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必考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必考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谦逊(qiān xùn)花枝招展(zhāo zhǎn)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B. 融会贯通(róng huì gòu tōng)碧空如洗(bì kōng rú xǐ)略知一二(lüè zhī yī èr)C. 息息相关(xī xī xiāng guān)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轻歌曼舞(qīng gē màn wǔ)D. 遒劲有力(qiú jìng yǒu lì)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喜闻乐见(xǐ wén lè ji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B.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C.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了顽强拼搏的精神,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D.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限制化工企业排放污染物。

3.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月亮像一面银镜,照亮了寂静的夜晚。

B. 这座山峰犹如一位巨人,屹立在天地之间。

C. 她的笑容如春风拂面,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D. 他的智慧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成功的大门。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精彩绝伦(jīng cǎi jué lún)无与伦比(wú yǔ lún bǐ)B. 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惊险刺激(jīng xiǎn cì jī)C. 胸怀壮志(xiōng huái zhuàng zhì)壮志凌云(zhuàng zhì líng yún)D. 神采奕奕(shén cǎi yì yì)精神抖擞(jīng shén dǒu sǒu)5.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陕西省商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商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商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黛玉之所以致死,并不是像高鹗所写的那样。

致黛玉死的主凶,是元春、贾政、王夫人、赵姨娘,却不是凤姐、贾母。

其间曲折经过,种种关系,还能从前八十回的线路和暗示推知一个梗概。

元春本来就不喜欢黛玉。

这在她赏赐东西时对钗、黛有厚薄分别,大家早已看出。

其实曹雪芹对此先有暗示:在“省亲”回中,由于元春的关系,两次都把“绿玉”字样废除不得使用,一是“红香绿玉”改成“怡红快绿”,一是“绿玉春犹卷”改成“绿蜡春犹卷”。

但仅仅因此,感情喜恶,还不能决定婚姻大事,因为“师出无名”,要想毁黛玉,必须有“名正言顺”的罪名。

这个,元春尚无法自定,必另有提供“罪状”之人。

为了宝玉的婚事而可以入宫正式向元春提供重大意见的人,只有贾政、王夫人。

贾政自己也并不能定出毁玉的罪名,因为他不真正了解:“真正了解”的,还是一位女眷,而且是能向贾政耳边枕畔灌注谗言的人,这就是赵姨娘。

赵姨娘处心积虑要害宝玉,这大家早都明白,不用赘述。

她害宝玉的手法,就是不时向贾政耳边进谏讲坏话。

坏话的主题并不只是“不读书”“爱顽”的条款,而是另有大题目:即说宝、黛二人有“不才之事”——这是最能触怒封建家长、使贾政深恶宝玉的关键问题。

宝、黛二人的形迹亲密,并不避人,可说是公开的事实,贾母、凤姐的话,早都明白表示承认默许。

至于凤姐。

她虽然罪恶深重,但在这方面的重要关节上,她是和宝玉一面的,而绝非敌对。

她在宝、黛之间,是个出力人物,从黛玉一入府,直到后来言谈行动,排难解纷,都是维护宝、黛的,前八十回所写,斑斑可见。

而高鹗却把凤姐当作替罪羊。

而对于贾母来说,她对宝、黛二人的婚事,不但她自己早已拿定,而且阖府上下尽人皆知,可说是“公开的秘密”一般。

高一语文全册期末试卷答案

高一语文全册期末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漫不经心(漫、心)B. 草长莺飞(长、莺)C. 落英缤纷(落、英)D. 气壮山河(气、河)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弄清楚。

B. 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C.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D.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答案:A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美丽——漂亮B. 坚强——顽强C. 丰富——富裕D. 高兴——愉快答案:C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如雷贯耳,让人心生敬畏。

B. 这本书里的内容十分丰富,让我受益匪浅。

C.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照亮了我的心。

D. 这座山势险峻,犹如一把利剑直插云霄。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去哪儿?”B. 我很喜欢看小说,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C. 这本书里的内容十分丰富,让我受益匪浅。

D. 我问他:“你今天有空吗?”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沁园春·长沙》的作者是______,这首诗描绘了______的美丽景色。

答案:毛泽东,秋天的长沙7. 《荷塘月色》中,作者用“月色朦胧”来形容荷塘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______的喜爱。

答案:宁静、优美的荷塘景色8. 《背影》中,作者通过描写父亲的______,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______。

答案:背影,思念9. 《岳阳楼记》中,作者通过描写______的景色,抒发了对______的感慨。

答案:洞庭湖,人生哲理10. 《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指他在失败时总是用______来安慰自己。

答案:自欺欺人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沁园春·长沙》中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句诗的意境。

答案:《沁园春·长沙》中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描绘了作者独立于秋天的寒意之中,面对湘江北去的景象,站在橘子洲头,远眺美景,感叹时光荏苒,人生如梦。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 (“丝路贸易给罗马帝国……大概带来了当时一年收入30%的税收”错误。

由原文“罗马帝国当时一年收入的大概30%是依靠其在东边和南边的收税所得,其中特别谈到了东方消费品的税收”可知,这“大概30%”的税收并非全都是丝路贸易带来的。

)2.D (“西域文化渗透到了各个角落”错误。

依据原文“到了唐代,这种文化传播进一步加强”,只能得出“唐朝时东西方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的结论,不能得出“西域文化渗透到了各个角落”的结论。

)3.C (“双向共赢”观点的内容在材料一的第二段。

原文以“佛教的倒流”为例,说明“双向共赢”的涵义,是佛教东传后经过中国佛教界的改造和发展,使佛教发展到更高的高度,然后又传回中亚、印度。

可见“双向共赢”观点的关键在于交流的内容经过对方改造发展后,得到了更高的发展,再传回原产地,对原产地有所帮助。

A项讲的是欧洲借鉴中国瓷器艺术,使得欧洲瓷器具有了独特的瓷器艺术;B项讲的是苜蓿传入中国,对中国骑兵的帮助;D项讲的是茶叶传入欧洲并流行的原因。

这三项只说明物产交流后对传入的地区有作用,没有在得到更高的发展以后促进输出地区的进步。

而波斯锦是在中国丝绸制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对中国丝绸制造技术产生了促进作用。

故选C。

)4.B (根据图表地区Ⅰ的特产项目及“丝绸产品”的“产品生产”地等内容可知,地区Ⅰ为丝绸之路贸易的东段,地区Ⅱ则是丝绸之路贸易的中段。

而材料二的首句“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东段”表明,丝绸之路的东段,指从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之间的地区。

换言之,丝绸之路的东段,在敦煌以及天山廊道以东到长安、洛阳之间的地区,并不是“以东”没有终点的地区。

)5.①沿线民族的友好交往、民心相通的现实。

②贸易双方的双向共赢促进了丝路的长期繁荣。

③古代东西方物产资源交换和运输的推动。

(由材料一第一段可知,丝绸之路贸易之所以能够进行且长期繁荣,与宽容的民族政策、和谐的民族关系形成的沿线民族友好交往、民心相通的现实有关。

2023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

有鉴于商纣王腐败失德而亡国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勤政爱民的“德治”纲领,并将它转换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地将德治思想落实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一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史称“周公制礼作乐”。

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且成为历朝制礼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之深远。

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礼记》说:“礼也者,理也。

”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社会生活规范,大到政府的典章制度,小到人际交往的规矩、个人修身养性的法则,乃至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无不在礼的范畴之中。

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略举数端如下:在理论层面提出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

孔子最早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命题,七十子接着展开深入讨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不是有没有语言能力,而是能否按照礼的要求在生活。

《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因此圣人“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

”懂得“自别于禽兽”,就是有了文化自觉。

为了唤醒人的文化自觉,儒家把礼作为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

相传孔子作《春秋》,以为万世龟鉴。

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

儒家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就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与天道相符,由此取得形而上的根据。

《礼记》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它原是诗歌创作的要求,但“兴寄”的深浅有无,古人不仅常用于诗歌评论,且注重“兴寄”的诗,作者往往有意让它的意味“使人思而得之”,或“以俟人之自得”,而不正言直述。

所谓“兴”,原是赋比兴的“兴”。

“兴”的写法就是“托事于物”,或“托物兴词”。

寄托于某种事物以表达感情的“兴”,也就是“兴寄”。

“兴”字的含意是“起”,诗人所兴起的是情,所以,《文心雕龙·比兴篇》说:“兴者,起也。

起情,故兴体以立。

”只是这种情是诗人触发外物而兴起,又寄托于物而表达出来的。

由此可见,古典诗歌的所谓“兴寄”,主要就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唐代,“兴寄”逐渐形成和“彩丽竞繁”“其体华艳”相对的概念,用以指诗歌应具有充实而有意义的思想内容的要求。

如白居易《与元九书》所论:“诗之豪者,世称李、杜。

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过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

杜诗最多……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

”从白居易在同文中称自己有关“美刺兴比”的诗为“新乐府”,元稹在《进诗状》中称自己的乐府诗“稍存寄兴”,可知“比兴”和“兴寄”的要求是相近的。

这种“比兴”或“兴寄”,就是要求诗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了。

用这样的要求来衡量齐梁时期的诗作,自然是“兴寄都绝”。

唐宋以后,诗词的“兴寄”受到诗人们更大的重视。

明人胡应麟、许学夷等多次用“兴寄”的深浅来评论诗歌优劣,到了清代,甚至认为“文无比兴,非诗之体也”(冯班《钝吟杂录》);“伊古词章,不外比兴”(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自序》)。

没有比兴就不成其为诗,以至一切文学作品,无不是用比兴写成的,这就把比兴的地位提得更高了。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必修上册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3·江苏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说中国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

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

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

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

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2024北京海淀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海淀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2023—2024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参考答案语文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1.(2分)D 2.(2分)C3.(2分)B4.(4分)参考答案:①共情可以使人获得愉悦体验。

②共情可以催生利他的行为。

③共情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④共情可以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评分参考】答对3点可得满分,答对2点得2分,答对1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5.(2分)A 6.(2分)A 7.(2分)D8.(4分)①文章第一、二段运用对比论证,阐明奇才需急求,以应不测之变的道理;运用比喻论证,说明奇才应在平时蓄积。

②文章第三段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阐明求取奇才需运用正确方法,且将人才放置到合适位置的道理。

【评分参考】答出内容要点,3分;答出论证方式,1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9.(2分)B 10.(2分)C11.(6分)答案要点:彭词:①对明室倾覆(亡国)的悲痛之情;②对人们淡忘历史、不思荣辱的无奈之感王词:①对金陵胜景的赞叹之情;②对人们空谈荣辱兴亡的委婉批评③隐含着对统治者奋起变革、有所作为的期许【评分参考】彭词3分,①②各1分,结合词句1分;王词3分,三点答出其中两点,可得2分,结合词句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2.(6分)①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②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③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④吴楚东南坼【评分说明】每空1分;如有错别字、多字、少字,或字迹不清的情况,该空不得分。

1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13.(2分)B14.(6分)参考答案:湘云认为宝钗体贴周到;黛玉好使小性儿,爱吃醋。

袭人认为宝钗让人敬重,有涵养,心地宽大;黛玉爱哭闹,气量狭小。

宝玉不满宝钗劝自己追求仕途经济,认为她不够理解自己;感念黛玉从不说类似的话,认为她与自己心意相通。

【评分参考】答出湘云、袭人、宝玉对钗黛的看法各给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5.(6分)答案要点:①“诉肺腑”是宝黛彼此表露心迹、确认感情的重要事件(概括“诉肺腑”的内容,明确“诉肺腑”的性质)②“诉肺腑”意味着宝黛感情试探期的结束(此前的误解现已消除)③“诉肺腑”促进了宝黛感情进一步深化,二人关系由此更加亲密、默契【评分参考】每点2分,后两点需结合具体情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谐”就是“说笑话”,它是喜剧的雏形,王国维认为中国戏剧导源于巫与优,优即以谐为职业。

在古代社会中,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

《左传》《国语》《史记》诸书都常提到优,优往往同时是诗人。

汉初许多文人都以优起家,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是著例。

谐趣是一种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

凡是游戏都带有谐趣,凡是谐趣也都带有游戏性。

谐趣的定义可以说是: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

谐最富于社会性。

艺术方面的趣味,有许多是为某阶级所特有的,谐则雅俗共赏,极粗鄙的人喜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虽然他们所喜欢的谐不尽相同。

在一个集会中,大家正襟危坐,每个人俨然不可侵犯,彼此之间无形中有一层隔阂,但是到了谐趣发动时,这一层隔阂便涣然冰释,大家在谑浪笑傲中忘形尔我。

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成为谐的对象,穷凶极恶的人物也不能成为谐的对象。

引起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最常见的是容貌的丑拙。

民俗歌谣中嘲笑麻子、瞎子、聋子、驼子等的最多,嘲笑容貌丑陋的风气自古就很盛行了。

品格方面的亏缺也常为笑柄,如一首民歌:“门前歇仔高头马,弗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挂仔白席巾,嫡亲娘舅当仔陌头人。

”寥寥数语,把中国民族性大缺点——刻薄势利写得十分脱皮露骨。

除这两种之外,人事的乖讹也是谐的对象,例如:“灶下养,中郎将。

烂羊胃,骑都尉。

烂羊头,关内侯。

”(《后汉书?刘玄传》)事情出乎常理之外,可恨亦复可笑。

谐都有讥刺的意味,不过讥刺不一定就是谐。

例如《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这也是讥刺人事的乖讹,不过作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就不能算是谐。

从几方面看,谐都具有两面性。

首先,就谐笑者对于所嘲弄对象的感情来说,谐是恶意的而又不尽是恶意的。

如果尽是恶意,则是直率的讥刺或咒骂。

一个人既拿另一个人开玩笑,对于他就是爱恶参半。

恶者恶其丑拙鄙陋,爱者爱其还可以打趣助兴。

因为有这一点爱的成分,谐含有几分警告规劝的意味,可以说,凡是谐都是“谑而不虐”。

其次,就谐趣情感本身来说,谐是美感的而也不尽是美感的。

它是美感的,因为丑拙鄙陋乖讹在成为谐的对象时,就是一种情趣饱和的意象;它不尽是美感的,因为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实用的,都是从道德的或实用的观点看出人事物态的不圆满,因而表示惊奇和告诫。

第三,就谐笑者自己说,他所感到的是快感而也不尽是快感。

它是快感,因为丑拙鄙陋能带来一时乐趣。

不过可笑的事物究竟是丑拙鄙陋乖讹,是人生中一种缺陷,多少不免引起惋惜的情绪,所以同时伴有不快的感觉。

(选自朱光潜《诗与谐隐》)1.下列对于“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谐是喜剧的雏形,它带有讥刺的意味,能使人们在谐笑中认清被讥刺对象的丑陋而对其深恶痛绝。

B.和其他艺术方面的趣味相比较,谐极富于社会性:极粗鄙的人喜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

C.容貌的丑拙、品格方面的亏缺、人事的乖讹等都会成为谐的对象。

其中,容貌的丑拙最为常见。

D.“谐”就是“说笑话”,开玩笑。

如果人们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就不能算是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古代社会,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优以谐为职业,汉初的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曾经是优。

B.谐趣是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如人们正襟危坐而形成隔阂时,它能消除隔阂,活跃气氛。

C.《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属于谐,因为它所讥刺的对象奴隶主穷凶极恶,不符合谐的对象的特点。

D.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是实用的,都是从道德的或实用的观点看出人事物态的不圆满,因此谐不完全是美感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这就是谐趣。

B.一个人如果尽善尽美而没有缺陷,就失去引起谐趣的基础,也就不可能成为人们谐的对象。

C.品格方面有亏缺的人常常成为谐的对象,在这方面,人们最喜欢通过民歌这种形式进行嘲弄。

D.谐在给人们带来快感的同时又带来不快,因为嘲弄的对象带有人生中的一种缺陷,不免引起惋惜情绪。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自杀请按 1[澳大利亚]巴里?罗森伯格“喂,警察吗?”“请问,哪一位?”“我要自杀,姓名还重要吗?”“自杀请按1,遭袭击请按2,其他请按3。

”“什么?”“自杀请按1,遭袭击……”“好的,好的!听见了。

我就按1。

”道格狂暴地拨着手机号码。

“喂,警察吗?是自杀部门吗?”“请问,哪位?”“什么?刚才接听电话的就是你啊!”“哦,是的,自杀请按1。

”道格瞪着手机,“你的意思是我无论拨哪个号,都会打到你这里来?”“是的。

”“为什么?”“这是我们档案管理的需要。

”“你们的档案!我就要跳崖自杀了,你却只管谈什么你们的档案!”“谢谢你能理解我们,先生。

那么,请问你叫什么?”“我的名字?我就要跳崖了,我的名字有什么用?”“很抱歉,先生。

档案需要名字。

”“档案!档案!”道格跺着脚,一块岩石落下了山崖,道格急忙退了几步,嘟嘟囔囔地说:“道格,道格?伍德。

”“谢谢。

”对方愉快地说道,“是队伍的‘伍’,还是武装的‘武’?”道格叹了口气说:“够了,我马上就要跳下去了,但愿能跳到你头上。

”“你要跳到我头上?哦,不,先生。

我可不想让你跳到我头上。

你的地址,先生?”“地址?填入档案?”道格高声叫起来。

“九重霄,天堂,如何?对,就是那儿,家在天堂。

”道格蹙起眉头。

“不,地狱,我住在地狱。

”“地狱的门牌号是多少,先生?”“还要门牌号!”“对不起,我不过开了个小小的玩笑。

那么,先生,你的真实地址是什么?”道格盯着翻滚的波涛。

“阳光海岸,情侣崖。

”“阳光海岸?阳光海岸?对了,在这儿。

情侣崖?情侣崖?找不到,我找不到它。

你的四周有些什么?”情绪低落的道格变得暴躁起来。

“不知道情侣崖?你不可能在阳光海岸?你在哪里?布里斯班?悉尼?”“很抱歉,先生,不过,我不能告诉你。

”“那就点点头。

”道格咆哮道,“墨尔本?珀斯?达尔文?”突然,机子里咔哒响了一声,道格发出一阵狂笑。

“你在印度,是吧?我的电话被转到了孟买电讯中心了。

你甚至不是警察或者什么都不是。

”“我是。

”对方威严地说。

“说得太对了。

”道格快速说道。

“你什么都是。

操任何口音,干任何职业,是任何性别。

那么你的名字是什么?你的口音究竟是哪个地方的?”“确切地说,”对方说道,“我在浦那市,名叫哥文达。

”“浦那!那个小破地方。

”“浦那可不是个小地方,先生。

”“你离开了孟买,跑在死亡公路上吧!”“我们的人可都是驾车高手,先生。

”“当然。

”“也许,除了在雨季。

”“你们的车手跟你们的板球队员一个样。

”“我们的板球队员,先生,”哥文达冷冷地说道,“始终是世界一流的。

”“是啊,当然。

你是说像戴尔?察帕蒂那样的一流板球手?可是他连个姑娘都击不倒。

”“先生,”哥文达一字一字地说,“你是要自己跳下去还是让别人把你推下去?”“哦,是呀,推人落崖请按4。

印度队连一支由11个关节炎患者组成的板球队都打不败。

”“如果我们采取澳大利亚打法就能取胜。

”“是啊,直接射门?”“不,直接贿赂。

”“你说什么?”“因为澳大利亚只有出更大的贿赂金才能取胜。

”“你……什么?你……你竟敢?我这就飞到浦那,把你的鼻子一拳打进嗓子眼里。

”“你?谁是11人队员呢?跳崖前有11人呢,还是跳崖后仍有11人?”“跳崖?跳崖?谁说过跳崖的事了?我要去找个工作,存些钱,然后揍你个蒙头转向。

”“拨000,然后按1。

”“不!决不!决不!”道格关上手机。

算了,玛丽走就走了吧,他能面对这件事。

是这样吧?他放弃了工作,但可以把工作找回来。

不过,要羞辱欧斯板球队?没门!他犯不着跳崖。

他要跟那支厚颜无耻的冒牌板球队较量一番。

道格扬起头大步离开了山崖,这时,哥文达警官在一辆没有警察标记的车里通过双目望远镜观察着这一切。

他拨了一个号码。

一个在情侣崖脚下的警察接听了电话。

“把网收起来。

”哥文达说,“心理医生说得对,交流疗法的确有效。

”(选自《译林》2006年第2期,略有改动)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A.道格狂暴地拨着手机号,说明道格被不负责任的警察激怒了,下决心要去自杀。

B.道格跺着脚,一块岩石落下山崖,他便急忙后退了几步,从这一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道格还是胆小怕死的。

C.在道格情绪激动狂躁时,警官却以看似轻松的方式与他周旋,从中体现了警官的机智。

D.哥文达警官一直用望远镜观察道格的行动,并且在崖脚下架起网,说明哥文达对阻止道格自杀没有把握。

5.小说中的哥文达警官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分析。

(6分)6.结合小说,谈谈本文以“自杀请按1”为题目的好处。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二次元”即在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游戏(Game)、小说(Novel)(简称“ACGN”)人群组成的文化圈中,被用作对“架空世界”的称呼。

由于早期的动画、游戏作品都是以二维图像构成,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称之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

广义的二次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ACGN,同时指喜爱ACGN的群体。

“二次元文化”指在ACGN 为主要载体的平面世界中,由二次元产品所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与理念。

这里的二次元文化并不限于ACGN,还包括从ACGN向外延伸出的手办、COSPLAY等衍生产物。

(摘自《2017年中国二次元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发展前景预测》)材料二:ACGN文化圈中用“二次元”一词来表达“架空”“假想”“幻想”“虚构”之意,进而延伸用于指代“架空世界”。

而与之相对的是“三次元”,即“我们所存在的这个次元”,也就是现实世界。

(摘自百度百科“二次元”词条)材料三:二次元用户可以分为泛二次元用户及核心二次元用户,前者对动漫基本了解,会观看热门漫画或动画改变的大电影,但投入的精力和财力相对有限;后者深爱动漫作品,经常上相关的二次元网站、贴吧等,查看喜爱的二次元内容,花费的时间和财力较多。

(摘自《艾瑞咨询:中国二次元行业报告))材料四:二次元文化总是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基础材料,换置到虚构时空里,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变形或重构,最后形成客观折射现实的效果。

对于很多二次元用户来说,人与人的往来没有阶层的束缚,没有功利的导向,有的只是志趣相投的平等状态,这在无形中拓宽了用户对于二次元文化“真”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