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012234陈绿清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

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

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绿色建筑设计是指以环保、节能和资源利用高效为目标,从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场地选择、平面布局、空间设计、建筑材料、能源系统设计等方面,实现对环境保护的最大化贡献。

绿色建筑设计不仅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用户的生活质量。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

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建筑能耗在全球能耗中占有很大比重,降低建筑能耗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目前绿色建筑设计中主要包括了建筑外墙的保温、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等。

其中,太阳能应用在建筑中的研究和实践比较广泛,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被广泛运用。

太阳能采集系统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热能,通过运用这种技术,建筑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能耗。

此外,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建筑材料例如水泥、砖块等材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大,而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指对环境影响较小,同时具备良好性能的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包括可再生材料、环保材料和高效节能材料等。

研究者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发现,目前有很多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绿色建筑设计中,例如:绿色混凝土、瓦楞纸板和竹材等。

这些材料具有很好的环保性能和高效节能性能,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被广泛使用。

总之,绿色建筑设计是当前建筑设计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看出,绿色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要研究领域,并且在实际设计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

研究者通过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文献综述,发现其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评估标准、节能技术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等内容。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对绿色建筑设计中标准体系、节能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和创新。

林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林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林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为了研究林业领域的重要问题和推动可持续发展,许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文献。

本文旨在对林学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系统地总结林学领域的研究动态,包括林木生态学、森林保护、林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的研究热点、争议和未来研究方向,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林木生态学研究林木生态学是研究林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在林业科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许多研究通过对林木生态系统的观测和模拟,揭示了林木生长发育、遗传变异、适应性演化等方面的规律。

其中,生态位理论、群落结构和功能、物种多样性等是林木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该领域的研究对于科学合理的林木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Smith等(2010)通过对不同树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各个树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资源利用策略差异。

Jones等(2015)则通过对不同森林类型的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发现了不同森林类型的生态系统功能差异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

此外,Johnson等(2017)的研究表明,物种多样性对林木生长和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二、森林保护研究森林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服务,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森林保护是保护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森林病虫害防治、自然灾害管理和森林保护区管理是森林保护研究的重点内容。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分析,可以为森林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以森林病虫害防治为例,Williams等(2012)通过对虫害的监测和调查,研究了虫害的发生规律和传播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Brown等(2014)则通过对森林火灾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的研究,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Johnson等(2019)对森林保护区的管理与规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提高森林保护区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三、林业经济研究林业经济研究是研究林业产业的经济特点、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学科。

文献综述范文—政府绿色采购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范文—政府绿色采购文献综述

前言:当环境保护的绿色浪潮席卷全球,政府采购是否符合绿色消费的精神,备受世界瞩目。

政府绿色采购活动属于绿色消费活动的一部分,所占GDP比重极高,因而能够对企业界产生有力的冲击,带动并产生绿色产品的大市场。

(赵弘志、关键,2003)因此,政府绿色采购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已开始成为世界性趋势。

(闫鲁宁、何红锋,2006)然而,政府采购行为从管理到采购执行、付款、验收、使用整个过程,涉及到四个方面的利益,即政府采购主管部门、政府采购中心、结算中心和物品使用单位。

其中的关系复杂多变,难以保证采购行为的公平、公正和高效。

本文从政府采购行为的角度对政府绿色采购进行剖析,从各类研究文献中获取有益的经验作为参考,首先探讨了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然后分析了政府采购中的共谋行为和政府行政垄断行为。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针对政府的绿色采购行为作出全面的分析总结,希望可以提升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的管理水平,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利用“政府采购行为”、“绿色采购”、“政府采购”、“政府绿色采购”,四个关键词对CNKI和维普以及万方数据库学位论文三大国内常用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到的数据如下表:表1 文献来源及分类单位:篇注:CNKI的期刊文章以中国知网提供1999年以来文献为依据;http://10.100.70.12/kns50/Navigator.aspx?ID=CJFD;维普的期刊文章以维普数据提供的1989年以来文献为依据;http://10.100.5.5/pgcounter.asp?id=5;学位论文以“万方数据”为依据,提供1999年以来的文献;http://10.100.70.11:88/wf/cddb/cddbft.htm;检索时间:2009年10月9日。

一、国内外政府采购行为的研究现状国外发展现状: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1988)是寻租理论的鼻祖,根据他的阐述,寻租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问题的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问题的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文献综述董恒良、支静雅、唐德源环境保护问题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儿于此同时,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索取也加快了脚步。

尤其是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优势控制产业渠道,以国际贸易为手段,在发展中国家设立代工工厂和产品原料加工基地,使得发展中国家在享受贸易带来的利润时,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为此,研究国际贸易对世界环境带来的影响显得格外地意义突出。

为此,本文献综述综合了学术界关于此话题的研究动态,从国外和国内两个层面,整理归纳相关文献。

要研究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首先要了解经济持续增长与环境的紧密程度。

相关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古典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和资源承载力的探讨。

比如,17世纪威·廉配第曾提出“土地是财富之母”观点,认为资源环境是产生经济增长的动力。

之后的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中也阐述了人口与粮食、土地与粮食之间的紧密关系,并提出资源是稀缺的。

1817年,大卫·李嘉图以“资源相对稀缺论”将此论点加以完善。

17世纪后半叶,威廉·穆勒在“静态经济学中,认为经济生产存在资本和土地两个要素的限制,而这些也都是后来形成的微观经济学的雏形。

直到20世纪20年代,人类和社会问题才首次以生态学的角度研究。

随着经济学和相关学科的交叉和自身的发展,人们开始反思古典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尖锐地指出,外部性事导致环境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只有通过税收和补贴才能解决外部性带来的环境灾害问题。

制度经济学家在著作《社会成本问题》更是通过相关环境案例得出产权制度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手段。

经济学与环境问题正式交叉研究是在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提出“生态经济学”之后逐渐成为经济学主流研究方向的。

鲍尔丁在研究中对提出了市场机制控制人口和调节消费品分配,资源利用,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出了相关观点。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VS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和文献综述的方法,收集、 阅读和理解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文献,并 对文献进行分类、分析和评价。
研究范围和限制
研究范围
本综述主要涉及环境保护的研究领域,包括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物、绿色能源等方面。
研究限制
由于环境保护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本综述无法涵盖所有的研究领域和观点,但会尽量挑选具有代表性的 文献进行综述。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环境保护的内涵与重要性 • 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政策 • 环境保护的影响及效果 • 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和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2 3
环境保护与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环境保护已成 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回收
通过废品分类、回收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废物 对环境的破坏。
绿色能源
推广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降低化石 能源的使用比例。
环境保护政策
环境保护法规
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法规,严 格限制环境污染行为。
环境影响评价
对建设项目和规划进行环境影响 评价,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生态保护红线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重要生态 功能区和生态系统。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加强跨学科合作
深化特定领域研究
鼓励环境科学、地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 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以便更全面地解 决环境保护中的复杂问题。
针对环境保护的特定领域,如水污染、大气 污染、生态保护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研 究。
评估政策实施效果
促进公众参与
对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客观 的评估,以便为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绿色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绿色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绿色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物流管理0906 何玉仙摘要:目前绿色供应链的研究刚刚开始, 尚未形成理论体系。

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绿色供应链体系的研究对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产品设计、原材料生产、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运输和使用、回收与再利用等方面对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提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研究条件、框架体系和评价方法, 目的是增强对绿色供应链的感性认识和供应链管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关键词:绿色设计; 绿色制造; 绿色供应链; 并行工程一、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研究现状与战略意义人类物质文明发展中对资源使用量的急剧扩张, 已经造成了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及绿色平衡的失调。

因此,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大多数国家先后相应地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战略, 全球性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绿色战略趋势, 绿色工艺、绿色产品、绿色产业不断出现。

由于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开采到最终消费, 其间经历了很多生产和流通过程, 因而, 绿色战略就不仅是某个工艺、某个产品、某个企业所能解决的问题, 它涉及到整个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各项活动, 绿色供应链管理在这个时候便应运而生。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基于供应链上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管理, 虽然它也涉及原材料、能源的节约, 但这只是考虑到企业的成本和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 并没有充分考虑过在制造和流通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案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所产生的影响, 并没有考虑到使用产品的废弃物和排放物如何处理、回收与再利用, 等等, 因此,其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十分有限。

在供应链中考虑环境因素的研究最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即被提出, 但当时只是作为物流管理研究的一个次要方面。

大规模、有意识的研究绿色化物流是在20 世纪90年代初。

1994 年, 韦伯研究了一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建议通过环境准则来选择合适的原材料, 同时注重再生利用, 并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关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众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对环境保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本文旨在对这些文献进行综合梳理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的环境保护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提供了人类所需的各种资源和生态服务。

然而,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等。

这些问题不仅对当代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威胁着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人类福祉的关键所在。

二、环境问题的成因1、人口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是导致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从而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强度,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2、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城市化的加速使得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同时城市的交通、能源供应和垃圾处理等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3、不合理的消费模式过度消费和浪费的生活方式导致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废弃物的增加。

例如,一次性产品的广泛使用和过度包装等现象,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加重了环境压力。

4、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使用以及过度开垦、放牧等活动,导致土壤侵蚀、水质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三、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1、加强环境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2、推广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同时,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向可持续方向转变,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文献综述范文评析

文献综述范文评析

文献综述范文评析文献综述是一种对其中一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综合分析和评述的学术写作形式。

下面是一篇12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范文,《城市绿地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影响》。

《城市绿地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影响》摘要: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城市绿地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机制和效果评估方法。

研究发现,城市绿地通过吸附和固定有害气体等方式,能够降低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浓度,改善空气质量。

但是,城市绿地的空气质量改善效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植被类型、绿地布局和大小等。

因此,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城市绿地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

关键词:城市绿地,空气质量,影响机制,效果评估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空气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空气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然而,绿地作为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生态系统,被认为能够对空气质量进行改善。

因此,研究城市绿地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既是当下研究的热点,也是解决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路径。

二、影响机制1.吸附和固定有害气体城市绿地通过植物表面的气孔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并通过根系吸收和固定气体。

研究表明,吸附机制是城市绿地改善空气质量的主要机制之一2.生物化学反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光合有机物可以参与空气中有害气体的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相对无害的物质。

3.净化空气城市绿地通过减少颗粒物的沉降速度和颗粒物的再悬浮,来净化空气。

三、影响因素1.植被类型不同类型的植被对空气质量改善的效果不同。

研究发现,叶绿素含量高的树木对有害气体的吸收能力更强,因此,城市绿地中应当注重引入叶绿素含量高的树木。

2.绿地布局和大小绿地的布局和大小对其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布局,以提高其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

四、效果评估1.大气监测通过在城市绿地周边设置大气监测站,测量大气中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评估城市绿地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森林砍伐和土地退化
由于过度砍伐森林和不合理利 用土地,导致土地退化和沙漠 化。
水资源短缺
由于人口增长和环境污染,全 球水资源日益短缺。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及特点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
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包括空 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中国环境问题的特点
中国环境问题的特点是复杂性、区域 性和全球性相结合,需要采取综合措 施进行治理。
确认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文献综述总结了环境保护对生态、经济和社 会的积极影响,强调了环境保护在可持续发 展中的核心地位。
提供了环境保护的实践经验
文献中包含的大量案例研究和实地调查,为环境保 护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提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策 略和方法
文献综述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环境问题的复杂 性,并提出了各种策略和方法来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 识,促进环保行动。
倡导绿色生活
环保宣传应倡导绿色生活理念,鼓励公众采取低碳、环保的生活方 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加强学校教育
从孩子抓起,将环保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 识和责任感。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与贡献
水体修复技术
02
包括生态浮床、人工湿地等技术,通过恢复水体中的植被和微
生物等生态群落,改善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03
通过恢复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群落,改善
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05
环境保护的社会影响与经济成本
环境保护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减少空气污染
研究方法
收集国内外环境保护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政策文件等资料,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文献进行分类 、归纳和总结。

文献综述(范文)_0

文献综述(范文)_0

文献综述(范文)××××(选题)文献综述一、国内外发展的历史及现状世界范围内,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xx年代早期,以英国《会计学月刊》(Journal of Accounting)19xx年比蒙斯(F .A.Bcams)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xx年第2期马林(J .T.Marlin)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文章为代表,揭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

xx年代末以来,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每年召开的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会议上都对环境会计进行广泛的讨论。

19xx年召开的第七届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并展开讨论。

19xx年召开的第十三届会议把环境会计问题作为会议的中心议题。

联合国19xx年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

目前,发达国家的会计学界在环境会计研究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在美国,环境会计实践主要从要求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开始。

涉及环境问题的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是对环境成本和负债的报告,人们主要是从负债的角度来处理和看待环境问题的。

美国政府颁布的与环境信息相关的会计规范性文件主要有:(1)美国财务准则委员会第五好准则公告《或有事项会计》。

该文件主要涉及的是或有负债与损失的确认,这一公告同样可以适用与环境问题所引起的或有负债。

(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新兴问题特别工作组鉴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在如何记录环境支出问题上又先后公布3份状况公告:第89—13号公告《石棉清理成本的会计处理》、第90—8号公告《处理环境污染成本的资产化》和第93—5号公告《环境负债会计》。

前两份公告就某些由环境目的引发的支出是资产化还是列作费用做出了说明;第三份公告就环境负债的估定提出了建议。

(3)美国环保局于19xx年发布了《鼓励与自我监督:发现、披露、改正和防止违法》的政策,该政策通常又被称为《审计政策》。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

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人口、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环境和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危机的严峻挑战 ,开展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本文主要介绍了以现代微生物选育及培养技术和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为基础的环境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城市垃圾填埋、工农业污染源等方面的应用,最后还讨论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环境生物技术;污染治理;城市垃圾填埋;废水;应用前景;MBR技术;环境保护前言环境生物技术(EnvironmentalBiotechnology) 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物的生理活动 ,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的生产工艺 ,或能够高效地净化被污染的环境以及将污染物转化为资源的人工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科学结合产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是从传统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起始, 通过应用现代微生物选育和培养技术和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 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包括水污染在内的“三废”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通常,日常生活中较普遍的污染源就是“三废”。

“三废”指的是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这三大污染源严重污染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将环境生物技术应用于“三废”问题的治理 ,主要是指利用微生物原理将污染物质进行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 ,从而提高环境质量 ,达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目的。

环境生物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活性污泥工艺的发展 ,其理论和实用技术在此一百多年来不断发展和进步 ,并得到广泛应用 ,对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环境污染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环境污染现状也依然严峻 ,并有加剧的趋势,近年来 ,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对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的要求也日益迫切。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 ,为环境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绿色创新理论文献综述

绿色创新理论文献综述

绿色创新理论文献综述作者:孙少琴赵国浩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1期摘要:本文通过对绿色创新理论及相关研究的梳理,从目标导向和内容导向两个方面对绿色创新的概念进行了对比总结,确定了绿色创新的广泛性定义,继而从绿色创新的定义出发,对绿色创新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四个视角的阐述。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创新理论领域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绿色创新;文献综述1 绿色创新的概念界定绿色创新是一个抽象的表达,只要一种行为具备了“新颖”与“价值”这两个特征,且能达到改善环境,节约资源的效果,就可以将其称之为绿色创新,从这一点来看,其与“生态创新”、“环境创新”或“可持续创新”等没有较大的区别,事实上,学术界也常将它们互相代替使用。

正因如此,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绿色创新的定义仍然没有统一,但总体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以目标为导向。

举例来说,李海萍等(2005)从企业角度出发,提出了绿色持续创新这一全新的界定,即企业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连续制定实施绿色创新项目,且始终围绕节能降耗以及改善环境等目标,同时尽可能开发经济效益的过程。

潘锡杨和李建清(2014)则从科技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做好绿色创新的前提是确保企业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做到资源的高效利用,尽可能实现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同样的,应瑞瑶和周力(2009)也认为绿色创新是满足能源、环境、经济共同发展前提下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

另一类是以内容为导向。

举例来说,Porter(1991)从战略研究角度出发,认为企业基于内外部环境,借助绿色以及清洁技术来优化生产经营,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的过程就是绿色创新;而陈华斌(1999)则认为绿色创新包括能够实现环境、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所有创新活动;杨庆义(2003)则认为创新活动的绿色化才是绿色创新。

Beise & Rennings(2005)的观点却有所不同,他们认为绿色创新就是企业利用绿色工艺和绿色技术进行产品生产,尽可能实现企业与环境共同发展的过程。

绿色经济与财务绩效文献综述

绿色经济与财务绩效文献综述

一、绿色经济文献综述:(一)与绿色经济相关的基本概述绿色经济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新型经济发展理念,也是一门关于生态经济的学问,致力于提高人类福利和社会公平,并且大幅度降低环境与生态风险。

绿色经济区别于以往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对自然资本和生态服务价值的直接估价,通过生态系统外化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成本追溯某一具有危害性的实体经济,并将有关危害解释为该实体的负债。

1、绿色经济定义绿色经济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Pearce 于1989 年在其著作《绿色经济蓝图》一书中提出的,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起来的“可承受的经济”——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能够承受的、不因人类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生态危机与社会分裂,不因自然资源耗竭而致使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国际绿色经济协对绿色经济定义是: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并保护环境为方向,以产业经济的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为基础,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经济增长成正比的可持续发展为表现形式,以提高人类福祉、引导人类社会形态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将绿色经济定义为一种“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降低生态稀缺性的环境经济”,认为绿色经济收入、就业的增长可以通过减少碳排放和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防止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丧失的私营投资,公共投入等实现。

2、绿色产业链的概述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40万美元的资助下,进行了“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将绿色供应链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并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产业链的概念。

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150)汇集全球环境管理及标准化方面的专家,在总结全世界环境管理科学经验基础上制定并正式发布了一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15014000系列,涉及到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价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诸多焦点问题,旨在指导各类组织的环境行为。

《绿色信贷研究文献综述》1700字

《绿色信贷研究文献综述》1700字

绿色信贷研究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综述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变革了经济和工作重心,这让美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为了缓解这种破坏,20世纪80年代初《超级基金法案》应运而生,这在全球范围内是首次对于持续金融进行落实。

该方案规定了企业对于环境破坏问题应该是有的责任,指出企业在市场经营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应当由企业来进行恢复,当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会审核企业的资格条件,如果不符合环境方面的相关规定,资金将不会贷给企业。

在这之后,日本,英国,欧盟等各国政府都对可持续金融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20世纪90年代,金融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真正的研究重点,在全球范围内也引起了各国学者的研究。

Mark A.WIlite在1996年首次开创性提出了“可持续金融”的概念,他认为项目都有环境影响的决策要素之一就是“可持续金融”,在环境保护方面也纳入了金融工具的创新。

Weber等人(2010)通过研究发现,很多金融机构在现代风险管理的问题增加了对环境问题的评估。

Marcia Annisette(2004)指出,类似于世界银行等负有社会责任的金融机构没有办法,并和社会责任和经营效益的话,那么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银行就在这方面会更倾向于经济利益。

此外在他的相关著作中还指出不考虑公司环境和社会责任因素的世界银行的经营绩效是不合理的。

通过综合这些理论,本文认为在同期时间,考虑企业经营效益的同时更并应该考虑到股东、存款人、贷款人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在经济,政治以及生态环境转问题方面,应该共同承担责任是银行业机构应当负有的社会责任。

2 国内文献综述在绿色信贷的研究方面我国相对于国外较晚,2007年绿色信贷的概念在我国才被提出。

相比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我国关于绿色信贷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都相对较少,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虽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但是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所以绿色信贷还需要不断推进,还需要不断改善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企业现状。

财务报表分析研究文献综述

财务报表分析研究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双汇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研究姓名宋孟姣专业 2010级财务管理本科1班学号 201040016指导教师董玥玥郑州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二〇一四年三月文献综述1.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纽约大学Leopold A. Bernstein(2012)把财务报表分析定义为: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成果进行的分析,通常包括对企业投资收益、盈利能力、短期支付能力、长期偿债能力、企业价值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得出对企业财务状况及成果的评价[1]。

美国学者Gerald L.White(1998)认为: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旨在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2]。

国内学者如杜胜利、谢志华等(2008)把其定义为:财务报表分析是财务分析人员根据企业财务报告信息及相关经济信息分析企业经济活动,其目的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预测未来可能的业绩,以帮助信息使用人员改善经营决策[3]。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Leopold A. Bernstein把财务报表分析看做一个成果分析,通过各项财务指标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杜胜利、谢志华等主要把财务报表分析定为一个判定流程,评定企业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和经验成果,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和业绩做出预测.虽然说国内外学者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定义不同,但可以看出其共同点都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是一种技术手段,是以财务报表和企业的相关经济活动信息为载体,目的是给报表的使用者提供企业经营活动方面的相关信息,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可以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是对企业披露和隐含信息的一个挖掘过程。

2。

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付小丽(2006)指出:报表在披露信息层面包含一定的局限性,令针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很难系统化及全面化开展[4]。

陈如意(2006)指出: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分类汇总性数据,不能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详细情况[5]。

黄秋玲(2006)指出:第一,财务报表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未考虑到现行计价与历史计价的差别.第二,财务报表分析通常是假定报表是真实的,其真实性,要靠审计来验证,财务报表不能解决报表的真实性问题[6]。

企业绿色生产管理的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企业绿色生产管理的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企业绿色生产管理的文献综述范文格式企业绿色生产管理的文献综述一、序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生产管理理论的需求越来越大。

企业需要有先进的科学理论来指导生产管理,使生产过程中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生产活动是企业活动的基础,有效的生产管理是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基础。

因此,企业的生产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先进的生产管理指导企业的生产管理将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绿色生产是生产管理方式中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它以绿色环保理念为指导思想,促使企业主动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工业革命之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同时,环境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直到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各国开始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

工业污染控制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重大的变革:以原先西方发达国家“末端处理”式的先污染后治理方式转化为以污染防范为主的污染控制战略,这种新战略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环境活动中心称为“清洁生产”战略。

发展至今,绿色生产已经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利益增长点。

二、关于生产管理的定义现代生产的概念不仅包括有形产品的生产,也包括无形服务的生产。

服务业的兴起使生产的概念得到了扩展。

过去,西方学者把与工厂联系在一起的有形产品的生产叫“production”或“manufacturing”,将提供服务的活动成为“operations”。

现在常将二者均称为“operations”。

1所以,现代的生产管理1齐二石、朱秀文、何桢:《生产与运作管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理念表述的范围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总体上指导二者的生产与运作活动的全面开展。

(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企业绿色生产管理的文献综述范文格式请浏览)。

我国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文献综述

我国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文献综述

我国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文献综述1993年,联合国环境署巴黎工业与环境办公室帮助我国环保局编写了《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手册》(试用版),这是我国第一册关于环境审计的书,也拉开了我国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计的序幕。

我国学者对于清洁生产审计的理论探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清洁生产审计的定义赵柯(1997)认为清洁生产审计是指审计机构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对企业现有的和计划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污染预防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并作出书面报告、提出建议和处理决定的活动。

魏顺泽(2002)认为清洁生产审计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经济资源和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清洁生产的目标所进行的检查、分析和评价,找出解决减少废弃物和防止污染环境的方案,以促使企业实现清洁生产。

魏立安(2005)将清洁生产审核的定义简单地概括为:组织(一般为企业)运用以文件支持的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方法,进行生产全过程评价、污染预防机会识别、清洁生产方案筛选的综合分析活动过程。

二、关于清洁生产审计的目标《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手册》中指出清洁生产审计的对象是企业,其目的有两个:一是判定出企业中不符合清洁生产的地方和做法;二是提出方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实现清洁生产。

通过清洁生产审计,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的重点(或优先)环节、工序产生的污染进行定量监测,找出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制定方案,防止污染物的产生。

魏顺泽(2002)指出清洁生产审计的基本目标是促进企业清洁生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具体地说,一是查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规划确定的清洁生产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各项措施是否得到认真贯彻执行,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是评价企业清洁生产管理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三是查证企业生产活动对各种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四是查证企业废弃物、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情况,查明因其污染环境而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目前损失和长远损失。

《绿色金融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

《绿色金融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

绿色金融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内研究现状从整体来看,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我国绿色金融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基金、绿色保险和碳金融六大类,通过对前辈撰写的文献进行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多是从绿色金融的相关概念以及一些基本理论入手,对某个或者某几个省份进行统计分析,加以比较问题,透过问题的本质得到有借鉴性的经验。

乔海曙(1999)应该算是我国最早提出绿色金融概念的学者,他指出,我国需要将高能耗、高污染、低产量、低质量的生产方式转变为节能减耗、环境改善、效率提升的生产机制,促进环境保护的生态金融。

王军华(2000)认为发展绿色金融与环境治理关系密切,金融机构对企业进行投融资时不能忽视环境污染防治的问题,此外还要考虑到宝贵的资源,保证资源在市场上充分流动,进而稳定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

金永军、万志宏(2016)对我国绿色债券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他们认为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不同于西方,在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中,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

当前阶段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缺乏动力,这主要和激励机制的缺失、统一标准化管理机构的缺失有关;另外他们还认为:现阶段我国绿色企业发行债券与普通债没什么本质区别,看不到真正的绿色,外加上市场缺乏绿色信息披露制度,对绿色债券的发行产生了极大障碍。

他们建议通过增加多地区继续开展绿色金融试点地区,在尝试中完善绿色机制。

詹小颖(2018)主要探索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她认为在发展中的确困难重重,如环保部门的监管能力有限、供给主体单一、绿色金融市场各方面的制度缺失、投资者对绿色金融乃至绿色发展的认识不到位。

贺雨昕、孙皓(2020)以江西省为例,从政府扶持绿色项目、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绿色产业基金、碳金融、绿色保险六个类别本文介绍了江西省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江西省绿色金融发展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了促进江西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建议。

绿色物流文献综述

绿色物流文献综述

绿色物流文献综述1 引言高群钦,路克久,陈安宇(2009),根据物流的发展认为传统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底;运输环节中车辆的燃油污染和尾气排放;不可降解的废弃包装材料;流通加工产生边角废料照成的废弃物等[1] 。

因此,丁东升(2009)认为物流企业必须树立绿色观念,发展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持续发展的现代绿色物流,做到物流去环境共存[2] 。

2 绿色物流的文献统计依据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历程,收集2008年至2013年间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的涉及绿色物流的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分析总结这些文章中所研究的绿色物流的各类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其中综述的内容包括为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我国发展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

3 绿色物流的文献综述3.1 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的“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进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谢泗薪,吕静(2009)认为它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面向环境管理的理念,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是一中融合了环境保护观念的物流决策模式[3]。

王静(2009)认为绿色物流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物流活动和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规范和控制;各个单项的绿色物流企业,如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还包括为实现资源再利用而进行的废弃物循环物流[4]。

绿色物流不仅能够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能为企业节能、减少污染。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性。

3.1.1 绿色物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是建立在环保基础上的,最终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史成东(2009)认为在创造商品效益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危害,避免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重视低碳环保的今天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5] 。

3.1.2 绿色物流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据分析,王小龙(2009)提出产品从投产到出售,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几乎90%的时间处于存储、装卸、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中。

绿色化学文献综述 3000字

绿色化学文献综述 3000字

三一文库()〔绿色化学文献综述 3000字〕绿色化学文献综述摘要建立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出发,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转向治本。

为此,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采用无毒、无害并可循环使用的物料,化学反应的绿色化,是从“本”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绿色化学环境保护生物技术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由于人口急剧的增加,资源的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保问题就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在为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化学工业也为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发达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已开始从治标,即从末端治理污染转向治本,即开发清洁工业技术,消减污染源头,生产环境友好产品。

“绿色技术”已成为21世纪化工技术与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科技前沿。

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及其它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化学可以粗略地看作是研究从一种物质向另一种物质转化的科学。

传统的化学虽然可以得到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绿色化学则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得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因此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

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绿色化学可以变废为宝,可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绿色化学已在全世界兴起,它对我国这样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1 采用无毒、无害并可循环使用的新物料1.1 原料选择工业化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许多新物料,它们在不断改善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生活废物,使人类的生活环境迅速恶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院系:外语系年级专业:09英语姓名:陈绿清学号:0903012234题目名称:英语诗歌象似性的语用分析英语诗歌象似性的语用分析文献综述【内容摘要】:本文意在研究象似修辞在诗歌当中的运用,研究象似性修辞的运用给诗歌带来什么样的效果,本文将具体从象似修辞的不同方面,语音象似性,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等等入手,着重研究某个诗人的诗歌。

在前期资料的搜寻中,发现王寅先生在象似性这方面,做的研究相较其他学者的多。

对于象似性的研究,在句法,方面研究的较多,在诗歌方面,研究的人相较于前者还是比较少的。

【关键词】:象似性诗歌语用分析导言本文意在研究英美诗人在诗歌写作当中的对象似性修辞的应用。

本人旨在着手分析某个具体的诗人。

从这个诗人诗歌的篇章,用词,句法结构的对称加以分析。

象似性是许国璋先生首先从英文的iconicity翻译成象似性。

最先涉及到象似性的研究的有C.S.Peirce,peirce首先提出了象似符这个概念,Haiman对象似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将象似性分为成分象似和关系象似。

而索绪尔认为语言的能指和所指是任意性的。

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里说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具有任意性,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他还进一步解释说,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任何自然地联系,两者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或无可理据的。

但是随着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开始发现语言间存在着象似性。

即语言的形式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

Haiman,J.(1980).The iconicity of grammar:isomorphism and motivation.Language,56:。

515-516Haiman, J.1985. Iconicity in Syntax: Proceedings of a Symposium on Iconicity in Syntax, Stanford, June 24-6,1983.stanfold: John Benjamins Haiman,J.(1 985a). Iconicity of sequence: A corpus-based analysis of the positioning of temporal adverbial clauses in English. Cognitive Linguistics, 19, 3, 468Zhou Siyan [周思言],2012, on the iconicity in John Keats’ poetry ,西南大学硕士论文,10 Hong Qi [洪琪],2009,弗罗斯特诗歌的象似性研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6,1:13Hu Zhuangling [胡壮麟],2011,《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Huang Qinggui [黄清贵],2009.《从语言到语用:理论与实践》,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Li Han[李涵],2009,iconicity in E.E.Cumming’s Poetry,四川师范大学,16Lu Weizhong[卢卫中],2003,试论英诗的篇章象似性修辞特点,《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1:68 Lu Weizhong [卢卫中],2003,诗歌象似修辞研究,《外国语言文学》,1:60Shen Jiaxuan [沈家煊],1993,句法的象似性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2 Wang Yin [王寅],2003,象似性原则的语用分析,《现代外语》,26,1:5Wang Yin [王寅],1999, 论语言符号象似性,《外语与外语教学》,5:1Xiong Muqing[熊沐清],2012,试论诗学象似性的涵义与形式,《外国语文》, 6:7Yang Shiqiao [杨石乔],2011,语法隐喻的象似性理据,《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0,1同时,以上是在网络中查询的资料库查询到的,资料主要为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通过输入作者的名字和“关键词”——“象似性”,“诗歌”进行搜索,精确匹配,共搜索到的相关论文有20篇,对自己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论文有15篇。

正文1.象似性的简介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里说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具有任意性,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例如我们不能解释为什么apple 被叫成['æpl]。

但是随着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开始发现语言间存在着象似性。

即语言的形式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

象似性是许国璋先生首先从英文的iconicity翻译成象似性。

最先涉及到象似性的研究的有C.S.Peirce,peirce首先提出了象似符这个概念,Haiman对象似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将象似性分为成分象似和关系象似。

气象万千的世界, 必然会产生丰富多彩的符号, 在各符号与现实世界之间也必然会存在各色各样的关系, 而不能用索绪尔的“任意性”来概全定论, 因而皮尔斯的“三元符号模式”比起索绪尔的“二元符号模式”符号与其所指意义之间的任意性关系显得更为全面, 为我们分析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各类符号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分析手段。

(王寅,iconicity的译名于定义)杨石乔以认知语言学的象似观为理据,从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等方面对语法隐喻的产生机制进行分析,从而说明语法隐喻现象是基于人类的认知规律而产生的语言现象,这种现象绝不是由语言中的任意性因素造成的,而是与人类的认知水平密切相关,是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语言的本质体现。

熊沐清在《试论诗学象似性的涵义与形式》中写道诗学象似性是文学文本的一种美学特质,它来自于文本中形式、意义、情感和审美效果之间建立在相似关系基础上的融合,最终以符号形式反映现实世界与作者—读者观念世界的映照性相似或关联,其基本特征是( 广义的) 隐喻性。

它主要有顺序象似、数量象似、距离象似、音韵象似、图形象似、环境象似、言语象似和角色象似等八种形式类型,有超越语言的象外之意,是作品艺术张力和魅力的主要源泉和读者对作品进行“具体化”的触发器,能引导读者感受象外之趣,获得更多审美体验。

李涵在《卡明斯的诗歌象似性的研究》中写道象似性理论是研究能指和所指之间相似关系的一种语言学理论。

卡明斯的诗歌因其奇特而有趣的形式而著称。

因此,象似性能帮助读者很好地理解卡明斯诗歌的形状,句法结构,词形结构,语音结构和意义之间的相似关系。

在该篇论文中作者旨在用象似性理论分析卡明斯诗歌各个层面,从而得出映象象似和拟象象似都存在于卡明斯诗歌的视觉层面,前者主要体现在字母和诗歌排版方面,而后者体现在建行形式和断行方面;对称象似、数量象似、顺序象似、和距离象似存在于句法或篇章层面;在音和词形结构方面也存在少量象似性。

整个分析得出,卡明斯诗歌各个层面都存在象似性,但在视觉层面最明显。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象似性能使读者主动从认知和情感的角度去欣赏诗歌,读者应该有意识地去寻找语言符号和符号意义之间的相似性。

因此,本文通过运用象似性理论使卡明斯诗歌得到更好的理解和欣赏。

2背景知识2.1象似性王寅先生在《论语言符号象似性》中把象似性定义为: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

象似性原则是指人类可以在语言的形式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构想出一种相似性。

(卢植,2006:75)与语言的图像符相对应,象似性被分为三大类,映像象似性,拟象象似性,隐喻象似性。

象似性可分为语音象似性,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

语音象似性指在语音方面, 发音与其所指之间存在很多自然的相似的关系, 如: 世界各语言中的拟声词等。

顺序象似性可定义为: 思维的顺序与语言单位排列的顺序象似。

英语的基本句序与汉语一样, 是以“主—谓—宾”为主要结构的, 这实际上也反映了一个思维上的顺序, 从施事者开始, 发出动作, 再到动作所及对象。

而在日语中宾语是置于谓语之前的, 因此在这一点上, 日语的象似性较低。

距离象似性可定义为: 语符距离象似于概念距离。

概念上的距离相近, 同属一个义群或语义场, 或欲述一致性较高的信息, 在思维时就容易将它们放在一起思考, 共现的可能性就较大, 在语言表达时符号间的距离也往往靠得近。

数量象似性可定义为: 语言单位的数量与所表示概念的量和复杂程度成正比象似, 与可测度成反比象似。

概念量越大, 越复杂, 所用语言的单位数量也就越多; 信息的可测度越低, 所用语言单位也就越多。

越是复杂的概念,在思维时处理起来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语言表达时所用的单位数量也就相应的多。

隐喻象似性可定义为,隐喻象似是两个概念的空间之间的转移,从个较为具体的空间投射到一个比较抽象的空间,是两个不同概念域的概念联系起来的方式2,2.语用原则合作原则分为四部分。

关系准则,数量准则,方式准则和质量准则。

数量原则指所说之话包含交谈目的所需信息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细。

质量准则指不要说自知虚假的话不要说证据不足的话。

关系准则指要有关联, 即要切题。

方式准则指避免晦涩,避免歧义,井井有条,简明扼要。

(Grice: 1975:45-46) 关联理论指寻求最大关联性和是一个演示推理的过程。

卢卫中在《诗歌象似修辞研究》中认为象似性不仅存在于句法和词汇层面,也存在于篇章中,同样也存在于诗歌的篇章中,象似修辞是诗歌中一种不可或缺的修辞手段。

象似性手段运用诗歌当中是为了增强诗歌语篇的自然性和真实感。

语言有其形式和意义,形式是意义的载体,意义是借其形式表达出来的。

对于诗歌而言形式尤其重要。

而象似性修辞正是诗歌赖以“以形示意”或以形衬意的重要手段。

象似性不仅存在于句法层面,也存在于语用层面。

3.研究设计从诗歌集最美的诗歌和新月集中选取8首诗歌,对诗歌象似性进行语用分析。

4.诗歌象似性的语用分析王寅先生在《象似性原则的语用分析》中写道Leech ( 1 983:24-30)曾论述了语法上的规则主要是任意的,而语用学上的原则是非任意的,是有理可据的,有动因的意向性。

著名认知语用学家Sperber& W ilson( 1986:2 27)指出,话语的命题形式可用来象征性地代表真实世界中的事态,话语也可用来象征性代表其所像之物(representso methingth eyre semble)。

他们认为这种可能性常常被理论家们所忽视,即使没被忽视,在语言交际中所起的作用也被大大低估了。

这段话还是发人深省的,紧接着他们花了较大的篇幅举例论述。

在语义学层面,数量象似性、例证。

这些原则在语用学层面,的有关语用原则作一简单比较,顺序象似It和标记象似侧等原则具有许多现实性,在人类语言中可找到大量在言语现实交际中同样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节将这三条原则与语用学家提出并尝试对象似性原则进行语用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