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8章-消费理论)

合集下载

《初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第八章 消费和储蓄理论

《初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第八章 消费和储蓄理论

利率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利率是影响消费和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利率下降时, 人们更倾向于增加消费和减少储蓄,因为低利率使得储蓄 的收益减少,相对而言消费的吸引力增加。
利率的变化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是间接的。例如,当中央 银行降低利率时,贷款成本降低,人们更容易获得贷款用 于消费或投资,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
预期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预期是影响消费和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的消费和储蓄决策往往受到他们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期 影响。如果人们预期未来经济状况良好,他们可能会增加消费和减少储蓄;如果预期未来经济状况不 佳,他们可能会减少消费和增加储蓄。
预期的变化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是动态的。例如,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往往对未来经济状况持乐观 预期,从而增加消费和减少储蓄;而在经济衰退时期,人们往往对未来经济状况持悲观预期,从而减 少消费和增加储蓄。
持久收入假说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主要取决 于他们的持久收入,而不是暂时性收入 。
VS
详细描述
持久收入假说由Friedman提出,认为消 费者的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持久收 入,即长期稳定的收入预期,而不是暂时 性收入。消费者通常会根据持久收入来安 排自己的消费和储蓄计划。
03
储蓄理论

通过研究消费和储蓄理论,可以 更好地理解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行 为和市场供需关系,进而分析宏
观经济现象。
消费和储蓄理论对于制定货币政 策、财政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等 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政府更好
地调控经济运行。
02
消费理论
绝对收入假说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消费水平与绝对收入水平正相关,即收入越高,消费也越高。
详细描述
绝对收入假说由Keynes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他们的绝对收 入水平。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倾向于增加消费;当收入减少时,人们会减少消 费。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第8章 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第8章  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第八章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生产成本与要素价格1.成本性质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支付的生产费用,或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价格。

经济分析中的成本是应有成本或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等于所有者在市场上出租或销售这些要素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1)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费用,是业已发生的成本,这些成本一般均可通过会计账目反映出来。

机会成本又称选择成本,是企业将一定资源做某种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中的最大收入。

经济学首先研究所有投入的机会成本,然后再计算产品的经济成本。

(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企业为使用他人拥有或控制的要素而做出的货币支付,即财务上的会计成本。

显性成本也称为支出成本。

隐性生成本主要指应当支付而没有支付的企业自有要素的成本。

主要有两种典型的形式:①使用自有土地资本的机会成本;②所有者在经营企业或为企业服务中的机会成本。

隐性成本又称为非支出成本。

经济成本: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3)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成本是会计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

厂商的私人成本是一个厂商投入生产的一切资源的价值。

社会成本是整个社会为一种生产活动需要支付的一切成本。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在成本。

(4)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增量成本是由于某项生产决策而产生的相关成本,即总成本的增量。

沉没成本是业已发生而无法收回,或不因生产决策的改变而有所改变的成本,即无法利用的固定成本。

宏观经济学第8章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第8章PPT课件

长期和短期行为的差别。
Y、r、P
古典理论
描述经济长 期运行
1. 产量由L、K和生产技术决定。
2. 产量水平既定时,利率的调整使S与I平衡。
3. 物价水平的调整使货币的供求平衡。货币供给的变动引起物价 水平同比例变动。
第17页/共52页
§2 利率的决定
短期 1. 物价水平固定在某个水平上,在短期中对经济状况的变动反应较小。
收入和支出的变动 E=A+eY
45°
E
自生支出的变动 A=a+I+G
E1
B
假设政府购买增加∆G
则计划支出线E0向上平移到E1 经济均衡点由A移到B,国民收入由Y0 增加至Y1
E0
∆G
A
∆Y
结论
O
由于政府购买G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Y增加,但∆Y>∆G
Y0 Y1
Y
这是因为自生支出增加后引起国民收入Y增加,而Y增加后又增加了派生支出,因 此,均衡国民收入的增量等于自生支出的增量加上派生支出的增量,即∆Y>∆G 。
第5页/共52页
§1 国民收入的决定
乘数效应
政府购买增加对于国民收入的放大效应称之为~。
自生支出乘数k 政府购买乘数k
= ∆Y/ ∆A = ∆Y/ ∆G
投资乘数k 税收乘数k
= ∆Y/ ∆I = ∆Y/ ∆T
如何确定乘数?
假定e=0.5,政府购买一次性增加了100万
政府购买的最初增加= 消费的第一轮变动= 消费的第二轮变动= 消费的第三轮变动=
所以,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Y
第24页/共52页
§3 IS-LM模型
LM曲线 LM曲线的推导
r r2 r1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

宏观经济学第8章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本章知识脉络图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一、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局限于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如图1所示,其中W 表示工资率,N 表示劳动数量,N E 表示充分就业的劳动数量)。

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社会在任何时期总存在着一定比率的失业人口。

定义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力量自发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因此,自然失业率应等于某一时点上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在实际统计中,用长期的平均失业率来近似的表示自然失业率。

NOW *W**W图1 充分就业提示:在宏观经济学中,在充分就业状态下,失业率并不等于零,它相当于摩擦性失业率与结构性失业率之和,这就是“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

因此,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充分就业的总产量等概念通常被看作不同经济状态的分水岭,所以自然失业率对于理解潜在产量(充分就业的产量)有重要意义,在理解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持续地和显著地上涨过程。

通货膨胀的原因在西方经济学界有多种不同角度的解释:(一)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注意学派继承货币数量论的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给的增加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

(二)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别从需求角度和供给角度进行解释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理论是总需求的过度增长所引起的,包括在为实现充分就业时的瓶颈式通货膨胀和充分就业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总需求的过度增长可能来自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也可能由于货币政策的改变而引起;如图2所示,当需求曲线AD 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供给保持不变时,价格水平逐渐上升。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章节题库(宏观经济学概论)【圣才出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章节题库(宏观经济学概论)【圣才出品】

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答:宏观经济学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的,指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之一。

2.国内生产总值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其中,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和实际GDP答: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CH8 消费

CH8 消费

凯恩斯消费函数
C
C=C0+MPC×Y C0为自主消费,MPC 为边际消费倾向,Y 为当期可支配收入。 凯恩斯消费函数在早 期的实证中取得了成 功。
斜率等于边 际消费倾向
C0 APC=C/Y Y MPC在0与1之间;
APC随收入增加而下降。
消费取决于当期收入。
长期停滞与消费之谜
第一、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随着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 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小。这样, 低消费将引起物品与劳务需求 不足,经济将陷入长期停滞。 现实否定了这一猜测。
C2
结论: 对有些消费者,借贷 限制没有约束性,两 个时期的消费取决于 一生收入的现值; 对有些消费者,借贷 限制有约束性,消费 只能取决于当期收入: C1=Y1,C2=Y2。
A Y2 C B
Y1
C1
当消费者面临借贷限制,有两种可能: 1.第一期消费小于第一期收入,借贷限 制没有约束性(如点A);2.消费者想 选择B点,但不能借贷,只能选择C点。
三、生命周期假说
生命周期假说:弗朗科.莫迪里安尼认为, 人的一生中收入变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退休,退休后收入会减少。人们并不想 让消费水平大幅下降,为了保持退休后 的消费,人们必须在工作年份中储蓄。 这样就可以把一生中收入高时的资源转 移到收入低时,使消费保持平稳。
生命周期假说
假设一个人还要再活T 年,初始财富为W,预 期从现在到退休时的R 年中每年收入为Y。 T年总收入=W+RY,他 把总收入平均地分到T 年中,每年消费: C=W/T+RY/T=αW+βY
C2 利率上升使预算 线围绕点(Y1,Y2) 旋转。 △C2 IC2 IC1 原预算约束线 △C1 Y1 C1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68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过度储备除用于对工商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之外,银行也用它去 购买一些有较高收入的有价证券。这类证券的灵活性比二级储 备差,但其收入却高于二级储备中的债券。它们属于金融投资 活动而不属于银行的储备。 银行贷款的利息随贷款风险不同而有差异,贷款的时期越长, 风险也越大,利息率也越高。通常,将风险最小,期限最短 的贷款利率称为基础利率。 银行活期存款帐户上的储蓄通常又称为需求储蓄,因为储蓄减 少了需求,将其以存款形式储蓄在银行里,当银行归还这笔存 款时,需求又会增加。
结果,400美元的货币从A的帐上转到了B的帐上,也从甲银行 流到了乙银行。一方的增加恰等于另一方的减少。总活期储蓄 仍为1000元,货币的总供给量不变。
8
10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这一过程可用甲、乙两个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变动表来 说明,如表8.2、表8.3 和表8.4所示。
9
11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3.货币创造过程
我们接着叙述前面的例子,假定A在甲银行中存入1000美元, 甲银行留下20%的必要储备以后,将余下的800美元过度储备贷 给了B,并为其开了一个800 美元的支票帐户。 现在,B买了C的一辆旧汽车,并填写了一张800美元的支票给C, 假定C在乙银行开户,他将这张支票交给自己的开户银行以后, 乙银行就增加了800美元的储蓄,乙银行根据法定准备率留下 160美元作必要储备,将余下的640美元过度储备贷给了D。由于 A的1000美元储蓄和两次贷款活动,甲、乙两个银行共增加货币 的总额为:1000+800+610=2440,贷款活动创造了1440美元。 但这一过程尚未结束,因为D 可以用乙银行贷给他的640美元 去向E购买某种产品,而E则会将这640美元存入他的开户银行 丙,丙银行留下其中的20%作必要准备金之后又可贷出512美元。 这一过程会不断重复下去,直到存贷的金额小到不值一存。 表8·5说明了这一全过程。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消费理论)【圣才出品】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消费理论)【圣才出品】

第8章消费理论一、名词解释1.相对收入答: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是由杜森贝利提出的,消费者的消费并不是完全由收入决定,它会受到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棘轮效应)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示范效应)的影响,所以是相对决定的。

其要点包括:①从长期来看,消费与收入维持在一固定比率上,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

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函数;②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容易随收入提高而增加,但不易随收入降低而减少,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即消费者决定当期消费时,不能摆脱过去的消费习惯,使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及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③根据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群消费水准的影响。

因而短期消费函数随社会平均收入提高而整体向上移动。

2.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life cycle theory of consumption)答: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阿尼(F·Modigliani)、R·布伦伯格(R·Brumberg)和A·安东(A·Ando)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个人消费占其一生收入现值的比例是固定的。

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主要取决于一生的收入。

生命周期理论的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αW+βY,其中: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W代表财富,参数α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参数β为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理性人根据自己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来安排自己一生的消费,并保证每年的消费水平保持在一定水平。

人们在一生中的消费规律是:青年时以未来收入换取借款,中年时或清偿早期债务并储蓄防老,老年人逐日消耗一生积蓄。

一般而言,中年人具有较高水平的收入,青年人和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

所以,中年人具有较低的平均消费倾向,青年人和老年人具有较高的消费倾向。

但终其一生,个人具有相对稳定的长期消费倾向。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消费函数在长期和短期中的不同形式。

第八、九章国民收入决定及变动理论

第八、九章国民收入决定及变动理论
ktr= △y/ △tr = b/(1-b)
平衡预算乘数
kb = △y/ △g = △y/ △t = (1-b)/(1-b)= 1
4、四部门经济乘数的变化: k = 1 1 – β+
γ
与封闭型经济相比,开放型经济乘数较小。
2018/11/12
(2008年):已知一个国家的储蓄函数为S=60+0.2Y,计划投资I=100。试求: (1)相应的消费函数;(3分) (2)均衡的国民收入和消费量、边际消费倾向;(9分) (3) 投资乘数。(3分)
2018/11/12
总需求; s,i
45º 收支相抵线
E
α
c+i
+i
i 0 α
s
E y* i =i y
2018/11/12
图2-2-3 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三、加入政府部门的凯恩斯模型
(三部门经济模型)
消费函数:c=
α
+b(y-t)
储蓄函数:s= 投资函数:i=i
α
+(1- b)(y-t)
投资函数:i=i
c
y
图2-2-3 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2018/11/12
2、投资=储蓄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储蓄函数:s= 投资函数:i=i
α
+(1- b)y
均衡条件:i = s
均衡国民收入: 1 y*= 1(α +i )
b
2018/11/12
s,i
s E y* 5000 8000
600 0 -1000
i =i
y
图2-2-3 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2018/11/12
消费 3400 4200 5000 5800 6600 7400 8200 9000

2020版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件第8章

2020版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件第8章
17 862
国别 埃及 菲律宾 印度 尼日利亚
人均收入(2)007年,美元 11 132 7 806 6 572
5 867
国别 中国 巴西 印度尼西亚
人均收入(2007,美元) 15 535 15 128 11 612
国别 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
埃塞俄比亚
人均收入(2)007年,美元 5 249 3 581 1 735
y=(1-s)y +i
整理后得到:
i=sy
这个方程表明,投资等于储蓄,正如我们在第3章第一次看到的那样。因 此,储蓄率s也是用于投资的产出比例。
现在我们已经介绍了索洛模型中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生产函数和 消费函数,它们描述了任何一个时点上的经济。对于任何一个给定的资本存 量k,生产函数y=f(k)决定了经济生产多少产出,储蓄率s决定了产出在消费 和投资之间的配置。
年份 1 2 3 4 5 ︙ 10 ︙ 25 ︙
100 ︙ ∞
表8—2接近稳定状态:一个数字例子
k 4.000 4.200 4.395 4.584 4.768 5.602 7.321 8.962 9.000
假设:y= ; s=0.3; δ=0.1; 初始k=4.0
y 2.000 2.049 2.096 2.141 2.184
4单位人均资本(k)生产2单位人均产出(y)
● 由于30%的产出被储蓄起来用于投资,70%的产出用于消
费,i=0.6,c=1.4。
●由于资本存量的折旧为10%,所以,δk=0.4。
● 由于有0.6的投资和0.4的折旧,资本存量的变动是Δk=0.2。
这样,第2年开始时人均资本存量为4.2单位。
2020/9/26
为了看出为什么一个经济总是最终到达稳定状态,假定经济的初始资 本水平低于稳定状态,例如图8—4中的k1。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水平大于折 旧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存量将上升,并将——与产出f(k)一起——一 直上升到稳定状态k*为止。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8章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8章

3.建立适当的制度
• 产权制度


政治制度
法律制度 ……
4.鼓励技术进步
• 知识产权保护


优惠的税收
对R&D的财政支持
四、超越索洛模型:内生增长理论
——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是外生给定
的,无法解释技术进步的机理。
——内生增长理论试图解释技术进步
以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基本模型
——生产函数 Y=AK 资本的边际产量不变,MPK=A 这是与索洛模型生产函数根本的不同 如果把知识也当做资本,其边际产出 是递增的,那么上述假设更加反映现实。
移,但总产出也不断增长。

两部门模型也与索洛模型类似 如果u 不变,E 的增长速度g(u)就不
变,模型与上一章加入技术进步的索洛模
型一致
• 两部门模型中,u 影响稳定状态的产出
增长率。u 和s 都影响收入水平。
3.关于R&D
• 企业的R&D行为 由于R&D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有外 部溢出性,企业的R&D投入往往低于社会 最佳水平。 熊彼特:“经济进步是通过一个‘创 造性破坏’过程来实现的”。
引起经济的长期增长。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的结论则是经济增长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 而储蓄只会导致经济的暂时增长,资本边际 收益递减最终使经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 进步的稳定状态。
本章小结(1)
• 索洛模型中,人均收入的增长率由外生的技
术进步率决定。模型本身不能说明技术进步 的变化。 • 通过把劳动改善性技术进步因素的加入基础 的索洛模型,说明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
率。这些模型力图解释那些决定通过R&D
进行知识创造的决策。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8章课件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8章课件

图 8.2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8-19
表 8.1 萨拉的消费均匀化愿望
第一周的椰子消费
第二周的椰子消费
总消费
消费束1 消费束2
5 17
15 3
20 20
偏好的消费束
11
9
20
• 1、多总比少好。 • 2、消费者喜欢的消费束具有多样性。 • 3、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都是正常品。 • 消费者希望长期均匀消费。当一生财富增加 时,会增加对当期和未来的消费。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8-18
第八章 主要内容
• 消费者的消费或储蓄行为——消费者对收入和 利率变化的反应。 • 政府预算赤字和李嘉图等价定理。 • 社会保障 • 信贷市场的不完善。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8-2
• 跨期消费-储蓄决策是一种在当期消费与未 来消费之间作出权衡取舍的决策。 • 跨期政府支出筹资决策:当期税收与未来税 收之间作出权衡取舍的决策。是政府储蓄量 或政府赤字规模的决策,与私人消费者的消 费-储蓄决策密切相关。 • 如果政府现在减税,就不得不向私人部门借 债,未来一定会增税,才能还清较高的政府 债务。
8-21
图 8.3 借出资金的消费者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8篇消费理论)Word版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8篇消费理论)Word版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四篇 宏观经济学模型的扩展第八章 消费理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试述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

答:凯恩斯所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可以用标准的消费函数来表述,其公式为:D C a bY =+(0a >,01b <<)上式说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D Y 的函数,其中,a 为自发消费,b 为边际消费倾向。

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实际可支配收入D Y ,就可以得出平均消费倾向APC :D DC a APC b Y Y ==+ 上式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PC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同时,D a Y 也将减小,故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

2.什么是消费之谜?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各种消费理论是如何对其进行解释的? 答:(1)凯恩斯之后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与实证研究不相符合,两者之间的矛盾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同时,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

但是,这一研究与对消费统计资料的实证研究并不一致。

根据美国1929~1941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47.60.73D C Y =+但根据美国1948~1988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0.917D C Y =上述结论并不一致,首先是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递减,而是递增;其次,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是波动的,而不是稳定的。

另一个证据是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研究了1869~1933年间每30年左右的长期消费资料,得出如下结论:①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基本稳定的,而不是下降的;②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与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是不一致的。

科学出版社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课后题答案.docx

科学出版社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课后题答案.docx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第一早关键概念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彖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冋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

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冇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牛•产总值(GNP):—国居民拥有的牛: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 GNP与GDP关系:GNP二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索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 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是以现实价格作为衡量产品和服务价值量的标准)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

(是以不变的价格为标准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木。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12、未来值:未来值二现值+利息。

二复习思考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耍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总需求理论)【圣才出品】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总需求理论)【圣才出品】

第六章总需求理论1.假定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并且整个银行体系不存在超额准备金,某人向央行出售的10000元债券获得现金存入银行,试用T形账户写出前三家的存款情况。

答:假定某人将向央行出售的10000元债券所得款项,以支票形式存人第一银行,交易结束后第一银行的T形账户如下:第一银行第一银行在提取10%的法定准备金后,其余9000元全部用于贷款,按照假定借款者会将9000元款项全部存入银行。

假设存入第二银行,则第一银行、第二银行的T形账户为:第一银行第二银行同理,假设第二银行根据1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取准备金后,将其余8100元全部用于贷款,借款者将8100元全部存入第三银行,则第二银行与第三银行的T形账户为:第二银行第三银行2.如果一经济体在一年内,经济中的货币存量为10万亿元,货币的流通速度为10次,试求名义国民收入。

答:根据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货币×流通速度=物价×产出=名义国民收入,所以名义国民收入为100万亿元。

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同货币数量论在论述利率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时有何区别?答:在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人们持有货币的三大动机中决定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的是货币收入水平,而决定投机动机的是利率的高低。

在短期内,货币收入是相当稳定的,因此决定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是利率的变化。

利率的变化是经常的,所以对货币的需求量不稳定。

弗里德曼则认为,决定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是恒久性收入,因此利率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很小,而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因为恒久性收入是指人们在长期中的正常收入,这种收入的稳定,决定了货币需求的稳定。

4.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与流动性偏好理论有何区别?它们之间是否有共通之处?答:(1)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与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区别①对实际经济变量与利率的关系的分析不同。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由货币供求解释利率决定。

他认为货币是一种最具有流动性的特殊资产,利息是人们放弃流动性取得的报酬,而不是储蓄的报酬。

【经济贸易】《初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第八章 消费和储蓄理论

【经济贸易】《初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第八章 消费和储蓄理论

T
T
Ct A0 Yt
t1
t1
补充:关于持久收入假说的推导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T
T
T
L u(C t)(A 0 Y t C t)
t 1
t 1
t 1
F.O.C. u'(C)
上式在每一期都成立,所以消费的边际效用不 变。且由于消费水平唯一地决定了消费的边际 效用,所以消费一定也是不变的。因此:
补充:关于持久收入假说的推导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 凯恩斯以后的消费理论
❖ 相对收入假说 ❖ 持久收入假说 ❖ 生命周期假说
实际利率和消费—储蓄决策 中国消费函数形成的特征
消费和储蓄理论的重要性
宏观的总量不与构成宏观经济基础的微 观经济行为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就很 难揭示问题的本质。
消费是构成一个国家总需求的主要部分 ,消费波动对总需求影响极大。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由于消费的这种不可逆性,收入变动会引起的消费变动 是不对称的,即收入增加时消费会迅速增加,而收入减 少时,消费并不会迅速减少。
8.2 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
两时期模型
❖考虑现在和将来两期 ❖为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奠定基础
8.2 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
模型假定
❖生命由两期构成:年轻期和年老期
C1(1C 2r)(1r)B0Q1 (1Q 2r)
其中:(1+r)B0为家庭继承财富及其利息。
8.2 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模型
再放松假定,假设家庭的生命周 期放宽到T期,那么:
C1
C2 (1r)
CT (1 r)T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四篇宏观经济学模型的扩展第八章消费理论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及消费之谜1.有关边际消费倾向的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即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时,消费支出增加的数量。

可用公式表示为:=∆∆/MPC C Y凯恩斯基于对人的基本心理规律的把握,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量一定小于收入增量。

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1。

凯恩斯所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理论是认识消费与收入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

2.有关平均消费倾向的理论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它反映了消费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份额大小。

可用公式表示为:=APC C Y/凯恩斯认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认为储蓄是一种“奢侈品”,富人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会高于穷人,即与穷人相比,富人具有更高的储蓄倾向。

3.有关消费决定因素的理论(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利率并没有重要作用,古典经济学认为,消费与利率负相关。

凯恩斯承认,在理论上利率会影响消费,但他认为从经验出发所得出的结论是,真正对消费起决定作用的是收入。

所以,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以概括为以下形式:=+C a bYa>,为自主性消费,是不依存于收入的消费,而取决于生存的基本需要;bY为引致消费,是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化的消费,01<<,为边际消费倾向。

如图8-1所示。

b图8-1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在图8-1中,45°线表示所有的收入都被用于消费支出,因此,其斜率等于1。

当收入1Y 时,消费线与45°线相交,此时收入等于支出。

当收入1Y 增加到2Y 时,消费从1C 增加到2C ,消费增量小于收入增加量。

(2)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核心内容消费函数直观地反映了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三个核心内容:①消费线的斜率小于45°线,说明边际消费倾向b 的数值介于0~1,这与凯恩斯对边际消费倾向的推断一致。

②与凯恩斯提出的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相吻合。

③由于上述消费函数并未包含利率变量,表明消费变动与利率无关,与凯恩斯提出的收入是消费决定因素的观点一致。

(3)消费之谜对家庭数据的短期时间序列研究与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相吻合,而对家庭数据的长期时间序列考察却否定了凯恩斯的观点,就是凯恩斯“消费之谜”。

如图8-2所示。

图8-2 凯恩斯消费之谜短期和长期两种不同的平均消费倾向是凯恩斯“消费之谜”产生的根源,因此,找到两种消费函数存在的原因,也就解开了“消费之谜”。

20世纪50年代弗里德曼和莫迪利亚尼分别提出了“持久性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从不同的角度对“消费之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取得了进一步的研究成果。

二、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1.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弗里德曼将人们的收入分为持久性收入P Y 和暂时性收入T Y 。

持久性收入是指人们预期在长期中能持续获得的稳定收入,可将其视为长期平均收入;暂时性收入是指未预期到的、偶然获得、不可持续的收入。

人们的实际收入是持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入之和,即P T Y Y Y =+2.持久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弗里德曼认为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函数。

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会依据长期稳定的收入来进行消费决策。

暂时的收入变动只有在能够影响持久收入时,才会对消费产生影响。

据此,他提出了持久性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P C cY =其中,c 为长期边际消费倾向(等于长期平均消费倾向),它衡量持久性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

这一函数关系表明消费与持久性收入正相关,且与持久性收入成比例变化。

基于过去所获得的持久性收入和现期收入水平形成的预期,持久性收入的估算公式为:()()1111P t t t t t Y Y Y Y Y Y θθθ---=+-=+- 01θ<<其中,θ为加权数,表示两个时期收入变动对持久性收入的影响程度。

θ越大,持久性收入越接近现期收入;θ越小,则持久性收入越接近前期收入。

将持久性收入的估算公式代入消费函数可得:()11P t t C cY c Y c Y θθ-==+-其中,c θ为现期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1c θ-则为前期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

不难理解,c c θ<说明短期消费倾向小于长期消费倾向,可见存在两种不同的消费函数。

3.持久收入假说存在两种不同消费函数的原因当现期收入增加时,人们并不能确认其属于持久性收入还是暂时性收入。

因此,消费的变动不大。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占比会越来越低,平均消费倾向呈递减变化。

一旦人们能够确认收入的增加是持久性的,就会依照新的收入水平调整其消费支出。

因此,从长期来看,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消费倾向,并且由于持久性收入是持续、稳定的,所以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也是稳定的,基本上是一个常数。

持久性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如图8-3所示。

图8-3 持久性收入假说与消费之谜在图8-3中,横轴代表收入,纵轴代表消费。

C cY =为长期消费函数,其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相等为c ,是一常数。

()11t t C c Y c Y θθ-=+-为短期消费函数,其平均消费倾向为c θ,()11t c Y θ--为由前期收入所决定的消费,它不随现期收入的变动而变动。

4.持久性收入假说对消费之谜的解释弗里德曼揭示了凯恩斯消费之谜的根源:凯恩斯将消费视为现期收入的函数,仅考察了现期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并据此得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的结论。

持久性收入假说的主要贡献在于指出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函数,持久性收入的稳定性质决定了长期平均消费倾向的稳定,从而揭示了凯恩斯的消费之谜。

但是家庭如何把握其将来的收入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这就涉及了预期,但是持久性收入假说的预期仅仅是一种适应性预期。

三、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1.生命周期假说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贡献根据费雪的模型,人们的消费取决于其一生的收入。

莫迪利亚尼在此基础上指出人们会利用储蓄等手段来平衡一生的收入和消费,以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满足的最大化。

莫迪利亚尼的理论贡献在于:这一理论发现家庭的收入变化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内是有规律可循的,一个人的储蓄与消费状况取决于他所处的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

因此,消费取决于家庭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能获得的全部收入,既包括劳动收入,也包括财产收入。

2.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假设(1)收入变动取决于个人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工作时可获取年收入Y,退休后将不再有任何收入;(2)个人进行储蓄的目的是为了维持退休后的日常消费开支;(3)利息率为0,储蓄不能带来利息收入;(4)个人偏好稳定、均匀的消费水平。

基于以上假设,人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消费、收入及财富的跨期选择可以用图8-4表示。

图8-4 生命周期中的消费、收入及财富的跨期选择在图8-4中横轴代表生命周期T年,纵轴代表收入Y和消费C。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水平始终保持不变,消费曲线C为一条与横轴平行的水平线。

为保障退休之后的生活,人们工作时的收入便分为两部分:消费和储蓄。

退休之后没有收入来源,其消费只能靠以前的储蓄支撑,因而是负储蓄,表现为财富的净减少,至生命结束时,其财富归0。

根据该理论的假定,退休前的储蓄额应该等于退休后的负储蓄额,也就是两个阴影部分的矩形面积应该相等。

3.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莫迪利亚尼构造了家庭的消费函数:=+或//1//C aW cYC W T R Y T T W R T Y=+⋅=⋅+⋅生命周期理论的消费函数可用图8-5表示。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消费者的平均消费倾向为:()==+//APC C Y a W Y c图8-5 生命周期理论的消费函数在图中消费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a W 。

消费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消费与收入正相关,消费随收入增加的多少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c 的大小。

由于财富W 为常数,收入Y 的增加使W Y 下降,进而导致平均消费倾向随Y 的增加而减少,即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4.生命周期理论与对消费之谜的解释可以用图8-6来直观地说明生命周期理论对消费之谜的解释。

图8-6 生命周期理论与消费之谜图8-6中,在收入为1Y 时,财富为1W ,相应的短期消费曲线为1C ,其上与1Y 相对应的点为1E 。

当收入由1Y 增加到2Y 时,人们的财富W 与收入Y 一同增长,由1W 上升到2W ,并导致短期消费函数由1C 平行上移至2C ,此时,其上与2Y 相对应的点为2E 。

把1E 和2E 两点用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条长期消费曲线。

该曲线的斜率,即平均消费倾向,始终为一常数。

综上所述,短期中,收入的增加不会带来财富的变化,人们拥有的财富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平均消费倾向呈现出递减的规律。

但长期中,人们的财富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平均消费倾向为常数。

这种长短期消费函数之间的差异,正是产生消费之谜的原因。

四、杜森贝的消费理论1.相对收入的含义杜森贝认为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故其消费函数被称为相对消费函数。

杜森贝的相对收入概念包含两层含义:(1)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其自身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周围其他人消费支出及收入与消费相互关系的影响(2)习惯效应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自己目前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受到过去“高收入水平”的影响。

由于存在示范效应,当收入增加时,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比例不一定下降,即平均消费倾向不一定是递减的。

又由于习惯效应,在收入减少时,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可能不变或只有轻微下降,而不至于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量,这称为消费的制轮效应或棘轮效应。

2.相对收入消费函数杜森贝长期消费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C cY =长期消费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具有正斜率的一条直线。

短期消费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0C C Y α=+其中,0C 为短期消费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其高度由习惯的消费水平决定;α为短期消费倾向。

杜森贝的相对收入消费函数可用图8-7表示。

图8-7 相对收入假说与消费之谜3.相对收入假说对消费之谜的解释如图8-7所示,由于3311//E Y E Y >,短期消费函数的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相反,当收入由3Y 逐渐恢复时,消费又会循着1C 的路径反向变动,直至到达原先的最高收入水平1Y 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