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备课讲稿
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参考ppt课件
19
汉语书籍
➢ 一般著作顺序注明:{作者.书名[文献类别].出版地: 出版商,出版年份.} 如:
胡明扬.词典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2.
Appelfeld, Aharon. Katerina [Novel]. trans. Jeffrey Gree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2.
Derrida, J. Of Grammatology [M]. trans. G. Spivak.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6.
博士论文为 [D];
硕士论文为 [MA];
其它(如工具书)为 [Z]。
4
外文文献
➢ 作者先注姓,后加逗号,再注名字或者名字的首字母缩写;
例:Bassnett, S. Translation Studies[M]. London: Routledge, 1991.
➢ 作者多于一位的,第一作者之后加逗号,按正常顺序(英语 “名+姓”)列出其他作者姓名,名字可以使用首字母缩写,最 后一位作者之前不加逗号,但要加“and”、“et”或者“&”。
20
汉语书籍
➢ 编著顺序注明:{编者.书名[文献类别].出版地:出版商,出 版年份. } 如:
秦秀白(主编).当代习语大词典(A Dictionary of Current Idiomatic English) [Z].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1999.
21
汉语书籍
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
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要求Format of Note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Graduation ThesesI. 注释Endnotes and In-text Citations1.尾注和脚注尾注为在正文需详细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数码①②③……,在全文之后写注文,每条加对应数码, 回行时与上一行注文对齐。
脚注为在正文需详细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数码1,2,3……,在当页底部写注文。
2.夹注某些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无须详细注释者,以夹注的形式随文在括号内注明。
1)来自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格式:出版年份:页码例:Rees said, ―As key aspects of …in the process‖ (241).2 ) 来自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页码例: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 is that language ―bound up with culture in multiple and complex ways‖ (Kramsch,1989:3).3 ) 来自某篇文章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格式:发表年份(无须页码)例:Ernst Rose submits, ―The highly spiritual view of the …alike‖ (1974).4 ) 来自某篇文章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格式:作者姓名(英文只注姓)、出版年份(无须页码)例:―Everything rests on the notio n that there is such a thing as ‗just‘ words – but there isn‘t‖ (Bateson 1972)5 ) 来自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格式:出版年份:引文页码例:According to Alun Rees (1986:234), the 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6 ) 来自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提到:格式:作者姓名引文页码例:It may be true that in the appreciation of medieval art the attitude of the observer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Robertson 136).7 ) 来自文章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提到: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无须页码)例:It is argued that if communication is to be successful, the people involved need to share the same referential meaning of the words they are using (Byron & Fleming 1999).8 ) 提到某人的观点与姓名:格式:发表年份(紧跟姓名后)例:Peters (1985) proposes that the operation of a rule-based system generates language …9 )提到某人的观点(没有提到姓名):格式:作者姓名发表年份:页码(该观点来自某一页码)例:The 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 (Rees 1986:32).格式:作者姓名发表年份(该观点来自某一文献)A number of studies do not find texts with long series of Themes that derive from a single semantic field (Thompson 1985; Francis 1989/1990).10 ) 互联网资料:格式:编号例:―A deconstructive reading is a reading which analyses the specificity of a text‘s critical difference from itself‖ (N et. 2 ).( 注::Net. 1, Net. 2, Net. 3,……为了便于注明文内引语的出处,在参考文献中按编号顺序列出网址。
“注释、参考文献”“作者简介”撰写格式5则范文
“注释、参考文献”“作者简介”撰写格式5则范文第一篇:“注释、参考文献”“作者简介”撰写格式“注释、参考文献”“作者简介”撰写格式一、注释[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页脚,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
二、文后[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主要指文中的引证引用文献和非引证文献,一般置于文后。
引证文献排前,非引证文献排后。
依正文中出现的次序排列,序号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应注意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保持一致。
引证文献(除期刊外)的出处页码,一律在文中引用处注明(如:[1](P50),[2](P80))。
同一文献在文中多处引用时,只用首次引用的指示序号,在文中序号后标明出处页码(如:[3](P20),[3](P50))。
每一条参考文献最后以下圆点“.”结束。
现举例如下: 1.引用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示例: [1]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2.引用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示例: [2]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3.引用论文集中的单篇文章[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示例: [3]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引用报纸上的文章/资料[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示例: [4]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5.引用古籍,应尽可能现代校勘本或影印(重印)本,无现代本的应注明修撰朝代、版本及收藏情况。
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备课讲稿
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论文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参考一、参考文献格式:1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2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
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文献起止页码。
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3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1) 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2)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4)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参考文献及注释规范
一、基本概念(1)“注释”指作者进一步解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注释安排在当页页脚,用带圈数字表示序号,如注①、注②等,注释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
(2)“参考文献”指作者引文所注的出处,一律放在论文尾末,文中设序号[1] ,参考文献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
页码置于文中序号之后,例:[1](P12)。
(3)“参考文献”也指虽未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但参考了别人著作和论文的意思,应在段中或段末设序号[1] ,并在文末注明。
本项与第2项不必分列,交叉排序即可。
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
此种情况可以不注明页码。
(4)同一参考文献多次被引用,文末只标一个序号,文中应多次出现同一序号,在文中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所引文献的不同页码或篇名。
(5)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集中列于文末;注释则是作者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列于该页地脚(以脚注形式标出)。
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注释序号则用数字加圆圈标注,位于标点符号之后;若是直接引文,则位于后引号之后。
二、中文参考文献及注释规范(一)、文后参考文献及其随文夹注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末,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条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小圆点“.”结束。
引文的起止页码以随文以夹注的形式、用6号宋体标出,其格式为:[序号](p×)。
各类参考文献及其在正文中夹注的格式及示例如下: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1] 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 洪亮吉.春秋左传诂[M].卷三.[4] 人事部一·叙人[A].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5] 皇甫湜. 皇甫持正文集[M]. 卷四.四部丛刊本.[6] 房玄龄等.晋书·司马彪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7] Chester. The Rise of British Industrial Society[M]. Longman, 1982.以例[6]、[7]为例,其随文夹注格式分别为:[6](p.4142.)、[7](p.289.)。
课程设计后面参考文献
课程设计后面参考文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了解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理解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能够运用XX方法分析问题,能够使用XX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XX学科在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包括XX的基本定义、特点、分类等。
2.XX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XX的原理、方法、应用等。
3.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XX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器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5.在线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以及尾注解决方法
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以及尾注解决方法第一篇: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以及尾注解决方法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以及尾注解决方法1.注释(1)注释的用途一般有两种,一是对有关概念、叙述、信息的追加解释;二是对数据、直引文字出处的说明。
(2)注释一律采用脚注的形式。
在所需说明文字或段落尾部右上角标注序号(宋体,5号)。
序号从论文正文部分的第一处注释开始,以1、2、……、15……连续排列。
相应的说明性文字或文献写于当页下方。
(3)对直引文字进行注释说明的文献或资料,采用规范格式,但页码指明到具体页。
(4)对意引文字可以不注释,但应清晰地体现出作者、年份,以便读者在参考文献中对照。
2.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用于说明对研究有启发、有作用的文献资料,包括所有意引或直引文献。
(2)参考文献的格式按规范形式一一列示。
(3)参考文献的顺序按在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45]、……排序。
(4)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论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
解决方法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
按“插入”按钮。
以后也按照这个方法,不管是在该参考文学的前面还是后面插入,word都会自动更新编号,你就不用再自己一个一个改编号了。
2.给插入的参考文献加中括号。
用word自动插入的参考文献是没有中括号的,参考文献全部写好后要是一个一个加中括号太麻烦。
用什么方法呢?按“编辑/查找“,在查找栏中输入”^e“,再替换为:”[^&]“。
(交叉引用时插入的第N(N>2)次上标并不能被替换,此时查找栏中应输入”^#“(代表“特殊格式”中的“任意数字”),另外,“格式”选项还应选择“字体-上标”)(上述查找方法只能查找到由“交叉引用”产生的上标,第一次插入的上标还是得用”^e“才能查找)这时不管是文章中还是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都加上了中括号。
教材的参考文献格式
教材的参考文献格式
教材的参考文献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作者:教科书的作者通常是一群人,因此需要列出所有作者的姓名,按照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
如果作者人数较多,可以列出前三位作者,后面加“等”或“et al.”。
2. 出版年份:教科书的出版年份通常在书的正文前面的版权页上可以找到。
3. 书名:书名需要用斜体字体标注,书名后面需要加上版本号、出版地点和出版社。
4. 引用起止页码:需要提供引用的具体页码范围。
综合以上信息,一个教材的参考文献格式示例如下:
[序号] 作者. 书名: 其他书名信息[M]. 版本号.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份: 引用起止页码.
例如:
[1] 王国维. 人间词话[M]. 6版. 北京: 中华书局, 2015: 56-67.。
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
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参考文献有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一、著录要求1.不能公开的内部资料、个人通讯、报纸及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引文。
2.文献的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若多于3名则列前3名,后加“,等”,各姓名间加“,”间隔。
二字姓名时之间不用空格。
3.不必著录主要责任者的责任以及职称、职务、学位等,如“主编”等;不要求著录责任者的国别、所生活的朝代。
3.著录数字时,须保持文献原有的形式,但卷期号、页号、出版年、版次等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4.页码、日期之间的连接号为半字线。
5.篇后著录格式一般为左对齐、加“:”、黑体,如“参考文献:”。
二、著录格式(一)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示例:1.普通图书[1] 余敏.出版集团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179-193.[2] 昂温G,昂温P S.外国出版史.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3]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自然保护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4] 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 顾炎武.昌平山水记;京东考古录.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6] 王夫之.宋论.刻本.金陵:曾氏,1865(清同治四年).2.论文集、会议录[1]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 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2] 中国力学学会.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天津:[出版者不详],1990.3.学位论文[1] 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 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北京:北京大学数学学院,1998.(二)专著中析出的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示例:[1] 程根伟.1998年长江洪水的成因与减灾对策//许厚泽,赵其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2-36.[2] 陈晋镳,张惠民,朱士兴,等.蓟县震旦亚界研究//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震旦亚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56-114.[3] 马克思.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札记//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05.[4] 赵颖力,曹敏,王琳,等.《化工学报》编辑部的人才建设//第3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2003:86-88.[5]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三)连续出版物[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年,卷(期).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出版年.示例:[1]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论评.1936,1(1)-.北京:地质出版社,1936-.[2] 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学通讯.1957(1)-1990(4).北京:北京图书馆,1957-1990.[3] 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38(1)-.济南:山东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2003.(四) 连续出版物析出的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连续出版物题名: 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示例:[1] 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01-106.[2] 刘武,郑良,姜础.元谋古猿牙齿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及其在分类研究上的意义.科学通报,1999,44(23):2481-2488.[3] 李炳穆.理想的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的素质与形象.图书情报工作,2002(2):5-8.(五)报纸中析出的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连续出版物题名,YYYY-MM-DD(版).示例:[1]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人民日报,1998-12-25(10).脚注格式脚注没有国家标准,我社自行示例如下,要求本社图书统一:示例1:列宁:《新生的中国》,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22卷,2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学年论文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规范
学年论文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规范注释的目的∙注释标明作者在文章中所直接或间接引用的任何其他人的语句的出处;∙标明文章中不常见的史实或事实的出处。
如系众所周知的事实则不必作注;∙标明文章中借用他人的理论、论断、思想、观点或意见的出处。
上述三类注释如系转引自第二手材料,出处应注明为转引的第二手材料,而不能根据第二手材料中的注释,将出处注为原材料(第一首材料),除非作者亲自查阅并核对了原材料。
不标明出处或来源便借用,甚至大段录用上述内容,或直接从网站上下载的文章大段抄袭,不仅违反学术道德,而且可能触犯《著作权法》,所以严禁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
注释要求一律采用页末注(脚注)形式,置于当页底脚。
用小五号宋体。
页下注引用的著作、文章必须标明第几页,网站文章必须将网站名称标全。
∙当文章引用或借用的资料所载的著作第一次出现于注释中时,须将该书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算、出版年代及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一并注出,如: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9页。
∙当再次引用同一著作中的资料时,注释中只需注出作者姓名、页码即可,如: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第29页。
但在论文的注释中引用了同一作者的两本(篇)或两本(篇)以上的著作,如第一次引用要写全。
第二次引用则需加注姓名、书名及页码。
如:①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第27页。
②郑功成:《中国的劳动就业制度》,第58页。
∙当在同一页的页下注有两个紧接着的注释引用的是同一作品同样的页码时,第二个注释只须标明同上一个符号一样的数字即可。
如:①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9页。
②同①。
但如果作品一样,页码不一样,标法如下:①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9页。
②同①,第25页。
※(操作提示:在word程序中点击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选取脚注操作即可)参考文献(用小四号字)参考文献主要应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一律列在正文的末尾,还可以列出虽然文中没有直接引用,但自己也阅读了的资料。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PPT课件
作者
作者姓名
按照标准格式提供作者的全名, 如果有多位作者,应依次列出每 位作者的姓名。
作者所属机构
注明作者所属的机构或组织,如 大学、研究所等。
题目
题目名称
提供文献的标题,确保与原文一致。
题目类型
注明题目是论文、报告、专利还是供文献发表的刊物名称,确保使用 标准全称。
核实文献信息的准确性,包括作者、年份、刊物名称等,以 避免引用到错误的资料。
注意文献的来源和可靠性
选择权威的学术刊物或可靠的网站作为引用来源,避免引 用不可靠的资料。
确保引用的文献有明确的来源和出处,以便读者进行进一 步的查阅。
注意文献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确保引用的文献信息完整,包括作者、 题目、刊物名称、发表时间等。
顺序编码制
顺序编码制是指按文献发表的 时间顺序或按主题词的字母顺 序进行排序的著录方式。
顺序编码制的优点是简单明了, 易于操作,便于计算机处理。
顺序编码制的缺点是对于同一 主题的文献,由于发表时间不 同,可能分散在不同的位置, 不利于读者查找。
著者-出版年制
著者-出版年制是指以文献的作者姓氏和发表年份作为主要排序依据的著录方式。
在列出参考文献时,应按照字母或数字顺序排列,并注明作者姓名、文献标题、 出版日期、卷号等详细信息。同时,还需要注意文献引用格式的要求,如APA、 MLA等。
05
参考文献的引用原则
尊重原创,合理引用
引用他人的观点、数据、图表等, 应注明出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
权。
引用时应选择与自己研究相关的、 具有代表性的文献,避免过度引
在正文中引用文献出版物名称时,应 将出版物名称用斜体字书写,并注明 出版日期和卷号等详细信息。
[实用参考]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doc
论文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参考一、参考文献格式:1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2参考文献著录项目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
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文献起止页码。
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3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bulletin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onmagnetic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onCD-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programon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bulletinboardonline)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
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第一篇: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注释)注:(一律用脚注——放在每页下端,每页单独编号。
格式如下:)① 鲁迅:《文坛的掌故》,《鲁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120页。
② 李赋宁总主编:《欧洲文学史》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73页。
③ 狄更斯:《双城记》,张玲、张扬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第254页。
本文以下凡引用此作品,均引自这一版本,不另加注,仅在引文后注明作品名称和页码。
(这里指的是:如果你在同一篇论文中多次引用同一部作品中的文字,那么只需要在第一次引用时注明出处,以后再引用时仅在引文后面加上括号、注明页码即可。
)④ 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见《快感:文化与政治》,王逢振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52页。
⑤ 陈小慰:《一部反映现实的未来小说》,载《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第1期。
⑥ 转引自韩加明:《司各特论英国小说叙事》,载《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第2期。
(凡是转引别人的论文、著作中所引用的其他人的文字和言论,一律注明“转引自”。
)※ ※ ※ ※参考文献:①柳鸣九等著:《法国文学史》(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②巴尔扎克:《巴尔扎克论文艺》,艾珉、黄晋凯选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③汪介之:《“世界文学”的命运与比较文学的前景》,载《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6期。
另外应注意:单独成段的引文的形式:用楷体或仿宋体字,上下各空一行,左右各缩进两格,不加引号;引文下面一段的正文,开头要空两格。
中外文不能混用,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p.8”。
外文注释的页码: p.8,pp.105-106。
第二篇:外文文献注释规范外文文献注释规范引证外文文献,原则上以该文种通行的引证标注方式为准。
引证英文文献的标注项目与顺序与中文相同。
责任者与题名间用英文逗号,著作题名为斜体,析出文献题名为正体加英文引号,出版日期为全数字标注,责任方式、卷册、页码等用英文缩略方式;期刊文章题名为正体加英文引号,登载的刊物题名为斜体。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注释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注释参考文献和注释对于一篇科研论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注释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注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注释之“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内涵(一)关于“参考文献”,在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必然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因为从科研的规律来看,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一提及他人科研成果的过程,就是参考或引用。
《辞海》(1999年版)的解释是:“参考:参合他事他说而考察之;参酌”;“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
后专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
亦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
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象、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以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如纸张、胶片、磁带、光盘等)。
”至于“参考文献”则没有专门的条目。
我们再看几个规则的相关规定。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提出,文后参考文献指“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
当然,在这里,“引用”可以是直接引用原文,也可能是间接引用即借鉴、吸收其思想、观点;而“文后”二字,则表明参考文献与正文有明显区别,即是置于正文之后的一类东西。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说法是:“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
”这里强调“参考”二字,即这些文献资料对作者写作该文起了参酌、参照的作用。
《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关于参考文献有这样一段规定:“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
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需表明引文具体出处的,可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页码或章、节、篇名,采用小于正文的字号编排。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该规范没有明确论及什么是参考文献,但基本是沿袭前两个规范的做法,并且明确将引文列入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和注释的格式
參考書目和注釋的格式蔡少琪編著©2004/11建道神學院神學系講師[一般神學文章的書目表,請按照“書目”和B的格式。
英文按字母順序排列,中文按性氏筆劃。
中、英文書目請分列。
文章內文的注釋請採用“注釋一”和N1的格式。
在再徵引時請採用“注釋二”和N2的格式。
若果文章是需要採用社會科學類的格式,書目表請按照RL的格式,內文徵引用PR的格式。
][建道神學院專文格式一般按照『注釋』的方法。
按照現今流行的專文規格,一般來說,不用列出參考書目。
注釋所引用的書目就被看出為同學曾使用的參考書目。
但有些老師會要求同學的專文末後列出參考書目,這些參考書目格式請參照『書目』格式。
也有些老師習慣了現代社會科學文章流行的簡單引用格式,這些注釋格式請參考『PR』,書目格式請參考『PR』。
]封面格式和一些格式例子﹕請參考</format.htm>。
若要下載Word格式的檔案,請右Click右邊這個檔案formatcover.doc.若要下載本文章的Word格式的檔案,請右Click右邊的這個檔案format.doc。
1. Single Author一位作者書目張慕皚。
《近代福音信仰運動》。
香港﹕宣道,1981。
注釋一1張慕皚﹕《近代福音信仰運動》(香港﹕宣道,1981),頁70。
注釋二2張慕皚﹕《近代福音信仰運動》,頁52。
B Graham, Billy. Just as I Am: The Autobiography of Billy Graham. San Francisco, Calif.:HarperSanFrancisco/Zondervan, 1997.N1 3Billy Graham, Just as I Am: The Autobiography of Billy Graham (San Francisco, Calif.: HarperSanFrancisco/Zondervan, 1997), 45.[有名的城市如San Francisco等,可省略州名。
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参考一、参考文献格式:1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2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
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文献起止页码。
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3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论文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参考一、参考文献格式:1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2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
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文献起止页码。
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3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1) 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2)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4)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4 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4]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6]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7]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9] 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f.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10]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g.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12] 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二、注释的格式(一)中文注释:1、当文章引用或借用的资料所在的著作第一次出现于注释中时,须将该书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及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一并注出。
(1)引用专著例: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2-74页。
说明:(a)作者姓名后面用冒号;著作名用书名号标出,书名号后加逗号;出版地后用间隔号(中圆点);出版社名称后加逗号;出版年代后加“版”字,再加逗号;页码后用句号。
(b)著作者如系二人,作者姓名之间用顿号分隔,如:xxx、xxx;如系二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作者姓名,后面加“等”字省略其他作者,如:xxx等。
(c)著作名如有副标题,则在书名号内以破折号将标题与副标题隔开。
如: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124页。
(d)著作如系多卷本,须在书名号后面直接写出引用资料所在的卷数,再加句号。
如:徐民:《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上卷,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e)出版地应包括省、自治区及其下属的市名,直辖市只注市名,如:吉林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如出版社名称本身已含其中某一级地名,则可不必在出版地中重复注出,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不必注为江苏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不必注为北京·北京出版社。
(2)引用译著例: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下册第二分册(杨国标、张儒林译,黄席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97页。
说明:(a)作者姓名中除姓(family name)外,名与中间名(first name 和 middle name)均可用缩写形式表示,如缩写,须用英文缩写符号(下圆点);如将姓名全部译出,则须在姓名之间加中文间隔符号(中圆点)。
(b)书名号后或多卷本著作卷次、册次后直接加圆括号,括号内注明中文译、校者姓名。
(3)引用编著例: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
韩铁等:《战后美国史,1945—1986》(刘绪贻、杨生茂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6页。
说明:(a)第一例适用于仅有编者的著作。
在编者姓名后,根据该书提供的信息加入“编”或“主编”,再加冒号;其余部分与著作类注释格式同。
(b)第二例适用于既有编者,又有著者的著作。
这类注释与著作类注释基本相同,但须在书名号后加圆括号,括号内注明编者姓名,再在括号后加句号。
(4)引用文集或期刊、杂志内文章例: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页。
弗·杰姆逊:《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载《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张京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1页。
吴展:《试论核裁军的几个问题》,载《美国研究》1994年第3期,第43页。
说明:(a)先注作者名和篇名,篇名用书名号标出,书名号后加逗号;再注出文集或期刊名,文集或期刊名亦用书名号标出,书名号前加“载”字,紧接文集或期刊书名号后注明卷次、册次,然后加逗号;其余与著作类格式同。
(b)第一例适用于编者未署名的文集;第二例适用于编者署名的文集。
(c)期刊、杂志不必注明编者和出版者。
(5)引用报纸文章例:陆全武:《国营企业改革中的几个问题》,1994年8月20日《经济日报》,第3版。
《墨西哥股票市场动荡》,1995年1月10日《人民日报》,第7版。
说明:(a)第一例适用于署名文章。
(b)第二例适用于不署名文章或报道。
(c)报纸出版时间须注明年、月、日,并置于报纸名称前。
(d)报纸不注“页”,而注“版”。
2、当再次引用同一著作中的资料时,注释中只需注出作者姓名、著作名(副标题可省略)和资料所在的页码;如引文出自报刊文章,报刊名称及出版日期则可以“上引报刊”四字代替。
例: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第79页。
J.布卢姆:《美国的历程》下册第一分册,第140页。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第435页。
吴展:《试论核裁军的几个问题》,上引报刊,第44页。
《墨西哥股票市场动荡》,上引报刊,第7版。
(二)英文注释:1、当首次引用一本著作的资料时,注释中须将该书的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及资料所在页码顺序注明。
具体格式如下:(1)专著类:Harold U. Faulkner, American Economic History (New York: Harper &Brothers Publishers, 1960), pp.23-25.说明:(a)作者姓名按通常顺序排列,后面加逗号;书名用斜体,手稿中可在书名下用横线标出;书名后紧接圆括号,括号内注出版地,加冒号,后接出版者名称,再加逗号,然后注出版年代;括号后面加逗号,再注出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页码后加句号表示注释完毕;单页页码用 p.表示;多页页码用pp.表示,意为pages。
(b)作者如系二人,作者姓名之间用and或&连接;如系二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作者姓名,后面加et al.表示and others,如:Donna Worrall Brown et al., Form in Modern English,其余与(a)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