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确定学案

合集下载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确定》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确定》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确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圆的确定》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等基本概念,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的基本数学知识,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关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心和半径的概念,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的概念,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的方法。

2.难点:对圆的概念的理解,圆心和半径的确定,画圆的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引出圆的定义。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学圆心和半径的概念,通过实例理解圆的确定。

3.实践活动:分组进行画圆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技巧。

4.合作交流:让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讨论解决画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圆的定义和画圆的方法。

6.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心:到定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构成的图形•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画圆的方法:1.确定圆心:在纸上找一个点作为圆心2.确定半径:用直尺测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作为半径3.画圆:以圆心和半径为依据,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确定》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确定》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确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圆的确定》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圆的性质以及圆的标准方程。

本章节内容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为后续学习解析几何和高等数学打下基础的关键章节。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还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圆的确定方法和相关方程的推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性质和方程。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圆的性质和图形的变换。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4.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圆的相关模型和教具。

3.练习题和案例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地球、篮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的特征。

提问:你们对这些圆形物体有什么了解?从而引出圆的定义和性质。

2.呈现(10分钟)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直观理解圆的特征。

同时,呈现圆的标准方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圆的方程形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圆的性质和方程,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给定圆的半径和圆心,求解圆的方程;或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圆的参数。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2《圆的基本性质-确定圆的条件》教案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2《圆的基本性质-确定圆的条件》教案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第24章2.3确定圆的条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以及过不在同一条直线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2、能力目标:①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②通过探索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3、情感与价值观:①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②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重点:1、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并能掌握这个结论。

2、掌握过不在同一条直线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

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三、教学难点: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流程:(一)类比联想,提出问题1.提问:同学们会画圆吗?学生回答:会.2.怎么画?作圆的关键是确定什么?学生回答:作一个圆,关键是确定圆心和半径。

3、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进一步讨论:(1)经过一个点A,是否可以作圆?如果能作,可以作几个?学生讨论回答后,请一名学生说明(如图),并得出:经过一个点A作圆很容易,只要以点A外的任意一点为圆心,以这一点与点A的距离为半径就可以作出,这样的圆有无数多个(2)经过两个点A,B如何作圆呢?能作几个?同样,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再让一名学生说明,并得出:经过两个点A,B作圆,只要以与点A,B距离相等的点为圆心,即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为圆心,以这一点与点A或点B的距离为半径就可以作出,这样的圆也有无数多个.(如图)(以上两点由于有前边两节课的知识作铺垫,学生比较容易作出.)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下面来研究,经过三个已知点作圆又会怎么样呢?仍然让学生讨论,自己动手作图,这时,学生会发现: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三个点就有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两种情况.1.作圆,使它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已知点.例1 已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已知点A,B,C(如图)求作:⊙O,使它经过点A,B,C.分析:作圆的关键是确定圆心和半径.由于所作圆要经过已知点,所以如果圆心的位置确定了,那么圆的半径也就随之确定.因此,这个问题就转化为找圆心的问题.因为所求的圆要经过A,B,C三点,所以圆心到这三点的距离相等.因此,这个点既要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又要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显然这两条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这三点的距离相等.可见圆心、半径都确定了,圆便可以作出.学生口述,多媒体展示.证明:因为⊙O的半径为OA,所以点A在⊙O上,即⊙O经过点A,又因为点O在AB的垂直平分线DE上所以OB=OA则⊙O经过点B.同理可证⊙O经过点C.所以⊙O是所求的圆.结合以上作法和证明,请同学回答:师: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的圆是否存在?生:存在.师:是否还有其他符合条件的圆呢?生:没有.师:根据是什么?生:线段AB,BC的垂直平分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这说明所作的圆心是唯一的,从而半径也是唯一的,则所作圆是唯一的.在黑板上写出:定理: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2.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能不能做圆呢?我们不妨试试看.教师和学生一起用圆规和直尺按照上面的作法作圆,看能否作出圆来,再看不按上面的作法是否有办法作圆.实践的结果是不能作圆.实际上,假定过A,B,C三点可以作圆,不妨设这个圆心为O.由点的轨迹可知,点O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上,并且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l″上,即点O为l′与l″的交点,这与“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相矛盾.(如图所示).所以,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思考)经过四个点或四个以上的点是否能作一个圆?3.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由于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由定理可知,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作且只能作一个圆.介绍有关概念:(1)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圆的内接三角形:经过一个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内接三角形.(2)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由上面作图方法还可以看出: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三、应用举例,巩固新知(一)抢答:填空:(投影打出)1、经过一个点可以作___ 个圆2、经过二个点可以作 ___ 个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作___个圆4、如右图:⊙O 是△ABC 的____圆, △ABC是⊙O 的____三角形,O 是△ABC 的____心(经过练习,巩固前边所学的知识)(二)判断:1、经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圆( )2、任意一个三角形有并且只有一个外接圆 ( )3、每个三角形都只有一个外心( )4、任意一个圆一定有一个内接三角形,并且只有一个内接三角形( )5、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都相等( )(三)生活应用:如图,这是一块残缺的砂轮,同学们能去配制一块和原来完全相同的砂轮吗?分析:要想知道圆轮的半径,只要作出圆轮残片所在圆的圆心,而从本节所学定理可知,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可确定一个圆,于B是可在残片的圆弧上任取三点,作过此三点的圆,即可确定残片的圆心和半径.(此题实际上是一个作图题,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演)(四)动手操作:1、画边长分别为 2cm 、2.5cm 、3cm 的三角形,再画出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并量出这个圆的直径(要求尺规作图,结果精确到0.1cm)2、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___ 部;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___ ;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___ 部。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定义》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定义》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定义》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定义》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的概念,接着介绍圆的性质和运算。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定义,以及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理解圆的性质,并能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和性质。

2.难点:理解和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圆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圆的实例和性质。

2.学具:准备一些圆形物品,如硬币、圆规等,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概念。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地球、太阳、硬币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它们都是圆形的。

教师总结:圆是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半径,在平面内一周的轨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详细介绍圆的性质,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同时,让学生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圆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关于圆的问题,如:如何画一个特定半径的圆?如何计算圆的面积?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沪教版(上海)数学九年级第二学期-27.1 圆的确定 教案

沪教版(上海)数学九年级第二学期-27.1   圆的确定 教案

课题: 27.1 圆的确定主备人:教学目标1.知道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判定方法,并能初步运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2.经历以过已知点画圆为线索探索确定一个圆所需条件的过程;知道“不在同一直线上三个点确定一个圆”,能画出过已知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的圆。

3.了解三角形的外心、外接圆、圆的内接三角形以及多边形的外接圆、圆的内接多边形等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点与圆位置关系的描述与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平面内不共线的三点如何确定一个圆,三角形的外接圆的作法。

设计依据教材分析:《圆的确定》这一节内容较多,课的容量大,其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描述对以后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起十分重要的铺垫作用。

学生分析:学生在六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圆的有关知识。

学生知道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等知识。

同时具备了用尺规作“线段垂直平分线”等操作技能,掌握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圆是最简单的封闭图形,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自行车的车轮、游乐园的摩天轮,天上的太阳,甚至是一枚小小的硬币,无不呈现出圆形,这些圆形在转动的过程中,显现出“圆”的和谐、匀称之美。

复习:圆的定义、圆的要素定义:圆的记法引入:视频引入,爆破某市一处废旧厂房要采取爆破处理,已知在以该厂房为中心的1公里范围内(包括1公里)都将受到扬尘污染的影响。

小明、小王、小李家分别距厂房中心1.5公里,1公里,0.5公里,问小明、小王、小李的家是否会受到扬尘污染影响?数学建模:平面内的圆把这个平面分成了三部分。

圆内,圆外,以及圆上。

(1)圆内:以圆周为分界线,含圆心的部分叫做圆的内部.(2)圆外:不含圆心的部分叫做圆的外部.(3)圆上:圆周上的点.设计意图:数学是源于生活的,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让学生先明确“圆内”、“圆外”的概念后再利用图形的直观性认识平面上点与圆的各种位置关系。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确定》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确定》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确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确定》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画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圆的确定方法,掌握圆的方程,并能运用圆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出圆的确定方法,然后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圆的方程,最后通过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画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确定方法、圆的方程以及如何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来发现圆的确定方法,理解圆的方程,并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圆的确定方法,理解圆的方程,并能运用圆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确定方法,圆的方程。

2.教学难点:圆的方程的推导过程,如何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圆的确定方法。

2.探究教学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圆的方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确定方法和方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典型的例题和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堂上练习。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方便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自行车轮、篮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的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2.4圆的确定优秀教学案例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2.4圆的确定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同时,通过互评和自评,培养学生的欣赏他人和批判性思维。
5.作业小结: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作业进行自我检查和修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纠错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途径,自主探索圆的确定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圆的确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鼓励学生相互倾听、交流、反馈,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导入,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确定一个圆的位置和大小。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圆的确定方法。在学生理解圆的确定方法后,我设计了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和提高对圆的确定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达到理解圆的确定的目的。同时,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圆的确定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达到理解圆的确定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2.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确定》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确定》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确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圆的确定》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圆的性质以及圆与直线、圆与圆的关系等。

本章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

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知和几何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圆与直线、圆与圆的关系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内容包括圆的定义、性质以及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圆相关的图片、实物等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圆的知识的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图片,如圆形的桌面、轮胎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圆?圆有哪些特点?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圆的概念。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圆的性质,如圆的直径、半径等。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圆相关的性质问题,如圆的直径是多少?圆的半径是多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回答问题。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27.1 圆的确定- 学案设计(无答案)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27.1 圆的确定- 学案设计(无答案)

圆的确定【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熟练应用圆的基本性质。

【学习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难点:熟练应用圆的基本性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圆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以点O为圆心的圆作:“⊙O”,读作:“圆O”。

圆指的是封闭的曲线,而不是圆面。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为r,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有:(1)点P在⊙O上________________(2)点P在⊙O内________________(3)点P在⊙O外________________(4)例题分析:例1.画图:已知Rt△ABC,∠B=90°,试以点B为圆心,BA为半径画圆。

例2.根据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看图想一想,Rt△ABC的各个顶点与⊙B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2)在以上三种关系中,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A3.证明几个点在同一个圆上的方法。

要证明几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只要证明这几个点与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

4.确定唯一的一个圆的条件:(1)经过一个已知点能作无数个圆!经过一个已知点并确定圆的半径同样也能作_______个圆,这些圆的圆心构成一个圆。

(2)经过两个已知点A.B能作无数个圆!这些圆的圆心在______________上。

经过两个已知点A.B并确定圆的半径,能作几个圆呢?__________ (3)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_________圆。

(4)外接圆,外心的概念。

经过三角形各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_______,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_____,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________。

外心是△ABC___________的交点(5)对于不同的三角形,三角形外心的位置也不同。

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___________,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________________,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_________________。

《圆的确定》教学设计

《圆的确定》教学设计

《圆的确定》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分析【内容】沪科版教材九年级下册“25.3圆的确定(第一课时)”【内容分析】“圆的确定”首先与作直线类比, 引入经过已知点作圆的问题即探索经过一个点、两个点、三个点分别能否作出圆、能作多少个圆的问题, 归纳总结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结论,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体会在这一过程中体现的归纳思想。

基于此,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圆及其作图方法。

2.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2.掌握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体会归纳、类比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2.学会与人合作, 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有:(1)圆的初步认识;(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3)尺规作图的基本步骤。

本节课所探究的是“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能确定一个圆”的性质, 学生的思维需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基于此,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 并能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四、教学支持条件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的部分环节, 如创设情境, 推导规律等, 以支持课堂教学,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快乐起航问题1:小明不慎把家里的圆形玻璃打碎了, 其中四块碎片如图所示, 为配到与原来大小一样的圆形玻璃, 小明带到商店去的一块玻璃碎片应该是哪一块?问题2:玻璃店里的师傅, 要划出一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圆形玻璃, 他只要知道圆的什么就可以了?为什么?板书课题 25.3 圆的确定(二)、知识回顾1、过一点可以作几条直线?2、过几点可确定一条直线?那么, 过几点可以确定一个圆呢?(三)探究新知, 构建课堂活动一:过定点A是否可以作圆?如果能作?可以作几个?学生交流讨论投影演示活动二:过两个定点A、B是否可以作圆?如果能作, 可以作几个?学生交流讨论:圆心的位置在哪儿?投影演示活动三:过三点, 是否可以作圆, 如果能, 可以作几个?1、如图, 过A、B、C三点如何作圆?分析:(1)过A、B、C三点能否作圆, 关键是看能否找到一点O, 使OA=OB=0C.(2)若经过A、B两点, 圆心O的位置应在哪儿?经过B、C两点呢?作法:作法图示1.连结AB、BC2.分别作AB、BC的垂直平分线DE和FG, DE和FG相交于点O3.以O为圆心, OA为半径作圆O就是所要求作的圆2、讨论:过同一直线上三点(如图所示)能不能做圆? 为什么?C.B.A.[师]由上可知, 过已知一点可作无数个圆.过已知两点也可作无数个圆, 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可以作一个圆, 并且只能作一个圆.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活动四:合作交流, 再获新知连接AC, 得ABC,形成概念: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圆的内接三角形。

九年级数学下册24圆课题圆的确定学案(新)沪科

九年级数学下册24圆课题圆的确定学案(新)沪科

课题:圆的确定【学习目标】1.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三角形外心的概念.2.经历不在同一直线上三个点作圆的具体过程,从圆心与半径的唯一性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道理.【学习重点】会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并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的道理.【学习难点】学会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知识链接:确定一个圆,关键是确定圆心和半径来判断仿例的做法.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经过一点可作多少条直线?经过两点呢?答:经过一点可作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可以作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经过一点A作圆,能作多少个圆?答:能作无数个圆,如图1.图1图23.经过两点A,B作圆,能作多少个圆?这些圆的圆心有什么特点?答:经过两点A,B能作无数个圆?如图2.这些圆的圆心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确定圆的条件阅读教材P21~P22,完成以下问题:1.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A,B,C,能不能作圆?关键是什么?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答: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A,B,C可以作一个圆,关键是确定该圆的圆心,可作出AB,BC两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O,即该圆的圆心,由此可得出结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2.什么是三角形的外接圆?什么是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有何性质?答: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内接三角形.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范例1:由下列条件能确定一个圆的有( D)①已知圆心和半径;②已知直径的位置和大小;③已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A.①B.②③C.①②D.①②③仿例:小明不慎把家里的圆形玻璃打碎了,其中四块碎片如图所示,为配到与原来大小一样的圆形玻璃,小明带到商店去的一块玻璃片应该是( B)A.第①块B.第②块C.第③块D.第④块行为提示: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先对学,再群学.对照答案,提出疑惑.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小黑板上,在小组展示的时候解决.范例2: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部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外心在其一边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外部的是钝角三角形.仿例1:在Rt△ABC中,∠C=90°,∠A=30°,AC=43,则此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半径为( D)A. 3 B.2 C.2 3 D.4仿例2:在Rt△ABC中,∠C=90°,AC=3cm,BC=4cm,则它的外心与顶点C的距离为( B)A.1.5cm B.2.5cm C.3cm D.4cm知识模块二反证法阅读教材P22~P23,完成以下问题:什么是反证法?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有哪几个步骤?答:先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然后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的结果,最后断定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反证法.反证法证明命题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1)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2)推理:从(1)中的反设出发、逐步推理,直至出现与已知条件、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中任一个相矛盾的结果;(3)结论:由矛盾的结果判定(1)中的“反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成立.范例3:用反证法证明“在△ABC中,若∠A>∠B>∠C,则∠A>60°”,第一步应假设( A)A.∠A≤60°B.∠A<60°C.∠A≠60°D.∠A=60°仿例1:用反证法证明“若a⊥c,b⊥c,则a∥b”时,应假设( D)A.a不垂直于c B.a,b都不垂直于cC.a⊥b D.a与b相交仿例2:如图,直线AB,CD相交,求证:AB,CD只有一个交点.证明:假设AB,CD相交于两个交点O与O′,那么过O,O′两点就有两条直线,这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相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则AB,CD只有一个交点.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确定圆的条件知识模块二反证法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定义》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定义》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定义》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圆的定义》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并能够应用圆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圆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索圆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等基本几何概念。

他们对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圆的概念和性质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圆的性质,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加深对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了解圆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的基本性质。

2.难点:理解圆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圆的性质。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形、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模型等直观教具。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车轮、地球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圆的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圆?圆有哪些性质?”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总结出圆的定义和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圆的性质,并板书。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完整版)沪科版九年级(下)数学:24.2《圆的基本性质》教案

(完整版)沪科版九年级(下)数学:24.2《圆的基本性质》教案

24.2.3圆的确定教材分析:“圆的确定”是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九年级下册第24章《圆》的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基本性质等相关知识之后的延续学习,也为后面深入学习圆周角定理等相关内容奠定基础。

其重点内容是“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个点作圆”和反证法,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规范地操作技能、探索问题能力及条理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从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来看,渗透了分类讨论、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所以本课时无论从知识性还是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确定圆的条件是圆心和半径,还学习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判定和画法,这些知识的学习会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作一个符合要求的圆,发现圆心的分布规律是学生不易发现的,因此会产生一定的思维障碍,另外在圆心的找取上,由于学生不能建立圆与垂直平分线两者之间的关联而产生知识生成的困难;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时,学生在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困难。

大多数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懒于思索,在课堂活动中习惯性充当旁观者,而不是积极主动的探究者。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三角形外心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3、理解和掌握反证法的证明方法。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目标:1、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和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通过探索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3、经历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成立的方法,体会辩证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树立探究数学问题的意识,通过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相互合作和独立思考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及其运用。

沪科版九下:24.2.4圆的确定 教案(表格式)

沪科版九下:24.2.4圆的确定 教案(表格式)

教学过程设计
3、以O为圆心,OB为半径作圆。

所以⊙O就是所求作的圆。

现在你知道了怎样要将一个如图所示的破损的圆盘复原了吗?
方法:
1、在圆弧上任取三点A、B、C。

2、作线段AB、BC的垂直平分线,其交点O即为圆心。

3、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作圆。

⊙O即为所求。

练一练:已知△ABC,用直尺和圆规作出过点A、B、C的圆
外接圆:经过三角形各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
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内接三角形
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点O是△ABC的外心
外心是△ABC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练习
1.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A.过一点有无数个圆.
B.过两点有无数个圆.
C.弦是圆的一部分.
D.过同一直线上三点不能画圆.
2.三角形的外心具有的性质是
A.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B.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C.外心在三角形的外.
D.外心在三角形内.
3.判断
(1)经过三点一定可以作圆。

()
(2)三角形的外心就是这个三角形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3)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
(4)等腰三角形的外心一定在这个三角形内。

()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圆的确定-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圆的确定-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圆的确定-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圆的概念以及圆的相关术语。

2.学会通过圆心和半径、直径、两点、切线等条件来确定一个圆。

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了解圆的概念以及圆的相关术语。

2.掌握通过圆心和半径、直径、两点、切线等条件来确定一个圆。

三、教学难点1.同时运用多个条件确定圆的圆心和半径。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黑板报或PPT展示圆的图像,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圆的认识,引出必要的圆的定义和圆的相关术语。

2. 讲解圆的确定的基本方法(1)圆心和半径确定•知道圆心和半径,就能确定一个圆。

•由圆的定义可知,任何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给定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就能唯一确定一个圆。

(2)直径确定•直径是一个圆中相对的两点所在的直线段。

•知道圆的直径,就能确定一个圆。

•给定圆的直径,就能唯一确定一个圆。

(3)两点确定•利用两点确定一个圆的方法有两种:–方法一:连接两点的中垂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直径,利用方法二可求出圆心和半径。

–方法二:连接两点的线段的中点就是圆心,两点间距离的一半就是半径。

(4)切线确定•在圆上或圆外给出一个点,作这个点到圆的切线,该切线与圆的切点所在的直线段就是圆的直径。

•利用圆的直径就能唯一确定一个圆。

3. 练习和拓展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练习:1.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2,3),半径为4,请画出这个圆的图像,并说明这个圆的方程。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2,-3)和(-4,5)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什么?3.过点(3,6)作圆(x-1)²+(y-2)²=25的切线。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的圆的确定的基本方法,强化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圆的确定是圆的重要知识点,掌握了圆的确定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让学生参与讨论、自主思考、独立解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022年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圆的确定》教案

2022年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圆的确定》教案

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4课时圆的确定1.理解并掌握确定圆的条件;2.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外心的概念,能够运用其性质进行计算(重点,难点);3.理解反证法的思想,能够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难点).一、情境导入小明不慎把家中的一块圆形玻璃打碎了,其中四块碎片如图所示,为了配到与原来大小一样的圆形玻璃,小明带到商店去的一块玻璃应该是哪一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确定圆的条件已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已知点A,B,C(如图),求作:⊙O,使它经过点A,B,C.解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作出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O,以O为圆心,以OA为半径,作出圆即可.解:(1)连接AB、BC;(2)分别作出线段AB、BC的垂直平分线DE、GF,两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O,则点O 就是所求作的⊙O的圆心;(3)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作圆,则⊙O就是所求作的圆.方法总结:作经过三点的圆,即作这三点构成的三角形的外接圆,根据三角形的外接圆的性质可知,其圆心为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依据此作图即可求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5题 探究点二:三角形的外接圆【类型一】 与圆的内接三角形有关的坐标的计算如图,△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坐标是________.解析:由图可知△ABC 外接圆的圆心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外接圆圆心在直线y =-1上,也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外接圆圆心在直线y =x +1上,则有⎩⎪⎨⎪⎧y =-1,y =x +1,解得⎩⎪⎨⎪⎧x =-2,y =-1,则两线交点坐标为(-2,-1),故填(-2,-1). 方法总结:解题时可根据外接圆的圆心的性质:三角形外接圆圆心为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列出相应的等式关系求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3题 【类型二】 与圆的内接三角形有关线段的计算如图,在△ABC 中,O 是它的外心,BC =24cm ,O 到BC 的距离是5cm ,求△ABC的外接圆的半径.解:连接OB ,过点O 作OD ⊥BC ,则OD =5cm ,BD =12BC =12cm.在Rt △OBD 中,OB =OD 2+BD 2=52+122=13cm.即△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为13cm.方法总结:由外心的定义可知外接圆的半径等于OB ,过点O 作OD ⊥BC ,易得BD =12cm.由此可求它的外接圆的半径.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4题 探究点三:反证法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圆只有一个圆心.解析:反证法的步骤中,第一步是假设结论不成立,反面成立,可据此得出假设与已知定理矛盾,进而得出答案.证明:假设⊙O有两个圆心O及O′,在圆内任作一弦AB,设弦AB的中点为P,连结OP,O′P,则OP⊥AB,O′P⊥AB,过直线AB上一点P,同时有两条直线OP,O′P都垂直于AB,与垂线的性质矛盾,故一个圆只有一个圆心.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步骤.反证法的步骤是:(1)假设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9题三、板书设计1.确定圆的条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2.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3.反证法证明的一般步骤(1)反设;(2)推理;(3)结论.教学过程中,强调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圆中充分利用这一点可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第1课时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1.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含义,体会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根据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点,能够进行相关的作图和计算(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太阳光下的影子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物体在太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与在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有什么不同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类型一】平行投影的作图如图,在某一时刻垂直于地面的物体AB在阳光下的投影是BC,请你画出此时同样垂直于地面的物体DE在阳光下的投影,并指出这一时刻是在上午、中午还是下午?解:如图,连接AC,过点D作DF∥AC,过点E作EF∥BC交DF于点F,则EF就是DE的投影.由BC是北偏西方向,判断这一时刻是上午.方法总结:(1)画物体的平行投影的方法:先根据物体的投影确定光线,然后利用两个物体的顶端和各自影子的末端的连线是一组平行线,过物体顶端作平行线与地面相交,从而确定其影子.(2)物体在阳光下的不同时刻,不仅影子的大小在变,而且影子的方向也在改变,就我们生活的北半球而言,上午的影子的方向是由西向北变化,影子越来越短,下午的影子方向由北向东变化,影子越来越长.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5题【类型二】中心投影的作图如图所示,由两根直立的木杆在一路灯下的影子判断路灯灯泡的位置.解:如图所示,两条光线的交点O即为灯泡所在的位置.方法总结:相交光线的交点即为点光源所在的位置.点光源下两个物体的影子可能在同一个方向,也可能不在同一个方向.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5题【类型三】中心投影的变化规律如图,晚上小亮在路灯下散步,在小亮由A处走到B处这一过程中,他在地上的影子()A .逐渐变短B .先变短后变长C .先变长后变短D .逐渐变长解析:在路灯下,路灯照人所形成的投影是中心投影.人的影子可以通过路灯和人的头顶作直线,该直线和地面的交点到人的距离即为他的影子的长度.因此人离路灯越远,他的影子就越长.由A 到B 这一过程中,人在地上的影子先逐渐变短,当他走到路灯正下方时,影子为一点,然后又逐渐变长.故选B.方法总结:在灯光下,垂直于地面的物体离点光源距离近时影子短,离点光源远时影子长.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 探究点二:投影与计算【类型一】 平行投影的有关计算一位同学想利用树影测树高AB ,m 的竹竿的影长为3m ,但当他马上测量树影时,发现树的影子有一部分落在墙上(如图①).经测量,留在墙上的影高CD m ,地面部分影长BD m ,求树高AB .解:方法一:过点D 作DE ∥AC 交AB 于点E ,如图①.∵四边形AEDC 为平行四边形,∴AE =CD m.∵EB BD =1.53,∴EB m ,∴AB =AE +EB m. 方法二:延长AC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E ,如图②.∵CD m ,CDDE=错误!,∴DE m.∴BE =BD +DE m.∵ABBE=错误!,∴AB =3.9m.∴树高AB m.方法总结:解决这类问题较为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画出树影在墙脚对应的树高;二是透过墙,补全树在平地上的影长.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 【类型二】 中心投影的有关计算如图,,由路灯下向前步行4米,发现自己的影子长有2米,问此路灯有多高?解:根据题意,易证,△CDE ∽△ABE ,则CD AB =DEBE ,即错误!=错误!,所以AB =4.8米.答:此路灯高4.8米.方法总结:与中心投影有关的计算,一般的解题思路是运用三角形的相似寻求对应的等量关系求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 三、板书设计 1.平行投影由平行光线所形成的投影. 2.中心投影由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探索物体与其投影关系的活动中,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在阳光、灯光下摆弄小棒、纸片,体会、观察影子大小和形状的变化情况,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定义》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定义》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定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圆的定义》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认识圆的概念,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圆的画法,并能够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的概念,接着介绍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术语,最后讲解圆的画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特征的理解还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加深。

此外,学生对于圆的画法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术语,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概念和特征。

2.圆的画法。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发现圆的特征。

2.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圆,实践掌握圆的画法。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圆规、直尺、铅笔等画图工具。

2.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碗等。

3.课件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碗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圆形。

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圆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讲解圆的概念,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圆的特征,如半径、直径等。

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术语,并能够正确地描述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圆。

在画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圆规的距离、角度等参数,确保画出的圆准确无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圆的定义和基本术语,加深对圆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圆的面积、周长等。

沪科初中数学九下《圆的确定》教案

沪科初中数学九下《圆的确定》教案

26.3圆的确定一、教学目标1、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

2、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以及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

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3、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三角形的外接圆、外心。

2、难点:(1)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并能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

三、教学过程(一)程序和流程。

创设情境过一点作直线学生构建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过二点作直线索分析作圆的条件确定圆心和半径过一点作圆可作无数个控究实验过二点作圆可作无数个(圆心的确定)过三点作圆只可作一个(圆心和半径的确定)三角形外接圆(学生构建确定一个圆的条件)归纳总结应用巩固(二)生活动1.过一点、二点作直线.CAB[生]二点确定一条直线。

2.作圆的关键是什么?[师]我们知道圆的定义是: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即为圆心,定长即为半径,根据定义大家觉得作圆的关键是什么?[生]由定义可知,作圆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圆心和半径的问题.因此作圆的关键是确定圆心和半径的大小.确定了圆心和半径,圆就随之确定.2.做一做(1)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2)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B.你是如何作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其圆心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B、C(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你是如何作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师]根据刚才我们的分析已知,作圆的关键是确定圆心和半径,下面请大家互相交换意见并作出解答.[生](1)因为作圆实质上是确定圆心和半径,要经过已知点A作圆,只要圆心确定下来,半径就随之确定了下来.所以以点A以外的任意一点为圆心,以这一点与点A所连的线段为半径就可以作一个圆.由于圆心是任意的.因此这样的圆有无数个。

2020春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24章 圆-【学案】 圆的确定

2020春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24章 圆-【学案】 圆的确定

圆的确定教学目标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以及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教学过程:一、知识连接: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什么性质?2、如何用尺规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确定圆的两要素是什么?二、探索新知:1、做一做:(1)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友情提示:以点A以外的______点为圆心,以这一点与点A所连的线段为半径就可以作一个圆.由于圆心是任意的.因此这样的圆有无数个.如图(1).(2)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B.你是如何作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其圆心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友情提示:在AB的_________上任取一点都可以作为圆心,这点到A的距离即为半径.圆就确定下来了.由于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有无数点,因此有无数个圆心,作出的圆有无数个.如图(2).(3)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B、C(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你是如何作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友情提示:要作一个圆经过A、B、C三点,就是要确定一个点作为圆心,使它到三点的距离相等.因为到A、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线段AB的________,到B、C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线段BC的_________,这两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满足到A、B、C三点的距离相等,就是所作圆的圆心.因为两条直线的交点只有一个,所以只有一个圆心,即只能作出一个满足条件的圆.回思:过已知一点可作_____个圆;过已知两点也可作______个圆,圆心在______;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只能作____个圆,圆心在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得到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2、有关定义由上可知,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circumcircle of triangle),这个三角形叫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circumcenter).巩固新知:已知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作出它们的外接圆,它们外心的位置有怎样的特点?解:如下图.O为外接圆的圆心,即外心.回思: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____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____上,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_____部.应用新知:1、已知:在直角三角ABC中,0∠A,AC=3cm,BC=4cm,则直角三角形=90ABC外接圆的半径为_______。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确定
教学目标
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以及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连接: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什么性质?
2、如何用尺规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确定圆的两要素是什么?
二、探索新知:
1、做一做:
(1)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友情提示:以点A以外的______点为圆心,以这一点与点A所连的线段为半径就可以作一个圆.由于圆心是任意的.因此这样的圆有无数个.如图(1).
(2)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B.你是如何作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其圆心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友情提示:在AB的_________上任取一点都可以作为圆心,这点到A的距离即为半径.圆就确定下来了.由于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有无数点,因此有无数个圆心,作出的圆有无数个.如图(2).
(3)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B、C(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你是如何作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友情提示:要作一个圆经过A、B、C三点,就是要确定一个点作为圆心,使它到三点的距离相等.因为到A、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线段AB的________,到B、C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线段BC的_________,这两条垂
直平分线的交点满足到A、B、C三点的距离相等,就是所作圆的圆心.因为两条直线的交点只有一个,所以只有一个圆心,即只能作出一个满足条件的圆.
作法图示
1.连结AB、BC
2.分别作AB、BC的垂直
平分线DE和FG,DE和
FG相交于点O
3.以O为圆心,OA为半
径作圆
⊙O就是所要求作的圆
回思:过已知一点可作_____个圆;过已知两点也可作______个圆,圆心在______;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只能作____个圆,圆心在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得到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有关定义
由上可知,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circumcircle of triangle),这个三角形叫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
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circumcenter).
巩固新知:
已知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作出它们的外接圆,它们外心的位置有怎样的特点?
解: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