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高二语文下册《孔孟两章》知识点汇总粤教版

合集下载

【精品推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4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必修4

【精品推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4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必修4

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 为“圣人”。孔子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 《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 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 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战国时期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为 “孔孟”,尊其为“亚圣”。曾游历齐、宋、 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 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 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 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 学说称为“孔孟之道”, 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
4.虎兕.( )
5.相.夫子( ) 6.椟.( )
7.移其粟.( ) 8.弃甲曳.兵( )
9.数.罟.( )( ) 10.鸡豚.狗彘.之畜.( )( )( )
11.庠.序( )
12.孝悌.( )
13.饿殍.( )
14.洿.池( )
答案:(1)zhuān (2)jì (3)xiá (4)sì (5)xiànɡ (6)dú
答案:让……担任 3.不患贫而患不.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示歉意和 感激。
答案:社会不安定
三、一词多义
答案:1.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动词,辅佐 名
词,相貌 副词,互相 2.动词,责备 形容词,错误 名 词,过错 3.代词,这 判断词 形容词,对、正确 4. 动词,开仓赈济百姓 动词,征发 动词,花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猪狗吃掉人的粮食却无人制止,路上有饿死的

高中语文 14 孔孟两章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14 孔孟两章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4

第四单元文言文(2)14 孔孟两章名师导航内容感知《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驳论文。

文章通过对话的形式,破中有立。

孔子在对冉有的批驳中宣扬了他的为政之道,表现了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以及用仁义教化来使“远人”归服的主张。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通过记叙孟子和梁惠王关于“民不加多”问题的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孟子应梁惠王之邀宣讲治国之道。

梁惠王迫不及待地提出自己为国尽心可是“民不加多”的困惑。

在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时,孟子“欲擒故纵”,用战争中逃跑了“五十步”而笑“百步”的比喻论证启发梁惠王,向他说明“移民移粟”的做法与邻国的治国不尽心并没有质的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

接下来,孟子便从正面阐释他的治国之道,陈述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宣讲“民本、仁政”的思想。

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并以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雄辩气势,加之孟子善于把握对方的心理,步步推进,环环相扣,使得文章浑然一体,气势恢弘。

基础梳理一、字音识记社稷.(jì)颛臾..(zhuān yú)好.战(hào) 数罟..(cù gǔ)孝悌.(tì) 柙椟..(xiá dú)洿.池(wū) 弃甲曳.兵(yè)庠.序(xiánɡ) 豚彘..(tún zhì)虎兕.(sì)不王.者(wàng)数.口之家(shù) 饿殍.(piǎo)衣.帛(yì)二、重要词语1.通假字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无失其时(“无”通“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同“途”)2.一词多义是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代词,代颛臾)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判断词,是)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走过、经过)过犹不及(超过)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分、过于)是谁之过与(错误、过失)且尔言过矣(错误)故尝与过宋将军(拜访、访问)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与“曲”相对,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值)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径直、直接)发[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百发百中(发射)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派遣)野芳发而幽香(花开)主人忘归客不发(出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发出、抒发)兵非我也,兵也(兵器)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承受)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3.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 ] 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从事)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4.文言虚词5.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2)倒装句(宾语前置)未之有也何以伐为无乃尔是过与(3)疑问句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表推测语气的固定结构)何以伐为(何以……为,表疑问语气的固定结构)6.古今异义辨析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古义:有军事行动。

【推荐下载】粤教版高二语文下册《孔孟两章》知识点:一词多义

【推荐下载】粤教版高二语文下册《孔孟两章》知识点:一词多义
1
[键入文字]
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 胜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谷不可胜食也(尽)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巴陵胜状(优美的)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盛大的) 于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则移其民于河东(到) 民之多于邻国也(比)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跟,同)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树
2
[键入文字]
树之以桑(种植)中无杂树(树木) 树帜曰谢庄团练冯(竖立) 罪 王无罪岁(归咎,归罪)罪大恶极(名词,罪恶) 寡人之罪也(过错) 之 填然鼓之(衬字,无意义)察邻国之政(的) 寡人之于国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谨 谨庠序之数(谨慎从事)谨食之(小心,谨慎)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表恭敬) 至 斯天下之民至焉(到,归顺)至高无上(极,极点)
3
[键入文字]
至若春和景明(连词,与若连用表示另提一事) 色愈恭,礼愈至(周全,周到) 以 请以战喻(用)以五十步笑百步(凭,凭借)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依照)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王 王好战(大王,此特指梁惠王)王道之始也(君王,王道指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 然而不王者(为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归顺) 有了为大家整理的孔孟两章知识点,大家感觉是不是方便了很多,那么大家就要及 时关注本网站了。

[键入文字]
粤教版高二语文下册《孔孟两章》知识点:一词多义
合理的总结,合理的归纳,对于考试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下文为大家推荐了孔 孟两章知识点,祝大家期中考试顺利。 三、一词多义 是 是社稷之臣也(这)不知木兰是女郎(判断词是) 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直 中通外直(不弯曲)直不百步耳(通只,只是) 系向牛头充炭直(价值 0 见 曹刿请见(召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拜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出现)昨夜见军帖(看见)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孔孟两章寡人之于国也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孔孟两章寡人之于国也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孔孟两章寡人之于国也粤教版必修4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曳.兵(yè)数.罟(cù)洿.池(wū)B.鸡豚.(tún)狗彘.(zhì)庠.序(yǎnɡ)C.孝悌.(tì)饿殍.(piáo)供.养(ɡōnɡ)D.衣.帛(yī)王.天下(wànɡ)不可胜.用(shènɡ)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河内凶.(荒年)曳.兵(拖着)斧斤..(斧子一类的工具)黎民..(百姓)B.庠序..(殷代的学校)无.望(不要)兵刃既接.(接触)C.饿殍.(饿死的人)不知发.(开仓赈济百姓)树.之以桑(栽种)孝悌.(顺从兄长)D.数.罟(细密)不知检.(约束)狗彘.(大猪)洿.池(池塘)3.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作“比”讲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移其粟于.河内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下列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B.王好战,请以战喻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课堂练习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斧斤以.时入山林②申之以.孝悌之义③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④斯天下之.民至焉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填然鼓.之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弃甲曳兵.而走7.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是行王道的根本。

孔孟两章知识点

孔孟两章知识点

一.给以下字注音
王好战 hào 弃甲曳兵 yè 数罟不入洿池 cù、gǔ、wū 衣帛 yì 鸡豚狗彘 tún、zhì 庠序 xiáng 饿莩 piǎo
二.词语讲解
◆凶: (1)不桔祥,不幸
应之以治那么吉,应之以乱那么 凶(?荀子?) (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 正确的措施就吉利;顺应自然的变 化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险) (2)庄稼收成不好
(1)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三.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树之以桑
〖树〗种植
(3)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4)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王〗称王
(5)王无罪岁
• 虚词
•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 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 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
过:责备
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陈:摆出,施展
力:才能
就:居,充任
列:职位 止:不去
4、固而近于费
固:巩固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 辞:托辞,借口
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患:担忧
八、要责备你吧
2、何以伐为
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区分实词虚词
• 实词
•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 独答复以下问题。
•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 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 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 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 用。

高中语文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

高中语文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

成语,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
已经使他来了,就要使他安心。
整理ppt
11
孔子: 是一个爱国爱民、目光深远的政治家。
本文的语言特点: 在言行的记录中能绘声绘色, 刻画人物的神态和气质。
整理ppt
12
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并说明活用的 情况。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 安之。
整理ppt
4
提问:
当孔子从两位学生那儿听到 这个消息时,他的态度是什么?
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 自己的态度?
整理ppt
5
孔子反对讨伐理由:
反对 讨伐 理由
①颛臾是先王
所封之国
不可伐
②颛臾在
鲁国境内
不必伐
③颛臾与季氏
同为社稷之臣 无劝伐
整理ppt
义正词严 不容置辩
6
提问:孔子在反驳时,引用了哪些话,又用
[三次
没有尽职尽责
对话] 第三次对话:正面提出自己 的政治主张
整理ppt
孔子 爱国 爱民 目光深邃 的政治家
22
知识点精析
(一)词语积累
1.危 高、高峻: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 危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不稳:危而不持
2.颠 头颅、顶部:鸡鸣桑树颠
跌倒、倒下:颠而不扶整理ppt
23
3.相 xiāng 互相:两岸青山相对出 偏指一方: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走过,经过 超过
20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是谁之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过分,过于 错误,过失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且尔言过矣 《季氏将伐颛臾》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4粤教版-第四单元 14孔孟两章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4粤教版-第四单元 14孔孟两章含解析

第四单元文言文(2)14 孔孟两章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的。

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孟子,这位心忧天下、才华横溢的热血青年,满怀治国良策,一心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在天下推行王道。

他们怀一颗赤子之心,周游列国,以孜孜不倦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以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美五十步笑百步。

既来之,则安之。

字体赏美文孔子的洒脱周国平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

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

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

孔子却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

他主张读“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

其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

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

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

研究孔子,如果能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也会有些新的认识吧。

【课内挖掘】1.面对季氏武力征伐的举动和弟子推卸责任的狡辩,孔子义正词严地批驳冉有、季路的错误,提出了自己的为政之道。

孔孟两章知识点归纳

孔孟两章知识点归纳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知识梳理重点虚词为①何以伐为.语气词,呢②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动词,担任③后世必为.子孙忧动词,成为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介词,替于: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引进动作对象,不译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对于,介词3、虎兕出于.柙从,介4、椟龟玉毁于.在,介5、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到,介6、谋动干戈于.邦内在,介相则焉用彼相矣(辅助盲人走路的人,n.)相夫子(辅佐,v.)而危而不持(却,表转折)固而近于费(又,表并列)三、重点实词①这⑤错误、过失(名)/责备 / 错(形)1.是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5.过④是谁之过与⑤无乃尔是过与⑥且尔言过矣四、古今异义: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五、特殊句式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动《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五、词类活用: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名作动,栽上2、然而不王.者王:名作动,统一天下3、填然鼓.之鼓:名作动,敲鼓5、王无罪.岁罪:名作动,归罪6、谨.庠序之教谨:形作动,认真从事7、衣帛食肉衣,n. v.,穿六、特殊句式: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未有之也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状语后置以桑树之3、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以孝悌之义申之4、非我也,岁也非我也,兵也判断句三、虚词以:①斧斤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②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用③树之以桑介词,把④以五十步笑百步介词,凭于:①寡人之于国也对于②则移其民于河东到③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与….相比何:①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什么而:①弃甲曳兵而走连词,表修饰②或百步而后止连词,表顺承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连词,表转折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连词,表顺承焉:①尽心焉耳矣兼语词②斯天下之民至焉代词,这里“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衬字,无意义;结构助词,定中之间“的”;代词,否定句中作宾语前置;衬字,无意义)七、重点词语: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更加2、兵刃既.接兵器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4、非我也,岁.也岁:年成,收成、或.百步而后止5、直不百步耳只是。

《孔孟两章》知识点整理

《孔孟两章》知识点整理

《孔孟两章》知识点整理篇一:《孔孟两章》知识点整理文言文教材梳理:《孔孟两章》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夹杂。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2、重点词语: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军事行动无乃尔是过与:责备陈力就列,不能者止:⑴陈:摆出,施展。

⑵力:才能。

⑶就:居,充任。

⑷列:职位。

⑸止:不去固而近于费:坚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托辞,借口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担心3.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使动用法,使??来、使??安定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动用法,使??来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名词作动词,托辞,找借口填然之鼓“鼓”名词作动词:打鼓七十者衣帛食肉“衣”名词作动词:穿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名词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植王无罪岁“罪”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请以战喻“战”动词作名词:战争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4、多义词辨析相:则将焉用彼相矣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动词,辅佐过:无乃尔是过与动词,责备且尔言过矣形容词,错误是谁之过与名词,过错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安:不患贫而患不安形容词,安定既来之,则安之使动用法,使?? 安定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憎恨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小病,轻病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动词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动词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副词王:然而不王者:读wàng,名作,动称王;梁惠王曰:读wáng,名词,君王;食:谷不可胜食也:动词,吃狗彘食人食:名词,食物时:不违农时:名词,季节无失其时:名词,机会、时机5、古今异义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古义:让??担任今义:认为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不患贫而患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再,副词今义:常指增加或百步而后止古义:有人,有时今义:选择连词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今义:兵器古义:战士,士兵;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古义:逃跑今义:行之之谷不可胜食也古义:尽今义:胜利数罟不入洿池古义:细、密今义:数字或者数数6、相关成语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4课孔孟两章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4课孔孟两章 Word版含答案

◆14 孔孟两章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但仔细比较却也会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

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能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

孟子被称为有“革命性”,他提出主张“法先王,行仁政”的主张以及“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并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孔子学琴孔子曾跟师襄学琴,某天师襄教给他一首曲子,让他自己练习,他足足练了十来天,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师襄忍不住了,说:“你可以换首曲子练练了。

”孔子答道:“我虽然已熟悉它的曲调,但还没有摸到它的规律。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又说:“你已摸到它的规律了,可以换首曲子练了。

”不料孔子回答:“我还没有领悟到它的音乐形象呢。

”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庄重,四体通泰,好似变了一个人一样。

不待师襄发问,就先说道:“我已经体会到音乐形象了,黑黝黝的,个儿高高的,目光深远,似有王者气概,此人非文王莫属也。

”师襄听罢,大吃一惊,因为此曲正好名叫《文王操》,而他事先并未对孔子讲过。

微感言: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4.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一、作者视窗孤高而又热爱和平的孟子孟子是孤独高傲的。

他认为“人人皆可成尧舜”,他高举起“民贵君轻”的旗帜,他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无不闪烁着朴素的民本色彩。

只要大家肯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

他还把人民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尊重人,把人从神权思想和血统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对后世影响深远。

高中语文 孔孟两章备课资料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孔孟两章备课资料 粤教版必修4

备课资料一、《论语》常见名句编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巧言令色,鲜矣仁。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贤思齐)1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任重道远)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杀身成仁)2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二、《孟子》常见名句编选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独乐(yüè)乐(lè),与人乐乐,孰乐?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讲义:14 孔孟两章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讲义:14 孔孟两章

14孔孟两章诗海拾贝孔子王安石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

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

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桃[注]。

.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注】孔子来宋游学,客寓在石记客栈,院当中植有一棵檀树,枝繁叶茂,树冠如盖。

孔子便带领弟子们每日在大树下演习祭祀,包括社祭、郊祭、禘祭等等。

桓魋想杀害孔子,于是带领人马冲进院内,却见檀树下空无一人,只有风吹树叶在飒飒作响。

桓魋知道是店家放走了孔子师徒,便下令伐了檀树,放火烧了店房,以泄愤怒。

【赏析】本诗语言浅显易懂,情感强烈,褒贬分明。

其大意为:圣人孔子仁道广大,才能渊博,跟着求学的人只是得到了皮毛的知识。

虽然传说古代没有孔子,小小的蠛蠓哪里知道天有多高。

桓魋不考虑自己的力量,想拿一根草来撼动蟠桃树。

颜回已经知道孔子学问博大精深,不可估测,一直到死钻研不停,忘记自己身体的极度疲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敬仰和赞颂,对桓魋的嘲笑和讽刺,对颜回的赞美和歌颂。

语林撷英孔子名言集锦1.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

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道不同,不相为谋。

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孟子名言集锦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5.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6.养心莫善于寡欲。

7.仁者无敌。

8.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作者卡片姓名孔子生卒年前551—前479朝代春秋末期字号称谓名丘,字仲尼籍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相关资料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后世统治者尊他为孔圣人。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和国家有深远的影响。

【知识学习】高二语文下册《孔孟两章》知识点汇总粤教版

【知识学习】高二语文下册《孔孟两章》知识点汇总粤教版

高二语文下册《孔孟两章》知识点汇总粤教版www.5ykj.com 【原文欣赏】《孔孟两章》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高二语文下册课件《孔孟》两章复习(粤教版)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高二语文下册课件《孔孟》两章复习(粤教版)

龟过::错占误卜。用兕的s龟ì:甲独。角玉的:犀祭牛祀。用柙的xi宝á:玉关。猛椟兽dú的:笼匣子子。。
冉有曰:“今 夫颛臾,
固而
近于费。 今
冉有说:“现在那颛臾,城郭坚固而且又接近于费。若现在
不 不攻取 取它,,后后世世必必定会成为为子子孙孙的忧忧患。。” ”固 郭而 坚近 固于 而费 且又bì接:近城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译注·梁惠王上》, 战国中期是“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 争于气力”的混乱社会。各国诸侯争城夺池,角逐
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
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
时局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 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 势已初步形成。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 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
以伐
为?”
还要攻打它呢?”
先 阴王 南: 。已 邦故 域的 :国 这君 里。 指东 鲁蒙 国: 境蒙 内山 。, 邦在 ,今 诸山 侯东 封蒙 地。
是:这。社稷:国家。社,土神。稷,谷神。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何以……为:是表示反问的习惯说法,可译为“为什么要……呢”。

冉冉有有说曰::““季夫康子想子攻欲打它之,,我吾们二两臣人者都皆不不主欲张这样做也呀。。””夫 老子 师: 和指 年季 长康 者子 都。 可当 称时“对夫大子夫”、。
③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__陈__旧__的__
①无乃尔是过.与 __责__备___ ②且尔言过.矣 _错_误___
(3)过 ③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__超__过___ ④愿枉车骑过.之 _前__往__拜__访____
⑤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__路__过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下册《孔孟两章》知识点汇总
粤教版
www.5y
kj.co
m 【原文欣赏】《孔孟两章》
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翻译:
译文: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

黄河以内的地方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内的地方。

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

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
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

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

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

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

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

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

老百
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

’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简要分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学家学派最有声望的大师。

他的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

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

因此孟子对那些步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

《寡人之于国也》就辛辣地嘲弄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的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确实“率兽而食人”的人,是人民的灾星。

《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论辩技巧十分高明,这在本文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简介:
《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篇,文中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及治国策略:“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之一。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背景:
鲁哀公时,鲁国政局动荡不安。

鲁恒公的后代孟孙、叔
孙、季孙三家(也称三恒),逐渐强大,把持鲁国国政,鲁国公室则日趋衰微,国君所的赋税,贡多贡少,听任三家。

此时,颛臾是鲁国境内的一个附属小国,是公臣,他的贡品为鲁国国君所专有。

季康子要讨伐颛臾,实际上是要从鲁哀公手中夺取对颛臾的所有权。

当时冉有为季氏宰,季路也是季氏门下,两人都参与了讨伐颛臾的筹划准备,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的老师孔子。

字词: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3、涂有饿殍
涂通“途”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二、古今异义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古,采取军事行动;
今,有事情
2、谷不可胜食也
胜:古,尽,完;今,战斗取得胜利
3、树之以桑
树:古,种植;今,较高大的林木
4、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古,更加;今,增加
5、或百步而后止
或:古,有的人;今,选择连词,或者
6、数罟不入洿池
数:古,密;今,数目
7、填然鼓之
填:古,拟声词,鼓声;今,填加,
8、则移其民于河东
河:古,黄河;今,泛指一切河流
9、是亦走也
走:古,跑;今,人和动物的交互向前移动10、兵刃既接
兵:古,兵器;今,战士
11、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为:古,把···当作;今,认为
12、河内凶
凶: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心肠狠
1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古,约束;今,检查
14、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发:古,打开;今,发现,出发
练习题: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无失其时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二、写出下列句中词语的古义。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今义:泛指河流古义:______________
2.弃甲曳兵而走今义:行走古义:______________
3.请以战喻
今义: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古义:______________
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今义:经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古义:______________ 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今义:保养身体古义:______________
6.王无罪岁今义:没有犯罪古义:______________
www.5y
kj.co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