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尽管对创造性有不同的定义,但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目前较公认的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以下做法值得肯定。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比如,可以提供条件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来学习,给学生呈现应用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等。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比如,在学业测试中,可以增列少部分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发挥其创造性。评估学生的考试成绩时,也应考虑其创造性的高低。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由于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从个性入手来培养创造性,也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研究者提出的各种建议,可概括如下:
1、保护好奇心。应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对其好奇求知给予赞许。好奇是创造活动的源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对学生所提的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应以肯定的态度接纳。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更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不循规蹈矩。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对平常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教师应给予鼓励。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并贯穿于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要给学生机会进行猜测,并尽量让他们有猜测的成功体验。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可以应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或通过参观、访问、开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更为鲜明、完整。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可通过给学生介绍或引导阅读文学家、艺术家或科学家传记,带领其参观各类创造性展览,与有创造性的人直接交流等,使学生领略到创造者对人类的贡献,受到创造者优良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启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发散思维训练。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用途扩散即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比如尽
可能多地说出别针的用途。结构扩散即以某种事物的结构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
种可能性,比如尽可能多地画出包含某种结构的东西,并写出或说出它们的名字。方法扩散
即以解决某一问题或制造某种物品的方法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种方法的可能性,比如尽
可能多地列举出用“吹”的方法可以完成的事情。形态扩散即以事物的形态(如颜色、味道、
形状等)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比如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办什么事。
2、推测与假设训练。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
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比如,让学生听一段无结局的故事,鼓励他们去猜测可能的结局,或读文章的标题,去猜测内文的具体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各种假设、想象,比如,假设
你当校长,你会如何管理这个学校等等。
3、自我设计训练。即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
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些物品,如贺卡、图画、各种小模型等,学生
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完成自己的设计。此项训练通常需要教师协助学生确定所设计的课题,
并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
4、头脑风暴训练。即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具体应用此方法时,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
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
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上述所列方法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交叉或重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训练方式。
培养创造性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并不存在捷径或“点金术”。创造性的产生是知识、技能、策略、动机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结果,虽然各种直接的、专门的创造性训练是有效、可行的,但不应取代或脱离课堂教学。许多研究证明,结合各个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既可
以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排斥或脱离学科而孤立地训练创造力,实际上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也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