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工业发展和园区规划经验

合集下载

产业新城: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案例分析

产业新城: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案例分析
政 府背景支持 嘚嘚
•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园区的资金筹集、土地运用、招商引资等 均采用一级政府统一支持
集团化的管理模式,扁平化的分工模式
• 扁平化、专业化分工模式,实现高效集约化管理 • 集团旗下有三大专业公司负责不同分工项目
4










腾飞 园区开发与招商
裕廊国际 咨询规划与建设服务
裕廊港 港口与物流运作
裕廊集团隶属新加坡贸工部,获得新加坡政 府土地资源、财 嘚嘚
政和税收等多种优惠支持
• 裕廊集团隶属新加坡贸工部,参与国家长远工 业用地需求
土地安排
• 先由政 府通过贷款或提供税收补贴支付,满足 嘚嘚 先期基础设施项目所需资金
•设立科技园和国际商务区
•配套服务提高园区竞争力
•从服务基地向创新型基地 转型
工业转型推动 区域城市化
区域 配套完善
成熟阶段
1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 产业升级
裕廊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起初依托自身港口优势以物流及传统制造加工业启动,中期石化 重工产业驱动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后期带动高科技研发和服务业发展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 概况
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集科技工业、居住、办公、商业为一体的综合化产业新城
中心区(居住、 商业、办公)
新兴工业和 无污染工业区
轻工业和一般 工业区
港口和重工业 区自由贸易区
石化区
【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1961-1968
•基础设施建设 •兴建标准厂房
区域初步发展
居住区 市中心
• 而后再实施资金揉入主题多元化政策,包括银
行贷 款、发放债 券等

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的启示

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的启示

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的启示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的启示一、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发展概况新加坡是一个只有700平方公里土地、480万人口的小国家。

然而这个小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突破了自身在土地、人口及资源等方面的局限,化解了亚洲金融风暴等一系列经济波动因素的冲击,在东南亚率先实现经济起飞,与香港、台湾、韩国一起被称作为亚洲经济“四小龙”。

2007年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163美元,位于世界第21位;2006年人均出口额49100美元,位于世界第1位。

取得这些巨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新加坡政府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创新园区管理方式、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园区战略,以此带动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并最终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开发与招商由最大的国有企业集团-裕廊集团(JTC)负责实施。

裕廊集团成立于1968年,归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控股管辖,下设裕廊港(Jurong Port港口与物流运作)、裕廊国际(Jurong International咨询与建设服务)和腾飞集团(Ascendas园区开发与招商)三个全资子公司。

四十年来,裕廊集团将红树林沼泽地改造成为了现代化的裕廊工业区,开发了39项工业地产,开发了30多个工业园区,覆盖面积7600公顷,建设开发了1,400套预制标准厂房设施、超过100万平方米的高层厂房。

其中重点的园区有两个商务园、三个芯片制造园、一个生物医学园及裕廊岛,成为7000多家公司的家园。

这些工业园区吸引了国内30%的就业人员,创造了25%的GDP。

二、新加坡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发展历程新加坡的经济和工业发展经历了五个主要的产业发展阶段:劳动密集型、技能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科技密集型,开拓技术企业型。

作为一个有效载体和开放平台,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推动了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和转型,成为当地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

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工业园区的战略升级和管理创新,使工业园区又成为带动新一轮经济起飞的巨大引擎。

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下讲解学习

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下讲解学习
8
工业园区域拓展
越南新加坡工业园 1995 (500公顷)
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工业园区。一流的基 础设施,完善的辅助配套,以满足园区内 员工生活,工作,娱乐和休闲的需求
9
工业园区域拓展
国际高技园区, 班加罗尔, 印度 2000 (27公顷)
班加罗尔国际技术园区是印度高新科技 园区的典范。一流的基础设施,完善的 工作,生活和娱乐配套设施,使园区备 受投资商的欢迎
3
未来五年拨款161亿元的分配
• 70%投入能取得经济成果的研发活动,比上个五年的 65%拨款要高。设立“企业结盟基金”(IAF)帮助 由本地公共研究机构பைடு நூலகம்企业的合作项目。如罗氏药剂 与本地研发机构设立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 19%为未来创新活动开创知识资本。提供有競争性资 金给研究机构,以刺激创新和最佳点子以及鼓励研发 组织进行更多合作。并在产业未形成前进行投资,为 未来创新项目的基础研究提供知识资本。
高素质人力 资源
高技能劳动员工 低缺勤率
战略合作伙伴
• 服务型安商亲商环境 • 能快速地启动项目
- 一站式的准证批示 - 税务优惠政策 - 提供出租熟地,标准厂房,宿舍住

13
苏州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经验
❖ 明确指导性招商的理念
( ) 以市场导向与战略导向型搜索客户,多种销售手法引进外资
❖ 清晰招商策略
提供临港工业区(约78平方 公里)产业定位、概念性总体规 划和基础设施规划及启动区控制 性规划的规划咨询服务。
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 下
新加坡生物科技及医药产业:大士生物医药产业园
规划面积:3.7km2 ,第一家企业进驻园区:1998年 开发模式:产业集群组团的发展模式 招商方向:著名大型制药企业、生物制药企业及各类生物医药公司 已进驻企业数量:11个,批租土地面积介于:4-20公顷 2001年进驻的GSK迄今已投资逾15亿新元在新加坡工厂

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

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
Central Xchange(汇贤谷):通信及传媒中心
Future Xchanges:预留远景产业发展用地
启奥生物医药研究园
发展目标:
工作
1)亚洲世界级的生物医药科学研发中心
55%
居住
33%
2)专业的生物医药国际会展会议中心
教育 7%
纬壹科技城主要功能元素构成
3)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业的管理中心
4)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业的风险投资中心
新生水厂 化工污水处理 化工公共管廊
通讯设施 区域冷却系统 地下公共管道
港口
机场
1414 道路
对策五 精细打造产业空间载体:工业园区
经济有效发展的
空间载体
• 推动经济多元化和 工业化
• 吸引投资 • 增加政府收入 • 降低相关基础设施
建设成本 • 促进就业和提升 技

合理规划有序开发
• 制定整体规划实现 工业发展和环境保 护的有序平衡
* 科技局的研究院和实验室宗旨是打造新加坡成为 “生物医药科学枢纽” -基因研究,生物信息,生物工程与纳米科技
*科技局的研究院和实验室五年内共有740项专利注册 和6800科学研究出版刊物。
鼓励私人企业重视和拓展研发领域
*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和加强私人企业研发领
域及提高企业研发支出
*提高企业研发支出占国家GERD的三分之二
园区共享商务平台:多媒体大礼堂、会议室、公共交流 空间、餐厅、咖啡厅
3
启汇信息传媒科技园
启汇城:一期
公寓住宅
私人公寓
4
工业化和园区开发需要注意的问题
• 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前瞻主导 • 产业发展必须以战略规划先行 • 工业园是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平台 • 工业园的规划与设计要适应新兴产业的需要 • 工业园的开发需有序按照规划方针执行

简明新加坡经济发展史及现状

简明新加坡经济发展史及现状

新加坡经济发展史及现状工业发展战略和模式独立后,新加坡政府采取了适合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工业战略,其工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劳动密集阶段。

由于独立初期,新加坡失业率高达10%,劳动力成本低廉,同时鉴于新加坡是印尼、马来西亚两地的主要转口贸易中心和加工中心,新政府首先采取了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方针,主要行业为传统手工业,如软饮料、砖土陶瓷、玻璃、印刷、木材、橡胶,之后又发展了纺织、电子零部件等产业。

政府为此采取了改善基础设施、实行税务优惠、鼓励本地投资创业、提供银行与贷款服务等措施,此外将1961年就成立了的经济发展局的主要职能定为“招商引资”,为新加坡走出独立初期的经济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入70年代后,新加坡政府开始注重发展资本密集型制造业。

力求最大限度解决失业问题,实现全民就业,因此开始大力提倡工业自动化,加强了在造船修船业、炼油厂等方面的建设。

这期间,新政府设立了裕廊镇管理局,开始工业园区和厂房的开发建设,开始大量吸收外资、特别是来自跨国公司的投资。

此外,政府海将部分私人企业无法经营的公司收为国有,如新加坡航空公司、海皇轮船公司、三巴望造船厂、新加坡发展银行等。

工业化的进步带来新加坡经济状况的全面改观。

此间,新加坡经济平均增长10%,到1979年,新加坡失业率已从1965年独立时的10%下降到3.3%;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1965年的15%上升到27%。

二、资本密集阶段。

80年代初期,随着新加坡经济基础逐步稳固,新政府开始着手重组经济结构,将制造业朝着高附加价值、更加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化。

此外,研发、设计、工程、信息科技等行业逐步兴起。

吸引到了以国际著名跨国公司为投资主体的电脑、电脑附件制造业以及石化制造业陆续落户新加坡。

为经济顺利转型,新政府提出“自动化、机械化、电脑化”发展方针,开始重视通过教育和培训开发人力资源,政府鼓励高附加价值和技术密集型投资和发展高附加价值服务业等。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经验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经验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经验新加坡位于马来西亚半岛的南端,是一个赤道国家,北与马来西亚一水相隔,东、西两面分别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相毗邻,由1个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2005年末其国土面积为699.1平方公里,人口420万人。

这个被称为地球上的小红点的热带岛国,1959年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自治邦;1963年9月16日并入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又脱离马来西亚,正式成为独立国家。

四十多年来,新加坡在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治理下,克服没有自然资源、国内市场需求小等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迈入工业化国家的行列,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一、新加坡经济的主要情况2005年,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为913.42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体中排第39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998美元,在世界经济体中排第22位。

从总体上看,新加坡的经济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1、从增长速度看,新加坡的经济增长已进入成熟成长阶段。

回顾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看出,1965-1986年,新加坡经济处于“自然成长期”,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其中1960-1984年间的GDP年均增速为9%,成为亚洲经济的"四小龙"之一;1987-1997年,新加坡经济进入“稳定成长期”;受亚洲金融风波的影响,新加坡经济自1997年开始转入“成长波动期”,GDP的增速或高或低,1997年为8.5%、1998年为-0.1%、1999年为6.9%、2000年为10.3%、2001年为-2%、2002年为2.2%、2003年为1.1%、2004年为5.2%、2005年为6.4%,经济总体上处于缓慢增长。

2、从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看,新加坡的经济结构是三次产业极不平衡。

新加坡受自然禀赋的限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弥补先天不足,通过设立开发区,吸引外国投资者,大规模地推进工业化运动;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发展第三产业。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系统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系统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运作体系一、发展规划 新加坡的发展规划采取二级体系(tow-tier system),分别是战略性的概念规划(Concept Plan)和实施性的开发指导规划(Development Guide Plan,简称DGP)或原来的总体规划(Master Plan)。

1、概念规划 概念规划是长期性和战略性的,制定长远发展的目标和原则,体现在形态结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体系。

概念规划的作用是协调和指导公共建设(pubilc sector development)的长期计划,并为实施性规划提供依据。

规划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是详细的土地利用区划,不足以指导具体的开发活动,因而不是法定规划。

在1967-1971年期间,新加坡编制了第一个概念规划(见下图)。

这是一个环状发展方案(Ring Plan),发展环的核心是水源的生态保护区,禁止任何开发活动;城市中心在南海岸的中部,将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沿着快速交通走廊(大容量快速交通体系和高速公路),形成兼有居住和轻型工业的新镇(new towns),市中心的人口和产业将疏散到这些新镇;一般工业集中在西部的裕廊工业区;国际机场位于本岛的东端。

新加坡的概念规划(1971) 在1991年,新加坡重新制定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并对概念规划进行了相应的修编,形成2000年、2010年和X年三个阶段的形态发展框架。

新一轮概念规划的重点是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中心,并形成四个地区中心,完善快速交通体系,在交通节点和地区中心周围发展由科学园区(science parks)和商务园区(business parks)构成的“高科技走廊”(technolohy corridors),提升居住环境品质,提供更多的低层和多层住宅,并将更多的绿地和水体融入城市空间体系。

值得指出的是,概念规划的远景只是一个发展目标(指新加坡的人口达到400万),并没有具体的实现期限(year X)。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总结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总结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总结1994年5月,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战略在苏州古城东部开始付诸实施——这就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之间的合作开发项目: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

时至今日,园区以占苏州4%左右的土地和人口,创造了占全市15%左右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吸引了25%左右的外资,实现了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

其中,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连续多年均位居苏州全市第一。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06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园区综合发展指数名列全国第二。

中新两国领导人和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是园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科技工业园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园区结合国情借鉴运用新加坡成功经验,则是促进园区开发建设、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有力助推器。

一、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理论依据——小平同志南巡讲话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深圳、珠海、武汉、上海时的谈话中讲到:“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

“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

这是小平同志关于“借鉴”问题的主要论述,这些论述代表了当时对“借鉴”问题认识的最高水平和最高境界,也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源动力的理论体系。

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发展源动力理论始终是最为核心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小平同志继承、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相关学说,先后提出了科学技术第一动力观,生产力发展根本动力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内在矛盾动力观和改革直接动力观。

毫无疑问,园区正是在第一源动力、根本源动力、内在源动力和直接源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应运而生并获得快速发展的。

值得指出的是,从“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成效看,它与上述各种类型的源动力都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通过“借鉴”尤其是成功的借鉴,将可更迅速地产生先进生产力,更科学地处理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更有效地促进改革进程、加大改革力度,甚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催生某种革命性的变革,从而更快捷地建立起“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并由此在迅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引发经济水平、社会活动、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等诸方面更为深刻的变化。

新加坡以规划土地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做法

新加坡以规划土地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做法
在 项 目周 期 内改 变 用 途 时 ,无 需 交
最 佳 、 率 最 高 、 益 最 大 的原 则 , 效 效
统 筹 安 排 工 业 区 内各 类 建 设 用 地 , 不 断 优化 园区 的 土地 利 用 结 构 和 布 局 , 成 比较 科 学 合理 的功 能 分 区 , 形 建 立 了生 产 建设 、 品项 目、 用 工 产 公
2B ) 在 “ 务 地 带 ” , 变 用 途 (2。 商 内 改
f 规 定 的变 动 范 围 内1不 需再 重 新 在 申请 ,同一 栋 建筑 内也 允许 具 有不 同 的用 途f 规定 的变 动范 围 内1 在 。商 务 地 带 1B) 于无 污 染 的用 途 , (1 用 商
务 地 带 28 ) 于有 污染 的用 途 。新 (2用 的商务 1 商 务 2地 带 内的产 业及 与 、 之 相 关 的活 动 是 否允 许 布 置 在该 地 带 内 ,主要 看 该 活 动对 周 围环境 是
次 允 许零 售 活 动 设 于仓 库 或 工业
带 内 。该计 划 有 利 于促 进 一 种 具有
来越模 糊 , 产业 分工越 来越 细 , 为此 , 必须提高规划 的灵活性 和适应 性 。总 的思路是 , 善用地分类标 准 , 完 增加用
地 的兼 容性 和规划 变更 的灵 活性 . 促
集 型 产 业 :沿 海 的 西南 区片 规 划 为
4注 重 土 地 立 体 开 发 利 用 . 动 . 推
限度地 减 少 了原 计 划 与 市 场需 求 不 匹 配 的风 险 ,使 得 特 定 地块 的开 发 更 富弹性 。目前 , 当数 量 的 白色地 相
带 已成 功 开 发 。关 于 “ 白色 地 带 ” 的

孙国伟(新加坡裕廊国际总规划师中国项目新加坡工业化发展经验

孙国伟(新加坡裕廊国际总规划师中国项目新加坡工业化发展经验

孙国伟:(新加坡裕廊国际总规划师<中国项目>新加坡工业化发展经验提到新加坡这是一个很小的岛国,没有淡水也没有石油,但是取得举世瞩目经济成就,在整个发展中,工业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新加坡工业发展的一些经验。

我的介绍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工业化的历程。

新加坡现在和过去截然不同的风貌,从建国出1965年,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发展,才有今天的成就,新加坡的经济经过40年的发展到2008年新加坡总人口484万,创造了国内生产总之1790亿美元的水平,人均达到36390美元,去年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增长变成负数,但是新加坡已经打造了一个多元化经济体,从建国开始,工业化比例不断增长,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在20%到25%之间。

新加坡的工业发展历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各个阶段发展重点各不相同,从建国初期的六十年代为了创造就业机会,主要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力求最大限度的解决就业,实行全民就业。

到七十年代注重发展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比如电子业和造船业等等。

同时也开发了大量的工业园区和厂房。

到八十年代随着经济基础逐步稳固,政府开始重组经济结构,将制造业朝高附加值,资本密集型方向转型,到了九十年代,开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比如市化工产品、芯片、生物医药产业。

从九十年代后期到2000年,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开始发展起来,为了寻求更高的经济增长政府投下巨资支持研发以及创新。

新加坡工业发展的历程其实就是一个工业不断提升的过程,推动工业主要的部门是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

贸工部下面有四件法定机构,其中包括国家科技研究所、国家企业发展局,经济发展局、裕廊集团、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我们裕廊集团主要角色在参加新加坡总体规划、配合经济发展战略,制订国家长远工业发展计划,土地需求以及分配。

我们也负责新加坡所有工业园区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

成立四十多年来,裕廊集团在新加坡已经开发了45个工业园区,六千六百公顷的工业地产,以及为七千多家跨国与国内企业建设了工业厂房以及450万平方公里的标准厂房。

(最新整理)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案例@产业园区

(最新整理)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案例@产业园区
足了园区中产业人群的生活 需要,吸引了更多高素质人才
•住宅和社 会区
–主要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住宅服务,区内有5000间公寓、300间独立 住宅和1200间宿舍
–实施国外人才安居计划,吸引外来高级人才
–提供综合生活、休闲环境,如公园、学校、体育馆、商场等,形成 生产和生活的综合体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 综合制造成本急 剧上升,其作为 海外制造基地的 优势逐步削弱
– 新加坡总体经济 开始转型,高科 技企业和高附加 值企业被优先发 展
– 园区设立专门的 科技工业园区和 国际商务区
– JTC开始国外项目 操作(如苏州新加 坡工业园)
– 面对经济和产业 转型及全球经济 不景气的挑战, 管理重心从对业 务的管理转变到 服务上来,把改 善对客户的服务 放在重点地位
3
裕廊工业区是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工业产 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
裕廊工业区开发现状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工业区发展现状描述
–裕廊工业区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 距离市区约10公里,面积约70平方公里
–工业区从1961年10月开始兴建,目前已发展 成为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工业产值 占全国的2/3以上
–工业区内约有7000家本土及跨国公司进驻,从 初期的出口加工制造等逐步向通讯技术、生命 科学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演化,推动了新加坡 进入新兴工业国家
–工业区具有建设现代化工业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包括港口,铁路和航空等
4
整个园区的开发过程基本上可分成五个阶段,开发重 点从侧重于园区的基本建设和管理转向创新和变革




办 公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商 业
6
综合工业区以化学化工、芯片制造、食品加工和物流 服务为核心产业

新加坡裕廊岛工业园成功因素分析

新加坡裕廊岛工业园成功因素分析

新加坡裕廊岛工业园成功因素分析摘要: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土地面积不足700平方公里,却拥有裕廊岛这个世界级炼油和乙烯生产中心。

本文将从裕廊岛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政策三个方面分析裕廊岛石化工业园从初期规划到发展成如今的化工簇群的成功经验。

同时也给我国建设中的工业园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裕廊岛化工簇群工业园裕廊岛概况新加坡裕廊岛,位于新加坡西南海滨,距市区约10公里,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新加坡政府在本岛南部的7个小群岛,用填海的方式连接而成的人工岛屿。

裕廊岛在上世纪60年代只有两家炼油厂。

1991年新加坡政府开始对裕廊岛进行全面规划,将七个小岛连成一片,并于90年代中期开始填土工程。

新加坡政府已经投资约52亿美元用于岛上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建成了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体系。

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体系,是全球重要的石油炼制中心和乙烯生产中心。

目前裕廊岛的产业以炼油、乙烯及下游石化产品为主,截至2010年,已有95家石油、石化和特种化学品公司进驻。

包括荷兰皇家壳牌(shell)、美国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美国雪佛龙(chevron)、美国杜邦(dupont)、美国伊斯曼(eastman)、德国巴斯夫(basf)、日本住友化学(sumitomo chemicals)及日本三井化学(mitsui chemicals)等业内巨头。

迄今为止,裕廊岛吸引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超过300亿新元,雇员达8千多人,是全球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心和全球十大乙烯生产中心之一。

自2006年以来,能源与石油化工业成了新加坡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总产值的最大贡献者,2008年能源石化工业总产值增长到s$970亿,占2008年制造业总产值的38.6%。

裕廊岛成功因素分析裕廊岛通过集中投资,形成了“化工簇群” (chemical cluster) ,簇群主要有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公司构成。

企业和企业之间形成上下游的关系,物料通过管道在园区内输送,企业之间共享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料和产品的物流成本和企业的投资成本。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内容摘要: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及巩固执政党执政地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许多成功做法和经验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以法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保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制度保障,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正确处理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为了保持经济社会的活力,社会福利制度的设计既要体现扶弱济困,又要有利于鼓励人民通过勤劳致富。

为此,必须把政策的重点放在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上。

一、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始终坚持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68亿新元增加到2004年的1800亿新元(注:目前1新元约合5元人民币),在长达45年的时间里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430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25200美元,进入经济发达和高收入国家行列。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努力保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着力打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据新加坡政府经济发展局的总结概括,构成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大基础条件分别是“宏观经济及政治的稳定”、“透明及诚实的法治制度”及“着重教育及培训”。

可见,新加坡政府将经济、政治的稳定看作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

为了保持社会稳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以来,对内强调各民族和谐相处、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措施扶助低收入群体;对外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从而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了相对稳定、和谐的国内、国际环境。

(二)实行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引导作用新加坡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除了执政党的先进理念和适宜的政治社会环境外,最关键的还是形成了一套符合新加坡实际、能够把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的体制机制。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和启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蒋玉尚受市委组织部委派,我赴新加坡参加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培训。

期间,我们在这座国际花园城市学到了先进的理念,收获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对我市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决策及其内涵有了更深地理解和更准确地把握。

一、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主要经验新加坡独立后,仅仅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就建设成为一座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走出了一条超常规的快速发展之路。

最具有借鉴意义的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一流规划引领新加坡走向世界宜居城市。

新加坡非常重视城市规划的科学制定和认真执行,真正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

一是高端智力制定一流规划。

立国初期,就聘请联合国组织专家,高起点、高质量编制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40-50年的发展方向,每10年修编一次。

在概念性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实施性的发展指导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每5年修编一次,以体现规划的连续性、时代性、超前性和科学性。

2001年的概念总蓝图费时4年,提出了在熟悉的地方建新住屋、高楼城市生活、更多休闲选择、商业用地更加灵活、区域商业中心、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注重认同感等7个方面的规划要点,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国家认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国55个分区的规划前景和控制参考数值,如土地使用、发展密度、高度、交通组织、历史保护和开发等。

可以说,概念总蓝图是新加坡人的梦想,而总体规划图则是实现梦想的方式。

二是以严厉的规划执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规划法令》以法律的形式赋予规划当局“禁止一切非法用途的权力”,明确“当土地或建筑物的用途不按规划而被滥用,有关当局可对物主或使用者采取强制执法措施”,违法者将被处3000新币罚款域不超过3个月的监禁,或者二者兼施。

三是阳光透明社会广泛参与。

在新加坡,城市规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共政策。

规划的编制过程和最终方案都是公开透明的,而且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公众的参与。

新加坡经验启示

新加坡经验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实现园区科学发展山东东阿工业园区刘凡成在省外经贸厅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新加坡—山东经济贸易理事会的精心组织和安排,海洋经济特色园区规划建设培训班,赴新加坡进行了为期2周的工业园区建设与管理学习培训。

整个培训课程设置合理,服务细致周到,安排了多方面的考察和访问。

两周的学习考察,我感受颇深,与世界一流的工业园区比较,我们在建设与管理上还有较大的差距,要尽快缩小这一差距,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中,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的管理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提升战略思维、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

通过培训,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增强了,视野开阔了,开展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增多了,可谓收益匪浅。

一、主要收获(一)加深了对新加坡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了解。

强烈的忧患意识,使新加坡政府苦苦探索兴国之路。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新加坡政府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推行精英政治,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不断推出一系列治国富民的措施。

如:实行国家对经济的有力控制,保证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稳定;强行推行公积金制度,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组屋政策,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可以说,新加坡通过实施“工业救国”道路和“人才战略”,不断创造着超常规发展的奇迹,通过其发展历程,我加深了对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等战略的认识,增强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深化了对新加坡“亲商”理念的认识。

政府部门、法定机构都树立了牢固的亲商理念:以为客商服务为最高宗旨,把亲商思维消化在招商引资、日常管理服务的态度和价值观中,帮助客商获得满意回报率,自身获得相应收益,从而形成双赢格局。

亲商思维是新加坡公共管理经验的核心,它认为政府并非真正的财富创造者,只有当政府成功地提供了一个适于工商业发展的环境,并使这些企业取得比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时,才能吸引更多的优质投资,国家经济才能得到快速提高。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案例详解(最全)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案例详解(最全)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产业发展 裕廊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起初依托自身港口优势以物流及传统制造加工业启动,中期石化重 工产业驱动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后期带动高科技研发和服务业发展
仓储 贸易 维修
物流
出口加工 修造船
制造 加工业
石化重工 产业
油品、燃料制剂 生产石化专业区
世界第三大炼油 中心
全球十大乙烯生 产中心之一
科技工业和商务园区: 电子、生命科学等
技术密集型产业 国际商务园区 Changi商务区(软
件、研发等知识密 集型企业) One-north园区 (创新基地) Start-up中心(服 务于新生企业)
高科技人才 白领 高级管理人员
利用最初石化的带动,中期石化产业链形成, 中后期复合型工业区发展,高新产业园区的成 熟,裕廊工业园已经发展成为集科技工业、居 住、办公、商业为一体的配套完整的综合工业 区
政府重点建设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项基础设施 兴建一批标准厂房
初具规模 1968-1990
产业转型 1990-1997
管理转型 1997-2001
创新发展机制 2001-至今
石化区拉动 区域发展
工业和高新区 发展推动区域
城市化
区域配套完善 宜居城市形成
区域城市化 发展成熟
1968.6设立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园区的开发管理 国外资本开始大量涌入,许多知名厂商选择这里作为其海外生产基地
一般综合工业区: 化学化工园区 电子晶片和显示器
制造园区 食品工业园区和物
流服务园区 三星电子和德国世
创电子晶片生产厂
企业管理层 工业蓝领 产业技术工人
人才公寓:实施国外人才安居计划,吸引外来 高级人才,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住宅服务,区内 有5000间公寓、300间独立住宅和1200间宿 舍;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成果与启示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成果与启示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成果与启示学习借鉴他人的文明成果和有益经验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

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就曾经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应该“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又郑重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在谈到经济发展时,小平同志说,“亚洲…四小龙‟发展得很快”,“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该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

”小平同志的谈话在新加坡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在李光耀资政的推动下,新加坡方面决定以不同反响的行动予以回应。

新方表示:愿意在中国选择一个地点,传授新加坡经济、公共管理方面成功的,并且是对中国适用的经验,使之对中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所裨益。

经过双方商谈,确定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

1993年5月,两国政府领导人通过换文,一致同意: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中运用新加坡经验,使之成为既能按照市场经济体制高效运作,又能避免社会混乱情况的现代文明的规范城区。

1994年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在苏州东南城郊一片荒芜的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始了国际关系史上一次创造性实践——借鉴新加坡经验。

一、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基本内容创办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央继设立经济特区、兴办经济开发区、实施浦东开发开放之后对外开放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

经过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我国的经济体制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型正逐步推进。

作为改革开放窗口和试验田的经济特区提出了以体制改革为先导,探索以注重功能效益取代单纯依靠政策优惠实现二次创业的口号。

【发展战略】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

【发展战略】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
13
新加坡工业区的规划和发展(60年代-- 80年代)
裕廊工业园区
新加坡工业发展始于60年代裕廊工业园建立 和开发
裕廊工业园是以出口导向型的电子、电脑业 为主,同时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园区的发展有裕廊港和其他城市居住,商务 和休闲配套的依托
裕廊工业园 (1968)
居住组 团
一类工业 组团
高速公路
东南亚地区最适宜从事研发的理想 之地;
新加坡全球竞争力排名提升的重要 因素之一; 主导产业:
生物科技、微电子学、机器人等方 面的研发
新加坡科学园 II 期和 III 期
科学园
科学园 I期
科学园II期
科学园III期
新加坡国际商务园
新加坡国际商务园基本情况: 面积:37公顷, 功能定位: 企业研发测试中心、区域总部、 商业教育等; 主要企业:创新科技、宏基、 欧洲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 英华美教育等;
17
1990s : 技术密集型
通过区域化发展,拓展外部经济空间 培育研发、实验室科技以及知识型产业为主导的
战略新兴企业 将若干岛屿合并为裕廊岛,并将其发展成为世界
级的石油化工中心 迈向生物科技和生物医学科学的新兴产业
18
新加坡科技走廊
由大学教育区、科学园和纬壹信息科技城组成
新加坡国立大
国际企业 发展局
能源市场 管理局
生产力和 标准局
国家科学 和技术局
新加坡 旅游局
酒店执照 管理局
4
裕廊集团的主要角色
•负责新加坡国有工业地段和园 区的规划、建设、租赁和管理
• 参与制定国家总体规划,配合经 济发展战略,研究并拟定国家长 远工业用地需求,布局域开发
•规划和建设相关工业基础设施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总结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总结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总结- 中国开发区大联播·江苏文章信息作者:未知来源:中国开发区网发布时间:2008年8月22日下午3点07分1994年5月,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战略在苏州古城东部开始付诸实施——这就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之间的合作开发项目: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

时至今日,园区以占苏州4%左右的土地和人口,创造了占全市15%左右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吸引了25%左右的外资,实现了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

其中,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连续多年均位居苏州全市第一。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06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园区综合发展指数名列全国第二。

中新两国领导人和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是园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科技工业园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园区结合国情借鉴运用新加坡成功经验,则是促进园区开发建设、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有力助推器。

一、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理论依据——小平同志南巡讲话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深圳、珠海、武汉、上海时的谈话中讲到:“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

“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

这是小平同志关于“借鉴”问题的主要论述,这些论述代表了当时对“借鉴”问题认识的最高水平和最高境界,也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源动力的理论体系。

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发展源动力理论始终是最为核心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小平同志继承、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相关学说,先后提出了科学技术第一动力观,生产力发展根本动力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内在矛盾动力观和改革直接动力观。

毫无疑问,园区正是在第一源动力、根本源动力、内在源动力和直接源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应运而生并获得快速发展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9 2.3
10
新加坡的经济和工业发展历程
开拓型 / 技术企业型
资本 密集型
科技 密集型
1990s
2000s
技能 密集型
1980s
劳动力 密集型
1970s
1960s
工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推动了经济和工业 的发p展pt课和件转型,是一个有效载体和运作平11 台
1960s : 劳动力密集型
❖ 失业率居高 (14% ) ❖ 劳动力技能水平低下 ❖ 注重于创造就业机会和出口型行业 ❖ 对高资本项目实行风险共担的伙伴关系
一类工业 组团
高速公路
教育 组团
商业组 团
居住组 团
绿化带
仓储组 团 一类工业 组团
绿化带 高速公路
二类和三类工业
组团
码头
海岸
14
裕廊工业园区
城区 裕廊港
基本情况:
面积:约65平方公里
开发时间:1962—至今
功能定位:
新加坡最大的综合工业区、世界第三大 石化炼油中心和工业港为主,并以相应 城市功能加以支撑的港区城一体化的综 合产业新城。
东南亚地区最适宜从事研发的理想 之地;
新加坡全球竞争力排名提升的重要 因素之一; 主导产业:
ppt课件
13
新加坡工业区的规划和发展(60年代-- 80年代)
裕廊工业园区
▪新加坡工业发展始于60年代裕廊工业园建立 和开发
▪裕廊工业园是以出口导向型的电子、电脑业 为主,同时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园区的发展有裕廊港和其他城市居住,商务 和休闲配套的依托
裕廊工业园 (1968) ppt课件
居住组 团
ppt课件
17
1990s : 技术密集型
❖ 通过区域化发展,拓展外部经济空间 ❖ 培育研发、实验室科技以及知识型产业为主导的
战略新兴企业 ❖ 将若干岛屿合并为裕廊岛,并将其发展成为世界
级的石油化工中心 ❖ 迈向生物科技和生物医学科学的新兴产业
ppt课件
18
新加坡科技走廊
由大学教育区、科学园和纬壹信息科技城组成
成立四十多年来,已开发 • 45个工业园区 • 〉6,000公顷 (大概10万亩) • 450万平方米标准/多层厂房 • 7千家跨国与国内企业
ppt课件
55
裕廊集团组织结构
新加坡贸工部
Ministry of Trade & Industry (MTI)
裕廊集团
JTC Corporation
裕廊港
Jurong Port
(原裕廊镇 管理局)
国际企业 发展局
能源市场 管理局
生产力和 标准局
国家科学 和技术局
新加坡 旅游局
ppt课件
酒店执照 管理局
4
裕廊集团的主要角色
•负责新加坡国有工业地段和园 区的规划、建设、租赁和管理
• 参与制定国家总体规划,配合经 济发展战略,研究并拟定国家长 远工业用地需求,布局域开发
•规划和建设相关工业基础设施
港口与物流运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裕廊国际
JURONG International
咨询规划与建设服务
腾飞
Ascendas
园区开发与招商
ppt课件
66
裕廊集团工业地产开发
❖ 45项工业地产
❖ 覆盖面积7,600公顷 (6,000公顷)
❖ 优良的设计与管理
❖ 1,400套预制标准厂 房设施
❖ 超过100万平方米的 高层厂房
主导产业:
石化、修造船、机械工程,一般制造业、 现代物流等
裕廊化工岛
ppt课件
高科技 生物技术
轻工业 一般工业
临空 产业
港口和石化 等重工业
15
裕廊工业园区
整体发展策略: ➢渐进式发展策略 ➢由点向面--- 由启动区延伸到-整个综合产业区,以组团式向外拓展延伸 ➢遵循产业发展动态组织来落实工业产业的空间布局一基本规律
新加坡国立大
学、欧洲工商 管理学院、理 工学院等是综 合性的高等学 府,设有生命 科学院、医学 院、工程院和 管理学院等专 业研究和培训 机构,为两大 高科技园输送 专业人才,构 建产学研一体 化的基础;
新加新坡加坡 理工理学工院学院
高密度 住宅区
华伦高华尔伦高尔 夫球场夫球场
欧洲工商教育部 管理学院
ppt课件
9
新加坡经济概况
人口(万人) 国民生产总值 (亿美元) 人均生产总值(美元) 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 国际收支差额 (整体平衡)(亿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额(亿美元) 失业率(%)
1960 160 4.7 290 17 0.3
>10
数据来源:新加坡统计局
ppt课件
2009 484 1,838 37900 6,620 263
新加坡的工业发展和园区规划经验
ppt课件
1
概要
➢ 简介 ➢ 扎根本土: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的建设 ➢ 转型提升:新加坡工业产业发展改革的经验 ➢ 放眼国际: 园区经济从硬件转移到软件输出 ➢ 总结
ppt课件
2
裕廊国际简介
ppt课件
3
新加坡贸工部组织
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
公用 事业局
经济 发展局
裕廊集团 JTC
新加新坡加坡
国立国大立学大学 国立大学 医院
纬壹纬科壹技科城技城
科学园 I-III期
亚亚历历山山大大医医院院
低密度 住宅区
ppt课件
19
新加坡科学园 I 期
科学园
科学园II期
科学园 I期
科学园III期
新加坡科学园基本情况:
面积:108公顷, I 期50公顷 开发时间:1984—至今 功能定位:
世界最富盛名的科学工业园之一;
❖ 便利的配套中心
ppt课件
7
成就
四十多年里,我们将红树林沼泽地 改造成为了现代化的裕廊工业区
四十多年的历史 ❖ 45项工业地产,是7000多家
公司的家园
❖ 两个商务园和科技城
❖ 三个芯片制造园
❖ 一个生物医药园
❖ 裕廊化工岛
❖ 多个专业特色园区
ppt课件
8
扎根本土 --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的建设
综合启动区
ppt课件
16
1980s : 资本密集型
❖ 目标为半导体,微电子和芯片制造/测试封装来完 善产业链
❖ 机械模具、自动化设备、航空零部件等多样化的工 程行业
❖ 充分利用国际开放合作来发展以海,空货运为主的 现代物流中转配送枢纽
❖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以现代物流业和先 进制造业,来构建和完善经济增长的双引擎
ppt课件
12
1970s : 技能密集型
❖ 失业率快速下降 (4%) ❖ 与跨国企业联手设立技能发展机构
- Tata (India, 印度) 1972,机械制造 - Rolle (Germany, 德国 ) 1973,光机仪器 - Phillips (Holland, 荷兰) 1975,电子 ❖ 抓住快速增长的行业-电子行业 ❖ 占生产总值的15% ❖ 发展培育本地中小企业以支持跨国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