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
药膳心得体会-V1
药膳心得体会-V1
药膳心得体会
药膳指的是采用一定的中药材,搭配食材进行烹饪的一种健康的饮食
方式。
在长期的饮食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药膳对身体健康的积极
作用,因此我想分享几点药膳心得体会。
一、适合体质
药膳相较于普通饮食,含有更多的中草药,需要在药性、属性方面进
行搭配,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导致负作用。
因此,在选择药材时,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药材对身体健康是很有帮助的。
二、清热去湿
很多人都有湿气重的问题,如潮湿、口干舌燥、脾胃不好等,这就需
要我们采用一些清热去湿的药膳,比如苦瓜排骨汤、薏米瘦肉汤等。
这种药膳不仅能够清除体内湿气,还能刺激胃肠蠕动,加快新陈代谢。
三、调理气血
气血是人体所需的重要元素,药膳可以通过调理它们的比例来帮助身
体趋于平衡。
比如大枣红枣鸡蛋糖水、当归猪肚煲等,这些药膳可以
促进气血的流通,达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四、预防疾病
药膳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方式,很多药材都具有具有预防疾病的功效。
比如,银耳红枣糊可以补脾益胃,润肤养颜;竹荪排骨汤可以增强免疫力,延年益寿;绿豆银耳糖水可以清热去火,预防中暑等。
总之,药膳是一种非常有益健康的养生方式,可以改善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但要想其发挥最佳效果,还需注意药材的搭配、烹饪方法等方面。
希望大家在使用药膳时,注意自己的体质,遵循科学的烹饪原则,享受健康美味的同时,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食疗学心得体会
中医食疗学心得体会【篇一:药膳心得体会】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姓名:许明贺学号:20110132030 班级:11 中西医结合b 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理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病后求治转向未病先防,这种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相关行为,尤其反应在饮食文化上。
这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虽颇有偏激但亦说明一定的问题。
王永炎教授曾经说过,21 世纪的医学不应该是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治未病”、“民以食为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有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膳学。
所谓中医药膳,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的原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
既有食品作用又有药品作用的美味佳肴,它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保健、治疗作用。
据文献记载, 我国药膳食疗保健起源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
相传仪狄曾作酒献给夏禹品有: “阳朴之姜, 招摇.之桂” ,姜和桂都是辛温之品, 有抵御风寒的作用, 又是烹调中常用的调味品。
以此烹调成汤液, 既是食品, 又可是汤药, 说明商代已有朴素的饮食疗法, 这兽医之首。
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学帛书, 相传是战国前的医学著作, 书中谈到了饮料保健的方法, 特别强调了酒和韭的延年益寿和滋补强身的作用, 其中云: “酒者, 五谷之精气也, 其人中散流, 其人理也, 彻而周” ,韭“春三月食之, 病疾不昌” (《十问》)。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中医学典籍, 书中提出了系统的食疗学理论, 对我国的食养、食疗和药膳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中认为, 饮食的五味必须调和, 不能偏胜, 偏胜则会引起疾病。
“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 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味过于辛, 筋脉沮弛, 精神乃殃”、“是故谨和五味, 骨正筋柔, 气血以流, 腆理以密, 如实则筋骨以精。
中医药膳学心得体会题目
中医药膳学心得体会题目中医药膳学心得体会中医药膳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食物的配伍和烹饪方法,达到治疗疾病、保养身体的目的。
在学习中医药膳学的过程中,我深感这门学科的博大精深,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药膳学强调“食疗”,即通过饮食来治疗疾病。
它认为食物具有药物的功效,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脏腑功能。
在学习中医药膳学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健康不只是吃药治病,更重要的是平时的饮食习惯。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食物搭配,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的健康。
其次,中医药膳学重视个体差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和健康问题,因此同样的食物对每个人的作用可能不同。
在学习中医药膳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自己的体质特点,并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食材和烹饪方法。
个性化的食谱和膳食建议,更有利于改善健康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药膳学注重整体调理。
中医的养生理念强调调整身体的整体平衡,而不仅仅是治疗某一具体病症。
在学习中医药膳学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用食材的五味和性能来调节身体。
苦、甘、酸、辛、咸五味相辅相成,对应五行,具有不同的功效。
以及食材的寒、凉、温、热、平五性,具有不同的作用。
通过合理搭配五味和性能,可以调理脏腑功能,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
最后,中医药膳学注重饮食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合理的食物搭配和烹饪方法能够提高食材的营养价值,并且降低食物对身体的负担。
在学习中医药膳学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食材选择、食物烹饪和膳食搭配的知识。
了解食材的性能和功效,选择新鲜、高质量的食材,采用科学的烹饪方法,能够有效地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使食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药膳学是一门很有价值的学科,通过饮食来调节身体,改善健康。
通过学习中医药膳学,我深感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意识到食物的药物功效。
同时,了解到食物对个体的差异性,以及中医理念中的整体调理原则。
此外,合理的食材选择和烹饪方法,能够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确保饮食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学习中医药膳体会(汇总)
中国的医学博大精深,并且深深地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家里时,母亲总会随着时节和我们的身体状况做出各种各样的食物。
比如夏日的炎炎午后,她会为我们熬一锅丝瓜花绿豆汤,喝了清凉解暑:冬天则是煲羊肉、狗肉粥,驱寒温补;当我从尘土飞扬的操场回去可以吃到猪血煮真珠菜(系方言发音直译,未经考证),清肺解毒;当我因为长时间学习后眼睛略有不适,就能吃到枸杞炖猪肝,明目亮睛……我一向惊叹母亲的勤劳和聪慧,直到这个学期我选修了中医食疗之后才知道原来做出这些菜也是一门大学问,是我们的祖先多少年积淀下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下面我将以一个初学者的身份来阐叙我对这门科目的理解。
中医食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从西周到明清历代都有大量的药膳食疗著作,论述十分精辟,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构成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
食疗,又称食治、饮食疗法,是指利用各种食物经过特定烹调工艺加工制作成食品,通过食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利用食物或药食两用药物按照中医理论严格配伍,并用持定烹调炮制工艺制成食品,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而达治疗疾病之目的。
中医的食疗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它不仅包括营养疗法,还包括诸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食除积、止咳平喘等治疗作用在内。
食物同药物一样,也具有寒热温凉四性,但其偏性要弱得多。
由于它作用缓和,比药物来源广泛,经济实惠,要配制得法,烹调有方,就会使人乐于接受,且易坚持服用。
谷肉果菜等食物本身就是人体营养的来源,它既可以作为疾病恢复期的调治手段,也可以作为配合药物治病的辅助措施来应用。
中医食疗十分重视保养脾胃。
从烹调方法上讲,炸、烤、煎、爆易破坏食物的有效成份或改变其性质,从而降低治疗作用,并使食物难于被消化吸收。
所以,食补的膳食多采用蒸、炖、煮或煲汤等方法。
中医一贯重视饮食疗疾,并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说法。
扶正药中有不少是补药,而某些药物本身就是食物。
此外,不论药补还是食补,同样要考虑忌口问题,。
食补是治疗虚证的一种方法,运用得当,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医药膳食疗的体会
中醫藥膳食療法的體會這是我第一次接受中醫藥類的課程和機會,在這當中通過老師上課講解的知識以及觀賞製作食療的視頻,我對中醫藥膳以及其實際運用都有了與之前不一樣的體會,也深深的感受到了中醫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
先來說說藥膳,藥膳發源於我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藥膳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藥膳配方,將中藥與某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相配伍,採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製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簡言之,藥膳即藥材與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
它是中國傳統的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
它“寓醫於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藥借食力,食助藥威,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
而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於中醫的瞭解深入,中醫藥膳食療法也漸漸受到人們的推崇,因為它屬於自然療法,與西醫的藥物療法不同,是一種既能治病,又不損傷機體,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比之下,西醫所使用的藥物,雖然能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但由於採用化學合成等各種現代工藝,不少藥物會對人體產生某些不良影響,有的還有毒副作用,不利於身體康復甚至損害身體。
在这门课程中,我除了认识到中医学的原理之外,还了解到很多药膳的配制原理和烹饪的方法。
其中最让我印想深刻的,就是介绍《红楼梦》中的美食了。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不仅是一步盖世无双的文学巨塔,它还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然而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部小说中生活的饮食细节居然蕴藏着如此深厚的中医药膳文化。
在老师上课放映的视频中,我不但知道了酸梅汤、玫瑰露还有鸡髓笋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没想到却有让人意想不到的食疗功效,还真的是让我当场大开眼界呢!!其实,药膳真的对我们的身体调养的作用是很大的,而且又健康,没什么负作用在。
不过实不相瞒,小时候我只要一听到“药”就会非常的反感,这是因为我小时后我的身体非常不好,三天两头就生病吃药,所以能不吃就不吃。
【最新】中医药食疗药膳培训心得体会-范文模板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医药食疗药膳培训心得体会篇一:药膳课程学习后的心得与体会药膳课程学习后的心得与体会转眼间,大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就快要结束了,我们的药膳课程也即将完结。
想当初,因为我对中医药膳比较感兴趣,也想探索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所以选修了药膳课程。
这一个学期下来,倒也积累了不少中医药膳的知识,同时,对中医药膳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结合资料和我自己的理解说说药膳的大概涵义。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我国传统医药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相应,比如我们民间所用的药膳,就是结合日常防治疾病的一些传统疗法。
古书《周礼·天官》记载:“春发做宜食酸以收敛。
夏解缓宜食苦以坚硬。
秋收敛吃辛以发散,冬坚实吃戚以和软”。
这是当时人们对四季饮食养生方法的归纳,中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毒药攻邪。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五斋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益精气。
“义载”小毒治病。
十去其八,无毒治病。
十去其几,锌肉果蔬,食养尽之”说明药物以治疗、食物以养的关系。
我国第一部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
记载了,许多食物可以当作药物来应用,如红枣、芝麻、鸡蛋、葡萄、芹菜等,开创以食当药之例。
中国最早的热病学和内科学著作——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许多药食结合的方剂。
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百合鸡子黄汤、甘草小麦大枣汤等。
学习中医药膳的体会
养生之道——学习中医药膳的体会在开始进行大三学期的选修课的选择时,我看到了中医药膳这门课程,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其实最开始我选择中医药膳课的原因是因为我很爱吃,“民以食为天"嘛。
但当我真正开始上课之后,我更相信我做的选择是正确的。
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这样一所著名的中医药院校的非医药专业的学生,我学习到的中药医知识非常不全面、不完整,管理类专业使得我们不可能深入、系统的学习中医药课程。
中医药知识的内容博大精深,不是我们一朝一夕便能完全掌握的。
所以这时中医药膳学的作用便很重要了。
中医药膳学是中医药学、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烹饪学相结合并以研究药与食的配剂规律、特殊制作工艺、及在保健、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方法和规律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交叉学科。
中医药膳学主要是讲究以食物来防病、治病,达到养生的目的,更加贴近生活,对我们这种掌握部分常用、浅显的中医药知识的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易于学习和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很有帮助。
我们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了解阴阳五行、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因机制等基础的中医理论,理解起药膳方子的构成也比较容易,还可以自主选择合适自己或他人的药膳方。
的通过对中医药膳学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常用的养生类膳食,用几种很平常很普通的食材就能列成一张能防病治病的方子。
例如比较常见的风热感冒,一般人们都会选择吃一些抗炎、解热的药物,但是学了中医药膳学之后,我就会选择饮用“桑菊饮”。
只要用一些桑叶、菊花泡水喝,就可以不用担心有类似西药的副作用还能起到清热去火、治疗感冒的作用了。
这就是中医药膳学的精妙所在。
周俭老师为我们讲的都是一些易于制作的,贴近生活的药膳方子,都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而做的,使我学到了很多养生的方法,原来好身体是可以吃出来的。
很多人以为食疗和药膳是同样内容、同样目的的一门学科,因为它们都是通过食物来调理机体,但是二者也有着不同之处。
食疗是以纯食品为原料,以保健为目的的一种方式。
药膳食疗学心得
药膳食疗学心得药膳食疗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深奥的学问,它将中医药学和食物营养学相结合,通过合理搭配食材和烹饪方法,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我学习和实践药膳食疗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疗效。
首先,药膳食疗学注重食材的选择和搭配。
根据中医理论,每种食材都有其独特的性味和功效,通过合理搭配可以发挥最大的疗效。
比如,当我们感到身体虚弱、气血不足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材,如红枣、山药、黑芝麻等,将它们煮成粥或炖汤食用,可以有效改善身体状况。
而当我们感到体内湿气重、消化不良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健脾湿的食材,如薏米、山药、绿豆等,将它们煮成粥或炖汤食用,可以帮助排湿和改善消化功能。
其次,药膳食疗学注重烹饪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不同的烹饪方法会对食材的性味和营养成分产生不同的影响。
比如,炖煮是一种常用的烹饪方法,它可以将食材中的营养成分充分释放出来,使其更易被人体吸收。
而煎炒则可以使食材更加香脆可口,增加食欲。
在药膳食疗学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此外,药膳食疗学还注重个体化的调理。
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制定药膳食疗方案时,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比如,对于体质偏寒的人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食材,如姜、葱、羊肉等,以增加体内的阳气。
而对于体质偏热的人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作用的食材,如绿豆、苦瓜、菊花等,以降低体内的火气。
最后,药膳食疗学需要长期坚持和细心调理。
药膳食疗并非一朝一夕的功效,它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并细心调理。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合理搭配食材、选择适当的烹饪方法,并结合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达到最佳的疗效。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疾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不同阶段的需求。
总之,药膳食疗学是一门非常有益的学问,它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身体状况。
通过合理搭配食材和烹饪方法,我们可以发挥食物的药用价值,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药膳体会集
打酱油的《中医药膳食疗法》学习心得2010-12-13 00:30:37| 分类:bc's闲事| 标签:药膳御寒食物膳食中医药|字号大中小订阅选择中医药膳食疗法这门课,初衷很简单,自己很喜欢吃,很喜欢煮东西给自己补充营养,更重要的是,自己很需要通过补充营养来强壮身体。
作为一个女生,160cm的个子不算太矮,但83斤的体重却让人…嗯,一方面有些人“羡慕嫉妒恨”,恨我太瘦,但一方面也有些人恨我肥不起来,那就是亲爱的家人了。
记得大学第一学期回家,全家人都屏气凝神站在家门口迎接我,为的是见证我的转变。
他们的想法是,在过去的18年中我都胖不起来,现在唯一的机会就是送到大学去喂胖。
然而,我还是令他们失望了,带着微重了的84kg,我飘到他们面前,妈妈比较藏得住失望,帮我开了门,然后呢喃了一句:“欢迎回家,箱子太重了,我帮你拿吧”。
事实上,她说的箱子只是我的一个轻轻的小包。
奶奶可直接了,上前搂住我的双肩,用她的老花眼靠近看了看,抛出一句:“怎么还是这样?”然后就叹气走开。
剩下我很迷惘:“我得怎样?”后来的聊天中才说开,妈妈不住地问我:“你在学校没吃饭吗?”爸爸则紧张地说:“不要偷偷省钱去买东西啊,钱给你是要吃饭的!”只有我很无奈,我有吃,一直很拼命地吃,正常的饭量,正常的三餐,正常的搭配,结果还是不正常地成长。
其实也有听医生说,只要身体健康,瘦并没有什么大碍,但比较难过的是,因为我的瘦,还是有很多问题浮现了,比如肠胃的问题、比如血色、比如气力。
比如现在冬天渐渐靠近,我的手脚开始全天候冰凉。
后来妈妈告诉我仅仅吃三餐是不够的,三餐只是供给你基本所需的营养和能量,若想身体的各项机能慢慢好起来,还必须根据时节进补,所以我开始在宿舍开小灶,开始去外面喝汤,也开始选修了中医药膳食疗法,为自己学多点知识。
老师在上课时也说过冬天来临,羊肉是很好的补品,不仅能御寒,也能滋补胃。
我自己也上网搜了很多关于冬至时节的药膳,了解到,根据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不同,冬季膳食应具有以下特点:多吃主食,适当吃点羊肉、鹌鹑和海参。
汤品药膳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药膳逐渐成为了饮食文化中的一大亮点。
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汤品药膳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药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药膳的历史与特点在培训课程中,我们首先了解了药膳的历史。
药膳起源于我国古代,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食材的药性和烹饪技艺,达到食疗与治病的双重效果。
药膳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配方和烹饪方法,既注重食材的药效,又讲究口感和营养的平衡。
二、药膳食材与功效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各种药膳食材的选购、处理和搭配。
从常见的党参、黄芪、枸杞到一些珍贵的食材如燕窝、虫草,每一种食材都有其独特的功效。
比如,党参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两虚的人群;枸杞则能滋补肝肾,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通过这些学习,我认识到药膳并非简单的食材堆砌,而是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进行合理搭配。
三、药膳制作技艺在实践环节,我们亲手制作了多种药膳汤品。
从食材的清洗、切片到烹饪火候的掌握,每一个步骤都要求精准到位。
特别是对于药膳的熬制,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既要保证药效的释放,又要避免食材的过度烹饪。
通过亲自动手,我深刻体会到了药膳制作技艺的严谨和精细。
四、药膳的应用与推广培训结束后,我意识到药膳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药膳作为一种健康、营养、美味的饮食方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计划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更多的人提供专业的药膳服务。
五、个人感悟通过这次汤品药膳培训,我收获颇丰。
不仅学到了药膳的相关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烹饪技艺。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1. 坚持中医理论指导:药膳的制作和应用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只有正确理解中医理论,才能制作出真正具有养生功效的药膳。
2. 注重食材搭配:药膳的食材搭配要合理,既要考虑到食材的药效,又要兼顾口感和营养。
3. 严谨的烹饪技艺:药膳的制作需要严谨的烹饪技艺,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
药膳课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在我国,药膳作为一种独特的食疗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药膳课程培训,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此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药膳基础知识培训伊始,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药膳的基本概念、起源、发展及作用。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药膳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食物、药物为基础,通过烹饪技法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食疗和药用价值的美味佳肴。
药膳具有防治疾病、调理身体、养生保健等多重功效,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药膳食材与药材在药膳制作过程中,食材和药材的选择至关重要。
培训中,老师详细介绍了常用药膳食材和药材的特点、功效及适用人群。
我了解到,药膳食材和药材的种类繁多,如人参、枸杞、红枣、山药等。
这些食材和药材在药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调理身体。
三、药膳制作技艺药膳制作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
培训中,老师亲自示范了药膳制作的基本步骤和烹饪技巧。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食材和药材的特性,运用不同的烹饪方法,制作出美味又具有食疗功效的药膳。
此外,我还了解到药膳制作应注意卫生、火候、时间等细节,以确保药膳的质量。
四、药膳应用与食疗药膳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还具有食疗功效。
培训中,老师针对不同体质、不同症状的人群,介绍了相应的药膳食疗方案。
我了解到,药膳可以针对失眠、便秘、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进行调理,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五、心得体会通过此次药膳课程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药膳在中医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1. 增强了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
药膳课程培训让我对中医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2. 学到了药膳制作技艺。
培训过程中,我学会了药膳制作的基本步骤和烹饪技巧,为今后制作药膳奠定了基础。
3. 提高了健康养生意识。
通过学习药膳,我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学会了如何通过食疗来调理身体。
4. 培养了生活情趣。
药膳滋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药膳滋补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药膳滋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次培训让我明白了药膳滋补的重要性。
药膳滋补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食物的药用价值来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
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亚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药膳滋补成为了许多人追求健康养生的首选。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学习药膳滋补知识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健康养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培训中学习了药膳滋补的基本理论。
药膳滋补讲究“食疗养生、药食同源”,强调食物的药用价值。
在培训过程中,老师详细讲解了药膳滋补的基本原理,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使我了解到药膳滋补并非简单的食物搭配,而是根据人体生理特点、疾病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食疗。
此外,培训中学习了多种药膳滋补食材和制作方法。
药膳滋补的食材种类繁多,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等。
培训中,老师介绍了各种食材的药用价值和适宜人群,使我了解到如何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食材。
同时,老师还讲解了药膳的制作方法,包括煮、炖、蒸、拌等,使我掌握了药膳的制作技巧。
在培训过程中,我还学习了如何运用药膳滋补来预防和治疗常见疾病。
例如,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老师推荐了相应的药膳配方,使我了解到如何通过药膳滋补来改善病情。
此外,针对女性月经不调、产后调理等问题,老师也提供了相应的药膳方案,让我对药膳滋补在女性健康方面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最后,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药膳滋补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饮食健康,学会运用药膳滋补来调理身体,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要关注家人的健康,将药膳滋补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总之,这次药膳滋补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我对药膳滋补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掌握了药膳制作的基本技巧。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药膳滋补,努力提高自己的养生知识,为家人和朋友带来健康与幸福。
中医药膳发展心得体会范文
中医药膳发展心得体会范文中医药膳是中医药理论在食疗领域的具体应用,倡导通过食物调理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旨在通过中医药膳的使用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促进健康和延缓衰老的目的。
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增加,中医药膳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我在参与中医药膳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中医药膳的发展需要科学的理论支持。
中医药膳是基于中医药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食物疗法,因此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中医药膳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只有深入了解中医理论,包括经络学、阴阳学和五行学等,才能真正理解中医药膳的原理和方法。
因此,我积极参加相关的学习和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中医理论水平。
其次,中医药膳的发展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
中医药膳并不只是理论的研究和讨论,更需要通过实践验证其效果。
在我的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不同的人体 constitutions 对同一个药膳配方的反应是不同的。
有些人可能会对某种药膳效果显著,而另一些人可能会无明显效果。
因此,我逐渐意识到在给别人推荐药膳时,需要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理,而不是简单地按照传统的配方进行。
同时,我还积极寻找其他中医师傅的指导和建议,深入交流和探讨经验,以提高我自己的实践水平。
此外,中医药膳的发展需要与现代生活方式结合。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于中医药膳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意识到,为了让中医药膳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需要根据现代人的需求和生活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进。
例如,结合现代人压力大的生活状态,我们可以研发一些预防和缓解压力的药膳,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压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现代营养学的知识,开发一些既营养又有益健康的药膳,满足现代人对健康的需求。
综上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需要科学的理论支持、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通过我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些方面的重要性。
中医食疗学习心得
中医食疗学习心得•相关推荐中医食疗学习心得4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医食疗学习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医食疗学习心得1这学期的选修课我选了中医养生保健食疗。
中医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传统、其内容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有责任也有理由将中华瑰宝传承下去并继续发扬光大。
学习了中医食疗、对于自己身体状况会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学习它来改变或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并且高中看了中里巴人所著的《求医不如求己》系列的中医养生书籍、那时便对中医养生有了强烈的兴趣、但那是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因此也没有机会再去细细品味、而当在选课的时候看到这个学期竟然有开中医保健的课。
因此、即使我的B类选修课学分已经修够、但还是毫不犹豫地选了这门课程。
第一次上这门课的时候、觉得不是很有吸引力、因为老师讲的只是中医食疗的历史由来这类的、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而且还有很多的古文、令人眼花缭乱、当时就在想选这门课会不会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但转念一想、既然已经选了这门课、那就接着上吧、权当是增长见识了。
也庆幸当时有这样的想法、后来才会继续去上课、才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通过中医养生保健食疗课程的学习、让我学习到食物其实就是人类最好的保健品。
大家都知道“是药三分毒”、无论是药品还是保健品、都或多或少为身体带来一定的负担。
而已经经历过数千年的检验且不需借助额外的药物、维生素的中医养生保健食疗、只要仔细注意搭配好每日三餐的食物种类、做到荤素搭配、咸淡有度、营养合理、需要时添加上一些中药或具有药物效用的食材、也能很好的维持身体的健康。
既然不用再花费额外的钱财和为身体添加额外的负担、只需在日常生活中稍加留心和学习就能让我们快乐健康过每一天、何乐而不为呀!尽管在学校吃饭堂的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煮饭煲汤来实践老师上课所教的内容、但我们还是可以本着“荤素搭配、咸淡有度、营养合理”的理念、再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喜好来选择饭堂的饭菜。
中药营养与膳食心得体会
中药营养与膳食心得体会篇一:中医饮食与健康心(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中药营养与膳食心得体会)得体会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在我们的身边,饮食与健康与生活息息相关。
人的一生总要吃喝,那怎样吃得健康喝得合理,都是营养学的范畴。
民以食为天,合理的膳食很重要。
因为合理的膳食可以让你不胖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血黏度不稠也不稀。
那么怎么做到合理膳食呢?两句话,十个字:“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记住这两句话十字,就是科学合理的膳食了。
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一个人没有了健康,别的东西更没法谈了。
现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在追求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希望本身拥有健康的身体。
因此,人们对科学合理的膳食布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生活的质量也有所要求了。
会注意生活上的一些细节。
以前只要能吃饱就很好了,而现在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还会买点保健品补补。
时常在广告上出现一些,像加钙加锌的保健品,什么减肥药,抗衰老药。
它作用真的那么好吗?是否符合营养学呢?食品与营养、营养与健康、营养与保健、营养与恢复健康已成为社会新的需求,营养工作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在美国,凡是住院病人的治疗都必需要有营养师的参与;营养的核心是“合理”,就是“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合理营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既要求通过膳食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又要考虑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调方法,以利于各种固体饮料卫生标准营养素的消化、吸收;除此之外,还应避免膳食构成的比例失调、某些营养素摄入过多,和在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丧失或有害物质的形成,因为这些都能影响身体健康。
要想获得合理的膳食营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合理的膳食调配:没有一种食物能提供给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要害在于调配多种差别的食物,组成合理膳食,以提供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
②合理的膳食制度:所谓膳食制度,是指把全天的食物定质、定量、定时地分配食用的一种制度。
谈谈你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
谈谈你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1、谈谈你对药膳食疗学的认识。
“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这句话我非常记得是中医基础学老师第一节课上说的,同时也让我一直对中医学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可为什么我会选择药膳食疗学作为选修课,我认为药膳食疗学是属于中医发展的一个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
同时药食同源的理论在我国源远流长,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药膳食疗学在此就意义重大了。
结合老师上课内容,我认为药膳和食疗是两个概念。
药膳是指利用药食不分的种类或一些中药材制成的食物;而食疗是属于一种饮食疗法,是利用食物或某些可食性中药以疗疾健身的方法。
其两者的结合就是为了达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等对身体有益的目的。
药膳食疗可以说离我们很远,也可以说离我们很近。
离我们很近是因为食疗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现在夏天就要来了,天气也开始变得炎热起来,记得在家里这时候妈妈会经常煲苦瓜绿豆汤给我们喝,其实它就有清热解暑解毒的功效。
清代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说“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另外苦瓜含有维生素C量很高,含有钙、磷、铁及维生素A、B1、B2、烟酸及肽类。
绿豆性味甘寒、入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之功效。
所以苦瓜绿豆汤夏季非常适合食用。
夏天还有一样经常喝的汤—莲子百合猪肉汤,有补益心脾、养心清肺的功效。
材料就莲子、百合、瘦猪肉。
做法很简单,莲子去心、百合和瘦猪肉切片,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加姜料,用武火烧沸,文火炖1小时即可。
我是个不近视的学生,而且5.2视力应该算是保持得很好的,我想这有部分算是归功于枸杞排骨汤。
枸杞在我家乡是很普通常见的植物,而我又非常喜欢它的清甘凉之感,所以它是我家饭桌上常有的有一道菜。
枸杞味甘平,苦甘而凉。
其功效有:润肺,清肝明目,益气生津,助阳,补虚劳,强筋骨,祛风明目,清上焦心肺客热等。
现在在外读书,我改了另一种方式食用—喝枸杞菊花茶,就是把菊花和枸杞一起泡茶喝。
取菊花有疏风消热、解毒明目与枸杞养阴补血、益精明目的作用。
学习中医药膳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药膳的心得体会对于我来说感觉“药膳”这一名词特别的新奇而又与我的专业息息相关,还没有了解到这门课程的时候最初选选修是带着一颗想学习养生的心去接触这一门课程,因为当代大学生普遍日常作息和饮食都是比较混乱,使得大家身体多多少少都是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所以学习中医药膳的相关知识来了解一下关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中药药理产生的美味食物,与之同时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来规范我们的生活作息与行为。
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发展使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它凝结了古人们的智慧结晶。
平时除了真的去看中医吃中药外,我们更多的会在影视剧上了解它,因而更加让中医药添加一抹神奇的色彩和崇拜主义。
很遗憾这个学期因为疫情的原因没能面对面的听老师的授课,但是通过线上的讨论和线下也学习到了一些关于中医药膳的理论基础,的确是体会到中医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另一方面,发现原来中医药无时无刻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中医食疗更是让中医更加通俗、实用、真实、独特地融入了寻常百姓家的膳食当中。
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有时候看上去“貌不惊人”的一些食材竟然会对一个人的身体有如此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说我们平时常见的“淮山、红枣”等,淮山主治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虚热消渴。
近年来也新出现了不少关于淮山的菜肴和小零食,被更多的人所喜爱;红枣就更不用说了,它作为滋补佳品,素有“日食三枣,长生不老”之说。
可供药用,有养胃、健脾、益血、滋补、强身之效,枣仁和根均可入药,枣仁可以安神,为重要药品之一。
另外通过中医药膳学课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及它们在中医学中运用。
药膳汤品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随着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药膳汤品作为一种具有保健养生功能的美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药膳汤品培训课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药膳汤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药膳汤品的独特魅力药膳汤品结合了中医药的养生理念与烹饪技艺,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药材的特性、功效以及搭配原则。
药膳汤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例如,党参、黄芪等药材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两虚的人群;枸杞、红枣等药材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的人群。
通过合理搭配药材,可以充分发挥药膳汤品的养生功效。
二、药膳汤品的制作技巧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药膳汤品的制作技巧。
首先,选材要讲究,选择新鲜、优质的药材;其次,炮制要规范,根据药材的特性进行适当的炮制;再次,配比要合理,根据不同的养生需求,选择合适的药材进行搭配;最后,烹饪要精细,火候、时间、调味等都要掌握好。
通过这些技巧,可以使药膳汤品既美味又具有养生功效。
三、药膳汤品的创新与发展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药膳汤品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药膳汤品的创新方法,如将传统药膳与现代烹饪技艺相结合,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药膳汤品;或者根据不同人群的养生需求,研发出具有针对性的药膳汤品。
这些创新使得药膳汤品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四、培训收获与感悟通过这次药膳汤品培训,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对药膳汤品的制作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今后在家庭中制作药膳汤品提供了技术支持。
其次,我认识到药膳汤品在养生保健方面的独特作用,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
最后,我明白了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性,将继续努力学习,为推广药膳汤品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这次药膳汤品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自己和家人带来健康与美味。
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
姓名:许明贺学号:20110132030 班级:11中西医结合B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理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病后求治转向未病先防,这种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相关行为,尤其反应在饮食文化上。
这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虽颇有偏激但亦说明一定的问题。
王永炎教授曾经说过,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是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治未病”、“民以食为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有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膳学。
所谓中医药膳,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的原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
既有食品作用又有药品作用的美味佳肴,它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保健、治疗作用。
据文献记载, 我国药膳食疗保健起源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
相传仪狄曾作酒献给夏禹品尝以健体。
《诗经·风·七月》所谓“为此春酒, 以介寿眉”, 是说酒有延缓衰老、益寿强身的作用。
至商代, 伊尹制汤液, 著《汤液经》, 以烹调之法疗疾。
《吕氏春秋·本味篇》载有: “阳朴之姜, 招摇.之桂”, 姜和桂都是辛温之品, 有抵御风寒的作用, 又是烹调中常用的调味品。
以此烹调成汤液, 既是食品, 又可是汤药, 说明商代已有朴素的饮食疗法, 这已经具
有食疗药膳的雏型。
周朝时, 《周礼·天官》所载的四种医中, 食医居于疾医、疮医、兽医之首。
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学帛书, 相传是战国前的医学著作, 书中谈到了饮料保健的方法, 特别强调了酒和韭的延年益寿和滋补强身的作用, 其中云: “酒者, 五谷之精气也, 其人中散流, 其人理也, 彻而周”, 韭“春三月食之, 病疾不昌”( 《十问》)。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中医学典籍, 书中提出了系统的食疗学理论, 对我国的食养、食疗和药膳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中认为, 饮食的五味必须调和, 不能偏胜, 偏胜则会引起疾病。
“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 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味过于辛, 筋脉沮弛, 精神乃殃”、“是故谨和五味, 骨正筋柔, 气血以流, 腆理以密, 如实则筋骨以精。
谨道如法, 长有天命”。
在该书中还强调药治与食治相结合的重要, 《灵枢·营卫生会》说: “人受气于谷, 谷人于胃, 以传于肺, 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说: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益精气。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 “夫五味人胃, 各归所喜, 故酸先人肝, 苦先人心, 甘先人脾, 辛先人肺, 咸先人肾”等论述。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 共收载药物365 种, 其中载药用食物50 种左右, 如酸枣、橘袖、葡萄、大枣、海蛤、干姜、赤小豆、粟米、龙眼、蟹、杏仁、桃仁等, 包括米谷、菜蔬、虫鱼、禽、肉等“食药物”,并记载了这些药物有“轻身延年”的功效。
说明当时对于一些食物的药用价值已
经给予重视和肯定。
东汉著名大医学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不乏有食疗药膳的有关内容, 《金匾要略》著有“食禁”专篇, 列举了治少阴咽痛的猪肤汤和治产后腹痛的当归生姜羊肉汤, 以及桂枝汤、百合鸡子黄汤等, 这些食疗方至今还被临床所常用。
至于之后的发展与繁荣更是不计其数,总之中国古代对于药膳的研究可谓百花争鸣。
建国以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药膳学也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提高而进人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尤其是现在,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健康观念在不断转变, 老龄社会的到来, 使得传统药膳对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更加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
运用其防病治病的疗效优势, 已广泛被国内外医学界和家庭所重视。
说到此,就应该谈谈药膳的应用以及原则了。
首先我们要明了药膳的养正御邪的目的。
药膳可养护正气、抵御外邪、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合理安排药膳、饮食可保证机体脏腑功能的旺盛,正如《灵枢·五味》所言:“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只有“正气存内”,才能“邪不可干”。
而药膳发挥了食物的特异性作用,可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如葱白、生姜、芫荽可预防感冒,绿豆汤防暑,山楂降脂预防动脉硬化,大蒜杀菌防治呼吸道和胃肠感染等。
其次药膳的治则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针对食物的四气五味等特性对脏腑、气血、阴阳的选择作用来调整脏腑的偏盛偏衰、气血失调及阴阳失衡,使得未病脏腑机能提高、抵御外邪的能力增强。
如,枸杞猪肝汤预防夜盲症,海带鲫鱼汤预防甲状腺肿大,,番薯玉米羹预防脚气病。
《黄帝内经》认为,口
渴时服兰草汤,以阻截消渴病的发生。
疾病的发展都有其规律可循,药膳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根据其传变规律,辨证施膳可防止其传变。
药膳食疗可使已病脏腑机能增加,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
患者在感受温热病邪时,服用养阴生津之品,防止进一步耗伤阴液,发生肺肾阴虚或肝肾阴虚之变。
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的比例不断增加,复发率亦随之增高。
如瘥后再加以药膳调养,对巩固疗效及防止复发有显著疗效。
如丹参粥、首乌大枣汤、桑椹茶等可以防止诸如高血压病、心绞痛、脑中风的复发。
当归生姜羊肉汤可防止产后恶露不净、腹中绞痛等。
再次,必须要强调三因治宜(即因地、因人、因时),科学健康膳食。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的气候条件、生活习惯,使人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因此药膳亦应有差异。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就是不同地区的居民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生存需求而形成的饮食习惯。
南方湿多热甚,宜食甘凉、甘寒、辛凉等降火清化之品,忌辛辣、助阳、助火食物;北方地高气寒之地,饮食多热而滋腻,宜辛温、补阳、助火食物。
“主性命者在乎人”,“修短寿天,皆自人为”。
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体质选择不同的药膳,达到与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协调而延年益寿。
小儿脏腑娇嫩,不宜大寒大热;青年体壮,荤素搭配;壮年以后清淡为主,避免油腻、烈酒、辛辣,以免损伤脾胃;老人多肝肾不足,不宜温燥,更不可过食肥甘咸味,宜温、熟、软的食物;孕妇恐动胎气,不宜活血滑利之品。
《饮膳正要》载:“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
通过对中医药膳学的学习以及全面的了解,在老师的频频善诱下,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更增加了对药膳的了解与认知。
学着烹饪,学着做菜、做饭,尝试才能出真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合乎规范的材料做出属于自己的药膳。
让大家的生活更加幸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