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中韩国际税收协定的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国际税收协定与双重征税问题的解决

国际税收协定与双重征税问题的解决

国际税收协定与双重征税问题的解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越来越频繁,但不同国家之间的税收制度差异和双重征税问题也随之而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纷纷签署国际税收协定,以促进经济合作和税收公平。

本文将探讨国际税收协定的作用,并分析其在解决双重征税问题上的应用。

一、国际税收协定的作用国际税收协定是由不同国家之间签署的双边或多边协议,旨在解决跨国企业或个人在不同国家之间可能遭遇的双重征税问题。

该协定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避免双重征税双重征税是指一个纳税人同时被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项所得征税的现象。

例如,一个企业在国家A的子公司发生利润后,再向母公司派发红利,这个红利将在母公司所在的国家B再次被征税。

国际税收协定通过规定如何分配税收权和避免重复征税,有效解决了双重征税问题。

2. 促进投资和贸易国际税收协定的存在鼓励了企业进行跨国投资和贸易活动。

由于协定中对税收的规定和保护措施,企业在跨国经营时可以更好地规避税收风险,提高投资回报率,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

3. 税收信息交流国际税收协定通常还规定了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包括资料交换、协助征税等。

这有助于各国税务机关分享纳税人的信息,打击跨国逃税行为,提高国际税收合规性。

二、国际税收协定解决双重征税问题的机制国际税收协定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机制来解决双重征税问题:1. 免除征税机制根据国际税收协定,一国可以免除或减免对另一国纳税人所得的征税权。

一般而言,该机制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免除方式:一国放弃征收对另一国纳税人所得的税款。

例如,国家A的居民在国家B获得的利息收入,在国家A不再征税。

(2)减免方式:一国对另一国纳税人所得征收的税款进行减免。

例如,国家A对于其居民在国家B获得的利息收入,可以按照国家A的税法规定实施优惠征税。

2. 双重抵免机制国际税收协定使得一个国家对他国国民所征税的税款在本国税务计算时可以被抵扣。

深入解析国际税收协定的适用与解释原则

深入解析国际税收协定的适用与解释原则

深入解析国际税收协定的适用与解释原则国际税收协定是各国之间为了解决双重征税问题而签订的法律文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对于国际税收协定的适用与解释原则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国际税收协定的适用与解释原则及相关案例,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国际税收协定。

一、适用原则1.领土实体原则国际税收协定的适用原则之一是领土实体原则。

按照这一原则,国际税收协定仅应适用于参与协定的国家。

这意味着如果某个国家未与其他国家签订税收协定,那么该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税收问题将按照其国内法解决。

2.最惠国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是指如果某国与多个国家签订了不同的税收协定,而其中一个协定给予了对方更有利的待遇,那么这种更有利的待遇也将适用于其他税收协定的当事国。

这一原则有助于确保税收优惠不会局限于某个国家之间的交易。

3.非歧视原则国际税收协定的适用原则还包括非歧视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任何针对个别国家或人民的差异待遇都是不被允许的。

也就是说,国际税收协定应确保不歧视各国的纳税人,并在征税方面提供相同的待遇。

二、解释原则1.协定文字解释原则国际税收协定的解释原则之一是协定文字解释原则。

这意味着要根据协定文件的字面意义来解释协定条款的含义。

当协定的条款在语言上存在歧义时,应优先考虑该条款的真实意图和目的。

2.一般国际法解释原则除了协定文字解释原则外,一般国际法解释原则也被广泛应用于国际税收协定的解释。

根据这一原则,应根据国际法的普遍原则来解释协定条款,特别是根据国际税法的一般原则。

3.上下文解释原则在解释国际税收协定时,还应考虑协定条款的上下文。

上下文解释原则要求将某一条款与协定的其他相关条款放在一起考虑,以获得准确的含义。

三、案例分析1.中国与美国的税收协定适用与解释中国与美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税收协定》,该协定规定了双方纳税人在两国之间的所得税适用规则,以避免双重征税。

根据协定,如果一家公司同时在中国和美国进行经营活动,其利润将依据协定条款在两国之间进行分配。

【政务民生】中韩税收筹划解读

【政务民生】中韩税收筹划解读

中韩税收筹划解读1️⃣ 中韩税收制度概览在探讨中韩税收筹划之前,首先需对中韩两国的税收制度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中国的税收制度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辅以其他税种,形成了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的税收体系。

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

而韩国则实行以直接税和间接税并重的税收制度,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和特别消费税等税种在税收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两国税收制度的差异为税收筹划提供了不同的空间和策略。

2️⃣ 中韩税收筹划策略差异中国税收筹划策略在中国,企业常用的税收筹划策略包括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安排企业组织形式、优化资本结构、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等。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设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等方式享受税收优惠,或者通过合理的关联交易定价策略来降低税负。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增加,利用国际税收协定进行税收筹划也成为一种重要手段。

韩国税收筹划策略韩国的税收筹划则更加注重于利用税收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以及外国税收抵免制度等方面。

韩国企业常通过设立海外子公司、利用税收协定中的免税或减税条款来降低全球税负。

同时,韩国政府也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和创新,提供了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如研发支出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

3️⃣ 中韩税务优化路径探索加强税法研究与合规性管理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韩国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都应加强对税法的研究,确保筹划方案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同时,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加强税务风险管理,避免因税务违规而引发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筹划效率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手段进行税收筹划已成为趋势。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税务数据库、运用税务管理软件等方式,提高税收筹划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数字化手段还能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税收政策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筹划策略。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中韩两国企业在税收筹划方面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跨国税收筹划的新路径。

国际税收法则与案例分析1[推荐五篇]

国际税收法则与案例分析1[推荐五篇]

国际税收法则与案例分析1[推荐五篇]第一篇:国际税收法则与案例分析1国际税收法则与案例分析(一)一、概念解释1、分类所得税制2、税收管辖权3、专属经济区(EEZ)4、常设机构标准(PE)二、简要说明或分析题1、判定自然人税收居民身份的标准2、分析直接抵免与间接抵免在税务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三、综合分析一方面中国引进外资数量大、范围广,另一方面外资利用“亏损”避税的问题也比较严重。

试利用你所掌握的国际税收知识和你所了解的中国利用外资的情况分析:① 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主要方式。

② 外资避税成功的原因参考答案:一方面中国引进外资数量大、范围广,另一方面外资利用“亏损”避税的问题也比较严重。

试利用你所掌握的国际税收知识和你所了解的中国利用外资的情况分析: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主要方式。

外资避税成功的原因政府反避税工作应改进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引进外资方面成效显著,连续多年引进外资据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在世界各国的引资排序中也处于前列,外资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功不可没。

但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利用“亏损”等方式避税的问题也比较严重。

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主要方式包括利用转让定价避税、利用资本弱化避税、利用技术垄断多提技术转让费、重复计算劳务费等方式避税、利用中国的税收法律漏洞避税、利用中国税收征管的薄弱避税等。

政府反避税工作应改进的地方:完善税收法律,堵塞法律漏洞;明确避税地的对应法律措施;强化转让定价调整法律,增加调整的惩罚性措施;加强税务管理;改变为引资而引资,地方政府干预税务工作的错误做法。

为内外资提供一个良好的同等国民待遇的税收环境。

第二篇: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案例一2008年1月,小朱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与一家外资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

公司为了提高小朱的工作技能,2009年1月,该公司把小朱送到日本进行专门培训3个月,并与小朱签订了培训协议。

协议约定,在接受培训后,小朱必须再为公司工作4年,在这4年里小朱如果要离开该公司,必须赔偿该公司培训费用4万元。

中韩免税协议

中韩免税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韩免税协议篇一:中韩自贸协定新闻梗概:据央视财经报道,中韩自贸协定将于6月1日正式签署,预计在今年年底前生效实施。

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后,双方超过90%的产品在过渡期后进入到零关税时代。

该报道指出,受此利好影响,中韩Fta(中韩自贸)概念股近期受到热捧,尤其是化妆品板块,相关公司股价平均上涨了50%,这是因为随着自贸协议的正式签署和生效,6.5%-10%的韩国化妆品进口关税将逐步取消,最终销售价格有望降低近20%,投资者非常看好韩国化妆品的竞争力。

除了化妆品板块外,旅游、航空、运输板块也受到中韩Fta的利好刺激。

据了解,中韩自贸协定亮点颇多,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对外签署的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同时也是中国迄今为止涉及领域最多的自贸协定。

中韩自贸协定草签文本有22章,覆盖17个领域,不仅涉及货物贸易,而且包括服务贸易和投资。

目前中韩双边贸易规模已经达到3000亿美元。

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将会极大刺激双边贸易,专家预计五年内贸易规模就会突破4000亿美元。

值得欺待的是,中韩自留协定生效后,中韩两国将分别有1649种和6108种商品的进口关税立即减免,当年零关税商品分别达到691种和1983种。

中国与韩国的经济留易、人员往来、交通出行、文化交流都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历史沿革:一、对股市的影响有分析指出,随着中韩自贸协定6月1日正式签署,这将给中韩间的贸易、海运、旅游等领域注入强大活力,在概念股布局方面,华泰证券建议关注港口、海运、纺织品以及农产品等四类个股。

具体来看,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将使得港口和海运行业首先受益,逻辑在于:一方面,自贸区协定生效后,贸易规模有望显著增加,同时中韩货物贸易大多以海运为主,从而带来港口吞吐量和海上货物运输量的相应提高。

另一方面,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中大概率将包括通关便利化和检疫负面清单等优惠政策,此项互惠政策将大幅度节约港口和海运环节的时间成本。

建议重点关注北方地区重要港口的运营公司和海运公司,包括大连港、天津港、连云港等港口公司以及渤海轮渡、天津海运、中国远洋、中海集运等海运公司。

中、韩两国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中、韩两国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中、韩两国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华⼈民共和国政府和⼤韩民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偷漏税的协定中华⼈民共和国政府和⼤韩民国政府,愿意缔结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偷漏税的协定,达成协议如下:第⼀条⼈的范围本协定适⽤于缔约国⼀⽅或者同时为双⽅居民的⼈。

第⼆条税种范围⼀、本协定适⽤于由缔约国⼀⽅或其地⽅当局对所得征收的所有税收,不论其征收⽅式如何。

⼆、对全部所得或某项所得征收的税收,包括对来⾃转让动产或不动产的收益征收的税收以及对资本增值征收的税收,应视为对所得征收的税收。

三、本协定适⽤的现⾏税种是:(⼀)在中华⼈民共和国:1、个⼈所得税;2、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3、地⽅所得税。

(以下简称“中国税收”)(⼆)在⼤韩民国:1、所得税;2、公司税;3、居民税。

(以下简称“韩国税收”)四、本协定也适⽤于本协定签订之⽇后征收的属于增加或者代替第三款所列现⾏税种的相同或者实质相似的税收。

缔约国双⽅主管当局应将各⾃税法所作出的实质变动,在其变动后的适当时间内通知对⽅。

第三条⼀般定义⼀、在本协定中,除上下⽂另有解释的以外:(⼀)“中国”⼀语是指中华⼈民共和国;⽤于地理概念时,是指实施有关中国税收法律的所有中华⼈民共和国领⼟,包括领海,以及根据国际法,中华⼈民共和国拥有勘探和开发海底和底⼟资源以及海底以上⽔域资源的主权权利的领海以外的区域;(⼆)“韩国”⼀语是指⼤韩民国;⽤于地理概念时,是指实施有关韩国税收法律的所有⼤韩民国领⼟,包括领海,以及根据国际法,⼤韩民国拥有勘探和开发海底和底⼟资源以及海底以上⽔域资源的主权权利的领海以外的区域;(三)“缔约国⼀⽅”和“缔约国另⼀⽅”的⽤语,按照上下⽂,是指中国或者韩国;(四)“税收”⼀语按照上下⽂,是指中国税收或者韩国税收;(五)“⼈”⼀语包括个⼈、公司和其他团体;(六)“公司”⼀语是指法⼈团体或者在税收上视同法⼈团体的实体;(七)“缔约国⼀⽅企业”和“缔约国另⼀⽅企业”的⽤语,分别指缔约国⼀⽅居民经营的企业和缔约国另⼀⽅居民经营的企业;。

国际税收协定(安排)常见问题

国际税收协定(安排)常见问题

国际税收协定(安排)常见问题1、问:什么是税收协定待遇?税收协定待遇是指根据税收协定,根据国内税法应当履行的税收义务的减免。

2、问:我国已签订的协定概况?具体可在哪里查看该协定情况?答: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已对外签署99个税收协定,与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签署了税收安排。

3.税收协定和国内法哪个更有效?答:税收协定属于国际法的范畴。

双边税收协定由缔约国双方政府谈判后达成,经过各自国家的立法程序后生效,因此对于缔约国政府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当国际税收协定与国内税法不一致时,纳税人适用税收协定一般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税收协定优先的原则,即国内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税率高于税收协定的,按税收协定执行;二是孰优的原则,即国内法规定税率低于税收协定的,按国内法执行。

4.“走出去”企业在境外纳税时可以享受哪些合同利益?答:双边税收协定通常规定各国的税收权利,以及企业在营业利润、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和财产收入方面可以享受的优惠待遇。

(1)营业利润。

“走出去”企业在境外从事工程作业或提供劳务时,营业活动时间未超过有关税收协定规定天数或期限的(通常为在任何12个月(连续或累计超过183天)内,其不构成在海外国家的常设机构,其营业利润在海外国家免征所得税。

(2)股息。

“走出去”企业从境外取得的股息,依据税收协定相关条款的规定,可适用优惠税率,如0、5%、7%、8%等。

(3)兴趣。

根据税收协议的相关规定,“走出去”企业从国外赚取的利息可以享受优惠税率,如0.5%、7%和7.5%。

(4)特许权使用费。

“走出去”企业从境外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含设备租赁),依据税收协定相关条款的规定,可适用优惠税率,如5%、6%、7%等。

(5)财产收入。

对于“走出去”企业从国外取得的财产性收入,根据税收协定的有关规定,确定缔约国是否有权征税。

如果它没有征税权,它就没有义务在国外纳税。

7、问:“走出去”企业应如何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答:“走出去”企业应享受税收协定待遇。

国际税收法律争议案例(3篇)

国际税收法律争议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跨国公司日益增多,跨国税收筹划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跨国公司税收筹划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争议。

本案例将以某跨国公司在我国税收筹划中的争议为切入点,探讨国际税收法律争议的解决途径。

二、案情简介甲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在我国境内设有子公司乙公司。

甲公司为降低税负,采取了一系列税收筹划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将乙公司的利润转移至母公司,以减少我国境内税负。

2. 利用我国与部分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进行跨国税收抵免。

3. 将乙公司的研发费用转移至母公司,以增加研发费用抵扣。

乙公司所在地税务机关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上述税收筹划行为,认为甲公司存在逃避税款的行为,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补缴税款及滞纳金。

三、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 甲公司的税收筹划行为是否构成逃避税款?2. 甲公司能否依据税收协定进行跨国税收抵免?3. 甲公司能否将研发费用转移至母公司?四、法院判决1. 关于甲公司的税收筹划行为是否构成逃避税款法院认为,甲公司采取的税收筹划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税负,但其行为并未违反我国税收法律法规。

甲公司转移利润、利用税收协定进行跨国税收抵免以及转移研发费用等行为,均符合我国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

因此,甲公司的税收筹划行为不构成逃避税款。

2. 关于甲公司能否依据税收协定进行跨国税收抵免法院认为,甲公司符合我国与相关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规定,有权进行跨国税收抵免。

甲公司提供的税收协定证明材料齐全,且符合协定规定,因此法院支持甲公司依据税收协定进行跨国税收抵免。

3. 关于甲公司能否将研发费用转移至母公司法院认为,甲公司将研发费用转移至母公司的行为,符合我国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

甲公司提供的研发费用转移证明材料齐全,且符合规定,因此法院支持甲公司将研发费用转移至母公司。

五、案例分析本案涉及国际税收法律争议,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以下因素:1. 符合我国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

会计实务:企业遇到国际税务争议如何解决---

会计实务:企业遇到国际税务争议如何解决---

企业遇到国际税务争议如何解决???企业遇到国际税务争议如何解决国际税务争议,通常是指因在国际税收关系中各主体之间就国际税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产生的争议。

从税收争议主体上来看,国际税收争议中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两国政府就税收协定适用产生争议;二是一国政府与跨国纳税人在国际税收关系中产生争议。

案例1:外国税务当局不执行税收协定多征税款某公司是一上市公司。

该公司2010年在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哈国)投资注册了子公司,母公司以租赁的方式将设备交给子公司经营。

按照哈国税法规定,对子公司向境外支付的租金要按照20%的税率代扣代缴所得税。

国税局在该公司办理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对这笔税款提出了质疑:我国与哈国早已签署税收协定,其第十二条规定,对于我国对哈国投资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执行10%的税率。

该公司为此向哈国主管税务机关发起了退税申请,但哈国主管税务机关坚持执行国内法驳回了杰瑞公司的退税申请。

该公司在哈国维权异常被动。

国税局得知情况后,果断选派业务精干人员介入,根据中哈税收协定规定的协商程序,辅导企业填写《启动相互协商程序申请书》,经报国家税务总局,启动与哈国相互协商程序。

经过多轮艰苦的谈判,哈国最终退回了多征的150万元税款。

【温馨提醒】税务局能帮企业跨国维权案例2:境外承包工程国内供货部分被预扣所得税某公司在印度承揽EPC总承包项目,先后中标六个EPC电站项目,全部项目合同总金额约65亿美元,其中印度境外(中国)合同金额约48亿美元。

2013年,印度税务机关要求将境外合同和境内合同合并成为EPC交钥匙工程,按印度境外(中国)供货合同额的1%预扣企业所得税,印度境外(中国)服务按合同额的10%预扣企业所得税。

根据印度政府对该公司四个在建项目境外合同下达的预扣证书,保守估计该公司还需额外承担3824万美元的税负。

为此,该公司提请当地国税局报请国家税务总局,根据中印避免双重征税的税收协定机制给予解决,以维护企业在印度建设项目的合法权益。

国际税收争议解决机制及案例分析

国际税收争议解决机制及案例分析

国际税收争议解决机制及案例分析在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的税收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税收政策和法律差异,导致了跨国税收争议的出现。

为了解决这些争议,国际上建立了多种机制,本文将介绍国际税收争议解决机制,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其应用。

一、双边税收协定双边税收协定是国际税收争议解决的一种常见机制。

它是两个国家之间达成的协议,旨在解决跨国税收争议并避免双重征税。

这些协定通常规定了利息、红利、资本利得和技术转让等方面的税收待遇。

双边税收协定为跨国公司和个人提供了可预测性和稳定性,降低了税务风险。

例如,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双边税收协定规定了双方的税收权益和义务,帮助解决了一些税收争议。

二、税收争议解决机构在国际税收领域,存在一些专门负责解决税收争议的机构。

例如,联合国负责国际贸易和发展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下属的税收争议解决中心(ADR)提供了争议解决的服务。

ADR采用了谈判、调解和仲裁等方式解决税收争议,为各国提供了一个中立的平台来解决纳税人之间的争议。

该机构的介入可以帮助各方达成妥协并减少争议的升级。

三、税务诉讼当双边税收协定和争议解决机构无法解决纳税人之间的争议时,税务诉讼成为解决税收争议的最后手段。

税务诉讼是指纳税人将税收争议提交法院进行裁决的程序。

各国的税务法院会依法受理并审理相关案件,最终作出判决。

税务诉讼的优点是能够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争议,确保公平和公正。

然而,税务诉讼的程序较长且成本较高,因此通常被视为最后的选择。

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国际税收争议解决机制的应用,我们来看一个实际案例。

2019年,跨国公司A与国家B之间发生了税收争议。

A公司在国家B设有分支机构,但双方对于该分支机构的税收义务存在分歧。

根据双边税收协定,双方应当协商解决争议。

然而,在协商过程中,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于是,A公司决定向ADR提起争议解决申请。

ADR成立了一个由双方专家组成的仲裁小组,对该案进行审理。

税收协定案例(20141225)

税收协定案例(20141225)

税收协定案例(一)自然人居民身份判断案情:A国公民X先生于2003年到中国一公司任职,当年在中国停留满1年。

X先生在A国有一套房子,他的妻子和孩子仍居住在A国。

由于X先生在中国的工作出色,因此,公司与之签订了五年期的雇佣合同。

于是,X先生在中国也购买了一套房子,并在房子装修完毕后将家人接来中国一同居住。

问题:请判断X先生到底是哪一国的税收居民?(二)一般类型常设机构案情:郝克是A国居民,每周到B国访问2天。

他在其居住国的一个大型批发市场购买花卉,用卡车将花卉运输到B国,并在B 国一个大城市的一个市场里的货摊零售这些花卉。

郝克不拥有固定货摊,每天当他到达市场时,市场老板就在花卉部分分配给他一个货摊。

郝克除了在该市场的销售之外,还向B国的种花人销售特种果树。

他在其国内接受电话订单并在来B国时向订购人交货。

该特种果树是郝克在其本国的批发市场上购买的。

其他工作日,郝克一般都在本国的市场零售花卉。

B国首都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一周的大型花卉节。

郝克每次都承租一个摊位,销售他从本国种植人购买的特产果树和花。

这一周的销售额占他花卉生意年营业额的20%。

问题:根据A国与B国的税收协定(遵从OECD范本),B 国可以对哪些业务活动征税?(三)工程型常设机构一、案件背景与事实2007年,德国A公司就其为境内B公司提供汽车车身装配系统及其装配服务取得的收入,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享受中德税收协定待遇。

主管税务机关对A公司进行了调查,确认A公司是德国居民纳税人,并且A公司在境内从事经营活动的时间确实没有超过6个月。

但是,调查显示,该公司将其负责的整个工程又分包给几家德国公司,共同进行装配系统的安装、调试、培训工作,而这几家德国公司分包工程的持续时间均不超过六个月。

按照中德税收协定第五条第三款第一项的规定:建筑工地,建筑、装配或安装工程,或者与其有关的监督管理活动,但这种工地、工程或活动以连续为期六个月以上的为限。

A公司认为:其在华从事劳务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因此对其从事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中国没有征税权。

案例1中韩国际税收协定的问题分析

案例1中韩国际税收协定的问题分析

案例1中韩国际税收协定的问题分析案例9.1 中韩国际税收协定的问题分析中华⼈民共和国政府和⼤韩民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偷漏税的协定》(1994年)中关于税收饶让的条款于2004年12⽉31⽇到期。

双⽅政府近期将对饶让条款的延期问题(协定第⼆⼗三条第四款)展开磋商。

⼀、国际税收协定中税收饶让的影响税收饶让,也称作税收饶让抵免(Tax Sparing Credit),是指⼀国政府(居住国政府)对本国纳税⼈在国外投资得到投资所在国(收⼊来源国)减免的那⼀部分税收,视同已经缴纳,同样给予抵免待遇。

税收饶让的⽬的是在运⽤抵免法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条件下,保证资⾦输⼊国为吸引外资所做出的种种税收减让得到落实,税收优惠得到充分发挥。

根据中—韩协定第23条的规定,双⽅均把对⽅按本国税收⿎励法律实⾏的减免视同已缴,给予抵免待遇,但对股息分配前的所得税有例外(协定中韩国政府不采⽤抵免)。

下⾯举例说明中韩协定中税收饶让条款对企业的实际影响。

(见下图)1.按照1994年签订的中韩协定中对汇回利润给予税收饶让的规定:收⼊来源国(中国)对原来35%的税率进⾏免税,现在实际为0%,按照税收饶让条款,居住国(韩国)视同韩国居民纳税⼈在收⼊来源国(中国)缴纳了35%的税款,仍然给予35%的抵免,只征收5%的税款,则实际上该纳税⼈总共只缴纳了5元税款,所剩的收⼊净额为95元(100-5=95)。

2. 如果1994年签订的中韩协定中税收饶让条款到期不延期:上诉案例中,由于韩国居民企业在收⼊来源国(中国)享受优惠⽽并未纳税,居住国(韩国)按照企业在中国的实际纳税额进⾏抵扣(抵扣额为0),则征收40元税款,该纳税⼈所剩的收⼊净额为60元(100-40=60)。

可见税收饶让的延期对在华投资的韩国企业来说是有重要影响的。

⼆、关于对股息所得间接抵免问题的说明1.间接抵免的特点根据抵免规定的不同,税收抵免分为直接抵免和间接抵免两种。

中韩国际贸易法律案例(3篇)

中韩国际贸易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某年我国某市一家出口企业(以下简称“出口企业”)与韩国一家进口商(以下简称“进口商”)签订了一份出口合同,约定出口企业向进口商出口一批服装。

合同签订后,出口企业按照约定生产并交付了货物。

然而,在货物到达韩国后,进口商发现货物存在质量问题,双方因此产生了纠纷。

二、案情简介1. 出口企业与进口商签订的合同主要条款如下:(1)出口企业向进口商出口一批服装,共计1000件,单价为100美元,总价为10万美元。

(2)出口企业应在合同签订后30天内完成货物生产,并在合同签订后45天内将货物运至韩国仁川港。

(3)货物质量标准为国际通用标准,如有质量问题,出口企业负责退换。

(4)运输、保险等费用由进口商承担。

2. 出口企业按照约定生产并交付了货物。

在货物到达韩国仁川港后,进口商进行了检验,发现货物存在以下质量问题:(1)部分服装面料存在色差。

(2)部分服装存在尺寸偏差。

(3)部分服装存在线头、破洞等问题。

3. 进口商认为出口企业提供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要求出口企业退换或赔偿损失。

出口企业则认为货物质量符合国际通用标准,拒绝退换或赔偿。

三、争议焦点1. 货物质量是否符合国际通用标准?2. 出口企业是否应当承担退换或赔偿责任?四、案例分析1. 货物质量是否符合国际通用标准?根据合同约定,货物质量标准为国际通用标准。

在国际贸易中,国际通用标准通常指的是ISO标准、ASTM标准等。

出口企业提供的货物质量证明文件显示,货物质量符合ISO标准。

然而,进口商认为部分服装存在色差、尺寸偏差等问题,认为出口企业提供的货物质量不符合国际通用标准。

在本案中,出口企业提供的货物质量证明文件与进口商提出的质量问题之间存在矛盾。

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色差问题:色差是服装行业常见的问题,通常难以避免。

在服装行业,色差的标准通常为国际通用标准。

出口企业提供的货物质量证明文件显示,货物色差符合国际通用标准。

中韩自贸区建立对两国主要产业的经济影响分析基于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税减让方案

中韩自贸区建立对两国主要产业的经济影响分析基于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税减让方案
首先,对于大部分工业品和部分农产品,中国和韩国分别承诺在一定时间内 逐步降低关税。例如,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关税逐步下调,而韩国的电子产品和机 械设备关税也进行了相应下调。此外,双方还对一些敏感领域如汽车、化工等实 行了配额管理,确保这些领域的产业发展不受影响。

二、中韩主要产业的经济影响分 析
1、制造业
中韩自贸区建立对两国主要产 业的经济影响分析基于中韩自
由贸易协定的关税减让方案
目录
01 一、中韩自由贸易协 定的关税减让方案
03
三、基于数据和案例 的研究
02
二、中韩主要产业的 经济影响分析
04 四、结论
中韩自贸区建立对两国主要产业 的经济影响分析
中韩自贸区建立对两国主要产业的经济影响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由贸易协定(FTA)在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 作用日益凸显。中韩自贸区作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对两国主要产 业的经济影响不容忽视。本次演示将围绕中韩自贸区的建立以及其对两国主要产 业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基于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税减让方案,对中韩主要产 业的经济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1、制造业
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对两国制造业产生了显著影响。以电子产品为例,由于中 韩自由贸易协定降低了关税,中国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韩国电子产品, 如三星、LG等品牌的产品。这使得韩国电子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有所提升, 也带动了韩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如、小米等也获得了更 多进入韩国市场的机会,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三、基于数据和案例的研究
三、基于数据和案例的研究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中韩自贸区建立对两国主要产业的经济影响,我们选取了 一些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
1、制造业

了解税务工作中的涉外业务和合作民议案例分析

了解税务工作中的涉外业务和合作民议案例分析

了解税务工作中的涉外业务和合作民议案例分析税务工作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外业务是税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涉外业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日益增加。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合作民议案例,探讨税务工作中的涉外业务。

一、涉外业务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国际交流的增多,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

涉外业务是指税务机关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税务机关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涉外业务的开展对于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打击跨国税收逃避和避税行为、维护国家税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涉外业务的背景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全球化使得跨国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税务管理面临更大的挑战。

涉外业务的开展可以促进各国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合作民议案例分析1. 案例一:A国与B国的合作A国是一个发达国家,B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A国的一家跨国公司在B国设有子公司,涉及到跨境利润转移和税收避免行为。

为了防止这种行为对B国税收利益的损害,A国和B国税务机关展开了合作。

首先,A国税务机关向B国税务机关提供了相关的税务信息和证据,揭示了该跨国公司的利润转移行为。

接着,B国税务机关对该跨国公司进行了税务调查,并要求其缴纳相应的税款。

通过合作,A国和B国税务机关共同打击了跨国税收逃避行为,维护了各自国家的税收利益。

2. 案例二:C国与D国的合作C国和D国是两个相邻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由于地理接近和经济往来的增多,C国和D国之间的税务合作日益密切。

近年来,C国和D国的税务机关在税务信息交流、税收政策制定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例如,C国税务机关向D国税务机关提供了关于高净值个人的海外资产情况,帮助D国税务机关加强对这些个人的税收监管。

同时,D国税务机关也向C国税务机关提供了关于涉外企业的税务信息,协助C国税务机关进行更加精准的税收管理。

通过这种合作,C国和D国税务机关共同打击了跨国税收逃避行为,提高了税收征管的效率和水平。

利用仲裁解决中外税收协定争议问题探讨

利用仲裁解决中外税收协定争议问题探讨

利用仲裁解决中外税收协定争议问题探讨由于传统的相互协商程序在解决国际税收协定争议方面存在诸多的缺陷,越来越多的国家寻求利用仲裁解决中外税收协定争议,在税收协定中订入仲裁条款。

考察了利用仲裁解决中外税收协定争议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就利用仲裁解决中外税收协定争议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标签:中外税收协定争议;相互协商程序;仲裁1 利用仲裁解决中外税收协定争议的必要性考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与交往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所缔结的中外税收协定的数量在不断增长。

目前,我国已经与87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对所得和财产避免双重征税的税收协定,其中囊括了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内地还与香港、澳门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安排,这其中77个协定和2个安排已经生效执行。

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与发展,所缔结的中外税收协定的数量还将继续增加。

伴随着中外税收协定的增加,中外税收争议的出现与逐渐增多。

泛美卫星公司税收案就是典型的例证,该案是关于我国在适用《中美税收协定》对涉外纳税人行使征税权引发的税务争议。

随着2005年7月1日《中国居民(国民)申请启动税务相互协商程序暂行办法》的实施,国内的涉外税收争议将更多地转化为我国同中外税收协定其他缔约国之间的税收协定争议。

这些争议如果得不到公平、有效地解决,将不利于避免或消除双重征税,从而扭曲贸易投资环境,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在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下,主要运用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投资流向的方法现必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运用税收税收杠杆来实现我国的产业、区域发展政策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在这种情形下要求我们更加有效地解决中外税收协定争议。

但我国的中外税收协定争议的解决机制,却不能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因而无法保障纳税人的合法利益。

我国现有的中外税收协定,只规定了相互协商程序一种解决方法。

由于其固有的缺陷,相互协商程序无法公平、有效地解决所有对外税收协定争议。

韩国税收协议变化令外国投资者心忧

韩国税收协议变化令外国投资者心忧

韩国税收协议变化令外国投资者心忧韩国税收协议变化令外国投资者心忧韩国财政经济部(Ministry of Finance and Economy)称,韩国正在修订税收协议。

这些协议为持有韩国公司股份的外国大投资者出售所持股份提供了税收保护。

而就在几天前,韩国税收机构对法国零售商家乐福(Carrefour SA)的办公室进行了突击搜查。

尽管韩国公开谈论修订税收协议的话题已有一段时间,财政经济部也没有对外公布任何细节,但是协议修改似乎一直都在酝酿之中。

外国大股东担心,协议修改后他们的纳税金额将和韩国投资者一样。

此次协议修改主要针对持有韩国公司25%以上股份的外国股东。

外国投资者继续在韩国进行收购的同时,他们对此次税收协议修改所带来的不确定影响深表担忧。

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是:韩国税收机构是否会把修改后的税收协议适用于今年已宣布或已完成的交易。

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KPMG International)在首尔的税收合伙人Lee Jae Won说:“我们必须确切地了解他们的想法。

”他还说,他的一些外国客户已经对韩国税收政策变化表示出担忧。

税收修改宣布之前,韩国政界爆发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对韩国资产的所有权以及出售问题的广泛争论。

外国投资者利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随后爆发的信用卡危机曾大肆买进韩国资产,近期有几家这样的外国投资者对投资套现并由此获得了丰厚利润,韩国税收机构已经就此展开了数起税收调查。

最近美国私人资本公司Lone Star Funds同意为出售所持韩国外换银行(Korea Exchange Bank)股份、价值67亿美元的交易纳税,这项交易仍有待完成。

不过,理论上讲这笔交易是受税收协议保护的。

Lone Star正卷入到法律纠纷之中,官司与韩国税收机构就2004年出售Star Tower办公楼群所作的1,400亿韩圆(合1.484亿美元)税项评估有关。

韩国税收机构上周五从家乐福首尔办公室拿走了一些文件。

注册税务师的国际税收与税收协定案例分析

注册税务师的国际税收与税收协定案例分析

注册税务师的国际税收与税收协定案例分析税收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和个人的重要难题,针对跨国企业或者个人而言,跨境税收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如何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寻求合法有效的避税方法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为此,各国政府制定了多项针对跨国企业和个人的税收协定,其中注册税务师扮演了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注册税务师的国际税收与税收协定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法规。

一、注册税务师的职责与作用注册税务师指具有税务咨询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士,负责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法避税方案、纳税申报服务、税务诉讼代理等服务。

对于跨国企业或个人而言,注册税务师的作用尤为重要。

他们可以根据不同国家的税收法规,提供有效的税务规划和筹划方案,避免双重课税等问题。

二、税收协定的概念与作用税收协定是各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利益、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协议,用于解决跨国企业或个人所涉及的税收问题。

各国政府通过谈判达成一系列的协议内容,规定不同国家税务管理的内容及法律规定,以及税务管理的流程等。

通过这种方式,跨国企业和个人可以依据协定内容享受到合法避税利益。

三、国际税收案例分析1.苹果公司苹果公司是一家规模巨大的跨国科技类公司。

在2016年的财报中,苹果公司的海外营收高达800亿美元。

如此之大的跨国企业,其税务管理问题是令人关注的话题。

根据公开数据,苹果公司通过将其公司的知识产权,如商标、专利等转移到爱尔兰公司,然后将爱尔兰公司注册在开曼群岛——一个被视为避税天堂的地方。

苹果公司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地将公司的所得从美国转到海外,从而避免了大量的美国税收。

但这种做法也遭到美国政府的质疑,并最终在欧盟的监管下,苹果公司选择向欧盟支付142亿美元的税收。

苹果公司的案例显示,跨国企业通过遵守相关税收协定、税务规划、合法税收避免措施等方式,可以有效地规避,甚至减轻税务负担。

2.玛莎拉蒂2013年,一则涉嫌逃税的消息曝光,意大利税务部门指控意大利本土豪华汽车品牌玛莎拉蒂涉嫌向瑞士避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9.1 中韩国际税收协定的问题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1994年)中关于税收饶让的条款于2004年12月31日到期。

双方政府近期将对饶让条款的延期问题(协定第二十三条第四款)展开磋商。

一、国际税收协定中税收饶让的影响税收饶让,也称作税收饶让抵免(Tax Sparing Credit),是指一国政府(居住国政府)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投资得到投资所在国(收入来源国)减免的那一部分税收,视同已经缴纳,同样给予抵免待遇。

税收饶让的目的是在运用抵免法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条件下,保证资金输入国为吸引外资所做出的种种税收减让得到落实,税收优惠得到充分发挥。

根据中—韩协定第23条的规定,双方均把对方按本国税收鼓励法律实行的减免视同已缴,给予抵免待遇,但对股息分配前的所得税有例外(协定中韩国政府不采用抵免)。

下面举例说明中韩协定中税收饶让条款对企业的实际影响。

(见下图)1.按照1994年签订的中韩协定中对汇回利润给予税收饶让的规定:收入来源国(中国)对原来35%的税率进行免税,现在实际为0%,按照税收饶让条款,居住国(韩国)视同韩国居民纳税人在收入来源国(中国)缴纳了35%的税款,仍然给予35%的抵免,只征收5%的税款,则实际上该纳税人总共只缴纳了5元税款,所剩的收入净额为95元(100-5=95)。

2. 如果1994年签订的中韩协定中税收饶让条款到期不延期:上诉案例中,由于韩国居民企业在收入来源国(中国)享受优惠而并未纳税,居住国(韩国)按照企业在中国的实际纳税额进行抵扣(抵扣额为0),则征收40元税款,该纳税人所剩的收入净额为60元(100-40=60)。

可见税收饶让的延期对在华投资的韩国企业来说是有重要影响的。

二、关于对股息所得间接抵免问题的说明1.间接抵免的特点根据抵免规定的不同,税收抵免分为直接抵免和间接抵免两种。

两种方法的原理一样,但相对于直接抵免而言,间接抵免有如下特点:首先是适用对象不同,间接抵免适用于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抵免关系,同一法律实体的派出机构不享受间接抵免待遇,自然人也不享受间接抵免待遇。

其次是适用范围不同,间接抵免的适用范围仅为股息一项所得,直接抵免适用于包括营业利润、劳务所得、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在内的各项所得。

第三是计算方法不同,在计算可获间接抵免的所得数额时,要将母公司来源于子公司的股息,通过公式换算为含税所得。

2.中国等亚洲国家对间接抵免的采用情况在我国参与缔结的国际税收协定中,对间接抵免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

譬如,在我国与日本、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波兰、瑞士、克罗地亚等国签订的协定中,明确了间接抵免的规定,但附加有限制条件,即企业间拥有的股权比例必须在不少于10%的范围内(中日税收协定规定在日本方面为25%)。

在少数双边协定中,如中—新(西兰)、中—亚(美尼亚)税收协定,在中国方面不列入间接抵免规定。

而在有些税收协定中,对方国家不列入间接抵免规定,这些国家有韩国、越南、匈牙利、印度、泰国、塞浦路斯、罗马尼亚、拉脱维亚等。

3.中韩协定中对股息所得的间接抵免对企业影响的案例分析按照中韩国际税收协定第23条第2款的规定,目前中国政府给予居民企业取得境外股息所得间接抵免,而韩国政府不给予居民企业的境外股息所得间接抵免。

所以仅仅从协定上来看,这样将对在华投资的韩国企业不利。

(1)在目前法规下对韩资企业的影响分析韩国政府对居民企业境外股息所得的征税目前采用的是一种变通的方式。

按照韩国国内目前的税法规定,韩国政府对于股息所得采取的是降低征收税率(标准税率的一半)的征税方式,即按照13.75%(标准税率为27.5%)。

这相当于,不管分配股息前利润征收的所得税额是多少,韩国政府统一给予韩国企业的境外股息所得13.75%的抵扣额(该抵扣额与企业实际在华的税收负担基本相同),所以,即使协定中韩国政府对股息所得不给予间接税收抵免,但对在华投资的韩国企业目前并没有过多的不利影响。

在这样情况下,中韩双方此次也不必对该条款做出修改。

(2) 假设韩国国内法对股息所得不给予优惠税率的影响分析如果韩国政府对居民公司的境外股息采用标准税率进行征税(不采用优惠税率),且协定给予税收抵免,分是否给予税收饶让两种情况分析影响:假设韩国A公司拥有中国B公司40%的股份,取得股息100万元,中国所得税税率为33%(假设按照优惠,B公司适用的实际税率为15%)。

①如果韩国政府给予企业股息所得税收抵免,但不给予税收饶让的情况下:首先按照中国规定,外国投资者取得的利息(股息)免征所得税。

在没有税收饶让条款,不考虑抵免限额的情况下,A公司在韩国交税时可抵免税款情况如下:股息收入所含中国公司已缴纳的所得税为(韩国政府允许抵扣的税额):/(1-15%) × 15% = 176400意味着该17.64万元为缴纳的“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A公司在韩国可享受间接抵免17.64万元。

②如果韩国政府给予企业股息所得税收饶让:首先按照中国规定,外国投资者取得的利息(股息)免征所得税。

按照国际上对于股息给予税收饶让的一般规定,缔约国一方居民公司取得来源于缔约国另一方居民公司的股息所得采用间接抵免法消除双重征税,所占股份比例限制为10%,股息收入视同缴纳的中国公司已缴纳的所得税为(韩国政府允许抵扣的税额):/(1-33%) ×33% = 492500意味着该49.25万元为缴纳的“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按照税收协定的税收饶让条款,A公司可享受间接抵免49.25万元。

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协定中韩国对汇回韩国的股息是否给予税收饶让,对在华投资的韩国企业集团是有重要影响的。

资料来源:新理财作者:佚名2006-12-13讨论题:1、根据上述资料简述什么是税收饶让?2、税收饶让有什么作用?3、税收饶让的合理性何在?案例9.2 欧盟法律及其近期案例将严重影响国际税收惯例《国际税收评论》(英文版)2005年7月18日刊登比利时列日大学税务专家利舍尔(Isabelle Riehelle)文章,题为《欧盟法律和对股息、利息与特许权使用费的征税:看近期案例法》,摘要如下。

欧盟有关税收的各项指令,已经对欧洲的“流动(movable)”所得(例如利息、股息和特许权使用费)的征税产生广泛影响。

如1992年实施的母子公司指令,旨在防止设在各成员国的子公司向设在另一成员国的母公司支付股息产生的重复征税,同时也取消了在股息来源国的预提税。

最近,欧盟利息和特许权使用费指令也已生效,旨在对设在不同成员国关联公司之间支付利息与特许权使用费时,取消原征的预提税。

必须注意的是,对股息、利息与特许权使用费的征税,不只涉及关联公司利益,更重要的是要服从欧共体约(EC Treaty)的企业自由设立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原则。

欧洲法院(ECJ)近期多项判例都遵循了这些原则,结果导致许多国际税收产生重大变化。

一、几个重要案例(一)比利时税法规定,纳税人收到国内来源股息,应征25%预提税,但对国外来源股息,即使已在来源国征了预提税,在比也不能抵免,仍应全额按25%再征预提税。

假定在来源国已征15%预提税,在比再征25%,总税负将高达36.25%,显然高出国内股息税负。

利息与特许权使用费也有相同规定。

为此,两名比利时个人身份股东要求对来自法国的股息已征的15%预提税给以抵免,以和国内股息税负一致。

但比税务当局驳回其申请。

纳税人上诉,比法院乃于2004年12月要求ECJ先作指示,此案尚在侍候裁决,但ECJ判例的一贯意见已表明,不能由于对国内外投资待遇不同而影响资本自由流动。

(二)芬兰为消除股息的重复征税实行归集抵免制,并规定,芬公司向芬居民分配股息时,公司已征公司税,可全部自股东应税中抵免;但如非芬兰公司税纳税人,则不能抵免。

为此,瑞典的曼尼南(Manninen)公司分配给芬兰股东股息的税负,就高于芬兰居民公司分配的股息。

曼尼南公司一案为ECJ受理后,ECJ认为这一不平等待遇违反资本自由流动原则。

为此,芬应同意对收受国外股息的纳税人同样享受抵免权。

(三)挪威税法规定,凡股息分配给在挪就其全世界所得征税的居民纳税人,该股息在原公司已按28%征公司税的,收受股息时不再征所得税,但非居民股东则仍应依法征税。

为此挪威弗库斯银行(Fokus Bank)在挪的德国股东税负重于在挪居民股东。

该银行为此向挪法院申请德股东享同样待遇。

挪法院为此向欧洲自由贸易联合会(EFTA)法庭请示(按:此法庭系根据欧洲经济区协议,由ECJ授予司法权者。

挪威、爱尔兰和列支敦士登等国均为该联合会成员,故有权对挪威案件裁决),EFTA法庭决定,挪威对居民和非居民股东免税待遇不一致,违反欧洲经济区条约(EEA Treaty)中的资本自由流动条款,裁决挪威应予纠正。

(四)荷兰税法规定,应征财富税(wealth tax)的国内纳税人享有优惠,而非居民在荷兰固定资产应征财富税却不能同样享受。

但比利时居民由于比/荷税收协定的非歧视条款,却能和荷居民一样享此项优惠。

一名德国居民因在荷有固定资产,申请享受同等优惠。

对此,ECJ的首席律师柯罗莫说,荷兰税法已违反了资本自由流动原则,对成员国通过双边协议形成的最惠国和一般国的不一致待遇,同样也违反这原则。

二、此类案例造成的影响(一)此类案例涉及的国家,不仅只有资本自由流通政策问题,更会导致收入减少和税收法权约束问题。

(二)双边税收协定产生的最惠国待遇,如按ECJ首席律师意见无限制地推广,其影响将难以估计。

例如卢森堡居民公司向比利时居民公司支付利息时,可按卢/比协定扣缴15%预提税。

而卢/英协定则规定此项预提税为零税率。

如按ECJ 首席律师的意见,上述比利时公司可申请比照卢/英协定享受零税率。

其影响的广泛程度可想而知。

(三)按现行国际税收惯例,股息和利息一般以收受人的居住国为主要征税国,来源国则按有关协定规定的有限税率征收预提税。

如按照欧盟法律必须对国内外投资税收待遇一致,而且不只适用于欧盟成员国,还应扩及成员国和第三国之间,这样,势将改变现行被普遍接受的国际税收惯例。

其影响是严重的,应予慎重考虑。

资料来源:福州地税e网作者:佚名2005-12-23讨论题:1、上述四个案例产生的是什么问题?2、案例中,各国是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按照欧盟法律又该如何处理?3、两种处理的区别是什么?4、这四个按理最终会如何处理?案例9.3 比尔斯公司国际税收管辖权案比尔斯联合矿业有限公司(简称比尔斯公司),1902年在南非注册成立,总机构设在南非金伯利。

1906年,英国政府要求比尔斯公司就其全部企业所得纳税。

比尔斯公司以原告身份起诉,认为该公司的注册地、总机构所在地均为南非,其产品金刚石的开采和销售地也都在南非,故该公司应为南非公司,不应向英国政府交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