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对易经的评价
![对易经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c05a1e6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f.png)
对易经的评价
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哲学的根本"。
它是一部古老的文化经典,记录了古代中国哲学、卜卦、哲学、伦理和宇宙观等方面的思想。
以下是对易经的评价:
1.深刻的哲学思想:易经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如阴阳哲学、五行学说、变化哲学等。
它提出了关于宇宙、自然和人类的哲学观点,对于人类存在、道德和生活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2.预测与卜卦:易经的六十四卦和爻辞被用于占卜和预测未来的实践中。
它帮助人们理解自身所处的情境,并提供了关于如何应对未来的建议。
3.伦理和道德价值:易经中提出了众多关于道德、仁爱、忠诚和正直等伦理价值观的思考。
它强调了正确行为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4.文化传承:易经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在文学、艺术、哲学和宗教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5.应用广泛:易经的原理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决策制定、领导管理、心理学、医学和风水等。
它被认为是一种有助于指导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智慧。
6.文学价值:易经的文学价值也备受推崇。
其卦辞和爻辞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
总的来说,易经被认为是一部富有智慧和思考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在国际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研究。
它的哲学思想和道德价值观对世界观、伦理和生活方式仍
然有着深刻的启发作用。
易经解析之天人合一探讨易经中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
![易经解析之天人合一探讨易经中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0dfaa6b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9.png)
易经解析之天人合一探讨易经中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它以八卦和六十四卦为基础,通过卦象的变化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化规律。
易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天人合一。
本文将对易经中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进行探讨和解析。
天人合一是易经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在易经中,天代表自然界的力量和规律,人则代表人类社会的活动和行为。
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顺应自然的规律,以达到身心的平衡和社会的和谐。
首先,易经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易经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行为和命运受到自然界的影响。
例如,易经中的卦象变化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人们可以根据这些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此外,易经还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获得健康和幸福。
其次,天人合一思想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易经认为,人类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
然而,这些个体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易经中的卦象变化也可以解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例如,易经中的“乾卦”代表着刚健的阳刚之气,而“坤卦”则代表着柔顺的阴柔之气。
在人际关系中,有时需要阳刚的力量,有时又需要阴柔的包容。
只有在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人类社会才能实现和谐与进步。
此外,易经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还强调了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
易经认为,人应该修身养性,追求道德的完善和精神的升华。
只有通过修养自己的心灵,人才能与天地万物相通,与自然界达到和谐的状态。
易经中的“君子”就是追求道德完善和精神升华的典范。
君子不仅要修养自己,还要影响和帮助他人,以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
综上所述,易经中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关系的综合性思想。
它强调了人类应该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顺应自然的规律,以达到身心的平衡和社会的和谐。
周易的哲学思想总结
![周易的哲学思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50a957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f.png)
周易的哲学思想总结周易是中国古代典籍之一,也是道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易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宇宙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三个方面。
首先,周易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由两个相对而统一的原则构成的:阴阳和五行。
阴阳是宇宙中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力量,代表着一切事物的对立统一。
五行则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要素,它们相互生成、相互克制,构成了宇宙的变化和发展。
周易将宇宙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变化系统,万物皆在变化中,变化是宇宙的本质。
其次,周易的人生观强调人与宇宙的密切关系。
周易认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人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宇宙的影响。
周易以卦象来解释人的行为和命运,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天地间的气场所决定的。
人应该顺应自然,与宇宙同步变化。
周易还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对命运的影响。
人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道德的卓越并将道德规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周易的道德观强调人类应该追求和谐、平衡和道德的境界。
周易认为道德是天地间的法则,它以道德的表现形式(卦象)存在,能够指导人类的行为和判断。
周易主张人应该遵循天道,与道德同行。
道德的境界包括慈爱、正直、忍耐、谦虚、勇敢等,这些品质可以使人与他人、与社会达到和谐与平衡。
周易还将道德与智慧相联系,认为道德境界的提高可以增加人类的智慧和能力。
总体来说,周易的哲学思想是以宇宙观为基础,以人生观和道德观为支撑的。
周易认为宇宙是一个变化的整体,人应该与宇宙同步变化,顺应自然。
人的命运受到宇宙的影响,人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道德境界的提升。
道德是天地间的法则,能够指导人的行为和判断,使人与他人、与社会达到和谐与平衡。
周易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人们的生活、修养和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易经》的主要哲学思想简析
![《易经》的主要哲学思想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62d3f95a8102d276a22fcb.png)
《易经》的主要哲学思想简析《易经》简称《易》,又称《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故而称呼《周易》。
周,原是一个朝代名,但它做为书名,却是周普的意思。
所以,《经典释文》说:“周,至也,遍也,备也。
今名书,义取周普。
”广义的《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
《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由于《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周易正义·序》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
……郑玄依此义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其实《易经》是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数学、物理、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
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亦在西方流传。
由于《易》本是古人卜筮时用来参考占断吉凶的底本,所以,易经,在历史上除了我们在这里介绍的《周易》外,还有《连山易》、《归藏易》。
遗憾的是这两种易已经失传了。
易经,最初主要以图案和符号为主体内容;随着文字的发生和演化,才逐渐完善。
原始的易经主要由河图和洛书的图案中内涵规律演化而来,并逐渐形成八卦符号。
如果说作为一个占卜的操作系统,《易经》逐渐只为一小部分巫觋拥有于民间,那么作为一个关于世界意义的解释系统,它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观念内容则几乎为全部的思想大家所重视。
它不仅为道家所传袭利用,也为儒家所继承发展。
太极一元论,阴阳二元论,乃至重功能轻实体,重直觉轻分析的思维特征无不与《易经》所包含的原始思维及巫文化因子有关。
朱熹称颂:“至哉易乎!其道至大无不包,其用至神而无不存”。
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
![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e2abaf0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9.png)
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具有丰富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
它不仅是一本卜筮之书,更是一部揭示人生哲学的智慧之典。
本文将通过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探索易经国学之道。
一、天人合一:天道人道相应易经中最基本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的观念。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的,人的思想与行为必须与自然法则相应。
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描述了天地之间阴阳的变化和相互影响。
八卦是易经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代表了天地自然万物的两种基本状态——阴与阳。
易经通过八卦的变化组合,揭示了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天道人道相应的道理。
二、阴阳平衡:和谐发展的哲学思想易经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阴阳是自然界相对而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相互调和、平衡相处是推动世界变化的根本动力。
易经中阐述的“阴阳交感”思想,强调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阴阳两个方面,而阴阳的平衡则是事物健康发展的关键。
在人的生活中,也需保持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以实现和谐发展。
三、变通无穷:灵活应对的哲学思想易经主张的变通无穷的哲学思想,强调了适应变化的重要性。
易经认为,世界是一个变化不居的整体,变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唯有随机应变,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发展。
易经中的卦爻变换,展示了变通无穷的智慧。
卦爻的变动代表着事物的不断变化,通过灵活应对,才能在变化中找到机遇,并实现自身的发展。
四、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之道的哲学思想易经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道德观念。
道法自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易经作为道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人崇尚自然的思维方式。
易经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了顺势而为、顺应自然的原则。
易经认为,只有适应自然之道,才能获得成功,并实现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宏观与微观的哲学思想易经中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学思想。
易经认为,个体的修身需要通过养性、修养和道德修行来实现。
周易智慧对我们的启示
![周易智慧对我们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96bce6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5.png)
周易智慧对我们的启示
《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
它对我们的启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阴阳互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相生,互相转化。
世间
万象都存在阴阳之道,如男为阳、女为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等。
万事万物由阴阳之道生发,互相作用,互生转化。
2.变化之道:周易的“变”字是其核心思想之一。
事物随时随地
都在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
只有顺应变化,才能把握时机,创新发展。
3.厚德载物:易经强调“厚德载物”,即人要具备承载、包容、
化育万物的品德和能力。
这种品德包括了仁爱、诚信、谦逊、谨慎、恒心、宽容等。
4.刚柔并济:易经中的“刚健中正”和“柔顺谦逊”是两种不同
的力量,但它们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刚柔并济,才能成就大事。
5.人生之道:易经中强调了人生之道,如“自天佑之,吉无不
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
这些思想都是为了引导人们正确地立身和处理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
总之,《周易》中的智慧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哲学思考和指导,更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启示。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449c27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3.png)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周易》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虽然不能代替这样或那样形形色色的最新科学,但它包罗万象的质朴自然哲学观和科学思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科学研究工作有很好的启迪,将继续为推动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
《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1《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周易》对古代哲学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主要是易传对易经所作的哲理角度的阐发。
《易经》中蕴藏着哲学思维的萌芽,但是仅仅提供了向哲学体系发展的可能。
《易经》把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看作是由阴阳对立的交互作用而引起的,它包含着矛盾对立的概念和发展变化的概念。
《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太与否,损与益,既济与未济等正反卦都表明了易经把矛盾关系看作是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关系,体现了原始的辩证思维方法。
《易经》从卜筮迷信向易传的哲学体系转化是与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的需要以及传统的天命神学思想的动摇相关的。
《易传》的哲学体系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酝酿成熟的。
2《周易》中的科学思想中国在古代是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周易》层次不穷的科技发明与创造,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物质文明的发展。
上古之时,先人们为了便于掌握天象,物像的变化创造了八卦,《周易》的八卦,六十四卦是从古天文学观测中发现的一套自然规律,它是《周易》的主体部分,河某某某、洛书、八卦、六十四卦中蕴含着科学的天时观。
《周易》认为”日往而月来,月往而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
《周易》与中医也是密不可分的,《周易》实为中医之源,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深远,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学说,气化说阴阳五行说,干支学说都由周易而来,并且经过后人的不懈探索,在医学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442a442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a.png)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周易》是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其中的“生生”之道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哲学家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也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启发和指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周易》中的“生生”之道,探讨其内涵和意义。
我们可以从《周易》的文字中找到对“生生”之道的阐释。
在《周易》中,“生生”一词是指事物的生长发育和循环变化。
比如在《周易》的卦象中,有一些卦象体现了“生生”的意义,如乾为天卦中的“玉出昆冈”,坤为地卦中的“炎阳刚健”,这些都体现了事物生生不息的本质。
《周易》通过“八卦六十四卦”的方式,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化规律,从而表达了“生生”之道的精神内涵。
我们可以从《周易》的哲学思想中深入探讨“生生”之道的意义。
根据《周易》的观点,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
这种生生不息的循环变化反映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也启示了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对待生命的态度。
《周易》告诉人们,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只是短暂的,而生命的喜悦和美好是永恒的。
人们应当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生生”之道也体现了《周易》的和谐思想。
在《周易》的哲学中,天人合一、阴阳互补是非常重要的思想理念。
天地万物均以阴阳之道相生相克,而《周易》中的卦象和六爻则是通过阴阳的相互变化,体现了世间万物的和谐发展。
由此可见,生生不息的变化规律是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存续不息的动力,也是实现和谐的重要条件。
“生生”之道还反映了《周易》观念中的“变通”理念。
《周易》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和完善的状态。
《周易》主张人们应当以变通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困境,而不是僵化固执。
只有不断变通,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时代的发展。
我们可以从《周易》的“生生”之道中找到对人生的启示。
在古代的中国哲学中,人们一直对生命和生活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探索,而《周易》则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283daec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6.png)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的文化遗产,其中“生生”是一种追求永不止息的生命力、生命循环的哲学思想。
那么,“生生”之道究竟是什么呢?首先,“生生”之道是一种回归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思维方式。
在《周易》中,“生生”被认为是宇宙的本原,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能量。
“生”是指自然界中万物生命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创造和孕育的力量。
“生”不仅存在于人类的生命中,也存在于自然界万物的生命中,是人类和自然永远紧密相连的重要因素。
同时,“生”的过程也包含了人类对自然、对生命的崇敬之情,对万物赋予了神圣的意义。
其次,“生生”之道也是一种积极进取、不断发展的生命态度。
“生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信念,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
对于人类而言,要实现“生生”的目标,就需要不断地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进步。
通过努力实现个人价值,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达到生命的永恒不息。
再次,“生生”之道也是一种平衡发展、协调共生的生态观。
自然界中万物生命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协调共生关系。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万物才能繁荣生长并得以延续。
对于人类而言,我们应该树立一种平衡发展、协调共生的生态观,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地球资源,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之,“生生”之道是一个顶层的哲学思想,也是人类生态学的重要思想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实现“生生”之道,并努力让它成为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旗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实现共同的繁荣与进步。
《周易》读后感
![《周易》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202eee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19.png)
《周易》读后感
《周易》是一本充满古老智慧的书籍,被誉为“群经之首”,阅读完这部经典之作后,我深感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对我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周易》的博大精深让我惊叹不已。
它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经”是主体,包括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卦象、卦辞、爻辞。
这些卦象和爻辞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决策智慧。
通过阅读这些卦辞和爻辞,我感受到了古人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心,以及他们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其次,《周易》所倡导的阴阳五行理论让我对世界的运行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阴阳五行理论是古代中国人对自然世界的朴素认识,它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力量和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所构成。
这种理论不仅解释了自然现象的成因和变化规律,还为人们提供了决策和行动的依据。
在阅读《周易》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阴阳五行的真谛,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此外,《周易》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它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不是逆天而行。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周易》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部书籍,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启迪。
我相信,《周易》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学习这部经典之作,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增添更多的光彩。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2ea2cf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6.png)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引言《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涵盖了广泛的哲学思想。
它作为中国古代哲学领域的经典之一,深受学者们的研究和推崇。
本文将探讨《周易》中的哲学思想。
起源和概述起源《周易》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周文王和周武王所创造。
它最初是用作占卜的一种方法,用来预测天地人事的变化。
随后,人们开始将这些卦辞和爻辞解释为哲学思想的表达。
概述《周易》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卦和辞。
卦是由六个爻组成的象征图形,而辞则是对卦的解释和分析。
它使用象征和隐喻的语言来揭示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人类的行为准则。
两仪与四象两仪《周易》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两仪”。
两仪是指宇宙中两个互相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的力量。
其中一仪是阴,代表阴暗、柔弱和消极的一面;另一仪是阳,代表阳光、强大和积极的一面。
两仪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使得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得以平衡和运行。
四象四象是《周易》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将事物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太初”、“阳生”、“阴成”和“物化”。
太初代表事物的起源和未来的潜力;阳生和阴成则代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过程;物化则代表事物的最终成就和实现。
先天与后天先天先天是指宇宙中存在于事物生成之前的状态。
在《周易》中,先天代表着事物的本质和特性,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先天包括了天地之气、阴阳之气和五行之气,它们相互融合、转化和作用,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运行规律。
后天后天是指事物生成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状态。
在《周易》中,后天代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事物存在的过程。
后天包括了事物的生长、繁衍和衰退,它们受到先天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事物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影响。
伦理道德与仁义伦理道德《周易》中强调了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它认为人类应该遵循天地之道,以达到和谐与平衡。
伦理道德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仁”和“义”。
仁仁是一种对他人的关心和关爱的情感和行为。
《周易》认为,人类应该发展和培养自己的仁心,秉持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从《周易》中学到的哲学思想
![从《周易》中学到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45a2522e518964bce847c22.png)
从《周易》中学到的哲学思想《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
它内容丰富。
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周易》中描述了中国人遵循一种固有的自然法则生存,描绘了他们的现实主义宗教观和乐天知命的人生观。
在《周易》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象征主义的一些特点。
因此可以说,《周易》不仅仅是作为一本占卜书而存在,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本提高人的修养的书。
我们可以把《周易》的中心思想概括成“太极”思想。
从哲学角度来说,“太极”的意义是非常复杂的,但如果一定要表达出来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说:“太极”是天地和阴阳还没分化出来以前的混沌状态的元气。
在《周易·系辞》这样写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天地,男女,太阳,月亮等都以阴阳为构成,故《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就意味着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由阴阳构成的,所以应该将阴和阳进行适当地调和,如果阴阳不和谐那就不是道,就不符合自然和宇宙的客观规律。
宇宙的道指的就是宇宙的和谐。
因此孔子说:“人生的价值是参与天地的化育而帮助它(参赞天地之化育)”,人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并享受幸福的生活,就不可能忽视自然,破坏自然,一定要与自然进行同化或者亲和,就像中国圣人曾所说过的那样,要“天人合一”。
现在我们需要的正是人与自然的阴阳和谐。
追根溯源,现代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人类盲目地追求物质文明而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等。
在现代文明中,人类盲目地追求物质文明,从而产生了“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思想。
为了财富的积累和增加,人类采取了种种手段和方法,甚至不惜以破坏自然的代价来获取财富。
《周易》的哲学探讨
![《周易》的哲学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38676e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2.png)
《周易》的哲学探讨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被广泛地应用于哲学、卜筮等领域。
它不仅是一部卜筮经典,同时也探讨了许多哲学问题。
本文旨在对《周易》进行哲学探讨,探究其深层理念与思想。
1. 变化与无常周易的核心思想是变化与无常。
在《易经》中,变化被看作是宇宙的本质,一切事物都在不断演化、转变。
这与哲学中的“变化论”有相似之处。
《易经》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接受变化,并随之调整自己的心态与行为。
这种观点给人们带来了对命运的认知和对个体自由意志的思考。
2. 两仪哲学《周易》中引入了两仪哲学,即阴阳哲学。
它描绘了世界上最基本的两个相对且互补的力量,阴和阳。
阴阳的概念可被用于解释一切事物之间的对立与互动。
例如,在人类社会中,男性与女性、善与恶、光明与黑暗都是阴阳概念的具体表现。
通过阴阳的辩证观念,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和人类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并在生活中达到平衡与和谐。
3. 四象哲学《周易》中还包含着四象哲学,即乾、坤、坎、离。
这四个象征着天、地、水、火等自然元素,同时也代表了一种观察世界的角度。
乾代表着天,象征着刚健和进取;坤代表着地,象征着稳定和柔和;坎代表着水,象征着险陷和困难;离代表着火,象征着热情和光明。
这四象哲学不仅用于卜筮,也被应用于个人修养和领导力的培养等方面。
它们对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德行和天命《周易》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和对于个体的影响。
它认为一切都是由于天命而产生,而人的德行与行为决定了他在命运中的地位和作用。
《周易》中提到的“德行”指的是一个人品德的修养和道德准则的遵循。
依据《周易》的哲学观点,积极发展德行有助于一个人改变自身,获得更好的命运。
5. 宇宙与人类的关系《周易》探讨了宇宙与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
它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它还主张人类应该积极地与宇宙互动,努力探求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人们通过《周易》的学习和应用,更加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并尝试与之协调一致。
“弥纶天地之道”,包蕴寰宇之理——《周易》哲学思想探析
![“弥纶天地之道”,包蕴寰宇之理——《周易》哲学思想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99a2709b6648d7c1c7465b.p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周易》 又 称《 易经 》 , 历 来 被 推 崇 为 群 经 之 《 象传 》上 下 、 《 系 辞 传 》上 下 、 《 说卦传》 、 《 序 卦
首 , 是 我 国 的文 化 瑰 宝 , 义理丰富 、 内 涵 深 刻 。 长 传 》 和《 杂 卦传 》 。口
学书” , 即《 周易》 。…: “ ……《 易》 已 非 止 为 筮 用 组 进 行 评 说 [ 2 ] 5
之书, 而为 涵有 各 种 意义 之 书矣 。 ”[ 1 1 2 1 6“ 《 易》 与 天地 准 , 故 能 弥 纶 天 地 之 道 。 ”[ 2 ] 3 7 9 换言之 . 占 测
安徽文学
ANHUI W ENXUE 文
“ 弥纶天地 之道 " ◆ 包蕴寰 宇之理
一
化 纵
横
《 周 易》 哲 学 思想 探 析 李 晓 晗
四川外 国语 大学研 究生院
摘 要 : 《 周 易》 是 我 国传 统 文 化 中的 一颗 璀 璨 明珠 , 是 一部 具 有 深 刻 哲 学 内涵 的 著 作 。 通过研读 可3 , X 发现 , 《 周 易》 中蕴 含 着 诸 如 “ 变易” 、 “ 简 易” 、 “ 不 易” 和“ 天人合一” 等丰富的哲理 . 这 些 哲 学 思 想 对 于 中华 文 化 的 弘 扬 和 中华 民族 的 进 步 来说 具 有极 其 深 远 的 意 义 。 有鉴于此 , 应 进 一 步推 动 对 《 周 易》 及 其 哲 学思 想 的探 究 , 以期 助 力 于 中华 文 明的 日益繁 盛 。
分。
质 是 运 动 的 物 质 .运 动 不 仅 是 物 质 的 存 在 方 式 .
三、孔子概括《周易》的核心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
![三、孔子概括《周易》的核心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3f27a19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5.png)
三、孔⼦概括《周易》的核⼼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三、孔⼦概括《周易》的核⼼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这就越来越接近《周易》的核⼼思想了。
《易·系辞上》中所引孔⼦的关于“阴阳合德”之语,为我们提供了⼀把最佳的钥匙:《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不息),以通神明之德(规律)。
(《四书五经》,岳麓书社,1991年版,上册,204页)孔⼦这段话,表达了他⾃⼰对于《周易》的扼要⽽⼜深刻的理解。
他把《乾》、《坤》两卦看成是《周易》的⼤门与⼊门,我们前⾯⾃《乾》、《坤》两卦⾄《睽卦》的全部讨论与分析,可以说,都正是沿着孔⼦的这⼀思路展开的。
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就是“阴阳合德”四个字。
不过,我们需要把孔⼦的这段话详细解剖⼀下,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阴阳合德”四个字的概括深度。
孔⼦说:“《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这也就是说,《乾》卦可以象征世上的⼀切阳性的事物;《坤》卦可以象征世上的⼀切阴性的事物。
这个看法,其实是先秦⼀些法先王学派的⼤思想家们的公论。
《⽼⼦》中说:“万物负阴⽽抱阳”(⽼⼦:《道德经下篇》。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6年3 ⽉版,5页),正是源于《周易》、解释《周易》的。
《⽼⼦》对《周易》的核⼼思想的理解,是⼗分准确、到位的。
作为对于辩证法思想的阐释,《周易》的《乾》、《坤》两卦,是将阴、阳做了分解性的阐释的。
但是,在⽣活实际中,阴与阳共存于⼀个事物当中,其实是分不开的。
任何⼀个事物,在其内部,都是阴阳共存的。
所以,⽼⼦认为, “万物负阴⽽抱阳”,正是对于《周易》中的《乾》、《坤》两卦的依存关系,表达得恰如其分。
⽽同为道家思想的《庄⼦·天下篇》中,则说:“《易》以道阴阳”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6年3 ⽉版,84页),也正是抓住了《周易》的核⼼观点。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浅谈《周易》的仁义思想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浅谈《周易》的仁义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6e6f0c5d5bbfd0a79567323.png)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浅谈《周易》的仁义思想【内容摘要】《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具有极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和道德内涵。
本文试图从《易传·说卦》谈起,对《周易》的仁义思想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时下流行的厚黑哲学进行一定的反思。
【关键字】仁义厚黑正文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周易》长期被尊为儒家五经之首、三玄之冠,甚至被认为是包罗万象、囊括了天地、人间所有知识,是中国传统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总汇。
清朝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总篆官纪晓岚曾对《周易》作总评说:“《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总叙》)所以说,《周易》这部古老经典的主题思想,就是通过推求天地万物变化的道理,来弄明白社会人生各种问题的。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系辞下》)按照《系辞》的观点,《易》卦自创始之日起,就有许多道德的含义。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
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定天下之疑。
”(《系辞上》)《周易》既然有这么大的功效,所以“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系辞上》)一、《周易》的仁义观——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是中国上古时代道德范畴的用语。
“仁本义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护,互相帮助;义本义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互相负责。
”①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不同学派又按各自的立场对仁义进行了不同的解释。
例如儒家把仁解释为“亲爱”(《礼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墨家则把仁解释为“兼爱”。
但在民间,人们仍按其本意来理解它们。
《周易》则是在原初比较广泛的道德意义上来使用这个概念的。
“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易传·说卦》)无论我们个人的生活,或在社会生活中,天地阴阳之变,都要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
在义之中表现“理”,就是理于义。
“穷理”,穷什么理呢?穷道德之理,穷那个“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的那个理。
《周易》中的哲学思考与占卜教学方案
![《周易》中的哲学思考与占卜教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03732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3.png)
周易中的哲学思考与占卜教学方案简介《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哲学著作之一。
它以卜筮为基础,通过六十四卦象的排列组合,探讨人类自然、社会和人生等问题,并提出了重要的哲学观点和道德准则。
本文将深入探讨《周易》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并结合实际情境,提出占卜教学方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周易》中的哲学思考1. 八卦与万物变化《周易》通过八个基本卦象(乾、坤、艮、震、巽、离、坎、兑)描述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过程。
这种变化包含了对立统一、生克制衡等哲学原理,在人类社会和个体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2. 阴阳与相互转换阴阳是《周易》核心概念之一,代表着相对而又相互渗透的事物属性。
通过阴阳关系的不断转换,万物得以生成和演化。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相互依存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 道德准则与人生哲学《周易》提出了一系列道德准则和行为原则,如诚信、正直、谦逊等,这些准则体现了古代智者对人类行为与道德的思考。
同时,《周易》也提出了关于人生哲学的看法,包括顺时应变、守正出奇等原则,为个体在社会中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指导。
二、占卜教学方案设计1. 基础知识教学首先,需要对《周易》的基本概念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八卦、阴阳等。
可以通过文本资料、图表以及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分析其哲学内涵。
2. 实践操作训练占卜作为《周易》最具特色的应用之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可以设计实际场景,引导学生使用六十四卦象进行个案分析,并组织讨论和分享经验。
3. 文化背景融入《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文化元素的联系不可忽视。
可以通过探讨《周易》与其他哲学经典、宗教信仰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4. 思辨能力培养《周易》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辩论,提高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周易》中的哲学思考和占卜教学方案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理解古代智慧和文化,也为当今社会营造出更加平衡、谐和的环境。
浅谈周易的辩证思想
![浅谈周易的辩证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eef763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3.png)
浅谈周易的辩证思想《周易》是一部中国古代熠熠生辉的哲学著作。
其中的辩证统一、矛盾转化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
这部著作的核心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
《周易》全篇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
《易经》主要是六十四卦,《易传》是对64卦的阐释与补充。
首先《周易》揭示了世界的物质属性。
不论八卦还是阴阳五行,都在揭示世界的物质属性的同时,还揭示了物质运动、转化的规律。
《周易》的太极图,就反映了阴阳互根和物极必反的规律。
阴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的相克相生既反映了事物强弱的相对性,又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规律。
中医的辩证施治正是以阴阳五行的相克相生理论为基础。
五行对五脏,即:金对肺、木对肝、水对肾、火对心、土对脾胃、肾阳不足引起肝阳上冲是水不含木的表现,肝病首要表象为食欲不振是木克土的表现,这些都需要辩证施治。
《周易》中包含的阴阳五行思想既体现在64卦中相邻两卦互为倒置的次序,又通过易象的变化说明五行相克相生的哲理。
在著名的太极图中,更是形象地表明了阴阳互相转化、此长彼消的原理。
图中黑白相环,白中有黑点,黑中有白点,表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洛书原理》指出:“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五行,五行既萌随含万物。
”在另一幅太极五行图中,更是准确地描述了五行的方位,即:木在东,金在西,水在北,火在南,土居于中。
阴阳是一对矛盾,五行是矛盾的属性,五行相克是矛盾的斗争性,五行相生是矛盾的同一性。
《周易》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如何兴邦安国到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绝妙的辩证法。
且看《周易》是怎样论述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的。
64卦中的第49卦为《革卦》,50卦为《鼎卦》,51卦为《震卦》52卦为《艮卦》。
不仅这四卦的排列顺序颇具匠心,而且其反映的因果律、辩证关系更是与今天党中央提出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战略决策入出一辙。
周易中得到的人生哲理
![周易中得到的人生哲理](https://img.taocdn.com/s3/m/06c6b2d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6.png)
周易中得到的人生哲理在东方遥远年代的中国大地上,诞生了一部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的奇书《周易》。
这是用最简单的阴阳符号象征来阐说最复杂的宇宙、大自然及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最古老而奇特的哲学专著。
纵观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大凡凝聚着人类智慧之光的思想,其源盖出于《周易》。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体大思精。
《周易》的形成和完备,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
所以说,易道深,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周易》的哲理光芒发自远古,映照今天,又源源不断地启迪着未来。
《周易》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根。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伏羲画八卦,为我国文字的雏形;文王演周易,是我国文化的开端。
文王的儿子,创造周代文化黄金时代的周公,著作《爻辞》。
用文字阐述易理,始成《周易》。
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潜心读《易》,使人深切感受到《易》学智慧于人生各领域中之无所不在。
孔子晚年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经过岁月的浪淘沙汰和鉴别比较,历史终于选定了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说法,“《易》为群经之首也”,这就成为历代经学研究者共同遵循的观念。
《周易》以阴阳变化阐释宇宙万物的一切变化,以占断启示天理亦即人道的变化法则,究明这一法则,就可以把握人生立身处世的要谛。
综观《周易》六十四卦,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先哲们对人生经验的积累和思考,闪烁着探索人类未来道路的智慧火花,也回荡着对后人的苦心劝诫,其深刻、其博大、其用心良苦,不能不令人叹服。
了解《周易》的思想,要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系辞”中,去仔细玩味,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周易》中的人生哲理,微言大义,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顺应时势,刚健自强。
人类生活在广袤无涯的大自然之中,每日一抬头就见到辽阔的天空,一举足就接触厚实的大地。
日月运行,寒暑更迭。
“天”之雨露和“地”之膏泽养育着人类及大自然万物。
天地的变化,风雨寒温,阴晴霜雪,动静炎凉,无不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存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
《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
它内容丰富。
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
《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
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周易》是一部关于占卜的哲学书籍,其中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哲学思想,关于本质规律,在《周易》中,最根本的规律体现就是阴阳,《周易》认为,天地人伦、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例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山为阳,水为阴;《易传·系辞》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我的理解是这个世界上归根结底是由阴和阳构成,这种规律适合于宇宙万物,抓住了阴阳就抓住了根本,这一点与占卜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人们通过占卜预测事物的吉凶,而可能出现的结果无外乎两种,好或坏,吉或凶,可与否,是与非,抽象出来就是一正一负,一阴一阳,而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就是阴阳的关系的变化,此消彼长,循环往复,周而复始,通过阴阳的相生,相克,共存与转化来揭示万物最本质的规律,这种看似简单的规律却包罗万象,在任何地方都能解释的通,这也是《周易》的高明之处。
其中一方面用“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来强调事物差别,对立变化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主张“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强调综合,统一在物体形态中的功效。
《易传》中还提出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它指出肯定的论断包含着转化,而用“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来说明“变则通”,进一步指出了否定的东西和肯定的东西的联系。
这些命题都朴素地表达了事物的发展是对立面矛盾而又统一的思想,构成了中国辨证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世界是物质的,这是西方哲学唯物论的最基本观点。
中国道德哲学认为世界是由道生成的、组成的,二者同质而异名。
《易经》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方法独特而且实用,全面而且深刻。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离代表太
阳和火,坎代表月亮和水,艮代表山,兑代表泽,其它五十六卦各有其名,其卦名的字义虽然不完全显示具体物质,但其所代表的内容离不开物质现象。
另外,中国的文字属象形组合文字,每一字都是由代表不同的物质的笔划或部首组成,所以每一卦都带有物质的烙印。
如乾有日,坤有土、解有刀、困有木、等等,六十四卦全部立足于唯物论。
人怀疑,文字本身就是物质及其现象的代名词,这样分析还有什么价值,其实这正说明《易经》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是立足于唯物论的。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遵循“道非常道”的发展观。
《易经》对物质的发展变化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
六十四卦的编排顺序就充分体现了自然界的发展变化。
如上经三十卦,始于天(乾)地(坤),终于日(离)月(坎)。
把事物的变化寓于其中,屯代表初生,蒙代表幼稚,需代表饮食、讼代表争执,师代表示抢夺,比代表和平,小畜代表积蓄力量,履代表从前慎后,剥代表消落,复代表回归,颐代表舒坦,大过代表过分强大,其本未己弱,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己”《道德经》。
对立统一和负阴抱阳,是中西方哲学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不同表述,其实质相同。
西方哲学关于对立统一的基本表述是对立双方,相互对立,相互联系,互为存在的前提。
中国道德哲学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既分阴阳说明二者不同是对立,既负又抱说明阴阳不可分离是统一,孤阴不生,
独阳不长。
双方就是在消长运动中达到平衡,从而使负阴抱阳的平衡体,能持续一定的时间而存在。
当这个平衡被打破的时候,就是事物灭亡的时候,构成了万物皆有生命(持续时间)的从有到无的过程。
中国人应用对立统一负阴抱阴的规律,表现为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这也是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有独特的逻辑思维方法之所在。
中国人对这一规律的应用可以说与生俱来,得心应手。
西方人在对立统一规律的应用方面,自始至终显得生硬,不切合具体事物。
《易经》中对一分为二,合而为一的运用可谓出神入化。
《周易》也是一本具有很强使用价值的宝典,在古代,它的实用价值就是用来占卜,预测事物的吉凶,而到了现代,它又有许多新的应用领域,比如风水,建筑,音乐,医学,天文,历法,数学等等,学术界还有一种说法,说数学上的二进制就是十七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周易》的启发下发明的,众所周知,二进制也为后来计算机的发明做出了很大贡献。
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可考,《周易》在当今的民间确实是大行其道,无论祭祀,修房,做生意,办喜事等等都要请教《周易》,《周易》就如一汪源头活水,常读常新,各自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能从《周易》那儿得到想要的答案。
而我在这里想要说的实用性却不止这些,《周易》中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生活智慧,在这里主要分析三种生活智
慧,第一点就是《周易》隐含的忧患意识,《易传·系辞下》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我的理解是当年发明《易经》的人有忧患意识吗?我想这因该从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中找答案,周是农业民族,我们都知道农业的特点,周期长,风险大,农民春耕夏耘,挥汗如雨,辛辛苦苦盼着秋收,但是自然灾害也是无情的,一场洪水,一场冰雹都可能让庄稼颗粒无收,而周王作为最高首领当然也担心他的臣民的生存问题,在那六十四卦中的第六十三卦是“既济”即已经成功,第六十四卦“未济”就是没有成功,既济在前,未济在后,就是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要被短时间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要居安思危,而这也是当今我们应该谨记的信条。
前述各点都充分表露了易理之光,我们可以看出上古时代尽管科学文化不发达,但是刚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的原始人群,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交往中萌发出对于天、地、人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身的种种现象的思索和探求是持续不断的。
《周易》是古老的,但它的基本思想体系可以应用到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应用到自然科学中,《周易》的博大精深,涉及到天地人等各个领域,这一领域包含了天文、地理、气象、数学、哲学、化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正是它具有人与自然和谐而统一的大科学自然观特点,所以才能"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道!包含着解决当今重大难题的思想,对众多科学的某些重大发现和发展作出有机的接近真理的解释。
它虽然不能代替这样或那样形形色色的最新科学,但它包罗万象的质朴自然哲学观和科学思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科学研究工作有很好的启迪。
《易经》在科学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的指导下立说和论述,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一部完完全全的人文科学著作。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易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抛弃从唯心主义出发认识《易经》的立场和观点,确立其科学地位,使之尽快进入理论殿堂,进入国民教育的正式内容,为以德治国,人格治理奠定理论基础,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做出贡献。
《易经》的立意体现着宇宙观、人生观。
数字的发展变化类似于宇宙观、人生观。
用数字演绎卦的变化其理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