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抗生素使用规范
2023医院卫生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有关规定
2023医院卫生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有关规定(完整版)应用抗生素要有明确的指征和正确的给药方法。
安全有效地使用抗生素,使病人在最小的风险或损失下获得最大的治疗效益。
同时又要尽可能不影响患者的防御机能,不破坏患者自身正常在菌群的生态平衡,减少耐药菌的产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为此,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有关规定,以加强管理。
1.严格掌握抗菌药的使用指征。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诊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由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其它原因的发热及多数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一般情况下,应避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2.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根据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3.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经、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疑为细菌性感染时,有条件要尽早分离出病原菌,并常规做药敏试验,做为选用有效抗生素的依据。
4.掌握抗生素的常用剂量和疗程。
对多数细菌感染,一般用药至体温降为正常及症状消失后72~96小时。
严重感染根据病情适当延长,避免用大剂量、长疗程的抗菌治疗,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5.急性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72小时后效果仍不明显,应多方面考虑原因。
确属选药不当者,应改用其它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
6.尽量避免用抗生素作诊断性预防治疗。
不科学地使用抗生素既影响临床及实验室诊断的断定,又很少能达到试探性诊断预防目的,且造成耐药菌的增多。
若需使用应严格掌握指征。
7.严格掌握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指征。
联合应用之目的应达到协同或相加疗效,或减少单一药物的剂量以减少毒性反应,或防止及延缓耐药性的产生等。
8.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应用抗生素,以防耐药菌的产生和过敏反应的发生。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临床科室和药房,包含医院内的门诊和住院病区。
二、管理要求2.1 抗生素使用的指征和准入医院全部科室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必需遵从以下指标和要求:2.1.1 感染诊断与临床评估•必需有明确的感染诊断,并以科学的方式进行临床评估。
•临床评估必需包含患者的病情、体温变动、试验室检查等指标。
2.1.2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尽可能提取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菌株和药物敏感性,以引导抗生素的选择。
2.1.3 抗生素选择和疗程•抗生素的选择必需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以确保使用具有针对性的药物。
•疗程应依据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情况和治疗反应进行调整,不得滥用或过长使用。
2.2 抗生素处方和审批医院在抗生素处方和审批方面,要求如下:2.2.1 抗生素处方•抗生素处方必需由医生书写,包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用药名称、剂量、疗程等信息。
•在处方上必需注明是否为新一代抗生素、限制使用抗生素,以及是否需要特殊的使用授权。
2.2.2 抗生素审批•医院设立抗生素审批委员会,负责审查和审批抗生素使用申请。
•抗生素使用申请必需包含患者的临床诊断、用药指征、抗生素选择、疗程和预期效果,以及其它必需信息。
•抗生素使用申请必需经过审批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否则不得使用抗生素。
2.3 抗生素库存和发放医院在抗生素的库存和发放方面,要求如下:2.3.1 抗生素库存管理•医院药房必需定期进行抗生素库存盘点,确保库存准确性和药物质量。
•过期的抗生素必需及时清理销毁,避开使用过期或陈旧药物。
2.3.2 抗生素发放•抗生素的发放必需经过医生处方和药师审核,并记录在案。
•药房必需依照临床科室的实际需求和合理的用药量,合理布置抗生素的发放数量。
2.4 监测和评估医院在抗生素使用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包含以下要求:2.4.1 监测抗生素使用率•医院必需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系统,定期收集、统计和分析抗生素使用数据。
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
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1. 前言抗生素是现代医疗中不行或缺的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起到了紧要的作用。
然而,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多种问题,包含抗生素耐药性的加添、不必需的药物费用支出以及不良药物反应的发生等。
因此,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医院的治疗效果和经济效益,特订立本《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院内抗生素的使用,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导致的问题。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部门、医务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
4. 抗生素使用原则4.1 医生应遵从抗生素使用的以下原则:—合理确诊:首先,要准确诊断患者是否为细菌感染,避开使用抗生素处理病毒感染等非细菌感染情况。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如严重程度、感染部位、耐药情况等),选择对病原菌敏感、安全有效的抗生素。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感染症状细小的患者,尽量避开使用抗生素,可以通过察看和其他对症治疗方式进行处理。
—掌控使用时间:严格掌控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疗程,避开过长应用导致药物耐药性加添。
4.2 护士应遵从以下原则:—按医生医嘱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停用或加大抗生素的用量,必需时应与医生沟通和确认。
—察看药效和不良反应:对患者使用抗生素后的反应进行察看,及时向医生报告不良反应,确保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 抗生素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5.1 抗生素使用统一管理:—全部抗生素均由医院药房统一采购,依照需要进行分类存放,并建立完整的药品管理台账。
—药品存放区域应符合相关要求,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2 审核和监督机制:—设立药事委员会,负责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定期召开会议评估使用情况,并向各科室提出看法和建议。
—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将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范围,对于滥用抗生素的行为将进行追责和处理。
5.3 建立抗生素使用相关的信息系统:—医院将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系统,包含患者信息、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药物耐药性监测等相关信息,以便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和改进管理。
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一、总则目的与意义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减少抗生素滥用带来的不良后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抗生素使用的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
二、抗生素使用原则适应症明确抗生素使用必须基于明确的临床适应症,不得随意扩大使用范围。
病原学诊断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尽量进行病原学检查,明确感染病原体种类。
药物选择合理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品种和给药方式。
用药剂量与疗程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临床指南推荐的剂量和疗程使用抗生素,不得超量、超时使用。
三、抗生素使用管理流程处方开具医师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必须注明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病原学诊断结果、选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疗程等信息。
处方审核药师应对抗生素处方进行审核,确保处方开具符合规定。
用药监测临床科室应定期对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进行监测,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不良反应报告如发现抗生素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培训与考核医务人员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考核与奖惩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考核制度,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医务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规使用抗生素的医务人员进行批评和处罚。
五、附则制度修订本制度由医院管理部门负责修订和解释,如有需要,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生效日期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本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
如有法律方面的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抗生素合理使用与细菌耐药管理制度
抗生素合理使用与细菌耐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内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率,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抗生素管理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科室、医务人员以及与抗生素使用相关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定义1.抗生素:指能抗击细菌感染的药物,包含盘尼西林、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磺胺类等。
2.合理使用:指依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和细菌感染的特点,选择适当类型和剂量的抗生素,正确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和欠妥使用。
3.细菌耐药性: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使得原来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无效,导致细菌感染难以治愈。
第二章抗生素使用第四条抗生素使用的指引1.全部使用抗生素的医生必需依照医院订立的抗生素使用指引进行操作,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遵从抗生素使用的原则和要求。
2.使用抗生素前,医生必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评估,并进行必需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体感染和药物敏感情况。
3.对于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医生必需及时跟进患者的情况,并依据试验室检测结果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
4.医院将建立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统计系统,定期对各科室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第五条抗生素禁忌与限制1.医生在处方抗生素时,应遵从禁忌症和限制使用的原则,禁止滥用和欠妥使用抗生素。
2.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抗生素使用应特别慎重,必需在医生的引导下进行。
3.限制使用有关特殊药物的医生须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合格方可处方,医院将订立相应的管理方法,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第三章细菌耐药管理第六条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1.全部收治的疑似感染患者,应优先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明确病原体的种类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2.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工作由专业的试验室人员负责,确保操作规范和结果准确可靠。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药菌的产生风险,特订立本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二、抗生素使用的原则1.严格依照临床指南和抗菌药物使用指南,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严禁滥用抗生素,不能凭个人意愿或患者要求而随便使用。
3.掌握抗生素的使用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开欠妥使用导致的副作用和药物耐药性。
4.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抗生素使用的认知和规范化操作。
三、抗生素使用的程序与要求1.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需经过严格的临床评估,仅在医生判定治疗必需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2.临床医生须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包含药物种类、剂量、疗程等,并在患者病历中进行认真记录。
3.单次给药不得超出规定剂量,严禁将剩余药品留给患者自行使用。
4.在开始使用强大抗菌药物之前,应尽可能进行病原学检测,以明确感染菌株和药敏试验结果,并依据试验室报告调整抗生素的使用方案。
5.进行抗生素治疗时,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并依据临床变动和试验室检测结果调整抗生素的选择和疗程。
四、抗生素管理与监测1.建立抗生素管理团队,负责订立和监督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政策与制度。
2.严格掌控有限抗菌药物的使用,确保其仅应用于敏感菌株。
3.配备专业的药师,负责抗生素的审方工作,确保处方合理和准确。
4.定期开展抗生素使用情况的汇总和分析,建立抗生素使用的数据库,监测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5.通过医生、药师和抗生素管理团队之间的沟通,及时矫正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养与水平。
五、抗生素教育与宣传1.定期开展抗生素的教育培训,加强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认知和合理应用技能。
2.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抗生素知识宣传,促使他们正确理解抗生素的作用和使用原则。
3.在医院内设立抗生素使用宣传栏,呈现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原则、常见抗生素种类和禁忌症等信息。
六、考核与奖惩1.对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行为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其使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抗生素使用与抗感染制度
抗生素使用与抗感染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和抗感染工作,提高医疗质量,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和抗感染治疗的失效,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科室和人员,包含医生、护士、药剂师和行政人员等。
第三条抗生素的使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并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关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看法》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本规章制度中的抗生素包含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
第二章抗生素使用管理第五条医院应配备特地的药剂师,负责抗生素的采购、储存和使用管理工作。
第六条医院设立抗生素使用监测委员会,负责订立抗生素使用的评估标准、监测指标和评价方法,并定期评估和监测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第七条医院开展抗生素的目录管理,订立抗生素的使用目录,明确每种抗生素的适应症、剂量、使用时机和疗程,并及时更新。
第八条医院应加强抗生素的储存管理,确保抗生素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九条医院开展抗生素的临床引导工作,订立抗生素的使用指南,引导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抗生素的临床疗效。
第十条医院应加强抗生素的药物监测,对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抗生素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抗生素使用中的问题,防止不必需的滥用和误用。
第三章抗感染制度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掌控与防备委员会,负责订立感染掌控与防备的相关制度和流程,协调各科室之间的感染掌控与防备工作。
第十三条医院应加强感染监测工作,定期对医院内感染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干涉和治疗。
第十四条医院应加强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培训机制,确保医院内的手卫生和环境清洁卫生符合标准。
第十五条医院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掌控知识和操作技能,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工作。
第十六条医院应加强感染掌控的药物管理,规范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并加强药物监测和不良反应的报告。
医院抗生素使用规范(1)
1.合理应用的概念 合理使用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 这就是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则。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新启用在若干年内都会因病菌产生耐药性而失去原有效力,然而不正确的使用, 更加重了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
由于在临床上应用量大、 品种多、 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益增多,预防用药日益广泛。
因此临床上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仍逐年上升势头。
合理使用需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
没有一个固定方案可在不同情况下套合理选用与合理用药是 合理使用的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2.的临床选择 2.1 首先要掌握的抗菌谱: 各种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 因此所选的药物 的抗菌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否则就无的放矢,既浪费钱财,又延误病情。
2.2 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 如根据其药敏试验情况: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氨 苄青霉素、氨曲南和羧苄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9.3%、86.7%和 76.2%;对氧氟沙星、 泰能、普舒敏感率最高,均为 100%;其次是头孢哌酮和丁胺卡那,敏感率均为 96.8%。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交沙霉素、 青霉素、 复方新诺明、 红霉素耐药率较高, 分别为 87.5%, 86.7%,86.7%,84.7%;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 100%,对丁胺卡那的敏感率为 81.8%。
铜绿假单胞菌对西力欣、先锋霉素Ⅴ号耐药率均为 100%,其次对氯霉素、卡那霉素的 耐药率, 分别为 91.2%、87.5%;对环丙沙星、 普舒的敏感率最高, 均为 100%,对丁胺卡那、头孢哌酮、复达欣的敏感率,分别为 93.5%、88.9%、83.9%。
以上调查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3 根据感染疾患的规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重症深部感染选择抗菌作用强,血 与组织浓度均较高的。
对于早期金葡球菌败血症, 头孢唑啉血浓度与组织浓度均比头 孢噻吩高, 其半衰期也较长, 因此感染部位可达到较高浓度, 所以深部感染时应选用头孢唑啉。
门诊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门诊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门诊抗生素的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特订立此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门诊部门,包含医生、护士、药剂师等相关工作人员,必需严格依照本制度执行。
第三条抗生素使用管理应遵从科学、合理、规范和依法原则,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抗生素使用准则第四条门诊医生在处方抗生素时,应依据患者病情、细菌感染类型、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综合考虑,严格遵从以下准则:1.严格依照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抗生素使用相关政策和指南进行用药;2.严禁使用抗生素作为虚假或不必需的治疗手段,不得违规开具抗生素处方;3.尽可能选择窄谱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开使用广谱抗生素;4.做好药物过敏史和耐药情况的评估,避开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抗生素;5.抗生素使用后需及时进行效果评估,若患者未显现明显好转,应调整治疗方案。
第五条门诊护士在患者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应严格依照以下准则执行:1.确保抗生素的正确使用,依据医生的处方准确计算给药剂量;2.在给药前与患者核对个人信息、药物名称、用量和用法等关键信息;3.监测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治疗效果,并及时向医生报告;4.加强对患者的药物管理,防止患者因个人原因提前停药或滥用药物。
第六条门诊药剂师在抗生素发放和药物管理中,应严格依照以下准则执行:1.在发放抗生素前,核对处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2.向患者认真解释抗生素的用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加强药物的合理用药教育;3.监督抗生素的库存管理,确保药物质量和有效期,并进行定期盘点;4.搭配医生和护士对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跟踪。
第三章培训和管理第七条医院应定期组织门诊医生、护士和药剂师进行抗生素使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对抗生素的认得和理解。
第八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抗生素使用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定期对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范本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抗生素使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临床科室对于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第三章抗生素使用的原则1. 合理使用:按照抗生素的品种、病原学、临床症状等进行合理的选择,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和用药原则。
2. 个体化使用: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注意考虑个体差异,避免一刀切的使用方式。
3. 有针对性地使用:根据病原学分析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
4. 避免过度使用: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时机、剂量和疗程,避免过度使用导致过敏反应和细菌耐药。
第四章抗生素使用管理流程1. 抗生素选择:根据病情和病原学分析结果,医师应当根据适应症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不得随意更换或增减抗生素种类。
2. 抗生素处方:医师在开具抗生素处方前,应当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合理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和疗程,不得滥用抗生素。
3. 抗生素使用监测: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了解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4. 抗生素使用评估:医院质控部门应当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分析,建立抗生素使用的质量评价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第五章抗生素使用的禁忌1. 未经有效证实的抗生素过敏史者禁止使用同一类抗生素。
2. 妊娠期妇女、哺乳中的母亲和婴幼儿禁止滥用抗生素。
3. 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和骨髓抑制性疾病者禁止使用对肝肾和骨髓损害较大的抗生素。
4. 未进行病原学分析和敏感性测试的情况下禁止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
第六章抗生素耐药监测1. 医院应当建立抗生素耐药监测制度,定期对临床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医院抗生素使用制度
医院抗生素使用制度第一章绪论一、研究背景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是治疗感染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抗生素滥用的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抗生素的疗效和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力。
二、研究目的为了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制定医院抗生素使用制度,加强管理,提高抗生素的疗效,保护患者的健康。
第二章医院抗生素使用制度的概述一、抗生素使用的原则1. 合理使用: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合适用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
3. 适当疗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确定合理的疗程长度,避免抗生素治疗时间过长或过短。
4. 防范耐药性: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避免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二、抗生素使用的监管1. 设立专门委员会:医院设立抗生素使用委员会,负责制定抗生素使用制度,监督和指导医院抗生素的使用。
2. 建立档案记录:医院建立抗生素使用档案记录,对每位患者的抗生素使用进行记录和审查,保证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
3. 定期评估:医院定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使用策略。
第三章抗生素使用制度的实施一、临床应用1.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于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敏感性,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2. 抗生素选择: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
3. 抗生素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抗生素剂量和疗程,防止过量使用抗生素。
4. 不良反应监测:对于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定期进行不良反应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处理并调整用药方案。
二、药师参与1. 抗生素抗生素使用委员会由多学科组成,如感染科、药学科、微生物科等。
药学师在抗生素使用委员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我院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生素使用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部门和科室的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三、管理原则(一)根据抗生素的疗效、安全性、价格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个等级。
(二)各级医师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优先选择非限制使用级别的抗生素。
(三)在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级别的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循相关审批程序和规定。
四、管理措施(一)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生素的处方权限。
(二)制定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三)加强抗生素使用培训,提高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能力。
(四)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各科室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五)建立抗生素使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责任与处罚(一)各级医师应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不得擅自越级使用抗生素。
(二)对违反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的行为,医院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对造成患者用药安全事件的责任人,医院将依法予以处理。
六、附则(一)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本制度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三)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修改意见,报院长办公会议审议。
通过以上措施,我院将进一步加强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xx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了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防止滥用抗生素,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全体医务人员和与医院药品管理有关的工作人员。
二、抗生素使用原则1.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遵循抗菌谱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耐药率低的原则选择药物。
2. 合理使用抗生素,注重疗程防止抗生素滥用。
严格控制抗生素在特殊情况下的使用,如预防用药、治疗严重感染、免疫抑制治疗等。
3.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病例,应先使用抗生素,待检验结果明确后再及时调整抗生素种类。
4. 遵循抗生素使用规范,保证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加强药品的临床监测,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三、抗生素使用管理规定1. 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过敏史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严格按照剂量、疗程等要求规范书写处方。
2.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静脉输注使用,确需输注抗生素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控制输注速度和剂量。
3. 医生应及时评估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登记制度,记录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包括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疗程等信息,以便进行临床分析和评价。
5. 医院应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测和管理,指导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菌传播。
四、抗生素使用监督与考核1. 医院应建立健全抗生素使用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2. 对于违反抗生素使用管理规定的行为,医院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包括责令改正、扣罚奖金、暂停处方权等措施。
3. 医院应定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和流程。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医院药学部负责解释。
第一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第一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1. 引言抗生素是医院中常用的重要药物,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正确的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多种问题,例如耐药菌的出现和传播,不良药物反应等。
为了合理、科学、安全地使用抗生素,第一医院制定了本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2. 目的本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提高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防止抗生素的不必要使用和滥用,减少细菌抗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第一医院所有科室和医务人员,包括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
4. 抗生素使用原则4.1 合理使用医院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临床指南,合理选用抗生素;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感染类型、病原体敏感性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制定。
4.2 适量使用医院鼓励医务人员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遵循药物使用最小有效剂量原则,尽量减少抗生素使用量,以减少副作用和药物费用。
4.3 时限使用医务人员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治疗周期原则,及时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不需要继续使用的抗生素,应及时停药。
4.4 联合使用医院推荐医务人员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联合用药的需要和合理性。
4.5 预防使用医务人员在手术、产前产后等特殊情况下,根据感染预防指南的要求,进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5. 抗生素使用管理措施5.1 抗生素审核第一医院设立抗生素审核制度,所有使用抗生素的医务人员在使用前需进行上报和审核,由专业的医学评审人员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审查和指导。
5.2 抗生素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在进入第一医院工作前,必须参加抗生素使用指导和培训,了解抗生素的使用原则、禁忌症和注意事项,提高抗生素使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5.3 抗生素监测和反馈医院建立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测和反馈制度,定期对各科室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向医务人员提供使用情况的反馈和改进建议。
5.4 抗生素耐药监测医院积极参与抗生素耐药性监测工作,定期对医院内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
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抗生素的使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方针。
第三条医院设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监督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协调解决抗生素使用管理中的问题。
第二章抗生素使用原则第四条医院抗生素使用遵循以下原则:(一)诊断明确,根据病原菌种类选择敏感抗生素。
(二)尽量使用窄谱抗生素,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
(三)尽量使用单一抗生素,避免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
(四)根据病情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
(五)对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等)使用抗生素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谨慎使用。
(六)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院内外使用,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第三章抗生素使用审批制度第五条医院设立抗生素使用审批制度,对以下情况使用抗生素需进行审批:(一)使用特殊级抗生素。
(二)使用非本医院药品供应目录中的抗生素。
(三)使用超常规剂量或疗程的抗生素。
(四)使用抗生素治疗非感染性疾病。
(五)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
第六条抗生素使用审批程序:(一)使用抗生素的医生填写《抗生素使用申请表》,说明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依据和预期效果。
(二)科室主任对申请进行初审,签署意见。
(三)抗生素使用管理委员会对申请进行复审,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会诊,签署意见。
(四)药剂科根据审批意见,提供相应的抗生素。
第四章抗生素使用监测与评价第七条医院设立抗生素使用监测与评价制度,对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第八条医院药剂科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医院抗生素使用数据,定期向医院管理层和抗生素使用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九条医院定期组织抗生素使用评价,对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对优秀医生进行表彰,对存在问题的医生进行培训和指导。
医院使用抗生素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降低抗生素耐药性,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医院药事委员会全面负责抗生素管理,业务院长(或分管院长)全面负责此项工作。
由药剂科全面负责日常工作。
2. 临床科室药物管理小组由各科室主任负责,负责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和反馈。
三、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1. 将常用抗生素划分为一、二、三线,住院医生处方权限为一线药物,主治医师处方二线药物,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处方三线药物。
2. 严格执行抗生素处方权限,未经授权不得开具处方。
四、抗生素使用原则1. 严格按照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管理办法,根据病情、药敏试验结果、患者体质等因素合理选择抗生素。
2. 优先选用一线药物,尽量避免使用二线、三线药物。
3. 避免无指征使用抗生素,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4.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防止过度使用。
五、抗生素应用管理1. 药剂科负责抗生素的采购、储存、供应等工作,确保抗生素质量。
2. 医院定期对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通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3. 临床科室药物管理小组负责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的收集、分析和反馈。
4. 医院医务部门督促、指导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抗生素合理应用的相关制度,协助组织医务人员的相关培训。
六、抗生素耐药性监测1. 检验科负责全院微生物学监测,开展病原体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
2. 定期总结、分析监测结果,向药事委员会反馈,并向全院公布。
七、宣传教育与培训1. 加强院内抗生素合理应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
2.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抗生素合理应用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八、监督检查与考核1. 医院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将抗生素使用情况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确保抗生素合理应用。
医院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院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务人员、药剂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
三、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1. 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
2. 根据患者病情、感染部位、细菌种类、药物抗菌谱、抗菌作用等因素,合理选择抗生素。
3. 遵循“能口服不注射、能单药不联合、能短疗程不长期”的原则。
4.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
5. 加强对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行为。
四、抗生素使用管理1. 药剂科负责抗生素的采购、储存、供应和管理,确保抗生素的质量和供应。
2. 医务人员应具备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知识和技能,按照规定程序开具抗生素处方。
3. 门诊、急诊、住院等科室应严格执行抗生素使用规定,对病情进行评估后,方可开具抗生素处方。
4. 住院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前,应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5. 医师应按照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合理制定抗生素治疗方案,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6.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准确、及时地执行抗生素给药,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师。
五、抗生素使用监督检查1. 医院设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小组,负责监督和管理抗生素使用情况。
2. 定期对临床科室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行为,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4. 加强医务人员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2. 本制度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3.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执行。
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抗生素滥用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务人员、药剂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
三、管理原则1.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2. 依据病情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3. 严格执行抗生素的采购、储存、使用和监测等环节的管理。
4. 加强对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四、具体措施1. 抗生素采购管理(1)药剂科根据医院临床需求,合理采购抗生素,并严格执行采购审批程序。
(2)采购的抗生素品种、规格、剂型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 抗生素储存管理(1)抗生素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储存,保持干燥、通风、避光。
(2)定期检查抗生素储存条件,确保储存环境符合要求。
3. 抗生素使用管理(1)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病原学检测结果和药物特点。
(2)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选择抗生素品种、剂量和疗程。
(3)对发热原因不明、病情严重或细菌性感染不能排除的患者,可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
(4)对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5)尽量避免联合使用抗生素,确需联合使用时,应严格掌握临床指征。
4. 抗生素监测管理(1)定期开展抗生素使用情况监测,分析抗生素使用趋势和问题。
(2)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时掌握耐药情况。
(3)对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监测。
5. 抗生素培训和监督(1)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2)加强对医务人员抗生素使用行为的监督,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行为进行纠正。
五、责任与考核1. 医院负责人为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2. 药剂科负责抗生素的采购、储存、供应和监测工作。
3. 检验科负责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4. 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抗生素管理制度
抗生素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抗生素的管理,规范抗生素的临床使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等。
三、管理职责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生素管理制度,明确管理部门和责任人。
2.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抗生素管理制度。
3.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药学部门,负责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技术指导。
4.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负责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感染控制工作。
四、管理措施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生素采购、储存、发放、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制度,确保抗生素的质量安全。
2.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
3.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生素使用指南,明确不同疾病和情况的抗生素使用指征、剂量、疗程等。
4.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抗生素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能力。
5.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患者抗生素使用指导,提高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和能力。
五、使用规范1.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2. 医务人员应当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按照规定的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使用抗生素。
3. 医务人员应当尽量避免联合使用抗生素,确需联合使用的,应当遵循联合用药的原则。
4. 医务人员应当定期评估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六、监督与检查1.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抗生素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2.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督,对违规使用抗生素的行为进行查处。
3.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抗生素使用情况,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七、法律责任1. 医疗机构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抗生素使用规范1.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概念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新启用抗生素在若干年内都会因病菌产生耐药性而失去原有效力,然而不正确的使用,更加重了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
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量大、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
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仍逐年上升势头。
合理使用抗生素需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
没有一个固定方案可在不同情况下套用。
合理选用与合理用药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2. 抗生素的临床选择2.1 首先要掌握抗生素的抗菌谱:各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因此所选的药物的抗菌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否则就无的放矢,既浪费钱财,又延误病情。
2.2 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生素:如根据其药敏试验情况: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氨苄青霉素、氨曲南和羧苄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9.3%、86.7%和76.2%;对氧氟沙星、泰能、普舒敏感率最高,均为100%;其次是头孢哌酮和丁胺卡那,敏感率均为96.8%。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交沙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7.5%,86.7%,86.7%,84.7%;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丁胺卡那的敏感率为81.8%。
铜绿假单胞菌对西力欣、先锋霉素Ⅴ号耐药率均为100%,其次对氯霉素、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1.2%、87.5%;对环丙沙星、普舒的敏感率最高,均为100%,对丁胺卡那、头孢哌酮、复达欣的敏感率,分别为93.5%、88.9%、83.9%。
以上调查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3 根据感染疾患的规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重症深部感染选择抗菌作用强,血与组织浓度均较高的抗生素。
对于早期金葡球菌败血症,头孢唑啉血浓度与组织浓度均比头孢噻吩高,其半衰期也较长,因此感染部位可达到较高浓度,所以深部感染时应选用头孢唑啉。
头孢噻污等。
2.4 根据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选择抗生素。
2.4.1 吸收过程口服吸收完全的抗生素有氯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唑啉、头孢立新、阿莫西林、利福平等;青霉素类易被胃酸破坏;氨基甙类、头孢菌素类的大多数品种、万古霉素,口服吸收甚少。
近年一些新的长效口服抗生素如新型头孢霉素(Cefprozil、Cefpodoxime、Carbaceplem)、新大环内酯类(Clarithromycin、Azithromycin);还有第4代喹诺酮类:妥舒沙星、斯帕沙星、左氟沙星等抗菌谱广、活性强、组织渗透性好的品种上市。
2.4.2 分布不同的抗菌药物其分布特点亦不同,氯洁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氟喹诺酮类中的某些品种在骨组织中可达较高浓度。
在治疗骨感染时可选用上述骨浓度高的抗菌药物。
有些药物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性好,在脑膜炎症时脑脊液药物浓度可达血液浓度的50%~100%,如氯霉素、磺胺嘧啶、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异烟肼、5-氟胞嘧碇、甲硝唑等均属此类;抗菌药物可穿透血~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透过胎盘较多的抗菌药物有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呋喃妥因、青霉素G、磺胺类、四环素类。
因此妊娠期尽量避免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因为可损及胎儿第八对颅神经,发生先天性耳聋,四环素类可致乳齿及骨骼受损。
总之,抗生素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关键是能否在一定时间内在靶组织达到足够的药物浓度即MIC,同时要根据分布情况,找到合适的给药方式,以避免对其他器官的毒害,尤其是肝、肾等组织。
以下因素严重影响药物分布至靶组织:生理屏障如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病理屏障:包裹性感染如心包感染等;药物剂型及其理化性质;血浆蛋白结合率;细胞内转运方式等。
2.4.3 排泄在尿路感染时多种抗菌药物均可应用,但最好选择毒性小、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的磺胺类、呋喃类、喹诺酮类等。
红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头孢唑酮、头孢三嗪等主要或部分由肝胆系统排出体外,因此胆汁浓度高,可达血浓度的数倍或数十倍;病情较重的胆系感染,可选择广谱青霉素类与氨基甙类联合应用,等等。
2.4.4 代谢多数抗菌药物可在体内代谢,如氯霉素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失去抗菌活性;头孢噻肟在体内代谢生成去乙酰头孢噻肟与药物原形共同存在于体内,去乙酰头孢噻肟亦具抗菌活性。
抗生素使用原则3.1 严格掌握适应症,凡属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体内过程与疗效关系。
3.2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
3.3 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
3.4 尽量避免抗生素的外用(如皮肤)。
3.5 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预防治疗: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性链球菌,防止风湿复发;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感染灶切除时,依据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结肠手术前采用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联合应用抗生素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抗生素按作用性质可分为四类:繁殖期杀菌剂:有β-内酰胺类、先锋霉素类;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甙类、多粘菌素类;速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等;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
联合应用预期可能产生协同、累加、无关或拮抗作用。
4.1 联合用药适应症混合感染;严重感染;抗感染药难以到达感染部位;抑制水解酶的细菌感染;需较长时间应用抗感染药,且细菌对其易致抗药的(如结核杆菌)。
4.2 临床常见联合用药在病原菌及药敏情况不明时,可凭经验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一旦药敏试验出结果后,根据药敏试验用抗生素。
4.2.1 葡萄球菌感染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时,有人主张以红霉素或先锋霉素为基础联合应用其它抗生素:如红霉素加氯霉素;红霉素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
红霉素加利福平;先锋霉素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加万古霉素或普舒。
4.2.2 肠杆菌感染因易耐药常采用氨基甙类加广谱青霉素;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加氨苄青霉素或普舒;氨基甙类加头孢菌素(头孢唑啉、头孢塞肟等)。
4.2.3 绿脓杆菌感染多采用联合用药。
临床上多采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与多粘菌素、磺苄青霉素、头孢塞肟或氧哌嗪青霉素联合。
4.2.4 变形杆菌感染以丁胺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为基础,联合应用β-内酰胺药。
4.2.5 草绿色链球菌性心内膜炎和肠球菌感染时用青霉素加链霉素效果很好。
4.3 抗菌药的配伍青霉素与庆大霉素联用时,如在体外混合,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可使庆大霉素部分失活而降低疗效。
因此氨基甙类与β-内酰胺类联用时,都应分别溶解分瓶输注。
头孢类与青霉类相同,在溶液中稳定性低且易受pH值影响,严禁与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等)或碱性药物(如氨茶硷、碳酸氢钠等)配伍。
青霉素类的杀菌疗效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的高低,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对治疗有利。
若采用静脉给药时,宜将一次剂量的药物溶在100ml液体中,于0.5-1小时内滴完。
某些抗菌药物的联用,除协同作用外毒性也增加,如两种以上氨基甙类联合应用常导致耳毒性和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增强,氨基甙类与头孢菌素联用可致肾毒性增强;与强效利尿药联用,可使耳毒性增强,也可影响抗生素疗效。
抗菌药物监测与最佳给药方案5.1 抗菌药物监测的指标:5.1.1 最低抑菌浓度(MIC)监测,保证用药有效性。
5.1.2 联合药敏试验,以制定两种或多种药物联用后,属协同、相加、无关或拮抗的相互作用。
5.1.3 血清杀菌效价(SBA)这一指标可反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的综合指标。
峰时≥1:8,或谷时≥1:1,临床可获较好的疗效。
5.1.4 抗生素后效应(PAE),指细菌与药物接触后,当药物消除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一段时间抑制的效应。
以上工作为临床制定最佳给药方案,提供了可靠科学依据。
5.2 最佳给药方案:成功的抗生素治疗,还必须了解抗生素抗菌谱抗菌活性及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和规律,从而建立最佳给药方案。
关于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和给药次数,许多专家提出有别于传统的方式方法,氨基甙类国外主张每日一次大剂量给药比多次小剂量用药副作用明显下降。
选择适当的给药时机,有目的的选择抗菌药避免频繁更换或中断,使血药浓度保证达到MIC水平及减少外用等,都是避免耐药菌产生的重要措施。
还要强调一点,要考虑药学经济学,即医疗费用问题,做到治病的前提下,选价格低的药物,减轻社会和病人负担。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抗生素的毒性反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6.1 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氨基甙类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引起耳鸣、眩晕、耳聋;大剂量青霉素G可致神经肌肉阻滞,表现为呼吸抑制。
氯霉素引起精神病反应等。
6.2 造血系统毒性反应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等有时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Ⅳ、Ⅴ、Ⅵ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6.3 肝、肾毒性反应妥布霉素偶可致转氨酶升高,多数头孢菌素类大剂量可致转氨酶、碱性磷酸脂酶、血胆红素值升高。
四环素类、无味红霉素类和抗肿瘤抗生素引起肝脏损害。
多粘菌素类、氨基甙类及磺胺药可引起肾小管损害。
6.4 胃肠道反应口服抗生素后可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及食欲减退等。
四环素类和利福平偶可致胃溃疡。
6.5 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引起伪膜性肠炎最多见,其次是先锋霉素Ⅳ和Ⅴ。
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临床较多见,以β-内酰胺类、链霉素、氯霉素为常见。
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的后遗生物效应,如链霉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
抗生素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剖析抗菌治疗无效,因素可包括:病人、病原及药物的选择等方面。
7.1 病人与诊断因素误诊与延误;免疫缺陷与抑制;局限性、包裹性感染,如脓肿;靶器官血流不足或血流阻塞;坏死组织及继发感染;异物与手术残留物;服药程度。
7.2 病原抗药性: 可分为单一抗药性和多重抗药性;敏感性测试不正确;治疗阶段产生抗药性;突变株。
7.3 抗菌药物选择失误;给药途径、剂量、剂型;药物稳定性;药物活化:有些抗生素是以药物前体的形式存在,依赖在体内活化而成为有效形式,因此体内疗效的波动可能很大;已知或未知的降低或抑制药物的因素。
7.4 各国采取对策防止滥用抗生素据美国疾病管理中心调查,美国每年约1.5亿件抗生素处方,其中1/3是非必要处方,感冒的有1800万件处方均为非必要处方。
1979年9月美国医学协会公布一项调查结果,主诉感冒症状的占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