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捣练图》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画《捣练图》鉴赏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精致文化,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在世界艺术林苑中占有重要位置。

然而中学生在欣赏中国画时往往不得要领只看皮毛,就自然感受不到这一国粹的精妙之处。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

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我觉得了解中国画首先应该了解中国画的产生,发展及其内在精神。

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通过中国画选修课,使我认识到了中国画与其他绘画的不同。

并且更多的了解了中国画,喜欢中国画。

通过老师的课上讲解使我更进一步的产生了美的悟性和创造力。

在课上,老师讲到了中国各时期的中国画,好像把我们带回了曾经的那个历史年代一样。

让我们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讲过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墨色的交融。

干、湿、浓、淡、清构成了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我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我来说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的体会。

通过老师在课上利用各种风格的中国画讲解以墨撞水、以水撞墨、以色冲墨、以墨冲色、泼墨、甩色、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使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在此之前,我也有过中国画的学习,但都是一些基本的功底训练,经过老师的一些讲解我更有所体会,而且王老师与我师傅的绘画风格不同,我还可以从中吸取一些经验和技巧。

感到十分的高兴。

画家背景
张萱(公元8世纪)〔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

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与杨升、杨宁同时任史馆画直。

工画人物,以擅绘贵族妇女、贵公子、婴儿、鞍马名冠当时。

所画妇女惯用朱色,晕染耳根为其特色。

又善以点簇笔法,画亭台、树木、花鸟等宫苑景物,点缀妍巧,俱穷其妙。

尝以“金井梧桐秋叶黄”之句画《长门怨》,甚有思致。

画迹有《明皇纳凉图》《整妆图》《卫夫人像》等47件,著录于《宣和画谱》。

传世作品有《捣练图》卷(为赵佶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虢国夫人游春图》卷(为宋
摹本),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0.8厘米,描绘杨贵妃之姊虢国夫人乘宫马春游之情景,人马、服饰尽得唐人风致,卷后有王铎题跋,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从艺活动约在开元、天宝年间。

创作背景
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到繁荣昌盛的时代。

当时的绘画兴旺鼎盛,产生出近四百名有史可查的优秀画家,遗留下诸多异彩焕发的艺术杰作《捣练图》是其中一幅。

作品简介
绢本,设色,37厘米145.3厘米
《捣练图》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

《捣练图》是唐代画家张萱之作。

此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理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

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

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作品赏析
在仕女画发展的早期——汉魏晋时期,画家笔下的仕女多是秀骨清相,薄衣广袖。

在这一时期绘画理论著作中称仕女画家为“青工绮罗”。

到仕女画发展到中期的唐五代时期,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始有“仕女”之称。

画家创作的仕女形象也演变成张萱画中所描绘的形象,以求更加符合于当朝统治者的审美趣味。

在唐代,精工仕女的画家有张萱、周昉等,张萱是周昉的老师,其工细妍丽,代表了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但因时代久远,张萱的绘画作品多数都散佚无存。

现存的《捣练图》卷、《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武后行从图》虽或为后人摹本,但仍可令人窥见其绘画技艺之一斑。

张萱的传世之作《捣练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系宋代画家的摹本,画家在高37厘米,长147厘米的长绢中描绘了唐宫下层妇女的捣练劳动。

练是古时候的一种丝织品,组成后质地生硬,需经过蒸煮、漂白、杵捣、熨烫等多道工序,方能变成洁净,柔软的白练。

画家依照制造工序,精心描绘了12个人物。

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
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

画家采用“散点透视法”进行构图,把整个捣练的劳动场面分三部分呈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他不单纯图解劳动的程序步骤,而是注重对劳动场面中流露情绪的细小动作的描绘,似求得更好地展示出笔下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如捣练中的挽袖,缝衣时灵巧的理线,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退,几个小孩的穿插,一女孩在煽火时以袖遮面及另一女孩出神地观看熨练等,使画面中的人物与场景真实生动,充满生活情趣。

显然,这是画家熟悉生活、认真观察的结果,体现了唐代仕女画在写实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画家以细劲圆浑、刚柔相济的墨线勾勒出画中人物形象,辅以柔和鲜艳的重色,塑造的人物形象端庄丰腴,情态生动,完全符合张萱所画人物“丰颊肥体”’的特点在技法的运用上也与之相差无几,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张萱、周昉仕女画及唐代仕女画成就的重要参考资料。

全面没有背景,只有简单的道具,达到简捷凝练而突出人物的效果。

画卷疏密有致,前半段趋向繁密,后半段偏于疏松。

人物或坐或立,或侧或背,穿插呼应,生动而又自然。

在绘制形象时,画家用勾线填色法,线条以圆笔长线居多,笔力劲挺,线条组合宽松流畅,设色华丽而不浮艳,端庄秀雅。

人物姿态的刻划更是生动传神,显示了画家对生活现象的敏锐观察和表现技巧上的高超造诣。

我喜欢中国画,更喜欢隐藏在其后的一些东西。

中国画博大精深,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怎样更进一步的搞好中国画教学,使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地努力。

关于中国画的未来,我相信它作为一个古老的画种将和其他区域性绘画一样,随着民族差异的缩小和文化生活的国际化而逐步走向消亡。

但是,这个消亡的过程恐怕要比我们设想的更长一些,而且,这种消亡的过程不是从有到无的过程,而是此物转变成他物的过程。

就当前而言,世界文化的互补结构还需要它,这种世界性、历史性的需要,就是中国画发展的潜力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