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名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萎缩(atrophy):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减小。器官与组织的萎缩,除了其自身实质细胞因细胞内物质丧失而体积减小外,还可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
2.肥大(hypertrophy):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组织和器官的肥大通常是由于实质细胞体积的增大所致,但也可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加。
3.增生(hyperplasia):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的增多,称为增生,常导致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
4.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
5.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或细胞内出现异常物质蓄积的现象。
6.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或称水变性,是细胞损伤最早出现的改变。系因线粒体受损,A 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过多积聚。
7.气球样变(bolluning change):细胞水肿后期,细胞肿大明显,细胞质高度疏松呈空泡状,细胞核也可肿胀,细胞质膜表面出现囊泡,微绒毛变性消失,其极期称为气球样变。
8.脂肪变(fatty change):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9.玻璃样变(hyalinization):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称为玻璃样变,或称透明变,HE染色呈现嗜伊红均质状。
10.细动脉壁玻璃样变(arteriolosclerosis):又称细动脉硬化,常见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肾、脑、脾等脏器的细动脉壁,因血浆蛋白质渗入和基底膜代谢物质沉积,可使细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压升高,细动脉壁弹性减弱、脆性增加,易继发扩张、破裂和出血。
11.淀粉样变(amyloid change):细胞间质内出现淀粉样蛋白质—黏多糖复合物沉淀。HE 镜下特点为淡红色均质状,并显示淀粉样呈色反应:刚果红染色为橘红色,遇碘则为棕褐色。
12.黏液样变(mucoid change):细胞间质内黏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常见于组织肿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湿病灶等组织中。镜下特点为疏松的间质内,有多突起的星芒状纤维细胞,散在与灰蓝色黏液基质中。
13.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是巨噬细胞吞噬、降解红细胞血红蛋白所产生的铁蛋白微粒聚集体,由铁离子和蛋白质组成,镜下呈金黄色或褐色颗粒,可被普鲁士兰染成蓝色。14.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ation):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出现固态钙盐的沉寂,可位于细胞内或细胞外。若钙盐沉积在坏死或即将坏死的组织或异物中,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此时体内钙磷代谢正常。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而致钙盐沉积在正常组织内,称转移性钙化。
15.坏死(necrosis):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包括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三种基本形式。
16.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称为~。此种坏死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镜下特点为细胞微结构消失,而组织结构轮廓仍可保存,唔结构颗粒状红染物。
17.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细胞组织坏死易发生溶解液化,称为~。镜下特点为死亡细胞完全被消化,局部组织快速被溶解。
18.坏疽(gangrene):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
19.糜烂(erosion)、溃疡(ulcer):坏死灶较大不易被完全溶解吸收时,表面黏膜的坏死物可被分离,形成组织缺损,浅者称为糜烂,深者称为溃疡。
20.窦道(sinus):组织坏死后形成的只开口于皮肤黏膜表面的深在性盲管。
21.瘘管(fistula):连接两个内脏器官或从器官通向体表的通道样缺损。
22.空洞(cavity):肺、肾等内脏坏死物液化后,经支气管。输尿管等自然管道排出,所残留的空腔称为~。
23.机化(organization):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的过程。
1.修复(repair):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
2.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由新生壁薄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成似鲜嫩肉芽故而得名。
1.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器官或组织内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
2.淤血(congestion):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3.淤血性硬化(congestive sclerosis):淤血时,由于局部组织缺氧,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和代谢中间产物堆积和刺激,导致实质细胞萎缩、变性,甚至死亡,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加上组织内网状纤维胶原化,器官逐渐变硬,称为~。
4.槟榔肝(nutmeg liver):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肝在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5.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thrombus)
6.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因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又称微血栓。透明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又称纤维素性血栓,常见于DIC。
7.再通(recanalization):血栓机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被吸收,血栓干燥收缩或部分溶解而出现裂隙,周围新生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长入并覆于裂隙表面形成新的血管,并相互吻合沟通,使被阻塞的血管部分重建血流,称为~。
8.栓塞(embolism):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堵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堵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embolus)
9.气体栓塞(gas embolism):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或原溶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堵塞心血管,称为~,前者称为=空气栓塞,后者是在高压环境急速转到低压环境的减压过程中发生的气体栓塞,称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
10.沉箱病(caisson disease):人体从高压环境迅速进入常压或低压环境,原溶于血液、组织液、脂肪组织的气体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迅速游离形成气泡。氧气和二氧化碳可再溶于体液内被吸收,但氮气在体液内溶解迟缓,形成气体栓塞。
11.梗死(infarction):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液堵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12.炎症(inflammation):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动物针对损伤银子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机体消灭和局限损伤因子、清除和吸收坏死组织和细胞,并恢复损伤。
13.渗出(exudation):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
14.趋化作用(chemotaxis)指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
15.浆液性炎症(serous inflammation):以浆液渗出为主要特征,浆液性渗出物以血浆成分为主,含有少量蛋白质,其中主要为清蛋白,同时混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常发生于黏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
16.纤维素性炎症(fibrinous inflammation):以纤维蛋白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蛋白,即纤维素。在HE切片中纤维素呈红染、相互交织的网状、条状或颗粒状,常混有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细胞碎片。常发生于黏膜、浆膜和肺组织。
17.积脓(empyema):当化脓性炎症发生于浆膜、胆囊和输卵管时,脓液则在浆膜腔、胆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