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讲稿:“道德文化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讲堂讲稿:“道德文化
篇”
道德讲堂讲稿:道德文化篇
主讲人:z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里以儒家的道德精神为主。这种道德精神
里的核心思想就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为妻纲。五常实际上就是五伦:天、地、国、君、师。三纲五常
重在三纲,五常是为三纲服务的。三纲五常对中国道德影响最大
的就是:忠、孝、节、义四字。忠是对皇帝要忠;孝是对父母要孝;节是妻子对丈夫要节;义是对朋友要义。按中国古人的理解,皇帝之所以成为皇帝,在于他受命于天,乃真龙天子,是奉天命
而驱万民。因此,若要爱国,当先忠君,而忠君便是爱国,这二
者合一,成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首要特征。
正因为这样,儒学不论走到那里,用于何处,都摆脱不了忠、孝、仁、义的大包袱。难怪林语堂先生说:中国人在伦理方面是
最没有想象力的。然而正是这样没有想象力伦理传统为中国古代
封建社会的强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儒生们均能洁身自爱,重修身、重律己、重忠君,这样就有了隐世作高贤,入世为忠良一说。倘若入世不能为忠良,马上就扯旗造反,恐怕中国也就不是今天
的这个样子了。所以中国古代就算是造反,也多是农民起义,没
听说过有书生、秀才要搞什么和平演变的。
这个忠良即要下抚黎民百姓,又要誓死效忠皇帝。而且这种
忠诚的程度,唯有鞠躬尽瘁才能略报皇恩。至于反对皇帝,不单
没有这个勇气,更加没有这种邪念。但屈从皇帝无法为民请命,
又于心不忍或者为良心所不容,真是进退两难。有一句话说的好,叫文死谏,武死战, 就是假如皇帝有了过失,拼了老命也要进谏,一定要弄出个结果。要么皇帝收回成命,要么自己以身殉职。在
今天看来,这种敬业的精神,忠诚的程度是难以令人想象的。百
姓们对这样的官自然是敬爱有加,推崇倍至了。最为人们所熟悉
的便是包拯、海瑞等青天大老爷了。林则徐曾有过一副对联海纳
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更堪称为一代忠良的真
实写照。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他们总是报定了一颗忠心,以一种委曲
求全、忍辱负重的精神,来尽忠尽职,就算坐牢、杀头也绝不后悔。这绝对称得上生命不息,尽忠不止。直到近代,这种儒家道
德传统还有着巨大的影响,如称赞周恩来总理时,找不到最恰当
的词语,就干脆称之为当代的大儒。
这种程度的敬业、尽忠精神,我就敢说西方国家就没有。圣
经上说耶酥看到人类受难,而受难的根源是有罪,于是耶酥替人
类赎罪。而中国古人的这种自我牺牲精神是为了将受苦受难的民
众更多的救离水深火热,自己没罪,民众更加没罪,究其原因,
还是尽忠尽职。因此这种精神应该比之耶酥替人类赎罪的精神都
更加高尚。这根本就是一个意识形态里的差距,西方人可以为真
理献身,但就忠诚、敬业而言,较中国古人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难怪西方人一见到《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就如获至宝一般,想来也是咱儒学经典对于他们而言实在是过于深奥,不单理解不了,
更加看得不知所云。
在今天,虽然这种精神不能仅仅作为历史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百姓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包青天、海青天,但是现代文明,尤其
是改革开放更证明了建立现代化民主国家需要新的时代精神和道
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