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一、实词1.一词多义①迷⎩⎪⎨⎪⎧ 庄生晓梦迷.蝴蝶 迷.不知吾所如 棋迷. 以迷.天下之主 ②莫⎩⎪⎨⎪⎧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点拨 ①迷恋,沉醉/分辨不清/沉醉于一物一事的人/迷惑②不能/没有谁2.古今异义①一弦一柱思华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望帝春心..托杜鹃。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只是当时已惘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①古义: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今义:指青少年时代。

②古义:伤春之心。

今义:指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怀。

③古义:迷惘,茫然。

今义:形容失意的样子。

二、名句积累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三、课文理解《锦瑟》1.诗中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点拨诗中共用了5个典故。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参考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参考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参考答案一.预习部分(一)略(二)(1)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2)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3)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托付(4)难道,哪能(5)迷惘,茫然(6)没有根据,空海外徒闻更九州(7)预料(8)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9)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10)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9)(11)为什么,四十八年(12)还有(13.)嘲笑(三)答案:(1)青春年华,此指一生(2)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怀念(3)迷惘,茫然(四)1.端:缘由正,直右端指一种2.托:托付假托,假借3.更:还有再更加改变4.筹:报时用的竹签计策,办法谋划5.可:难道,哪能大约可以(五)梦:名词作动词(六)李商隐名句集锦:(1)课外①东风无力百花残。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心有灵犀一点通。

④一寸相思一寸灰。

⑤人间重晚晴。

⑥只是近黄昏。

⑦碧海青天夜夜心。

⑧雏凤清于老凤声。

(2)课内略二.《锦瑟》文本赏析(一)整体感知(1)翻译诗句大意(略)(2)明确:内容之眼-------思华年(3)明确:情感之眼--------惘然(二)(1)1.明确: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情绪强烈浓重,迫切需要宣泄。

2.明确:华年,往事的繁多。

起兴,联想(2)明确:“庄生梦蝶”寄托:美好却又飘渺的心灵寄托。

“杜鹃啼血”寄托: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心绪与愤慨。

“晓”“春”可以理解为:对人生之路光明与生机的一种期盼。

(3.)1明确:沧海明月明珠珠泪意境:难以分辨,可望而不可即带有哀婉的妙境。

2.明确:蓝田日暖玉生烟意境: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不能亲近。

小结:阴阳冷暖不同境界,展现改接情感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惆怅(4)明确:直抒胸臆,回环往复表达自己的怅惘痛苦。

三.《马嵬》文本赏析(一)整体感知1、明确: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2、明确: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李商隐诗三首》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李商隐诗三首》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第9课李商隐诗三首学习目标1.认识李商隐的平生及思想意识。

2.掌握三首诗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点。

3.认识李商隐的艺术成就及创作风格。

无题李商隐①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④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①这两句说,相见不简单,分离也不简单,况且又碰上春末花残节气?②丝:与“思”谐音。

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比喻对所爱者始终不渝的想念和无量无尽的别恨。

蜡炬:蜡烛。

蜡烛焚烧时烛脂流溢如泪,称“蜡泪”,常用以象征别恨。

③镜:名词用作动词,对镜的意思。

云鬓:青年女子两鬓黑云似的头发,借指青春年光。

这两句是说,晨起对镜,只愁青春易逝,会集无期;入夜吟诗,应觉月色凄寒,思绪悲凉。

④蓬山:蓬莱山的简称,传说中海上的仙山,这里用来指所爱者的住所。

青鸟:传说中作为西王母信使的鸟,曾在西王母和汉武帝之间传递信息。

以后常被用作男女之间的信使。

为探(二字读去声)看(平声):试为打听一下看。

诗意解读这是一首爱情诗,诗写自己成天沉醉在离愁别苦的情绪之中。

首联写伤别和伤春之情交叉在心头。

颔联是交口称赞的名句,意思是说,假如不相思、无别恨,除非自己身故,表达了对爱情的始终不渝。

颈联经过“晓镜、夜吟”富于典型意义的细节描绘,假想别后将会成天被离愁别苦纠葛着没法排解,进一步写出自己的想念之切。

尾联以“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结束。

全诗虽写爱情,但也带有自况的意味。

名句识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考点演示颔联在诗中表示什么意思?此刻还可比喻什么?试举几个例子。

答案以春蚕蜡炬作比,表示两情坚贞,始终不渝。

此刻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并被给予更丰富的含意,如敬业奉献,执着追求等。

(例子只需切合要求即可)一、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从祖父乔迁郑州(今属河南)。

受知于权臣令狐楚,令狐楚爱其才,署为巡官。

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两年后授秘书省校书郎。

诗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诗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这两首诗2、培养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学习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词语注音注释。

忧郁..()瞬.息()涉.足()伫.立()幽寂..()..()延.绵()荒草萋萋2、解释下列词语。

【忧郁】【瞬息】【涉足】【伫立】【幽寂】【延绵】【荒草萋萋】3、填空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国别)______著名诗人。

他的创作对本国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发展影响很大。

他的代表作《》是“生活的百科全书”。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_________是一位独具风格的______(国)现代诗人。

他吟唱着20世纪的音调,又接近于传统诗的诗体;他的诗富于______和______,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3、(1)普希金俄文学语言《叶甫盖尼·奥涅金》(2)弗罗斯特美象征哲理【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听一听。

听录音,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听录音,在听的时候做好圈点批注,思考下面的问题。

2、读一读。

学生比读、评读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

3、想一想。

①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答案】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答案】它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③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这首诗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李商隐诗两首 导学案+课后练习(含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 导学案+课后练习(含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一、文学常识1.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________,祖籍怀州河内,出生于郑州荥阳,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________合称为“温李”。

2.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

李商隐的________有很高的成就。

________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

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锦瑟.( )沧.海( )未卜.( )晓筹.( )琴弦.( )惘.然( ) 马嵬.( )宵柝.( ) 三、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望帝春心tuō()杜鹃⑵cāng()海月明珠有泪⑶只是当时已wǎng()然⑷空闻虎旅传xiāo()柝⑸如何四jì()为天子四、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马嵬(wéi)惘然(wǎn)宵柝(chè)B.弦柱(xuán) 驿馆(yì) 眉睫(jié)C.栩栩(xǔ) 金钗(chāi) 痴心(chī)D.自缢(shì) 厮守(sī) 哗变(huá)2.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

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

导学案答案一、文学常识1、樊南生;温庭筠;2、咏史诗;无题诗;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锦瑟( sè )沧海( cānɡ )未卜( bǔ )晓筹( chóu )琴弦( xián )惘然( wǎnɡ )马嵬( wéi )宵柝( tuò )五、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7-《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答案

7-《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参考答案二、问题导学(课前完成)1、sè xián wǎng wéi bǔ tuò chóu zhù2、⑴望帝春心tuō(托)杜鹃⑵cāng(沧)海月明珠有泪⑶只是当时已wǎng(惘)然⑷空闻虎旅传xiāo(宵)柝⑸如何四jì(纪)为天子3、文学常识:⑴义山、玉谿生、小李杜、温庭筠、《李义山诗集》4、李商隐名句集锦: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寸相思一寸灰人间重晚晴。

夕阳无限好碧海青天夜夜心雏凤清于老凤声三、课堂合作探究阅读《锦瑟》思考问题1.【明确】第一联,是起兴之笔。

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

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

“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

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

“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尽管时隔多年一切都变得朦胧凄迷,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

“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达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

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

美好事物的消逝与毁灭,给人以无限的悲伤无奈与怅惘。

这里具体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

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

“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很珍重这份“感情”。

“只是当时已惘然”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

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李商隐-导学案答案版

李商隐-导学案答案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锦瑟》【使用说明】1、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本文,理解文中词句、勾画疑难点。

2、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用典的特点,领会诗歌迷离朦胧的意境和感时伤怀的情感基调。

2、通过诵读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1)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出身小官僚家庭。

他和杜牧合称“__小李杜_ _”,与_ 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他的诗作,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李义山诗集》。

2、李商隐名句集锦: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3、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朱彝尊(清):“此悼亡诗也。

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

瑟本二十五弦,一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

‘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三字,意其人年二十五而殁也。

胡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玉也。

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在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如此而预为之惘然,意其人必婉弱而多病,故云然也。

”《许彦周诗话》(北宋):“《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柱如其弦数,其声有适、怨、清、和。

’又云:‘感、怨、清、和。

’昔令狐楚侍人能弹此四曲。

诗中四句,状此四句也。

章子厚曾疑此诗,而赵推官深为说如此。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带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带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带答案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婉约清丽、含蓄深沉而著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李商隐的诗作《夜雨》和《夜泊牛渚怀古》。

通过导学案的设置,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两首诗。

1. 《夜雨》原文:天微凉,月初上,小庭空院,忍焚垂柳愁。

细雨晓润,前村杂犬吠珠沉梅。

孤灯飞彻,秋千院里事!自嗟丽那日,垂今悲。

解析:李商隐笔下的夜雨,给人一种凄凉清冷的感觉。

描写了夜晚细雨霏霏,月色微寒,空院孤庭,萧然凄寥之景。

情感浓烈,境界深远。

在细腻的笔触中,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题目一:根据诗中描写的情境,你是如何理解“小庭空院,忍焚垂柳愁”这句诗的意境的?答案一: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安静空旷的小庭院,垂下的柳条如同在忍受火烧一般,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整个画面通过柳条的形象描绘出人们心中的苦闷和痛楚。

题目二:诗中提到“前村杂犬吠珠沉梅”,这句诗的意象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答案二:这句诗描写了夜晚村前犬吠的场景,寓意着冷清的夜晚孤寂无人。

珠沉梅的意象暗示着漆黑的夜色中珍珠似的鸡皮梅花,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

2. 《夜泊牛渚怀古》原文:牛渚西江里,渔艇行复止。

知渡非杨业,数禹过属陲。

尚怀故国赋,对此觉车马。

殷勤水上人,应共小山语。

解析: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夜晚泊船在牛渚的江面上,感怀古代传说的情怀。

以“牛渚”牵引出《尚书》中“禹会牛渚”、“车驾龙堂”、《楚辞》中的“湘夫人坐道左”的典故。

诗人怀古思今,留连忆往昔之情。

真实再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繁荣与人民生活情感、景物结合、统揽古今的大气概。

题目三:诗中提到“知渡非杨业,数禹过属陲”,这两句诗的意境如何?你是如何理解的?答案三:这两句诗表达诗人在牛渚西江上,想起古代传说中的禹船过属陲的情节。

渡江非马具的杨业,渡江不用车马,显示了古代治水英雄的智慧与力量。

尚怀故国赋,是在感叹古代英雄的豪气与励志。

导学案到此结束,通过对李商隐的这两首诗作的解析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领略李商隐的诗歌艺术,也有助于我们在学习古诗文时提升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诗两首》导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诗两首》导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19 诗两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两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想像,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二、学习重点1.反复诵读,感悟两首诗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2.品味两首诗隽永的语言。

三、学习难点理解两首诗表现手法的异同。

第一课时一、预习1.背诵《假设生话欺骗了你》二、课堂展示〔一〕预习检测1.背诵诗歌,了解诗人。

怀恋.〔liàn〕疲倦.〔juàn〕醇.厚〔chún〕诅咒..〔zǔzhòu〕(一)小组探究1.问:诗人在诗中说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你认为哪一句译文更好?参考意见:原诗句更好。

其一,“可爱〞的回味意味不如“怀恋〞醒豁,而正如上述第1点所言,本诗的内在关系落脚在回味。

其二,“可爱〞的意蕴、情趣不如“亲切的怀恋〞丰富、多味。

从本诗看,那过去了的,原是伤感伤心的东西,从一般意义看,正因为有伤感才需要劝慰、自慰,而“亲切的怀恋〞显然更能包容伤感之味,同时又能兼容“可爱〞之意。

从诗歌语言的特点看,意蕴的丰富、情趣的多味正是其特点,而在本诗里,“亲切的怀恋〞更具有这一语言的韵味。

所以“亲切的怀恋〞比“可爱〞更好。

〔三〕再次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诗中感情。

三、当堂检测以《假设生活重新开头》为题,写一首小诗。

第二课时一、预习1.背诵《未选择的路》“路“有何含义?二、课堂展示〔一〕预习检测在检测学生背诵时注意学生感情地把握。

〔二〕小组探究1. 诗中明确写了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为什么还要以“未选择的路〞为题?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全诗5小节,每小节的大意是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惆——多年后的回忆叹息,其实未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诗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诗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2 诗两首 2 一中周伟杰《诗两首》导学案《雨巷》导学案编写人:一中周伟杰学习目标:1. 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2.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3. 品味语言,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4. 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学习重难点1. 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是重点2. 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难点。

背景知识储备:1.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人。

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

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

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

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

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

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35年回国。

次年创办《新诗》月刊。

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

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

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

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2.作品时代背景《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及参考答案.doc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及参考答案.doc

第7 课李商隐诗两首目标导学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4.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预习案知识链接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古典文学全面而繁荣的时期,唐诗,作为唐代文学的主导文体样式,与先秦散文、汉赋、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称,无疑是因为它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1)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山居秋暝》《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解说】一幅清新朴实的农家风景画,呈现在读者面前。

诗人将恬静乐观的生活情趣,诚挚亲切的友情,纯朴浓郁的农村风俗,熔为一体,表现出和谐的美。

(2)边塞军旅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例1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2·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创新求变的中唐诗(白居易、刘禹锡、韩愈、柳宗元、李贺等)安史之乱后,唐由盛而衰,安史之乱以后的现实使诗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清醒的观察和思考,所以唐代中叶的诗歌主流是现实主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就是在这种趋势中所形成的现实主义流派,尤其白居易创作出一系列的如《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抨击黑暗,同情百姓疾苦,语言通俗流畅的优秀诗篇。

此外,李贺在意境和语言上的创新较为突出,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

4.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小李杜”)是杜牧和李商隐活跃的时代。

杜牧出于杜甫、韩愈,而在风格上将清新峻拔熔为一炉。

李商隐则尤长于七律,在七律这种形式上继杜甫之后,有了可喜的发展。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4、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法指导】诵读探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任务一
阅读诗歌和《红对勾》【相关知识链接】,完成下面练习
1.诵读诗歌,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
未卜()宵柝()晓筹()驻()马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望帝春心tuō()杜鹃⑵cāng()海月明珠有泪
⑶只是当时已wǎng()然⑷空闻虎旅传xiāo()柝
⑸如何四jì()为天子
3.李商隐,字(),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与()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

高二语文必修三第 7课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高二语文必修三第 7课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导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4.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早读精粹案金句银段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代赠二首之一》李商隐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宫辞》李商隐东府忧春尽,西溪许日曛。

月澄新涨水,星见欲销云。

柳好休伤别,松高莫出群。

军书虽倚马,犹未当能文。

《夜出西溪》李商隐长长汉殿眉,窄窄楚宫衣。

镜好鸾空舞,帘疏燕误飞。

君王不可问,昨夜约黄归。

《效长吉》李商隐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柳》李商隐举家忻共报,秋雪堕前峰。

岭外他年忆,於东此日逢。

粒轻还自乱,花薄未成重。

岂是惊离鬓,应来洗病容。

《九月於东逢雪》李商隐本为留侯慕赤松,汉庭方识紫芝翁。

萧何只解追韩信,岂得虚当第一功。

《四皓庙》李商隐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李商隐花将人共笑,篱外露繁枝。

宋玉临江宅,墙低不碍窥。

《高花》李商隐无赖夭桃面,平时露井东。

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

《嘲桃》李商隐写作金库如果我是诗人诗人,一个多么神秘、多么浪漫的称呼啊!从我刚开始认字时,父母便教我读诗背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小时候的我便爱上了诗,每当读起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时,心中总对这些诗、这些诗人有无限向往。

上了小学,真正接触到了古诗文,诗的作者、背景、年代、意境无一不吸引着我。

不知道是谁看透了我的心思,传来一阵遥远的声音∶“想做一名诗人吗?想做一名怎样的诗人呢?”是啊,我想做怎样的诗人呢?如果我是诗人,我想像李太白那样自由、飘逸。

《诗两首》导学案参考答案

《诗两首》导学案参考答案

2.诗两首第1课时雨巷【预习检测】1.xiàng hàng chí chú chì chù qǐ pǐ2.寂寥姓廖寂寞冷漠【自研探究】一、《雨巷》中有两个意象非常美。

一是雨巷。

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

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着什么?二是丁香。

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

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

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

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

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力。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美好理想的象征。

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彳亍着的彷徨者。

“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压迫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

二、《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1927年3月,他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派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忍受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三、不能。

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想象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字与后面的“梦”构成了最佳组合,“飘”字生动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

四、(1)因为诗人只是与她邂逅在雨巷,她自然没有理由留下来,离开诗人是理所当然的。

第二课诗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1)

第二课诗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1)

《诗两首》学案(第一课时)雨巷【学习目标】1.能说出重点文学常识;2.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3.分析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重点把握象征、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4.反复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课前自学】预习指要1.初读课文,利用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2.再读课文,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诵读,力争背诵;3.阅读下面的文学常识并记住重点;4.知道象征、重叠和反复手法的概念;5.完成下面的检测题,有余力的同学可思考探究题。

知识链接文学常识: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望舒是他给自己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而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相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表现手法简介:1.象征:拿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一种写作技法。

2.重叠:相同的字`词`句,在诗中重叠地出现,叫作重叠。

3.反复:用相同的字`词`句`段,重复的出现在诗中,叫作反复。

预习检测1.看拼音写汉字Huáng wǎn chόu liáo彷( ) 凄 ( ) ( )怅寂( )Huáng wǎn tì liáo惊 ( ) ( )惜 ( )傥 ( )廓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彳亍..:颓圮.:【课堂诵读】听录音——自由朗读——范读(个人或小组)——点评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现感情基调。

【课堂探究】1.找出诗歌中的意象,仔细读诗句,说说这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雨巷:悠长寂寥姑娘:美丽、高洁、冷艳、愁怨、哀婉我:孤独、彷徨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参考答案: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
1、是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2、是用望帝魂化杜鹃的典故,意为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3、是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只是满眼的泪水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4、是用传说中蓝田产玉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情破灭后的迷惘。

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

二、参考答案:《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世人对它的主题便有多种理解,有“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有“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有“作者的自伤”等。

(这是一个开放题,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三、参考答案:因为李商隐的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比如《锦瑟》,世人对它的主题便有多种理解,比如“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对亡妻的深情悼念”,“作者的自伤”等。

尽管如此,这其中朦胧的境界,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就是梁启超所说的它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为了表现惆怅莫名的情绪,李商隐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

《锦瑟》中所呈现的,就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

这些意象所构成的不是一个有完整画面的境界,而是错综纠结于其间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是弥漫着这些情思的心象。

马嵬
一、参考答案:对比,颔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颈联写出了玄宗“当时”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

“此日”是“六军同驻马”,要求“赐”死杨妃。

尾联把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二、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以马嵬事变、唐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为题材,批判唐玄宗荒淫失政而招致祸乱败亡的结局,抒发了诗人对这一历史悲剧的认识,讽刺现实政治,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

三、参考答案: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叙”:“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

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解析】诗题中的“贾生”就是指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

第一句从正面着笔,“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承,即所谓“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描写,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

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1、【答案】
“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

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
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2. B
3. ①运用比喻,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

②运用叠词,“冉冉”“涓涓”,由外在环境写到内在心境,节律优美,音韵和谐。

③运用双关,“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尚品格、美好才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

含蓄形象。

④承上启下,将上句透露的处境和下文揭示的心境联系起来,结构严密。

⑤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悲”“忍”“不取”等情感作铺垫。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