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科版八上)精品PPT教学课件
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如何测定凸透镜焦距?
2020/12/10
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020/12/10
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作图研究
利用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
2F F
F 2F
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
2020/12/10
实验思考 4、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 减少,像距是怎样变化的?
2020/12/10
小结
1、U=f是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当物距大于透镜的一倍焦距时,物体成实像; 当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时,物体成虚像.
2、U=2f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当物距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的像; 当物距小于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
f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2020/12/10
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②
2F F
F 2F
f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2020/12/10
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③
2F F
F 2F
f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2020/12/10
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④
2F F
F 2F
2020/12/10
f u=f 不成像
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⑤
2F F
F 2F
2020/12/10
f u<f 倒立放大虚像
透 镜 焦 距
物体到凸透 镜的距离 (物距)
2020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精讲与练习新人教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例题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他把蜡烛放在距透镜30cm时,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现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10cm,要使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倒立的像,应将光屏透镜(填“远离”或“靠近”)。
【答案】照相机;远离。
【解析】(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之一: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把蜡烛放在距透镜30cm时,物距为30cm,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像,则u>2f,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照相机。
现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10cm,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则要使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倒立的像,应将光屏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知识点二: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的说明1.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等。
2.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虚像正物像同侧,实像倒物像异侧;物远实像小,焦点内放大。
3.注意事项: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又叫“三心等高” 。
注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例题2】如图所示,小明和实验小组同学利用透镜、光屏、蜡烛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缩放正倒虚实35 14 缩小倒立实像25 17 缩小倒立实像20 20 等大倒立实像16 25 放大倒立实像5 ﹣放大正立虚像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过程中,要使透镜中心、烛焰和光屏中心大致在;(2)由实验数据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约为 cm;(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像距逐渐增大;(4)如果用该实验中的透镜来矫正视力,可以制成(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导学课堂PPT教案
平行不于主光同轴的位置的物体发出的光线
光,通过凸透镜 后经过焦点
经过凸透镜光心
物体放在距离透镜的哪
的光,传播方向 不变
实个位置上,发出的两条 特殊光线通过透镜后能
虚
像 平行射出呢?
像
发光点 ●
●
●
●●
●
●
●
●
●
AB∥OF且AO∥BF 四边形ABFO是平行四边形
AB=OF
OF=fΒιβλιοθήκη AB=f焦距位置上的发光点发出的两条特 殊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平行射出
凸透镜成像规律
重点:归纳出凸透镜成像中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 像或虚像的分界点。
难点: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作出物体通过透镜后的像, 并描述像的特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特点
通过凸透镜,观察物理课本,与原图比较,用“倒立、正立、 放大、缩小”等词语说出像的特点。
正立放大
倒立放大
倒立缩小
为什么同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后成像特点不一样呢?
物距大于焦距
倒立的实像
较远: 像缩小
较近: 像放大
●
●
●
●
●
画出AB的像A’B’,像与物等大,AB=A’B’; OC∥A’B’,OB’∥CA’
四边形OCA’B’是平行四边形
OC=A’B’
OC=AB
u=2f
分界 点
●
●
●
●
●
缩放 小大
OC=AB,且∠AFB=∠CFO,∠ABF=∠COF △ABF和△COF是全等三角形 BF=OF
●
●
●●
倒立缩小 的实像
●
●
●
●
●
●
●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精讲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本讲主要内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掌握】本讲的主要内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际应用【知识点精析】一. 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同学们在做实验时要认真观察,最好会画成像光路图,和光路图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像的性质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或异侧物距减小时应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像和像距u无穷远像是一个点v=f 异侧粗测凸透镜的焦距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异侧都增大照相机u=2f 倒立等大实像v=2f 异侧测焦距2f>u>f 倒立放大实像v>2f 异侧都增大幻灯机u =f 不成像u<f 正立放大虚像v>u 同侧都减小放大镜1. 凸透镜的P点(即2倍焦距处)是像从缩小变为放大的分界点;2. 凸透镜的焦点是像从实像变为虚像的分界点;3. 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异侧;虚像都是正立的,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4.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和像距都增大;5.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和像距都减小;6. 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距减小,物和实像之间的距离变小;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物和实像之间的距离最小,为4f;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时,物距减小,物和实像之间的距离变大;物距小于焦距时,物距减小,物和虚像之间的距离变小7. 物体在焦点以外移动时,物体移动的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物体在焦点以内移动时,物体移动的速度小于像移动的速度;二. 照相机原理:当u>2f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三. 投影仪原理:当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投影片应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并且距焦点较近,在天花板上才能得到正立、放大的实像。
四. 放大镜原理:当u < 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作放大镜,就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放大的虚像这一原理。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优秀课件
〔四〕教具准备
光具座 凸透镜 光屏 Led“F〞光 源〔蜡烛〕
自制教具:凸透镜成像规律简便演示 器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藏
由于八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这门学科 ,对凸透镜知识的了解较少,凸透镜成像规律 对学生而言,是学习中的难点。但是,由于本 章前四节已经学习了光的直射、反射和折射知 识,知道了光的折射规律,这就为本节课实验 探究教学做好了相应知识储藏。
教师主要教法:提问法、实验法、 讨论 分析法 、 多媒体课件辅助法、等效 实验替代法。
学生主要学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
四、教学程序
创新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在合理使用教材的根 底上,做了相应的教学设计改进。
首先是实验装置的改进:
1、用“F〞光源替代蜡烛火焰。
改进目的:火焰成像时会不停晃动,而“F〞光源 成像稳定,便于学生观察。 同时,用“F〞光源能直 观地看到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这是凸 透镜成实像的根本规律,也是中考考点。因此用“F 〞光源能有效突破观察物像左右变化情况的这一难点。
3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凸透镜成像光学器材 ,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组装实验器材 。强调“三点〞大致同一高度。教师演示,镜不动 ,光屏前后移动时,光屏上成清晰像的动作要领 ,并掌握成虚像时的观察方法,为下面学生实验 操作做准备。
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有方案,有步骤地进行 实验探究活动,防止实验过程中的盲目性。
2、在光屏上画上格子。
改进目的:有利于学生观察物体在那些方格内成像, 直观地判断像的变大或者缩小情况。
具体实验环节
一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物理凸透镜成像完整版课件
物理凸透镜成像完整版课件•凸透镜基础知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规律目录•放大倍数与成像质量关系•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验操作与技巧指导•知识拓展:现代光学技术发展趋势01凸透镜基础知识凸透镜定义与结构凸透镜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结构特点一般由两个球面组成,可以是双凸透镜或平凸透镜,其形状和厚度对成像有影响。
光线传播规律01光线通过凸透镜后,遵循光的折射定律,即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02对于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对于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表示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
焦距越短,会聚能力越强。
焦距(f )物距(u )像距(v )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物距的变化会影响成像的方式和位置。
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像距与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决定成像的特点。
030201焦距、物距和像距概念02凸透镜成像原理及规律成像原理简述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而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像的形成物体上每一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都会聚于像点,所有像点组成的像即为物体的像。
成像规律总结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像距等于二倍焦距;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像的大小与物距的关系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像的正倒与物距的关系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的实像。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同侧,且像距大于物距。
物体位于焦点以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异侧,且像距大于物距。
物体位于焦点和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与物异侧,且像距等于物距。
物体位于两倍焦距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异侧,且像距小于物距。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详解精品PPT资料
物距大于2f
第一次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知:f<u<2f,即
凸透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同侧,物距小于像距的绝对值。
例: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 (5)当光屏距透镜18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实像
物 距
物距等于2f
则焦距范围为
。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凸透镜成像
S`
S2
F
O
F
已知:像点S′,求物点S。
凸透镜成像 按要求画出光路图
S`
F
O
S1
已知:像点S′,求物点S。
凸透镜成像
S`
F
O
F
S1
已知:像点S′,求物点S。
凹透 镜 成 像 按要求画出光路图
A
F
F
B
①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跟主轴平行;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例: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
用照相机拍摄水池底部的物体时,若保持照相机的位置不变,比较池中有水和无水两种情况(假设两种情况下,人眼看到的物体等
大),则有水时( )
练习 A.暗箱应略短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大些
B.暗箱应略短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小些
C.暗箱应略长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大些
D.暗箱应略长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小些
a bc
de
F
F
f
2f
2、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
屏距凸透镜最远。
3、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2021/6/4
例: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
初二物理(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投影仪的应用
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将图像放大并投射到屏幕上的一种设备。
通过调整投影仪的焦距和灯泡亮度,可以控制投影画面的大小和亮度,满足不同场 合的展示需求。
投影仪广泛应用于学校、公司、家庭等场合,用于展示幻灯片、视频、图片等内容 。
放大镜的应用
放大镜是一种小型凸透镜,通常用于 放大微小物体,以便更好地观察。
眼睛的调节机制
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和瞳孔的 大小,来改变焦距和成像效果,从而 适应不同的视距和光线条件。
近视与远视的矫正方法
近视矫正
近视患者由于眼球过长或晶状体曲率过大,导致光线聚焦在 视网膜前,需要佩戴凹透镜来矫正,使光线重新聚焦在视网 膜上。
远视矫正
远视患者由于眼球过短或晶状体曲率过小,导致光线聚焦在 视网膜后,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使光线重新聚焦在视网 膜上。
放大镜
利用凸透镜的会聚光线作 用和虚像性质,将物体放 大并呈现为正立虚像,便 于观察。
02
CATALOGUE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与实验器材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和应用 。
实验器材
凸透镜、光屏、光源、尺子、记 录纸和笔。
实验步骤与实验操作
步骤一
步骤二
像的放大率与物距的关系
总结词
像的放大率是指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之比,它与物距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详细描述
当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处时,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即放大率为1;当物体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像逐渐 变大,放大率也逐渐增大。在物距大于2倍焦距或小于2倍焦距的情况下,放大率分别大于或小于1。这些关系可 以通过数学公式来表示,对于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非常重要。
初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PPT说课课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安排2课时来讲授,第一课时,已经介绍 了透镜的分类及相关知识;本课时以实验为主,通 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 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归类、概括总结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体验合作交 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二、教法分析
任务驱动法 实验探究法 合作学习法 多媒体课件辅助法
复习引入
复习:
1 透镜的类型及对光的作用。 2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思考: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有哪些?
很难记,怎么办?
速记
一焦分虚实 二焦分大小 实像异侧倒
复习引入 引发猜想 实验探究 合作交流 联系实际 巩固练习
反思与小节
对于少数没有得出实验 结论的学生,教师要求其反 思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引 导学生共同讨论实验中是否 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带领学 生对本课所学内容做一个总 结。
联系实际
照相机:u>2f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光圈
暗箱
物
体
镜头: 胶片: 暗箱:
凸透镜 光屏 像距
•F 2f
镜头
•F 2f
胶片
复习引入 引发猜想 实验探究 合作交流 联系实际 巩固练习
联系实际
投影仪:f<u<2f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F 2f
•F’ 2f
联系实际
放大镜: u<f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F F’
巩固练习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凸透镜的焦距。
2.学会使用凸透镜进行物体成像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步骤,能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成像规律。
3.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设备的工作原理。
1.学生分组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观察不同物距下的成像特点,记录实验数据。
2.小组内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尝试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共同提炼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题,涵盖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如计算焦距、判断成像情况等。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6.课后作业:布置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环节,评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掌握了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然而,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学习本章节内容时,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部分学生对凸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讲解和引导。
2.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3.学生在分析、归纳成像规律时,可能存在逻辑思维不清晰、总结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第四章第五节,主要讲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教材内容包括: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特点及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2.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3.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学会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实验桌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在投影仪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解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特点及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并记录实验数据。
6.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相关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7.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8. 知识拓展:介绍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六、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1.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2. 成像特点3.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如何确定物距和像距?2. 答案:(1)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使硬币看起来变大了。
(2)通过测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可以确定物距和像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有待提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镜及其应用PPT教学课件
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
当u<v 时,成缩小的像;当u<v时,成放大的像。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bc F d
2f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例2 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 cm处,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
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B )
A.10cm
B.7cm
C.8cm
D.16cm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例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为20cm时,得到一个倒
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为13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D )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如果无法成清晰的像,我们可以拿掉光屏,透过透镜看看像的性质。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进行实验
物距与焦距 物距u(cm)
关系
u>2f
40
u>2f
30性质(f=10cm)
正倒
大小
虚实
2f>u>f
14
u<f
5
像距v(cm)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A.f >20cm
B.13cm<f<20cm
C.10cm<f<13cm D.6.5cm<f<10cm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例4 把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0cm处时,可以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 上得到放大的像。据此可以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知识:1.实验: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也可说出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实验中,所需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物距 u 正倒大小虚实像距 v 像物同侧、异侧应用u >2f 倒立缩小实像 f<v<2f 异侧照相机、摄像机u =2f 倒立等大实像 v=2f 异侧测算焦距 ff< u <2f 倒立放大实像 v>2f 异侧投影仪、幻灯机u=f 不成像(一束平行光)探照灯 u <f 正立放大虚像同侧放大镜3.成实像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将物体旋转 180°,即为所成像的样子),如“” 光源所成的实像应该是“”。
这也意味着像和物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物体向上移动,像就向下移动,物体向左移动,像就向右移动。
但是透过凸透镜看钟表,秒针的像与秒针一样仍然是顺时针方向转动。
4.实像都是倒立的,与物体在透镜两侧,能用光屏接收;虚像都是正立的,与物体在透镜同侧,用光屏接收不到。
注意:这里面所说的倒立和正立是相对..............实物而言的.....。
实像和虚像的相同点:都可以用眼睛看到,也都可以拍照。
5.实验所选取的光源可以是烛焰也可以是 F 形光源,而 F 形光源的优点:⑴环保;⑵稳定;⑶便于探究像与物的关系。
而蜡烛的优点:取材方便。
6.光屏作用:判断像的虚实。
若光屏由方格纸板制成,光源也嵌在方格纸板上,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7.像成在光屏的上部。
可以向上调节光屏或蜡烛,或向下调节凸透镜。
(注意..方法的应用.....)8.一倍焦距分虚实(正倒):一倍焦距处是实(倒立)像与虚像(正立)的分界点,即 u>f 成实像;u<f 成虚像;u=f 不成像。
9.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处是成缩小像与放大像分界点,即 u>2f 成缩小的实像;u<2f 成放大实像;u=2f 成等大的实像。
10.①v<u,成倒立缩小实像; ②v>u,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v=u,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记忆时注意规律)11 透镜损坏一部分或被遮挡一部分,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成像变暗,因为透过光线减少,折射光线就少了。
12.若在实验时,在光屏得不到像,可能的 3 大原因有: ⑴保持蜡烛,凸透镜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①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放在焦点上;③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④像成在光具座以外的位置。
⑵保持光屏,凸透镜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①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放在焦点上; ③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
⑶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凸透镜,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①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小于 4 倍焦距(即 u+v<4f)。
13.当 u+v>4f 时,光屏两次成像,u+v=4f 时,光屏一次成像,u+v<4f 光屏不成像(成虚像)。
14.物像具有同向移动性(物向右,则像也向右;像向左,则物也是向左),像与像距具有同增同减性。
(像距增大,则像变大;反之像变小,则像距变小)。
15.无论成虚像还是实像,物体离焦点越近,像越大。
16.物体在二倍焦点以外运动时,v 物 > v 像,s 物 > s 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运动时,v 物 < v 像 , s 物 < s 像16.光源在焦点上时,光屏无像,光屏来回移动都会出现一个大小不变的光斑。
17.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⑴平行光会聚法;⑵成倒立等大实像 u=v=2f;⑶物体离凸透镜足够远(u>10f)f ≈ v 18.由于各种单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所以用红光测的焦距最大。
19.在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大(反之也成立,在物距不变时,所成的像越小,凸透镜的焦距越小)精品课件:教案:教学目标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4.培养学生 " 提出问题 " 的能力,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2) 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3) 培养学生 " 提出问题 " 的能力。
2.难点 培养学生 " 提出问题 \\\\'\\\\'的能力,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实验法、讨论、交流法、阅读法。
教具准备 老花镜、近视眼镜、凸透镜、凹透镜、刻度尺、白纸板。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 生甲:穿衣镜、汽车后视镜、交通镜、哈哈镜。
生乙: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平光镜、放大镜、三棱镜、太阳镜。
师:请同学们对你们见过的这些镜子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根据。
生甲:根据镜面的形状来分,镜面是平的有:穿衣镜、三棱镜、近视眼镜,平光镜;镜面是弯曲的有:哈哈镜、老花眼镜、近视眼镜、放大镜、交通镜、汽车后视镜。
生乙:根据能反射光和能透光来分,能反射光的有:穿衣镜、凸面镜、凹面镜,能透光的有:老花眼镜、近视眼睛、平光镜、三棱镜、放大镜。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能让光透过的这一类镜即透镜。
板书: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 (透镜)二、新课内容1.提出问题。
师:对于生活中的透镜,你想知道什么 (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透镜都是用玻璃制成的吗? 生乙:透镜有多少种? 生丙:近视眼镜度数与什么有关? 生丁: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有什么区别? 生戊: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怎么对远视眼睛和近视眼睛进行矫正的? 生己:《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中的旅行家们为什么能用冰透镜取火?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陆续探究,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其中的两个问题:透镜有多少种? 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有什么区别。
下面请问学们阅读课本 P63-64 三段内容以及课本 P66 信息窗内容,并完成投影幕上的问题:(1) 生活中常见的透镜有 和 。
(2) 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叫 ,它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
(3) 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叫 ,例如 。
(4) 一束平行光通过 透镜后将会聚于一点,所以 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5) 右图中的 F 点叫透镜的 ,F 点与 O 点的距离叫透镜的 。
师:请同学们鉴别桌面上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生:用手摸镜片,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师:请同学们鉴别桌面上的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
生:用手摸镜片是凸透镜的就是老花眼镜,镜片是凹透镜的就是近视眼镜。
师:冰透镜为什么能生火? 是哪一种透镜? 2.作出假设或猜想。
生:应该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设计实验。
师:下面我们就来用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哪些仪器? 生甲:需要透镜 -- 凸透镜和凹透镜、光 (太阳光或手电简发出的光) 生乙:还需要纸板、笔、尺子。
师:怎样进行实验? 生: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纸板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板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用尺子测出这个点到光心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然后将凹透镜也正对太阳光,纸板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看看在纸板上是否能观察到最小、最亮的光斑。
4.进行实验。
师:请同学们带齐仪器 (凸透镜、凹透镜、老花镜、纸板、笔、尺子) 到室外有阳光的地方完成实验,并测出凸透镜和老花镜的光斑到透镜的距离。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启发、指导。
5.分析论证。
师生回到教室。
师: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师:请你们将所观察到的 "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 的现象用简洁的图形表示出来,画在纸上,再与课 P64 图 4-41Lk 较。
同样厕出 "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再与课本 P66 图 4-46 进行对比。
师:什么叫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板书、作图 师:什么叫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生:平行光经凹透镜发射后,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凹透镜的焦点。
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板书、作图 6.实验评估。
师:刚才的实验结论可信吗? 是否还有什么因素没有考虑? 生:刚才我们用的透镜都是玻璃做的,如果用冰、水做的,材料不同,会影响结论吗? 师:请同学们用桌上的灯泡和水来探究水透镜对光的作用。
生:将水倒入废灯泡中,拿到太阳光下一试,它仍然能将太阳光会聚。
师:冰透镜对光的作用,同学们可以回家去做。
目前我们能想到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都作了充分的考虑,实验结果是可靠、可信的。
7.交流与合作。
师: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交流所测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一样? 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凸透镜的焦距?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小。
师: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生甲:知道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生乙:我最感兴趣的是探究水透镜对光线作用。
生丙:我最感兴趣的是到教室外,到大自然中做实验,感觉很轻松、愉快。
三、归纳小结及学习过程评估 师:通过本节课探究、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透镜有凸透镜、凹透镜两种。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我们还学会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师:请每位同学对自己在这节课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下课后交给组长,并进行登记。
四、课后练习1.课本 P67 作业 l、2。
2.选用课时作业没汁。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一课时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 (透镜) 1、透镜 2、焦点 F,焦距 f,主光轴、光心 O。
六、课后反思练习:考点 1:透镜对光的作用1. 下列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 )2. 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 a、b、c、d、e 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为凸透镜的是 ,为凹透镜的是 .3. 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 )A.凹透镜 B.凹面镜C.凸透镜 D.凸面镜4. 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 )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5. 如图,F 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6. 如图表示小欣同学用激光分别射向甲、乙两透镜后光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应是 透镜,乙透镜应是 透镜.(填 “凹” 或“凸”)考点 2:凸透镜成像规律1. 某凸透镜焦距为 15 cm,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 25 cm 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2. 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前 16 cm 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3. 某同学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像是 (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