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786f76284ac850ac024293.png)
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一、填空1、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歌舞结合在一起的2、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发化独立出来。
3、《弹歌》是一首二言诗。
4、《蜡辞》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
5、先秦时期文史哲不分,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
6、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7、西周时期,文化为贵族所垄断,春秋战国之际,兴起了一个士的阶层,成为文化创造的主要的承担者。
8、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巫的演变。
9、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
10、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11、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12、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
13、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14、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15、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
16、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
17、雅颂多为四言句,较少杂言。
18、《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19、《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隔句押韵。
20 、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21、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2 、《尚书》、《春秋》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23 、《尚书》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其中《虞书》、《夏书》。
24、《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
25 、《左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26 、《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27、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28 、《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
29、《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30 、孟子具有“浩然之气”,“说大人,则藐之”。
31、孟子是性善论者。
32 、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3 、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34 、运斤成风的成语出自《庄子》。
35 、《庄子》现存三十三篇,全书分为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专升本先秦文学练习题
![专升本先秦文学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ac747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03.png)
专升本先秦文学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位诗人不属于《诗经》中的“风”?A. 屈原B. 宋玉C. 韩非D. 李斯2. 《左传》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的作品?A. 左丘明B. 司马迁C. 班固D. 刘向3. 以下哪部作品不属于先秦儒家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庄子》4. 以下哪位思想家不属于道家学派?A. 老子B. 庄子C. 墨子D. 列子5. 《战国策》中“合纵连横”的策略是谁提出的?A. 苏秦C. 孙膑D. 庞涓6.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楚辞》的组成部分?A. 《离骚》B. 《九歌》C. 《天问》D. 《道德经》7. 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被收录在《诗经》的“雅”中?A. 屈原B. 宋玉C. 韩非D. 李斯8. 《史记》的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班固C. 刘向D. 左丘明9. 以下哪位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A. 孔子B. 墨子C. 老子D. 庄子10. 《吕氏春秋》的作者是谁?A. 吕不韦B. 吕蒙D. 吕尚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包括了______首诗。
2. 《左传》是春秋时期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了______国的历史。
3. 儒家经典“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______。
4.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分别记录在《______》和《庄子》中。
5. 《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时期各国策略和辩论的史书,其中“合纵连横”的策略是由______提出的。
三、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1. 简述《诗经》中“风”、“雅”、“颂”三部分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论述《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价值,并举例说明司马迁如何通过人物描写展现其史学观点。
通过以上练习题,可以对先秦文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这些题目覆盖了先秦文学的主要流派、重要作品和代表性人物,有助于深入理解先秦时期的文学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https://img.taocdn.com/s3/m/caba2ec158f5f61fb7366652.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举例说明上古歌谣的特点。
口头性(无文学),功利性(无作家),集体性(无自觉审美)---人们在劳动时发出的呼声---‘邪许’2、为什么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文学艺术起源于集体生产劳动,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有节奏的呼声,这种韵律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最早的文学样式。
3、以“女娲补天”和“鲧禹治水”为例,说明英雄神话的模式。
灾难降临---英雄救世---天下太平名词解释:神话---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
背诵: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郊特牲: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第二章:诗经1、《诗经》的原称是什么?何时称为“经”?诗,诗三百,汉尊为经。
2、《诗经》共有多少篇?各部分具体数量是多少?一共三百零五篇,‘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有诗四十篇。
3、名词解释:风、雅、颂、赋、比、兴。
风:地方民歌,十五国风雅:京都民歌颂:祭祀、朝会、礼仪音乐赋:白描、叙述比:比喻兴:兴起、引起---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4、说明《诗经》收集的作品时间和空间。
西周到春秋中期五百年,黄河、长江流域5、《诗经》收集作品的方式有哪些?(1)献诗(2)行人采诗6、名词解释:四家诗---齐辕固(齐诗),鲁审培(鲁诗),燕韩婴(韩诗),赵毛苌(毛诗)7、为什么说《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生活真实、情感真挚,推动诗人、作家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而不是消遣闲情的东西,倡导现实主义精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
8、《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1)现实主义诗歌源头(2)赋比兴的影响(3)昭示后代作家向民间文学学习9、周民族史诗有哪几首?《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背诵:《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0b1c7f27284b73f2425021.png)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有关女娲的神话应产生于()社会。
2.《诗经》中的“风”包括了周南、召南、邶风、()等国风。
3.“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邶风·》一篇中的句子。
4.我国第一部记言记事文字的总集是《》。
5.庄周的著作现存共三十三篇,分篇、外篇和()篇,6.屈原在《离骚》中吸收了很多的神话,诗中的曦和与望舒分别是()神和()神。
7.《九歌》中写山神之恋的作品是《》。
8.赋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形式上介于()与()之间。
9.《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部分。
10.现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集子是宋人()的《乐府诗集》。
11.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的()、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
12.刘勰《文心雕龙》称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的“古诗”为“五言之也。
”13.“人生天地间,()。
”是《青青陵上柏》中的诗句。
14.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是曹丕的《》。
15.左思的代表作有《》八首。
16.陶渊明的辞赋名篇有《悲士不遇赋》、《》和《归去来兮辞》。
17.南朝文人诗歌于刘宋时期发生第一次变化,()取代了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
18.南北朝骈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19.南朝民歌以()和()为最主要的两大类。
20.《世说新语》所记人物轶事起于东汉末,止于()。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诗经》全集共()。
A、三百篇B、三百零五篇C、二百九十五篇2.《尚书》书名的意思是()。
A、高尚的书B、上古之书C、时尚之书3.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屈原作品有()篇。
A、26B、25C、244.《孔雀东南飞》属于()。
A、汉乐府B、古诗C、南朝民歌5.建安诗歌的主要形式为()。
A、四言诗B、七言诗C、五言诗6.“才秀人微”指的是()。
A、谢眺B、鲍照C、左思7.关汉卿的《窦娥冤》是据以下哪部作品创作而成()。
A、《东海孝妇》B、《韩凭夫妇》C、《精卫填海》8.“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时期练习题
![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时期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94afa0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1.png)
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时期一.高考真题枚举全国卷II1.2010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2011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3.2012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4.201324.司马迁着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5.2014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C.陕西 D.山东6.2015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7.2016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图3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全国卷I 1.2010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2011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3.2012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4.2013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5.2014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6.2015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7.2016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全国卷III1.2016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海南卷20102.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方式不尽相同;其中,在农民战争基础上创建的王朝是A.秦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20104.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20106.“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上述诗句反映了一位将领抵御外侮、维护国家安定的抱负;与此相符的历史事件是A.靖难之役 B.雅克萨之战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戚继光抗倭2011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20114.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2011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20118.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A.节度使 B.枢密使C.三司使 D.布政使2012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20123.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2012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2013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20136.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20145.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2014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2015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 B.分封制C.井田制 D.宗法制20158.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2016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20165.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二、模拟题精选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押题2 考向: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因素2017年是农历鸡年,中国传统历法中的每一年,都对应一个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密切而又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生肖”形象,与此文化现象的形成联系最密切的历史因素是A.西方海洋商业文明的传入影响B.中国大河农耕文明发展的产物C.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长期影响的反映D.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交流的结果押题3 考向: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弘扬的现实解读陕西黄帝陵素有“天下第一陵”之称,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铸魂、聚心的民族精神家园,是炎黄子孙朝圣地,由此还形成了海内外同胞谒陵祭祖的清明公祭、重阳公祭的惯例;对此现象解读不恰当的是A.体现了讲文明、讲传承的文化理念B.展示了凝聚中华民族,放射中国温度的力量C.反映了宗法血缘亲情历史观的积极影响D.表明了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文化影响内涵押题4 考向:从概念破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本质内涵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押题5 考向:道德中国的历史解读中国古代强调官德在治国理政中的主导作用,留下的官德思想和相关制度丰富而成熟,体现着古人从政的道德价值观,也体现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执政者对治国方略的判断取舍;我国古代较好体现这一治国方略的选官制度是A.世袭制 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察举制押题6 考向:史学素养—史料的分类与应用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它包括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等;下列关于史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同一史料,人们可能会做出多种解释B.史料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重要依据C.在三种史料类型中文字史料的价值最高D.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押题7 考向: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与沿革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材料二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据钱穆秦汉史整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材料三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3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一、选择题1.2016·信阳联考易中天在帝王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邦国”指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2016·邢台联考学者金庸说:“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罗马也有这种情况;一抢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内乱;”金庸的观点是A.宗法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B.宗法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C.分封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D.分封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3.2016·大同联考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周朝王室的衰落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犁牛耕的出现D.宗法关系的疏远4.2016·开封联考这是2016届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社会转型的概括解读,该时期最有可能是世袭尚贤财产公有财产私有阶级制齐民化封建制郡县制宗庙议事庙堂议事A.夏商西周 B.春秋战国C.秦汉三国 D.两晋南北朝5.2016·鹤壁学情抽检秦汉时期战争与先秦时期相比,北方地区战争次数大幅下降,而四川、江西、云南却由原来的6次、1次、2次分别增至36次、8次、11次;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迅速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C.政治中心迁往南方D.国家长期分裂,战乱不已6.2016·潍坊联考汉初律令规定:里门每天按时开放,钥匙由田典、里典轮流掌管;在伏日鬼节里门全天关闭,禁止行人通行和里民出入耕作;如有使节出行、救水火、追盗贼等情况,则开门放行;违律者,罚金二两;由是可知当时政府A.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B.重视对基层的管理C.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D.加强对外交流往来7.2016·鹤壁学情抽检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是历史学习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向阳同学在学习了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历史后,写了如下学习报告;你认为下列学习报告的标题不恰当的是A.铁犁牛耕:农业技术的革命B.商鞅变法:战国时期最成功的社会变革C.百家争鸣:中国思想文化进步的阶梯 D.嬴政称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开端8.2016·青岛学情抽检秦汉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形成B.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D.“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9.2016·商丘学情抽检“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的: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同时各级统治者属下的一切农民非农奴即佃客,他们不能私有或转卖所耕的土地;”材料描述涉及到的是A.分封制和井田制 B.宗法制和均田制C.皇帝制和土地私有制D.郡县制和行省制10.2016·盐城抽检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11.古代人与夏天的斗争:“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2016年的3 782年间,中原地区每3年5个月就有一次较大水灾,每3年4个月就有一次严重旱灾;”这些自然气候现象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不包括A.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B.灌溉工具创新不断C.水排成为汉代抗旱利器D.重视农耕经验、技术的总结12.2016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罗布泊地区发掘清理的一批古墓,出土了锦、绢、刺绣、铜镜、漆器、圆形方孔五铢钱,还有木简、纸质文书等珍贵遗物,以及具有中亚、西亚风格的玻璃制品和织造工艺精美的毛织品;这批古墓埋葬的朝代最早应为A.西周 B.秦朝C.汉朝 D.清朝二、非选择题13.2016·太原联考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灭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技术性的因素,西周的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统治整个国家;在平定了一次严重的叛乱后,西周王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藩建卫”:西周的统治者把统治的权力、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着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等资料整理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与西周推行分封制有关的重要因素;材料二灭六国后,针对地方政治制度问题,秦王朝曾有重要的辩论;多数大臣赞成恢复分封制,而李斯却提出了不同意见;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2结合材料二,分析秦始皇和李斯决定推行郡县制度的历史依据;与分封制相比,该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请根据所学简要概括;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方自治的呼声在社会上骤然兴起,康有为在1902年指出,欧美、日本等国强盛的原因在于实行地方自治……中国所以“败弱”,原因在于“官代民治”,因此救中国之道,“听地方自治而已”,梁启超认为,“抑民权之有无,不徒在议院参政也,而尤在地方自治,地方自治之力强者,则其民权必盛,否则必衰”;某留日学生则认为,“地方自治制最完全者,其实业必最隆起,其国力必最强盛;地方自治制与实业要有密接之关系”,“吾民族欲自发达其实业……非亟亟趋向于地方自治之规模而进行不可”;——据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卷、马小泉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等资料整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三人对地方自治问题论述的不同角度,并概括由此反映的时代背景; 14.2016·铜川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监御史……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汉书·百官表材料二每州设刺史一人,由皇帝直接任免;汉武帝颁发六条诏书规定了刺史的职责;六条诏书的内容有:“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六条,二千石连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陈长琦汉代刺史制度的演变及特点材料三门下省是中央中枢决策机构之一,处于枢纽地位,主掌出纳帝命,审议、驳正中书省之奏议表章;凡中书省草拟的诏令要先送门下省审议,门下省如果认为不妥,可退还中书省重拟……此外,尚书省等各官署送呈的奏章,也由门下省先行审议驳正,门下省将审核意见提供给皇帝参考;——赵士祥论隋唐“三省六部制”1据材料一,概括御史大夫的职权;指出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门下省“处于枢纽地位”3有同学认为,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类似;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三、押题精炼1.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A.宗法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君主专制。
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习题集 先秦部分
![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习题集 先秦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7c3548f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4c.png)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习题集先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运用倒叙手法的是A(P35)A.《采薇》B.《氓》C.《蒹葭》D.《君子于役)【解析】《采薇》运用了倒叙手法,一、二、三章是回顾军中饥渴劳苦、盼望归去的情景。
四、五两章是回顾在前线时刻戒备、奋战不息的实况,最后一章才是归途中的感慨和悲喜交集的心情。
2.《诗经》中,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是D(P29)A.《鲁颂》B.《风》C.《商颂》D.《雅》【解析】《诗经》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各地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绝大部分是民歌,反映了百姓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两渐分。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故答案选D。
3.《采薇》选自《诗经》中的A(P34)A.《小雅》B.《卫风》C.《秦风》D.《王风》【解析】《采薇》选自《诗经·小雅》,这是戍守边境、抵抗侵略的战士回家乡时的歌唱。
大概产生于西周末年周宣王时代。
4.《诗经》中,王室宗庙祭祀所用的舞曲歌辞是B(P29)A.《风》B.《颂》C.《大雅》D.《小雅》【解析】《诗经》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多为各地民歌;“雅”有《大雅》、《小雅》,共105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是王室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5.郑庄公和母亲不和的原因的是C(P36)A.庄公寤生,惊姜氏B.爱共叔段,欲立之C,亟请于武公,公弗许D,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解析】《郑伯克段于鄢》第一段即交代了郑庄公和母亲、兄弟不和的起因。
和母亲不和是因为“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6.赛叔哭之,日:“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的根本原因是C(P39)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B.郑有备矣,不可冀也C.秦师轻而无礼,必败D.崤有二陵焉…必死是间【解析】《秦晋崤之战》中王孙满看到秦军过周北门后分析:“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先秦文学练习题档
![先秦文学练习题档](https://img.taocdn.com/s3/m/5d2bd09eaef8941ea76e0591.png)
9、香草美人: 10、《九歌》11、《九章》: 12、神话:13、“三言”: 14、《离骚》15、三家诗三、单项选择题1、先秦时期的语录体的散文集是()A、《论语》B、《庄子》C、《左传》D、《战国策》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A、仁政和王道B、仁和礼C、严刑和峻法D、无为而无不为3、《战国策》的整理编写者是()A、左丘明B、孔子C、刘向D、司马迁4、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的是()A、孔子B、庄子C、孟子D、韩非子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倡导者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6、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多采用寓言形式,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是()A、孟子B、庄子C、荀子D、韩非子7、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不为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8、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A、《诗经》B、《乐府诗集》C、《诗经》D、《楚辞》9、《诗经》中的宗庙祭祀之乐是()A、国风B、小雅C、颂D、大雅10、《战国策》这部书的体裁属于()A、国别体史书B、编年体史书C、纪传体通史D、纪传体断代史11、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是()A、李白B、屈原C、杜甫D、曹操12、《国殇》选自()A、《九歌》B、《九章》C、《天间》D、《招魂》13、屈原流放江南时,以叙述自己身世和遭遇,抒写忧国伤时的情怀的一组抒情诗歌是()A、《九章》B、《九歌》C、《离骚》D、《招魂》14、古代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故事属于()A、创世神话B、始祖神话C、洪水神话D、发明创造神话15、鲧禹治水的神话出自()A、《淮南子》B、《山海经》C、《史记》D、《太平御览》16、汉代传授与研习《诗经》有今文诗与古文诗,其中古文诗指的是()A、齐诗B、鲁诗C、韩诗D、毛诗17、“辩丽横肆”是下列哪部作品的语言风格()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史记》18、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选自()A、《孟子·梁惠王》B、《孟子·公孙丑》C、《孟子·万章》D、《孟子·尽心》19、孟子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文艺思想主要见于()A、《孟子·公孙丑》B、《孟子·滕文公》C、《孟子·万章》D、《孟子·梁惠王》20、“守株待兔”、“买椟还珠”等寓言的作者是()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四、简答题1、简述中国文学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先秦文学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先秦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9839141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6b.png)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先秦文学一、填空1.――――――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3神话"鯀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出自《―――――――》。
4在先秦诸子著作中,《――――――》中援引神话最多,自称"寓言十九",其中有些寓言即是神话。
5,――――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诗歌的萌芽。
6《―――――》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篇。
7《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著作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不过《诗经》被称为经始见于《――――》。
8《诗经》中有6篇――――――,有目无辞。
9《诗经》中被认为是周民族史的作品有《生民》、《公刘》、《绵》、《皇矣》、《----》五篇。
10."风"又称"国风",共―――――篇,是15个地方51 歌谣,称为"十五国风"。
I. 神话2后羿射日3山海经4庄子5甲辞6诗经305 7庄子。
天运8笙诗9大明10. 16011 ―――――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12.《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精神,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13."四始"说是司马迁在《史记》里提出的,他以《------》为《国风》之始,《鹿呜》为《小雅》之始,以《叙王》为《大雅》之始。
以《清庙》为《颂》之始。
14.南宋朱熹集宋代《诗经》研究之大成的著作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一编章节练习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一编章节练习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9574dd6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2.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章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文学史上所谓的先秦一般是指 ( )A.殷、周到秦统一B.秦代以前C.夏代以前D.夏代到西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文学的起止时间。
文学史上所谓的先秦,事实上一般是指殷、周到秦统一这一历史时期。
并且,殷商史料也极匮乏,对先秦文学史比较详细的描述,是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初)开始的。
分值:1.02.“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这一关于原始歌舞的著名记载出自( )A.《礼记·郊特牲》B.《吕氏春秋·古乐》C.《毛诗大序》D.《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答案:B解析:无分值:1.03.“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匪寇,婚媾。
”这一流畅叶韵的筮辞出自( ) A《尚书·尧典》B.《周易·贲卦》C.《淮南子·览冥训》D.《周易·中孚》九二爻辞答案:B解析:无分值:1.04.下列属于创世神话的是()A.女娲补天B.女娲造人C.鲧禹治水D.后羿射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创世神话。
A、C、D三项都属于自然灾害神话。
分值:1.0二、多项选择题1.初民的口头文学主要有( )B.上古歌谣滑C.小说D.神话传说E.寓言答案:BD解析:无分值:2.02.我国流传下来的神话主要保存在A.《山海经》B.《楚辞》C.《淮南子》D.《尚书》E.《左传》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保存我国神话的古籍。
我国的神话大都未能完整保留下来,存留下来的只有一些片段,散见于《楚辞》、《山海经》、《淮南子》及其他一些古籍中。
分值:2.0三、简答题1.简述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分值:5.02.简述我国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答案:(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第一章先秦诸子概说习题
![第一章先秦诸子概说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fc555210740be1e650e9ae2.png)
第一章先秦诸子概说习题一、简答题1、诸子散文有什么主要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2、谈谈先秦诸子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3、诸子散文兴起的原因。
二、论述题1、试论述诸子散文的发展轨迹第二章孔子的思想与《论语》的文学成就习题一、简答题1、《论语》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2、简述《论语》的文学价值。
3、《论语》的影响:主要是思想的影响。
4、《论语》的作者及其成书。
二、论述题1、试论述《论语》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孟子》《荀子》的思想和文学成就习题一、简答题1.《孟子》的文章为什么善辩?这一特点在作品中有什么具体表现?2、举例说明《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3、简述《荀子》散文的写作特点。
二、论述题1、孟子文章的气势与他的思想和为人有什么关系?第四章老、庄思想与《庄子》其书习题一、简答题1、《老子》一书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其实就是它寓言的特色?请举例说明《庄子》寓言有哪些特色?3、简述《庄子》的散文风格4、《庄子》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什么地方?二、论述题1、论述《庄子》一书的思想。
第五章法家思想与《韩非子》的文学成就习题一、简答题1、简述《韩非子》中寓言的特点。
二、论述题1、韩非散文的峻峭风格是怎样形成的?这种风格和他的思想有什么联系?第六章其他各家思想及主张简述习题一、简答题1.《墨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是怎样形成的?2、简述《墨子》的文风。
第七章诸子思想与文学的现代意义习题论述题1、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章先秦诸子概说习题(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诸子散文有什么主要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关注现实,崇尚理性。
战国时期,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向人们提出了各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春秋以来思想文化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材料,提高了人们的思辨能力,同时也极大地动摇了商周时期的天命神权观念。
产生于这种背景下的战国散文热切地关注现实生活,表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
(2)鲜明地体现了士的独立人格,由此又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先秦两汉)](https://img.taocdn.com/s3/m/59f7ad59bd64783e09122bc0.png)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库第一部分先秦两汉文学习题一、填空题试题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中。
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
3、《春秋左传正义》的作者是。
4、庄子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结构,后人称之为结构。
5、“屈原”的“原”是他的。
6、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有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
7、《孔雀东南飞》原名《》。
8、《过秦论》的作者是。
9、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期吴人的《国语注》。
10、《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萧统的《》。
11、在古代神话中,相传是文字的创造者。
12、“三家诗”中的“三家”指,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13、“《春秋》三传”包括《左传》、《》、《谷梁传》。
14、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15、“缘木求鱼”的成语出自《》。
16、庄子散文提出最具文学意味的是“三言”指的是寓言、、卮言。
17、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宋玉所撰《》发端。
18、路曼曼其修远兮,。
19、枚乘的赋体代表作是《》。
20、司马迁,字。
21、较详细地记载了“女娲补天”的神话的书籍是《》。
22、《诗》到了________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23、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道路前进,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24、《公羊传》的作者是。
25、有位伊人,。
26、成语“狡兔三窟”出自《》。
27、《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
28、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班固和。
29、《乐府诗集》是由所编。
30、《史记正义》的作者是。
31、反映治理洪水的神话是。
32、按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33、孔子生于年。
34、成语“舍生取义”出自《》。
35、《国语》的性质是史。
36、《庄子》三言分别是指:、重言、卮言。
37、《战国策》是由汉代学者编辑成书的。
38、《九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题材。
39、东汉时期代表性的楚辞注本是王逸的。
40、《史记集解》的作者是。
41.上古神话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反映人与自然斗争以及人类之间战争两大类。
先秦诸子复习题
![先秦诸子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6b49d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d.png)
先秦诸子复习题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层出不穷。
以下是对先秦诸子的复习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的重要思想。
一、填空题1.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主要思想主张是________。
2.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倡“兼爱”和“非攻”,其核心思想是________。
3.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其著作《道德经》深刻影响了后世。
4.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性。
二、选择题1. 孔子提倡的“仁”是指()A. 忠诚B. 仁爱C. 礼仪D. 智慧2. 墨子的“非攻”主张是指()A. 反对战争B. 反对无故攻击他人C. 反对个人争斗D. 反对国家间的战争3.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是指()A. 不干预自然的发展B. 不进行政治干预C. 不主动作为D. 通过不作为来达到治理的效果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的“礼”思想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2. 阐述墨子的“兼爱”思想,并分析其与孔子“仁爱”思想的区别。
3. 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管理有何启示?四、论述题1. 论述法家学派的法治思想及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2. 分析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学派的主要差异,并探讨它们在先秦时期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关于孔子的案例:孔子在鲁国推行“礼”教,试图恢复周礼,但最终未能成功。
请分析孔子的失败原因,并讨论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这些复习题,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内容,掌握其核心观点,并学会将这些思想应用到现代社会中。
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帮助学生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先秦文学习题
![先秦文学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efa7eeb763231126fdb1112.png)
先秦文学一、填空1、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结合在一起的2、约在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发化独立出来。
3、《弹歌》是一首----------言诗。
4、《蜡辞》大约是一首---------事祭歌。
5、先秦时期----------不分,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
6、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7、西周时期,文化为-----------所垄断,春秋战国之际,兴起了一个---------的阶层,成为文化创造的主要的承担者。
8、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再到------的演变。
9、夏商文化以--------文化最有代表性。
10、自西周开始,----------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11、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最有神话学价值。
12、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故事最为著名。
13、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社会。
14、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形到---------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15、雅颂多为---------时期的作品。
16、国风多为---------时期的作品。
17、雅颂多为---------句,较少杂言。
18、《诗经》的句式以---------言为主。
19、《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20 、雅颂多出自----------------之手。
21、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
22 、------------、--------------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23 、《尚书》分-------、---------、-------、--------四部分,其中---------、------------。
24、《左传》的体例是---------史。
25 、---------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先秦诸子复习题
![先秦诸子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6e3a86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c.png)
先秦诸子复习题先秦诸子复习题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复习题的形式,回顾一些先秦诸子的思想,帮助读者加深对这些思想的理解和记忆。
1.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请简要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
孔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仁、礼、忠恕等。
他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认为仁是人的核心品质,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和谐。
孔子还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通过遵守礼仪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忠恕是孔子的核心价值观,他认为人们应该忠于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并对他人怀有同情和宽容之心。
2. 孟子是孔子的学生,他的思想与孔子有何不同?孟子是孔子学派中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的思想与孔子有所不同。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和善良的本性。
他主张通过修养和教育来发扬人的善良本性,并提倡“养生之道”,即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和谐。
与孔子不同的是,孟子更加关注社会公义和人民的福祉,他主张君主应该以民为本,关注人民的生活状况,并且主张用仁政来治理国家。
3.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
请简要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
老子的主要思想包括道、无为、自然等。
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构成的,道是无形无物的,是宇宙的根源和原则。
他主张人应该追求与道的合一,通过无为而治,即不干涉自然的发展和人事的进展,顺应自然的规律来实现社会和谐。
老子还强调自然的无为而无不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自然而然地运行,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度干预和操控。
4. 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强调爱和兼爱。
请简要介绍墨子的主要思想。
墨子主张兼爱,他认为人们应该平等地关爱他人,摒弃私利和偏见。
他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和平与和谐。
墨子还强调实用主义,他主张利益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实际的利益和效果。
总绪论、先秦文学绪论习题
![总绪论、先秦文学绪论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115e4133968011ca3009143.png)
总绪论、先秦文学绪论练习题
一、填空
1、原始的神话传说和歌谣被称为——的文学。
2、——产生之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传说时期。
3、——、——、——三者紧密结合,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4、约在——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渐分化独立出来,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5、先秦时期,文化呈现出一种——的形态,——、——、——不分。
6、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由——演进到——,再演进到——的发展过程。
7、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文化以——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
8、据《周礼·地官》,“六艺”指的是——、——、——、——、——、——。
9、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
10、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为一种——、——的特质,一种——的特征。
11、墨家尚质,在生活层面主张简朴,在文学上也极力推崇——、——的表达方式,对后世文学尚质之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2、道家提倡——的文学追求。
二、名词解释:
1、文学史
2、文学史学
3、文学本位
4、文学史史料学
5、三古七段说
6、“兴观群怨”说
三、简答论述
1、影响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有哪些?
2、请大致梳理中国文学史的分期及基本特征。
3、请大致梳理先秦文学发展的基本轨迹及特征。
4、试论战国时期特定的文化气质。
高中历史:先秦时期的政治练习题
![高中历史:先秦时期的政治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1b128a66529647d272852e2.png)
高中历史:先秦时期的政治练习题1.《甲骨文合集》记载: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
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
这反映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高于王权B.国王没有实现集权C.宗法制成为主导D.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答案】D【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出神权与王权的比较,故A项错误;材料不在于突出国王的集权与否,故B项错误;材料与宗法制无关,故C项错误;商王占卜问政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故D项正确。
2.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B【解析】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故B项正确;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德行和政绩,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故D项错误。
3.(2018·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
先秦文学练习题一
![先秦文学练习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f30e9c1d0029bd64793e2c99.png)
先秦文学练习题一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是(),所收的诗歌上起周初,下迄春秋中叶。
2、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最有影响的儒家、道家、墨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
3、在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庄子和(),前者思想丰富,后者叙述婉委,兼擅(),具有明显的文学色彩。
4、《诗经》中的国风,共分周南、召南、王风等()国风,雅分为大雅和(),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
5、《国语》全文七万多字,以()为主,在记事上更重(),所以文学成就有所增加。
6、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是文学成就较多的一部,其中文学成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
7、在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和《战国策》,前者(),文字奇姿,后者叙述婉委,兼擅铺陈,具有明显的文学色彩。
8、《诗经》中的国风,共分周南、召南、王风等15 国风,雅分为大雅和(),颂分为()、《鲁颂》和《商颂》三部分。
9、在诗经中,最值得重视的是有五篇歌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歌,分别指的是大雅中的()、《公刘》、《绵》、《皇矣》,《大明》。
10、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的文学成就是较多的一部,仅次于《庄子》,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叙事、()两个方面。
11、《诗经》中的国风,共分周南、召南、王风等15 国风,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分为()、()和()三部分。
12、在汉代,无论是今文经学,还是古文经学,都将诗经作为政治伦理的工具,因而有诗之六义说:风、()颂、赋、比和()。
13、在屈原的(),书写主观感受时,所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幻想虚构。
14、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最有影响的是()、墨家、法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都是主张崇尚群体而抑制个体的。
15、“楚辞”产生于今湖北、湖南地区,属于()文化,但已经受到了()的影响,主要代表作家是屈原和宋玉。
16、中国向来重视历史,很早就有史官。
我国做早的可以确定的史书是《尚书》和(),前者(),后者记事。
先秦文学练习题和试题
![先秦文学练习题和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37e34cc5fbfc77da269b199.png)
练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古代文学,指的是从先秦时代直到之前的文学。
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演进的历程。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艺起源于。
中国最早的诗歌是和、结合在一起的。
神话通常以为主人公。
保留神话资料最多的中国古代典籍是、、等。
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和法术。
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最初的源头。
2、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诗经》的体制,可分为、、颂。
《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和娱乐。
《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和风诗中最长的一篇是。
全诗以为序,深刻而逼真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主要采用了的表现手法,而《硕鼠》则主要采用了的表现手法。
从题材上看,《东山》属于一类题材的诗歌,《君子于役》属于一类题材的诗歌。
《采薇》一诗交织着抒发爱国热情和诉说战争生活劳苦等错综复杂的感情,出自。
《诗经》开创了我国文学的优秀传统。
其章法特点和句法特点分别为和。
3、从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而至成熟。
记载历史事件的在我国散文史上首先成立。
是商周记言资料的汇编,它为后世散文提供了体例,其语言的总体特点是。
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它按记事,具有明确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
《左传》、《国语》都是具体解说《春秋》具体事件原委的,两者可以互为补充,但两者写作体例不同,前者为,后者为。
而且两者写作特点也不同,《左传》长于,《国语》善于。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有和的特点。
《战国策》是西汉整理成书而定名的。
突出表现了家的人生观。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和《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主题都是劝谏统治者应。
《战国策》多用寓言来说理,像“”、“”、“”等寓言均出自该书。
4、先秦说理散文的繁荣与密切相关。
《论语》是简单的体散文。
《孟子》是体论辩文。
和的出现,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成熟,《论语》《孟子》《庄子》分别属于先秦说理散文不同发展阶段的著作,其文风特点分别是、和。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军可奇帅也,匹夫不可奇志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朝闻道,夕死可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当仁,不让于师”、“后生可畏,焉知来不如今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语均出自一书。
先秦诸子精华:老子、墨子习题与答案
![先秦诸子精华:老子、墨子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8960e50740be1e640e9a6a.png)
一、单选题1、下列人物哪一位不是墨子的弟子?()A.公孙丑B.索卢参C.县子石D.禽滑厘正确答案:A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墨子的主张?()A.提倡礼乐B.勤俭节约C.举拔贤人D.敬畏天鬼正确答案:A3、“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是《墨子》哪一篇中的观点?()A.《兼爱》B.《尚贤》C.《非攻》D.《节葬》正确答案:B4、下面几点中不属于墨子“三表法”所列检验正确性的三条标准之列的是()A.实践中对国家人民有利B.百姓的耳闻目见C.圣王的历史经验D.天帝的意志正确答案:D5、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老子》文本是()A.马王堆帛书本《老子》B.唐景龙碑本《老子》C.郭店楚墓竹简本《老子》D.北京大学藏汉简本《老子》正确答案:C6、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是因为()A.赤子有一颗赤诚的心B.赤子无知而淳朴,最接近自然之道C.赤子初生牛犊不怕虎D.赤子对母亲有纯真的爱正确答案:B7、下面哪一点不符合《老子》的思想?()A.物极必反B.清净无为C.大智若愚D.自强不息正确答案:D8、“买椟还珠”和“秦伯嫁女”这两个寓言出自哪一本诸子著作?()A.《墨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1、以下思想观点属于墨家的有哪些?()A.要相信鬼神是灵验的B.演奏音乐是奢侈浪费、劳民伤财C.人定胜天D.爱别人的父亲如同爱自己的父亲正确答案:A、B、D2、以下哪些思想属于《老子》的思想?()A.自强不息,力争上游B.不争之德C.复归于婴儿D.大巧若拙正确答案:B、C、D3、以下哪几句话是老子说的?()A.“治人事天莫若啬”B.“朝闻道,夕死可矣。
”C.“大国者下流”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正确答案:A、C4、以下墨家人物中曾为“巨子”的是哪几位?()A.田鸠子B.禽滑釐C.墨翟D.腹(黄享)正确答案:C、D三、判断题1、墨子是一个坚定的反战主义者。
()正确答案:√2、墨子相信人的贫富是命中注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
一、选择题
1.(2018·广东惠州期中)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王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 )
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
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
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
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解析:B材料中涉及的“子”“公”“伯”“侯”“男”等都是后来的贵族爵位等级名称,所以材料说明在商代出现贵族爵位等级萌芽,故B项正确。
由材料中血缘相近的被称为“子”可见宗法制尚未形成,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无关。
2.(2017·河南中原名校质检)据钱穆《国史大纲》记载:“盖耕稼城郭之国,本已先周而有。
周人不能尽灭之,以与周之诸侯并存;而此诸邦亦力不敌周人,认为共主,以天子礼奉事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异姓封国已显露出反叛之心
B.推行分封实际是西周势力的拓展
C.西周的大一统格局已经形成
D.诸侯纷争的局面在西周已经出现
解析:B据材料可知,周人无法灭掉“耕稼城郭之国”,只能分封这些国家为诸侯,而“耕稼城郭之国”也不敌周人,只能以周王为“共主”,西周通过分封这些“耕稼城郭之国”扩大了西周的势力范围,B项正确。
A、D两项出现于西周后期,C项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形成。
3.(2017·湖南株洲一模)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
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
”材料主要说明( )
A.宗法制度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C.商周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
D.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解析:A材料中“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说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能使权力平稳过渡,从而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是秦朝以后,不符合材料时间,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嫡长子继承制是否受到挑战,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表明西周实行血缘政治,故D项错误。
4.(2018·北京朝阳区期中)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
“先天弊病”是指( )
A.贵族执政
B.层级严密
C.尊卑有序
D.代远情疏
解析:D分封以同姓王族为主体,宗法按照血缘亲疏来划分政治等级、维系统治,随着代际传
递,血缘关系越来越疏远,也导致统治益加不稳,故D项正确。
A、B、C三项属于其设计“巧妙”之处。
5.“上古三代时期,商朝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
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
”材料表明,上古三代时期( )
A.政治制度带有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
B.权力的传承必须凭借个人德行
C.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血缘关系成为王朝更迭的依据
解析:A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周人的天命迁徙理论已经具有较强的“王权神授”特色,而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正是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特点之一,故A项正确;商周时期,王朝内的权力传承凭借血缘,而王朝更迭的依据为军事实力,故B、D两项错误;“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发生在秦朝及以后,故C项错误。
6.(2017·广东韶关开学考试)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了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
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B.皇权和神权相结合
C.家国同构
D.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
解析:C结合题干中关键信息“封建、帝制与民治”可知与之对应的阶段为“分封制阶段、君主专制阶段以及民主共和国阶段”。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阶段的主要政治制度为分封制、宗法制,其特点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架构,即家国同构。
【新知生成】“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
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
“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特征。
具体表现为: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现象,充分体现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
7.(2017·海南海口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家政统于家长”的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下,不忠不孝是十恶之首。
家长对子女不仅有主婚权,而且《大清律例》有关惩治“子孙违反教令”罪的条例中,已把处死权赋予封建家长了。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还有家族对“不贞”女子执行死刑的情况。
家庭又把向国家交纳田税赋税以及服差役当作重要的责任,宗法制家庭成为维护封建国家的有力因素。
随着一体化结构的强化,封建统治者也有意识地加强宗法制度。
宋明以后,宗法制度的家族组织同构作用强化到这种地步,以至于在结构形态上也和国家社会组织一样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
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材料二直到晚清时期,传统的中国家庭同一个微型王国一样,家长拥有君主之权威,他有权实施家法并操纵家庭成员的生死大权。
政府承认家庭的这种全能作用,而且不干涉家庭内部的父子、夫妻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但是,随着外国学说和政治哲学的传入,许多研究西学的学者开始推行这样一些基本观念:家长的权利逻辑上隶属于国家,个人拥有不可剥夺的、不受家长控制的权利;男女作为国家的基本分子,是平等的。
这些观点,动摇着家庭关系的根基,在年轻人中间广为流行。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家族制呈现出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家庭中家长地位受到冲击的原因。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由“在‘家政统于家长’的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下”可知,以宗法制为依托;由“已把处死权赋予封建家长了”“还有家族对‘不贞’女子执行死刑的情况”可知,与封建等级制、伦理道德观紧密联系;由“宋明以后,宗法制度的家族组织同构作用强化到这种地步”可知,宋明时期空前强化。
第(2)问,从内、外两方面分析,“外部”根据材料二“随着外国学说和政治哲学的传入”概括;“内部”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政治改革的推动、思想解放的潮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1)特点:以宗法制为依托;与封建等级制、伦理道德观紧密联系;宋明时期空前强化。
(2)原因:近代中国国门洞开,西方民主、平等和自由思想的传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与发展,传统儒学遭受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政治变革的推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