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理财与投资案例美国安然公司

合集下载

8大经典审计案例

8大经典审计案例

8大经典审计案例1. 安然事件2001年12月2日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和能源批发交易商、资产规模达498亿美元的美国安然公司EnronCorp突然向美国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该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宗破产案。

安然公司可谓声名显赫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8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第七位、“世界500强”第十六位连续4年获得《财富》杂志授予的“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

这样一个能源巨人竟然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在美国朝野引起极大震动其原因及影响更为令人深思。

如何造假的?安然采取的方式是:利用资本重组,形成庞大而复杂的企业组织,通过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虚构利润,利用财务制度上的漏洞隐藏债务。

审计扮演了什么角色?明知安然公司存在财务作假的情况而没有予以披露;安达信承接的安然公司的业务存在利益冲突;安然公司财务主管人员与安达信存在利害关系;销毁文件,妨碍司法调查。

启示“安然公司的崩溃不只是一个公司垮台的问题,它是一个制度的瓦解。

而这一制度的失败不是因为疏忽大意或机能不健全,而是因为腐朽……资本主义依靠一套制度监督机制——其中很多是由政府提供的——防止内部人滥用职权,这包括现代会计制度、独立审计师、证券和金融市场制度以及禁止内部交易的规定……安然事件表明,这些制度已经腐朽了。

用于制止内部人滥用职权的检查和约束机制没有一项有效,而本应执行独立审计的会计师却做出了妥协让步。

”2. 世通事件世界通信公司是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名列世界50大企业,拥有8.5万名员工,业务遍及65个国家和地区。

2002年4月,世通曝出特大财务丑闻,涉及金额达110亿美元。

7月,纽约地方法院宣布,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通信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1070多亿美元的资产、410亿美元的债务创下了美国破产案的历史新纪录。

该事件造成2万名世通员工失业,并失去所有保险及养老金保障。

如何造假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最终调查资料显示,在1999年到2001年的两年间,世通公司虚构的销售收入90多亿美元;通过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金冲销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所涉及的金额达到16.35亿美元;又将38.52亿美元经营费用单列于资本支出中;加上其他一些类似手法,使得世通公司2000年的财务报表有了营收增加239亿美元的亮点。

安然事件案例及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及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及分析安然公司(Enron Corporation)是美国能源和天然气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

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安然在财务造假和贪污的丑闻中涉及数十亿美元,引发了被称为“安然事件”的全球金融危机。

本文将从安然公司的经营模式、财务造假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1.经营模式安然公司采用的经营模式是“能源交易”模式,也就是商业能源市场交易。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商品作为交易品,并在交易中根据市场预期赚取差价。

安然通过各种合同来进行交易,其中包括像电力贸易、能源期货和互保协议等。

安然公司的经营模式成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股票价格不断上涨,公司成为了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也成了散户投资者眼中的“稳赚不亏”的公司。

2.财务造假虽然安然公司表现出色,但其股票价格的上涨归根到底是由于财务造假,尤其是对公司债权、债务的资产估值存在大量不合理的错误,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认识存在误差,从而向安然借入大量资金,进而造成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恶化,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财务状况。

此外,安然公司高管为了追求业绩,利用各种手段造成公司财务造假,其中包括通过虚构收入和开放认证公司(SPV)等手段。

通过假账和虚构收入来掩盖公司运营所面临的现实危机,安然高管成功地排除了监管部门的审查和市场的质疑,促使股价持续上涨。

3.影响财务造假最终导致了安然公司的破产和全球金融风暴的爆发。

从2001年到2002年初,安然股价从高峰的90美元降至仅有0.26美元的底部,公司市值锐减,公司股票也被从纳斯达克股市退市。

这次事件不仅使得安然公司的员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蒙受了重大损失,也让美国的公共信任和对企业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于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而言,安然事件也提供了重要的教训。

一个企业实行的必须是诚实和透明的经营方式,而不是欺骗和贪婪的盈利模式。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也是重要的,必须让员工知道公正和诚实的管理是不容忽视的,否则只会注定失败。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安然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丑闻之一,也被视为巴尔的摩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之一。

该事件曝露了一个庞大的财务舞弊网络,揭示了安然公司高层管理层的背信弃义和道德沦丧。

1995年,安然公司由肯尼斯•雷和杰弗里•斯金斯创立,成为一家全球能源和化学品交易、咨询和审计公司。

然而,2001年底,安然公司僵局已定,陷入了信任危机。

该公司向投资者大肆宣传其财务表现和业务成果,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客户。

然而,真相却隐藏在公司高层管理层的伪装背后。

安然和它的高层管理层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手段和会计操作,制造了一个虚假的财务状况。

他们大肆夸大公司的收入和盈利能力,同时掩盖了巨额的负债和亏损。

这种欺骗性的财务报告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提高了股价,并吸引了更多的投资。

安然高层管理层的核心成员之一是首席财务官安德鲁•费斯特,他是这一欺骗性计划的中心人物。

费斯特通过各种手段,包括虚假交易、伪造文件和隐瞒重要信息,成功地制造了一个“成功”的公司形象。

他还积极参与会计师事务所安然检测者的审计工作,通过向审计师们提供伪造的会计凭证和虚假的交易记录,使他们对公司的真实状况一无所知。

安然事件爆发的导火索是股东举报,匿名举报信指控安然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舞弊和内幕交易。

此后,安然公司的内外部调查小组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在2001年10月16日的一次公司董事会会议上公布了调查结果。

报告揭露了安然公司高层管理层制造的财务欺诈和金融不端行为,揭开了整个安然财务舞弊网络的面纱。

安然事件对美国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安然公司的股价迅速暴跌,从2001年高峰时的90美元/股,跌至2002年最低点的0.67美元/股。

安然公司面临巨额的民事诉讼和刑事指控,最终导致了该公司的破产申请和解散。

安然事件的案例分析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这个案例揭示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高层管理层道德伦理的关键作用。

安然公司在财务报告中使用了许多复杂的交易结构和会计方法,这些方法使审计师很难发现财务舞弊行为。

安然公司事件详细分析案例

安然公司事件详细分析案例
01.5.1 01.7.2 01.9.4 01.11.1 01.12.3 02.3.31
丑闻曝光前后的安然公司股价走势
股票价格
➢ 2001年11月30日,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 (800亿元美元-2亿美元)
➢ 2002年1月15日 -股票被摘牌-柜台交易 (90.75-0.07),股东提起集体诉讼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1年1月11日 上午10时10分 21.1.1121.1.11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1年1月11日 星期一 上午10时10分 56秒10:10:5621.1.11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1年1月上 午10时 10分21.1.1110:10Januar y 11, 2021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1年1月上 午10时 10分21.1.1110:10Januar y 11, 2021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1年1月11日 星期一 10时10分56秒 10:10:5611 January 2021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10时10分56秒上午10时10分10:10:5621.1.11
有限合伙人
LJM有限 合伙公司
一般合 伙人ຫໍສະໝຸດ ERNB公司 (独立第三方)
投资750万美元
Campsie公司 (独立第三方)
投资750万美元
投资100万美元
LJM开曼有限合伙公司 (LJM1)
应付票据6400万美元
出售340万股安然股票
法斯托先生
为唯一董事
拨付160万股 安然股票和375万美元现金

《公司理财与投资》案例美国安然事件

《公司理财与投资》案例美国安然事件

《公司理财与投资》案例:美国安然事件超高增长的阴暗秘密——制造概念吸引投资者,通过关联企业间的“对倒”交易不断创造出超常的利润,巨额债务和风险却隐而不彰——一部财务报表操纵大全。

——安然公司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式关联企业集团,共包含3000多家关联企业。

这在美国巨型公司中并不鲜见。

促使安然崩溃原因的关键,在于安然与这些关联企业的关联交易及相关信息披露上均出现极大问题。

——第一,安然关联企业及信托基金以安然的不动产(水厂、生产设施等)作抵押,向外发行流通性证券或债券。

但在这些复杂的合同关系中,通常包括一些在特定情况下安然必须以现金购回这些债券或证券的条款。

不幸的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00年以来延绵不绝的电力供应危机及其给能源市场带来的震荡中,这些条款达到了“触发”的门槛,安然的现金情况于是急剧恶化。

——第二,安然将许多与关联企业签署的合同保为秘密,把大量债务通过关联企业隐藏起来,运用关联交易大规模操纵收入和利润额,采用模糊会计手法申报财务报表。

这些欺诈、误导股东的手法于2001年11月被披露后,市场对安然完全丧失信心,投资者将安然股价推到低于1美元的水平。

这是受害者给施害者的惩罚,也是最终埋葬安然的主因。

——安然的扩张融资与企业结构策略、不同关联企业的目的以及最终安然破产的几个主要关联交易细节,值得仔细解析。

当能源市场管制解除之后面对市场剧变,安然采取的策略之一,便是利用关联企业结构,并“革新性”地使用财务手段来避免直接的企业负担,同时灵活地扩大企业规模——作为一家专业石油天然气传输和交易公司,安然与业内的大多数公司一样,有着较高的负债率。

正因为如此,这类公司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债务规模,因为债券评级公司如标准普尔和穆迪会因此而调低该公司的评级。

这对有大量债务且依*未来发行债券融资的公司来说是极危险的,它将立即导致其借债成本迅速上升,许多时候甚至会直接导致出现现金流危机。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对能源市场进行严格的价格和竞争地域监管。

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

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

美国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注会06甲徐忆凡45游兆盈44安然公司简介总部设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美国第七大公司安然公司(Enron)曾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有创新精神的公司,该公司2001年的股价最高达每股90美元左右,市值约700亿美元。

但在2001年下半年,安然披露,它将招致至少10亿美元的损失并且将重新报告它在1997、1998、1999、2000以及2001年前两个季度的财务状况,以此改正以前报告中的错误,这些错误将安然的总体收入扩大了5.91亿美元。

这次重新报告的影响十分骇人,它使得安然股票价格下跌了91%。

不久以后,蒂纳基(Dynegy)公司对安然的收购以失败告终。

安然债券落入垃圾债券的地位而其股票价格也猛降至每股26美分。

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被迫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的规定,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资产总额498亿美元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产案记录。

2002年4月8日,MilbergWeiss在休斯顿地方法院对安然公司提出了合并集团诉讼。

为了其客户的利益,MilbergWeiss正试图为安然于1998年10月19日到2001年11月27日间公开募集的股份和债券的购买者寻求救济。

合并诉讼的原告以违反联邦证券法为由起诉了安然公司的某些管理人员和董事、公司的会计师、律师事务所以及银行,原告诉称,这些被告卷入了大量的内部交易并在关于安然公司的财务状况方面出具虚假的有误导性的报告。

这些虚假的报告导致安然公司的股票以90.50美元的高价在证券市场卖出,被告们卖出了超过2000万股安然股票,共计约11.9亿美元。

安然公司的破产欺诈事件被揭露以后,在美国朝野引起极大的震动。

这一案件涉及一大批政府要员和国会议员,还将使教师、消防员和部分政府雇员的退休基金损失10亿美元以上。

而且还涉嫌勾结安达信会计师行(美国五大会计师行之一,有8.4万员工,分布在84个国家和地区)造假账。

是一件官商勾结、欺诈民众的大案。

安然公司案例分析

安然公司案例分析

安然公司案例分析安然公司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能源交易公司之一,1999年成立于休斯顿。

该公司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天然气、电力、石油和石油产品的交易,并且在全球各地设有办事处和贸易中心。

然而,安然公司由于其涉及严重的财务欺诈和不当会计核算而著名,导致该公司于2001年破产。

安然公司的破产案是美国商业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也是至今为止最严重的企业会计丑闻之一。

这一事件揭示出了企业金融欺诈的系统性问题,并引发了对美国证券市场监管的重要改革。

1990年代末,安然公司在公司领导人杰弗里·斯金克和安迪·法斯特的领导下迅速崛起,并成为市值最高的能源交易公司。

该公司通过采用一种称为特殊目的实体(SPE)的金融工具进行会计核算,将大量债务和亏损转移给这些实体,使其在财务报表中不可见。

这种做法使得安然公司的利润看起来更高,市值也随之飙升。

然而,安然公司的财务欺诈始于2001年,并最终导致了其破产。

一位名为谢林·沃森的高级副总裁揭露了公司的会计欺诈行为,并成为了该案的重要内部举报人。

根据沃森的披露,安然公司利用特殊目的实体进行虚增收入和资产负债表操作,隐瞒了巨额债务和亏损。

此外,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和高层管理人员也涉嫌参与了会计造假行为。

安然公司的会计欺诈事件震惊了整个金融界和投资者群体。

该事件揭示了以前未曾见过的会计欺诈手段和规模,同时也引发了对企业治理和财务报表真实性的怀疑。

安然公司的破产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诉讼和调查,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纷纷被指控并受到审判。

这一事件推动了美国立法机构对金融市场监管的改革。

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本斯-奥克斯利法案》,也被称为“安然法案”。

该法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透明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增强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公司的监管力度。

安然公司案例的教训是多方面的。

首先,安然公司的破产证明了财务欺诈的严重后果,不仅毁了该公司,还导致了大量投资者和员工的巨额损失。

安然公司案例

安然公司案例

1为什么在安然丑闻爆发之前,只有沃特金斯一个人提出了自己的质疑?答:她之所以给公司总裁写这份备忘录,是出于一名雇员对公司的忠诚,对公司前途的忧虑。

可她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份备忘录使她在一夜之间,成为美国伟大的丑闻揭发者,使她从一名红透商界的女强人一跃成为将腐败踩在脚下的女英雄!但是为什么只有她一个人提出她的质疑。

因为在安然公司,如果一个员工在冒险的工作上比较犹豫或者不愿意去做一些必要的事情来完成任务,那么他在公司一定呆不长时间。

“失败者”讲备播离开安然。

安然的这种冒险的、恃强凌弱的规范以及安然与员工认为自己比其他地方的人都要聪明的信念,干扰了组织正确评估风险,并作出合理的决策。

有着群体压力的机制压制,这种机制严重影响了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

2什么样的决策机制使得安然一步步地走向了破产的道路?作为管理者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安然公司从发展壮大到破产也绝非朝夕之功,其中的原因自然不是那么简单。

有宏观经济管理不严方面的、有微观经济管理失控方面的,有企业无法控制的外在的原因、也有企业能够控制而不想控制结果最终导致无法控制的内在原因。

在此,我们无法就安然破产的所有原因作出评断,而仅就其决策机制原因作一些挖掘剖析。

(一)战略决策错误。

尽管安然破产的原因很多,但多数业内分析人士仍认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失误仍是最重要的原因。

安然在错误投资上浪费了巨额资金,却又无法创造利润。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安然曾投资20亿美元试图改善企业内部网路,但完全是血本无归。

另一方面,安然又试图扩大线上交易规模,以便涵盖电力与天然气之外的产品,然而最终失败。

安然过去的成功让管理者们沉浸在过度自信之中,从而胆敢无视决策的风险。

这些战略决策风险主要表现在:其一,急功近利挺进到知识经济网络科技的最前沿。

公司盲目放弃了自己的主营业务,而转向了电子交易等新领域,导致公司失控。

(二)轻视举债风险。

安然失败的结果当然不是它没有考虑到决策风险,美国企业战略投资者的风险研究是世界一流的。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安然公司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

然而,在2001年,安然公司因为严重的会计舞弊丑闻而宣告破产,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

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安然公司的员工和股东,也对整个美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安然事件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

当时,安然公司的高管和会计师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和股价,采取了一系列违法的会计手段,掩盖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

他们利用特殊目的实体(SPE)来隐瞒公司的债务,虚增收入,掩盖亏损,从而使公司的业绩看起来更加出色。

这种会计欺诈行为持续了数年之久,直到2001年年中,一名匿名举报人揭露了安然公司的丑闻。

安然公司的破产不仅导致了成千上万的员工失业,更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安然事件揭露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监管漏洞和道德风险,引发了对于企业治理和会计准则的重新审视和改革。

此外,安然事件还对整个美国的企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企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强调诚信和透明度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

安然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企业应该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坚持公开透明的经营理念,不得以任何手段来夸大企业的业绩和价值。

其次,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于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最后,企业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推动企业文化的改革,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总的来说,安然事件是一起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丑闻案例,它不仅揭露了企业内部的腐败和道德风险,也对整个金融市场和企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从这起事件中吸取教训,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监管力度,推动企业文化的改革,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安然事件是2001年发生的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具规模和影响的金融丑闻之一。

安然公司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拥有着巨大的市场份额,由于该公司内部存在着大量财务造假行为,在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最终破产。

本文将对安然事件进行案例分析。

1.事件背景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拥有超过21000名员工。

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的油气关键资产,并在能源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份额。

然而,安然公司在2000年开始发生大规模的财务造假行为,使得该公司的财务状况严重恶化。

在此情况下,投资者开始对该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怀疑。

2. 事件过程2001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决定对安然公司进行调查,其发现安然公司存在大量的财务造假行为。

安然公司通过虚构收入和减少费用等方式来夸大公司利润,使得该公司看起来具有很好的财务状况。

安然公司多次拒绝披露相关信息,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对该公司财务状况的怀疑。

随后,安然公司董事会主席肯尼斯·莱为了掩盖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对员工进行多次鼓励,让员工销毁证据。

此后,安然公司的股票价格开始暴跌。

2001年11月30日,董事会主席肯尼斯·莱宣布辞职,随后约束股票质押在安然公司的员工和投资者垂涎相信股票将不断增值,便争相抵押其安然股票借贷。

由于股票价格的暴跌,这些借贷人开始无法偿还贷款,进而追加抵押物。

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破产,引发了全球投资者的震动。

破产后,安然公司的各项权益,如油气采矿权、管理权等均被卖给了其他公司,安然公司最终被清算。

3. 事件影响安然事件对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影响巨大。

该事件造成了上百亿美元的损失,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严重地打击。

安然公司作为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巨头,其破产对能源供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该事件还直接导致数千人失业,给美国整体经济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失。

4. 事件教训安然事件教训丰富,包括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清晰勿矇混,如实披露财务状况等。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
谢谢观看
XXXXX
XXXXXX XXXXX
事件经过
2.3 彻底崩溃
2001年10月,Andersen向公众 承认了其与安然的勾结行为, 并辞去了安然的审计工作。几 天后,安然公司宣布破产
3
影响和后果
影响和后果
3.1 投资者损 失
由于财务欺诈,许多 投资者对安然的股票 和债券进行了大量投 资,但最终这些投资 都化为乌有。据统计 ,投资者在安然破产 中损失了约180亿美 元
7.1 保持独立性
会计师和审计师必须 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避免利益冲突。他们 应该能够客观地评估 公司的财务状况,发 现并报告任何可能的 欺诈行为。此外,他 们不应该提供非审计 服务,以避免利益冲 突和影响其审计的公 正性
对会计师和审计师的职业道德要求
7.2 保持专业胜任能力
会计师和审计师必须 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以便能够准 确地理解和评估公司 的财务报表和业务运 营。他们应该持续更 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 会计和审计标准
对未来的启示
6.4 强化监管力度
对于防止类似的财务欺诈事件,强大的监管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确保所有的公司都遵守 相关的法律和规定,同时也包括对违反这些法律和规定的公司进行严厉的惩罚。此外,监 管机构还应鼓励公司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 总的来说,安然事件是一个悲惨的案例,它提醒我们所有公司和个人在追求利润的同时, 都不能忽视道德和法律的责任。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需要通过增强内部控制、提升审计 独立性、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以及强化监管力度来防止类似的财务欺诈事件再次发生
4
安然事件的意义和
教训
安然事件的意义和教训
4.1 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一、简要描述“安然”事件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

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

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

至此,安然大厦完全崩溃。

短短两个月,能源巨擎轰然倒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时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和北联公司(Inter North)合并而成,主要经营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道业务。

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能源市场的管制,导致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加大。

安然公司抓住时机,利用市场上随之出现的希望规避与控制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创造性地将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等概念移植到能源交易中,从提供能源产品的期货、期权等新型交易入手,广泛开拓其它大宗商品(如天气预报、通讯带宽等)的衍生交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

同时依靠所研制的能源衍生证券定价与风险管理系统,加上财力上的优势,占据了新型能源交易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一个类似美林、高盛,但以交易能源衍生产品为主的新型交易公司。

安然公司问题的暴露,是从一些以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而不是靠股票交易本身获得收入的机构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对安然公司的利润产生怀疑开始的。

2001年3月5日《财富》杂志发表文章《安然股价是否高估》,对公司财务提出疑问。

随后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不断披露安然公司关联交易与财务方面的种种不正常作法,认为这些关联交易对安然的负债和股价会产生潜在的致命风险。

安然事件案例及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及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及分析就在我们为中国资本市场系列造假案忧心忡忡的时候,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也“不甘寂寞”地爆出了当量巨大的假账丑闻。

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休斯敦的安然公司(Enron)曾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该公司2001年的股价最高达每股90美元,市值约700亿美元。

但在安然公司前任财务主管因涉嫌做假账,受到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的消息公布后,公司的盈利大幅下调,股价急剧下跌至26美分。

安然公司被迫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的规定,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资产总额498亿美元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产案记录。

一、做假手段(一)隐瞒巨额债务安然公司未将两个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y,SPE)的资产负债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合并处理,但却将其利润包括在公司的业绩之内。

其中一个SPE应于1997年纳入合并报表,另一个SPE应于1999年纳入合并报表,该事项对安然公司累计影响为高估利润5.91亿美元,低计负债25.85亿元。

SPE是一种金融工具,企业可以通过它在不增加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的情况下融入资金。

华尔街通过该方式为企业筹集了巨额资金。

对于SPE,美国会计法规规定,只要非关联方持有权益价值不低于SPE资产公允价值的3%,企业就可以不将其资产和负债纳入合并报表。

但是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只要企业对SPE有实质的控制权和承担相应风险,就应将其纳入合并范围。

从事后安然公司自愿追溯调整有关SPE 的会计处理看,安然公司显然钻了一般公认会计准则(GAAP)的空子。

(二)安然公司利用担保合同上的某种安排,虚列应收票据和股东权益12亿美元。

(三)将未来期间不确定的收益计入本期收益,未充分披露其不确定性安然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通过与能源和宽带有关的合约及其它衍生工具获取收益,而这些收益取决于对诸多不确定因素的预期。

在IT业及通讯业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安然在1999年至少通过关联企业从互换协议中“受益”5亿美元,2001年“受益”4.5亿美元。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安然公司是由美国电信公司Enron Corporation于1985年以能源交易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多元化公司。

凭借其复杂的金融和会计手段,安然在1990年代末成为美国最大的公司之一。

然而,在2001年,安然突然宣布破产,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被视为当时最大的企业丑闻之一。

这场危机暴露了安然公司存在的严重财务舞弊和管理失控问题。

安然事件的起因是公司高管利用复杂的特殊目的实体(SPV)结构和特殊的会计规则来隐瞒巨额债务和亏损。

通过与合作伙伴合并,利用SPV将资产和负债转移,使得公司报表上的负债减少,债务得以隐藏。

此外,公司还通过与银行签订不实交易和虚假的能源交易,捏造了大量的收入,以掩盖实际的亏损。

安然高管还利用内部信息给自己和亲近的人以及合作伙伴提供巨额奖金和利润,导致公司运营不正常,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安然事件的爆发对公司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公司的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蒙受巨额损失。

同时,安然事件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冲击,引发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和信任危机。

此外,事件还引发了对企业治理、会计准则和监管体系的重新审视,促使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法规和改革措施,以加强对公司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问责。

从安然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教训。

首先,公司高管不应以追求短期利益为导向,在追求高额利润的同时忽视风险和伦理道德。

其次,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和准确。

再次,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公司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最后,投资者应加强对公司的尽职调查,提高自身风险意识,选择可靠的投资项目。

总的来说,安然事件是一场严重的财务舞弊和管理失控导致的企业危机。

该事件揭示了安然公司存在的严重问题,并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通过从中吸取教训,可以引起人们对企业治理、会计准则和监管机制的重视,加强对公司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问责,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美国安然案例

美国安然案例

美国安然案例美国安然公司是一家曾经辉煌的能源交易和服务公司,成立于1985年,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

安然公司曾经是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和美国最大的公司之一,然而在2001年,安然公司因为财务丑闻而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

安然公司的破产案是由于其高管团队在财务报表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欺诈行为,通过虚构交易和操纵财务数据,使公司看起来拥有更高的利润和更少的债务。

这些欺诈行为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破产,成千上万的员工失业,投资者蒙受巨大的损失,安然公司也因此名声扫地,成为了企业道德和财务管理的反面教材。

安然公司的破产案震惊了整个金融界,也引发了对企业治理和财务监管的深刻反思。

这起案件揭露了公司高管团队的腐败和欺诈行为,也暴露了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

安然公司的破产案成为了一次重大的教训,引发了对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的重视,也促使了美国政府对企业治理和财务监管制度的改革。

在安然公司破产案之后,美国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监管,要求公司高管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有更大的责任,也加强了对公司的监管和审计制度。

这部法案的出台,为美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治理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企业治理的典范。

安然公司的破产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企业要诚信经营,高管团队要依法依规行事,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和审计,才能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

这起案件也引发了对企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的深刻反思,企业要重视道德和诚信,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总之,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案是一起具有重大影响的财务丑闻案件,它揭露了企业高管团队的腐败和欺诈行为,引发了对企业治理和财务监管的深刻反思,也促使了美国政府对企业治理和财务监管制度的改革。

这起案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企业治理的典范。

希望未来的企业能够汲取教训,诚信经营,依法依规,共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美国安然公司案例

美国安然公司案例

美国安然公司案例【篇一:美国安然公司案例】美国安然公司审计案例一、案件的起因安然公司的成功,即使是在美国这样敢于冒险、富有创新精神、奇迹频生的国家,也绝对称得上是个商业神话。

它吸引了无数人羡慕的眼光,也寄托了众多投资者发财的希望。

然而,这一切是如此的短暂,当安然公司发表2001 年第三季度亏损的财务报表后,安然帝国的崩塌就开始了。

2001 16日,安然公司公布第三季度的财务状况,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 亿美元,从安然公司走向毁灭的整个事件看,这次财务报表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在政府监管部门、媒体和市场的强大压力下,2001 年11 日,安然向美国证监会递交文件,承认做了假账:从1997 年到2001 年共虚报利润5.86 亿美元,并且未将巨额债务入账。

就在安然向美国证监会承认做假以后,又犯下了一次重大决策错误,同时遭受了一次收购失败的重大打击,最终导致崩塌。

2001 年11 日,安然在承认做假之际,预期美联储降息已近尾声,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不大,随着利率的逐步上升,美国国债价格将持续下降,于是安然大量卖出其持有的将在两到三年内到期的欧洲美元期货,欲通过杀跌国债,获取投机利润。

同时,由于2001 年以来国际能源价格下跌,安然还想利用欧洲美元期货合同交易与下跌的石油价格对冲,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

但出乎意料的是,从11 月12 日开始的两周内,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原油的价格一再下跌,安然在国债和原油市场上遭受双重损失。

就在同一时间,安然找到一家大的能源公司,希望通过兼并来摆脱困境。

这家能源公司叫迪诺基公司,总部也设在美国休斯敦, 2000 年在《财富》世界500 强排名中位于第139 位,是安然的主要竞争对手。

2001 年11 日,安然与迪诺基公司达成协议,迪诺基公司以换股方式用90 亿美元兼并安然公司,并承担130 亿美元的债务。

正在双方讨价还价时,由于市场传言和媒体压力,安然股价大跌,2001 安然公司存在严重财务问题为由,向监管机构递交了停止收购的申请。

美国商业法律经典案例(3篇)

美国商业法律经典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安然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商业丑闻之一,也是商业法律领域的经典案例。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能源、商品和通信服务公司。

然而,在2001年,安然公司突然宣布破产,震惊了整个金融界。

随后,一系列的调查和诉讼揭示了安然公司涉嫌欺诈、操纵市场、内部交易等违法行为,使得该公司成为商业丑闻的代表。

二、案件经过1. 欺诈行为安然公司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将公司的债务隐藏在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ies,简称SPEs)中。

这些SPEs与安然公司有密切关系,但对外却独立运作。

通过这种手段,安然公司夸大了公司的资产和盈利能力,误导了投资者和债权人。

2. 操纵市场安然公司通过内部交易和操纵市场,人为地提高了公司的股价。

公司高管利用公司内部信息,通过买卖公司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从中获利。

此外,安然公司还通过向分析师提供利益,影响分析师对公司业绩的评估,进一步操纵市场。

3. 内部交易安然公司内部存在大量非法的内部交易行为。

公司高管、员工和股东利用公司内部信息,进行非法交易,从中获利。

这些交易涉及公司股票、债券、期权等多种金融产品。

4. 破产与调查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例。

随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司法部对安然公司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安然公司涉嫌欺诈、操纵市场、内部交易等违法行为。

三、案件处理1. 刑事处罚安然公司多名高管被判处有期徒刑。

公司前首席执行官肯·雷(Ken Lay)和前首席财务官杰弗里·斯基林(Jeffrey Skilling)被判处24年和19年监禁。

此外,还有多名员工因涉嫌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

2. 民事赔偿安然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因欺诈、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向受害者支付了数十亿美元的民事赔偿。

其中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员工等。

3. 修订法律安然事件引发了对美国商业法律和监管体系的反思。

美国安然公司案例

美国安然公司案例

美国安然公司案例
首先,安然公司的破产主要原因是其高管团队的贪婪和不当行为。

安然公司的高管团队通过操纵财务报表和隐瞒债务,虚报收入和资产,从而使公司看起来更加成功和有利可图。

他们还利用特殊目的实体来隐藏公司的债务,以此获得更多的融资。

这些不当行为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破产,给投资者和员工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其次,安然公司的破产还暴露了监管部门的不足和审计公司的失职。

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安然公司的不当行为,审计公司也未能揭露公司的财务造假。

这表明监管部门和审计公司在企业治理中的监督作用不够,需要加强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审计和监管,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最后,安然公司的破产给企业治理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高管团队的监督和管理,防止他们的不当行为。

同时,企业应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和监管,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防止他们参与不当行为。

总之,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对高管团队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和监管,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长期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理财与投资案例美国安然公司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公司理财与投资》案例:美国安然事件超高增长的阴暗秘密——制造概念吸引投资者,通过关联企业间的“对倒”交易不断创造出超常的利润,巨额债务和风险却隐而不彰——一部财务报表操纵大全。

——安然公司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式关联企业集团,共包含3000多家关联企业。

这在美国巨型公司中并不鲜见。

促使安然崩溃原因的关键,在于安然与这些关联企业的关联交易及相关信息披露上均出现极大问题。

——第一,安然关联企业及信托基金以安然的不动产(水厂、生产设施等)作抵押,向外发行流通性证券或债券。

但在这些复杂的合同关系中,通常包括一些在特定情况下安然必须以现金购回这些债券或证券的条款。

不幸的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00年以来延绵不绝的电力供应危机及其给能源市场带来的震荡中,这些条款达到了“触发”的门槛,安然的现金情况于是急剧恶化。

——第二,安然将许多与关联企业签署的合同保为秘密,把大量债务通过关联企业隐藏起来,运用关联交易大规模操纵收入和利润额,采用模糊会计手法申报财务报表。

这些欺诈、误导股东的手法于2001年11月被披露后,市场对安然完全丧失信心,投资者将安然股价推到低于1美元的水平。

这是受害者给施害者的惩罚,也是最终埋葬安然的主因。

——安然的扩张融资与企业结构策略、不同关联企业的目的以及最终安然破产的几个主要关联交易细节,值得仔细解析。

当能源市场管制解除之后面对市场剧变,安然采取的策略之一,便是利用关联企业结构,并“革新性”地使用财务手段来避免直接的企业负担,同时灵活地扩大企业规模——作为一家专业石油天然气传输和交易公司,安然与业内的大多数公司一样,有着较高的负债率。

正因为如此,这类公司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债务规模,因为债券评级公司如标准普尔和穆迪会因此而调低该公司的评级。

这对有大量债务且依*未来发行债券融资的公司来说是极危险的,它将立即导致其借债成本迅速上升,许多时候甚至会直接导致出现现金流危机。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对能源市场进行严格的价格和竞争地域监管。

尽管安然公司的负债率较高,由于公司受到能源管制政策的保护,利润相当稳定,它的债券一直属于“投资级”,是非常有信誉、低成本的债券。

债券投资者和评级公司认为,即使公司的经营环境恶化(如需求降低等),政府会允许安然对其占据垄断地位的地区能源提价,从而保证利润。

——从1985到1986年,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开始进行解除监管的改革,不但放开价格管制,而且允许能源用户可以签订长期能源供应合同。

这些措施大大加剧了美国能源市场的竞争局面。

1989年,价格改革覆盖了石油开采和提炼的每一个环节。

随着盈利波动性的上升,安然的债券一度被降为“垃圾债券”。

——在市场剧变之际,安然公司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寻找业务增长点来扩大规模,并保持利润增长的稳定性——如何维持稳定的现金流以巩固偿债能力——如何寻找一个健康的财务杠杆率,既有利于融资需要,又能保持管理层对投资项目的稳定控制——安然采取的策略之一,便是利用关联企业结构,并“革新性”地使用财务手段来避免直接的企业负担,同时灵活地扩大企业规模。

其进行扩张的手法和对关联企业的运用,随着安然倒闭,正逐步为人所知。

财务游戏LJM二号与安然之间的协议金额面值高达21亿美元。

在IT业及通信业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安然在2000年至少从互换协议中“受益”5亿美元,2001年“受益”亿美元。

这些收益其实正好对应于其相应的宽带资产贬值。

但安然只将合约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计入财务报表,并把这些受益算作收入——这其实不是什么收益,只是一个财务游戏——安然旗下除了众多能源和宽带通信企业,还有一些基金管理公司,为安然提供所需的融资、套期保值或风险控制手段。

正是与这些关联企业的背后交易,使安然最后破产。

——最典型的案例是LJM资本管理公司(LJM Capital Management)。

这家安然关联企业由当时安然的财务总监安德鲁法斯托牵头建立并自任总经理,主要业务是投资管理,LJM的名称即以其三个孩子姓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来,发行的基金包括LJM一号、LJM二号、LJM(开曼群岛)等,其中,规模最大的LJM二号基金的投资者包括第一波士顿、Wachovia(美国最大的地方商业银行之一)、通用电气和阿肯色州教师基金等信誉卓着的机构投资者。

这种合伙是在美国越来越流行的投资者联合进行投资的工具。

安然在LJM一号和LJM二号基金中分别投入了1600万美元和亿美元的资本。

——2000年中开始,安然最新重大项目宽带公司的前景日益暗淡,安然公司管理层甚为担心。

此时,安然财务总监法斯托建议,要求关联企业LJM二号为其宽带业务等资产的价值提供担保。

于是,安然与LJM二号签订交换合同,条件为:如果安然这部分资产升值,LJM二号将分享溢价;如果安然这部分资产贬值,LJM二号必须弥补安然贬值部分;安然可以立即从LJM获得12亿美元现金,但如果LJM二号发生清偿危机,安然将打入价值为12亿美元现金或等值安然股票。

——安然并没有事先确定承诺发行股票的数量,而是保证所发行的股票价值等于12亿美元。

这里的风险是,如果安然股价出现大幅下滑,它将被迫发行更多数量的股票来凑足相应的价值,更加稀释原有股东的股票价值,导致股票价格进一步下跌。

由于安然股票跟宽带资产的价值有很高的相关性,其结果是,如果未来这部分资产价值继续下跌,安然股价受到压力时,因这种担保导致的股票稀释反而使股价进一步下跌,安然投资者的风险陡然加大。

——这一潜在风险,直到安然崩溃,从未公开披露。

——LJM二号与安然之间的协议金额面值高达21亿美元。

在IT业及通信业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安然在2000年至少从互换协议中“受益”5亿美元,2001年“受益”亿美元。

这些收益其实正好对应于其相应的宽带资产价值减少。

但安然只将合约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计入财务报表,并把这些受益算做收入——这其实不是什么收益,只是一个财务游戏。

——这些支付使LJM二号本身的资金陷于枯竭。

按照上述协议,安然必须发行价值12亿美元的股票充实LJM二号的资金。

不幸的是,安然股价也在直线下跌,到2001第三季度已跌至40美元以下。

安然决定不实施新股发售计划,于是只好依*出售资产套现,赎回LJM二号中其它投资者的投资,使LJM 二号成了安然的全资子公司。

这样一来,安然原来没有合并进财务报表的亏损,一下子暴露了出来。

——在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布第三季财务报表时,称为了中断与“某一关联企业”的财务合约而出现10亿美元的一次性重组费用,同时也从“股东权益”(shareholder equity)项下扣除12亿美元。

这12亿美元是履行与LJM的责任。

此消息引起激烈的市场反应,也是安然下沉的开始。

——安然与LJM的这类关联交易,本身并不一定违法。

从美国近年的实践中看,工业公司与金融机构签订合约来对自己的业务进行套期保值已成常见行为。

这类保险型的合同其实是一种金融工具,基金投资者可从安然的资产升值中得利,但也承担相应的损失。

这种“互换”也使安然得以“熨平”自己的盈利波动,使之不受到行业波动的影响,从而不轻易令华尔街“失望”。

由于LJM中安然的股份不足以引发合并报表,安然及其审计师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都声称其行为符合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但是,即使对这些“衍生工具合同”的风险披露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安然也是明显利用了会计上的漏洞,把风险隐藏在背后。

安然在实质上承担了全部的风险,审计师应当据此要求合并或拒绝签署报表。

藏起来的债务安然称发现了如何使传统能源公司一跃成为高增长、高利润的“新型企业”的“秘诀”。

但实际上,公司的大部分“价值”都来自于被隐藏起来的债务。

——为了扩张企业,安然需要大量融资,但又不想增发股票或直接发行更多负债,以免摊薄股权或降低债信评级。

在许多种可能的选择中,安然选择了一条危险的道路:利用关联企业来隐藏债务。

——安然钻了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的空子,虽然拥有许多子公司50%的股份,但仍然无须合并其报表,所以,虽然在实质上控制了所设立的子公司和投资项目,这些子公司的负债在安然本身的资产负债表中很难反映出来。

——安然利用的另一种手段是“信托基金”。

其中最着名的两个分别称为“马林”(Marlin)和“鱼鹰”(Whitewing)。

在“马林”中,安然将自己在英国和其它地方的水厂资产剥离给基金,让后者以此为抵押发行债券。

信托基金通过发债融来的资金进入安然,安然却无须将这些债务计入公司报表内(因这是用水厂资产“换来的”)。

但是,安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用股票或现金赎回“信托基金”。

安然的如意算盘是在“信托”存续期内尽量使相应的资产增值,在信托赎回时出售该资产来支付债券。

但不幸的是,安然的英国业务并没有升值,当“马林”信托基金的赎回期在2001年7月来临时,安然须用可转换优先股或现金来补充。

——安然的解决方案是建立“马林二号”信托基金,将最终的赎回期限拖延到2003年。

“马林二号”基金的负债为10亿美元。

安然宣称,即使出售信托基金所持有的水厂资产的收入不足偿还其债务,安然还可出售公司的其他资产(如波特兰电力公司等)来补充。

但是,如果安然公开披露此信息的话,债信评级公司一定会据此重新考虑对安然的债信评级,因为这部分资产等于已抵押给了信托基金,已不能用于安然本身的债务清偿。

——“鱼鹰”信托基金以同样方式发行了24亿美元的债券,作为抵押的资产包括安然在中美洲的天然气传输系统、为欧洲电站设计的涡*机组、在欧洲各电厂中的股份以及其它能源资产。

如果这些项目最终的价值超过了负债的金额,安然可以得到“额外”的利润。

由于这些资产和负债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中都没有反映,这些“额外”的盈利很可能给人们一种假象:安然用了很少的资本就得到了很高的利润。

——按照信托条款,安然在两个条款同时满足时,必须立即以现金清偿基金债券。

第一,安然股价低于一定的“门槛”(对于“鱼鹰”是美元,对于“马林二号”是美元);第二,安然的信用评级被降至“投资”级以下。

——到2001年10月底,安然股价早已低于30美元,第一个条件已满足,现在的问题仅是第二个条件是否会被触发。

一旦触发,安然必须提前解散信托基金并偿还相应债务。

——11月8日,安然宣布在1997到2000年间由关联交易共虚报了亿美元的盈利,其股票剧跌至10美元以下。

由于急缺现金,安然开始与昔日的竞争对手德能公司(Dynegy Inc.)开始兼并谈判。

次日德能公司宣布收购安然。

到了11月28日,安然不得不宣布一周内将有6亿美元的欠款到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