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时分秒的理解”
时分秒问题解决课件ppt

03
比较时间段的长度
比较两个时间段的长短,确定它们之 间的差异。
时间循环运算
时间的循环计算
通过循环计算时间,例如计算从 某个时间点到另一个时间点经过 的时长。
时间单位的循环转换
将时间单位进行循环转换,例如 将分钟转换为小时或秒。
时间循环的嵌套
在循环中嵌套其他循环,以实现 更复杂的计算和操作。
04
实例
假设现在是下午3点30分,一个人需要 在晚上8点30分到达某个地点,那么他 需要等待多长时间?可以将下午3点30 分转换成24小时制的时间单位,然后 进行相减,得到需要等待的时间间隔 。
时间格式转换实例分析
总结词
时间格式转换是指将一个时间单位转换成另一个时间单位,例如将小时转换成分钟、将分 钟转换成秒等。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 时间的加减法运算。例 如,给出两个时间,让 学生计算它们之间的时 间差。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 让学生互相交流时间加 减法的技巧和经验。
时间格式转换错误的解决方案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03
方法一
04
方法二
05
方法三
掌握时间格式的转换规则
在时间格式的转换中,学 生常常混淆不同格式之间 的转换规则,导致格式错 误。因此,我们需要让学 生掌握时间格式的转换规 则。
假设一个人需要在下午3点之前完成 某项任务,现在已经是下午2点30分 ,那么他是否还有时间完成这项任务 ?可以将下午2点30分和下午3点转换 成相同的时间单位,然后进行比较。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时间格式转换错误解析
总结词
不正确地处理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之间的转换是时间 格式转换错误的主要原因。
时间的运用时分秒教学案例精选

时间的运用时分秒教学案例精选。
案例一:时间花环
这个案例需要用到时钟和纸板。
在纸板上画出一个圆环,并沿着圆环划分为12个等分区域。
每个区域内都写上从1到12的数字。
用任何一种颜色给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涂色。
学生们可以使用模拟时钟或真实时钟来掌握指针的移动。
将时、分、秒的指针指向不同的数字,学生们可以练习读取时间各种不同的组合。
案例二:时间夹子
这个案例也需要用到纸板。
将纸板切成对称的“衣架”形状,每个“衣架”可以预留充足的空间去手写一个数字和一个时间。
选定一些时间并在每个时间后面写上一个数字,例如,8点就会有数字“8”写在旁边。
其余时间的时间戳则不会标上数字。
学生们将会根据时间的描述,将时间夹到具有正确数字的“衣架”上。
案例三:时间足迹
这个案例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流逝。
用凯西玩家方法(这个方法是指让学生们假装自己是指定的角色),让学生们想象他们变成了一只蚂蚁。
在白板或黑板上绘制一条代表24小时的线条,然后在线条上标记每个小时的数字。
接下来,学生们需要跟随你的说明,以蚂蚁的身份在24小时的路线上行走。
在旅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某些点上暂停,并标记正在发生的时间。
学生们可以选择用标签
纸或黏土等材料来构建他们的时间足迹,并根据足迹来描述事件的时间。
任何涉及到时间概念的学习都应该包括对时、分、秒基本概念的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上述讲解案例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时间标尺,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时间感知能力。
愿这些教学案例为学生们提供更好地参与课程的机会并激发他们对时间概念的兴趣和热爱。
浅谈《时分秒》的认识

浅谈《时分秒》的认识
时分秒,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是用来测量时间的基本单位,可以用来帮助我们记录日期和时间,从而更好地管理日常活动。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安排和确定结束时间,以及更准确地确定和计算各种重要事件的发生时间。
时分秒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的概念。
首先,就是时,它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小时的分钟数。
接下来,就是分,它可以被定义为小时的秒数。
最后,就是秒,它可以被定义为一分钟的秒数。
时分秒是一个重要概念,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日常活动。
此外,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确定和计算各种重要事件的发生时间,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精确地使用时间。
时分秒也可以作为一种实用工具,可以用来跟踪日常事务的运行情况。
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记录每一天的事件及其发生的时间,从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和分配时间,避免日常活动耽误到更重要的事情。
时分秒还可以用来作为一种工具,用来规划未来的发展规划和活动计划。
例如,一个企业可以利用时分秒对未来的增长趋势进行预测,从而可以根据时间的推移,提前预留资源,以及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时分秒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记录和计算重要的事件的发生时间。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事务和计划,从而可以更有
效地利用时间,节约大量资源,并取得更好的成果。
小学数学易考知识点时分秒的换算

小学数学易考知识点时分秒的换算时分秒的换算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易考知识点。
学生在解决时分秒的换算问题时,需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时分秒的换算规则和常见的实例,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时分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时分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用于表示时间的长短。
在时分秒的表示方法中,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秒钟用"s"表示。
比如,2小时30分钟12秒可以表示为2h 30min 12s。
二、时分秒的相互换算1. 将小时转换为分钟和秒钟要将小时转换为分钟,只需将小时数乘以60即可。
例如,3小时可以转换为3 × 60 = 180分钟。
要将小时转换为秒钟,可将小时数乘以60再乘以60。
例如,2小时可转换为2 × 60 × 60 = 7200秒。
2. 将分钟转换为小时和秒钟要将分钟转换为小时,只需将分钟数除以60即可。
例如,90分钟可转换为90 ÷ 60 = 1.5小时。
要将分钟转换为秒钟,可将分钟数乘以60。
例如,40分钟可转换为40 × 60 = 2400秒。
3. 将秒钟转换为小时和分钟要将秒钟转换为小时,只需将秒钟数除以3600即可。
例如,7200秒可转换为7200 ÷ 3600 = 2小时。
要将秒钟转换为分钟,可将秒钟数除以60。
例如,180秒可转换为180 ÷ 60 = 3分钟。
三、实例分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时分秒换算实例,供学生参考:实例1:将4小时15分钟转换为秒钟。
解析:先将4小时转换为分钟,得4 × 60 = 240分钟;然后将15分钟与前面的结果相加,得240 + 15 = 255分钟;最后将255分钟转换为秒钟,得255 × 60 = 15300秒。
因此,4小时15分钟可以转换为15300秒。
实例2:将6800秒转换为小时和分钟。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1.1《认识时分秒》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基本概念,学会读写时分秒,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推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时分秒进行问题解决。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学校门口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激发学生学习时间知识的热情。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如“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小时、分钟、秒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问题解决: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经过的时间、推算未来的时间等,巩固学生对时间知识的理解。
3.反思问题:在课堂结束前,我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导入:以学校门口的钟表为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激发学生学习时间知识的兴趣。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通过一系列问题,如“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小时、分钟、秒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新课导入:讲解时分秒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认识时、分、秒及其之间的关系。
3.课堂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时间的读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游戏环节:设计“时间接龙”、“猜猜看”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5.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展开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时分秒的认识与换算

时分秒的认识与换算时分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时间单位,它们用于表示具体的时间点或时间段。
正确地认识和灵活运用时分秒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对于我们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利用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时分秒的基本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实际应用。
一、时分秒的概念时分秒是国际通用的时间单位,用于衡量时间的长短。
它们的关系如下:1. 时(hour):时是较长的时间单位,1时等于60分钟,通常用"H"表示。
2. 分(minute):分是相对较短的时间单位,1分等于60秒,通常用"′"表示。
3. 秒(second):秒是最基本的时间单位,1秒等于1000毫秒,通常用"″"表示。
通过时、分、秒这三个单位,我们可以准确地计量时间。
例如,2时30分45秒表示的是2小时、30分钟、45秒。
二、时分秒的换算关系1. 小时与分钟的换算:1时 = 60分。
即,一小时等于60分钟。
如果要将小时转换为分钟,只需将小时数乘以60即可。
例如,3时 = 3 × 60 = 180分。
如果要将分钟转换为小时,只需将分钟数除以60即可。
例如,240分 = 240 ÷ 60 = 4时。
2. 分钟与秒的换算:1分 = 60秒。
即,一分钟等于60秒。
如果要将分钟转换为秒,只需将分钟数乘以60即可。
例如,5分 = 5 × 60 = 300秒。
如果要将秒转换为分钟,只需将秒数除以60即可。
例如,180秒 = 180 ÷ 60 = 3分。
3. 小时与秒的换算:由上述换算关系可知,小时、分钟、秒之间存在简单的换算关系。
可以先将小时转换为分钟,再将分钟转换为秒,即可将小时换算为秒数。
例如,2时30分 = 2 × 60 × 60 + 30 × 60 = 9000秒。
反之,将秒数转换为小时,可以先将秒数转换为分钟,再将分钟转换为小时。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时分秒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时分秒
三年级数学时分秒的应用题通常涉及到时间的加减法,以及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和转换。
以下是一些示例题目:
1.
我们早上8:05开始上第一节课,8:45下课,这节课上了多长时间?答案:上课时间为40分钟(8:45 - 8:05 = 40分钟)。
2.
叔叔早上8时上班,中午11时30分下班午休,下午1时上班,4时下
班回家,他一天工作多长时间?答案:叔叔一天的工作时间为7小时(1 1:30 - 8:00 = 3小时30分钟,4:00 - 1:00 = 3小时,总共是6小时3 0分钟,即7小时)。
3.
小明每天晚上9:00睡觉,第二天早上6:30起床,他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答案:小明睡眠的时间为9小时30分钟(晚上9:00到深夜12:00是3
小时,再加上从凌晨0:00到早上6:30的6小时30分钟,总共是9小时
30分钟)。
有效的时分秒教学案例分享

一、引言教学是一项需要付出巨大心血的工作,而合理规划好每个学时的时间分配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除了有足够的时间做好每个知识点的讲解外,时分秒的处理也是教学过程中准确评估学生掌握程度与提高学习效益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分享几个关于如何实现有效的时分秒教学案例。
二、案例一:微型讲解法微型讲解法是一种将精髓知识点分解到最小单元,通过小组合作或采取教师示范再加以实战演练的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强调的是精炼,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接触到最重要的内容,比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在前期准备好课件的基础上,再精心设计一些案例,将课程知识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解,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2.遵循分步式推进原则,将龟缩难关的主要解决环节按照时间、难度进行分段推进。
例如:教学人名词汇时,可以先依次让学生分组抽取人名进行自我介绍,再向小组提示中文注释等形式。
之后再进行对应单个单词的识记补充,将直接提高学生的参记词汇,为后续讲解做好了铺垫。
3.结合即发即用的交互式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即时学习及即时参与的互动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
三、案例二: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地给出相关教学方法与节奏,从而提供更加有效的学习体验。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通过个性化教学已经成为时分秒教学的有效手段的案例:1.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能力,合理安排讲解内容与难度,并在关键节点上提供详细的指导,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例如: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教学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配备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
在课时开始前,预测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说明需要他们注意的方面,提供更好的教学效益。
2.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设计课堂管理和教学策略,以此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例如:在教学中通过自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推动学生竞争,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四、案例三: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就是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相应基础理论和技能,在把所学课程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去的一种教学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认识时间的时分秒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认识时间的时分秒时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时间的时分秒是他们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将介绍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对时间的认识,包括时分秒的概念、读写时间的方法以及解决时间问题的技巧。
一、时分秒的概念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首先了解时分秒的概念。
时是时间的最大单位,表示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分是时钟所指的钟点与下一个整点之间的时间段;秒是分钟所指的分钟与下一个整点之间的时间段。
孩子们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时钟和秒表,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时分秒的存在。
二、读写时间的方法1. 读写整点时间读写整点时间是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内容。
孩子们通过认识钟面上的小时刻度,可以读写出整点时间,如1点、2点、3点等。
在书写整点时间时,要注意规范书写,用整数表示小时数,并在小时数后加上“点”字,如“3点”。
2. 读写分的时间学生在掌握了整点时间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学习读写分的时间。
例如,当时钟指针指向12点的时候,我们可以说“12点整”;当时钟指针指向3点的时候,我们可以说“3点整”;而当时钟指针指向6点的时候,我们可以说“6点整”。
在书写分的时间时,要将分钟数写在小时数后面,并且在分钟数前加上“零”字,如“3点零5分”。
3. 读写秒的时间读写秒的时间是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拓展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秒表的使用,来感受秒的概念。
在读写秒的时间时,要将秒数写在分钟数后面,并且在秒数前加上“零”字,如“3点5分零8秒”。
三、解决时间问题的技巧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解决时间问题,培养他们对时间的敏感性和计算能力。
以下是几个解决时间问题的技巧:1. 简单的时间加减法通过时间的加减法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时间的计算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给出两个时间点,要求学生计算它们之间的时间差。
2. 时间段的计算学生可以通过计算一个事件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来掌握时间段的概念。
《时、分、秒》案例分析及反思

附件2:2019年宿州市埇桥区教育教学论文评审表学校代码 24301 学科代码及序号 t《时、分、秒》案例分析及反思【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方便于生活”。
“时、分、秒”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等都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时间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方便于我们的生活的目的。
学生对钟面的正确认识是学好时、分、秒的关键;认识钟面上的时刻,应结合钟表仔细观察,正确读写;计算经过的时间,重点是看时针和分针的变化。
【关键词】时分秒时间单位生活钟表教具、学具正确读写息息相关学以致用解决问题讲解引导【正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方便于生活”。
时、分、秒这些时间单位是人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学生也是天天与时间打交道,但是我教学《时、分、秒》后发现,学生感知、理解、掌握、应用时、分、秒解决问题的效果并不太好。
根据我的课堂教学情况、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我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自己教学《时、分、秒》后的看法。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分析好教材、理解透教材是学生学好时分秒的重中之重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知道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教材在每节课上都设计了很多情境图,旨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的相关知识。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可能不容易接受,所以教材特别注重分设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来认识时间、体验时间。
二、学生对钟面的正确认识是学好时、分、秒的关键在组织学生“认真观察钟表模型并动手拨一拨后填一填”这一环节时:从钟面上,学生知道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大部分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看似学生学会了,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显得力不从心。
时分秒的认识教案

时分秒的认识教案时分秒的认识教案1. 引言时分秒作为时间的基本单位,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和运用是我们进行时间管理和规划的基础,是我们高效学习和生活的关键之一。
本教案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时分秒,并培养他们使用时分秒进行时间管理的能力。
2. 目标- 认识时分秒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联;- 学会使用时分秒进行时间测量;- 学会灵活运用时分秒进行时间管理。
3. 内容3.1 时分秒的基本概念- 时:一天分为24小时,我们常常用时来表示一段时间,比如午餐时间是12点到1点;- 分:一小时等于60分钟,我们通常用分表示较短的时间段,比如上课时间为45分钟;- 秒:一分钟等于60秒,秒是最小的时间单位,比如赛跑中的计时。
3.2 时分秒的运用- 时分秒的读法和书写:以小时为单位的时间通常读为“几点几分”,以分钟为单位的时间通常读为“几分几秒”,以秒为单位的时间通常读为“几秒”;- 测量使用时分秒:通过时钟、秒表等工具进行时间测量,并读出所测得的时分秒;- 计算时分秒:通过加法、减法等简单的数学运算,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时间的换算:将较长的时间换算为小时、分钟和秒的组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3.3 时间管理- 制定日程安排:学生学会使用时分秒来安排日常的学习、活动和休息时间,合理规划每天的任务;- 建立时间观念:通过实际案例或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敏感性和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意识;- 学会优化时间利用: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找到浪费时间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解决时间管理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常见的时间管理问题,比如拖延、任务过多等,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4. 活动与讨论4.1 活动一:时分秒游戏参与者通过游戏形式,快速准确地读出显示在屏幕上的时钟时间、秒表时间或倒计时时间,以加深对时分秒的理解和认识。
4.2 活动二:时间管理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一些时间管理案例,如如何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如何应对多个任务的安排等,交流彼此的思考和解决方案,提高时间管理的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点认识时分秒的关系与计算

小学数学知识点认识时分秒的关系与计算时分秒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在计算过程中也经常涉及到。
本文将从认识时分秒的关系和计算时分秒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时分秒的关系1. 时分秒的定义时是时间的基本单位,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
分是时的子单位,1分钟等于60秒。
秒是分的子单位,1秒是时间的最小单位。
2. 时分秒之间的转换- 时转换成分钟:1小时 = 60分钟- 分转换成秒:1分钟 = 60秒- 时转换成秒:1小时 = 60分钟 × 60秒 = 3600秒二、计算时分秒1. 加法计算当需要计算两个或多个时分秒的总和时,采用逐位相加的方法进行计算:- 先将秒位求和,若大于等于60,则向分位进1,求得新的秒位;- 然后将分位求和,若大于等于60,则向时位进1,求得新的分位;- 最后将时位求和,得到最终的时分秒结果。
2. 减法计算当需要计算两个时分秒之间的时间差时,采用逐位相减的方法进行计算:- 先将较大的秒位减去较小的秒位,若结果为负,则向分位借1,相应秒位加60;- 然后将分位减去较小的分位,若结果为负,则向时位借1,相应分位加60;- 最后将时位减去较小的时位,得到最终的时分秒结果。
三、实例演算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来加深对时分秒关系和计算的理解。
1. 实例1:计算时分秒的总和如:10时35分40秒 + 5时10分25秒 = ?先将秒位相加:40秒+ 25秒= 65秒= 1分5秒,得到新的秒位;然后将分位相加:35分 + 10分 + 1分 = 46分,得到新的分位;最后将时位相加:10时 + 5时 = 15时,得到最终结果:15时46分5秒。
2. 实例2:计算时分秒的时间差如:12时40分30秒 - 9时20分15秒 = ?先将秒位相减:30秒 - 15秒 = 15秒,得到新的秒位;然后将分位相减:40分 - 20分 = 20分,得到新的分位;最后将时位相减:12时 - 9时 = 3时,得到最终结果:3时20分15秒。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案例设计

《秒的认识》案例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直观观察、分析比较、活动体验等方法,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通过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分与秒的关系,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师生活动设计:一、建立关系1主题图导入:新年的钟声马上要敲响了,开始倒计时了,一起来。
(师生一起倒计时,德育渗透:新年送祝福的传统文化教育。
)问题1:刚才我们倒数的数是用什么时间单位?(秒)2揭示课题二、问题导航问题2:对于秒这个朋友,你了解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引导质疑,归纳大问题:(1)秒针怎样计时?(2)分与秒的关系?(3)秒的应用?)三、探究活动(一)观察、比较,认识秒1认识秒针观察钟面,问题3:秒针有什么特点2认识1秒(1)问题4:秒针是怎样计时的?(2)课件演示,初步感受1秒有多长。
3认识几秒问题5:秒针走了多长时间?你怎么知道?(1)5秒(课件演示:秒针从12走到1)(2)2021课件演示:秒针从1走到5)(3)12秒(课件演示:秒针从5走到7再过2小格)问题6: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引导归纳发现)4探究分与秒的关系(1)问题7:如果秒针从12走了1圈回到12,经过了多少秒?猜一猜,秒针走1圈,分针会有什么变化?(2)观察验证。
问题8:分和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60秒,同时分针走了1小格是1分,它们用的时间是一样长的,所以1分=60秒)(3)拓展应用。
半分是几秒?12021几分?3分是几秒?(4)系统整理,建构知识结构。
问题9:时针、分针、秒针每天都在钟面上赛跑,谁跑的最快?谁最慢?为什么?(同桌交流)归纳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探索时分秒的认识与计算时间的认知与计算

探索时分秒的认识与计算时间的认知与计算时间,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无法抗拒的现实。
我们的生活和活动都受到时间的制约,因此探索时分秒的认识与计算时间的认知与计算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时分秒的概念开始,逐步深入探讨时间的认知与计算。
一、时分秒的概念时分秒是衡量时间的一种标准单位,用于衡量事件的持续时间。
时(hour)是一个较长的时间单位,分(minute)是时的60分之一,秒(second)是分的60秒之一。
时分秒的定义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并发展出以太阳位置变化为依据的计时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分秒逐渐被精确化,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时间的认知时间的认知是指人们对时间的理解与感知。
它在个体层面上具有多个维度。
首先,人们可以感知到时间的流逝,意识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存在。
其次,时间的认知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例如,在紧张的情境下,时间似乎过得更快,而在放松的状态下,时间则似乎过得更慢。
最后,个体对时间的认知还受到文化、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文化中,人们可能对时间有不同的评估标准和认知方式。
三、时间的计算时间的计算是指通过数学运算来确定事件的持续时间,其中时分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计算时间可以分为两类:时间的加减和时间的转换。
时间的加减主要用于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
对于小时数相同的情况,只需计算分钟和秒数之差即可。
若小时数也不相同,则需将时间单位统一为秒或分钟进行计算,最后再按照对应关系转换为时分秒表达。
时间的转换是指将以一种时间单位表示的时间转换为其他时间单位表示。
例如,将秒转换为分钟或小时,或将分钟转换为小时。
转换时间主要依靠时分秒之间的比例关系,即60秒=1分钟,60分钟=1小时。
总结:时间的认知与计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时分秒的认知,我们能够精确地衡量时间的流逝和事件的持续时间。
时间的认知受到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情境下,个体对时间的感知可能有所不同。
《时分秒——秒的认识》教案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和强调,同时关注学生的难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时分秒——秒的认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钟表上秒针的走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秒的认识。
(3)时间计算:运用时、分、秒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时间计算问题。
举例:给出一个具体场景,如“火车从9时30分出发,行驶了2小时15分,求到达时间”。
2.教学难点
(1)秒的认识:区分秒针、分针和时针,理解秒针的运行速度。
难点解析:学生在初识秒针时,容易与分针、时针混淆,需要通过反复观察和实际操作来加强认识。
另外,我发现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导致部分环节进行得较为匆忙。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吸收知识。
最后,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本节课结束后,我布置了一些与秒相关的练习题,但反馈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对这些题目仍感到困惑。为了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计划在下一节课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时分秒的认识

时分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01
02
03
日常计时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计 算,如起床、吃饭、睡觉 等。
体育比赛
在体育比赛中,时间是非 常重要的因素,计时需要 精确到秒。
科学研究
在科学研究中,时间的测 量和记录也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精确到秒甚至毫秒。
02 时钟的构造
钟面
钟面是时钟的外壳,通常呈圆形, 上面标有1-12的数字,代表小
时分秒的认识
目录
CONTENTS
• 时分秒的介绍 • 时钟的构造 • 时分秒的计算 • 时分秒的读写 • 时分秒的运用
01 时分秒的介绍
什么是时分秒
秒
时间的基本单位,用来计量时间的长短。
分
时间单位,等于60秒。
时
时间单位,等于60分。
时分秒的单位换算
1小时=60分钟,1分钟,除以相应的倍 数。
分钟的写法
分钟数的写法用数字表示。
秒钟的写法
秒钟数的写法用数字表示。
时间格式的转换
12小时制与24小时制的转换
12小时制下,上午的小时数与24小时制相同,下午的小时数需要在24小时制的小时数基础上加12;24小 时制下,小时数在13及以上的需要转换为12小时制,并在数字后面加PM。
时间的加减
时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但需要考虑进位和借位的情况,例如,分钟和秒钟在超过60或小于0时需要 进行进位或借位。
时间单位的换算
总结词
时间单位的换算是将一种时间单位转换为另一种时间单位。
详细描述
在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时,需要了解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转 换关系。例如,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通过这 些转换关系,可以将时间单位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换算 。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七单元《庆元日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一《时分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时分知识。例如,在讲解时分关系时,可以提问:“为什么一个小时有60分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是为什么?”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互相解答,共同提高。
b.如何快速准确地读取时钟上的时间?
c.在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时分知识来安排时间?
3.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时分知识的关键点。
2.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强化重点知识。
3.结合课堂学习,强调时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七单元《庆元日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一《时分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代小学教育中,时间概念的培养对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七单元《庆元日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一《时分的认识》一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理解时分的关系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本教学案例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和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时分的世界,培养其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索时分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秒的认识》案例

《秒的认识》案例双柳街汉昕小学尹华兵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1页教材分析:“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和1分的时间观念,并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感受时间单位“分”、“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通过观察和想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与难点: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理解“分”与“秒”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钟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出示刘翔图片)大家认识这个人吗?(学生回答)师:他就是我国体育明星——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米栏比赛中,他获得了冠军,创造了历史,成为亚洲第一飞人。
你们想看看当时激动人心的比赛场面吗?(生:想)(播放录象实况)师:啊!真快!你们知道刘翔用了多长时间吗?(老师告诉学生是12秒91)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大家熟悉的体育明星刘翔以及他激动人心的比赛场景,同学们一下子就会被吸引,加上用生活中的事例导入本课,是非常贴切而自然的。
】二、探索新知,层层深入。
1、认识计量秒的工具。
a、出示钟面,认识秒针。
师:(出示钟面实物投影)老师今天带来了大家熟悉的朋友。
请你看看,钟面上哪些是你认识的呢?生: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
生:钟面上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1大格里面有5小格。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
(手指着秒针)那么你们认识这位新朋友吗?(生:秒针)师:对!钟面上又细又长,走得最快的针就是秒针。
(板书:秒针)b、认识其他计量秒的工具。
三年级时分秒教学案例

三年级时分秒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三年级时分秒教学一、引言(简介该教学案例的背景和意义)时分秒是三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们是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
教授三年级学生时分秒的概念和应用,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时间的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三年级学生轻松掌握时分秒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时分秒的概念,能够正确用时分秒表示时间。
2. 学会用时分秒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计算活动所花费的时间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一块白板或者投影仪。
b. 秒表。
c. 数字卡片或手表等实物。
2. 学生准备:a. 笔和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简单而有趣的方式来导入课堂,如播放一个短视频或者给学生出一个时间谜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10分钟)a. 教师向学生简单明了地解释时分秒的概念,可以借助图表或实物进行说明。
b. 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常见的时间单位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如60秒=1分钟,60分钟=1小时等。
3. 实际操作(20分钟)a.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钟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推测来读取时间。
b. 教师提供一系列时间活动,让学生计时并记录所花费的时间,如刷牙、吃早餐等。
学生可以使用秒表进行计时。
4. 游戏活动(15分钟)a. 教师设计一个时分秒相关的游戏,如学生之间进行时间竞赛。
b.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时间计算比赛,比赛的题目可以是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差值等。
5. 小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时分秒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基本运用时分秒进行时间的表示和计算。
他们对课堂中的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并能够合作完成任务。
然而,在教学设计中,我在导入部分的环节可能需要更多的创意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时分秒的理解”
案例分析:“时、分、秒”原本是在一年级初步理解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点,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使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理解数学知识。
在第一部分“游戏复习”中,教师首先以钟表行走时发出的“滴答”声为这节课的切入点。
每个学生都听到过钟表行走时发出的声音,当他们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时,就知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跟时间,跟钟表相关的知识。
接着,教师用一个学生们都很熟悉的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带着学生进入到对已有知识的复习环节中去。
通过这个小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
数学知识的学习变得有意思起来,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
在第二部分“创设情境,激趣感知”中,情境的创设也紧密地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每逢新年,家家户户都会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尤其是快到12点时的倒记时敲钟,更是每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经典内容之一。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很熟悉。
选中这个素材作为引出“秒”这个概念,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配合上课件的使用,学生们跟着课件上的数字一起实行倒记时,然后听到零点的钟声敲响,心里无比兴奋,心情也变得好起来,一扫开始上课时的拘谨,进入到了放松的良好状态下,有利于下面知识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实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实行交流。
在第三部分“自主探究,合作求知”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体会1秒、30秒和60秒的长短。
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教师首先是让学生自己感受1秒钟有多长,并且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他们有的会深呼吸一次,有的会眨一下眼睛,有的会出拳一次……在让他们体会30秒长短的时候,形式发生了转变:有一个同学想在30秒内踢键子,教师把她请到了教室的前面,找来两个同学帮她记数,然后让其他所有同学帮她记时间,并且开始和结束都要负责听记时间的同学的口令。
在全班同学的合作下,大家一起体会了30秒的长度,不过体会的方式却多
种多样。
最后,全班每个同学都在60秒内做自己喜欢的一件事,并且尽量完成得精致,完成后实行小组间的交流,最后每组选出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在这个活动中,不但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又有4人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同时还有全班的互动展示。
让学生先自己独立体会60秒,主要是让学生先独立判断60秒到底有多长,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件适合在60内做的事情去完成,而且要尽量完成的漂亮;完成后,让学生实行小组交流,目的在于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由此来补充自己的不足,如内容安排上的不足,或者是完成质量上的不足;最后展示每个小组选出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自己得出要充分利用好时间,并且要用有限的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第三部分“自主探究,合作求知”中,设计“1分=60秒”这个教学环节时,教师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开始学习‘秒’之前,老师想听听你们对‘秒’都有哪些理解?”让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先说出自己对“秒”的各种理解,当学生说到“1分=60秒”后,进一步追问:“你知道为什么1分=60秒吗?”因为学生前两年一直使用北京版的教材,所以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回答。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一定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所以,在学生回答完原因后,通过一个小小的课件,让学生对1分=60秒有一个直观的理解,他们用自己的双眼真实地看到了当细细长长的秒针走了1圈也就是60个小格后,分针走了1小格。
人,整个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仅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而教师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实行合作探究。
在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点时,通过让学生自己体会时间的长短,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形成“时、分、秒”的表象,然后组织学生实行小组交流,评选出优
秀的作品实行全班展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时间的长短,懂得合理充分地利用好时间,从而建立了“时、分、秒”的时间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