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个性倾向性一、名词解释1、需要: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2、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
3、学习动机:推动、引导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
4、成就动机:个体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图在学习、工作、创造上取得成功的动机。
5、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索某些事物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
6、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
7、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
二、填空题1、需要产生的原因是(肌体内部处于缺乏状态或不平衡状态)2、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需要);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需要)。
3、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成(倒U型曲线关系)。
5、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难度越大,动机的适中水平越低;学习难度越小,动机的适中水平越高)6、兴趣的品质(指向性、广度、稳定性、效能)。
7、根据倾向性,可以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8、动机产生的外在条件是(诱因)三、判断题1、满足儿童的一切需要,能促进个性和谐的发展。
(错)2、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成正比关系。
(错)3、对于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兴奋水平比较有利。
(对)4、只有满足儿童的一切需要,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错)5、对个体来说,做任何事情,动机的适中水平是一样的。
(错)6、动机和活动之间是一致的,是一一对应关系(错)四、选择题1、需要产生的原因是( D )。
A、动机B、政治C、法律D、机体的不平衡2、马斯洛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为( C )。
A、尊重需要B、审美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认知需要3、马斯洛认为,人最基本、最强烈的需要为(A )。
2020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知识点:个性及其倾向性
2020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知识点:个性及其倾向性第一节个性的概述识记:1、个性: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2、个性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人在出生后就立即形成的,而是在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的。
3、个性的特征: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社会性、个性的个别性。
4、个性的结构:个性倾向性系统(需要、兴趣、志向、世界观);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能力、气质、性格)。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个性倾向性识记: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2、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根据需要对象的性质,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研究小学儿童需要发展时,一般将需要分为四种:活动需要、认知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
4、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心理动力。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
5、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6、根据兴趣的起因,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根据兴趣的持久性,把兴趣分为短暂的兴趣和稳定的兴趣。
领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层:第一层生理的需要,第二层安全的需要,第三层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层尊重的需要,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五种层次的需要是逐级实现的,必须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2、小学儿童需要的发展的状况小学儿童需要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统一体,各类需要层次的强度趋向是在不断变化发展,其总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的。
(1)小学儿童活动需要的发展。
小学儿童活动需要的发展包括游戏活动需要和活动需要。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
他们开始注重活动的结果,更喜欢对抗性、竞争性的活动,并对智力活动也日益感兴趣。
程正方《心理学》第9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根据需要的对象,可分为 精神需要:如爱的需要、交往需要、审美需要、求知
需要、娱乐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需要 物质需要:如住房要求干净、舒适,衣着要求漂亮、
时髦等。
我饿!!
想让人陪!!
一、需要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1.理论提出: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 学派的主要创始人。1943年他提出了 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类主要有五种 基本需要,这五种基本需要是由低层 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并彼此联系形成 一个系统。
• 主要观点:
–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到U 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
–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任务 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 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 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二、西方心理学中关于个性结构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学说 (二)卢特卡尔的人格层次说(阅读) (三)艾森克的人格层次说(阅读)
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学说
本我是由一切与身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例如,我们有性欲的 冲动、有贪生怕死的冲动、有贪图享受的冲动等。本我的活动 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地追求无条件、一时的满足。
需要
动机
行为
诱因
结论:人缺乏什么就会追求什么
一、需要
(二)需要的种类
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自然需要:与维持个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和延续种族有 关的需要。如饮食需要、运动需要、休息需要、睡眠 需要、排泄需要、配偶需要、生育需要等
社会需要: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为维护社会的 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如劳动需要、交往需要、 成就需要、社会赞许需要、求知需要等
个性倾向性名词解释
个性倾向性名词解释个性倾向性是指每个人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所具有的潜能,或称个性特征。
它具体表现为每个人独有的、稳定而典型的心理特征。
人的个性倾向性是与生俱来的,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但又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个性倾向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分别表现在人的幼年、童年和成年时期。
1。
在个性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教育和社会。
2。
一个人的先天气质类型,大体上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
3。
个性倾向性的形成与心理活动的实践密切相关,在个性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4。
如何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看个性发展,成人怎样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言传身教,二是严格要求,三是暗示引导。
5。
儿童的个性倾向性是随着身心发展逐渐形成的,它不仅表现出年龄特征,还呈现出不同的顺序性。
6。
婴幼儿阶段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顺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感知动作、运动协调、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游戏。
7。
根据儿童个性倾向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对幼儿进行教育,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8。
9。
个性倾向性是指每个人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所具有的潜能,或称个性特征。
它具体表现为每个人独有的、稳定而典型的心理特征。
人的个性倾向性是与生俱来的,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但又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1。
性格在心理学上也叫做人格。
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反映了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
人格包括人格的动力、态度、气质和性格。
人格是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13。
早期良好人格发展的标志:自主性增强;责任感增强;主动性增强;情绪稳定性增强;友爱行为增多;适应能力增强。
13。
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1、心理学中的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个性是心理发展的产物。
日常讲的个性是指人的个别性、特殊性或个别差异。
2、一的人的心理活动总是以自己特有的速度(反应的快慢)、强度(反应的强弱)、稳定性(反应持续的时间长短)、指向(心理活动指向外部世界还是内部世界即外向还是内向)、对自我和对他人的态度、行为方式以及能力的表现。
这些表现既与个人的社会环境生活经验有关,也与个人的生理素质有关。
个性的个别性突出表现为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差异。
3、世界观是指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形成的观点体系,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
价值观使人们关于客观事物价值的观点和信念。
价值观决定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意见和行为等,影响着价值判断。
4、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
动机分为正确的动机和错误的动机两类。
5、小学儿童需要的发展是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统一体,是由高到底发展的。
6、成就需要是交往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具体表现,是一种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好尽快的解决某一难题的需要。
7、中等程度的焦虑有助于促进儿童取得较好的成绩。
8、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
兴趣与能力有关,受理想、志向和世界观的调节。
9、儿童兴趣稳定性的发展为他们保持良好的认知定向、知识积累和技能形成提供了保证。
10、志向是个性发展的一种动力,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职业志向上。
11、小学儿童的价值观表现为从个人价值观向群体价值观过渡的特点。
儿童的自我评价是在同伴交往中形成和校正的。
简答1、个性的特征。
1)个性具有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和个别性的特征。
2)心理的成熟水平保证了个性的稳定性,只有一贯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得以表现的心理现象才是个性。
3)个性包含着人的心理现象的整体特性,是系统的固有的特性,是一种整合(即综合)的结果。
4)个性所体现的最本质的特点是社会的而不是生物的。
心理学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概述
8
• (4)尊重的需要
• 马斯洛把尊重的需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来自自身的对 于实力、成就、胜任感、自信、独立等的期望,这是自尊 的需要;第二是对于地位、声誉、名望、赞赏等的愿望, 这是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
• (5)自我实现的需要 •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充分发挥自己
的潜能,成为所期望的人物的倾向。
–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到U形曲线关系。中
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
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 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1 6
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 生理性需要:指个体维持生存和繁衍种族的需要。 – 社会性需要: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为维护社会的
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
• (二)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4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马斯洛的生平
亚伯拉罕·马斯洛(Maslow,1908—1970)是人本主义 心理学最主要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父母是从俄国移居美国 的犹太人。 1951年马斯洛应邀担任布兰迪斯大学心理学系 教授兼系主任。在此期间,他开始对健康人或自我实现者 的心理进行研究,出版了《动机与人格》(1954)和《存在 心理学探索》(1962)。这两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奠定了人 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1967年,马斯洛被推选为美国 心理学协会主席。1970年,因心脏病去世。
2 5
(五)认知理论
• 1、期待价值理论
– 这是早期的一种动机认知理论,这种理论将达到目标 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第九章个性倾向性——个性的动力系统教学目的:1.识记个性、需要、动机、兴趣的概念;动机的功能2.了解青少年动机、兴趣的特点;兴趣的品质;需要的特点3.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个性的特征。
4、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概念、层次理论、动机的激发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内容如下:在个性的整体心理结构中,个性倾向性是一个动力系统,处于核心的地位。
它是人的个体意识的积极性的表现,能充分反映出人的社会行为和活动方式。
在这个动力系统中,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这一章将首先对个性作以综述,然后对需要、动机和兴趣作以比较详尽的介绍。
第一节个性概述一、个性的概念与结构(一)个性的定义在心理学中,个性是个分歧最大的概念。
个性(或人格)这一概念是19世纪由德国唯心主义心理学家斯特恩首先创造出来的,他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具有体验的个人的科学,其中,每一体验都有相应的模式,即有目的性的人格。
”可是,究竟什么是人格?它的性质是什么?应包括哪些内容?在心理学上至今仍是争论不休的问题。
综合国内对个性的不同理解,我们把个性概念解释为“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现象,当它们结合在一起,完整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其表现形式、基本品质、发展水平都呈现着个人的特点,这种在个人身上具有独特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就是人的个性。
(二)个性的结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系统,它由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子系统构成。
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个体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与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
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
其中,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源泉和基础;动机是个性发展的内驱力;兴趣是认识倾向的表现形式,是个性发展最现实、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理想、信念、世界观是人意识到的需要系统,是个性倾向性的集中表现,是个性心理的核心,它指导着人的行动,影响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
心理学之个性心理倾向性
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
目录
第一节 个性概述 第三节 小学生的动机
第一节
一、什么是个性
个性概述
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
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
(一)
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 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和世界观。 个体倾向性被认为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 。
动机水平是一个人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人倾向;
期望是某人对某一课题是否成功的主观概率;
诱因是成功时得到的满足感。
阿特金森又进一步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 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 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 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 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当个体的某种活动产生以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对一定 目标,并调节着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二、动机理论
(一)强化理论 (二)成就动机理论 (三)归因理论
(一) 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
行为的冲动力量,强化是引起动机的重要因素。
人的某种行为倾向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
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
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的可能性。
(二)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
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
成就动机的强度是由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的乘积来
决定的。即: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期望×诱因)
(四) 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心理学个性倾向性
第八章个性及倾向性第一节个性的概述一、个性:persona----面具----剧中人的身分,后来引申为一个人在行为模式中表现出来的内心活动。
个性是个体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是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个性的特征:㈠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个性并不是天赋的,主要是在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固,但是复杂的现实生活、后天环境和教育的改变同样会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变化。
㈡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整体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心理成分的一致性,正常人能正确评价认识自己,能及时地调整个性中的矛盾成分,使其心理和行为保持一致。
二、个性的特征:㈢个性的社会性与生物性人是生物实体和社会实体的统一体。
在个性形成和发展中,既要受到生物因素的制约,又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
个体的遗传因素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前提,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历史条件和所处社会地位的制约。
㈣个性的个别性(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
然而人的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共同性,即某些人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特征。
同一民族、同一国家、同一群体在个性特征方面都具有共同性。
第一节个性的概述三、个性的结构:个性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第二节小学儿童的个性倾向性一、小学儿童的需要:个体或群体因缺乏某种刺激时会呈现一种不平衡状态,对这种不平衡状态以及要求达到新的平衡的体验表现为需要。
二、需要的种类: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种类㈠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自然需要:与维持个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和延续种族有关的需要。
如饮食需要、运动需要、休息需要、睡眠需要、排泄需要、配偶需要等社会需要: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为维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
心理学第八章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第八章个性倾向性第八章个性倾向性一、个性倾向性的定义个性倾向性指的是人们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自我意识,它们反映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和选择。
个性倾向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活动或行为的方向、内容和方式,使人们彼此间的心理面貌、社会特性千差万别。
因而,个性倾向性是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二、需要的基本概念(一)需要是什么: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它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二)需要的类别1.从需要产生或起源的角度看,有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生物性需要是指与保障个体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需要(1)维持机体内部平衡的需要(如饮食、睡觉、呼吸、运动等)(2)回避伤害的需要(如对有害或引起不愉快的刺激进行回避或防御)(3)性的需要(4)内发性需要(如好奇、探究反应等)社会性需要是指人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它们是人在生物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对文化学习、劳动、社会交往的需要)。
社会性需要是人所特有的高级需要,它反映了社会对人的各种要求。
2.从需要对象的角度看,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即认对事物对象的需求,包括低级的(如食物、自卫、性等)和高级的(如豪宅、名车等)精神需要即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如对智力、成就自尊等方面的需求(三)需要的层次人的各种需要不是同时出现和发展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明确是概括出五种不同水平的需要:(由低到高)A.生理的需要,如饥饿、口渴B.安全的需要,如安全感、稳定性C.归属与爱的需要,如认同感、感情D.尊重的需要,如威信、自尊E.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天赋、潜能的嫉妒发挥)三、中学生需要发展的主要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加,中学生的需要也不同儿童时期的需要,他们更加注重社会性的需要。
其主要特点有:肯定和尊重的需要、积极参与的需要、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四、需要的发展与培养(一)生活实践促进个体需要的发展(二)中学生需要的培养:建立合理、高尚的需要结构四、动机的基本概念(一)动机的概念: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大学心理学第九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的问题进行了表决。表决结束后,下课铃响了,
学生们涌向餐厅,此时他们还在继续争论着税
收、代表权、行政部门的权利等问题。
三、兴趣 1、兴趣的定义 对个体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 种活动的心理趋向。
2、兴趣的分类 按社会意义:高尚的兴趣 低级的兴趣 按内容:物质兴趣 精神兴趣 按起因:直接兴趣 间接兴趣
伯尔海军上将在《孤独》一书中讲述了他在北 极探险期间一个人独居6个月时的生活感受。 这6个月,他是在被冰雪掩埋下的小木屋中孤 独地度过的。伯尔是主动地要过与世隔绝的生 活的,他想真切地体验一下孤独生活的和平与 宁静,但不曾料到,他仅仅在冰雪下的小木屋 里孤独地生活了 3个月,就陷入了极度忧郁的 状态,不得不在6个月后,悻悻地返回人间社 会。
刘易斯先生扮演成华盛顿,他首先对所 讨论问题的重要性做了一番解释,然后宣布 开始讨论。首先,他让佐治亚州的代表发言, 该州的代表是贝斯.安德鲁斯。贝斯是一个 害羞的女孩,但是她和同伴做了充分准备, 并且她也知道同伴是她的后盾。 ……
在贝斯继续阐述代表团起草的人权法案
的过程中,刘易斯先生对她所阐述的历史的
需要层次理论在我国古代已具雏形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的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2.需要的种类
A 按产生分 生物性需要 (指与保持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一 种需要。也称为生物学需要,或者自然需要,包 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等等。) 社会性需要 (是社会的要求在个体中的反映。社会需要是人类 特有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成就 的需要、社会赞许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等。 )
心理学之第八章个性倾向性
(五)
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1、自我价值感的来源 个人的经验和主观的成败标准 榜样的经验和榜样与自己相似的评价 和他人的交流与他人可靠性的评价 生理状况及其自我评价 现实的价值感要建立在真实的成功和 别人真实的尊重上.
2、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洞察世界社会和人生 热爱世界社会和人生 能独立自主,自我完善.
(四)兴趣的品质
1、兴趣的倾向性 2、兴趣的广阔性 3、兴趣的稳定性 4、兴趣的效能性:兴趣对活动的影响
二、影响兴趣形成的因素
(一)能力因素 (二)年龄与性别 (三)个人的认识和价值观念 (四)家庭和环境的影响
三、中学生兴趣发展的特点
1、兴趣逐渐趋稳定 2、从广泛向深刻发展 3、中心兴趣逐渐形成
第二节
动机
行为背后的秘密
学习目标
1、熟记动机的概念,并能对动机进行分 类。 2、能说出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3、能解释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及影响因 素。 4、知道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人类活动的发动机、推进器 ---- 动机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1、动机的涵义
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 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维持和调整功能
第八章 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指的是人在与客观现实相互作 用的过程中,对现实事物具有的一定的态度 和取向。
组成倾向性的结构
需要 信念
动机
兴趣 世界观
第一节 需要
学习目标: 1、熟记并能解释需要的概念。 2、能进行需要类型的划分 3、能解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懂 得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4、知道中学生需要发展的特点,掌握学 生健康需要的培养方法。
心理学第九章个性倾向性PPT课件
职业规划与招聘
1 2
职业匹配
企业可以通过了解员工的个性倾向性,将员工安 排在与其个性相匹配的职位上,提高员工的工作 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招聘选拔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可以通过考察应聘者的个性 倾向性,选拔出符合企业文化的优秀人才。
3
职业发展
企业可以针对员工的个性倾向性,为其制定个性 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员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弗洛伊德认为个性倾向性是在童年时期通过与环境和他人互 动而形成的,特别是那些与性有关的经的行为和思想产生深 远的影响。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荣格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次构成,其 中无意识又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 人类祖先遗传下来的心理经验,是普遍存在于人类心中的 原始意象。
03 个性倾向性的构成要素
价值观
价值观定义
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对客 观事物(包括人、事、物) 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体评 价和看法。
价值观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价值观 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道德价值观、个人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等。
价值观的功能
价值观对个体的行为和决 策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 能影响个体的情感和态度。
决定心理健康
个性倾向性还与心理健康 密切相关,不良的个性倾 向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如 焦虑、抑郁等。
个性倾向性的研究历史与发展
早期研究
个性倾向性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 希腊时期,当时哲学家们开始探
讨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现代研究
现代心理学对个性倾向性的研究始 于19世纪末,随着心理测验和人格 理论的不断发展,个性倾向性的研 究逐渐深入。
卡特尔认为个性倾向性可以通过测量和分析表面特质来推断根源特质,从而更深 入地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心理学中的性倾向性
50
2、驱力理论(赫尔)
• 观点
– ①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 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 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 ②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 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 ③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 驱力支配的。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 行为的方向。 – ④P=D×H-I(P,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D驱力; H习惯强度;I抑制)
个人对自立的尊严和价值的需要, 希望得到赞许,赏识,拥护,同时需 要自己对自己有信心.这种需要的满 足会使人感觉自己有价值,有能力, 有地位和必不少.如果不满足,个体 会体会到一种弱小无能感. .
22
5、
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 (1)自我价值感的来源 个人的经验和主观的成败标准 榜样的经验和榜样与自己相似的评价 和他人的交流与他人可靠性的评价 生理状况及其自我评价 现实的价值感要建立在真实的成功和 别人真实的尊重上.
31
(四)不同年龄段学生需要的 发展特点及培养
• 1、学前儿童需要的发展与培养
32
2、小学儿童需要的发展与培养
• (1)发展: 活动需要的发展 认识需要的发展 交往需要的发展 成就需要的发展 第一,儿童的期望变得更加现实; 第二,儿童越来越多的使用社会比较来评价自 己的成绩; 第三,对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抱负水平有所提 高; 第四,儿童对学业失败的焦虑增长。 33
27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 审 美
认 知 尊 重 归 属 与 爱 安 全 需 要 生 理 需 要
28
• 认知的需要 • 审美的需要 培养一点艺术爱好.调节大脑两个半球.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讲义(普通心理学-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
第六章个性心理第一节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一、需要(一)需要的概念需要是指人体和社会生活中所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都有一种满足自己需要的欲求或动力。
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欲求不满足是激起人们行动的普遍原因。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1.需要的五个层次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而需要系统又包括五种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后来,他将需要系统分为七个等级,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理解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
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2)安全需要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社会安定和国际和平。
(3)归属和爱的需要也称为社交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的归属感等。
(4)尊重的需要表现为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具体表现为认可自己的实力和成就、自信、独立、渴望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和名誉等(5)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们追求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即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需要。
2.各种需要之间的关系(1)其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2)五种需要的划分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两种类型:“匮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
所谓“匮乏性需要”,也叫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在满足这些需要的时候,完全依赖于外界。
所谓“成长性需要”,包括自我实现的需要(七种层次理论还包括认知理解需要和审美需要)。
第九章个性倾向性
一、个性 (personality) 1、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 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的特性: 整体性(共同性):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构成多层
次、多水平的统一整体。
独特性(差异性):个性是共同性和差异性的统一。 稳定性:人与人可以在心理面貌上加以区分。但也具有可塑性。 社会制约性:与生物制约性,遗传与环境,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人对食物、空气、睡眠、性的需要,是人所有需要 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有力量的。缺失一种,就会完全支配一个人 的行动和行为。 安全需要:表现为人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避 安全需要 免恐惧和焦虑。 归属与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 归属与爱的需要 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并在其中获得一个位置等。若 得不到满足会感到孤独和空虚。 尊重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产生威 尊重需要 望、地位和认可等情感。一是自尊,导致胜任、自足和自信等 情感。若得不到满足会引起自卑和失落感。 认知需要 :学习和发现未知的东西会给人们带来满足和幸福。 审美需要:包括对秩序、对称、完整结构以及存在于大多数儿 审美需要 童和某些成人身上的对行为的完满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 善化。
(一)定义:是人们力求探求某种事物或从 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的产生以需要为基础。 (二)兴趣的分类 1、根据兴趣的内容,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 兴趣。 2、根据兴趣所指向的目标,分为直接兴趣 和间接兴趣。
(三) 学习兴趣的培养
• 1 知识准备是形成兴趣的重要条件。 • 2 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培养间接兴趣。 • 3 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在实践中培养 兴趣。 • 4 了解学生学习兴趣的差异,培养良好的 兴趣品质。 • 5讲究教学艺术。
心理学第十章个性及个性倾向性
2、个体的归因方式
个体的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 感的形成。如果个体将成功的经验归因 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任务 难度等,就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如果 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 力等,也不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3、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 德(F.Heider,1958)。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特(T.B.Rotter,1966) 根据“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把人划分为 “内控型”和“外控型”。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Weiner)在吸收海德和 罗特理论的基础上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 统的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 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 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根据对象性质,可分为物质性动机和 精神性动机。
3、根据动机的起因分,动机可分 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指由外在条件(即诱因)诱 发出来的动机,如学生为获得表扬和奖 励而努力学习; 内在动机,指由内在条件(如好奇、兴 趣等)引发出来的动机,如学生因对某 门课有特殊兴趣而努力学习。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 个体成败的经验,一是个体的归因方式。 1、个体成败的经验 个体成败的经验也有两类:一类是个体成败的 亲身经验或直接经验。这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 成的最主要因素。 另一类是个体成败的替代性经验。这类经验是 行为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 验,它对自我效能感也具有重要影响。
2、成就动机理论
默瑞认为,人格的中心由一系列需要构成,其 中之一即成就需要,这一需要使人表现出:追 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 别人。 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选择难度较大,有一定 风险的开创性工作,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 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低 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任 务或职业。
四川理工学院心理学教案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四川理工学院心理学教案个性与个性倾向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性的概念,认识个性特征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个性倾向性的基本类型,理解个性倾向性与行为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分析个体行为,预测个体发展的能力。
4. 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个性的概念与特征2. 个性倾向性的基本类型3. 个性倾向性与行为的关系4. 个性与心理健康5. 自我认知与个性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个性与个性倾向性的基本概念、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个案,引导学生理解个性与个性倾向性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个体行为的能力。
4. 自我反思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提高自我发展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心理学相关教材。
2. 案例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个案。
3. 教学PPT:制作课件,辅助讲解。
4. 课堂讨论:准备相关话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个性的概念,引发学生对个性与个性倾向性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个性的特征、个性倾向性的基本类型,以及个性倾向性与行为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个性与个性倾向性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个体行为的能力。
5. 自我反思: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思考个性对自身行为的影响。
6.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个性与个性倾向性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了解他们对个性与个性倾向性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思考题的完成质量,检验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自我反思报告:收集学生提交的自我反思报告,了解他们对自己个性与个性倾向性的认识程度。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一些关于个性与个性倾向性的心理学著作,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相关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个性倾向性
一、名词解释
1、需要: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2、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
3、学习动机:推动、引导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
4、成就动机:个体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图在学习、工作、创造上取得成功的动机。
5、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索某些事物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
6、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
7、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
二、填空题
1、需要产生的原因是(肌体内部处于缺乏状态或不平衡状态)
2、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需要);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需要)。
3、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成(倒U型曲线关系)。
5、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难度越大,动机的适中水平越低;学习难度越小,动机的适中水平越高)
6、兴趣的品质(指向性、广度、稳定性、效能)。
7、根据倾向性,可以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8、动机产生的外在条件是(诱因)
三、判断题
1、满足儿童的一切需要,能促进个性和谐的发展。
(错)
2、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成正比关系。
(错)
3、对于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兴奋水平比较有利。
(对)
4、只有满足儿童的一切需要,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错)
5、对个体来说,做任何事情,动机的适中水平是一样的。
(错)
6、动机和活动之间是一致的,是一一对应关系(错)
四、选择题
1、需要产生的原因是( D )。
A、动机
B、政治
C、法律
D、机体的不平衡
2、马斯洛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为( C )。
A、尊重需要
B、审美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认知需要
3、马斯洛认为,人最基本、最强烈的需要为(A )。
A、生理需要
B、友谊需要
C、安全需要
D、心理需要
4、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个目标的动力是(B)。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价值观
5、小李认为,这次期末成绩考的好的原因是自己的比别人强。
这说明小李的归因属于( D )。
A、外在的不稳定的归因
B、内在的不稳定的归因
C、外在的稳定的归因
D、内在的稳定的归因。
6、小王认为,这次数学竞赛中失败的原因是自己的运气不好。
这说明小王的归因属于( A)。
A、外在的不稳定的归因
B、内在的不稳定的归因
C、外在的稳定的归因
D、内在的稳定的归因。
7、小张认为,这次英语未能过级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
这说明小张的归因属于(B )。
A、外在的不稳定的归因
B、内在的不稳定的归因
C、外在的稳定的归因
D、内在的稳定的归因。
8、小红认为,心理学没考好是因为老师出的题太难了。
这说明小红的归因属于( C )。
A、外在的不稳定的归因
B、内在的不稳定的归因
C、外在的稳定的归因
D、内在的稳定的归因。
9、对学生的成败归因,应把(B)在首位。
A、能力
B、努力程度
C、运气
D、任务难度
10、小谢很想和外国人交流,所以,上英语课时他非常的认真。
这说明小谢对英语的兴趣属于(B)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低级兴趣
D、物质兴趣
1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
12、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CE
A需要B气质C动机D能力E兴趣
13、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
A需要 B动机 C兴趣D理想
14.根据动机的性质与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划分为(B)
A.生理型与社会性
B.高级和低级
C.长远与短暂
D.主导性与辅助性
五、简答题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自尊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
2、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A、明确学习目的;B、提高教学艺术;C、严格要求增加外界压力;D、利用学习反馈,
强化学习动机。
3.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
答:(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公务员考试安徽选调生考试安徽政法干警考试六安事业单位招聘
国考招警教师村官3支1扶农信社公选军转
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历年真题备考资料辅导课程QQ 群:76482382
(点击查看六安中公教育地址和电话)
六安中公教育皖西地区最大的公职考试辅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