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睢县高级中学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等考试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I卷的答案,请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标号内;第II卷的答案,须用黑色水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
第I卷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总计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汉代以来,多有统治者为孔子追赠“公、王、帝”等谥号,这种殊荣甚至泽被孔子的后人。
近年来,以儒学为主导的传统文化复兴活动,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这些现象说明A.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B.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C. 孔子思想的政治功能很强D. 孔子思想的价值开始受到认可【答案】C【解析】由材料“追赠“公、王、帝”等谥号”“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说明孔子思想的政治功能很强,故选C;材料没有提出孔子的教育思想,排除AB;材料的主旨不是突出孔子思想的价值开始受到认可,排除D。
2. 先秦有一大学派,体恤百姓,信徒众多,影响广泛。
但秦汉以来,在政府的打压下却逐渐淡出政治舞台,该学派是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D【解析】“体恤百姓,信徒众多,影响广泛。
但秦汉以来,在政府的打压下却逐渐淡出政治舞台”表明该学派是墨家,故选D;儒家是仁、仁政、礼法并施,故A错误;道家是无为而治,故B错误;法家是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故C错误。
3. 战国时期,有一思想家认为“冷了想穿衣,饿了想吃饭”、“好逸恶劳”这都是人的天性。
在天性的作用下,人会违法乱纪。
他反对单纯的只讲关爱、教化,主张对未能教化成功的人严加惩戒。
该思想家可能是A. 荀子B. 孟子C. 韩非子D. 王守仁【答案】A【解析】材料“反对单纯的只讲关爱、教化,主张对未能教化成功的人严加惩戒”说明反对一般的儒家和法家,排除BC;D是明朝中后期的思想家,排除;由““好逸恶劳”这都是人的天性”强调性恶论,而“反对单纯的只讲关爱、教化,主张对未能教化成功的人严加惩戒”实际要礼法并用,故选A。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西安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
其目的是()A.巩固专制统治 B.和谐人际关系 C.维护社会秩序 D.确立儒学独尊2.《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
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 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3.西周孝的对象为祖先考妣(不包括健在的人),孝的形式是祭祀,以不断强化祖先权威和同出一祖意识,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
至春秋,孔子倡导的孝的基本形式是侍奉父母,将孝下移至庶人,为人子者都是孝的主体。
这种变化反映出( )A.父权挣脱宗权 B.宗法观念淡漠 C.礼乐制度瓦解 D.小农经济确立4.读图,序号和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A.①采取了焚诗书控制思想的措施B.②发现了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C.③诞生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D.④创作了我国最早的抒情长诗《离骚》5.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 )A.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 B.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C.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 D.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6.韩非子曾对法的特点有个精辟概括:法固、法显、法一;《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word版本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选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
受德乃纣也,甚少矣。
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
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
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故纣为后。
”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纣母所生三子依次是微子启、仲衍、受德C.纣继承王位是因其母由妾成妻身份的变化B.商纣得以继位最主要原因是大臣支持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2.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皇帝纪年汉高帝十二年公元纪年前195年前164年前144年前106年汉文帝十六年汉景帝中六年68郡、国10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3、根据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记载,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君权至上产生的问题C.君主权力受到了制约B.中央集权遭到了破坏D.内阁的权力至高无上4.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5.克利斯提尼时期以后,雅典步入了“全民政治”的时代。
这时,每个公民都要担任一段时间的政府官吏,主要的政府官吏则由抽签而不是由原来的选举产生。
这一做法( )①扩大了城邦普通民众的参政权 ②直接导致雅典城邦走向衰落 ③容易造成政府官吏素质参 差不齐 ④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6.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B .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C .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制内阁出现D .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7.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2017-2018高二历史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2018高二历史上期末试卷及答案期末考试快到,想抱佛脚,还在为找不到高二历史试题联系而烦恼?找到了却没答案?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2017-2018高二历史上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2017-2018高二历史上期末试卷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48分)1、“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此司法原则( )A.确保了明代司法的公正B.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D.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2、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
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3、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 )A.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C.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D.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4、武则天执政时,不经三省长官而自行任命官员,被当时的宰相刘祎之批评:“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凤阁鸾台”指的是( )A.尚书省与中书省B.中书省与门下省C.门下省与尚书省D.尚书省与吏部5、唐代以前,官舍(官员及其眷属住宿、生活之地)通常位于官署之内,官员一旦卸任或调离岗位,则要搬出官舍。
唐代官员住房形式日渐多样化,以租赁或借居为主,官舍与官署逐渐分离。
这一变化表明唐代( )A.官僚制度逐渐完善B.特权观念日益淡化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D.城市功能趋于丰富6、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
河南省睢县高级中学东校区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睢中东校区2017-2018学年度上期期末试卷高二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 “仁”B. “心外无物”C. “理”D. “格物致知”【答案】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的核心思想。
2. 王夫之是清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 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B. 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C. 抨击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D. 提出了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答案】C【解析】材料中抨击“孤秦”“陋宋”是否定两个王朝的弊端,批评帝王的做法,C正确,没有涉及到礼教官场A错误;没有提到考据学B错误;D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
3.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
”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A. 儒家、道家B. 儒家、墨家C. 法家、墨家D. 墨家、道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百家争鸣。
材料体现了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的区别。
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墨家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所以答案选B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墨家4. 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A. 诚敬存之B. 发明本心C. 端坐澄心D. 读圣贤书【答案】D【解析】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道德伦理即所谓的三纲五常,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
A选项并不是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B选项不够准确,没有提到本心的内容究竟是什么;C选项并不是朱熹认为的合理方式。
河南省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河南省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A . 孔子B . 孟子C . 荀子D . 韩非子2. (2分)“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 . 儒家“仁爱”思想B . 墨家“兼爱”思想C . 儒家“礼治”思想D . 墨家“非攻”思想3. (2分) (2018高二上·长春月考) 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A .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B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 .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D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 (2分)有学者对某位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康节、橫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释、道,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尤其沿袭伊川的最多。
”这位思想家是A . 孟子B . 董仲舒C . 朱熹D . 康有为5. (2分) (2016高二上·江苏期中) 有学者对明清四大长篇小说进行排序,排在第一的是红楼梦,排在第二的本质上是一个寓言,那些妖魔鬼怪,全是象征性的存在。
属于“排在第二”的著作是()A . 《三国演义》B . 《聊斋志异》C . 《西游记》D . 《水浒传》6. (2分) (2017高二下·成都月考) 13—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手工业生产起飞,行会头目成为资本家,他们直接掌握城市政权;而热那亚海外贸易发达,由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
前者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而后者与此无缘。
这一现象说明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A . 取决于经济实力强弱B . 延续并发展了中世纪的文明成就C . 与城市政治状况相关D . 符合了城市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7. (2分) (2019高二下·江西月考) 十四世纪中期,威尼斯的人们热衷于让孩子就读“俗语学校”。
精选推荐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商丘一高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历史(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董仲舒神化君权②黄宗羲强调民本③孟子倡导以德治国④都没有超越“君主”思想范畴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孟子主张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以德服人,争取民心,而非以德治国,故③表述不正确,正确答案为C。
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神化君主的权力,①表述准确;②黄宗羲认为天下的人们为主人,君主为客人,这是民本思想的体现,正确;④三者都在强调君主,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早期儒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黄宗羲思想2.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处:秦朝“焚书坑儒”B. 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D. 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宋明儒家学说的上升原因是宋明理学的出现,以及被统治阶级重视和利用,不是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宋明理学是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发展,对儒家学说批判出现在明末清初。
代表人物有黄宗羲等。
秦朝时期出现拐点就是由于焚书坑儒,之后是董仲舒的新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唐朝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
3.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3)
2017 ~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2018.2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第Ⅰ卷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1.孔子曾说:“为国以礼”。
在古代社会,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不仅是对祖先的庙祭,还是对天地诸神的社祭。
材料反映孔庙“祭祀之礼”的主要作用是A.礼仪教化与政治分离B.凸显宗族、亲族关系C.以礼制巩固国家制度D.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2.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认为自然是不可以认识的3.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
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B.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人自觉阶段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4.王阳明提出“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府它深?”等主张。
据此可知,王阳明A.主张格物致知B.反对“天人合一”C.关注人的主体地位D.主张克服私欲5.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高二历史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据此分析,其中“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的思想主张是( )A.“仁”和“仁政” B.“无为而治”,小国寡民C.以法治国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完善法律机制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
”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 )①先秦民本观念复兴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③君主专制受到批判④经世致用思潮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5.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
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 A.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B.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C.封建文人有了臼由挥、洒之地 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7.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河南省商丘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商丘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A2.B3.C4.D5.C6.B7.B8.D9.C 10.A 11.B 12.D 13.B 14.D 15.B 16.C 17.D 18.A 19.D 20.A 21.C 22.A 23.B 24.A二.非选择题:25题15分、26题14分、27题10分、28题13分,共52分25.(1)思想:仁义、中庸、孝悌、修齐、平治。
(3分,答出3点即可)发展: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中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思想,构建了神化皇权和“独尊儒术”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2分,若答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宣扬大一统等也可。
)影响:适应了汉武帝维护封建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君权;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
(2分)(2)深化:宋明理学家吸收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2分)表现:约束个人的情感欲求,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分,答出2点即可)(3)评述:钱玄同排除传统文化,倡导学习西方的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等,具有探索救亡图存、推动民族精神现代化的积极作用。
但在思想上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绝对与简单化的倾向,有偏激之处。
(4分)26.(1)因素:新航路的开辟和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活动;中国丝织、制瓷等手工业领先世界。
(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2)根本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革命,积极对外扩张;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分,如笼统回答“西方资本主义发达,中国落后”“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被打开”等答案,酌情给分)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以抵抗外国经济侵略。
(1分)评价:符合民族工业发展和近代化的历史潮流,是爱国和进步的。
(2分)(3)特点:有步骤地逐步开放;开放程度不断深入。
教育最新K12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睢中东校区2017-2018学年度上期期末试卷高二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 “仁”B. “心外无物”C. “理”D. “格物致知”【答案】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的核心思想。
2. 王夫之是清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 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B. 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C. 抨击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D. 提出了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答案】C【解析】材料中抨击“孤秦”“陋宋”是否定两个王朝的弊端,批评帝王的做法,C正确,没有涉及到礼教官场A错误;没有提到考据学B错误;D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
3.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
”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A. 儒家、道家B. 儒家、墨家C. 法家、墨家D. 墨家、道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百家争鸣。
材料体现了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的区别。
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墨家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所以答案选B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墨家4. 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A. 诚敬存之B. 发明本心C. 端坐澄心D. 读圣贤书【答案】D【解析】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道德伦理即所谓的三纲五常,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
A选项并不是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B选项不够准确,没有提到本心的内容究竟是什么;C选项并不是朱熹认为的合理方式。
[推荐学习]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商丘一高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历史(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董仲舒神化君权②黄宗羲强调民本③孟子倡导以德治国④都没有超越“君主”思想范畴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孟子主张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以德服人,争取民心,而非以德治国,故③表述不正确,正确答案为C。
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神化君主的权力,①表述准确;②黄宗羲认为天下的人们为主人,君主为客人,这是民本思想的体现,正确;④三者都在强调君主,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早期儒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黄宗羲思想2.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处:秦朝“焚书坑儒”B. 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D. 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宋明儒家学说的上升原因是宋明理学的出现,以及被统治阶级重视和利用,不是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宋明理学是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发展,对儒家学说批判出现在明末清初。
代表人物有黄宗羲等。
秦朝时期出现拐点就是由于焚书坑儒,之后是董仲舒的新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唐朝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
3.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睢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睢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 1.从沿海到内地是近现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共同特征。
下图中既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通商口岸,又是我国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是()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③⑤C . ①③④⑤D . ②④⑤⑥2. 下列一组图片与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
这组图片表明()A . 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B .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C . 中国政府始终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 . 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3. 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认为,中苏的合与分改变了冷战的走向。
《全球通史》书中也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后,……毛的继承者们发起了一场‘现代化’运动,……走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从根本上改变了冷战世界。
”这反映了()A . 冷战是由中苏结盟而引发的B . 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取决于中苏两国C . 中美关系缓和促使冷战结束D . 中国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4.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 . 商周遗址中出土了青铜农具,说明当时农业中普遍使用青铜工具B . 阿里仿效欧洲国家建立了行政机构,表明埃及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C . 1841年—1903年清朝关税在总税收中所占比例从11%增至32%,说明清朝财政收入的结构发生变化D . 赫鲁晓夫时苏联谷物年均产量与1945—1953年相比增加了62%,说明苏联工农业比例失调问题得到了解决5. 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上有一文章《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中这样写道“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
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近几年,“达人”成为热门词语,有人考证该词最早见于《论语》“己欲立而立人(立人:使他人站得住),己欲达(达:通达事理)而达人",下列言论与此观点有直接关联的是( )。
A。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
“过犹不及”C. “仁者爱人”D。
“有教无类"2。
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
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
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①B。
②C.③ D. ④3.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
人的平等权利B。
人的善良本性C.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D.人的自由平等4.“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这一学说( )。
A。
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B。
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C。
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D. 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5。
近年来,“穿越”成为文学、影视艺术创作的热门题材。
如果让王守仁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可能达成共识的一项应该是( )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
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6.明末期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
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A。
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
倡导君民共主思想C。
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
挑战宋明理学权威7.有学者认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
明朝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新的经济形态”微弱是由于商品经济水平落后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睢中东校区2017-2018学年度上期期末试卷高二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范围:必修三命题人:李海峰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 “心外无物”C.“理”D. “格物致知”2.王夫之是清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B.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C.抨击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 D.提出了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3.“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
”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墨家D.墨家、道家4.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A.诚敬存之B.发明本心C.端坐澄心D.读圣贤书5.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说:“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他提出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A.遏制学术自由 B.加强中央集权C.提高儒学地位 D.统一思想文化6.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
”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7.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②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③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④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8.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是(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五代时期9.《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10.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B.民间文化的发展C.画家的性格D.统治者的提倡11.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 )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注目世界D.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1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进一步冲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点。
下列材料可以体现“中体西用”这一进步思想的是( )A.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B.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C.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D.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13.《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14.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
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吻合的是( )A.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C.中国近代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D.改变了中国的政体15.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纲领中提出了“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的主张。
这一主张实质上( )A.反映了农民的土地要求B.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C.是“扶助农工”政策的具体要求D.是民族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16.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17.毛泽东在某著作中强调:“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该著作创作于()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8.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问题有( )①领导力量问题②主力军问题③革命道路问题④战略步骤问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9.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有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的共同特征是( )①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②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0.“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客观要求。
”这里“客观要求”指的是( )A.发展科技文化B.确立社会主义制度C.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D.实现“科教兴国”战略21.1961年8月,北方昆曲剧院公演《李慧娘》,受到首都文艺界的广泛赞誉;1963年5月《文汇报》发表文章,公开批判《李慧娘》。
“文化大革命”期间,北方昆曲剧院被解散;1979年4月,北方昆曲剧院恢复建制,《李慧娘》一剧恢复上演。
上述状况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A.文艺发展受到政治运动的左右B.该剧剧本存在严重的问题C.“双百”方针贯彻的曲折D.党的文艺指导方针不断变化22.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23.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
下列各项中,最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24.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家提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这突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A.尊崇上帝的伟大 B.摆脱宗教的束缚C.宣扬民主的思想 D.反对教会的权威25.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这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主张知德合一。
这说明二者都( )A.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B.希望建立一种平民政治C.主张通过对人的道德改造维护等级秩序D.主张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26.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欢迎。
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
”卓别林所要表达的是()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B.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常理C.经典物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近D.科学家与艺术家一样受人尊敬27.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
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主要是因为蒸汽机()A.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C.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D.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28.我们习惯上把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力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29.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19世纪初。
代表古典主义音乐终结和浪漫主义音乐开端的伟大音乐家是( ) A.海顿 B.德彪西 C.莫扎特 D.贝多芬30.19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兴起了浪漫之风,艺术家、文学家们期望通过以自己的创作来抒发情感、表达理想。
以下属于这一类型作品的一组是A.《巴黎圣母院》、《伏尔加河上的纤夫》B.《唐璜》、《田园交响曲》C.《英雄交响曲》、《战争与和平》D.《田园交响曲》、《日出·印象》二、非选择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共两个小题,31题22分,32题18分)31.阅读下列材料(22分)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材料二: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
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三: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五: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
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
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毛泽东(1945.4)请回答:(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的思想主张。
(4分)(2)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6分)(3)根据材料四,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主要内容是什么?(8分)(4)结合五则材料,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
(具体指出其代表人物及主张,语言要精练)(4分)32.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戈拉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
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