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形制式样一览表
宋代汉服形制全面介绍
宋代汉服形制全面介绍宋代汉服形制是中国服装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集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精髓。
宋代汉服形制在整体上可以分为上衣、下装、鞋袜、头饰四个部分。
1. 上衣宋代上衣多数是对襟蟒衣,分两种:一种是直裾蟒衣,一种是斜裾蟒衣。
直裾蟒衣裥边翻起,领子挺直,米袖或鹞翎袖,下摆悬垂。
斜裾蟒衣前身板比后身板长,衣服左右分为两瓣,从胸前垂到衣袖附近时断裂成两条裙,两条裙在前胸交叉成斜口。
除了蟒衣之外,宋代上衣的变化与唐代相比并不多,只是有了一些新的细节处理。
比如在领子的处理上,出现了特殊的“花翎领”,在下摆处又加入了“悬裆”和“不翻边”。
2. 下装宋代下装并不像上装那样严格,可以搭配着直裾蟒衣或斜裾蟒衣。
宋代的下装主要有直裆裤和胯裆裤两种。
其中直裆裤的特点在于下摆宽大,飘逸舒适,胯裆裤则是腰身较低,纤细延长。
此外,还有一种少见的褶裙,在与蟒衣一同穿着时能更好地彰显女子的柔美飘逸。
3. 鞋袜宋代的鞋袜是整个汉服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鞋常常出现对襟鞋、留脚鞋、凉履、窄跟鞋等多种不同款式,颜色和材质也各具特色,有滑稽的绣花鞋,也有古朴的布料鞋。
而袜子则以漂亮的颜色和细心的绣花在宋代时期非常普遍。
4. 头饰宋代头饰比较多元化,包括钗、簪、冠、笄、纱、巾等多种形式。
其中头钗是最为常见的,其造型、材质、颜色都变化多端:有的是花草鸟兽造型的,有的是圆月形、方形、三角形的;还有的是由金属、玛瑙、珍珠等珍贵材料作成的。
总体来说,宋代汉服形制在继承唐代优秀文化基础上,更加具有精细、考究的特点,既展现了当时上层社会的尚贵风范,也有着平民百姓的质朴和自然之美。
它在历史和文化层面上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服装史中不可忽略的一环。
汉服简介 附图
漢服简介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
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
汉服的基本款式大约有九类,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领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变化演绎出几百种款式。
他与西服大不相同,与那些即使受到汉服影响而产生的韩服、和服等服饰也不同,足以体现华夏民族的特色。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
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
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展品簡介:第一部分:深衣之曲裾曲裾释义:古代深衣之裳计有十二幅,皆宽头在下,狭头在上,通称为衽,接续其衽而钩其旁边者为“曲裾”。
記載:见《礼记深衣》“续衽钩边” 唐孔颖达疏。
《汉书·江充传》:“ 充衣纱縠襌衣,曲裾后垂交输,冠襌纚步摇冠,飞翮之缨。
”《易经》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到汉代时,服饰制度虽还不够完备,但对宫中的后妃们的衣饰已有了明确的规定,汉代妇女礼服采用深衣制,《续汉书·舆服志》:“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绀上皂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
”《后汉书》中也有同样的记载:汉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饰,绀上皂下;蚕服,青上缥下,都是深衣制(即单衣)。
深衣当时是男女通用的服装。
《礼记》的《玉藻》、《深衣》对深衣制有很多记载,内容所谓“应规、矩、绳、权、衡”之类,重在“明礼”。
《礼记集解》、《礼记集说》、《深衣考》等文献了解,深衣在制作过程中,有很多的规定,比如“缘”的颜色的规定,则有:若父母、祖父母皆健在,缘用彩色;若父母全、祖父母不全,缘用青色;父存母亡,缘用青色;若父亲亡,缘用素色,衣料颜色则避免用素色。
如何识别各个朝代的汉服
如何识别各个朝代的汉服汉服,汉民族的传统服装,汉服不论朝代一脉相承但却各有不同。
汉代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
而汉代妇女的礼服,以深衣为主。
只是这时的深衣已与战国流行的款式有所不同。
显著的特点是,衣襟绕转层数加多,衣服的下摆增大。
衣式形制有交领、右衽、胡袖、直裾,袖与下摆均镶大幅的宽缘。
此件衣服有一大特点,就是有一个宽大的续衽,即衣襟(古代称“衽”)自腋下镶于下裾部位,直通与下摆平齐,好象是右衽的继续,故名“续衽”。
这种续衽宽边直裾式深衣是西汉长沙地区流行的款式,但保持着以前的直裾形式,这在当时是为了与刚才介绍的“曲裾”形式相适应。
它可以将宽大的衣襟覆包于身后,再用腰带束紧,在冬天能起到取暖的效果。
魏晋南北朝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打到俊俏潇洒的效果加上丰盛的首饰,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此图为穿汉化衣裙的贵妇。
汉末魏晋六朝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最能代表六朝时期贵族对妇女在服饰、妆容上的审美倾向的,莫过于曹植在《洛神赋》中描绘的洛神形象了。
这位“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遥兮若流风之回雪。
首先从衣裙上看,有杂裾垂髾服、对襟衣衫、条纹间色裙、襦、袄、大襟衫等。
杂裾垂髾服的特点主要在下摆。
通常将下摆裁制成数个三角形,上宽下尖,层层相叠,因形似旗而名之曰“髾”。
除此之外,围裳之中还伸出两条或数条飘带,走起路来,随风飘起,如燕子轻舞,煞是迷人,故有“华带飞髾”的美妙形容。
隋朝隋朝民间妇女穿青裙。
妇女外出戴幂罗,把面部罩住。
这类打扮,都吸收融合了南北朝时期胡服的艺术特色在内,对唐代女服有很大影响。
,隋朝妇女日常服饰大多为襦、衫、袄、裙等。
汉服中国古代服饰介绍及欣赏(上)
汉服中国古代服饰介绍及欣赏(上)一、商周服饰1、商周贵族服饰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
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2、东周男子服饰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只是略有变化。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
这个时期还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挂玉制饰物。
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绅带”;另一种以皮革制成,叫“革带”。
矩领窄袖长衣展示图。
窄袖织纹衣穿戴展示图。
3、战国妇女服饰楚墓出土的战国中期服饰实物,有绢、罗、锦、纱、绦等各种衣着十余件。
锦袍前身、后身及两袖各为一片,每片宽度与衣料本身的幅度大体相等。
右衽、交领、直裾。
衣身、袖子及下摆等部位均平直。
领、袖、襟、裾均有一道缘边,袖端缘边较为奇特,通常用两种颜色的彩条纹锦镶沿。
图为楚国贵妇的直绣罗单衣及刺绣纹样。
曲裾深衣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
“衽”就是衣襟。
“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
“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
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图为战国妇女的曲裾深衣。
二、秦汉服饰1、秦汉皇帝服饰冕冠,是古代帝王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
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
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
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
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
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
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
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
中国传统服饰
。
大褂
留钱 尾 的 清 发中 。 , 初 不孔 并 而 的 留。 要 是 剃 头而 求 如 发 。且 发 左 绝 ”“ 辫 图 非 留必所电 头须示视 不能的剧 留穿金里 发过钱美 ,铜鼠化
秦汉时,胫衣发展为连腰没裤 裆的套裤,也就是开裆裤,正 式名称为“袴”。中原服饰文 化和礼仪文化传统根深蒂固, 帝王将相的服饰十分繁琐复杂。 比如全套冕服除了上衣下裳外, 还有冠、帻、带、黻、佩绶、 舄等许多附件,这些服饰穿脱 极不方便,如果裳底穿合裆裤, 内急时造成的不便可想而知, 因此这些正装底下一定配穿 “袴”。从中不难看出着“袴” 者多为有身份人的人,这也就 是“纨绔子弟”这个成语的由 来。
纤腰玄折,嬛倚低昂
缥缈兮翔凤,婉转兮游龙
系带隐扣是汉服的主
要特 征之一,通身不用 纽扣,用衣带固定衣服 各部位。而且汉服的缘 边曲线流畅,多只是轻 描淡写的一道,与整体 风格相和谐。这些特点 使得汉服整体简洁流畅, 富有韵律。 还有好多人问,汉服的 特征是什么?是交领还 是大袖?其实,最特别 的就在于他用二维的线 条表达了四维的空间。 用本应是物体“静”, 表现出了生命的灵动。
元
宋
明
龙数一般 为9条 :前 后身各3条, 左右肩各1 条,襟里 藏1条,于 是正背各 显5条,吻 合帝位 “九五之 尊”
清
汉服:深衣
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 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通俗地说,就是 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称为 “衣缘”或者“纯”);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现代人文学者建议将深衣作为华夏民族的服装来推广,作为华 夏服饰文化的代表。
翩若惊鸿
曹衣当风
琴瑟在御,裾袂于飞
汉朝服饰讲解版
汉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袭秦制。
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
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1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
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
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
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二、汉服的特征:v汉服有如下基本特征:v交领v右衽v无扣系带三、汉服形制(1)上衣下裳(衣裳制)冕服、礼服、襦裙(2)衣裳相连(深衣制)深衣就是上下缝合在一起的款式。
它是最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款式。
有直裾深衣与曲裾两种形式。
大约在公元前九世纪出现,后世以礼服形式存在。
男子袍服与冠履(幻灯片)商周以前多用巾约发,西汉末年发展成为帽箍式的帻。
故秦汉男子多以巾帻裹头。
“崇其巾为屋”指巾帻顶端的隆起部分,形似尖角屋脊,又称“介帻”平顶的巾帻则称“平顶帻”或“平上帻”这两种,是汉代男子的基本首服。
帻:即是包发巾的一种,秦汉时不分贵贱均可戴用,戴冠者衬冠下,庶民则可单着之。
其形似便帽,多平顶的,称“平巾帻”,有屋顶状的,叫“介帻”。
庶人的巾帻只能用黑色或青色。
所以秦称人民为黔首(黔,黑色),汉称仆隶为苍头(苍,青色),都是从他们头上的巾帻颜色来区别的。
巾:秦汉时男子头上戴巾,主要有两种。
①葛巾:用葛布制成,单夹皆多用本色绢,后有两带垂下,为士庶男子用。
②缣巾:缣巾:因用整幅细绢做成,又叫“幅巾”通常以缣帛为之。
西汉初多为劳动人民所服,东汉时不分贵贱。
汉末仕宦王公贵戚,不戴冠时,以戴幅巾为雅,后来普及开来。
汉末黄巾起义,即为黄色幅巾,后世将这两种巾通称为“汉巾”。
汉代官员戴冠,冠下必衬帻,并根据品级或职务不同有所区别。
戴冠衬帻时冠与帻不能随便配合,文官的进贤冠要配介帻,而武官戴的武弁大冠则要佩平巾帻。
“卑贱执事”们只能戴帻而不能戴冠。
(幻灯片)汉代的冠帽是区分等级差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西汉汉服形制
西汉汉服形制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汉族文化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汉服作为一种特殊的服装形制,成为了当时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汉汉服形制包括了服饰的种类、款式、颜色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西汉汉服形制。
一、男性汉服形制1. 头饰:西汉男性通常戴着帽子,主要有“巾”、“冠”两种类型。
巾是一种简单的头巾,用来保护头部和遮阳;冠则是一种华丽的头饰,用来显示身份和地位。
冠分为五等,从低到高分别是布冠、绢冠、皮冠、石冠和金冠。
2. 上衣:西汉男性上衣主要有衫、袍和褙子三种类型。
衫是一种类似于现代上衣的短袖外套;袍是一种长袖长袍,通常用于正式场合;褙子则是一种束腰外衣,适合日常穿着。
3. 下装:西汉男性下装主要有裤子和裙子两种类型。
裤子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裤子的下装,通常与衫或袍搭配;裙子则是一种长款下装,通常用于正式场合。
4. 鞋袜:西汉男性穿着的鞋袜主要有靴、履和袜三种类型。
靴是一种高筒鞋,适合户外活动;履是一种低筒鞋,适合正式场合;袜则是一种穿在脚上的袜子。
二、女性汉服形制1. 头饰:西汉女性头饰主要有发髻、发簪和发钗三种类型。
发髻是将头发盘成一个圆形的造型;发簪是一种用来固定发髻的装饰品;发钗则是一种用来梳理头发并固定头饰的工具。
2. 上衣:西汉女性上衣主要有衫、褙子和襦裙三种类型。
衫和男性的衫相似,但长度稍长;褙子则是一种束腰外衣,适合日常穿着;襦裙则是一种类似于现代上装的连衣裙。
3. 下装:西汉女性下装主要有裙子和裤子两种类型。
裙子是女性的主要下装,有长款和短款之分,通常与上衣搭配;裤子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下装,主要用于特殊场合。
4. 鞋袜:西汉女性穿着的鞋袜主要有履、袜和踏云三种类型。
履和男性的履相似,但款式更加精致;袜是一种穿在脚上的袜子;踏云则是一种高跟鞋,适合正式场合。
三、汉服颜色西汉时期的汉服颜色多样且富有象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颜色及其象征意义:1. 红色:代表吉祥、喜庆和祝福。
超全面图文详解不同朝代、形制、样式的汉服
• 衰落与复兴: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包括政治运动和西方服饰的冲 击,汉服一度被边缘化。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和对传统文 化的重新认识,汉服也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并在许多场合得到展示 和推广。
明代男子主要服饰之一,上下连 裳,衣身紧身窄袖,下摆呈马面
形状。
飞鱼服
一种赐服,由上衣、下裳和披风组 成,衣襟左右掩合,下摆开衩。
袄裙
明代女子主要服饰之一,上衣为短 袄,下裳为长裙,裙腰高系,显得 身材修长。
PART 03
不同形制的汉服
REPORTING
深衣制汉服
定义
深衣制汉服是指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在腰部相连,形成整体的一种汉服形制。其特点是 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PART 04
不同样式的汉服
REPORTING
曲裾汉服
曲裾是汉服的一种款式。按照《礼记》记载,深衣一大特点是“续衽钩 边”,也就是说“这种服式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幅向后交掩的曲裾”。
曲裾的出现,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 保护就符合理并合礼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发明袴的先秦至汉代较 为流行。
上衣下裳制汉服是指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分别穿着的一种汉服形制。
上衣为交领右衽,下裳为围合式的裙子。
02
流行年代
上衣下裳制汉服流行于春秋战国至汉代,后逐渐演变为其他形制。
03
服饰结构
上衣下裳制汉服的基本结构包括上衣、下裳、蔽膝、佩绶等。其中,上
衣多为交领右衽,袖宽且长;下裳为裙子,由多幅布帛拼合而成,腰间
流行年代
深衣制汉服流行于先秦至汉代,是士人阶层的常见服饰。
20种汉服形制介绍
20种汉服形制介绍1. 旗袍: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服装,通常由长衫和裙子组成,女性常穿。
2. 襦裙:襦裙是一种流行于唐代的女性汉服,上衣为襦(ru)领式设计,下摆多层纱裙。
3. 长袍:一种常见的男性汉服,通常由长袍、腰带和内衬组成,常见于历史剧或正式场合。
4. 背心衫:也称为"褡裢坎",是男性汉服中的一种上装,没有袖子,适合夏季穿着。
5. 对襟衫:这是一种男女通用的传统汉服,前襟两侧对称开襟设计。
6. 袍子:类似于长袍,但长度更短,并且没有腰带,常用于日常穿着。
7. 衫裤:一种传统的男性汉服,由上衣和长裤组成,适合日常生活。
8. 工作服/劳动服:汉服的一种变体,结合了传统元素和现代实用性,常见于工作场合。
9. 童装:专门为儿童设计的汉服,通常采用亮丽的颜色和可爱的图案。
10. 礼服:一种正式场合穿着的汉服,常见于婚礼、庆典等重要场合。
11. 朝服:古代官员在朝廷上穿戴的汉服,根据官职不同有不同的等级。
12. 宫廷装:专为皇室贵族设计的华丽汉服,常见于历史剧或宫廷展览。
13. 文胸袄:一种女性汉服,由胸衣和外罩组成,强调胸部曲线。
14. 鸽子裙:一种女性汉服,有多层裙摆,看起来像鸽子展翅飞翔。
15. 花褶裙:流行于明清时期的女性汉服,裙身下摆呈现出花瓣状的褶皱。
16. 四川汉服:四川地区特有的一种汉服,以其独特的样式和绣花工艺而闻名。
17. 清代汉服:清代汉服是清朝时期的传统服饰,注重细节和刺绣装饰。
18. 民国汉服:民国时期的汉服,结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呈现出简约而时尚的风格。
19. 古装剧汉服:在电视剧或电影中经常见到的重现历史场景的汉服。
20. 客家汉服:客家地区的特色汉服,注重实用性和耐穿性。
汉服形制整理
男:深衣:衣裳相连:曲裾,直裾(始于汉,盛于东汉之后,属于深衣的一种)两边不开裰也无摆,礼服级别高于道袍直缀(始于宋,流行于僧人之中,明,流行于文人,士大夫)两边开裰无摆道袍(源自于周武王,盛于明,是儒生居家时的外衣,也可以作为衬袍或平民男子婚服)两边开裰有摆裋褐(农民百姓最常穿着的衣服款式之一)玄端(玄色礼服,是先秦朝服的上衣,汉明帝将玄端朝服改为朱衣朝服,沿袭到明朝,上衣下裳)圆领袍(魏晋南北朝时期从胡人传入汉地的一种服装,盛于唐,宋明发展为礼服,袖口也有变化)襕衫(始于唐代,盛于宋明,到膝处有一道接缝,多用圆领,为职官公服,学子亦多穿着)大氅(又称氅衣,也称作军大衣,由道教鹤氅演变而来。
只男性穿着,特点是对襟大袖,整体宽大且有系带,只做常服穿着)飞鱼服(明代锦衣卫朝日、夕月、耕耤、视牲所穿官服,明代仅次于蟒服的一种赐服。
飞鱼服在弘治年间时一般官民都不准穿着。
后来明朝规定,二品大臣才可以穿着飞鱼服。
景泰、正德年以后,在品官制服之外赏赐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
斗牛服等级高于飞鱼服)衣裳制是华夏文明中服饰礼仪规格最高的形式。
衣裳只是一种形制。
褙子(男款的褙子和男款大氅一样,都是比女生的用色素净.深色居多..还有不少纱质的...褙子可以配直裰穿,宋代男子的褙子常衬于公服内,很少外穿。
女子的褙子则外穿,并成为典型的常服款式。
宋代褙子的领型有直领对襟式、斜领交襟式、盘领交襟式三种,以直领式为多。
斜领和盘领二式只是在男子穿在公服里面时所穿,妇女都穿直领对襟式)半臂(半臂其形似似衫去其长袖,成为宽口短袖衣,其形制与衫齐长。
交领、腰下接襕。
男子半臂长及膝部。
明代演变为褡护)女:深衣:曲裾(续衽绕襟,是汉服深衣的一种,秦汉时期常见服饰),直裾(不绕襟)襦裙(始于战国时期,盛于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裙腰之高低:齐腰襦裙,高腰襦裙,齐胸襦裙。
领子的式样:交领襦裙,对襟襦裙。
是否夹里:单襦和复襦,单襦近于衫,复襦则近于袄)袄裙(流行于宋明,袄为有衬里或夹层的上衣,衫为单衣,上袄有长短,还有立领和交领,上衣袖口是封口,有琵琶袖、窄袖等等款式,下裙为褶裙或者马面裙,典型的上衣下裳制式,简洁礼服)短褐:跟男子类似圆领袍:跟男子类似大袖衫(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之际的贵族礼服)褙子(以直领对襟为主,腋下开胯,腰间用勒帛系束,下长过膝,逐渐成为后世女子的一种常礼服。
汉服形制式样一览表
汉服形制式样一览表
适用各类袍、深衣、短褐、衫、罩衣、配件半臂等,只要是汉元素即可混合搭配适用,即为现代汉服。
1 / 10
2 / 10
4 / 10
3、袍
有腰饰
无腰饰
腰封 带〔下式同腰封〕 宽腰封
窄腰封〔下式同宽腰
中腰封〔下式同宽腰
直裾
杂裾〔同直裾〕
曲裾〔同直裾〕
袖长
广袖
窄袖
中袖〔式同广袖 大袖〔式同广袖〕 后弧袖
大喇叭袖 方袖 后梯形袖〔下式同后弧垂弧袖 直袖 箭袖 前弧后衫形袖〔日〕
前弧袖〔日〕 马蹄袖〔满〕 弧袖〔韩〕 小喇叭袖
勾边
否〔下式同勾边〕
直身 直缀
5 / 10
〔接上后弧袖〕勾边
无缘 隐缘〔下式同无缘〕 有缘〔下式同无缘样式
领型
宽领
窄领〔下式同宽领〕
中领〔下式同宽领〕 勾边
否〔下式同勾边〕
无缘
有缘〔下同无缘样式见
隐缘〔下同无缘〕 底型
勾边
否〔下同勾边〕
无缘
隐缘〔下同无缘〕 有缘〔下同无缘,样式
收袂无祛式 收袂有祛式
里祛 外祛
汉服缘边佩饰样式一览表
6 / 10
7 / 10
8 / 10
适用各类袍、深衣、短褐、衫、罩衣、配件半臂等,只要是汉元素即可混合搭配适用,即为现代汉服。
10 / 10。
明代汉服形制全面介绍
明代汉服形制全面介绍明代汉服形制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服装形制,具有明代时期的特色和风格,以下是明代汉服形制的全面介绍:一、服装外型:1.上衣:上衣以短褂、长袍、大袖衫为主。
短褂为肚兜长度以上的衣服,衣裙短而腰小。
长袍则为长衣,长及足踝,有下摆,胸前有领子。
2.下装:下装主要以裤子和裙子为主。
男子裤子为轻质宽松的丝绸裤,女子裙子为宽松的长裙,身后有单独的缝合的裙褶布边。
3.头巾:头巾分为男女两种,男子头巾为头绳,女子头巾为发髻。
4.鞋袜:男子鞋袜为短筒、长筒布鞋和草鞋。
女子则穿靴、绣鞋和凉鞋。
二、颜色与花纹:1.颜色:明代汉服以红、黄、紫、青、翠为主。
其中红色是祥瑞、吉庆的象征;黄色是君主的尊贵和权威;紫色是高贵的象征;青色是清新和安宁的象征;翠绿色则是一种自然的美丽。
2.花纹:明代汉服花纹以龙、凤、梅、兰、竹、菊等为主。
龙、凤、麒麟是皇家衣饰上常用的图案,也是吉祥的象征;梅、兰、竹、菊则是品格高尚、品德高洁的象征。
三、细节设计:1.襟口:襟口可以为正襟式、斜襟式、交领式等,也可以带有领子。
女子可装饰在领口的金钩、银钩来点缀。
2.袖口:明代汉服袖口分为分叉袖和直筒袖,分叉袖设计有几种:平分叉、侧分叉、后分叉、合分叉。
3.衣腰:明代汉服衣腰宽松,中间还有腰带来加固。
腰带可以是皮革、绸缎、银饰等材质制作而成。
4.衣裳下摆:男女衣裳下摆的长度不同,女子的裙摆一般比男子长,可达到地面。
总的来说,明代汉服形制有许多特点,如红、黄、紫、青、翠等颜色的运用、龙、凤、梅、兰等花纹的图案设计、襟口、袖口、衣腰的细节处理等。
这些特点都表现明代汉服的文化特色和服饰风格。
汉服形制科普
汉服形制科普汉服基本结构汉服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
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
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
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
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
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
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裋、深衣。
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
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衣裳】汉服款式之—古人把上半身的衣服叫衣,下半身的衣裙叫裳。
衣裳是汉服的最初形制。
即上衣下裳,上半身穿着上装,下半身穿着下装中的裳。
《周易·系辞下》有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有记载中出现“衣裳”二字,衣裳制是华夏文明中服饰礼仪规格最高的形式。
【交领襦裙】汉服款式之一,即上襦下裙,交领右衽。
襦裙作为汉服的主要形式,细节一直有变化,有的为深交领至腋下,袖緣很宽,袖根宽于袖口,有腰线,多认为是中衣款式。
也有的为浅交领,袖根和袖口宽度一样,为直袖,袖緣窄,有腰线,多认为是外穿的襦裙。
【对襟襦裙】汉服款式之一。
襦是一种短衣,最长到膝部,搭配间色裙或素裙。
对襟襦裙特征是直领,对襟,衣袖有宽窄两式。
两晋时期襦裙腰间可以配束带,带下有围腰,是比蔽膝短的一种腰饰。
【袄裙,或者叫衫裙】—上袄下裙,汉服款式之一。
长袖袄衫,交领右衽,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
下裙多配马面褶裙或普通褶裙。
马面裙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两侧裙幅打褶,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称“马面”,上多装饰膝襕纹样,故也称襕裙。
袄裙的款式影响了朝鲜宫样及中国其他民族。
【齐胸襦裙】:是襦裙根据系结位置分出的一种款式。
她是将裙头和系带束在胸上方,顾名思义曰“齐胸”。
起于隋,兴于唐。
裙摆垂坠,飘逸,分对襟和交领,对襟居多。
齐胸襦裙上襦多束于裙内。
很多人容易把齐胸襦裙和韩服弄混,两者的区别是很明显的,韩服上衣交领的系带多在胸前,上襦多在裙子外,韩服是由明制衣服发展而来的。
中国汉服演变简史
上下连裳制
• 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 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 。
• 裙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样式,外观区别在于下身是否有围绕 的线条。
上下通裁制
•在频繁的社会活动中行动不便,汉服男子 的制式从衣裳发展到深衣,而分开裁剪再 拼接还是觉得麻烦,于是又发展成了上下 通裁的长衫。
• 根据衣制分类
汉
• 上衣下裳制 (衣裳类)
服
• 上下连裳制 (深衣类)
分
• 上下通裁制 (通裁类)
类
上衣下裳制
• 上衣下裳制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 制,为了表示尊重传统,后世最 高级别的礼服一直是衣裳制;后 世男子的服制由于后来出于行动 方便的内在缘由逐渐向一体式发 展,而不需要太多活动的女子, 则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老的衣裳 制
而现如今,绝大多数中国汉族人并不知道自己 民族的传统服装,或只知一二,在端午、中秋 等种种本应展现“中华文明”的场合,也难以 见到汉服的踪影。
谢谢观赏
历代汉服演变
2015级对外汉语系 杜娟
汉服: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
装、华服,是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
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 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
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汉民族服饰传
统延续了超过3700年的时间。其间汉服随时代变迁发 展出了丰富多彩的样式,但其最主要形制,“交领右 衽,上衣下裳”的特点却始终没有改变。
基本特点:交领斜襟、 右衽、系带
基本形制:衣裳、深 衣、袍衫、襦裙、襦 袴
组成结构:首服、体 衣、足衣、配饰
“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于殷商黄帝时 期,殷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 时,服饰制度逐渐完善。并通过汉朝依据 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 设教的一部分。“黄帝、尧、舜,垂衣裳 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指上衣下裳传 统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
各个朝代汉服的种类及介绍
各个朝代汉服的种类及介绍汉服,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不可遗漏的精髓之一。
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尧舜时期,经历了不同朝代的演变,形成了不同的样式和特点。
下面,我们就来一步步了解各个朝代汉服的种类及介绍。
1. 春秋战国时期汉服春秋战国时期的汉服主要是长衣和短褐。
长衣就是道袍的前身,由身、袖、领三部分缝制而成,袖口、下摆和领口处镶有华美绸缎,表现了华贵感。
短褐则是长袍的前身,由小矩形的布料拼接而成,采用深色系,整体朴素简洁。
2. 秦汉时期汉服秦汉时期的汉服整体风格简洁耐看,重点在于剪裁和细节处理。
众所周知,秦朝建国时,秦始皇进行了“焚书坑儒”的残酷行为,而当时的服饰也无一幸免,崇尚素雅的汉服风格应运而生。
女子的汉服多使用对襟衣、宽袖和庄重的色调,男子则是穿着长袍、蟒衣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服,体现了大一统的文化内涵和多元文化的交融,穿着风格也相对豪华奢侈。
特别是女性的汉服,使用了大量的云龙纹、葡萄枝纹、霓虹纹等装饰,细节处理也更为注重。
男性则多使用高冠、细袖、短衫等服饰,衣袴幅度越来越宽。
4. 唐代汉服唐代汉服堪称汉服发展历史上的巅峰之作,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
首先是“衣冠伦敦”,即规定男子穿戴必须遵循的严格规定,其次是“袍褶长,裙襖大”,强调服饰尺寸应该比人的身材大,并且多使用四马褂、直筒袖的服饰。
至今人们依然钟爱这个时期的汉服。
汉服发展至今,多种多样的样式和类型已经涌现,而每一个时期的汉服,都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分文化遗产。
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汉服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形制
1.衣裳制(上衣下裳制)即把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上身穿衣,下身穿裳,下裳中的“裳”也即裙子,上衣下裳制是汉服体系中最古老的形制。
汉语所谓“衣裳”就是来源于此。
“上衣下裳”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服饰形制,产生流行的主要时代是先秦,是汉服的源头、基础形制。
上衣下裳也是适应性最广的穿法,不限男女,既可以是华贵严肃的礼服,也可以是方便轻松的常服,汉代以后流行的上襦下裙制、上衣下裤制本质上也都属于“上衣下裳”。
2.深衣制(上下连缝制)深衣制形成于周朝,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在腰部相连,形成整体,也即上下连裳,在裁剪上就是分别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后再缝缀在一起,最后衣服还是一体的样式。
深衣男女均可穿,既可用作礼服,又可日常穿着。
深衣普及率很高,流传的时间有三千多年:从先秦到明代末年。
深衣分为直裾和曲裾两大类,主要作为正规场合礼服,大气儒雅、中正平和、风韵满满,男女皆穿。
其中,直裾左大襟从前胸绕到右后方之后垂直而下,简洁干练、中正肃穆,是历代男子礼服的通用服饰,影响极其深远。
曲裾中,“裾”即裙子,曲裾就是弯曲盘绕的裙子,和直裾相比,它的襟围着下身层层盘绕,最后系于腰部,其曲线优美流畅,令人赏心悦目。
在汉朝,上至皇帝及文武百官、下至平民布衣皆穿曲裾。
3.袍服制(上下通裁制)即用一块布裁出上衣和下衣,中间无接缝,自然一体,明显区别于上衣下裳制和深衣制。
这一形制始创于隋唐,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创举,因为自古汉服都是分上下两截的。
通裁制种类很多,有圆领袍、襕衫、直裰、直身、道袍、褙子、长衫、僧衣等,最流行的时期在宋代和明代。
皇帝贵族平时也喜欢这么穿,文人骚客们更是将其作为休闲装。
4.襦裙制(上衣下裳的演变)襦即短上衣。
襦裙不是指一种裙子,而是上襦加下裙,是一套服饰的统称。
襦裙的本质还是上衣下裳制。
发展到春秋战国后,古老的上衣下裳往往称为襦裙,汉朝以后又被特指为女子襦裙,即短衣长裙,腰间以绳带系扎,衣在内、裙在外。
各朝各代在襦裙的基本形制下衍生出高腰襦裙、半臂襦裙、对襟襦裙、齐胸襦裙等。
汉服三种基本形制
2022.10情感生活•百科文张青近年来,汉服之风渐渐兴起,穿着汉服上街的人屡见不鲜,但很多人其实并不是很了解汉服。
汉服作为传承了4000多年的华夏传统服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布料、纹样、款式、裁剪方法、制作工艺等不断地推陈出新,款式越来越丰富,样式越来越精美,内涵越来越丰富。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汉服在外观上如何变化,千百年来其承载的核心思想和民族精神没有变,甚至其基本的制式也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汉服的三种最基本的形制。
01衣裳制(上下分裁)衣裳制,又称上衣下裳制,即把上衣和下裳分开来裁剪制作,上身为衣,下身为裳。
上衣为交领右衽,下裳围合包裹下体,皆以带结系,这也是汉服最基本的特征。
上衣下裳制相传始于黄帝。
古代文献和出土的人形陶器证明,最迟在商代,上衣下裳制已经形成。
先秦时期天子、大夫参加祭祀等隆重仪式所穿的冕服、玄端都是典型的上衣下裳形制。
秦汉至明末,无论服装如何变化,上衣下裳始终是历代男子礼服的最高形制。
可以说这个设计深远地影响了中华民族服装发展的历史走向。
02深衣制(上下连属)深衣制是先将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然后再将两者相连缝合,即上下连属,使之“被体深邃”,形成一个整体。
深衣上下分裁是为了遵循上衣下裳的古制,而将上衣下裳缝成一体是为了方便,同时可以把整个身体包裹严密,使之深藏不露,既反映了中国“天地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反映了汉民族内敛含蓄、包容万物的文化品格。
深衣制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服饰形制,也是汉服中传承时间最久远的形制之一。
先秦时期,深衣制已经在社会上普遍流行,上至天子百官,下至平民布衣,不分男女老幼、不论职业贵贱均可穿着。
两汉时期曲裾深衣和直裾深衣的流行和普及,使得深衣制成为汉服中最具形象标识的形制。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通过对《礼记》深衣篇的考证和研究,制作了朱子深衣,为深衣制定了严格的规范和形制要求,并赋予了深衣制更深厚的礼制文化内涵,在历史上影响很大。
宋代女式汉服大全
宋代女式汉服大全左首人物为襦裙样式,执扇侍女穿袍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统一的社会局面带来了宋朝经济的繁荣。
“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使程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服饰开始崇尚俭朴,重视沿袭传统,朴素和理性成为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
从MM们的衣服样式来看,宋代最流行的女装样式有这么几种:一、普通MM服装:上襦下裙上衣大多为袄、襦、衫、背子、半臂等,下身为裙子、裤等。
襦和袄是基本相似的衣着,形式比较短小,下身配裙子。
颜色常以红、紫为主,黄次之。
贵者用锦、罗或加刺绣。
一般妇女则规定不得用白色、褐色毛缎和淡褐色匹帛制作衣服。
襦裙的样式和传世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所描绘的大体相同。
唯衣襟不拘规则,可用右衽,也可用左衽,可能是受契丹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的影响。
在裙子中间的飘带上常挂有一个玉制的圆环饰物——“玉环绶”,用来压住裙幅,使裙子在人体运动时不至于随风飘舞而失优雅庄重之仪。
上襦多为大襟半臂,宋代的裙子有六幅、八幅、十二幅的形式,共同的特征是折裥很多。
宋宫中的裙子褶更多而细密,称为千褶裙。
裙子上的纹饰更是丰富多彩,有彩绘的,有染缬的,有作销金刺绣的,有缀珍珠的……裙子的色彩以郁金香根染的黄色最为高贵;也有红色裙,是歌舞伎穿的;而色彩艳丽的石榴裙最负盛名。
老年妇女和农村女子多穿深色素裙。
裙料多以纱罗为主,绣绘图案或缀以珠玉,当时还出现了前后开衩的“旋裙”及相掩以带束之的“赶上裙”(宋理宗时,宫中时兴前后不缝合的拖地裙,名赶上裙)。
晋祠侍女像:穿襦裙、披帛、系玉环绶宋代仕女图之襦裙样式插簪钗、穿襦裙、披帛的妇女(宋人《妃子浴儿图》)宋代插簪钗首饰、穿短襦长裙的贵妇及穿袍的侍女(宋人《半闲秋兴图》)二、贵族美眉礼服原宋代大袖衫、长裙、披帛是晚唐五代遗留下来的服式,在北宋年间依然流行,多为贵族妇女所穿,是一种礼服。
虽然宋代,连宫中服装也以窄袖为主,但宽衣大袖仍被视为华贵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服形制式样一览表
适用各类袍、深衣、短褐、衫、罩衣、配件半臂等,只要是汉元素即可混合搭配适用,即为现代汉服。
3、袍
有腰饰
无腰饰
腰封 带(下式同腰封) 宽腰封
窄腰封(下式同宽腰
中腰封(下式同宽腰
直裾
杂裾(同直裾)
曲裾(同直裾)
袖长
广袖
[
中袖(式同广袖
大袖(式同广袖) 后弧袖
大喇叭袖 方袖 后梯形袖(下式同后弧垂弧袖 直袖 箭袖 ·
前弧袖(日)
马蹄袖(满) 弧袖(韩) 小喇叭袖
勾边
否(下式同勾边)
直身 直缀
^
无缘隐缘(下式同无缘)有缘(下式同无缘样式
领型
宽领
勾边
{
底型
勾边
无缘
收袂无祛式
/
里祛
外祛
隐缘(下同无缘)
有缘(下同无缘,样式
否(下同勾边)
隐缘(下同无缘)
有缘(下同无缘样式见
否(下式同勾边)
中领(下式同宽领)
窄领(下式同宽领)
汉服缘边佩饰样式一览表
;
.
(
适用各类袍、深衣、短褐、衫、罩衣、配件半臂等,只要是汉元素即可混合搭配适用,即为现代汉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