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透明与不透明》实验单
小学科学11透明不透明(教案)
小学科学11透明不透明(教案)【教案】小学科学11透明不透明【引言】透明和不透明是小学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区别,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索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方式,进一步加深对透明和不透明的理解。
同时,通过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推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透明和不透明的定义和特点;2. 了解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方式;3. 发展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4. 培养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几个透明的和不透明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与伙伴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引导学生回忆并简要总结透明和不透明的含义和特点。
二、探究(20分钟)1.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不同的物体,如透明的玻璃杯、塑料袋,不透明的铁块、木块等。
让学生观察并分类,找出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依次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放在光源旁边,并观察物体内部及周围的光线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能透过光,有的物体却不能。
3. 进一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索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方式。
例如:用不同颜色的过滤纸对光线进行过滤,观察光线变化。
三、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共同总结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个概念。
2. 引导学生总结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方式,如在透明物体中直线传播,在不透明物体中反射或被吸收等。
四、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并思考光在这些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2. 引导学生设计其他实验,进一步探究光在不同条件下的传播方式,如:不同介质中的光传播速度等。
五、应用(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 学生互相批改答案,并给出解析。
3. 教师梳理学生的整体表现,针对性回顾和澄清易错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透明与不透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奇妙的光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主要内容是关于光的透明和不透明性质的知识。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将了解物体的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探索光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也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其他物体的透明与不透明特性,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特点。
- 掌握光在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观察和实验过程。
-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促进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 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特点。
- 光在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光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对光的一些基本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获取信息。
但是,他们在理解光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式和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一些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物体的注意和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图片上的玻璃、水杯、石头和木块,然后提问学生: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光在这些物体中是怎样传播的吗?2. 观察实验-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选择一个透明物体(如玻璃、水杯)和一个不透明物体(如石头、木块)。
- 学生用手遮挡住光源,观察光在物体中的传播情况,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 学生可以讨论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特点,并思考光在这些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3. 实验结果分享和总结- 学生小组之间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通过口头交流或展示实验记录。
二年级上册科学《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透明与不透明》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透明与不透明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不同透明程度材料的作用与运用。
3、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并能分别说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材料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了解光照到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上,分别会产生什么现象。
教学准备:透明玻璃片、毛玻璃片、瓷砖片、不同透明度的灯泡以及线路和其他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透明的,哪些物体是半透明的,还有哪些物体是不透明的。
这些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玻璃、毛玻璃和瓷砖。
)同学们,这三种物体大家认识吗?大家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在这三种物体中,玻璃是透亮的,毛玻璃是半透亮的,而瓷砖是不透亮的。
3、引导学生了解什么叫透明,什么叫不透明?像玻璃这种物体,能透光的,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外面的,我们称之为透明物体。
而不透光的物体,就叫不透明物体。
介于透明和不透明之间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半透明物体。
4、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半透明的,有些却是不透明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
研究这些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5、板书课题:11、透明与不透明学生齐读课题。
二、根据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物体分类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带一些东西到学校来,大家带来了吗?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拿出来,摆放在桌子上。
2、大家带来的这些物体,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不透明的,下面请大家来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用透亮与不透亮的标准,给这些物体分分类,看看哪些物体可以归为透亮的一类,哪些物体可以归为不透亮的一类,而哪些物体介于透亮与不透亮之间,归为半透亮的一类。
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11.透明与不透明》说课稿
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11.透明与不透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1.透明与不透明》是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科学探究方面,学生还缺乏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情境导入、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透明的物体(如玻璃、水杯等),引导学生关注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光线传播情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运用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
4.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并让学生举例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5.拓展延伸: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透明与不透明物体,让学生判断它们的性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透明与不透明•特点:透明物体能让光线通过,不透明物体不能让光线通过。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8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透明与不透明的物体,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体验和理解这一概念。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没有明确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区分透明与不透明的物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和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区分透明与不透明的物体。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
2.观察法: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和总结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
3.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体验。
4.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生活中的透明和不透明物品,如玻璃、塑料、纸张等。
2.学生准备:学生自带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杯子、玩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透明和不透明物品,如玻璃、塑料、纸张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你们能找出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吗?2.呈现(10分钟)教师让学生自带的物品进行观察和分类,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分开。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用自带的物品进行透明与不透明的实验,如透过玻璃看字、透过塑料变形等。
11.透明与不透明-苏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1.透明与不透明-苏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透明和不透明。
2.能够将物品按照透明和不透明进行分类。
3.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区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
2.分类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a. 教学内容1.透明和不透明的定义及区别;2.物品的透明和不透明性质;3.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的实际应用。
b.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利用各种透明、不透明物品的例子来让学生认识这两种物品及其特点;2.观察实验法: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通过观察透明和不透明物品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来深入了解其特性;3.分组讨论法: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认识,分组讨论透明、不透明的物品及其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物品的区别和差异。
四、教学过程安排时间教学内容方法5分钟导入教师利用各种透明、不透明物品,为学生展示透明和不透明的差异;10分钟概念讲解通过差异性语言、图片内容来分别阐述透明和不透明的定义与区别;20分钟实验讨论小组分别进行透明、不透明物品相关实验,观察实验结果,讨论两种物品的特性;10分钟总结整体回顾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透明、不透明的认识,拓宽学生的应用思考;5分钟作业布置发放作业,并且要求学生下节课认真回答作业问题;五、教学评估1.学生进行实验时是否能清楚分辨透明、不透明的物品;2.学生能否根据自身的认知,对透明、不透明物品做出简单的分类讨论;3.学生是否能够根据自身的认知,认真回答作业和课堂提问。
六、教学环节延伸1.视频观看:让学生观看与透明、不透明物品相关的视频,加深对其特性的理解;2.实地观察:带学生出校进行透明、不透明物品的实地考察,并记录物品的相关特点;3.艺术创作:让学生绘制透明、不透明物品的图像,以了解它们的不同之处。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透明与不透明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例子。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科学探究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但对于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
2.观察和实验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感知其特点。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透明与不透明的性质。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4.生活实例法:让学生举例说明透明与不透明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生活图片和实验材料。
2.教学课件。
3.分组讨论的表格。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透明和不透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透明的玻璃、水杯和不透明的木头、纸张等。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性质。
然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将透明的水杯和不透明的小球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现象。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透明与不透明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结束后,各组分享实验结果。
4. 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透明和不透明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举例说明,如透明的水杯可以看见里面的内容,不透明的木头可以用来做桌子等。
小学科学11《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小学科学11《透明与不透明》(教案)透明与不透明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透明和不透明是指光线是否能穿透物体。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透明和不透明的特征。
3. 学生能够使用不透明材料遮挡光线,探索光线穿透的条件。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透明杯、玻璃板、纸板、不透明杯、手电筒、不透明物体等。
2. 实验材料:水、油、砂糖等。
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透明杯和一个不透明杯,并询问学生这两个杯子有什么不同。
2. 学生观察后,提出透明杯可以看见里面的物体,而不透明杯则看不见。
实验一:透明杯和不透明杯1. 教师给每组学生发放一个透明杯和一个不透明杯。
2.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透明杯和不透明杯的特点,完成以下实验要求:a) 描述透明杯和不透明杯的外观特征。
b) 用手电筒照射透明杯和不透明杯的底部,观察光线的穿透情况。
c) 总结透明杯和不透明杯的区别,以及光线在其中的表现。
实验二:探究不同材料的透明和不透明1. 教师展示一些材料,如玻璃板、纸板、塑料袋等,并询问学生这些材料是不是透明的。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以下材料的透明和不透明特征:a) 透明材料(如玻璃板、塑料袋等):能否看见通过它的物体。
b) 透明材料里放置不同物体时,观察其对光线的影响程度。
c) 不透明材料(如纸板、木块等):能否看见通过它的物体。
实验三:探究物体透明的条件1. 教师给每组学生发放一个不透明物体,如砂糖、酱油瓶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不透明物体对光线的遮挡情况,并思考以下问题:a) 不透明物体遮挡光线的效果如何?b) 如果在透明物体(如透明杯)里放入不透明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学总结: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透明和不透明的概念,并回顾实验的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光线在透明和不透明物体中的表现,以及物体透明的条件。
3.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问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
拓展思考:1.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更多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并总结不同物体的特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11.透明与不透明
学习目标
1.知道判断物体透明度的方法,并会在生 活中运用。 2.知道在生活中选择透明度不同的材料的 原因。 3.养成视察的好习惯 。
有些物体是透明的,有些是半透 明的,有些是不透明的。
玻璃
毛玻璃
瓷砖
隔着这些物品看木块,辨别它们是透明的、 半透明的,还是不透明的。
• 视察两种灯泡的玻璃有什么不同? • 比较两种灯泡发出的光有什么不同?
装饰柜的门选择 透明的玻璃
如果你有一间小书房,你会选择什么材料来 制作房门、书柜门、窗帘?说说你的理由。
你会选择什么材料来制 作房门、书柜门物品?
透明伞和不 透明伞
纸质包书皮和 塑料包书皮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下面不同的物品?
可视和不可 视储物箱
纸鞋盒和塑料 鞋盒
家庭装修中为什么要用这些材料?
阳台的门窗选 择透明的玻璃
卫生间的门选择 半透明的玻璃
家庭装修中为什么要用这些材料?
收纳柜的门选择 不透明的木板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说课稿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透明与不透明》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区分透明与不透明的物质。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能够区分生活中的透明与不透明物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能够区分生活中的透明与不透明物品。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发现和总结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情境导入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实验材料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
2.新课:教师讲解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发现透明与不透明的区别。
3.巩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透明与不透明概念的理解。
4.拓展:学生讨论透明与不透明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出环保建议。
5.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透明与不透明概念的定义2.透明与不透明的区别3.透明与不透明在生活中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能力、讨论参与度等方面。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1.透明与不透明》 苏教版
11.透明和不透明【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通过联系生活,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的作用于运用。
3.通过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制作的产品,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学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描述物体的材料或性质。
【教学难点】认识到透明与透光的异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不同透明度的灯泡(含点亮装置);书房模型和不同透明的的模型门。
学生分组材料:(1)透明玻璃纸、半透明玻璃纸、不透明玻璃纸。
(2)垫纸板、硫酸纸、作业本、一杯水、纱布以及一袋空气。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视频导入,引入课题。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视频吗?学生:喜欢。
老师:那我们先来看一个小视频,看完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学生:一个女的撞到玻璃上了。
老师:为什么会撞到呢?学生:因为玻璃是透明的。
老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学生:同意。
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1课《透明和不透明》。
[设计意图: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来导入课题,学生会感到自然舒适。
]二、初识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老师:刚才我们都说玻璃是透明的,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呢?学生:因为能看到外面的东西。
老师:(师先用透明纸板)能看得清吗?学生:能。
老师:(师用半透明纸板)能看得清吗?学生:不能,看不清。
老师:(师用不透明纸板)现在能看见吗?学生:看不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三种不同的玻璃纸,初步认识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
]三、辨别物体的透明度1老师:现在我们以小组的形式,用同样的方法,来依次辨一辨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9件物品,老师已经帮你们编号序号,看看透过这些物品,能不能看清我们的小木块,将它们及时填写到我们的记录表上。
在做实验前,你们觉得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学生:......课件出示注意事项:注意安全不破坏物品及时收拾桌面填写活动记录单老师:板书—能见度,看得清,看不清,看不见2.学生小组合作(依次填写),教师巡回指导。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物体,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能够区分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物体。
2.通过实验观察,知道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种物体透光能力的不同。
3.通过联系生活,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的作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4.通过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制作的产品,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1.知道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种物体透光能力的不同。
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运用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种物体。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运用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种物体。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实验视频、礼物箱。
学生材料:(1)手电筒、透明板、磨砂板、不透明板、实验板。
(2)小纸箱(书房模型)、透明纸、彩色玻璃纸、彩色不透明纸、半透明纸。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想要吗?那就请你来猜一猜它是什么,猜对了,老师就把它送给你。
2.(出示礼物)黑盖子:能看见吗?磨砂盖:你能看见了吗?看得清楚吗?透明盖:现在,看清楚了吗?3.为什么前两次大家都没猜中,直到这次才猜中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透明与不透明(揭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猜礼物的游戏,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同时礼物盒盖子的透明度也直接关系到能不能看得清楚礼物、猜不猜得对,进而更激发起孩子们学习透明相关知识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认识透明、半透明及不透明物体及透光性的不同(-)认识透明、半透明及不透明物体1.(出示粉笔及黑塑料片)透过它,你能看见背面的粉笔吗?2•像这样的,透过它看不见背面东西的我们就把它称为不透明的。
(出示透明片)透过它,不仅能看见背面的粉笔而且看得很清楚,我们就称它为透明的。
(出示磨砂片)像这个,介于两者之间,可以看见但是看得不是很清楚,我们就称作半透明。
中班科学教案透明与不透明
中班科学教案透明与不透明【引言】在中班科学教学中,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幼儿对于透明和不透明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因此,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让幼儿在观察和探索中逐渐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特点,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本篇文章将会介绍中班科学教案透明与不透明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科学教学,期望幼儿能够:1. 认识到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特点与区别;2. 能够观察并辨别不同材质的物体是透明的还是不透明的;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4. 提升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透明和不透明物体?透明物体指的是能够使光线透过的物体,我们可以透过它们清晰地看到另一边的物体。
常见的透明物体有玻璃、塑料等。
相反,不透明物体指的是不允许光线透过的物体,我们无法透过它们看到另一边的物体。
常见的不透明物体有金属、木头等。
2. 观察和辨别透明和不透明物体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概念,可以进行一系列观察和辨别活动。
活动1:盲盒游戏准备一系列不透明的盒子,每个盒子里放入一个物体,然后挡住盒子的一面,让幼儿通过触摸物体的形状、大小、硬度等特点来猜测里面的物体是什么。
通过这个游戏,幼儿能够感受到不透明物体的特点和特殊性。
活动2:光线穿透实验为幼儿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和一些不透明的材料,如纸张、布料等。
将不透明材料分别放入玻璃容器中,然后透过玻璃容器观察是否可以看到不透明材料的颜色和形状。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能够明确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区别,并理解透明物体的光线穿透性。
【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帮助幼儿理解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特点;2. 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自动手触摸和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3. 比较法:将透明和不透明物体进行对比,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区别;4. 情景法:在游戏和实验中设置情景,促使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透明与不透明》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特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身边的物体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问题。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透明和不透明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特性。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特性。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运用观察法和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认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若干,如玻璃球、塑料瓶、木块等。
2.实验材料:水、杯子、筷子等。
3.教学课件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如玻璃球和塑料瓶,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的这些物品有什么区别?能说出来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品有些是透明的,有些是不透明的。
接下来,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一杯水和一只筷子,提问:“如果把筷子放入水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透明与不透明》。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或黑板,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透明和不透明的定义、特性以及生活中的实例。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透明与不透明》说课稿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透明与不透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透明与不透明》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二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辨生活中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
教材内容以探究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科学探究方面,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在《11.透明与不透明》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辨生活中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辨生活中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辨生活中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探究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培养探究能力。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体验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
3.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增强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3.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透明与不透明 苏教版
11、透明与不透明教材分析《透明与不透明》通过学习交流,我们知道透明的物体能让光通过,半透明的物体只能让部分的光通过,不透明物体不能让光通过。
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使用材料,以便接收到想要的或需要的光线数量。
如:汽车的门窗、浴室的玻璃,屋顶的开凿的天窗。
……都是反光的材料用到日常生活中。
要通过活动,诱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并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自己也能象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并对自己的科学探究活动充满信心,在玩中体验学习,放手让学生参与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但是,毕竟是二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薄弱,因此还不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也没有科学的思考习惯,不具备科学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学生之间也没有形成合作探究的活动形式。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做研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通过联系生活,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的作用于运用。
3.通过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制作的产品,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学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描述物体的材料或性质。
教学难点认识到透明与透光的异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不同透明度的灯泡(含点亮装置)、可视和不可视的储物箱,不同透明度的手机壳(3种)。
学生分组材料:(1)玻璃片、毛玻璃片、瓷砖片。
(2)塑料垫板、保鲜袋、练习本、打印纸、装有水的透明玻璃杯。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诗人顾城说过“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而我们却注定要用它去寻找光明”。
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第四单元第11课时教学设计二.根据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物体分类1.怎样辨别物质是否透明呢?2.实验:隔着这些东西看木块,辨别它们是透明的、半透明的、还是不透明的?三.观察灯泡1.出示两种类型的灯泡——白炽灯泡,磨砂灯2.提出问题:观察两种灯泡的玻璃有什么不同?3.通上电后,提出问题:比较两种灯泡发出的光有什么不同?4.引导学生总结两种玻璃的特征:四.透明、不透明物体的应用出示生活中的不同物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透明的,哪些情况下选择不透明的。
1.透明伞和不透明伞2.纸质书皮和塑料包书皮总结:书皮的危害,应该怎么办?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看,尽量少用塑料书皮,或着不用书皮。
3.可视和不可视储物箱1.思考交流——怎样辨别物质是否透明呢2.做一做:小组合作并进行记录。
1.认识两种灯泡:白炽灯泡,磨砂灯2.观察交流:形态上的区别:白玻璃、透明;磨砂玻璃、半透明3.观察交流:发出的光是白色的;发出的光是黄色的4.交流展示——完成总结:根据生活的经验,总结归纳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选择。
1.伞:下雨时可以选择透明伞和不透明伞;在夏季太阳下遮阳时,要选择不透明伞。
2.纸质书皮包裹严实,需要自己写清书名;塑料包书皮透明,可以直接看清书名。
3.说一说你是怎么利用收纳箱的?说出其优缺点:可视储物箱,容易分辨箱内的物品;不可动手完成实验,交流记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以问题促观察,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并及时总结交流的好习惯。
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思考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现象的习惯。
在学习的过程不断的渗透情感价值观教育,逐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探究家庭装修中材料的选择家庭装修中不同的地方选用的材料是不同的,为什么这么选择呢?出示图片:1.阳台的门窗选择透明的玻璃2.卫生间的门选择选择半透明的玻璃3.收纳柜的门选择选择不透明的木板4.装饰柜的门选择透明的玻璃5.如果你有一间小书房,你会选择什么材料来制作书房门、书柜门、窗帘呢?请你们来说一说你的理由。
二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1.透明与不透明》苏教版
分组实验:
1、先用带图案的手电筒 直接照射纸屏(用A4纸代 替),明玻璃 和厚纸板,仔细视察在纸 屏上看到的图案与之前的 有什么不同。(亮度与清 楚度)
1、图案明亮清楚; 2、图案暗淡模糊; 3、纸屏上完全看 不到光斑。
透明物体能透过全部光线,
④将视察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透明与不透明材料实验记录单
第 小组
检验材料
检验结果 透明 半透明 不透明
玻璃片
毛玻璃片
厚纸板 保鲜袋 装水的透明 玻璃杯 练习本
……
探究物体透明现象的原因
物体的透明现象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穿透玻璃 进入到我们的眼睛里。
外面没有光线,物 体就没有反射光线穿透 玻璃,我们就看不到外 面的物体。
半透明物体只能透过部分光线, 不透明物体不能透过光线。
探究物体透明程度的不同及部分影响因素
物体厚度 平整程度
透明
不透明
杂质多少
苏教202X版教材二年级上册
不透明物体 半透明物体
透明物体
探究物体是否透明实验
活动要求:
①将教室窗帘、灯全部打开,确保教室里光线 比较强。
②将准备的科学教材摆放在桌上。
③分别将玻璃片、毛玻璃片、厚纸板等 各种材料挡放在教材封面前方10cm—20cm( 谨慎手指划伤)。其他小组成员视察隔着玻 璃片看到教材封面图案的情形。
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透明与不透明》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透明与不透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透明与不透明》是一节探究性的科学课程。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透明与不透明的物品有所接触,但可能没有系统地思考和总结。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交流,可以提高他们对透明与不透明特点的认识,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能分辨生活中的透明与不透明物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交流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能分辨生活中的透明与不透明物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交流的合作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交流、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图片、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透明与不透明物品,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2.观察与实验:让学生分组观察和实验,总结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
3.交流与讨论:分组汇报观察与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透明与不透明的区别。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概括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并联系生活实际。
5.练习与应用:让学生举例生活中透明的和不透明的物品,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特点能透过光线不能透过光线举例玻璃、塑料、水等木头、纸、石头等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正确分辨生活中的透明与不透明物品。
2.学生能用科学语言描述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明与不透明
实验一:你能找到木块吗?
实验目的
能说出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依据
实验类型
物质科学
实验器材
不透明本子、透明塑料袋、半透明垫板、装有水的透明玻璃杯、小木块
实验步骤
1.隔着本子观察能否看到小木块。
2.隔着塑料袋观察能否看到小木块。
3.隔着垫板观察能否看到小木块。
实验结论
透明物体能让绝大部分光通过,半透明物体只能让部分光通过。
实验原理
透明物体能让绝大部分光通过,半透明物体只能让部分光通过。
反思与拓展
生活中透明材料与不透明材料有哪些用途?
4.隔着玻璃杯观察能否看到小木块。
注意事项
选取材料分别为透明、不透明与半透明为准,便于学生观察判断。
实验现象
隔着透明的玻璃杯、塑料袋能较清晰看到木块,半透明垫板能看到木块但效果不好,不透明本子看不到木块。
实验结论
透明物体能让绝大部分光通过,半透明物体只能让部分光通过,不透明物体不能让光通过。
实验原理
2.分别把普通灯泡与磨砂面灯泡安装带灯泡底座上,插上插排,通电。
3.比较两种灯泡发出的光有什么不同。
注意事项
1.2种灯泡W数相同。
2.灯泡安装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安全,可让教师协助。
3.观察两种灯泡的光有何不用时要注意保护视力,不能长时间近距离观察。
实验过的物体时透明物体,让光部分通过的物体时半透明物体,不让光通过的物体时不透明物体。
反思与拓展
如果用黑色塑料袋还能看到木块吗?
实验二:奇怪的灯泡
实验目的
光通过不同材质的物体产生不同效果。
实验类型
物质科学
实验器材
普通灯泡、磨砂面灯泡、2个灯泡底座、插座。
实验步骤
1.观察普通灯泡与磨砂灯泡的两种玻璃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