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泻下剂PPT讲解课件

合集下载

泻下剂PPT课件

泻下剂PPT课件
症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 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痛,甚或 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 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症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 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 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伤寒 由寒 邪传 化热 阳明 与肠 之腑 中燥
方解
芒硝:软坚通便,助大黄泻下
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散寒
——臣 人参、当归:益气养血
——佐
助附、干温补阳气——助阳先益气 防止硝、黄泻下伤正
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使


❖ 此方中,温通、泻下、补益三法兼备 ,寓温补于攻下之中,温阳以祛寒,

攻下不伤正。
点 ❖ 制性取用——指方剂中通过药物的配
清水,脉实有力。
方解
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实热
(实)
——君
芒硝:泻热通便,咸寒软坚以润燥
(燥)
——臣
枳实:下气消痞
(痞)
厚朴:行气宽中除满 (满)
——佐使
釜底抽薪:指用通导大便以泻去实热之 邪的方法,好比抽去锅底下燃烧着的柴草 ,以降低锅内温度一样,泛指寒下法。代 表方为大承气汤。
急下存阴:指用苦寒泻下药迅速通便泄 热,清除燥结以保存津液,防止痉厥变证 之法。代表方为大承气汤。
❖ 1次/日。清晨空腹服用。(温服之,平 旦服。)
❖ 大枣10枚煎汤送服。(先煮大枣肥者十 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
❖ 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功用
攻逐水饮
主治
1、悬饮。症见:咳唾胸胁引痛,心下 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 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 弦。
2、水肿。症见:一身悉肿,尤以身半 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中医方剂学第2章泻下剂_PPT幻灯片

中医方剂学第2章泻下剂_PPT幻灯片

大承气汤
功用 峻下热结
主治
大承气汤
【病证】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热厥、痉病、发狂。
* 伤寒邪气 内传 化热
邪热与燥屎互结成实:大便秘结; 热结肠胃 脘腹痞满, 气机壅滞 胀痛拒按;
胃肠腑
热结津伤:口燥咽干,苔燥; 燥热浊毒上冲:或发热、谵语;
热积内结:舌红苔黄厚而燥,脉沉实
* 证候特征:燥、实、痞、满俱在(阳明腑实证)。 【病机】热邪、积滞壅结肠胃; 热盛津伤。 【治法】泻下泄热,行气消积。
大承气汤

辨证要点

本方为阳明腑实、燥屎内结而设。
临床应用以大便秘结,腹胀满硬痛拒按, 苔黄脉实为辨证要点。对于里热实证之 热厥、痉病或发狂也可用之。
大承气汤
加减变化
➢ 邪热较重者,+ 黄芩、黄连; ➢ 兼热盛成瘀者,+ 丹参、丹皮; ➢ 兼气虚者,+ 人参; ➢ 兼阴津亏损,+ 玄参、生地。
大承气汤
泻下剂
三、使用注意: 1. 若表证未解,里实积滞已成,治应先表后
里或表里双解,不宜单独应用下法。 2. 年老体虚、妇女新产血亏、病后津伤者,
虽有里实积滞,亦宜攻补兼施。 3. 妇女妊娠或月经期间,慎用下法,以免损
伤胎元或致月经过多。 4. 泻下之法,每易伤及胃气,故应用时须得
效即止,慎勿过剂。
第一节 寒 下
针对这种阳明实热内盛,燥屎内结, 阴津亏损的病证,应急下实热燥屎,以 救阴液,即所谓“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方解 大承气汤
•君:大黄— 苦寒泄热,荡涤肠胃邪热积滞 长于 泻下通便,治疗主要症状 推荡之功
•臣:芒硝— 咸寒泻热,软坚润燥通便。使坚结的粪便
相 须 为

方剂学泻下剂ppt课件

方剂学泻下剂ppt课件
草 芒硝)
20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肠痈基础方
主治证侯病机分析:
肠 痈
湿热搏结气血——
郁结成痈,右少腹疼痛 拒按,甚则肿痞。

起 ,
湿热郁滞肠中,不涉膀胱—— 小便自调。
湿 热
气血郁滞,营卫失和——
时时发热,自汗恶寒。 (肠痈已成)

滞 证 湿热郁蒸—— 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21
辨证要点: 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滑数。
送服。 2、小量开始,每日一次,每次0.5~1g。 服后下水量少,次日加量,最多至1.5g。 3、服药得快利后停服,宜食糜粥养胃。 4、老年体弱慎用,孕妇忌服。
58
第五节 攻补兼施
适用病证:里实正虚之大便秘结证。 组方规律:以泻下药为主,
配益气滋阴药。
59
黄龙汤
《伤寒六书》
主证病机分析:
42
趣味歌诀法:
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 枳实 麻子 仁 芍药 大黄 杏仁 蜂蜜 )
43
附方
济川煎《景岳全书》
-肾虚便秘的常用方
主证病机分析:
小便清长,
肾阳不足,气化无力, 大便秘结,
肾 津液不布,开合失司。 舌淡苔白,

脉沉迟。
便

腰膝酸软,
肾精不足
头晕目眩。
44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25
使用注意: 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
虚者不宜使用。
26
趣味歌诀法:
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 桃仁 芒 硝 牡丹皮 冬瓜子)
27
第二节 温下
适用病证:里寒积滞实证。 组方配伍规律:

方剂学课件12泻下剂

方剂学课件12泻下剂

附子 辛热—温阳祛寒 大黄 苦寒—攻下积滞
相制温阳攻冷积—君
干姜 辛热-----------助附子温阳祛寒
芒硝 咸寒--------软坚 助大黄攻积 臣
当归 甘温--------润肠
人参 当归甘温—益气,合姜附温补脾阳 ----佐 甘草 甘温—调和药性,且助补中 -------使
2019/9/15
课件
2、益气补脾,以制水湿。 3、缓和逐水药毒性,使下不伤正。
2019/9/15
课件
26
复习思考题 :
比较济川煎与麻子仁丸组成、功用、主 治之异同?
2019/9/15
课件
27
随证加减——变化成方
刘某,男,7岁。
初起微有恶寒,旋即发烧,体温 高达40.6℃。头痛无汗,微有咳嗽, 口渴喜饮,食欲不振,舌苔中心微 黄,脉象浮数。(董建华医案)
3、使用注意:①孕妇禁用、得效则止。
②煎药法。 4、加减变化方
பைடு நூலகம்
①小承气汤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 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②调胃承气汤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味承气汤
③复方大承气汤
2019/9/15
课件
10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
一、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二、主治:肠痈初起(脓未成或脓已成而未 溃之证)。
芒硝 桃仁 冬瓜仁
软坚散结,泻热导滞 活血化瘀
清利湿热,消痈散结
臣药 佐药
诸药合用,攻而行之,荡涤湿热瘀血,促进肠痈 消散。
2019/9/15
课件
12
四、应用:
1、肠痈有湿热瘀滞和寒湿瘀滞之分,本方只用于 湿 热瘀滞之肠痈,以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苔 薄黄腻,脉滑数为使用要点。 2、重用大黄、冬瓜仁各30克。 3、注意老人、孕妇、体虚慎用。重型急性化脓性 或坏疽性阑尾炎,或合并腹膜炎禁用。

第二章 泻下剂PPT课件

第二章 泻下剂PPT课件

[方解]方中甘遂苦寒攻逐水饮,泄热散结。
大黄苦寒荡涤肠胃,泻热通便;芒硝咸寒
泻热润燥软坚,二药配合甘遂以逐水饮,
泻实热,使结于胸中之水热从大便而去,
则诸证自愈。
21
[功用] 泻热逐水破结。 [主治] 结胸证。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 不可近,大便秘结,日晡所小有潮热, 或短气躁烦,舌上燥而渴,脉沉紧, 按之有力。 [使用注意] 方中甘遂泻下作用强,且 有毒,为防止中毒,内服时宜从小剂 量开始;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免 伤正;素体虚弱,或病后体虚者禁用 本方。
22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
23
大黄牡丹汤--病机及主治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主治]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或善屈右 足,牵引则痛剧,或时时发热,身汗恶寒,舌苔 薄腻而黄。
少腹肿痞——湿热郁蒸,气血凝滞,内结成痈 其痛如淋,小便自调——非淋病,病在肠,不在肾与
膀胱 时或发热,自汗恶寒——肠痈已成,营卫稽留于内而
5
三、临床运用泻下剂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注意掌握时机,既不宜早,亦不宜迟,总以及时 为要。一般通便二、三次,即可停服,如继续使用, 往往会损伤胃气,发生诸变。(2)若表证未解,里实 已成,切不可单纯使用泻下剂,应视表里证的轻重缓 急,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3)若里实较重,病 势较急者,应峻攻急下。反之,病势轻缓者,宜轻下、 缓下。(4)泻下方剂中除部分润下剂较为缓和外,其 余均属峻烈之剂,故孕妇、产后、月经期及年老体弱、 病后伤津或亡血者,虽有大便秘结,亦不可专事攻下。 必要时可酌情采用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虚实兼顾。 (5)由于泻下剂易伤正气,故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同时,服药期间,应注意调节饮食,忌食油腻及不易
消化的食物,以防重伤胃气。 6

方剂学-泻下剂 PPT课件

方剂学-泻下剂 PPT课件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温下·大黄附子汤


主治:寒积腹痛 临床表现: 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热,手足不温, 舌苔白腻,脉弦紧。
病因病机: 里寒积滞内停,阳气不运所致

温下·大黄附子汤
下 剂
症状分析:
腹痛----寒邪入内,阳气不通,气血被阻。
便秘----寒实内结,阳气不运,肠道传化 失职,传送无力。 胁痛----寒邪凝于厥阴,气滞而胁下痛。 发热----阴邪壅滞,阳气被郁。
生姜、大枣——和胃补脾,扶助胃气
甘草——和中,调药

攻补兼施·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组成: 玄参30g 麦冬25g 生地25g 大黄9g 芒硝4.5g 功效: 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主治: 热结津亏证

攻补兼施·增液承气汤


临床表现:
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
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手足不温----阳气不能布达四肢。

温下·大黄附子汤
下 剂
方解:
附子----温里散寒,止腹痛

大黄----泻下通便

细辛----助附子温里散寒止痛 佐


分述

寒下剂 温下剂
润下剂 攻补兼施剂
逐水剂

分述·润下


适应证:
肠燥便秘之证
病因病机:
热邪伤津,
或素体火盛,肠胃干燥;
肾阳不足,
或病后肾虚,关门不利。
常用于习惯性便秘、老人与产后便 秘、痔疮术后便秘等属肠胃燥热者。


分述

寒下剂 温下剂

《方剂学泻下剂》课件

《方剂学泻下剂》课件

配伍技巧
药量比例
根据病情需要,合理调 整药量比例,以达到最
佳疗效。
药物炮制
根据药物性质,采用不 同的炮制方法,以提高 药效或减轻不良反应。
煎煮方法
正确的煎煮方法可以充 分发挥药效,提高疗效

用药时机
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 如餐前或餐后服用,以 保证药物有效成分的吸
收。
配伍禁忌
孕妇禁用
01
泻下剂具有较强的攻下作用,孕妇应禁用,以免对胎儿造成不
适用于水肿、鼓胀等里实 证,如十枣汤、禹功散等 。
适用于水肿、鼓胀等里实 证,如舟车丸、控涎丹等 。
泻下剂的作用机制
泻下剂主要通过刺激肠道黏膜,促进 肠道蠕动,使粪便软化排出体外,从 而缓解便秘等症状。
在攻下剂中,大黄等泻下药可以刺激 肠道黏膜,使肠道蠕动加快,同时抑 制肠道对水分的吸收,使粪便迅速排 出体外。
需要注意的是,泻下剂有一定的副作用和使用禁忌,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 孕妇、老年人、身体虚弱的人来说,使用泻下剂需要特别谨慎。
PART 02
泻下剂的常用药物
大黄
总结词
泻下通便,清热泻火
详细描述
大黄是泻下剂中的主要药物之一,具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的作用。它能够刺 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同时还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对于实热型便 秘、炎症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023-2026
ONE
KEEP VIEW
《方剂学泻下剂》ppt 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泻下剂的概述 • 泻下剂的常用药物 • 泻下剂的配伍原则 • 泻下剂的煎煮与服用方法 • 泻下剂的典型案例分析
PART 01

最新第二章----泻下剂综述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第二章----泻下剂综述教学讲义PPT课件
3.
证治要点
1. 本方为急下存阴之剂。以数日不大便, 脘腹胀满,苔黄厚而干,或焦黑燥裂, 脉沉数有力为证治要点。
2. 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 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 以及某些热性疾病过程中出现高热,谵 语,神昏,惊厥,发狂而见大便不通, 苔黄脉实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之。
注意事项
1990年6月,联邦最高法院以5:4的表决,禁止南希 的父母撤除其女儿的胃饲管。理由是,南希的父母缺 乏明确而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她本人如有意识时会要 求终止治疗。
第一节 生命维持技术
生命恢复和延长的成就:
–心衰病人:药物、电除颤、气管插管、体内或体 外的心脏按摩等生命支持措施。
–肺衰病人:人工呼吸机来完成肺脏的换气功能。 –肾衰病人:肾透析取代肾脏功能。 –不能饮食的病人:鼻饲或静脉点滴。
第二章----泻下剂综述
泻下方概说
一、定义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 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治疗里实证 的方剂,称为泻下剂。属于“八法”中 的“下法”。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剂
寒下-----里热实证-----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 温下-----里寒实证-----大黄附子汤、温脾汤 润下-----肠燥便秘-----麻子仁丸 逐水-----水饮壅盛-----十枣汤 攻补兼施-----里实正虚-----黄龙汤、增液汤
方解
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君) 芒硝--泻热通便,软坚润燥(臣) 厚朴--行气消胀除满(佐) 枳实
配伍要点
1. 大黄苦寒,长于泻下攻积,然软坚之力欠佳, 而芒硝咸寒,泻热之力不及大黄,然长于软 坚。两者相须为用,则峻下热结之力增强。
2. 积滞内阻,致使腑气不行,故用厚朴、枳实 两药行气导滞,消痞除满,助大黄、芒硝推 荡积滞,攻下热结。四药相合,泻下行气并 重,共奏峻下热结之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温 手足欠温 不布
口淡不渴
方义
干姜
(臣)
温阳+泻下
特点
寓温补于攻下
温 脾汤
阳虚 寒积

益气补脾
大 黄
( 君 )
附 子
人参 甘草(佐使)
润肠软坚
芒硝
当归
(臣)
温攻 阳下
[运用]
1、本方为温下的常 用方。
2、证治要点:腹痛, 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 沉弦而迟。
3、痛甚加强行气; 冷甚加强祛寒。
4、药量:大黄用量 最重;方中辛热药的用量 大于寒凉药,才能达温下 之目的。
2、临床证治要点:数日不大便, 脘腹胀满,苔黄厚而干,脉沉数。
3、煎煮法:先煎枳、朴,后下大 黄,芒硝溶服。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荡 涤 胃 腑 积 热
阳 明 腑 实 证
大 黄


硝黄 朴 枳朴 重
行 气 并

去硝, 朴为黄
痞 满
之半

痞 满 燥 实
泻 下 峻 剂
泻 下 轻 剂
去枳、朴 燥
第二章
概述
含 义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 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 作用,以治里实证的方剂,称泻下剂。
分 类
寒下 温下 润下 逐水 攻补兼施
五类

1、无里实,及年老、孕妇、产后、经期、胃肠出血者,

均宜慎用。 2、中病即止,免伤脾胃,同时忌油腻及难消化食物。
《伤寒论》
治腹痛便秘 治大便干燥 治脘腹饱胀满 治脘腹痞闷




热结-(泻热)
气滞-(理气)
治有形之燥实
治无形之痞满
阳明腑实证
大承气汤
功用
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
——“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2.热结旁流——通因通用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发狂等
泻下
配 伍 行气
寒因寒用
治 法
通因通用
[运用]
1、本方为峻下热结之代表方。
2、燥热伤津,肠失濡润,则大便 秘结。
方义
杏本
、方
1、麻子仁——润肠通便
芍由 、小
2、大黄——苦寒泄热,攻积通便
蜜承 而气
成汤
3、杏仁——降气润肠
。加 麻
4、白芍——养阴敛津
( 麻

5、枳实、厚朴——下气通便


6、蜜——润燥滑肠

运用:
1、本方主治脾约证,以大便 秘结,小便频数,苔微黄为 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渗出性胸膜炎、结核 性胸膜炎、肝硬化、慢性肾炎所致的胸水、 腹水或全身水肿,以及晚期血吸虫病所致的 腹水等属于水饮内停里实证者。
运用
1、本方用于肠痈初起,由湿热血瘀而 成者,功效极佳;
2、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苔 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3、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盆腔炎属 实热郁结者可选用。
温脾汤组成
[功用] 攻下寒积 温补脾阳
[主治] 寒积腹痛(脾阳不足,寒积中阻)
阻滞 便秘腹痛 不通

绕脐不止
积 阳
苔白脉沉迟

用法:
1、三药为散,大枣煎汤送服。因甘遂的有效 成分难溶于水,故以散剂吞服疗效最佳。
2、从小量开始,且于清晨空腹服用。以免量 大下多伤正,如服后下少,明日再加量。
3、服药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以保养脾胃。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泻下逐水的代表方,又是 治疗悬饮及阳水实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 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 沉弦为辨证要点。
[释名]

药效峻猛 大
降为顺 通为用
胃气
承顺
闭塞


功效
峻下热结
大黄酒洗四两




合 冲


枳实五枚
厚朴去皮半斤




Hale Waihona Puke [主治] 热结里实证。重证:痞、满、燥、实;
1、阳明腑实

异证:下利稀水,腹满痛不减。

热厥
肢厥


痉病
抽搐 +腑实
2、热结变证
发狂
狂乱
泻大下黄剂.寒下芒硝
厚朴
枳实
泻大热承通便气汤润燥通便 宽中除满 行气破积消痞
[现代研究]
1、对小鼠脾阳虚便 秘模型能使排便时间缩 短,量增多。
2、本方能改善氮质 血症,抑制胍类化合物 的产生。
3、现代医学疾病的 肠梗阻(麻痹型佳)、 肾功能不全、幽门梗阻 等属阳虚寒积者可加减 用之。
《温脾汤》
麻子仁 芍药 枳实
大黄 厚朴 杏仁
功用
主治
1、胃肠燥热,脾津不足,津液不 能四布,但输膀胱,故小便频;
泻 下
加甘草 实


大黄牡丹汤
泻热破瘀 功用 散结消肿 主治 肠痈初起证
湿热郁蒸,气血凝聚,结于 肠中,络脉不通——右下腹疼痛 拒按,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 甚,局部肿痞,时有发热,自汗
恶寒,舌苔薄腻微黄,脉滑数。
方义
1、大黄——泻肠中湿热郁结,祛肠中瘀血, 2、桃仁——破血祛瘀,与大黄配伍破瘀泻热, 3、芒硝——泻热导滞,软坚散结,与大黄荡 涤湿热, 4、丹皮——凉血化瘀,消肿疗痈, 5、冬瓜子——清肠利湿,排脓散结。
2、常用于习惯性便秘、痔疮 术后便秘等属肠胃燥热者。
《伤寒论》
组成
大戟
具攻逐水饮之功 主治悬饮、水肿证
分析:
1、水饮壅盛于里,停于胸胁——咳 唾胸胁引痛;
2、停于心下——心下痞硬,干呕短 气;
3、上扰清阳——头痛目眩;
4、水溢肌肤肢体——水肿。
方义
1、甘遂——善消经隧络脉之水湿, 2、大戟——善泻脏腑之水邪, 3、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廦, 4、大枣——益脾缓中,防止逐水伤及脾 胃,并缓和其毒性,使祛邪不伤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