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价值观(江畅)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思维导图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思维导图

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分析 方法
光明
优越性 支持
2.唯物辩证法 的发展观
②用发展的 观点看问题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曲折 ~~~ 方法论
做好量变的准备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促进事物的质变 方法论
LIUJIATAI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同一性和斗争性 ①矛盾是事物发 展 的源泉和动力 普遍性和特殊性
①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的含义
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在于 …
对人的价值评价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 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自觉遵循社会发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 实 现 人 生
的价值
②价值判断与 价值选择
展的客观规律 自觉站在广大 人民的立场上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最高价值标准、价值追求 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知识整理
必修④ 《生活与哲学》
思维导图
.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含义
世界观和方法论
概括
1.什么是哲学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推动

哲学与时代精神
指导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智 慧
2.哲学基本问题
内容 为什么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5.马克思主义哲学
产生的历史条件 基本特征 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社会基本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对~ 具有反作
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 ……
1. 寻 觅 社 会 的真谛
四 、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第一课中学时代【思维导图】新的起点——初中生活新体验成长的礼物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中学序曲我们做好准备的方法中学时代少年有梦有梦就有希望——少年要有梦想的原因努力就有改变——少年实现梦想的方法第二课学习新天地打开学习之窗——正确认识学习学习伴成长学习点亮生命——学习的重要性享受学习体味学习——体味学习中的苦与乐学习新天地学会学习学习的方法学习兴趣与个人学习目的的关系第三课发现自己【中考考点】: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思维导图】认识自己人贵自知——认识自己的原因多把尺子量自己认识自己的途径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自我评价的方法发现自己接纳与欣赏自己接纳自己的原因接纳自己的方法欣赏自己的方法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自己的方法认识自己的潜能我要飞得更高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改正缺点的方法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中考考点】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思维导图】和朋友在一起我的朋友圈进入初中;我们的朋友圈发生的变化交友中会遇到的困难友谊的力量——朋友对我们的影响友谊与成长同行深深浅浅话友谊友谊的特质——正确认识友谊友谊的澄清友谊并非一成不变竞争不会伤害友谊朋友相处需要原则第五课交友的智慧【中考考点】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让友谊之树常青建立友谊——建立友谊的方法呵护友谊——呵护友谊的方法网上交友——网络交往的特点交友的智慧网上交往新时空慎重结交网友慎重结交网友的原因慎重结交网友的方法网络交往的利与弊?第六课师生之间【中考考点】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了解教师职业教学相长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的原因师生交往亦师亦友第七课亲情之爱【中考考点】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思维导图】家的意味生命的居所家庭的含义家对我们的意义中国人的“家”我们孝敬父母的原因我们孝亲敬长的做法体味亲情——我们如何体味亲情?亲情之爱现代家庭面面观现代家庭发生的变化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谐家庭我出力家庭中存在矛盾的原因建立和谐家庭的方法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或冲突的方法第八课探问生命【中考考点】考点7.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知道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思维导图】生命可以永恒吗?生命有时尽我们珍惜生命的原因正确看待死亡生命有接续(生命接续的意义)探问生命敬畏生命生命至上我们要对生命有敬畏之情的原因我们珍爱他人的生命的原因休戚与共——我们应如何敬畏生命?第九课珍视生命【中考考点】考点4.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应对挫折的方法;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提高心理承受力;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考点7.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知道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思维导图】爱护身体爱护身体的原因如何看待轻生或自残的行为?守护生命爱护自己的身体的方法养护精神我们养护精神的原因我们养护精神家园的方法珍视生命挫折的含义生活难免有挫折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正确认识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如何面对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发掘生命的力量我们寻求他人的帮助的原因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中考考点】.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思维导图】感受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追问——什么是有意义的生命?发现我的生命——发现和创造生命意义的方法绽放生命之花活出生命的精彩贫乏与充盈——人们对待生活有不同的态度冷漠与关切我们彼此关切的原因我们关切其他生命的原因我们关切他人的做法平凡与伟大——如何看待生命的平凡与伟大?。

2018版思修期末总结(含思维导图)

2018版思修期末总结(含思维导图)

2018版思修期末总结(含思维导图,课后习题)绪论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要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1.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2.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3.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2.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另一方面。

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一.人生的青春之问(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人生与人生观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正确认识人的本质1.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2.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揭开了人类本质之谜: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的说明了人的本质,为人们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4.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5.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大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1.人生目地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2.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3.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是人生观的核心1.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2.其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3.再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2.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综合复习速记思维导图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综合复习速记思维导图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综合复习速记思维导图
一、知识点总概(学生识记)
21世纪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面对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党的基本路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进而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平统一。

在发展社会主义过程中,坚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实行了“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区域发展”等战略,完善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努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而继续努力!
因此,作为合格的公民,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合理消费,终身学习,承担责任,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九年级上册17个---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框架,全册思维导图,详细内容,初中

九年级上册17个---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框架,全册思维导图,详细内容,初中

5. 国家通过改革之手,积极推动创新。
2.2小结
成就
差 距

(1)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创 新
新 强 国
所以要建立 (2)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创新型国家 (3)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发展
(4)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5)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形成 搭建 营造

止 万 1.个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和特点 2 .社会主义民主 真实性: 体现A、B 3. 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 4. 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 5. 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6.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3.2小结
行使 民主权利
参 与 民 主 生 活 增强
民主意识
1. 什么是公民参与?
2.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 对于“社会方面”的要求
1. 什么是厉行法治? 2. 厉行法治的要求:
A.对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B.对政府:做榜样,带动全民守法 C.对国家:加强、营造、树立导向
3. 社会治理怎样发挥法律和道德的作用? (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4. 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
中 华 文 化
1.谁创造了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特点
(b)人民生活方面 (c)国际影响方面
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必要性:继续加深 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现实性:社会矛盾

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新特征
走 向
进 我国经济发展
如何应对新特征
行 问题与措施

经济发展面临不平衡不协调的现实

如何应对不平衡不协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思维导图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思维导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树立先进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反对落后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要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部分。

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直接创造,间接提供条件)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主力军)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观点:相信群众,服务群众,向人民负责,向人民学习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现人生价值价值与价值观价值: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人的价值在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正确的价值观……;错误的……;树立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因人而异价值创造与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幸福根本途径)在个人和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客观社会条件)砥砺自我中成长(主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发展才能,提高素质坚定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

思修史纲考点思维导图--考研精品

思修史纲考点思维导图--考研精品

7.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7.3.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7.3.3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7.4.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7.4.2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7.4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7.4.3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7.4.4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7.4.5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7.5.1 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4.1.3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4.2.1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4.2.2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4.2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4.2.3 做忠诚爱国者
4.3.1 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4.3.2 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4.3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4.3.3 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4. 弘扬中国精神(第三章)ຫໍສະໝຸດ 7.1.1 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7.1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7.1.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7.1.3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7.2.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7.2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7.2.2 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7.2.3 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7.3.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
2.2.3 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2.3.1 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2.3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2. 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一章)
3.1.1 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3.1.2 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3.1.3 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3.1 理想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3.1.4 理想信念的作用
3.2.1 信仰马克思主义
3.2.2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

政治必修三每单元框架高中政治必修3思维导图

政治必修三每单元框架高中政治必修3思维导图

政治必修三每单元框架⾼中政治必修3思维导图⾼中政治的学习需要有⼀个知识点框架图来对整体的思路进⾏梳理,⼀个好的思维导图对于政治的学习也是⾮常帮助的。

⾼中政治必修3知识框架图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重点】⽂化在交流中传播(1)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迁徙、教育(2)现代⽂化传播的⼿段:⼤众传媒(依托电⼦信息技术,⽹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众传媒能够最⼤程度低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世界各地的信息,⽇益现实出⽂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功能,已成为⽂化传播的主要⼿段)(3)做传播中华⽂化的使者: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明成果,⼜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化⾛向世界,做传播中华⽂化的使者,增强中华⽂化的国际影响⼒。

⽂化对个⼈的作⽤(或影响)。

(1)⽂化对⼈的影响的来源:特定的⽂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化活动(2)⽂化影响个⼈的表现为:a.⽂化影响⼈们的交往⾏为和交往⽅式。

b.⽂化影响⼈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式。

(3)⽂化影响个⼈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4)⽂化塑造⼈⽣:丰富⼈的精神世界、增强⼈的精神⼒量、促进⼈的全⾯发展。

怎么样增强⽂化产业的竞争⼒或者影响⼒。

(1)牢牢把握先进⽂化的前进⽅向,⽀持健康有益的⽂化,坚决抵制腐朽⽂化。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提⾼劳动者素质(3)把⽂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化创造活⼒,提⾼⽂化软实⼒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和强⼤的智⼒⽀持(4)增加⽂化消费的⽐重,以消费带动⽂化产业的发展。

⼤⼒发展⽂化产业,推动⽂化⽣产⼒的发展(5)⽴⾜于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实践,调动⼈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6)进⼀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化。

不断推动⽂化创新,为传统⽂化不断注⼊时代精神。

(7)⾯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化的交流借鉴融合,吸引外来⽂化有益成果。

新教材第二单元政治必修四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思维导图分享

新教材第二单元政治必修四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思维导图分享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探索认识的奥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认识与实践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客观的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真理都是具体的。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思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部分构成。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唯物史观揭示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背后的动因,它指出: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教学课件】《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思维导图课)

【教学课件】《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思维导图课)
第八页,共三十五页。
第第九八页页,,共共三三十十四五页页。。
第十页第,九页共,共三三十四十页。五页。
第十一页第十,页,共共三十三四页十。五页。
第十二第十页一页,,共共三三十十四页五页。
第十三第十页二页,,共共三三十十四页五。页。
第十第四十三页页,,共共三三十十四五页。页。
第十第五十四页页,,共共三三十十四五页。页。
“改进政治〞、“君主立宪〞
第二第十二十六五页页,,共共三三十十四页五。页。
“民主、民权、民生〞
第二第十二十七六页页,,共共三三十十四页五。页。
“要想在 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必须首先进行思想 革命〞
第二十八第二页十七页,,共共三十三四页十。 五页。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 实际相结合〞
第二第十二十九八页页,,共共三三十十四页五。页。
第三十五第三页十四页,,共共三十三四页十。 五页。
内容总结
图 说 历 史。图 说 历 史。“商富即国富〞、“商战〞。“商富即国富〞、“商战〞。“民主、 民权、民生〞。“要想在 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必须首先进行思想革命〞。“马克思主义必须与 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必须与 实际相结合〞。他们用思想的力量把 推向了世界。用自己的 行动改变了 历史的进程。第三十四页,共三十四页
您知道他们因何而被载入历史?
第二第十二十二一页页,,共共三三十十四页五。页。
“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十第二三十页二页,,共 共三三十四十页五。 页。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十第二四十页三页,,共 共三三十四十页五。 页。
“商富即国富〞、“商战〞
第第二二十十五四页页,,共共三三十十四五页页。。
图说历史
第第一一页页,,共共三三十十四五页页。。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思维导图word精品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思维导图word精品

哲哮上的世界■-2、7伞腥论(I )哲常与生活的旻系(哲学的产生*嶷滦*微观作用①} (2)哲学与世界規的旻系(区刷与联系)(3)世駆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与联系} Z)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含亘②)(5)皆学頁具体科学的关樓{区别与联和(6)苗学写时代赭神的关系 (T)皙学的作用(宏观作册、时牛人、对社会〕《生活与哲学》考点二百舸争流的思想注意把担: ____ 1、 代卒概念: °墮(])唯畅主又与唯心至丈|主义(2) 古代朴素唯粕主汉、近代形而上学唯粕主艮.擀证唯的至咒和历史唯粕主汉 (3】主观唯白主殳与客观唯心主义 (4 ) 证法与形而上学 2. 务个理抡(])哲学时崽本问題(是朴盘、为什会}(2) 哲学的两丸基本诡別 {是什虫) (3) 唯扬主义的根本现点和基本形想估)唯盒主乩的根本现点和払盘形态S-物质是世界的稠L AM 虑:LU 」金、木冰、火上气等尉t 獅脾原|賊性:否认世界是?枪雄的,认为世界眈质的寸 忖打唯物】-戈的根木方向,本质卜-是卍确的| 局限性:只是一种猜测,没白科学依据l 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近代机械啡物 主义■[基本观点:认为原子足世界的本原 |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 |础匕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1加限性:仍把物质和物质的M 体形态等同起来 H 有机械性、形成上学性、唯心史观等缺陷L 器|£鬓q 科学性和革命性癥—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捨动”意识是世界的禾朋 聪-|物质依赖于怠识L|意j 只决京物质《生活与哲学》考点一美好生活的向导(4)具体科学注童把握;】* 4个概急: 门)哲常 (2)世界规 (3)方法论 厂自然界 客观世界~L 〔类社会 主现世界:人的思维(5)哲学的两丸叶子(足什么)《生活与哲学》考点三时代精神的精华2. 4个理论(1)马江哲学严生的历此条件;(2)马艾哲学的基眾特征;(3)马义中国化的理论咸果;(4)马义抒学的作用.H实出求是也洋东思想卜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喂持一从实阿出发认识吐界弼好黝I汶施I弦的分离第T删了諭料机鮎介唯物上义圧辩证的唯物主义和山匸肚足唯物丄义的洛讥也I把礼会生活的木质口结为实践打捉H胡:会〃金决止和:会惫社啲原理||卑持科乍的宾践观点* 伞部讯论都來白实践L悝进扌斤蛭过氓跌的反复检醴址改变壯界■■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h |,是驴阶级科学的肚界观和方注諾艷也唯物匸义与辩证法的冇机统一唯物辩证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右机统-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利革命性的统•注意把捱:马义中国化附.iriA印论成果MWI第嘰文、核心、丛本翌求、根本方送1、1个概念匸L料学发展观_UME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亟竖指廿方针览瑕中牯补:义必须坚持和贺削的吐人战略思想因耳I辩呑唯物圭文和比史啡物取匝鬻離鶴評髏觀鵜破霹鱷昭和方法臨是曲社亀辭熬常勰黯认识' 改适昨的强大眦賦作用吗克思主义哲学rl叮以帘期我们树圧正确的“垂縊鈿龄-I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止呦的思维方泅町口.用助找们匸确地罰!m然、社会和人工的变化9发展《生活与哲学》考点四探究世界的本质不依赖F人血总识并能为人的息颠氏映的霁观实E-I丽I就吃外的万旳j物的总和’包括”挪」具体形亂極卜_|怔界物质陀如里卜「I然界足撫血內.人殆I.刽IV产牛存阳删及构成耍索’也具■/幽rd尉内注质性・人的意识也依赖物质。

论人类公认价值理念--江畅

论人类公认价值理念--江畅

论人类公认的价值理念【作者】江畅【作者简介】江畅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哲学博士当今人们普遍关注和广泛谈论着全球一体化问题,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代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状态,而这种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与全球一体化进程相伴随,人类已经形成了一些公认的价值理念。

这种人类公认的价值理念是人类关于自身如何更好地生存所普遍形成的信念,它们正在成为人类公认的价值原则和活动准则。

人类公认的价值理念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更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因而是当代哲学家应给予高度关注的重论和现实问题。

鉴于此,本文试就人类公认价值理念的形成和未来走向,特别是当代人类核心价值理念的涵、特征、优点、缺陷及其克服的途径作些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对这一重大问题的重视和讨论。

一、人类公认价值理念的形成自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西方经历了长达600多年的深刻社会变革,包括文艺复兴、改革、启蒙运动、政治革命、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哲学革命等一系列革命运动。

正是在这一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今天得到人类普遍公认的一些基本价值理念。

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一时期称作人类公认价值理念生成时期。

人类公认价值理念的生成是从欧洲人反对神学和封建专制开始的。

于是,自由、平等就成为当时欧洲人反神学反专制的旗帜,被看作天赋的人权。

当上帝被打倒、个人获得解放之后,人间并没有变成天堂,相反成为血雨腥风的战场。

欧洲人特别是欧洲思想家意识到,要使人们普遍获得自由平等,必须诉诸人的理性,必须通过一定的制约机制把人的行为纳入正常的秩序,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权力机构管理社会。

这种制约机制被认为是法制,这种权力机构被认为是国家。

为了防止法制成为专制者奴役人民的工具,法制必须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

为了防止国家权力滥用,国家权力必须分立,必须受到制约,特别是必须受体现全体社会成员意志的法制的制约。

这样,和法制就被认为是自由和平等的保障。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思维导图全之欧阳理创编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思维导图全之欧阳理创编

八年下道德与法治复习题时间:2021.03.05 创作:欧阳理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思维导图】【主要观点】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3、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武装力量等内容,归根到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4、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很广泛,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环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5、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6、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及组织活动原则等,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宪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国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7、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切组织和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

8、宪法从所规定的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来看,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9、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10、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于以追究和纠正。

11、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1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都息相关,我们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坚持宪法至上,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思维导图】【主要观点】1、依照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2、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社会发展的三大价值观ppt课件

社会发展的三大价值观ppt课件
牛顿: • 物体运动不是因为其内在的本性,而是因为受到外
在的“引力”的影响; •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使得物体向地球运动; • 行星围绕太阳运动,也是由于太阳的“引力”。
34
• 16世纪晚期,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 伽利略望远镜新证据间接证明日心说; • 但亚里士多德地心地静说一直无法被动摇。
35
牛顿世界观
达尔文世界观
(人类历史上如果有三件大事,那也就是这三件大事了)
17
世界观
世-时间;界-空间。世界观就是时空观 寻找人在自然界当中的位置
人能够生存下来的第一重要问题
18
所有人类顶端的科学家都是为解决世界观这个大问题的
19
自然哲学的
数学原理
@牛顿 1687年
20
• 对今天所有人影响最大的人是牛顿; • 牛顿世界观取代亚里士多德世界观,是过去500年里最重要的一件事,没有之一。
这也称为机械论
54
牛顿机械论世界观基本原则
• 机械论 • 决定论 • 因果律 • 连续性 • 确定性 • 可预测
55
“在过去350年的西方文化中,牛顿的机械物理学始终占主导地位。 事实上,牛顿物理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学说,它成为了整个西方国 家的一种主导思维模式,在各个领域都是如此。”
——丹娜·左哈儿 量子管理学创立者
• 亚里士多德是有史以来最智慧的人,世界观创立者。
27
• 公元前300年之后,2000年时间里,西方人一直生活在亚里士 多德世界观里;
• 直到公元1687年,才被牛顿世界观所取代。
28
• 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的革命,不是由于新的科学发现,而是 对既有现象做出的全新解释;
• 按照《科学革命的结构》,是范式转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