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图表版

合集下载

哲学原理汇总表格

哲学原理汇总表格
联系的客观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
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
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样联
1、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同斗一动\)/ \)/ \)/ \)/Ayz J一 _ 仕© 但住 佰①②统和
1、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
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 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 体的发展。
系统优化的方法
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2、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的有序性
3、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
X:含
践的特
客 是 段 手 <> 对 主 斗糸 客
受 果 结 程 过 的 践 实 是

观MB:九 的仇史形 讥也加血讹 意会丘駅糾 有社活实条z/lx z/lx八 性性的兀,是 及灿灿「X历 观刀引是展可 客{{而发相
关 系 关 系
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原理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性普系联 遍的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 >变22变
件MO条 发 庞< )他心 协九nm,事聞现寡 现屮实柔 实飭Q优 、、,t:gM:、 、 、
12 3
关 系 关 系
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考研政治哲学部分逻辑结构图

考研政治哲学部分逻辑结构图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局部逻辑结构图表辩证唯物论〔见第一局部结构图〕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见第二局部结构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见第三局部结构图〕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见第四局部结构图〕哲学根本问题〔思维与存在关系〕第一性问题同一性问题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物质观 物质与意识及辩证关系物质的含义及意义意识的起源及本质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第一局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和运动、静止及时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实践的含义、特征与形式实践观实践是人与自然的根底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正确的实践观点 社会关系形成的根底社会生活的根本领域社会开展的动力:分方辩证法总特征同一性与斗争性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含义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① 作用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② 矛对立统一规律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不平衡性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③盾共性与个性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④析法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⑤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⑥辩证法根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矛盾不平衡性原理及方法论⑦质、量、度的含义质变与量变及辩证关系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唯物第二局部辩证法辩证法根本范畴否认之否认规律原因和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肯定与否认辩证否认观及方法论否认之否认过程及方法论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认识和工作方法归纳与演绎辩证法根本方法分析与综合辩证思维的四个根本方法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规律及其客观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注:图中矛盾分析法包括:①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②成认矛盾普遍性的方法、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④批评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⑤抓重点的方法、⑥看主流的方法⑦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同构性:主体客体中介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唯物主义反映论 唯心主义先验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本质〕认识与实践认识运动的根本规律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三局部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开展真理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然与自由真理的客观性与具体性真理论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价值论价值的含义与特性价值评价的含义、特点与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理与价值的区别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社会根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的更替规律历史观的根本问题〔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与运动规律经济根底的内涵 上层建筑的内涵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与运动规律 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同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社会根本矛盾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作用:社会开展根本动力第四局部社会历史开展动力阶级斗争 社会革命 阶级的产生与本质阶级斗争的作用:阶级社会重点直接动力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的社会作用改革的重要动力作用改革社会主义改革科学技术科技革命的重要动力作用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现实的人及其本质唯物史观考查历史操作问题的原那么 人们群众的内涵和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个人与社会历史历史人物的作用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哲学原理表

哲学原理表

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 反复才能完成。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 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 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 随意性。②人们在客观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 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 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 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 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 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 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 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 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 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 法; 想效果,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 反对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 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不顾的做法。
辩证 唯物 主义
辩证 唯物 主义 认识 论部 分
实践 与识 的辩 认识对 证关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 实践具 系 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②而 有反作 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用原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 真理的条件性 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 和具体性原理 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 认识过程的反 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复性、无限性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 、上升性原理 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③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①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 联系的 约和相互作用。 普遍性 ②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 原理 孤立存在的。 联系的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 客观性 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原理

哲学原理总结表格简化版2011.12

哲学原理总结表格简化版2011.12

哲学原理总结辩证唯物论——物质观意识观规律观运动观(共9条原理)物质观:1、含义意识观:1、含义规律观:1、含义运动观:2、唯一特性:2、本质:2、规律的客观性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3、根本属性:3、特点:3、规律的普遍性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4、区别于物质具体形态4、能动作用:4、规律客观性与5、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1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变化、发展、全面的实际出发。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观、认识观、真理观(共3条原理)实践观:1、含义认识观:1、作用真理观:1、三属性2、三特征2、特点2、真理与谬误的关系3、实践决定认识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23唯物辩证法没有矛盾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之一——联系观(6条原理及方法论):4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之二——发展观(3条原理)5唯物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矛盾观(6个原理)7、一分为二看问题,坚持两分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遵循“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4、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物辩证法 辩证否定与创新观点 (3条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3、价值观1、人生观2 (共6条原理)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到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

以往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主义一统天下。

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这是马克思除剩余价值理论之外的又一大发现,是哲学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怎样看待人的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社会两大基本规律及其矛盾运动价值观导向作用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表格(2020091520234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表格(20200915202342)

世界观方法论唯物质与意世界的真实一致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第一性,意全部从本质出发,使主观切合客观物识的辩证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论关系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使客观事物的发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战胜错误的思想意识展;错误的意识阻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规律拥有广泛性、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认可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做事,脚踏实地的意志为转移;既不可以被创建,也不可以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联合按客观规律做事,脚踏实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辩联联系的广泛性原理: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因素之间是相用广泛联系的看法看问题证系互影响、相互限制的关系,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法的一整体观联系的客观性:联系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1)尊敬客观联系,反对主观臆造点( 2)依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成立新的详细联系联系的多样性全部以时间、地址、条件为转移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差别又相互联系建立全局看法,从整体着眼,追求最优目标;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获得最大发挥系统和因素的关系:系统拥有整体性、有序性、内从整体出发,又要把系统和因素联合,兼备考虑,优化部构造优化的趋势组合发发展拥有广泛性用发展的目光看问题展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往事物的消亡的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需准备,(1)重视量的累积观质变是量变的必定结果(2)坚持适量的原则点(3)要不失机机地促成飞腾事物发展的趋势是行进性和波折性的一致深信前程是光明的,准备走波折的路矛对峙一致原理:事物自己包括着既对峙又一致的关系。

矛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盾盾着的事物之间以及矛盾两方既相互对峙,在必定条件下的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变观矛盾拥有广泛性、客观性认可矛盾广泛性,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点矛盾拥有特别性详细问题详细剖析矛盾的广泛性和特别性的辩证关系:广泛性寓于特别性之马克思主义广泛原理与国情相联合中,特别性离不开广泛性,二者在必定条件下相互转变主次矛盾的关系: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次要矛盾(1)抓要点、要点两点论影响事物发展方向,二者在必定条件下相互转变(2)兼备兼备,适合办理次要矛盾与重点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次要方面(1)抓主流、本质论的统影响事物性质,二者在必定条件下相互转变(2)重视支流,不忽略次要方面,防微杜渐一辩证否定辩证否认即“扬弃” :是事物自己的否认,是发展的环节、建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观联系的环节辩证法的革命批评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密切联系在一同的关注本质,敢于打破,解放思想,开辟创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峙:二者的根安分歧在于能否认可矛盾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能否认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认实践和认实践决定认识: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哲学框架图――《生活与哲学》

哲学框架图――《生活与哲学》

哲学框架图――《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常用原理方法论框架图辩核心概念: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证1( 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依据、按照、从…出发、实际分析等)唯2( 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物3(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这要求我们做事情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论4(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辩核心概念:实践概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与谬误—认识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唯证物唯实践观: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社会历史性。

主物2(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这要求我们坚持正确的认识。

义主真理观:3(?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义?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唯联系观:1(联系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论物?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主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义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图表

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图表

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自然界的本质、人类社会本质都是物质的。

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根本属性与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统一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能被创造,被消灭,不可违抗。

规律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都有规律。

按规律办事: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人类社会)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意识实现的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活动有目的性、计划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的作用意识活动有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客观物质性:构成要素的、活动过程、结果受事物及规律制约,是客观的特点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社会结构和关系实践社会历史性: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作用: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指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决定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实践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提供新的认识工具,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把主客观联系起来比较对照,用结果检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哲学原理汇总表格

哲学原理汇总表格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不同历史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受历史条件制约,是历史条件制约)
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原理
名称
原 理 内 容
方 法 论
联系的普遍性
关系关系关系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优化的方法
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2、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的有序性
3、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意识能动改造世界。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注重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
原理
名称
原 理 内 容
方 法 论

哲学问题的一些关系图表

哲学问题的一些关系图表

哲学问题的一些关系图表
3、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图
正确
错误
自然 知识
思维 知识
社会 知识 哲学
具体科学
哲 学
4、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关系图
指导决定概括
体现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哲学
世界观
方法论
6、人的意识产生中的两大产物、两大动力、三次转变
两大产物:自然界产物、社会产物; 两大动力:劳动、语言;
三次转变:一切物质的反映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反应性→动物的知觉心理→人类意识
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思想结构意识形态巩固维护指导
经济基础
决定反作用
生产力生产关系
10、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特色
必然王国——前共产主义社会,人受规律的奴役,是未认识规律前的无所作为的状态;
自由王国——共产主义社会,人摆脱了规律的奴役,是认识规律后能自觉行动的状态。

人可以做到的——摆脱规律的奴役,实现真正、相对的自由;
人不可以做到的——摆脱一切规律的奴役,摆脱任何规律的支配,实现绝对自由。

哲学原理表格

哲学原理表格

(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要求)错误倾向(反对) 运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客观性)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有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人们改造自然、变革人类社会的活动要以尊重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各种歪理学说、各种有神论;反对各种主观主义、反对违背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批驳各种歪理学说、各种有神论或者唯心主义;分析人与自然关系、人类社会的具体事例;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根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拍脑袋决策”。

说明:从××(如基本国情、金融危机形势、资源环境等到)出发制定××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采取××措施、办法等。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妨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抵制消极情绪。

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唯心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正面:说明为什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重视宏扬中华民族精神和艰难奋斗作风(宏扬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求灾精神等);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创新意识,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

哲学知识结构图表

哲学知识结构图表

1,什么是人民群众? 二,人民群 众是历史的 主体
①物质财富…
2,为什么……?(表现 在哪些方面?)
②精神财富…
③社会变革…
3,群众路线、群众观点
价值与 价值观
1,什么是价值?什么 是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①认识和改造世界 ②人生道路的选择
价值判断和 价值选择
1,标准:
(集体主义价值观P98)
树立全局观点,立足整体,统 筹全局,选择最佳…;重视发挥 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6,系统优化的原理 系统的基本特征:…
1、发展的实质、新事物与旧事物 及区分标准 2、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要 求
发展观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 折性的统一的原理 ②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关系原 理
联系 根 本 内 容 1、基本属性: 同一性、斗争性(及相互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①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关系原理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动 力 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②矛盾的主次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③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及其相 互关系原理 发展 ④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 要方面决定的
1,哲学的产生
哲学
2,含义:(哲学—世界观
哲学—具体科学)
3,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真正的 哲学
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产生:
马克思主 义哲学
2,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意识
物质
1、含义 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2、世界的 物质性
①物质的唯一特性;②物质
矛盾: 对立统一

哲学知识的结构图

哲学知识的结构图

1) 实践的含义 P11(1)一般本质(2)特殊本质(1)客观现实性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2)自觉能动性1.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3)社会历史性(1)生产实践3)实践的基本形式(2)社会关系实践(3)科学实验(4)艺术和教育活动4)意义(1)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1)实践联系人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1)含义 P12(2)任务甲、(力量)2)主体(3)能力结构乙、(智商)丙、(情商)个人主体(4)社会结构集团主体社会主体人类主体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相互作用(1)含义 P12甲、客体首先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3)客体(2)实践的客体的理解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乙、客体又不是与客观事物相等同的概念自然形式的客体(3)类型社会形式的客体精神形式的客体4)实践——主客体的中介(1)关系: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限5)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理解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超越关系(2)实现: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1)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3.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2)实践主体根据目的、方案通过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3)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反馈调节(1)自在世界甲、从时间上看1)涵义乙、从空间上看(2)人类世界人化自然人类社会2)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实在性3)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区别4.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4)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1)不可分割,互相制约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内在联系(2)天然自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又不可避免地要二、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参与到整个大自然的运动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甲、自然界物质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决定的必然的、合乎规律的乙、是经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子、从无生命物质的机械的、物理的、化(1)自然的产物学的反应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丑、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寅、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丙、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反映形式1)产生包括感知、思维以及情感、意志等全部心理活动和动物心理的区别(2)社会的产物:关键在于弄清劳动的决定作用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社会性的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1)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甲、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2)本质乙、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2)在意识中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甲、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来看乙、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丙、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来看(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甲、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乙、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主要表现在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3)作用具有能动创造性。

(完整word版)哲学原理方法论表格版

(完整word版)哲学原理方法论表格版
历 史 观
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 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 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 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具有 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具有阻碍.作用。
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 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人类社会发展的 两大规律)
认 识 论
3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 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唯一标准,实践 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以科学理论(如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
体性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要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 限性
B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困难,接受挫折与■考验。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 系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
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 展。
亠、丄
辩 证 法 矛 盾 观
7
矛盾(客观性)观点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唯 物 论
3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 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 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
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 本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党对的认识。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地位: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④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一是,帮助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二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鲜经验和新鲜活力,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产生
特征
中国化
功能、地位
马克思ຫໍສະໝຸດ 主义哲学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
③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辩证唯物主义)
②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历史唯物主义)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阶级性(马哲代表无产阶级)
哲学与
时代的关系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
时代包括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文化等。
①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它的内容来源于时代。真正的哲学能够正确地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形态
基本观点
评价
唯物
主义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A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原理
内容
方法论



1、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前后相继、历史的联系。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2、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四个特征统一的基础是科学的实践观。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
1毛泽东思想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精髓:实事求是。
②邓小平理论它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①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②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9、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唯心
主义
主观唯心
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如英雄创造历史。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成意识
客观唯
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上帝创世界。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不忽视、不臆造)。
3、条件性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⑤(期中卷26题)时政意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哲学的思想库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利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相对静止的存在。
5、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人人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规律。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马哲结束了哲学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历史)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①坚持实践第一,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②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追求真理需要一个过程原理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①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②功能,作用,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②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批判功能)
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同时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塑造功能)
哲学核心知识2
①人们把世界观形成体系,用某种理论形式表现出来就有了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②都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否认根本看法和总的看法。
③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3、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原理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①坚持物质运用不可分的观点。
②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静止观点
③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4、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主观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二者是有机结合的。
①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规律。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7、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①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哲学核心知识1
是什么
为什么


①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和追求智慧
②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③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⑤从与生活的关系看: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或者说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
方法论how
1、自然界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真理条件性具体性原理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我们要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