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战略对安徽经济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合集下载

安徽经济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安徽经济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安徽经济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者:侯子建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12期[摘要]在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中部塌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作为承东启西的安徽省,如何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加快经济的发展,实现安徽经济的崛起,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文章分析了安徽目前的经济现状,以及抓住机遇发展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同时提出加快安徽经济崛起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崛起;机遇;挑战;安徽[作者简介]侯子建,广西师范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地理、旅游地理,广西桂林,541004[中图分类号] F20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23(2006)12-0119-04一、安徽经济崛起提出的背景(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历程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重点发展内地,追求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这一阶段,以平衡发展为指导思想,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发展内地,追求区域生产力均衡布局。

由于国家加大对内陆地区的投入,缩小了内陆同沿海的经济差距;第二阶段(1979~1990)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实行向东部沿海倾斜的区域政策,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第三阶段(1991~)西部大开发阶段,由于国家实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西部地区的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1]。

(二)中部崛起的提出改革开发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分区推进的发展战略,使得中部地区处于相对“政策洼地”,呈现出中部塌陷的状况。

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央提出“中部崛起”这一重大战略举措。

因为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同时,中部的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不可逾越的“结点”。

“中原定,天下安”,没有中部地区的发展,就不能真正实现地区协调和城乡协调发展,就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不能建成和谐社会。

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中部六省发展研究中心组成的《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政策研究》联合课题组提出的论断。

中部崛起战略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部崛起战略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义。 本文在借鉴 国内外学者 已有研 究结果 E 一个 具有 区位优 势的 区域 , 其 D . > 0 ,
原标题 : 中部崛起战 略对 中部六省经
济 增 长 影 响— — 基 于 份 额 转 移 分析 法
收 录 日期 : 2 0 1 3年 5月 2 7日

变化原 因, 确定 区域经济未来发展主导方 1 , 0 0 0之 外 , 其 他 五 省 的分 享增 长 量 均 超
向方 面 具 有 明 显 的优 势 。 过了 l , 0 0 0 ; 表 3中六 省 的分 享 增 长 量 均 , 0 0 0 , 特 别 是 湖 北 和 安 徽 均 超 过 2 、 主要分析指标。以 E 。 和E 分别表 超 出 l , 0 0 0 。充 分 说 明这 些 地 区 的经 济 随着 中 示j 区 域 在 0时 和 t 时的总产值 , E 。 和E 2
反 映了 目标 区域经 济增长在标 准区域 中 趋势 。由表 1 和表 3 可 以看 出, 实施中部
所 占的 份 额 , 是 测 定 各地 区经 济增 长偏 差 崛起 战 略 前 后 , 六 省 的分 享 增 长 量 都 较 的标 准 参 数 。 该 法在 揭 示 区域 与 部 门结 构 大 ,表 1 中 除 了 山 西 的 分 享 增 长 量 低 于
部 六 省经 济增 长 的影 响 中部 崛起 战略对 中
口文 /操 美玉 彭潇 潇
(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 学院 安徽 ・ 淮南 )
0 0 4 ~ 2 0 1 0年 国 内生 产 [ 提要] 中部地 区是我 国重要 的战 经 E・ S ・ 邓恩和 埃德加 ・ 胡佛等人进 一步 部 崛 起 战 略 后 的 2
条件下 ,产业结构是经的

安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

安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

安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作者:黄雪婷来源:《山西农经》 2018年第2期摘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由于地理位置、历史人文、资源禀赋、开发程度、产业基础、科技水平等因素,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形成了皖北、皖西、皖江经济区、皖南四大差异极大的经济发展板块。

笔者认为持续提升各级政府宏观调控的实效性、制定符合各区域资源禀赋的产业规划、不断完善安徽省的区域发展保障制度是解决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安徽;区域经济;不平衡;现状与原因;解决对策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2-004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129.9 文献标志码:A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19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目标主要是要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

安徽作为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层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安徽省形成了皖北(淮北、宿州、亳州、阜阳、蚌埠、淮南)、皖西(六安)、皖江经济区(合肥、安庆、芜湖、马鞍山、滁州)、皖南(池州、宣城、黄山)四大发展差异极大的板块。

本文以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研究对象,概述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分析形成这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最终结合安徽省的省情、企情及民情,提出对策建议,促使安徽经济在“十三五”期间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1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分析1.1 安徽省区域经济总量不平衡在经济总量方面,安徽省区域经济总量不平衡现象比较明显,以2016年各市的GDP数据来分析,皖北地区(淮北、宿州、亳州、阜阳、蚌埠、淮南)没有一个市GDP总额超过1 500亿,最低的淮北、淮南GDP总额不到1 000亿,皖北地区6市的GDP总额仅仅与合肥的GDP总额相当;皖西(六安)为1 108.1亿,刚刚超过1 000亿大关;皖江经济区(合肥、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滁州)除铜陵GDP在960亿外,其他均在1 400亿以上;皖南(池州、宣城、黄山)地区三地的GDP总合还不及芜湖一市,由此可见安徽省地区经济差异之大。

安徽省经济发展状况

安徽省经济发展状况
安徽省经济发展状况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安徽省经济发展概述 • 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 • 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 安徽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安徽省经济发展概述
安徽省的基本情况
1 2
地理位置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多 个省市接壤,地理位置优越。
加强省际合作与联动
加强与相邻省份的经济合作,推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 建设,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
加强省内各城市间的合作
推动合肥、芜湖、安庆等城市间的合作,实现城市间协同发展和 整体竞争力提升。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安徽省经济发展迅速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安徽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 长,且增速较快。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徽省的环境污染问题逐 渐凸显。环境污染压力的增大对安徽省的可持续 发展造成了较大的挑战。
面临的机遇
国家战略支持
产业转移机遇
科技创新机遇
内需市场潜力
安徽省作为“长江经济带”和“ 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节点,迎 来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经 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转 型的加快,部分传统制造业和劳 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向中西部地区 转移。安徽省作为承接产业转移 的重要基地,迎来了新的发展机 遇。
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改投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品质 量和竞争力。
发展新兴产业
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扶持 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强产业链招商
积极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和链条完善。

安徽省经济发展状况

安徽省经济发展状况

安徽省经济发展状况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的中部省份之一、安徽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农田,以及快速发展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推动了其经济发展。

经济结构:安徽省的经济结构分为三个支柱产业:第一产业即农业,第二产业即制造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

农业是安徽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主要农产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油菜、茶叶等。

此外,安徽省还以畜牧业和养殖业为辅助产业。

制造业是安徽省的经济支柱,特别是钢铁、汽车、电子、化工等行业。

服务业在安徽省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特别是旅游业、金融业、教育业和卫生保健业。

经济发展动力: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

安徽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制造业占安徽省GDP的比重较高。

安徽省的工业以轻工业和重工业为主,包括纺织、电子、汽车、机械等行业。

此外,安徽省还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保障。

城镇化也是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城镇化的推动加快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增加了城市劳动力供给和消费需求。

同时,城市化也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业的增长。

经济发展成就:近年来,安徽省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024年,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万亿元,同比增长8.1%。

在全国各省份中,安徽省的经济总量位居前列。

安徽省还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例如,安徽省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

安徽省的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现代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其次,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安徽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之处,制约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此外,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也是当前面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安徽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民收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改善环境保护等。

实现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实现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实现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

中部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重心地区之一,在实现自身崛起的同时,也承担了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探讨中部地区崛起的意义、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发展路径,进而推动中部地区实现更好的协调发展。

一、中部地区崛起的意义中部地区指的是我国位于华北、东北和华东地区以及西南地区之间的区域,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山西等省份。

中部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其崛起对于实现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促进经济平衡发展:中部地区崛起能够有效缩小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

这对于消除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提高全国经济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优化产业布局: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以及良好的交通条件,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中部地区崛起可以推动产业转移和升级,优化我国的产业布局,提高全国的产业竞争力。

3.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中部地区崛起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中部地区的发展还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共同繁荣。

二、中部地区崛起面临的挑战虽然中部地区具备崛起的潜力与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1.体制机制不完善:中部地区在经济体制、产权保护、土地利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制度性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中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制造业发展滞后。

2.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中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资源不足。

这使得中部地区的技术创新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制约了其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3.环境保护压力加大:中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相对较快,但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对中部地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路径为了实现中部地区的崛起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政策支持:中央政府应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财政扶持等。

最新安徽省经济发展状况

最新安徽省经济发展状况

最新安徽省经济发展状况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安徽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从产业结构来看,安徽省的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在传统产业方面,如钢铁、煤炭、化工等,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同时,新兴产业也在迅速崛起。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安徽省拥有众多知名品牌和生产基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此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也在不断壮大,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农业方面,安徽省一直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

近年来,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特色农产品如茶叶、水果、蔬菜等的种植和加工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

同时,农村电商的发展也为农产品的销售开辟了新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

服务业在安徽省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旅游业发展迅速,黄山、九华山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此外,金融、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科技创新领域,安徽省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大了对科研的投入,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创新载体。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吸引了众多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在量子通信、核聚变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安徽省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

交通方面,高铁网络日益密集,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大大缩短了省内城市之间以及与周边省份的时空距离。

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安徽省积极推动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北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

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格局。

皖江城市带承接了大量产业转移,促进了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

皖北地区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和产业培育,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安徽省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发展状况分析

安徽省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发展状况分析
质 两个方 面对人 口和劳 动力评 价进行 。
西同为 8 2 . 1 %、 安徽 8 2 . O %、 湖南 8 0 . 4 %。由以
l 、 居民生活品质方面。从具体指标看, 湖
中部六省的工业化程度都基 北 省城乡居民人 均收入最高,为 5 , 5 5 6 元, 其 从数量方面看,中部六省之间差距悬殊, 上数据可以看出, 都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发 次分别是湖 南 ( 5 , 4 8 8元) 、 山西 ( 5 , 4 2 7元) 、 江 差异 明显 。总人 口从高 到低排 列分别是: 河南 本处于同~个层次上,
徽的比较优势, 寻找发展的不足, 本文采用经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4 , 3 1 2 亿元, 高出安 ( 1 . 3 7万元/ 公顷) 、 山西 ( 0 . 6万元, 公顷) , 安徽 济社会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从人E l与劳动 徽省7 1 . 0 4 %。在城乡居民收入及恩格尔系数 排第 五。
到了一个崭新的层次。与此同时, 也给安徽省 4 6 . 4 %、 河南 4 4 . 6 %, 居 首位 的湖北高 出末 位河 农业产出率三个指标分析的, 从整体和不同侧 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但要抓住机遇, 就要找 南 1 3 个 百分点 。
面反映经济发展的品质。在整体效益中, 人均
1 2 , 4 9 5 元) , 到安徽省在中 部地区的战略 地位, 利用 自 身优 结论: 安徽省的总人口、 就业人口在中部 地区生产 总值处于首位的是山西 ( 势资源和特色 实 现跨越式 发展。 六 省居于第 三位 , 城 镇化水平 较低 , 就业结构 其次分别为湖北 ( 1 1 , 4 3 1 元) 、河南( 1 l , 3 4 6
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比 较分析
收录 日期: 2 0 1 2 年1 0月 2 2 E t

中部崛起战略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部崛起战略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部崛起战略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影响作者:操美玉彭潇潇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17期[提要]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枢纽和商品粮生产加工基地。

本文运用份额转移分析方法,通过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及区位竞争力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分析,研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对中部六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据此,为中部地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份额转移;分享增长;区位优势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原标题:中部崛起战略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影响——基于份额转移分析法收录日期:2013年5月27日一、引言经济的发展主要包含总量与结构两方面,而总量的增长则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结构的状态。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增长本身就是一个结构变化的过程。

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之一,而经济的增长将导致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动。

因此,充分认识中部六省产业结构与其经济增长现状,对促进中部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运用份额转移分析方法,从产业结构角度考察其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竞争力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部地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中部地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更加有效振兴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理论简介1、份额转移分析方法。

1942年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B·克雷默提出,其后经E·S·邓恩和埃德加·胡佛等人进一步发展的份额转移分析方法,是一种产业区位或结构的分析方法,主要用来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该方法认为,区域经济增长总量可以分解为分享增长量与转移增长量之和,其中,分享增长是指目标区域(本文为中部六省)在某一时期以背景区域(本文为全国水平)的平均增长速度增长所获得的增长量,该部分反映了目标区域经济增长在标准区域中所占的份额,是测定各地区经济增长偏差的标准参数。

安徽省在中部崛起中的SWOT分析及对策

安徽省在中部崛起中的SWOT分析及对策

安徽省在中部崛起中的SWOT分析及对策摘要:本文在比较安徽省与中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态势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比较安徽省在中部崛起中的优劣势和机遇挑战,对安徽省在中部崛起战略下的发展提出相应对的策建议。

关键词:中部崛起;SWOT分析;对策建议Abstract: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Anhui Province and other provinces in Central, based on application of SWOT analysis method,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nhui Province in central China a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Anhui Province in central China strategy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ppropriate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words:The rise of central China;SWOT analysis;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一、引言我国中部地区包括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6省,其区位优势明显,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承东启西、接南连北。

但在东部提速、西部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情况下,中部发展问题日益凸现,整体呈现出中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的“中部塌陷”现象,因此中央对此进行宏观调控,在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次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中,中部地区发展由此迎来新的战略机遇。

中部崛起高质量调研报告

中部崛起高质量调研报告

中部崛起高质量调研报告中部崛起高质量调研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部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正在逐渐崛起。

本报告旨在对中部地区崛起的现状进行调研,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一、中部地区崛起的现状中部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安徽、山西、陕西等省份。

这些省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美,同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近年来,中央政府对中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大,加快了中部地区的发展进程。

中部地区的崛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增长: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速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部地区的GDP增速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且增速逐年提升。

2. 投资增加:中部地区逐渐成为国内外企业的投资热点。

政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中部地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项目。

3. 产业结构调整:中部地区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

4. 城市建设:中部地区的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尽管中部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努力。

二、中部地区崛起的问题和挑战1. 产业升级的不足:虽然中部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产业升级不足的问题。

传统产业仍占据了较大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2. 区域差异的加大:中部地区内部的区域发展差异较大,一些城市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3. 人才流失:中部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仍然存在。

由于发展水平不及沿海地区,一些优秀的人才流失到沿海地区或外国。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中部地区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三、中部地区崛起的对策建议1. 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中部地区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支持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2. 加强创新能力:中部地区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科技人才。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题目大全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题目大全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题目大全篇一:20XX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题目99题1.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调研2.社会主义新农建设状况调查3和谐社会进程中部因素调查分析4和谐社会建设状况调查5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调查6农民工子女生活状况级权益保护7当代青年对奥运精神的理解8民生问题物价上涨9新劳动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10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11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对策12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调差13当代大学生自理能力调查14加快阜阳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战略调研 15大学生的假日学习、生活、健身等情况调查16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现状调查17对大学生创业及“大学生创业基金”的看法18农村可持续发展级环境保护调研19大学生结婚现状的调查与认识2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调查2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途径和方式调查研究22农民收入及负担调查23我国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24中国共产党城里90周年对我们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25某某地区农民工家庭生活情况调查26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调查27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状况调查28新城镇医疗改革成效级问题研究29关羽对大学生农村支教、西部地区锻炼、竞聘村官的思考 30体育专业的学生就业路在何方31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查33农村体育性运动的看站现状与改进34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态调研35当今社会考研是否划算3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法治环境调查研究37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38手机是否应该j进入中小学校园39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调查40当今社会腐败问题结合自己乡镇村干部叹气41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庆祝和欢度传统节日方式变化的调查42对大学生进行打工现状的调查43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调查44贫困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调查45大学生对啃老族现象的评价46农村中小学聘任教师的待遇与发展问题调研47高师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48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在某县、市的毕业生工作情况调查49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对某某地区基础教育的影响调研 50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心理与就业状况的调查51农村过年消费与日常消费调查52走访(调查)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53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调查分析54网购现象在大学生种的普及率级大学生预防网络中咋骗的意识及方法5在校大学生打工方式及消费方式56我院学生对校园文化满意程度调查57当代大学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分析58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研究59家乡与阜阳风俗比较研究60当前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61大学生假期孝敬父母情况调查62“新课改”形势下农村中小学对师范专业大学生素质的要求63我院学生假期休闲娱乐活动心思调查研究64我院学生紧急自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调查65一方水土养育了我我眼中的家乡66大学生对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67大众传播种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68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调查研究69当前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70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71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状况调研72城市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现状调查73我们身边的不良现象有些74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75低碳环保问题调查76城市下岗职工家庭生活状况与再就业调查77关于校园热点话题调查78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79某某地方方言现象调查80根据所学专业明确目标及发展计划81城市社区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现状调查82基层民主建设状况调查(重点调查村民委员会制度、居民委员会制度或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状态)83农村法律体系:村干部、想(镇)政府、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家族力量等各自作用和缺陷相互关系的分析 84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调查研究85某某地区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86某某地区生态与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87关于某某地区居民生存环境及相关环境法律法规普及状况的调查88法律服务所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运行机制89阜阳度与优势与投资环境问题的调研90司法所与法律服务所在农村法律体系的地位比较分析91中部崛起战略对安徽经济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92法学本科毕业生在农村法律服务所的发展空间93民营企业的发展经验或制度障碍 94大学生对物价上涨的思考95对春联的调查研究96对现今公交车里的文明行为调查97关于民间文学(俗语、歇后语、谚语)的调研98某某先民间传统文化发展现状调查99农村街道治安问题调查篇二:大学生暑期社会调查报告参考题目大学生暑假社会调查报告参考选题一、信息类1.信息咨询服务业调查2.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3.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4.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调查5.网民上网行为调查6.it产业发展状况调查7.计算机硬件产品市场营销调查8.计算机软件产品市场营销调查9.县级统计状况与改革调查10.大中型企业统计状况与改革调查11.某项社会经济统计实证分析12.工业企业产品质量控制调查13.计算机网络现存问题与发展状况调查14、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问题调查15.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调查16.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需求调查17.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调查18.某项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19.某企业计算机网络建设方案设计20.家用电脑市场需求调查21.it业专业人才需求调查22.it专业人才就业与发展调查23.某县(市)政务信息系统建议调查24.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就业状况调查25.计算机类人才就业状况调查27.统计学专业就业状况调查28.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状况调查二、哲学类1.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2.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与分析3.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4.关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典型调查与分析5.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调查研究三、经济类1.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2.农民收入问题调查3.农民税赋负担问题调查4.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5.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6.商业保险问题调查与研究7.地下钱庄问题调查与研究8.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与分析9.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查10.农业产业化典型案例调查与研究11.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调查研究12.当前我国名牌战略案例分析13.当前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14.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四、法律类1.信息安全法研究2.电子商务法研究3.政务公开制度研究4.新婚姻法实施后问题研究五、社会学类1.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与分析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3.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调查研究4.当前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5.当前单位制度和社会归属感研究6.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与分析7.社会公平感与纳税行为的关系研究8.当前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9.当前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10.当前家庭保姆问题调查l1.当前社区服务问题调查研究l2.家庭暴力问题研究l3.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l4.妇女地位及妇女问题调查研究15.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l6.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17.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l8.农地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调查研究l9.农民对土地的意识变迁及其成因调查20.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救助工作调查与研究21.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22.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23.大众传播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24.当代时尚流行的调查与社会心理学研究25.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调查与研究26.当前大学生服务社区的调查与分析27.当前城市社区功能完善调查研究28.当前干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及加强舆论引导的对策建议29.当前社会各阶层思想动态调查与分析30.当前值得注意的社会动向及其分析六、教育类1.当前学校乱收费问题调查研究2.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3.当前中学新课改的跟踪调查研究4.当前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5.加强中小学国防教育问题研究6.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7.当前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8.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9.调整教育结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调查研究10.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调查与研究1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l2.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13.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调查研究l4.加入wto、留学潮和教育的改革开放研究15.从学生角度谈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l6.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l7.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l8.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中小学教育l9.当前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典型调查20.当前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调查七、管理类1.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调查与分析2.科技企业的战略定位与组织设计3.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典型案例调查研究4.中国银行组织再造实践调查研究5.我国私营企业二次创业问题调查6.中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研究7.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调查与分析8.企业、组织、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调查9.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10.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研究11.企业在创新中发展的典型调查与分析12.非法传销活动的调查与分析13.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调查研究 14.影响中国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分析15.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和案例分析16.中国行政管理审批制度改革调查与分析17.当前政府绩效评估机制调查研究18.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调查与分析19.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和行政改革研究20.村民自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1.加入wto后商会(企业家协会)现状调查与分析 2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23.医疗管理体制改革研究24.服务型政府建设个案研究25.城市社区发展调查与研究篇三:暑期社会实践题目大全暑期社会实践题目大全1.“三农”问题2.基层选举3.环境保护与发展4.教育消费与教育公平5.基层法律服务6.社区医疗服务7.食品安全8.雅安地震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发展10.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转变的调查与分析11.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典型调查12.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研究14.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15.当代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与哲学思考20.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典型调查24.人才市场、技术市场调查26.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28.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调查研究29.收入分配及家庭收支状况(不同阶层、地位、职业)的调研30.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研究3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查3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查33.农业产业化研究34.农村税费改革调研35.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查研究36.假日经济发展调查37.城乡就业形势和扩大就业门路问题调查研究38.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经营发展研究39.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40.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41.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调查分析4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研究43.中国公民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调查44.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45.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46.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47.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研究48.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49.城市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改变及其社会意义50.社会诚信度现状调查51.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52.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53.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54.养老方式变化趋势及原因调查分析55.社会公益捐赠行为调查分析56.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研究57.农村生育观的变化趋向及71.雅安地震的思考?可从某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如捐赠、义务献血、志愿者72.推进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73.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74.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75.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76.大学生的就业实践与高等教育改革的研究77.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青少年教育78.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调查79.对中、小学校园安全性的调查与分析评价80.大学生使用电脑情况的调查分析81.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82.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和行政改革研究83.关于城市餐饮业发展趋势调查84.关于农村教育情况的调查85.近年学生出国留学情况调查86.农村子女教育环境调查87.关于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现象的调查88.关于大学生品牌消费的调查89.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90.关于中国农村问题的调查91.农民增收与消费调查92.全国盗版市场调查93.关于企业对大学生需求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94.大学生勤工助学调查95.青少年消费行为与心理的调查报告96.农村农业结构调整调查97.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

从中国转型经济的视角看安徽省经济的发展

从中国转型经济的视角看安徽省经济的发展

理论创新成果 , 第一 次提 出了“ 划多一 点还是市 场多一点 , 计 不是社会主义与 资本 主义 的本质 区别 。计 划经 济不 等 于社 会主义 , 资本 主义也有计划 ; 场经济不 等于资本 主义 , 市 社会 主义也有市场 。计 划和 市场都 是经 济手 段 。这 就科 学地 回 ” 答了两者的本质 区别 , 即无论是计划经 济 , 是市场经 济 , 还 都 是手段 , 而不是代表社会 主义与资本主义 的本质特征 。
济运行机制 的确 立 , 中国经 济转 型已经跨越 了社会 主义和公 有制不可兼容论的鸿沟。面对明确 的经济转型 目 标, 安徽 省如何 有效发挥综合优 势, 抓住机遇 , 用经济的转型 实现跨越 式的发 展 , 为 中国经 济发展 的一个 利 成
至关重要的新课题 。
[ 关键词 ] 转型经 济; 经济 ; 经济体制改革 [ 中图分类 号)F 2 [ 献标 识码]A [ 16 文 文章编号]10 0 8—54 (0 9 0 —02 —0 19 2 0 )3 1 1 2
党 中 央 对 邓 小 平 的 这 一 思 想 取 得 了共 识 , 明 确 提 出我 并
战 略选 择
经济转型 的要求就是要扩大对 外开放 , 安徽是 中部地 区 的重镇 , 而中部崛起是 甲央继西部大开发 和振 兴东北等老工 业基地之后提 出的又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数据显示 , 中部 的 引资情况并不乐观 。20 0 5年全国实 际利用外资 6 8 0 3 .5亿美 元, 中部地区吸收外 资只 有 7 . 5亿美 元 , 占全 国 的 l. 04 约 1 4 %。实际利用外 资额 的现状 是 中部经 济发展 仍徘徊 在 “ 缓 坡” 阶段 , 安徽的情况更加明显 , 开放度不够成 为制 约安徽招 商引资 的重要原 因。因此 , 安徽地 区要实 现崛起 , 必须 进一 步扩大对外开放 , 利用转型经济 , 加快 发展市场经济 , 大力吸 收外资和发展对外贸易。安徽 省 目前政府 、 企业 和民间各方 面的财力均不足 以支撑经济长期超 过全国平均水平发展 , 而

中部崛起战略下的安徽经济发展

中部崛起战略下的安徽经济发展
义 . 国家整 体发 展考 虑 , 从 中部经济 发展 能促使 沿海经 济 向 内地 深入 , 使几 大沿 海经 济 区 同内地连 成一 体 , 促 协调 健康 发展 ; 战 略上看 , 从 中部六 省是 中国的心脏 地 区 , 中国 的“ 梁 ” “ ”只有 “ 是 脊 和 腰 , 腰板 ” 了 , 直 中国 巨
了发 展机 遇和 挑 战 . 文论述 了中部 崛起 战略 下安徽 经济发 展 的优 势、 本 弱势 和 面向“ 十二 五” 时期 的 战略 选择 . 中部 崛起 战略 下 , 在 安徽 崛起 必须抢抓 机遇 , 迎接挑 战 , 出一条 独特 的发展 之路 . 走 关键 词 : 中部 崛起 ; 战略 ; 安徽 ; 济发展 经 中图分 类号 : 1 9 9 F 2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0 1 4 3 2 1 )5—0 8 —0 1 0 —2 4 (0 1 0 40 5
1 安徽 经济发展 的优势
中部 崛起 战略对 安徽 经济 发展来 说 , 一 次不可错 过 的发 展机 遇 , 徽经 济发 展有 多方 面 的优势 . 是 安
1 1 区位 优势 .
安 徽地 处 中部东 缘 , 江 近海 , 沿 紧临 中国经 济最具 活力 和潜 力 的长 江三 角 洲 , 于 中 国经 济发 展 战略 要 处 冲和 国 内几 个经 济 连接处 , 区域经 济格局 中占据十分 重要 的位 置 , 中部崛起 的“ 在 是 脊梁 ” 沿 , 推进 区域 前 在
收稿 日期 :0 0—1 21 2—1 3
作者简 介: 陶根苗 (9 1 , , 15 一)男 安徽望江人 , 副教授
3 4卷第 5 期
陶根苗 : 中部 崛的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 的优势 . 安徽崛起在诸多方面有利于中部崛起 , 中部的发展也会在很大程 度上盘活整个安徽经济 . 曾经不 占“ 地利” 之优的中部 , 如今面临了发展的最佳机遇期 , 安徽作 为长三角的纵 深腹地 , 在资源开发 、 产业发展、 市场开拓等方 面具有广泛合作空间. 中部地区可 以借助安徽这些方面的优

安徽省在中部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发展优势研究

安徽省在中部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发展优势研究
持, 、 中 西部 和东北地 区同 比分别增 长 1 .% 、3 4 和 2 6 1. %
4 .全 国排名 “ 一五” 间 , 十 期 中部 各省人均 生产 总值在 全 国的位
次, 湖北 由第 l 上 升到第 1 , 安徽 省 由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位 4位 而 0 6年 的第 2 8位上 升到第 2 6位 , 上升 2位 , 在 中部六 省 中仍 但 是最后 。河南 省在 全 国的位次 下降 5位 , 于第 2 位 1位 , 山西省下降 3位 , 位于第 1 , 8位 湖南省 、 西省在全 国 的 江
年, 六省社会 消 费品零 售 总 额年 均增 长 1 % , 9 占全 国 比
重从 1 .% 提高到 2 . % ; 出 口总 额年 均增 长 1% , 96 11 进 7 占全 国比重从 29 提高到 3 5 ; .% .% 实际利用 外资额 年均
期间年均增 长 1 . % , 低于湖南 、 北两 省 , 中部地 34 仅 湖 在
区居第 3位 。 3 .人 均收入水平
增长 2 3 。且 2 1 .% 00年以来 , 中部六 省上 述 3个 指标 的
增 速 均 高 于 全 国平 均 水 平 。
( 与 东部 差距逐 步缩 小 三) “ 十一 五 ” 以来 , 着 区 域协 调 发 展 战 略 的深 入 实 随 施 , 革开放 以来形成 的东部 地 区“ 马当先 ” 增长格 改 一 的
21 , 0 0年 安徽省 主要 人均指 标 , 包括人 均 生产 总值 、 人均财 政收入 、 城镇 居 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 、 民人均纯 收 农 入 、 乡 居 民人 均储 蓄存 款等 , 中部 六 省 中排名 都靠 城 在
后。

安徽省沿江开发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安徽省沿江开发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安徽省沿江开发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汪婷,向隅摘要:安徽省沿江各开发区的发展虽具有成本、资源、区位等优势但面临着投资环境和人力资本等诸多瓶颈。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需要进一步做好战略定位、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本引进、土地集约使用和投资软环境提升等方面工作来促进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开发区;战略定位;产业结构;人力资本近年来,在国家中部崛起以及安徽省沿江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安徽省沿江各市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开发区的加速发展对所在城市的迅速崛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截至目前,安徽沿江各市省级以上开发区的数量分别为:安庆:10个;池州:3个;铜陵:4个;芜湖:8个;马鞍山:3个。

根据各开发区网站资料显示,近年来安徽省沿江各主要开发区的各项经济指标都以较快速度增长,其中尤其是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出口增长率和利用外资增长率增长突出,反映了该地区工业化呈加速发展的态势,经济外向型的趋势日益凸显。

沿江开发区的发展既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更与开发区自身的发展资源和条件密切相关,在面临各种发展机遇的同时,安徽沿江各开发区的发展也存在诸多的挑战。

因此,必须深入探讨影响沿江开发区发展的各种因素,并针对这些内外因素制定更加切实有效的发展战略,才能真正实现安徽沿江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安徽沿江开发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一)优势。

成本优势。

跟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安徽沿江开发区的成本优势比较突出,其中土地和人力资源成本的优势对企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安徽省沿江地区率先崛起战略的实施,安徽省沿江地区发展受到政策扶持的力度越来越大,企业经营税费等成本日益降低,从而使得该地区成本优势越发突出。

2.资源优势。

安徽省沿江开发区土地资源丰富,水、电等工业发展必备的基础设施完善,铜、铁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对相关资源依赖型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区位优势。

安徽沿江地区毗邻长江,水陆交通较为发达,具有一定的工业经济基础。

中部崛起战略下的安徽经济发展

中部崛起战略下的安徽经济发展

中部崛起战略下的安徽经济发展中部崛起战略是指以安徽省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向全国中部崛起的过程中,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安徽省作为中国著名的“四大桥梁之一”,处于长江经济带、沪宁杭经济带、京沪高铁经济带的交汇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长期以来,安徽省坚持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不断深化,完善政策,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全力推动中部崛起,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创新驱动,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安徽省将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加大支持力度,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通过创新驱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同时,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人才,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二、开放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安徽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推进开放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通过多层次开放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吸引国内外企业来安徽投资兴业,携手共建开放型经济。

同时,大力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大对外贸易力度,不断提升安徽省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之地安徽省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重要位置,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通过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建设绿色产业体系,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打造生态宜居之地。

同时,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四、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安徽省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打破城乡发展壁垒。

通过加强城市群规划建设,推动农村振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同时,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共享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安徽省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水平,促进共享发展。

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率,促进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均衡发展。

安徽经济增长研究报告范文

安徽经济增长研究报告范文

安徽经济增长探究报告范文近年来,安徽省的经济增长呈现出稳步向前的态势,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和推动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将来进步的潜力和挑战。

一、安徽省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1. 稳定增长:过去十年,安徽省的GDP年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经济总量不息扩大。

这一稳定增长的态势得益于政府的乐观推动和市场的有效运作。

2. 产业结构优化:安徽省在经济进步中重视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进步。

特殊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进步,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3.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安徽省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息扩大,出口和进口额均保持较高增速。

这得益于安徽省乐观参与国际合作,拓展对外市场,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二、推动安徽经济增长的因素1. 投资驱动:安徽省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内外资金投入,提高了经济进步的动力。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鼓舞投资的政策,为企业提供便利和支持。

2. 创新引领:安徽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培育。

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崛起,不息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进步。

3. 政策支持:安徽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经济进步的政策,包括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将来进步潜力和挑战1. 潜力巨大:安徽省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还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加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优惠政策,安徽经济将来进步潜力巨大。

2. 结构调整压力:安徽省经济依旧依靠传统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推动新兴产业的进步。

3. 环境保卫压力:随着经济增长,安徽省面临环境保卫和资源利用的挑战。

政府需要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进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可持续进步的平衡。

综上所述,安徽省经济增长保持稳定且具有潜力,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活跃为经济进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然而,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推动结构调整和绿色进步,以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经。

中部崛起 窥斑安徽

中部崛起 窥斑安徽

& r 撤 装 “ 然 刘 政 失 如
毋 庸 疑 的 肯 念 度 安徽 服 装 产 业 的
析 也 洙 刻
地 理 的仇 坛 嘉宾
策 的 惠 芟1 朱, 人 的 小 】 0 足 怎十 谰 { r 连 罕 、 J l认 _ 汪 发展/ 、 j 偏 腹 如 1 采取 』 能
%左右是 中小企业.服装工业的增加值
2 0 年是 5 左右 .到了 20 年 这个 03 亿 05
服 装销售市场继续趋旺 .服 装产业的消 费仍然呈现着快 速增长的势头 .在 20 05 年 限额 以上批发零售销售额达 到了15 8 0 亿元 ,比上年增长 了2 % .在 1%的 29 2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中服 装的消费达到 了
努力 . 十一五 期间安徽省和台肥市在
大批 服装: q 企业的发展 .要 加快安  ̄ - n 民营服装企业发展的政策 .制定相关的
徽服 装工业的发展 .第一要 制定出中小
服装行业方面一定会 抓住机遇得到迅速 的发展 .成为安徽 经济发展和台肥经济 发展 中重要 的一个 产业 ,也将为安徽经 济的发展作 出重要的贡献
维普资讯
? 2
0 道 。 % “-
做 的绩 或0鼹 , j 费 , ’ ‘ t ]

巍; 芏 曩 足策
馥作 为 _私 、 _ 、省 一 { r 誊 里
分 1 业 部 工 、 \ - , 止
数字已经超过 了1 亿 . 0 在所 有工业增加 值 当中是增长速度最快的 .安徽纺织服 装 工业的的总产值 . 5 比o 年增长 了 D年 4 3 % . 3 8 也是增长速度非常快的。 安徽的
2 %. 29 啊
59
维普资讯
杨 万总:安徽省服装商会 是非常年轻 的商会 成立不到两年时 间 对于安徽服装产业的 发展 . 我们一直在积极配台政府 出谋划策 希望从行业组 织的角度逐渐理 出发展产业 的思路 。 我们做的第一步是推动安徽的服装市场。 市场的形成 市场的推动能给我们产业带来很 好 的发展作 用, 装商会可 以配台政府积极 引导市 场的规 划和建设 。 月 3 服 6 0日 中国商业联

大学生社会调研题目

大学生社会调研题目

大学生社会调研题目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修改2018年大学生社会调研题目<参考)(2018-05-21>1、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地改变与生活满意度地调查分析3、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与研究4、当前人们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与研究5、城市社区服务问题调查与研究6、基层民主建设状况调查<重点调查村民委员会制度、居民委员会制度或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状况).7、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与研究8、妇女地位调查研究9、目前职业地社会声望调查研究.10、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11、城乡贫富差距地调查12、非城镇人口地医疗保障体系现状及分析13、新城镇医疗改革成效及问题研究.14、城市弱势群体地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15、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16、民营企业地发展经验或制度障碍.17、国际性金融危机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地影响研究18、某地特色旅游发展现状19、失地农民或城镇拆迁户生存状况调查20、城市大拆迁及其带来地问题调查与研究21、非法传销活动地调查与分析22、世博会对城市生活、对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地影响.2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先进文化问题研究.24、新兴文化与传统文化地较量与融合25、民族精神地现代价值调研26、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地调查与分析27、大众传媒中表达地价值观对受众地影响调查.28、中国传统文化或某地民风民俗文化调研29、宗教等民间信仰调查与分析30、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31、区域性婚礼文化地差异32、我国<某地)科技知识普及程度调查与分析33、关于皖北<或某地)方言地实践调查34、阜阳<或某地)名人文化调查35、关于民间文学<俗语、歇后语、谚语)地调研.36、近年来民众对高考态度地变化原因分析与探究37、地震灾区重建地法律体制与经济规模地调研报告38、中部崛起战略对安徽经济增长带来地发展机遇与挑战39、低碳生活提出以来地实施状况调查分析40、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调研41、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有效配置地调研42、皖北地区乡镇环境遗留问题<焚烧秸秆等)及其对环境地影响.43、淮河附近工厂污染物处理问题调研.44、皖北地区基础教育设施状况调查45、当前体育教育教案模式地优点与弊端46、双语教案地理论与实践47、阜阳市民法制意识调研48、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地调查与研究49、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地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50、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调查.51、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52、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调查与分析.53、农村村务公开情况调查.54、农民收入及负担调查.55、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地调查与探索.56、村民自治中地问题与对策研究.57、对××地区农村城镇化地困难调查和分析.58、我国村民资质存在地问题及对策探讨59、关于农民工子女地生活环境问题调查60、农民工子女地教育问题现状及研究6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征对在学校表现地影响62、留守儿童学习行为<或交往行为、道德行为)地调查报告63、留守儿童安全问题调查报告64、某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情况调查分析65、留守儿童家庭<学校)教育问题调查报告66、农村空巢老人地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67、某地新农村建设地调查与研究68、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69、某地城镇化建设及问题调查与分析70、关于农民民主法制意识地调查报告——以XX市<县/镇/乡/村)周边农村为例71、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调查72、农民工生活、工作、健康状况调查.73、农民工地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调研.74、皖北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念与就业方式调查.75、皖北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人生观调等思想状况调查.76、农民工返乡创业状况及对当地经济地影响.77、当代青年就业压力与社会、心理适应调查.78、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分析与对策.79、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问题研究.80、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与分析.81、新课改背景下师范生就业所面临地压力和挑战.82、大学生就业中地社会公平性问题研究83、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心理与就业状况调查84、后金融时代外语专业地就业机遇与形势分析85、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与身心发展调查与研究86、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和立场坚定培养状况调研87、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地调查分析.88、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促进作用地调研89、阜阳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90、阜阳大学生暑期生活安排调查.91、大学生兼职现象调查92、大学生消费现状及问题分析93、贫困大学生鉴定标准与方法研究94、贫困大学生生活、心理等问题调查95、校园信用卡对大学生经济行为影响研究96、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研究97、阜阳市艾滋孤儿教育现状地调研.98、阜阳地域优势与投资环境问题地调研99、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运行机制地研究.100、法学本科教育中理论与实务地平衡性考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部崛起战略对安徽经济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的调查研究
姓名:黄河
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年级:09级
学号:2
中部崛起战略对安徽经济增长带来的发展
机遇与挑战
现在,中部地区一般是指湖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六省。

而中部——安徽有着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竞争优势。

那么在这场中部崛起大战略中安徽又是如何演绎的呢?下面是我就关于中部崛起战略对安徽经济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的调查和研究。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战略问题。

要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明确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

得到了中央的大力支持,中部——安徽是否就可以等着它顺其自然的发展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安徽现状分析:
安徽位于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四季分明。

淮河以北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矿产资源:安徽矿产蕴藏丰富,种类繁多,已发现有用矿种138种,探明储量的有70种,其中煤、铁、铜、硫、磷、明矾石、水泥石灰岩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

旅游资源:安徽以其瑰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成为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黄山风景区和皖南古民居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拥有九华山、太平湖、琅琊山、齐云山等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2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万里长江一路向东,在安徽境内拐了个大弯,把江南变成了传统称谓上的江东。

芜湖,就坐落在这个巨大的拐点上。

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

二、东西部局势对中部带来的影响:
很显然,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正在扩大。

另一方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持续不断地对西部地区发展给予了政策优惠、税收优惠等种种支持。

近几年来,西部地区投资和经济快速增长。

有统计资料表明,西部地区的投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中部。

处于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夹缝”中的中部地区,面临挑战。

对此,有关人士指出,要谨防在宏观经济格局中出现“中部塌陷”现象。

而中部各地政府也都先后吹响“中部崛起”的号角。

中部地区会不会如某些专家学者所言,遭遇“塌陷”?中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的自身优劣何在?中部地区应该如何崛起?
“中部塌陷”?”的观点受到广泛关注。

改革开放前,中部地区的区位具有相对优势,因为周边地区处于战备状态,而中部则相对稳定,所以经济发展呈现出中部厚实、周围单薄的特点。

朱延福认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已变成中间单薄、周边厚实,因为周边地区直接面向国际市场,而中部相对远离国际市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具有成本优势。

西部大开发给中部地区带来的挑战不可忽视。

有专家认为,从短期来看,中部仍然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但着眼长远,中部的这种区位优势有可能被西部地区所跨越。

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如果中部地区不能在发展战略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就很有可能出现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下降,遭遇宏观经济格局“中部塌陷”的命运。

所以中部崛起战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安徽要发挥好自身的竞争优势,积极地在中部崛起中扮演起重要角色。

三、安徽凭独特优势发展
安徽省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

中国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安徽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安徽省处于中国水陆空立体交通网较为有利的位置,便于客商将其产品和技术输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铁路陇海线亦称欧亚大陆桥和长江通道,分别横贯安徽北部和南部,向西可以挺进中西部腹部开拓市场,向东则可以经长江从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港经数小时到达上海;经陇海线到达连云港,便捷地进入海外市场。

铁路津浦、京九两条干线南北纵贯全省,北上直达中国首都北京,南下直达上海、香港两个国际大都市。

乘汽车通过合肥至上海的高速公路,只需6小时即可抵达上海口岸。

同时,合肥机场已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西安等3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

安徽省周边省份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安徽与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江西、浙江六省接壤,以安徽为基地,向周边省份覆盖的人口约5亿,占全国人口的30%。

总之,安徽省是中外客商投资与发展最佳选择之一。

长期致力于区域经济研究的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先锋表示,安徽在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过程中,应着力打造五大基地:
一是利用农业大省的优势,打造面向长三角的农产品生产、
加工和供应基地。

二是打造面向长三角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和加工基地。

安徽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分布集中,历来是华东地区能源供应基地。

三是打造面向长三角的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四是利用长三角各城市纷纷到中西部地区设立劳务输入基地的机会,建立面向长三角的劳务输出基地。

五是打造面向长三角的旅游休闲基地。

四、机遇、挑战应对策略:
以下内容摘自百度文库:
“城市群建设,是加速推进城市化、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面对国家提出“中部崛起”的重大机遇,中部各省城市群竞相发展,河南中原城市带迅速隆起,湖南正在加紧建设长株潭城市群,湖北武汉城市圈成为引领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

而从安徽缺少大都市的实际出发,我省应当在“一线两点”的基础上,加快形成以合肥、黄山为南北轴线,沿江8城市为东西轴的十字城市群,借助这一区域与长三角无缝对接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强劲的经济活力与实力,构建“双核心”、培育极点,打造以合肥--马芜铜为“双核心”,安庆、黄山、池州等城市为辐射的增长极,引领全省经济加速发展。

实施城市群带动战略,关键是体制创新。

必须以开放的理念自觉打破行政体制和疆界制约。

对外主动融入长三角,以产业集聚为主线,整合要素,错位发展,灵活互补。

对内寻求经济一体
化,促进城市间产业、布局相向发展,突出特色,合理分工。

特别要求政府主动构建协调发展的运作机制。

要加强各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统筹,启动城市空间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城市群重点项目库建设;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形成快捷的交通信息网络;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统一开放、辐射力强的市场体系。

同时大力探索区域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财政支持政策,构建产业分工合作体系。

合肥首先要加快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打好制造业和科教优势两张牌。

马芜铜发展是城市群成功建设的关键,必须尽早筹划,实现经济一体化,率先构筑承接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加强皖江地区重化工业布局,充分利用长三角土地、劳动力、电力供不应求的机遇,大力发展机械、纺织、化工、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要力争把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优势加工制造、科技教育产业和重化工业基地,带动全省奋力崛起。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水平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经济增长极,缺乏一个以若干城市组团的既具内聚力,又具辐射力与带动力的城市群。

因此,安徽要在中部崛起中率先发展,加快城市群建设应成为重中之重,既是提升我省区域综合竞争力、迎接长三角的辐射的需要,又是中部区域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

五、安徽“力压群雄”的条件
安徽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要地,客运运输的主要集散地和中转中心,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

农业产业中茧丝绸是安徽农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

安徽桑园总面积为68万亩,桑蚕茧产量2.45万t,生丝产量3280t,丝绸行业总产值15亿元,均居全国同行业第8位;丝织业品产量3300万元m,居全国第6位。

汽车产业以奇瑞、江汽、星马和昌河四大企业为重点,形成以轿车、商用车、改装车和微型车为主体,零部件配套产业较为发达的汽车产业体系,以及原材料产业、能源化工产业、家电产业等等都有一定的规模。

总之,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安徽应根据自己的自身优势,抓住这次难得的契机,积极做好大力宣传安徽区域优势,营造区域形象魅力。

加强与东部地区沿海地区的联手以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其次是扩大与西部地区的联手,共同开发西部地区的广大市场,实现与西部地区的资源共享。

最终实现安徽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