑度假胜地。

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人,一年一度的莲花山“花儿”会闻名省内外。

城关地区元宵节“万人拔河”活动已载入基尼斯世界纪录。

洮州历史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是藏在历史深处的一块宝地。

它古称洮州,汉、回、藏多民族杂居;汉代有中原移民,唐代起边将李晟、李塑“雄于西土”,宋代设“茶马互市”,明代来西征将军沐英并屯边军民,一时兴江淮之风;史称临潭为“入藏门户”,常为“词人侍望,剑客高歌”之地;藏传佛教之江可寺,元世祖忽必烈南征之行宫,红色苏维埃之旧址,力挽红军北上之会议旧所,朱德元帅当年“抗日反蒋星夜渡,为国跋涉到临潭”之诗句,如此种种,临潭的历史之重可鉴……洮州卫城临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地处“西控番戎,东蔽湟陇”、“南接生番,北抵石岭”之要冲,自古以来,由于战争、屯垦等原因,使众多民族在洮州杂居融合。

临潭文化底蕴深厚。

磨沟仰韶文化遗址,是目前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发现的最早有人类活动的遗址。

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辛甸文化遗址等,都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名胜古迹方面,有西晋吐谷浑所筑古战牛头城遗址、明洪武十二年所建的洮州卫城和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的新城苏维埃政府旧址等。

牛头城洮州“花儿”洮州从新石器时代,就有古先民从事生产活动。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断开拓,繁衍生息的汉、回、藏等各民族人民创造培育了高亢、奔放、山野味浓郁、地方特点鲜明的民间山歌——洮州花儿。

甘肃临潭县简介

甘肃临潭县简介

一、概述临潭,古称洮州,全县辖3镇江3乡、141个行政村,城关镇、新城镇、冶力关镇、术布乡、古战回族乡、卓洛回族乡、长川回族乡、羊永乡、流顺乡、店子乡、三岔乡、王旗乡、石门乡、羊沙乡、八角乡、洮滨乡。

总人口14.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万人,占总人口的92%,有汉、回、藏、蒙古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6%。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属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过渡地带,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是农区与牧区、藏区与汉区的结合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0′~103°52′,北纬34°30′~35°05′。

总面积1557.68平方公里,境内属高山丘陵地带,海拔在2209—3926米之间,平均海拔2825米。

全县有耕地26.6万亩,主要农作物是小麦、青稞、豆类、洋芋,近年来,药材种植和青饲料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全县有草场123万亩,畜牧业是临潭县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农区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各类牲畜存栏达22.9万头(匹、只);有丰富的蕨菜、蕨麻(人参果)、鹿角菜、羊肚菌(狼肚)、木耳等山珍野菜资源;有较丰富的石灰石、石膏石、花岗岩、矿泉水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水能理论蕴藏量28.73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17.28万千瓦;通信网络横穿全境,基本实现了干线公路的无缝隙覆盖。

全县有劳动力8万余人,发展劳务经济前景广阔。

二、资源1. 土地资源总土地2160858.7亩,其中农用地面积2083094.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6%;建设用地面积4282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

全县耕地面积329211.6亩,占地地总面积的15%;耕种水浇地10442亩,旱地318769.6亩。

全县林地面积549603.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其中有林地347410.2亩,灌木林地137327.8亩,疏林地27560.6亩,未成林造林地3634.2亩,苗圃地887.8亩。

甘肃临潭县简介

甘肃临潭县简介

一、概述临潭,古称洮州,全县辖3镇江3乡、141个行政村,城关镇、新城镇、冶力关镇、术布乡、古战回族乡、卓洛回族乡、长川回族乡、羊永乡、流顺乡、店子乡、三岔乡、王旗乡、石门乡、羊沙乡、八角乡、洮滨乡。

总人口14.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万人,占总人口的92%,有汉、回、藏、蒙古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6%。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属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过渡地带,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是农区与牧区、藏区与汉区的结合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0′~103°52′,北纬34°30′~35°05′。

总面积1557.68平方公里,境内属高山丘陵地带,海拔在2209—3926米之间,平均海拔2825米。

全县有耕地26.6万亩,主要农作物是小麦、青稞、豆类、洋芋,近年来,药材种植和青饲料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全县有草场123万亩,畜牧业是临潭县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农区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各类牲畜存栏达22.9万头(匹、只);有丰富的蕨菜、蕨麻(人参果)、鹿角菜、羊肚菌(狼肚)、木耳等山珍野菜资源;有较丰富的石灰石、石膏石、花岗岩、矿泉水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水能理论蕴藏量28.73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17.28万千瓦;通信网络横穿全境,基本实现了干线公路的无缝隙覆盖。

全县有劳动力8万余人,发展劳务经济前景广阔。

二、资源1. 土地资源总土地2160858.7亩,其中农用地面积2083094.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6%;建设用地面积4282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

全县耕地面积329211.6亩,占地地总面积的15%;耕种水浇地10442亩,旱地318769.6亩。

全县林地面积549603.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其中有林地347410.2亩,灌木林地137327.8亩,疏林地27560.6亩,未成林造林地3634.2亩,苗圃地887.8亩。

高原红色古城——临潭新城

高原红色古城——临潭新城

高原红色古城——临潭新城作者:柴繁隆来源:《丝绸之路》2011年第11期出兰州南行160公里,即到甘南临潭境内,经有“兰州后花园”之称的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冶力关,继续向东南前行,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大岭山,穿羊沙河峡谷,再翻过大石山,一座古代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城镇便映入眼帘,这就是临潭县新城镇。

新城镇是一座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气势最宏伟的古卫城,这也是一座促进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功勋卓著的红色古城,这更是一座书写了回、藏、汉民族大团结的历史古城和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高原古城。

2009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公告中,临潭新城被列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与湖南永顺县芙蓉镇、河南开封朱仙镇等齐名。

新城镇,古称洪和城、洮州城,位于临潭县城东36公里处,四面环山,海拔2800米,明代所筑洮州卫城半绕山坡、半围川道,气势宏伟,自秦汉以来就是古洮州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历代曾多次建置郡、州、县政权,是甘肃南部的历史名城,也是古代扼川、甘、青之钥,锁吐蕃、回纥之匙的陇上重镇之一。

唐时洮州城繁华一时,一度成为洮州治所,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松赞干布时走的就是这条道。

五代至北宋,多为吐蕃控制,元代为洮州帅府驻地。

明洪武十二年(1379),洮州十八蕃酋叛乱,朱元璋命征西将军沐英率军征讨,又命大将李文忠筹军饷。

沐英率大军于土门峡大败蕃军,生擒蕃酋,拓地千里。

朱元璋认为,“洮州,西蕃门户,筑城戌守,扼其咽喉”。

李文忠领此旨意,派都督府俭事金朝兴领兵筑城,在藏族土司的协助下,于东陇山下建筑新城,将洮州卫由旧洮堡迁至新城。

此后200多年,该城经历了四次改筑、增修。

到清朝咸丰三年(1853),又曾先后两次重修。

城楼毁于清同治年间的洮州兵乱,从此再未整修。

城垛墙毁于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其余古城垣保存完好。

古城依山而筑,北高南低,为不规则长方形,分前后两部分,周长4390米,东西长1760米,南北宽1189米,城墙高9.9米、宽7.92米。

甘肃临潭县简介

甘肃临潭县简介

甘肃临潭县简介一、概述临潭,古称洮州,全县辖3镇江3乡、141个行政村,城关镇、新城镇、冶力关镇、术布乡、古战回族乡、卓洛回族乡、长川回族乡、羊永乡、流顺乡、店子乡、三岔乡、王旗乡、石门乡、羊沙乡、八角乡、洮滨乡。

总人口14.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万人,占总人口的92%,有汉、回、藏、蒙古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6%。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属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过渡地带,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是农区与牧区、藏区与汉区的结合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0′~103°52′,北纬34°30′~35°05′。

总面积1557.68平方公里,境内属高山丘陵地带,海拔在2209—3926米之间,平均海拔2825米。

全县有耕地26.6万亩,主要农作物是小麦、青稞、豆类、洋芋,近年来,药材种植和青饲料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全县有草场123万亩,畜牧业是临潭县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农区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各类牲畜存栏达22.9万头(匹、只);有丰富的蕨菜、蕨麻(人参果)、鹿角菜、羊肚菌(狼肚)、木耳等山珍野菜资源;有较丰富的石灰石、石膏石、花岗岩、矿泉水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水能理论蕴藏量28.73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17.28万千瓦;通信网络横穿全境,基本实现了干线公路的无缝隙覆盖。

全县有劳动力8万余人,发展劳务经济前景广阔。

二、资源1. 土地资源总土地2160858.7亩,其中农用地面积2083094.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6%;建设用地面积4282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

全县耕地面积329211.6亩,占地地总面积的15%;耕种水浇地10442亩,旱地318769.6亩。

全县林地面积549603.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其中有林地347410.2亩,灌木林地137327.8亩,疏林地27560.6亩,未成林造林地3634.2亩,苗圃地887.8亩。

洮州(临潭)

洮州(临潭)

洮州(临潭)1940年4月,俯瞰洮州(临潭)城关镇。

1932年,洮州(临潭)的汉族妇女。

洮州方言依然保留着五、六百年前的江南官语,临潭的汉族和回族多为明初西征甘南的将士和迁移居民的后裔,祖籍明朝的应天府,今南京一带。

1933年,洮州(临潭)的集市日。

1934年,洮州(临潭)附近的长城遗迹。

1934年,洮州(临潭)附近的长城遗迹,《临潭县志》有记“明边墙是古长城西端之起点”。

1933年,洮州(临潭)与卓尼的界河,洮河。

沿着甘南靠向北方高地的洮河流域,曾有“进藏门户”之称。

1934年,洮州(临潭)一带的干燥河谷地带,土壤厚实,地气较暖,被来自江南先进农耕地域的百姓开垦精耕细作。

1933年,洮州(临潭),洮河渡口。

1938年3月,洮州(临潭),洮河岸边的喇嘛寺。

1933年,洮州(临潭),洮河岸边的路。

1933年,洮州(临潭),装有羊毛包的手推车和马车行进在洮河岸边的路上,商业贸易通恒于外。

————————————————古老洮州的三标志我认为古洮州的古有三个标志,它却被我们忽视,甚至遗忘或熟视无睹。

这三道穿越历史风烟的标记,使洮州显得浑朴厚重、凄美雄壮。

如果没有这些标志,那么历史的沉积不知又从何说起。

一、边墙第一道标志是边墙。

在洮州的东西两境都有边墙,据一九九七版《临潭县志》记载,东边是宋边墙。

该墙南起三岔乡南的关上,经大小红花两地,过边墙河至王旗村北接洮河,是宋代洮州重镇铁城的屏障和门户。

现在在王旗镇磨沟村边墙河,还能看到一段残墙。

西边墙是明代所筑的长城,现存相对完整。

自古战乡西南的玉古崖起,向东延伸,经达加、甘卜他、官洛、恶藏、土桥、边古壕各闇门,至上八角顶石墩河州界,在洮州境内全长约二百六十里。

第一次去卓尼县阿子滩乡达加村看边墙,是在2007年11月间。

我独自骑摩托车经古战、尕路田、九日卡翻山远远就看见了边墙和暗门。

秋日午后的斜照,使墙体泛出古铜色的基调,从闇门中窜出的古道延伸至山野之间。

古道两边荒草漫漫,收割过庄稼的茬地,也无意间为边墙衬托出几丝萧瑟的气息。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甘肃省临潭县新城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甘肃省临潭县新城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甘肃省临潭县新城镇新城镇,古称洪和城、洮州城,自秦、汉以来就是古洮州政治、经经、文化、军事的中心,地处临潭县中部,距县城35公里,土地总面积113.8平方公里,海拔2800米,是一座高原古城,城区占地一万一千亩,汉、回、藏等多民族繁衍生息,共同发展。

全镇辖20个村民委员会,89个村民小组,25320人,新城境内群山环绕,有“朵山玉笋”、“玉兔临凡”、“西湖晚照”、“紫螃烟云”等美丽的自然风光;有明卫城、鸣鹤城、隍庙、雷祖庙、李家坟等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有传统端午节迎神赛会等大型民俗活动;有粗狂豪放、婉转悦耳的“洮州花儿”。

是一块古老神奇的热土,是避暑度假的好去处。

新城镇以农业为主,并兼有牧、副业.新城镇的名胜古迹主要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洪武十二年所筑的洮州卫城、新城苏维埃政府旧址、李家坟遗址、鸣鹤城遗址、西街村城背后海眼。

2006年8月被列为甘肃省历史文化名镇。

临潭县新城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临潭县新城北街,为临潭县迄今唯一幸存的古建筑。

原为北宋吐蕃唃厮啰首领“鬼章王”官邸,元代为元世祖忽必烈南下攻取云南大理时驻跸之所,俗称“鞑王金銮殿”。

明清时为城隍庙。

占地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山门立于4米高的红沙岩石叠垒的台基上,重檐歇山顶,檐角起翘,斗拱重叠,花枋精致,山门连接戏台,结构繁复,内前院为2层听戏场,后为大殿,亦为重檐歇山顶,花窗隔扇门,面阔5大间,整体造型典雅庄重。

大殿两侧及背后有廊房、后宫等附属建筑物,配合紧凑,布局合理。

1936年8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在朱德、徐向前等率领下进驻新城。

19日,在新城隍庙成立临潭县苏维埃政府,常云亭为县长,赵明轩为主席。

黄火青代表红军总部任命李中方为中国抗日救国军甘肃第一路军司令员之后,又在城隍庙内召开了由朱德、张国焘主持的“洮州会议”,讨论了中央关于“命令四方面军停止西渡”的指示,会议决定放弃西渡计划。

9月29日,由朱德在隍庙戏台上作了整军报告,写下了"抗日反蒋星夜渡,为国跋涉到临潭"的诗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临潭,古称洮州,全县辖3镇江3乡、141个行政村,城关镇、新城镇、冶力关镇、术布乡、古战回族乡、卓洛回族乡、长川回族乡、羊永乡、流顺乡、店子乡、三岔乡、王旗乡、石门乡、羊沙乡、八角乡、洮滨乡。

总人口14.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万人,占总人口的92%,有汉、回、藏、蒙古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6%。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属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过渡地带,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是农区与牧区、藏区与汉区的结合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0′~103°52′,北纬34°30′~35°05′。

总面积1557.68平方公里,境内属高山丘陵地带,海拔在2209—3926米之间,平均海拔2825米。

全县有耕地26.6万亩,主要农作物是小麦、青稞、豆类、洋芋,近年来,药材种植和青饲料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全县有草场123万亩,畜牧业是临潭县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农区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各类牲畜存栏达22.9万头(匹、只);有丰富的蕨菜、蕨麻(人参果)、鹿角菜、羊肚菌(狼肚)、木耳等山珍野菜资源;有较丰富的石灰石、石膏石、花岗岩、矿泉水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水能理论蕴藏量28.73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17.28万千瓦;通信网络横穿全境,基本实现了干线公路的无缝隙覆盖。

全县有劳动力8万余人,发展劳务经济前景广阔。

二、资源1. 土地资源总土地2160858.7亩,其中农用地面积2083094.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6%;建设用地面积4282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

全县耕地面积329211.6亩,占地地总面积的15%;耕种水浇地10442亩,旱地318769.6亩。

全县林地面积549603.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其中有林地347410.2亩,灌木林地137327.8亩,疏林地27560.6亩,未成林造林地3634.2亩,苗圃地887.8亩。

全县草地面积996519.6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6%,其中天然草地986364.2亩,人工草地10052.2亩。

全县居民点工矿用地39139.5亩,其中城市用地215.4亩,建制镇用地283.9亩,农村居民点用地37082.7亩,独立工矿用地808.5亩。

2.水资源全县水利资源丰富。

洮河是其主要河流,流红县境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2868平方公里。

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2.91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条件下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1.33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0.119亿立方米。

洮河支流有冶木河、羊沙河、石门河。

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8.7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17.29万千瓦。

3. 矿产资源现已查明的矿种有铜、铁、金、铅、锑、汞、水泥灰岩、煤、石膏等9种地33处矿产。

境内有较丰富的石灰石、石膏石、花岗岩、矿泉水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和正在开发的锑、黄金等矿产资源。

特别是石膏石储量在4000万立方米上,矿石品位平均在98%以上,为I级品石膏矿石,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4.生物资源林木主要有云杉、冷彬、华山松、白杨、柳、柏、桦、青杠、椴木、枇杷、李子、木梨、沙棘、毛樱桃、苹果、杏等、药材有麝香、虫草、贝母、秦艽、大黄、党参、黄芪、当归、柴胡、百合、独活、黄檗、黄连、丹参。

食用植物有蕨菜、地耳、木耳、蘑菇、狼肚菌、山野菜等。

野生动物有鹿、狐、狼、豹、麝、獾、野猪、猞猁、山狳、马鸡、雪鸡、苏门羚、黑鹳、娃娃鱼等。

主要粮食作物小麦、青稞、马铃薯、蚕豆、油菜、胡麻、燕麦等。

三、气候临潭县境内属高山丘陵地区,,地形西高东低,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多为低山深谷,峰峦叠峰,地形复杂,沟壑纵横。

白石山、莲花山、大岭山为主要山峰海拔在2209-3926米之间,平均海拔2825米。

全县大部分气候属高寒干旱区,寒冷、阴湿、四季不分明,降水东北多西南少,旱涝雹冻频繁,具有长冬天夏、春秋相连、冬长冬冷而不寒、春季回暖慢、秋季降温快、冬干秋湿的高原气候特色。

1.气温:临潭县气温的年际标底以城关地区海拔2810.2米为计算标准。

年平均气温3.2℃,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自西向南东递降。

以临潭县区域划分,西路为3.2至3.5℃:中路为3.7℃,南路为5.1℃,东路为6.7℃.2.气温年际特征临潭县气温年际特征是7年1个周期转换,并随着下垫面的生态变化气温变暖,转变加速,在一年中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为-8.3。

C,7月份最高,为13.3℃。

年平均气温周期变化明显,最高点距历年平均值为0.6℃,最低点距平均值为一0.7℃,从年际趋势变化看,本地1980年后的气温高于1980年前,出现了转暖年降水量383.2--668.2毫米;蒸发量93至356毫米,日照时数2314小时,年平均无霜期65天右左。

3.积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O。

C,表示积雪融化;稳定通过≥5.O。

C,植物开始萌芽生长;稳定通过≥10.O'C,植物生长迅速并开始结果实。

临潭县平均气温≥15+C的积温只有148"C,而≥20 9C的积温无出现。

城关地区≥o oc 积温为1920’c,始于3月30日,终于11月2日,平均218天,全年日平均气温在lo℃的日数为73天(6月18日至8月31日≥10℃的积温为942℃。

4.地温冻土临潭各地的地面温度一般比年平均气温高2至3℃。

城关区年平均地面温度为6.2℃,比空气温度高3℃。

7月份平均地温高为18.2℃,1月最低为-7.7"C,平均地温最高28.1℃,极端最高地温为60.3℃,平均地温最低为-53℃,极端最低地温为-33.5℃。

地中温度,地中5至20厘米各层年平均地温与地面温度差值不大。

月际变化与气温相似,一年中以7月最高,1月最低,冬季各月均在O℃以下,4至10月在0℃以上,5至9月在10℃以上,3至8月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9至2月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

冻土深度与地温的年际变化,同冬季冷暖密切相关。

临潭县从10月份当地温降至O℃以下后,土壤开始冻结,次年春天3月份地温升至0℃以上后解冻。

历年最大冻土深度为147厘米(1976年2月),冻土深度最浅为92厘米(1985年)。

冻土深度的自东向西增长。

城关地区10厘米土壤平均冻结期在11月12日,解冻期在3月10日I 30厘米土壤平均冻结期在12月4日,解冻期在3月20。

5.日照:临潭日照时数全年为2314小时。

最多达2606.7小时(1990年),最小为201小时(1960年)。

临潭全年日照百分率为52%。

由于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日照时数以冬季为最长,为603.8小时,季节日照百分率为65%,夏季6至8月份日照时数为593.3小时;春季3至5月份日照时数为595.5小时,秋季日照时数只有520.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0%。

从各月分配来看,以12月最多,为217.6小时,9月最少,为143.3小时。

地面和大气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于太阳辐射。

临潭县太阳年辐射量为123千卡/平方厘。

米,以6月、7月为最大,为13.4千卡/平方厘米,12月最小,为6.9千卡/平方厘米。

(6)降水与蒸发量临潭县75%的面积年降水量在524毫米以下,降水量年际变化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地理分布也不均匀,多寡悬殊。

东南多中西少。

临潭城关区年平均降水量518毫米,东路石门、陈旗、龙元、南路三岔、总寨、北路冶力关等乡年降水量多于中西路各乡,自西向东递增。

降雨强度为中西路较东南路小,雨量也小,但大雨、暴雨造成的灾害中西路较严重。

临潭县蒸发量与降水量相比,蒸发量多187%,四季中蒸发量,春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

月蒸发量以5月最大,为183.3毫米,12月最小,66.2毫米,年变化幅度在93至356毫米之间。

(7)气压:临潭因海拔高,气压较低。

累年平均气压为724.0百帕,以7月份最高,为727.7百帕,二月份最低,为720.1百帕。

极端最高气压为739.5百帕,极端最低气压为701.1百帕。

(8)风:临潭县风速一般高山大于平川,西部大于东部,春季大于夏季、秋季。

3风向的变化除受冷空气影响外,多偏东风。

风速的变化比较明显,中午、夜间小,最大风力为2级,下午增大至2至4级,午后逐渐减小。

3至4月多大风,6至9月多阵性大风。

年平均出,现≥8级,(风速≥18米/秒)大风天气26天,大风最多时,3月一个月可达6天。

灾害性天气有春寒、干旱、冰雹、大雨、暴雨、连阴雨、霜冻。

四、土壤根据临潭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县土壤划分为6个土类,15个亚类,36个土属,57个土种。

全县土壤一般是垂直带谱分布,从山顶依次分布着亚高山草甸土、黑钙土、栗钙土、灰褐土,局部地区分布着草甸土和沼泽土。

临潭县耕种土类共3个,由黑钙土、栗钙土、灰褐土组成,共有耕种土壤637762亩,占全县总土壤面积的27.8%。

栗钙土是临潭最主要的耕种土壤,从农业角度看。

可以说临潭是栗钙土区。

根据土壤普查养分分析,临潭土壤肥力处于中氮、贫磷、富钾有机质中下等,氮磷比例失调,向水土流失贫瘠化方向发展。

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48%,相当于国家的三四级水平,处于中等较缺水平。

其中三岔、羊沙乡主要是林缘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高达4.34%和3.87%;羊永、流顺乡以栗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只有1.84%和1.99%。

全氮含量平均为0.155%;趋势为东南北路较高,中西路较低,林缘土高于其它土;土壤速效磷含量多数在6至10ppm之间,含量较低,属国家分级标准的四、五、六级范围。

速效磷与全氮相比,相应级别低1至2级,氮磷比为10.5:1,土壤钾素临潭因成土母质中本身就含量丰富,平均含钾2.26%;速效钾含量平均为246ppm,含量在150ppm的土壤频率达80%以上,分属国家分级标准的一二级范围,相当于国家一级含速效钾的耕地面积达407660亩,占农业土壤总面积的63.9%。

从速效钾的地域分布看,古战、卓洛、术布、龙元等乡含量较低,而城关镇和冶力关乡明显高于全县平均值。

对不同地区而言,不同土壤类型和耕作方式下形成的土壤肥力差异较为显著。

黑钙土、淋溶灰褐土、黑土、黑红砂土、黑红土、潮麻土等肥力高于麻土、麻红土、冲淤麻土和白土;肥力低的是淡栗钙土亚类中的土种;冲淤黑土、麻土、麻红瓣土、冲淤麻土等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在1.45%以上,全氮大于0.105%,正常年份亩产达175至250公斤,白麻土和白土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在0.26%左右,亩产一般在100至150公斤之间。

其它土壤,虽然有机质、全氮含量较高,但由于热量限制和土体结构差等原因,产量不高。

临潭有机质含量低于2%的白麻土、白土、黄麻土、红砂土以及林缘白麻土和林缘红土等6种耕种土壤分布区,要提高农业产量就必须改良培肥土壤。

临潭县耕种土壤分类表五、地质地貌1.地层:临潭位于秦岭褶皱系西部中段,以王家坟——合作大断裂为界,将西秦岭分为北秦岭海西优地槽褶皱带和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临潭县正处在这两个褶皱带的过渡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