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实验六 减数分裂
遗传学实验教案
实验四 :植物有丝分裂染色体制片技术
学时数:3
一、 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植物染色体压片法。
2. 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3. 掌握用秋水仙素诱发多倍体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备及观察
〖目的和要求〗
本次实验通过对植物根尖的制片和观察 , 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对植物组织、
方法有很多,本实验利用秋水仙素抑制纺缍丝的形成,使得染色体复制后不能 向
两极移动,同时细胞也不分裂,从而形成多倍体的原理,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 素
处理洋葱或大蒜根尖,待根尖膨大后制片观察,可发现多倍体细胞。
〖材料和方法〗
1、材料:大蒜或洋葱根尖,玉米种子,植物幼苗。 2、仪器和药品:显微镜,秋水仙素。 3、基本方法:①蚕豆或洋葱根尖的处理。②按照植物有丝分裂实验进行 染
2
4. 前额发际调查 有的人前额发际(hair line of the forehead)基本属于平线,而有的人前额正 中发际向下延伸呈峰形,即明显向前突出,形成“V”字形,称美人尖(widow peak),前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记为“-”),后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记 为“V”)。
5. 发式和发旋的调查 人类的发式有卷发和直发之分。东方人多为直发,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卷 发为显性。每个人头顶稍后方的中线处有一螺纹,称发旋。发旋的螺纹方 向 受遗传控制,顺时针方向为常染色体显性性状,逆时针方向为隐性性状。记 录自己的发式、发旋个数和螺旋方向。 6. 拇指关节外展的调查 人群中有的人拇指的最后一节能弯向挠侧,这一性状的纯合隐性个体的拇 指 关节可向后卷曲 60 度,不能弯曲为显性。观察自己是否有此性状。 7. 耳垢 分为油性耳垢和干性耳垢, 亦称“耵聍”。即外耳道耵聍腺的正常油脂性分 泌 物,黄色或棕色,有保护作用。但耳垢的性质则不同,湿耳垢为 常染色体显 性,干耳垢为常染色体隐性。 8. 食指与无名指长短比较 食指与无名指之间的长短关系表现为伴性遗传,控制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食指短于无名指是隐性基因所决定,为 X 隐性,食指长于无名指,为 X 显 性。检查的方法是在白纸上画一横线,手掌向下放于纸上,使中指指尖方 向 与横线垂直,无名指指尖与横线相齐,看此时食指指尖是在横线的上方还 是 下方。
减数分裂(实验)
[实验内容]
精巢压片中可见有以下几种处于不同发育 阶段的细胞: (一)精原细胞 处于间期的精原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型,体 积较小,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着色均匀。在精 原细胞所在的区域有时可见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 细胞,为正在增殖中的精原细胞。
[实验内容]
(二)初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生长增大,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在显微镜下观察间期初级精母细胞时,可见其形 态上与精原细胞类似,但在体积上,初级精母细 胞要比精原细胞大的多,因而可以从体积上将二 者区别开来。 初级精母细胞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产生两 个次级精母细胞,这一过程包括前期Ⅰ、中期Ⅰ、 后期Ⅰ和末期Ⅰ。
减 数 分 裂
[目的]
了解动物精子发生的全过程,掌握精子形 成过程中减数分裂各期的形态特点及其变 化。 [材料和仪器] 蝗虫精巢压细胞连续分裂 两次,DNA只复制一次结果产生染色体数目 减半的生殖细胞。
前期
第一次减数分裂
减 数 分 裂
细线期 偶线期 粗线期 双线期 终变期
作业: 绘图表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 终变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注意事项: 1、减数分裂是一个连续过程,存在有多种过 渡时期。 2、蝗虫压片制片时使用醋酸洋红或改良苯酚 品红染色,细胞质不着色。
偶线期
双线期
终变期
中期I
[实验内容]
(三)次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经第二次减数分裂成为二个 精细胞。这一过程也分为间期,前期Ⅱ、中期Ⅱ、 后期Ⅱ、末期Ⅱ,但由于持续时间短,我们在玻 片上通常只能看到中期Ⅱ。 (四)精细胞和精子 精细胞着色深而均匀,形态由圆形变成椭 圆形、梭形,逐渐变态形成精子,成熟的精子在 玻片上很少发现,但可见大量的似鞭毛状的精子 尾部。
中、后、末期
减数分裂实验报告
减数分裂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对减数分裂进行实验观察,探究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实验材料:
1. 手电筒
2. 洋葱
3. 显微镜
4. 兔子白细胞液
实验步骤:
1. 将洋葱的根尖切下并置于玻璃片上。
2. 用手电筒照亮洋葱根尖,使细胞核处于明显的分裂状态。
3.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过程,并记录下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4. 重复上述步骤,观察兔子白细胞液的减数分裂。
实验结果:
1. 洋葱细胞分裂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细胞核的变化,从较小的圆形扩张为较大的椭圆形,然后逐渐分裂成两个较小的椭圆形细胞核。
2. 在初级分裂阶段,可以明显看到染色体的结构,呈线状排列,并且有较明显的染色体质量。
3. 在中期分裂阶段,染色体逐渐分散,形成双线体状结构。
4. 在末期分裂阶段,染色体进一步分散,并开始出现细胞膜的形成。
5. 在细胞膜形成后,可以明显观察到两个新的细胞形成。
讨论:
通过对减数分裂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细胞核在分裂过程中经历了多个不同的阶段和变化。
在初级分裂阶段,染色体的结构明显,形状呈线状排列。
在中期分裂阶段,染色体开始分散并形成双线体状结构。
在末期分裂阶段,染色体进一步分散并开始出现细胞膜的形成。
最后,两个新的细胞形成。
结论:
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本实验我们能够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各个阶段和特点。
减数分裂是生物体繁殖和遗传的重要过程,对于进一步理解细胞分裂和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减数分裂的观察
减数分裂的观察
目的要求 实验原理 实验用品 方法与步骤 实验结果裂过程及各个时期 的特点 2.掌握小鼠精巢减数分裂标本的制备过程
实验步骤
取花蕾长度在3~4mm,花药长度为 1~1.1mm的大葱花,投入Carnoy固定液中 固定1~2小时,也可将材料置于70%的酒 精中长期保存。 制片的方法同根尖染色体的制备方法。
减数分裂前期I
减数分裂中期I
减数分裂后期I
减数分裂后期I
减数分裂末期I
实验报告
在取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绘图表示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meiosis)是高等生物个体在形成生 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在 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 次,结果形成的生殖细胞染色体减半,称为减 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 基础。
实验用品
1.器材:解剖器材,盖玻片,培养皿,吸管。 2.试剂:1NHCl,Carnoy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 3.实验材料:大葱花
【遗传学实验】减数分裂
实验目的:
1 学习用植物花药制备减数分裂玻片标 本的方法;
2 了解高等植物减数分裂的细胞学特征 ,重点掌握染色体的动态变化过程,为理解 遗传学的基本遗传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
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花粉形成过程中,花药内的 某些细胞分化成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母细 胞经过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最终形成4个单 倍的小孢子。在适当的时候采集植物的花蕾 ,进行固定、染色、压片等过程,可以在显 微镜下看到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和
结果与讨论:
1 结果
2 讨论:
① 要得到好的实验结果,取材时应该注意什么 问题?
② 比较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
③ 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遗传学事件发 生?
本节内容结束
5 压片: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上烤片 。然后固定盖玻片,用拇指适当、均匀地压 几下即可。
7 镜检: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细胞,再换 成高倍镜仔细观察。
实验报告:
1 画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减数分裂各时期 的图像;
2 在显微镜下注意区分花粉母细胞和药壁 细胞,说明它们有什么不同;
3 结合染色体的行为,说明减数分裂过程 中有哪些重要的遗传学事件发生?
实验材料:
大葱、蚕豆、玉米等都是可以选择的材 料。本实验选用大葱的花药。
实验用品:
用具:显微镜、剪刀、镊子、解剖针、 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铅笔、吸水纸等 。 药品:蒸馏水、卡诺氏固定液、45%醋酸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等。
实验步骤:
1 取材:选取适当的花蕾是实验的关键, 不同植物材料的取材时间有所不同。(Why)
大葱要选取嫩绿饱满、总苞光滑入卡诺氏 固定液中,室温下处理3小时后,经95%乙醇 洗后,于70%乙醇中冷藏保存。
遗传实验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装片制作与观察1 引言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配子时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形式。
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一半,称作单倍体(haploid)细胞。
有性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结合使得合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从而保证了子代与亲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而另一方面,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配对时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使得染色体上的基因得以重组,因而后代的表型更具多样性。
减数分裂相与又是分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减数分裂可划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具有较长的前期,可划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浓缩期(终变期)。
在该时期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
2 实验材料及器材雄性蝗虫一只(每组一只)、显微镜、解剖针、解剖剪、载玻片、盖玻片、平皿、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生理盐水、吸水纸3 实验步骤1.取材取雄性蝗虫,从尾部两侧剪开体壁,直至双翅基部,掀开背板露出内部器官。
可见一对淡黄色的精巢位于消化管背面。
用镊子取出精巢置于平皿中,滴数滴生理盐水以保持湿润。
用镊子或解剖针将精巢分离开,可见大量细条状的精细小管。
2.制作装片从盒中取出载玻片,尽量擦干。
用镊子夹取1-2条精细小管置于载玻片上,用吸水纸将水小心地吸干,注意不要将精细小管吸走。
在精细小管上滴加一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室温下染色10-15min。
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垫1-2层吸水纸,一手稳住载玻片和盖玻片防止发生滑动,另一只手用解剖针柄敲击盖玻片以使精细小管中的细胞分散。
3.镜检先用4倍或10倍物镜观察,当找到良好视野后换40倍物镜或100倍物镜(需要使用镜油)。
寻找和识别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
并选择两个典型的细胞分裂相进行手绘。
4 实验结果从显微镜下寻找到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
前期Ⅰ细线期:染色体呈细纤维样,虽然已经完成复制,但看不到成双的染色体。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但此时四分体的结构并不清晰可见。
减数分裂实验
减数分裂实验一、实验目的观察植物在发生减数分裂时,处于各个时期的细胞所表现出的状态。
学习在解剖镜下找出花中的花药并将其弄碎。
学习对细胞的染色以及制片和在显微镜下的观察,学习压片法。
二、实验原理1、蚕豆花的花药是是植物蚕豆有性生殖产生雄性细胞的地方。
如果所找的花药并为形成成熟的精子即花粉,那么就可以在华药中的细胞中找到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细胞的染色体形态的不同。
2、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的染色体情况:(一)、减数分裂I(1)前期I:1)细线期: 染色体呈细线状,具有念珠状的染色粒。
持续时间最长,占减数分裂周期的40%。
细线期虽然染色体已经复制,但光镜下分辨不出两条染色单体。
2)偶线期:持续时间较长,占有丝分裂周期的20%。
是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时期,这种配对称为联会。
这一时期同源染色体间形成联会复合体。
在光镜下可以看到两条结合在一起的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经过复制,含四个染色单体,所以又称为四分体。
3)粗线期:持续时间长达数天,此时染色体变短,结合紧密,在光镜下只在局部可以区分同源染色体,这一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的时期。
4)双线期:染色体进一步变短变粗,联会复合体解体,同源染色体分开,交换部位形成交叉,且向两极移动,称为交叉端化。
可看到4条染色单体。
5)浓缩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更高,是观察染色体的良好时期。
核仁此时开始消失,核被膜解体,但有的植物,如玉米,在终变期核仁仍然很显著。
(2)中期I:核仁消失,核膜解体,中期I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每条同源染色体由一侧的纺锤丝牵引。
(3)后期I: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移至两极。
所以染色体数目减半。
但每个子细胞的DNA含量仍为2C。
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使母本和父本染色体重所组合,产生基因组的变异。
(4)末期I:染色体到达两极后,解旋为细丝状、核膜重建、核仁形成,同时进行胞质分裂。
减数分裂实验报告
减数分裂实验报告减数分裂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它在细胞的有性生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研究减数分裂的过程,探究这一现象的发生机制和意义。
一、实验方法本实验选取了小麦根尖细胞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将小麦根尖活检,并将其切片。
接下来,利用苏木精和碘酒染色对细胞进行固定和染色。
然后,使用高倍显微镜对染色后的细胞进行观察和记录。
二、实验结果在观察到的小麦根尖细胞中,我们明显观察到了减数分裂的过程。
在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细胞核变得明显变大,并且染色质开始凝聚。
随后,细胞核逐渐分裂成两个细胞核,并开始进行减数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逐渐分为两个细胞,每个细胞内部都包含了一组染色质。
最终,两个细胞继续分裂,并形成新的细胞,完成有性生殖的过程。
三、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减数分裂是细胞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通过染色体的配对和交换,创造了更为多样的遗传组合。
这样一方面增加了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物种的适应性和进化;另一方面,也保持了某些遗传特征的传递,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的发生机制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虽然观察到了减数分裂的过程,但对于其中具体的分子机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例如,在细胞核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是如何精确地配对和交换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深入探索。
此外,减数分裂的异常也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疾病。
例如,染色体非整倍体性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就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异常所致。
因此,深入了解减数分裂的机制,不仅对于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诊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结论通过本次减数分裂实验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得出了减数分裂是细胞有性生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增加了遗传多样性,还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减数分裂研究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减数分裂的具体机制,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遗传学实验课考题及答案
1.什么是减数分裂?主要有哪些特征?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仅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
这一过程的特点是: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形成四个核,每个核只含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减少一半,所以称作减数分裂。
另一个特点是前期特别长,而且变化复杂,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换与分离等。
2.在哪些器官中可以观察到减数分裂?其中哪些是理想的实验材料?在适当的时期采集植物的花蕾或动物的精巢。
蚕豆花蕾,短脚斑腿蝗精巢。
3.在减数分裂制片时,选择合适的时期尤为重要,以蚕豆花蕾为例说明选择过程。
1)取已固定好的花序,按其花蕾大小,排列在小培养皿中2)拨开花蕾,先取中等大小的花蕾,取出花药,放在载玻片上3)加一滴醋酸洋红在花药上,用镊子夹碎花药壁,散出花粉母细胞4)加盖玻片,吸干周围染色液,用拇指适力下压5)镜检4.在植物体的哪些部分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其中哪些是制片比较理想的实验材料?高等植物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茎尖、根尖、形成层等分生组织。
洋葱根尖,蚕豆根尖。
5.什么是固定?我们所做的实验中,最常用的固定剂成分是什么?固定是利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固定剂迅速透入组织和细胞,将其杀死,使蛋白质等物质变性,但在形态结构上尽量保持原来活着时的完整和真实状态,如细胞内染色体的分裂形态。
同时固定更易于染色,可以较清楚的显现细胞在生活时不易看清的结构。
卡诺固定液:3份无水乙醇,1份冰醋酸(现配现用)。
6.植物根尖染色体制片中,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作用是什么?冰冻预处理,药物预处理。
对标本进行预处理,固定染色体,使其停留在某一时期便于观察。
药剂处理:可以用作染色体预处理的化学药品,主要有生物碱、甙类、酸类及其他物质;最常用的化学药品有秋水仙素、8-羟基喹啉及对二氯苯。
其作用是:①阻止或破坏纺垂体微管的形成,由于没有纺垂体的作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被阻抑在细胞分裂中期阶段,从而累计比较多的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图象。
减数分裂
遗传学实验 花粉母细胞压片技术和减数分裂观察实验目的掌握花粉母细胞压片技术,观察并熟悉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及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变化,为研究遗传基本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
实验说明减数分裂是形成性细胞前在性母细胞中进行的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是由连续两次有丝分裂所组成的过程,通过减数分裂,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将比原来减少一半,如水稻n=12,玉米n=10,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详细地观察到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组成和染色体的鉴定和分析,在杂交育种中可以通过观察染色体配对的行为特征,鉴定是否远缘杂种、真假杂种和探求杂交不孕的原因;还可以通过染色体形态特征和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观察和分析生物的异常生长发育以至遗传性变异,如植物的雄性不育花粉败育及各种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等)对于染色体的损伤引起的各种畸变等。
实验用品1、药品和用具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绸布、吸水纸、镊子、培养皿、烧杯、量筒、三脚架、酒精灯、冰醋酸、石炭酸、甲醛、无水酒精、碱性品红。
2、固定液的配制卡诺固定液(冰醋酸:无水乙醇=1:3)3、染色剂的配制石炭酸—品红原液A:称取3克碱性品红溶于100毫升70%酒精中(此液可以无限期的保存)原液B:取10毫升原液A加入90毫升5%的石炭酸水溶液(2周内使用)染色液:55毫升原液B加6毫升冰醋酸和6毫升37%的甲醛实验方法(一)材料的固定:玉米和水稻1、取样玉米是在雄穗尖端露出以前7~10日进行固定,这时,可用手指由喇叭口顺下挤捏叶鞘,捏及有松软感时,即是雄花序所在部位,以刀片纵向划一切口,取出数条花检查,如先端小穗颖长3-4毫米时就取样。
水稻是在剑叶叶耳与下一叶耳相平或稍高,即颖花长度差不多为发育完全时的1/2,花约略呈黄色时,花粉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这个时期平穗较好,但不同品种、季节略有差异。
2、固定时间玉米和水稻在厦门地区可在上午6:00~9:00进行。
3、固定方法取样后立即投入刚配制的卡诺固定液中,并摇动瓶子使固定液迅速进入材料的细胞组织,材料过大应剪去数段后固定,固定时不要曝晒,固定的材料最好放于低温处。
减数分裂实验-10.12.22
片, 滤纸,固定液,醋酸洋红等。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 取材及固定:
取材的时间及材料大小必须十分恰当,才能获得更多的花粉
母细胞分裂相,以供观察。 黑麦: 抽穗期前约10-15天就是减数分裂时期,在这段时间内, 再观察植物外部形态,当黑麦的旗叶全部抽出,旗叶叶耳与下 一片叶(倒二叶)的叶耳距3~5 cm,幼穗长约4cm左右时,于
晴天上午9-11时取材,花药最好呈现黄绿色。
将采集的麦穗浸入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12-24小时,用95% 酒精洗净乙酸气味后,保存于70%酒精中备用。
小麦: 抽穗期前约10-15 天就是减数分裂时 期,在这段时间内, 再观察植物外部形 态,当小麦的旗叶 全部抽出,旗叶叶 耳与下一片叶(倒 二叶)的叶耳距 3~5 cm,幼穗长约 4cm左右时,于晴 天上午9-11时取材, 花药最好呈现黄绿 色。
二、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是生物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
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它包括两次
连续的细胞分裂过程。
减数分裂中期I可以看到各种染色体构型,有
环状二价体、棒状二价体等。
通过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的构型分析,
可以研究染色体的同源性关系,进而分析物种
的亲缘关系。
1.第一次分裂:
花粉母细胞由于在减数分裂时期旺盛生
长,因而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扁圆形,
细胞核大、着色较浅。
药壁体细胞形状较小,整齐一致着色较 深的细胞是药壁体细胞; 形状较大,内部较透明并具有明显外壳 的细胞则是成熟的花粉粒。
3. 减数分裂染色体制片
1) 染色: 醋酸洋红 2) 制片: 滴1滴45%醋酸, 盖上盖玻片(用刀片架
按发育顺序早晚挑取小花中三枚花药中的一个花药置载玻片上可以同时取数个小花中的花药滴一滴醋酸洋红盖上盖玻片以较钝的解剖针或镊子挤压或轻笃数下使花粉母细胞从药壁的包被中散出来之后粗略镜检
减数分裂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制片方 法。 (2)了解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各期的细胞 学特征。 学特征。
实验原理
在高等生物中雌雄性细胞形成过程中,首先是 由有性组织。植物 植物的花药和胚珠、(2n), 植物 这些细胞再进行连续两次的细胞分离过程,最 终形成4个小孢子或精细胞, 动物的精巢和卵巢中的某些细胞分化为性母细 动物 胞分别形成一个大孢子或卵细胞和三个退化的 极体(1n)。
(4)末期Ⅱ (4)末期Ⅱ:移到两极的染 末期
本次试验成功的关键是选取合适发育时期的植 物花药或动物精巢。发育时期与花药或精巢大 小有一定对应关系,通过若干次制片即可观察 到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通常来说,一个花药 (甚至一个小花中的不同花药)中的所有细胞 的减数分裂过程是同步的。
减数分裂过程的主要特点 特点是,连续两次核分裂, 特点 而染色体仅复制一次,最后形成的四个子核, 每个核仅含有单倍的染色体数目,即染色体数 减少一半;其次,前期特别长,而且变化复杂, 分为细线期、偶线期、双线期、终变期等,其 中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换及分离等。
材料与器材
1,材料 1,材料
玉米
2,剥离花药
取合适大小玉米花蕾,放到载玻片上将玉米花 冠剥开,使花药显露,去除其余部分。注意将 颖片剥离干净,镊子和解剖针不可伤害花药。
3,染色
滴一滴改良苯酚品红于载玻片上,使花药浸 在染液中,然后用解剖针轻压花药,使花粉母 细胞挤出,用镊子将花药壁去除掉后,染色5 -10分钟,加盖玻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压片
长,呈细线状在核内交织成 网。每一染色体含两个染色 单体,但显微镜下看不到双 线结构.染色体呈丝状结构
细线期: 细线期:染色体很细很
减数分裂实验
动 物 细 胞 减 数 分 裂 模 式 图
细线期
偶线期
粗线期
双线期
终变期
中 绘出你观察到的减数分裂典型时期的分裂
图,并制作一张减数分裂临时封存片。
每人写一份实验报告。
学意义。
二、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是生物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 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包括连续两次的 细胞分裂。
第一次分裂为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减数分裂,第二次为 染色体数目的等数分裂。两次分裂均可根据染色体变 化特点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较长,而且变化复杂,又分为细线 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
中期Ⅱ
后期Ⅱ
末期Ⅱ
三、实验材料
水稻蝗虫(Oxya intricata stal)雄虫的精巢。
雄虫2n=2x=23,XO 雌虫2n=2x=24,XX
雌性
四、实验用具及药品
器具:显微镜,计时器,酒精灯,白绸,镜头纸, 培养皿,材料瓶,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剪刀, 解剖针,吸水纸,标签,铅笔等常用工具。 药品试剂:卡诺氏Ⅰ(甲醇∶冰乙酸=3∶1)固定 液;1moL/L HCl;0.5%醋酸洋红或醋酸地衣红, 改良苯酚品红,醋酸-铁矾-苏木精,丙酸-水合氯 醛-铁矾-苏木精,丙酸-水合氯醛-铁矾-洋红等染 液;无水乙醇,95%乙醇,80%乙醇,70%乙醇, 甘油蛋白,石蜡。
动物遗传与育种实验
细胞减数分裂制片与减数分裂过程的观察
实验六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实验六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Ξ.方法步骤:
四.课后讨论题:
1 .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
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2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
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3 .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的过程相同;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
遗传实验:减数分裂
末期Ι:染色体解旋,又呈丝状,核膜形成, 胞质分裂,成为二个子细胞。(减数Ι----末期)
间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开始以前,两个 子细胞进入间期。但有的植物如延龄草和 大多数动物不经过末期和间期,直接进入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晚前期。(间期)
8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Ⅱ : 染色体缩短变粗,染色体开始清 晰起来。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着丝粒和纵向 排列的两条染色单体。(社 3.遗传学实验方法和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附图
18
减数Ι前期----细线期
19
减数Ι前期----偶线期
20
减数Ι前期----粗线期
21
皮肌炎图片——皮肌炎的症状表现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 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 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 下:
7、镜下观察。
14
六.实验结果
绘制观察到的减数分裂各时期、尤 其是前期Ι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图。
15
七 .实验分析与讨论
1、分析此次实验成败的原因。 2、本次实验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16
八.思考题
1、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2、减数的机理是什么? 3、交叉和交换的关系。
17
九.参考文献
1.刘祖洞 ,江绍慧 ,《遗传学》,人民教育出版 社 ,北京
粗线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完毕,称双价体, 每个双价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四分体) 。染 色体继续变短变粗。(减数Ι前期-----粗线期)
5
双线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开始分开。由于 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过交换,因此有交叉 现象。交叉数减少,交叉向染色体端部移动 (交叉端化),染色体螺旋化程度加深。(减数 Ι前期----双线期)
遗传实验报告1_减分
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实验日期:2013年3月14日一、实验目的1.正确而熟练地应用显微镜。
2.通过对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的观察,了解生殖细胞形成的一般过程以及染色体在这一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从而深刻理解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并能够辨别蝗虫精子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3.掌握正确进行生殖细胞的取材和制作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技术。
二、实验原理生物体通过有丝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后,分裂后的子细胞得到了遗传组分相同的染色体。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配子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细胞分裂,通过减数分裂使得生物体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减为体细胞的一半,称作单倍体细胞。
这样再通过雌、雄配子的结合又可以在后代细胞中回复正常的染色体数目,从而保持了物种的稳定性。
同时,由于同源染色体在染色体配对过程中发生了非姊妹染色体的节段交换,从而为后代遗传的多样性表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动物的精巢和卵巢组织中有些细胞经过生长、分化为精母细胞和卵母细胞,它们经过减数分裂分别形成4个精细胞和1个卵细胞。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的前期很长,可以划分为5个时期。
染色体的变化也较复杂,经过了一个逐步螺旋、折叠和浓缩的过程。
特别是在偶线期内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进而在粗线期发生非姊妹染色体的节段交换,因此我们可以在双线期观察到许多交叉图像。
我们可以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的观察加深对这一分裂过程的认识,并且为杂种的细胞学分析、物种间亲缘关系的鉴定等提供可靠的证据。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1.实验材料:雄性蝗虫精巢。
2.实验仪器:显微镜(Nikon,YS-100型)、解剖针、镊子、生理盐水、载玻片、盖玻片、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擦镜纸、吸水纸。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一)取材及固定对于动物来说,在其精巢内不断进行着减数分裂,因此取材比较容易。
捕捉雄性蝗虫,直接投入到Carnoy固定液中固定24h,然后转到体积分数70%的酒精中保存。
雌、雄蝗虫容易辨别:雄性蝗虫个体较小,雌性蝗虫较大。
实验六:小鼠精巢细胞减数分裂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小鼠曲细精管管腔
曲细精管管腔
【实验材料及用品】
1、 材料:成年雄性小白鼠 2、 用品:注射器、平皿、尖头镊子、剪刀 (普通剪刀、眼科小剪刀)、吸管、离心 管、离心机、玻片等。
实验试剂
1、100g/ml秋水仙素。 2 、 2%柠檬酸钠溶液 3、 0.075M的KCI 4、31甲醇冰醋酸及11甲醇冰醋酸(应现配) 5、 PH6.8,0.01M的PBS缓冲液 6、Gimesa原液 7、 Gimesa工作液:1份Gimesa原液加9份PH6.8,0.01M的PBS 缓冲液,混匀。工作液应现用现稀释。
【结果观察】
观察各期细胞核及染色体。
作业:
绘制所看到的中期Ⅰ和中期Ⅱ的染色体图, 说明其中染色单体组成情况。
骨髓细胞的收集
1、来源丰富、个体较小的小动物骨髓细胞收集法: (1)处死动物,取长骨 (2)去干净骨上所附肉(先用刀片刮,再用纱布擦) (3)用剪刀剪开骨头两端 (4)用注射器吸生理盐水或低渗液将骨髓腔中细胞 冲出,收集到离心管中 2、大动物骨髓细胞收集:骨髓穿刺法取红骨髓
二、减数分裂II
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四期,与有丝 分裂相似。
实
验
目
的
学习滴片法制备单细胞悬液染色体的一般方法。 以小鼠精巢细胞染色体制片为标本观察减数分 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
【试验原理】
雄性动物精子发生于睾丸曲精细管的生精上皮细 胞,由其中的精原细胞经多次有丝分裂和生长, 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 成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有丝分裂成精细 胞,再经一系列变化成精子。 因此,通过分离曲细精管、剪碎并加入液体吹打, 可使官腔各种细胞游离出来,然后经过低渗、固 定、染色等过程就可制成包含减数分裂各期的标 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真核细胞中。由 二倍体细胞通过一次DNA复制和二次分裂产 生4个单倍体细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减半,
5.前期 2
此期和前期 1 的情况相似,每条染色体都 已经复制过,所不同的是此期的染色体数 是n。
6.中期 2
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纺锤丝附着在单个 的着丝粒上。染色单体从彼此紧密相联逐渐 部分地分离。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7.后期 2
着丝粒纵裂,姊妹染色单体由纺锤丝拉着向 两极移动。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3)粗线期
在这一阶段,染色体完全联会,缩短变粗, 但核仁仍然存在。在核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等于n。一对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称二价体 (bivalent)或四联体(tetrad)。在特殊 情况,存在不能配对的染色体则称单价体 (univalent)或二联体(dyad)。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六、实验报告
1. 讲义后的作业。 2. 讨论实验成败的影响因素。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Thanks!
(5)终变期(或称浓缩期)
此期明显不同于双线期期,染色体进一步 收缩,常可见到“O”形或“+”形的一对 同源染色体,这是端化的结果,染色体的 收缩便于分裂时移动。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2.中期 1
核膜、核仁消失,每对同源染色体位于赤 道板上,着丝粒分居于赤道板的两侧,附 着在纺锤丝上。
原核生物是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如细菌,原 核生物缺乏由膜包被的核,以二等分裂 (binary fission)来繁殖。原核的遗传物质 是单个的环状的DNA分子,DNA上结合有少量 的蛋白质。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真核生物的细胞中,遗传物质主要位于有 膜包被的核中,分布在各条线状染色体上, 每条染色体都和多个蛋白质共同组成。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1.前期 I
(1)细线期 此期染色体呈细长线状,核仁依然存在。
在细线期和整个的前期中染色体持续地浓 缩。细线期中,沿着每条染色体浓缩的小 区域称为染色粒(chromomeres),呈 链珠状。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2)偶线期
细线状的染色体开始配对,在性母细胞中, 实际上有两套染色体,每条染色体都有一条 与之同源(homologous)的染色体,逐步相 互配对或联会(synapsed),这两个成员称 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s)。在有丝分裂中 没有这一过程的。
8.末期 2
在子细胞两极,染色体周围核膜重新形成, 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发育 成花粉粒。在动物中,四个子细胞分化为精 细胞。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减数分裂的特点:
(1)具有一定的时空性,仅在一定的发育阶段, 在生殖细胞中进行。
(2)减数分裂经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就减半, 所以减数分裂的产物是单倍体。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4)双线期
在细线期时每条同源染色体看起来都是单条 的线状,其实此时DNA已在S期复制过了, 只不过难以分辨出而已。到了双线期每条染 色体就出现两条,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每条都 产生两条姊妹染色单体,所以联会复合体的 结构是含有一束四条染色单体。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3)前期长而复杂,同源染色体经历配对、联 会、交换,从而使遗传物质重组。
(4)每个子细胞遗传信息的组合不同。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三、供试料
蚕豆幼小花序
南京地区3月上旬,中午12:00取材, 投入固定液中固定3-24小时,再投入75% 乙醇中保存,长时间保存可放在35%乙醇 /50%甘油溶液内。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实验六
减数分裂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制片和观察,了 解小孢子的形成过程以及减数分裂中染 色体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掌握细胞染 色体制片的基本技能。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二、预备知识
细胞是多细胞生物最小的“建筑”单位,细胞 只可能由一个细胞通过分裂而产生。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四、器材药品
镊子、解剖针、盖玻片、载玻片、酒 精灯、火柴、吸水纸、显微镜、醋酸 洋红染液、Carnoy固定液、75%乙醇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五、实验步骤
① 保存液中取出蚕豆花蕾,水洗,解剖针 分开花蕾,并依大小排列在载玻片上。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所以被称为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父本和母本的染色体 重新组合及染色体的交换,使4个子细胞所 含的遗传信息有一定的差异。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减数分裂仅在性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中大部分DNA都在S期合成,但有的在 减数分裂的 前期 合成。减数分裂含有 两次分裂,称为第一次减数分裂和第二 次减数分裂。两次分裂的特点不同。
3.后期 1
一对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向相对的 两极移动。
4.末期 1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末期和随后的“间期” 也称 “分裂间期 (interkinesis)”,并不普遍存在,在很 多生物中没有这一阶段,也没有核膜重新 形成的过程,细胞直接进入第二次减数分 裂。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每次减数分裂都可以分成前、中、后、末 四期,其中最复杂和最长的时期是前期 1, 又可分为细线期(leptotene)、偶线期 (zygotene)、粗线期(pachytene)、 双线期(diplotene)和浓缩期或称终变 期(diakinesis)。这些时期也是完全连 续的过程。
② 取中等大小的花蕾,用解剖针取出花药, 放在载玻片上。
③ 加一滴醋酸洋红染液在花药上,镜检。 ④ 剥开花药,染色20分钟。 ⑤ 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垫上后用拇指压
片,使材料分开,再用解剖针柄敲击盖片。 ⑥ 镜检,绘图。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