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试题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中考压轴题及答案详解(上海篇)

初中数学中考压轴题及答案详解(上海篇)

专题训练125.如图9,在Rt△ABC中,∠ACB=90°.半径为1的圆A与边AB相交于点D,与边AC相交于点E,连结DE并延长,与线段BC的延长线交于点P.(1)当∠B=30°时,连结AP,若△AEP与△BDP相似,求CE的长;(2)若CE=2,BD=BC,求∠BPD的正切值;(3)若1tan3BPD∠=,设CE=x,△ABC的周长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图9 图10(备用)参考答案:(1)解:∵∠B=30°∠ACB=90°∴∠BAC=60°∵AD=AE ∴∠AED=60°=∠CEP ∴∠EPC=30°∴三角形BDP为等腰三角形∵△AEP与△BDP相似∴∠EAP=∠EPA=∠DBP=∠DPB=30°∴AE=EP=1∴在RT△ECP中,EC=12EP=12(2)过点D作DQ⊥AC于点Q,且设AQ=a,BD=x ∵AE=1,EC=2∴QC=3-a∵∠ACB=90°∴△ADQ与△ABC相似∴AD AQ AB AC=即113ax=+,∴31 ax=+∵在RT△ADQ中2222328111x x DQ AD AQx x+-⎛⎫=-=-=⎪++⎝⎭∵DQ AD BC AB=∴228111x x x x x +-+=+ 解之得x=4,即BC=4 过点C 作CF//DP∴△ADE 与△AFC 相似,∴AE ADAC AF=,即AF=AC ,即DF=EC=2, ∴BF=DF=2∵△BFC 与△BDP 相似 ∴2142BF BC BD BP ===,即:BC=CP=4 ∴tan ∠BPD=2142EC CP ==(3)过D 点作DQ ⊥AC 于点Q ,则△DQE 与△PCE 相似,设AQ=a ,则QE=1-a ∴QE DQEC CP =且1tan 3BPD ∠= ∴()31DQ a =-∵在Rt △ADQ 中,据勾股定理得:222AD AQ DQ =+ 即:()222131a a =+-⎡⎤⎣⎦,解之得41()5a a ==舍去 ∵△ADQ 与△ABC 相似∴445155AD DQ AQ AB BC AC x x====++ ∴5533,44x xAB BC ++==∴三角形ABC 的周长553313344x xy AB BC AC x x ++=++=+++=+ 即:33y x =+,其中x>0专题训练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26y ax x c =++的图像经过点()4,0A 、()1,0B -,与y 轴交于点C ,点D 在线段OC 上,=OD t ,点E 在第二象限,∠=90ADE ,1=2tan DAE ∠,EF OD ⊥,垂足为F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线段EF 、OF 的长(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3)当∠ECA =∠OAC 时,求t 的值.参考答案:解:(1)二次函数y=ax 2+6x+c 的图象经过点A (4,0)、B (﹣1,0),∴,解得。

上海市中考数学压轴题总复习(附答案解析)

上海市中考数学压轴题总复习(附答案解析)

2021年上海市中考数学压轴题总复习
中考数学压轴题是想获得高分甚至满分必须攻破的考题,得分率低,需要引起重视。

从近10年中考压轴题分析可得中考压轴题主要考查知识点为二次函数,圆,多边形,相似,锐角三角形等。

预计2021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依然主要考查这些知识点。

1.如图1,在平而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勃+m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4和点
(2)点。

在抛物线上,且点。

的横坐标为f(0Vf<4). 轴交直线/于点£点产在直线/上,且四边形。

FEG为矩形(如图2).若矩形。

尸EG的周长为p,求°与,的函数关系式以及R的最大值:
(3)M是平面内一点,将A4O8绕点M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川。

山1,点
A.。

、B的对应点分别是点由、。

1、51.若入41。

1历的两个顶点恰好落在抛物线上,请直
接写出点出的横坐标.
2.已知,抛物线y=aF+Gr+6 (。

#0)与直线y=2rb〃有一个公共点Af (1, 0),且a〈b.
(1)求6与。

的关系式和抛物线的顶点。

坐标(用。

的代数式表示):
(2)直线与抛物线的另外一个交点记为N,求AOMV的面积与。

的关系式:
(3)々=-1时,直线y=-2x与抛物线在第二象限交于点G,点G、H关于原点对称,
现将线段GH沿y轴向上平移,个单位(r>0),若线段GH与抛物线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试求,的取值范围.。

上海十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上海十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上海十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2001年上海市数学中考27.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且AD =5,AB =DC =2. (1)如图8,P 为AD 上的一点,满足∠BPC =∠A .图8①求证;△ABP ∽△DPC ②求AP 的长.(2)如果点P 在AD 边上移动(点P 与点A 、D 不重合),且满足∠BPE =∠A ,PE 交直线BC 于点E ,同时交直线DC 于点Q ,那么①当点Q 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设AP =x ,CQ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②当CE =1时,写出AP 的长(不必写出解题过程).27.(1)①证明:∵∠ABP =180°-∠A -∠APB ,∠DPC =180°-∠BPC -∠APB ,∠BPC =∠A ,∴∠ABP =∠DPC .∵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CD ,∴∠A =∠D .∴△ABP ∽△DPC .②解:设AP =x ,则DP =5-x ,由△ABP ∽△DPC ,得DCPD AP AB =,即252xx -=,解得x 1=1,x 2=4,则AP 的长为1或4.(2)①解:类似(1)①,易得△ABP ∽△DPQ ,∴DQ AP PD AB =.即y xx +=-252,得225212-+-=x x y ,1<x <4. ②AP =2或AP =3-5.(题27是一道涉及动量与变量的考题,其中(1)可看作(2)的特例,故(2)的推断与证明均可借鉴(1)的思路.这是一种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模仿即借鉴、套用,创造即灵活变化,这是中学生学数学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世上的万事万物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质的区别,模仿的关键是发现联系,创造的关键是发现区别,并找到应付新问题的途径.)上海市2002年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文化考试27.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 在对角线AC 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 ,另一边与射线DC 相交于点Q .图1 图2 图3探究:设A 、P 两点间的距离为x .(1)当点Q 在边CD 上时,线段PQ 与线段PB 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结论;(2)当点Q 在边CD 上时,设四边形PBCQ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当点P 在线段AC 上滑动时,△PCQ 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 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 的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 五、(本大题只有1题,满分12分,(1)、(2)、(3)题均为4分) 27.图1 图2 图3(1)解:PQ =PB ……………………(1分)证明如下:过点P 作MN ∥BC ,分别交AB 于点M ,交CD 于点N ,那么四边形AMND 和四边形BCNM 都是矩形,△AMP 和△CNP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 NP =NC =MB . ……………………(1分) ∵ ∠BPQ =90°,∴ ∠QPN +∠BPM =90°.而∠BPM +∠PBM =90°,∴ ∠QPN =∠PBM . ……………………(1分) 又∵ ∠QNP =∠PMB =90°,∴ △QNP ≌△PMB . ……………………(1分) ∴ PQ =PB . (2)解法一由(1)△QNP ≌△PMB .得NQ =MP . ∵ AP =x ,∴ AM =MP =NQ =DN =x 22,BM =PN =CN =1-x 22, ∴ CQ =CD -DQ =1-2·x 22=1-x 2.得S △PBC =21BC ·BM =21×1×(1-x 22)=21-42x . ………………(1分) S △PCQ =21CQ ·PN =21×(1-x 2)(1-x 22)=21-x 423+21x 2 (1分) S 四边形PBCQ =S △PBC +S △PCQ =21x 2-x 2+1. 即 y =21x 2-x 2+1(0≤x <22). ……………………(1分,1分)解法二作PT ⊥BC ,T 为垂足(如图2),那么四边形PTCN 为正方形. ∴ PT =CB =PN .又∠PNQ =∠PTB =90°,PB =PQ ,∴△PBT ≌△PQN .S 四边形PBCQ =S △四边形PBT +S 四边形PTCQ =S 四边形PTCQ +S △PQN =S 正方形PTCN …(2分)=CN 2=(1-x 22)2=21x 2-x 2+1∴ y =21x 2-x 2+1(0≤x <22). ……………………(1分)(3)△PCQ 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①当点P 与点A 重合,点Q 与点D 重合,这时PQ =QC ,△PCQ 是等腰三角形, 此时x =0 ……………………(1分) ②当点Q 在边DC 的延长线上,且CP =CQ 时,△PCQ 是等腰三角形(如图3) ……………………(1分) 解法一 此时,QN =PM =x 22,CP =2-x ,CN =22CP =1-x 22. ∴CQ =QN -CN =x 22-(1-x 22)=x 2-1. 当2-x =x 2-1时,得x =1. ……………………(1分) 解法二 此时∠CPQ =21∠PCN =22.5°,∠APB =90°-22.5°=67.5°, ∠ABP =180°-(45°+67.5°)=67.5°,得∠APB =∠ABP ,∴ AP =AB =1,∴ x =1. ……………………(1分)上海市2003年初中毕业高中招生统一考试2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1,弧AC是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的一段弧。

上海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试题附答案)

上海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试题附答案)

上海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2001年上海市数学中考27.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且AD =5,AB =DC =2. (1)如图8,P 为AD 上的一点,满足∠BPC =∠A .图8①求证;△ABP ∽△DPC ②求AP 的长.(2)如果点P 在AD 边上移动(点P 与点A 、D 不重合),且满足∠BPE =∠A ,PE 交直线BC 于点E ,同时交直线DC 于点Q ,那么①当点Q 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设AP =x ,CQ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②当CE =1时,写出AP 的长(不必写出解题过程).27.(1)①证明:∵ ∠ABP =180°-∠A -∠APB ,∠DPC =180°-∠BPC -∠APB ,∠BPC =∠A ,∴ ∠ABP =∠DPC .∵ 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CD ,∴ ∠A =∠D .∴ △ABP ∽△DPC .②解:设AP =x ,则DP =5-x ,由△ABP ∽△DPC ,得DCPD AP AB =,即252xx -=,解得x 1=1,x 2=4,则AP 的长为1或4.(2)①解:类似(1)①,易得△ABP ∽△DPQ ,∴ DQ AP PD AB =.即yxx +=-252,得225212-+-=x x y ,1<x <4.②AP=2或AP=3-5.(题27是一道涉及动量与变量的考题,其中(1)可看作(2)的特例,故(2)的推断与证明均可借鉴(1)的思路.这是一种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模仿即借鉴、套用,创造即灵活变化,这是中学生学数学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世上的万事万物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质的区别,模仿的关键是发现联系,创造的关键是发现区别,并找到应付新问题的途径.)上海市2002年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文化考试27.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在对角线AC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另一边与射线DC相交于点Q.图5图6图7 探究:设A、P两点间的距离为x.(1)当点Q在边CD上时,线段PQ与线段PB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结论;(2)当点Q在边CD上时,设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当点P在线段AC上滑动时,△PCQ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的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图5、图6、图7的形状大小相同,图5供操作、实验用,图6和图7备用)五、(本大题只有1题,满分12分,(1)、(2)、(3)题均为4分)27.图1 图2 图3(1)解:PQ =PB ……………………(1分) 证明如下:过点P 作MN ∥BC ,分别交AB 于点M ,交CD 于点N ,那么四边形AMND 和四边形BCNM 都是矩形,△AMP 和△CNP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 NP =NC =MB . ……………………(1分) ∵ ∠BPQ =90°,∴ ∠QPN +∠BPM =90°.而∠BPM +∠PBM =90°,∴ ∠QPN =∠PBM . ……………………(1分) 又∵ ∠QNP =∠PMB =90°,∴ △QNP ≌△PMB . ……………………(1分) ∴ PQ =PB . (2)解法一由(1)△QNP ≌△PMB .得NQ =MP . ∵ AP =x ,∴ AM =MP =NQ =DN =x 22,BM =PN =CN =1-x 22, ∴ CQ =CD -DQ =1-2·x 22=1-x 2. 得S △PBC =21BC ·BM =21×1×(1-x 22)=21-42x . ………………(1分) S △PCQ =21CQ ·PN =21×(1-x 2)(1-x 22)=21-x 423+21x 2(1分) S 四边形PBCQ =S △PBC +S △PCQ =21x 2-x 2+1. 即 y =21x 2-x 2+1(0≤x <22). ……………………(1分,1分)解法二作PT ⊥BC ,T 为垂足(如图2),那么四边形PTCN 为正方形.∴ PT =CB =PN .又∠PNQ =∠PTB =90°,PB =PQ ,∴△PBT ≌△PQN .S 四边形PBCQ =S △四边形PBT +S 四边形PTCQ =S 四边形PTCQ +S △PQN =S 正方形PTCN …(2分)=CN 2=(1-x 22)2=21x 2-x 2+1 ∴ y =21x 2-x 2+1(0≤x <22). ……………………(1分)(3)△PCQ 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①当点P 与点A 重合,点Q 与点D 重合,这时PQ =QC ,△PCQ 是等腰三角形, 此时x =0 ……………………(1分) ②当点Q 在边DC 的延长线上,且CP =CQ 时,△PCQ 是等腰三角形(如图3) ……………………(1分) 解法一 此时,QN =PM =x 22,CP =2-x ,CN =22CP =1-x 22. ∴ CQ =QN -CN =x 22-(1-x 22)=x 2-1. 当2-x =x 2-1时,得x =1. ……………………(1分) 解法二 此时∠CPQ =21∠PCN =22.5°,∠APB =90°-22.5°=67.5°, ∠ABP =180°-(45°+67.5°)=67.5°,得∠APB =∠ABP ,∴ AP =AB =1,∴ x =1. ……………………(1分)上海市2003年初中毕业高中招生统一考试2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1,弧AC是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的一段弧。

上海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试题附答案)

上海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试题附答案)

上海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2001年上海市数学中考27.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且AD =5,AB =DC =2. (1)如图8,P 为AD 上的一点,满足∠BPC =∠A .图8①求证;△ABP ∽△DPC ②求AP 的长.(2)如果点P 在AD 边上移动(点P 与点A 、D 不重合),且满足∠BPE =∠A ,PE 交直线BC 于点E ,同时交直线DC 于点Q ,那么①当点Q 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设AP =x ,CQ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②当CE =1时,写出AP 的长(不必写出解题过程).27.(1)①证明:∵ ∠ABP =180°-∠A -∠APB ,∠DPC =180°-∠BPC -∠APB ,∠BPC =∠A ,∴ ∠ABP =∠DPC .∵ 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CD ,∴ ∠A =∠D .∴ △ABP ∽△DPC .②解:设AP =x ,则DP =5-x ,由△ABP ∽△DPC ,得DCPD AP AB =,即252xx -=,解得x 1=1,x 2=4,则AP 的长为1或4.(2)①解:类似(1)①,易得△ABP ∽△DPQ ,∴ DQ AP PD AB =.即yxx +=-252,得225212-+-=x x y ,1<x <4.②AP=2或AP=3-5.(题27是一道涉及动量与变量的考题,其中(1)可看作(2)的特例,故(2)的推断与证明均可借鉴(1)的思路.这是一种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模仿即借鉴、套用,创造即灵活变化,这是中学生学数学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世上的万事万物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质的区别,模仿的关键是发现联系,创造的关键是发现区别,并找到应付新问题的途径.)上海市2002年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文化考试27.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在对角线AC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另一边与射线DC相交于点Q.图567 探究:设A、P两点间的距离为x.(1)当点Q在边CD上时,线段PQ与线段PB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结论;(2)当点Q在边CD上时,设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当点P在线段AC上滑动时,△PCQ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的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图5、图6、图7的形状大小相同,图5供操作、实验用,图6和图7备用)五、(本大题只有1题,满分12分,(1)、(2)、(3)题均为4分)27.图1 图2 图3(1)解:PQ =PB ……………………(1分) 证明如下:过点P 作MN ∥BC ,分别交AB 于点M ,交CD 于点N ,那么四边形AMND 和四边形BCNM 都是矩形,△AMP 和△CNP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 NP =NC =MB . ……………………(1分) ∵ ∠BPQ =90°,∴ ∠QPN +∠BPM =90°.而∠BPM +∠PBM =90°,∴ ∠QPN =∠PBM . ……………………(1分) 又∵ ∠QNP =∠PMB =90°,∴ △QNP ≌△PMB . ……………………(1分) ∴ PQ =PB . (2)解法一由(1)△QNP ≌△PMB .得NQ =MP . ∵ AP =x ,∴ AM =MP =NQ =DN =x 22,BM =PN =CN =1-x 22, ∴ CQ =CD -DQ =1-2·x 22=1-x 2. 得S △PBC =21BC ·BM =21×1×(1-x 22)=21-42x . ………………(1分) S △PCQ =21CQ ·PN =21×(1-x 2)(1-x 22)=21-x 423+21x 2(1分) S 四边形PBCQ =S △PBC +S △PCQ =21x 2-x 2+1. 即 y =21x 2-x 2+1(0≤x <22). ……………………(1分,1分)解法二作PT ⊥BC ,T 为垂足(如图2),那么四边形PTCN 为正方形.∴ PT =CB =PN .又∠PNQ =∠PTB =90°,PB =PQ ,∴△PBT ≌△PQN .S 四边形PBCQ =S △四边形PBT +S 四边形PTCQ =S 四边形PTCQ +S △PQN =S 正方形PTCN (2分)=CN 2=(1-x 22)2=21x 2-x 2+1 ∴ y =21x 2-x 2+1(0≤x <22). ……………………(1分)(3)△PCQ 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①当点P 与点A 重合,点Q 与点D 重合,这时PQ =QC ,△PCQ 是等腰三角形, 此时x =0 ……………………(1分) ②当点Q 在边DC 的延长线上,且CP =CQ 时,△PCQ 是等腰三角形(如图3) ……………………(1分) 解法一 此时,QN =PM =x 22,CP =2-x ,CN =22CP =1-x 22. ∴ CQ =QN -CN =x 22-(1-x 22)=x 2-1. 当2-x =x 2-1时,得x =1. ……………………(1分) 解法二 此时∠CPQ =21∠PCN =22.5°,∠APB =90°-22.5°=67.5°, ∠ABP =180°-(45°+67.5°)=67.5°,得∠APB =∠ABP ,∴ AP =AB =1,∴ x =1. ……………………(1分)上海市2003年初中毕业高中招生统一考试2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1,弧AC是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的一段弧。

上海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

上海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

上海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2001年上海市数学中考27.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且AD =5,AB =DC =2.(1)如图8,P 为AD 上的一点,满足∠BPC =∠A .图8①求证;△ABP ∽△DPC②求AP 的长.(2)如果点P 在AD 边上移动(点P 与点A 、D 不重合),且满足∠BPE =∠A ,PE 交直线BC 于点E ,同时交直线DC 于点Q ,那么①当点Q 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设AP =x ,CQ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②当CE =1时,写出AP 的长(不必写出解题过程).27.(1)①证明:∵ ∠ABP =180°-∠A -∠APB ,∠DPC =180°-∠BPC -∠APB ,∠BPC =∠A ,∴ ∠ABP =∠DPC .∵ 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CD ,∴ ∠A =∠D .∴ △ABP ∽△DPC . ②解:设AP =x ,则DP =5-x ,由△ABP ∽△DPC ,得DCPD AP AB =,即252x x -=,解得x 1=1,x 2=4,则AP 的长为1或4.(2)①解:类似(1)①,易得△ABP ∽△DPQ ,∴ DQ AP PD AB =.即y x x +=-252,得225212-+-=x x y ,1<x <4. ②AP =2或AP =3-5.(题27是一道涉及动量与变量的考题,其中(1)可看作(2)的特例,故(2)的推断与证明均可借鉴(1)的思路.这是一种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模仿即借鉴、套用,创造即灵活变化,这是中学生学数学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世上的万事万物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质的区别,模仿的关键是发现联系,创造的关键是发现区别,并找到应付新问题的途径.)上海市2002年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文化考试27.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在对角线AC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另一边与射线DC相交于点Q.图5图6图7探究:设A、P两点间的距离为x.(1)当点Q在边CD上时,线段PQ与线段PB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结论;(2)当点Q在边CD上时,设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当点P在线段AC上滑动时,△PCQ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的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图5、图6、图7的形状大小相同,图5供操作、实验用,图6和图7备用)五、(本大题只有1题,满分12分,(1)、(2)、(3)题均为4分)27.图1 图2 图3(1)解:PQ =PB ……………………(1分) 证明如下:过点P 作MN ∥BC ,分别交AB 于点M ,交CD 于点N ,那么四边形AMND 和四边形BCNM 都是矩形,△AMP 和△CNP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 NP =NC =MB . ……………………(1分) ∵ ∠BPQ =90°,∴ ∠QPN +∠BPM =90°.而∠BPM +∠PBM =90°,∴ ∠QPN =∠PBM . ……………………(1分) 又∵ ∠QNP =∠PMB =90°,∴ △QNP ≌△PMB . ……………………(1分) ∴ PQ =PB .(2)解法一由(1)△QNP ≌△PMB .得NQ =MP .∵ AP =x ,∴ AM =MP =NQ =DN =x 22,BM =PN =CN =1-x 22, ∴ CQ =CD -DQ =1-2·x 22=1-x 2. 得S △PBC =21BC ·BM =21×1×(1-x 22)=21-42x . ………………(1分) S △PCQ =21CQ ·PN =21×(1-x 2)(1-x 22)=21-x 423+21x 2 (1分) S 四边形PBCQ =S △PBC +S △PCQ =21x 2-x 2+1. 即 y =21x 2-x 2+1(0≤x <22). ……………………(1分,1分) 解法二作PT ⊥BC ,T 为垂足(如图2),那么四边形PTCN 为正方形.∴ PT =CB =PN .又∠PNQ =∠PTB =90°,PB =PQ ,∴△PBT ≌△PQN .S 四边形PBCQ =S △四边形PBT +S 四边形PTCQ =S 四边形PTCQ +S △PQN =S 正方形PTCN…(2分)=CN 2=(1-x 22)2=21x 2-x 2+1∴ y =21x 2-x 2+1(0≤x <22). ……………………(1分)(3)△PCQ 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①当点P 与点A 重合,点Q 与点D 重合,这时PQ =QC ,△PCQ 是等腰三角形,此时x =0 ……………………(1分) ②当点Q 在边DC 的延长线上,且CP =CQ 时,△PCQ 是等腰三角形(如图3)……………………(1分) 解法一 此时,QN =PM =x 22,CP =2-x ,CN =22CP =1-x 22. ∴ CQ =QN -CN =x 22-(1-x 22)=x 2-1. 当2-x =x 2-1时,得x =1. ……………………(1分) 解法二 此时∠CPQ =21∠PCN =°,∠APB =90°-°=°, ∠ABP =180°-(45°+°)=°,得∠APB =∠ABP ,∴ AP =AB =1,∴ x =1. ……………………(1分)上海市2003年初中毕业高中招生统一考试27.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 =1,弧AC 是点B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的圆的一段弧。

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

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

中考数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2分)1.如图,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D、E、F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则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为()A.2:1B.3:1C.4:3D.3:22.已知m3=n4,那么下列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A.4m=3n B.3m=4n C.m=4n D.mn=123.在正方形网格中,△ABC的位置如图所示,则tanB的值为()A.1B.√22C.√3D.√334.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与它的一边相外切的圆的周长相等,当这个圆按箭头方向从某一位置沿等边三角形的三边做无滑动旋转,直至回到原出发位置时,则这个圆共转了()A.4圈B.3圈C.5圈D.3.5圈二、填空题(共24分)5.如图,矩形EFGO的两边在坐标轴上,点O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以y轴上的某一点为位似中心,作位似图形ABCD,且点B、F的坐标分别为(-4,4)、(2,1)则位似中心的坐标为()。

(x<0)图象上的点,过点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是函数y=kxA作y轴的垂线交y轴于点B,点C在x轴上,若△ABC的面积为1,则k的值为()。

三、解答题7.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我们把以格点间连线为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图中的△ABC是格点三角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B的坐标为(﹣1,﹣1)。

(1)把△ABC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A1B1C1,画出△A1B1C1的图形并写出点B1的坐标;(2)把△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2B2C,画出△A2B2C 的图形并写出点B2的坐标;(3)把△ABC以点A为位似中心放大,使放大前后对应边长的比为1:2,画出△AB3C3的图形。

8.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M是BC的中点,DE⊥AM于点E。

(1)求证:△ADE∽△MAB;(2)求DE的长。

9.如图,把正方形ABCD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正方形AEFG,边FG 与BC交于点H.求证:HG=HB.10.已知△ABC和△DEF中,有ABDE =BCEF=CAFD=23,且△DEF和△ABC的周长之差为15厘米,求△ABC和△DEF的周长。

上海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试题附答案

上海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试题附答案

上海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试题附答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上海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2001年上海市数学中考27.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且AD =5,AB =DC =2. (1)如图8,P 为AD 上的一点,满足∠BPC =∠A .图8①求证;△ABP ∽△DPC ②求AP 的长.(2)如果点P 在AD 边上移动(点P 与点A 、D 不重合),且满足∠BPE =∠A ,PE 交直线BC 于点E ,同时交直线DC 于点Q ,那么①当点Q 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设AP =x ,CQ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②当CE =1时,写出AP 的长(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27.(1)①证明:∵ ∠ABP =180°-∠A -∠APB ,∠DPC =180°-∠BPC -∠APB ,∠BPC =∠A ,∴ ∠ABP =∠DPC .∵ 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CD ,∴ ∠A =∠D .∴ △ABP ∽△DPC .②解:设AP =x ,则DP =5-x ,由△ABP ∽△DPC ,得DCPD AP AB =,即252xx -=,解得x 1=1,x 2=4,则AP 的长为1或4.(2)①解:类似(1)①,易得△ABP ∽△DPQ ,∴DQ AP PD AB =.即yxx +=-252,得225212-+-=x x y ,1<x <4.②AP =2或AP =3-5.(题27是一道涉及动量与变量的考题,其中(1)可看作(2)的特例,故(2)的推断与证明均可借鉴(1)的思路.这是一种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模仿即借鉴、套用,创造即灵活变化,这是中学生学数学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世上的万事万物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质的区别,模仿的关键是发现联系,创造的关键是发现区别,并找到应付新问题的途径.)上海市2002年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文化考试27.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 在对角线AC 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 ,另一边与射线DC 相交于点Q .图5图6图7探究:设A 、P 两点间的距离为x .(1)当点Q 在边CD 上时,线段PQ 与线段PB 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结论;(2)当点Q 在边CD 上时,设四边形PBCQ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当点P 在线段AC 上滑动时,△PCQ 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 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 的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图5、图6、图7的形状大小相同,图5供操作、实验用,图6和图7备用) 五、(本大题只有1题,满分12分,(1)、(2)、(3)题均为4分) 27.图1 图2 图3(1)解:PQ =PB ……………………(1分) 证明如下:过点P 作MN ∥BC ,分别交AB 于点M ,交CD 于点N ,那么四边形AMND 和四边形BCNM 都是矩形,△AMP 和△CNP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 NP =NC =MB . ……………………(1分)∵ ∠BPQ =90°,∴ ∠QPN +∠BPM =90°.而∠BPM +∠PBM =90°,∴ ∠QPN =∠PBM . ……………………(1分) 又∵ ∠QNP =∠PMB =90°,∴ △QNP ≌△PMB . ……………………(1分) ∴ PQ =PB . (2)解法一由(1)△QNP ≌△PMB .得NQ =MP . ∵ AP =x ,∴ AM =MP =NQ =DN =x 22,BM =PN =CN =1-x 22, ∴ CQ =CD -DQ =1-2·x 22=1-x 2.得S △PBC =21BC ·BM =21×1×(1-x 22)=21-42x . ………………(1分) S △PCQ =21CQ ·PN =21×(1-x 2)(1-x 22)=21-x 423+21x 2(1分) S 四边形PBCQ =S △PBC +S △PCQ =21x 2-x 2+1. 即 y =21x 2-x 2+1(0≤x <22). ……………………(1分,1分) 解法二作PT ⊥BC ,T 为垂足(如图2),那么四边形PTCN 为正方形. ∴ PT =CB =PN .又∠PNQ =∠PTB =90°,PB =PQ ,∴△PBT ≌△PQN . S 四边形PBCQ =S △四边形PBT +S 四边形PTCQ =S 四边形PTCQ +S △PQN =S 正方形PTCN …(2分)=CN 2=(1-x 22)2=21x 2-x 2+1 ∴ y =21x 2-x 2+1(0≤x <22). ……………………(1分)(3)△PCQ 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①当点P 与点A 重合,点Q 与点D 重合,这时PQ =QC ,△PCQ 是等腰三角形, 此时x =0 ……………………(1分)②当点Q 在边DC 的延长线上,且CP =CQ 时,△PCQ 是等腰三角形(如图3) ……………………(1分)解法一 此时,QN =PM =x 22,CP =2-x ,CN =22CP =1-x 22. ∴ CQ =QN -CN =x 22-(1-x 22)=x 2-1.当2-x =x 2-1时,得x =1. ……………………(1分)解法二 此时∠CPQ =21∠PCN =°,∠APB =90°-°=°, ∠ABP =180°-(45°+°)=°,得∠APB =∠ABP ,∴ AP =AB =1,∴ x =1. ……………………(1分)上海市2003年初中毕业高中招生统一考试27.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 =1,弧AC 是点B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的圆的一段弧。

上海中考数学经典必做压轴题及答案

上海中考数学经典必做压轴题及答案

1.(2013虹口二模)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5分,第(3)小题5分)在Rt△ABC中,∠A=90°,AB=6,AC=8,点D为边BC的中点,DE⊥BC交边AC于点E,点P为射线AB上一动点,点Q为边AC上一动点,且∠PDQ=90°.(1)求ED、EC的长;(2)若BP=2,求CQ的长;(3)记线段PQ与线段DE的交点为点F,若△PDF为等腰三角形,求BP的长.ABECDAB CED第25题图(备用图)25.解:(1)在Rt△ABC中,∠A=90°,AB=6,AC=8 ∴BC=10……………………(1分)点D为BC的中点∴CD=5可证△ABC∽△DEC∴DE EC CDAB BC AC==,即56108DE EC==………………………………(1分)∴154DE=,254CE=……………………………………………………(2分)(2)①当点P在AB边上时,在Rt△ABC中,∠B+∠C=90°,在Rt△EDC中,∠DEC+∠C=90°,∴∠DEC=∠B∵DE⊥BC,∠PDQ=90°∴∠PDQ=∠BDE=90°∴∠BDP=∠EDQ∴△BPD∽△EQD ……………………………………………………………(1分)∴EQ DEBP BD=,即15425EQ=,∴32EQ=………………………………………………………………………(2分)∴CQ=EC-EQ194 =……………………………………………………………(1分)②当点P在AB的延长线上时,同理可得:32 EQ=,∴CQ=EC+EQ314 =…………………………………………………………(1分)(3)∵线段PQ与线段DE的交点为点F,∴点P在边AB上∵△BPD∽△EQD ∴43 BP BD PD EQ ED QD===若设BP=x ,则34E Q x=,25344CQ x=-…………………………………(1分)可得4cot cot3QPD C∠==∴∠QPD=∠C又可证∠PDE=∠CDQ ∴△PDF∽△CDQ∵△PDF为等腰三角形∴△CDQ为等腰三角形………………………(1分)①当CQ=CD时,可得:253544x-=解得:53x=………………………(1分)②当QC=QD时,过点Q作QM⊥CB于M,∴1522CM CD==,5525248CQ=⨯=∴25325448x-=,解得256x=……………………………………………(1分)③当DC=DQ时,过点D作DN⊥CQ于N,∴4545CN=⨯=,28CQ CN==∴253844x-=,解得73x=-(不合题意,舍去)…………………………(1分)∴综上所述,53BP=或256.2.已知:在梯形ABCD中,AD平行于BC,AB=DC=5,AD=3.5,sinB=4/5,点E是AB边上一点,BE=3,点P是BC边上的一动点,联结EP,作∠EPF,使得∠EPF=∠B,射线PF与AD边交于点F,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G,设BP=x,DF=y(1)求BC的长(2)试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3)联结EF,如果△PEF是等腰三角形,试求BP的长解析(1)BC=9.5 (2)y=9.5-x-x152<x<7.5 (3)分三种情况:①如果PE=PF ,如图,过F 作DC 平行线交底边于H ,则∠FHP=∠C=∠B . ∵在△PEB 与△FPH 中,∠B =∠FHP∠BEP =∠HPF PE =FP∴△PEB ≌△FPH (AAS ),∴EB=PH=3,BP=FH=DC=5;②如果PE=EF ,如图,过F 作DC 平行线交底边于H ,则∠FHP=∠C=∠B .∵在△PEB 与△FPH 中,∠B =∠FHP∠BEP =∠HPF∴△PEB ∽△FPH ,∴PE :PF=PB :FH ,又∵PE=EF ,过E 点做△EFP 的高ET ,则FP :PE=2PT :PE=2cos ∠EPF=2cos ∠B=6/5∵FH=DC=5, ∴5/6=x/5,解得x=25/6③如果PF=EF ,同理可得△PEB ∽△FPH ,∴PE :PF=PB :FH ,∵PE=EF ,过F 点做△EFP 的高FT ,则PE :PF=2PT :PF=2cos ∠EPF=2cos ∠B=6/5,∵FH=DC=5,∴5/6=5/x,解得x=6 ∴综上所述,线x=25/6或x=6。

上海十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及复习资料解析

上海十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及复习资料解析

上海十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2001年上海市数学中考27.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且AD =5,AB =DC =2. (1)如图8,P 为AD 上的一点,满足∠BPC =∠A .图8①求证;△ABP ∽△DPC ②求AP 的长.(2)如果点P 在AD 边上移动(点P 及点A 、D 不重合),且满足∠BPE =∠A ,PE 交直线BC 于点E ,同时交直线DC 于点Q ,那么①当点Q 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设AP =x ,CQ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②当CE =1时,写出AP 的长(不必写出解题过程).27.(1)①证明:∵∠ABP =180°-∠A -∠APB ,∠DPC =180°-∠BPC -∠APB ,∠BPC =∠A ,∴∠ABP =∠DPC .∵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CD ,∴∠A =∠D .∴△ABP ∽△DPC .②解:设AP =x ,则DP =5-x ,由△ABP ∽△DPC ,得DCPDAP AB =,即252x x -=,解得x 1=1,x 2=4,则AP 的长为1或4.(2)①解:类似(1)①,易得△ABP ∽△DPQ ,∴DQAPPDAB =.即y xx +=-252,得225212-+-=x x y ,1<x <4.②AP =2或AP =3-5.(题27是一道涉及动量及变量的考题,其中(1)可看作(2)的特例,故(2)的推断及证明均可借鉴(1)的思路.这是一种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模仿即借鉴、套用,创造即灵活变化,这是中学生学数学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世上的万事万物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质的区别,模仿的关键是发现联系,创造的关键是发现区别,并找到应付新问题的途径.)上海市2002年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文化考试27.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 在对角线AC 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 ,另一边及射线DC 相交于点Q .图1 图2 图3探究:设A 、P 两点间的距离为x .(1)当点Q 在边CD 上时,线段PQ 及线段PB 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结论;(2)当点Q 在边CD 上时,设四边形PBCQ 的面积为y ,求y 及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当点P 在线段AC 上滑动时,△PCQ 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 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 的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五、(本大题只有1题,满分12分,(1)、(2)、(3)题均为4分) 27.图1 图2 图3(1)解:PQ =PB ……………………(1分) 证明如下:过点P 作MN ∥BC ,分别交AB 于点M ,交CD 于点N ,那么四边形AMND 和四边形BCNM 都是矩形,△AMP 和△CNP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 NP =NC =MB . ……………………(1分) ∵ ∠BPQ =90°,∴ ∠QPN +∠BPM =90°.而∠BPM +∠PBM =90°,∴ ∠QPN =∠PBM . ……………………(1分) 又∵ ∠QNP =∠PMB =90°,∴ △QNP ≌△PMB . ……………………(1分) ∴ PQ =PB . (2)解法一由(1)△QNP ≌△PMB .得NQ =MP . ∵ AP =x ,∴ AM =MP =NQ =DN =x 22,BM =PN =CN =1-x 22, ∴ CQ =CD -DQ =1-2·x 22=1-x 2.得S △PBC =21BC ·BM =21×1×(1-x 22)=21-42x . ………………(1分) S △PCQ =21CQ ·PN =21×(1-x 2)(1-x 22)=21-x 423+21x 2 (1分) S 四边形PBCQ =S △PBC +S △PCQ =21x 2-x 2+1.即 y =21x 2-x 2+1(0≤x <22). ……………………(1分,1分)解法二作PT ⊥BC ,T 为垂足(如图2),那么四边形PTCN 为正方形. ∴ PT =CB =PN .又∠PNQ =∠PTB =90°,PB =PQ ,∴△PBT ≌△PQN . S 四边形PBCQ =S △四边形PBT +S 四边形PTCQ =S 四边形PTCQ +S △PQN =S 正方形PTCN…(2分)=CN 2=(1-x 22)2=21x 2-x 2+1 ∴ y =21x 2-x 2+1(0≤x <22). ……………………(1分)(3)△PCQ 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①当点P 及点A 重合,点Q 及点D 重合,这时PQ =QC ,△PCQ 是等腰三角形,此时x =0 ……………………(1分) ②当点Q 在边DC 的延长线上,且CP =CQ 时,△PCQ 是等腰三角形(如图3)……………………(1分) 解法一 此时,QN =PM =x22,CP =2-x ,CN =22CP =1-x 22.∴CQ =QN -CN =x 22-(1-x 22)=x 2-1. 当2-x =x 2-1时,得x =1. ……………………(1分)解法二此时∠CPQ=21∠PCN=22.5°,∠APB=90°-22.5°=67.5°,∠ABP=180°-(45°+67.5°)=67.5°,得∠APB=∠ABP,∴AP=AB=1,∴x=1.……………………(1分)上海市2003年初中毕业高中招生统一考试2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1,弧AC是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的一段弧。

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二次函数的综合

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二次函数的综合

一、二次函数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已知抛物线2(0)y ax bx c a =++≠的对称轴为直线1x =-,且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其中(1,0)A ,(0,3)C .(1)若直线y mx n =+经过B 、C 两点,求直线BC 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1x =-上找一点M ,使点M 到点A 的距离与到点C 的距离之和最小,求出点M 的坐标;(3)设点P 为抛物线的对称轴1x =-上的一个动点,求使BPC ∆为直角三角形的点P 的坐标.【答案】(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3y x x =--+,直线的解析式为3y x .(2)(1,2)M -;(3)P 的坐标为(1,2)--或(1,4)-或317(+-或317()--. 【解析】分析:(1)先把点A ,C 的坐标分别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到a 和b ,c 的关系式,再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可得a 和b 的关系,再联立得到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 ,b ,c 的值即可得到抛物线解析式;把B 、C 两点的坐标代入直线y=mx+n ,解方程组求出m 和n 的值即可得到直线解析式;(2)设直线BC 与对称轴x=-1的交点为M ,此时MA+MC 的值最小.把x=-1代入直线y=x+3得y 的值,即可求出点M 坐标;(3)设P (-1,t ),又因为B (-3,0),C (0,3),所以可得BC 2=18,PB 2=(-1+3)2+t 2=4+t 2,PC 2=(-1)2+(t-3)2=t 2-6t+10,再分三种情况分别讨论求出符合题意t 值即可求出点P 的坐标.详解:(1)依题意得:1203b a a b c c ⎧-=-⎪⎪++=⎨⎪=⎪⎩,解得:123a b c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3y x x =--+.∵对称轴为1x =-,且抛物线经过()1,0A ,∴把()3,0B -、()0,3C 分别代入直线y mx n =+,得303m n n -+=⎧⎨=⎩,解之得:13m n =⎧⎨=⎩, ∴直线y mx n =+的解析式为3y x =+.(2)直线BC 与对称轴1x =-的交点为M ,则此时MA MC +的值最小,把1x =-代入直线3y x =+得2y =,∴()1,2M -.即当点M 到点A 的距离与到点C 的距离之和最小时M 的坐标为()1,2-. (注:本题只求M 坐标没说要求证明为何此时MA MC +的值最小,所以答案未证明MA MC +的值最小的原因).(3)设()1,P t -,又()3,0B -,()0,3C ,∴218BC =,()2222134PB t t =-++=+,()()222213610PC t t t =-+-=-+, ①若点B 为直角顶点,则222BC PB PC +=,即:22184610t t t ++=-+解得:2t =-,②若点C 为直角顶点,则222BC PC PB +=,即:22186104t t t +-+=+解得:4t =,③若点P 为直角顶点,则222PB PC BC +=,即:22461018t t t ++-+=解得: 1317t +=2317t -=. 综上所述P 的坐标为()1,2--或()1,4-或3171,2⎛+- ⎝⎭或3171,2⎛- ⎝⎭.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利用轴对称性质确定线段的最小长度、难度不是很大,是一道不错的中考压轴题.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定义直线y=ax-a 为抛物线y=ax 2+bx+c (a 、b 、c 为常数,a≠0)的“衍生直线”;有一个顶点在抛物线上,另有一个顶点在y 轴上的三角形为其“衍生三角形”.已知抛物线233333y x x =--+“衍生直线”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x 轴负半轴交于点C .(1)填空:该抛物线的“衍生直线”的解析式为 ,点A 的坐标为 ,点B 的坐标为 ;(2)如图,点M 为线段CB 上一动点,将△ACM 以AM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翻折,点C 的对称点为N ,若△AMN 为该抛物线的“衍生三角形”,求点N 的坐标;(3)当点E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运动时,在该抛物线的“衍生直线”上,是否存在点F ,使得以点A 、C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E 、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2323y=;(-2,231,0); (2)N 点的坐标为(0,3-3),(0,23+3);(3)E (-1,43F (023)或E (-1,43),F (-4103) 【解析】【分析】(1)由抛物线的“衍生直线”知道二次函数解析式的a 即可;(2)过A 作AD ⊥y 轴于点D ,则可知AN=AC ,结合A 点坐标,则可求出ON 的长,可求出N 点的坐标;(3)分别讨论当AC 为平行四边形的边时,当AC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求出满足条件的E 、F 坐标即可【详解】(1)∵2234323y x x =-+a=233-,则抛物线的“衍生直线”的解析式为2323y=; 联立两解析式求交点2234323332323y=y x x ⎧=--+⎪⎪⎨⎪⎪⎩,解得x=-2y=23⎧⎪⎨⎪⎩x=1y=0⎧⎨⎩, ∴A (-2,3B (1,0);(2)如图1,过A 作AD ⊥y 轴于点D ,在223432333y x x =--+中,令y=0可求得x= -3或x=1, ∴C (-3,0),且A (-2,23),∴AC=22-++2133=(23)()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N=AC=13,∵△AMN 为该抛物线的“衍生三角形”,∴N 在y 轴上,且AD=2,在Rt △AND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DN=22AN -AD =13-4=3,∵OD=23,∴ON=23-3或ON=23+3,∴N 点的坐标为(0,23-3),(0,23+3);(3)①当AC 为平行四边形的边时,如图2 ,过F 作对称轴的垂线FH ,过A 作AK ⊥x 轴于点K ,则有AC ∥EF 且AC=EF ,∴∠ ACK=∠ EFH ,在△ ACK 和△ EFH 中ACK=EFH AKC=EHF AC=EF ∠∠⎧⎪∠∠⎨⎪⎩∴△ ACK ≌△ EFH ,∴FH=CK=1,HE=AK=23∵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 F 点的横坐标为0或-2,∵点F 在直线AB 上,∴当F 点的横坐标为0时,则F (0,233),此时点E 在直线AB 下方, ∴E 到y 轴的距离为EH-OF=32343,即E 的纵坐标为43∴ E(-1,-433);当F点的横坐标为-2时,则F与A重合,不合题意,舍去;②当AC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 C(-3,0),且A(-2,23),∴线段AC的中点坐标为(-2.5,3),设E(-1,t),F(x,y),则x-1=2×(-2.5),y+t=23,∴x= -4,y=23-t,23-t=-233×(-4)+233,解得t=43-3,∴E(-1,43-3),F(-4,1033);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F,此时E(-1,-433)、(0,233)或E(-1,43 -3),F(-4,1033)【点睛】本题是对二次函数的综合知识考查,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几何图形及辅助线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属于压轴题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以A(﹣1,4)为顶点,且过点B(2,﹣5)(1)求该函数的关系式;(2)求该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3)将该函数图象向右平移,当图象经过原点时,A、B两点随图象移至A′、B′,求△O A′B′的面积.【答案】(1)y=﹣x2﹣2x+3;(2)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3,0),(1,0)(3)15.【解析】【分析】(1)已知了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可用顶点式设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然后将B 点坐标代入,即可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函数解析式,令x=0,可求得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令y=0,可求得抛物线与x轴交点坐标;(3)由(2)可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分别在原点两侧,由此可求出当抛物线与x轴负半轴的交点平移到原点时,抛物线平移的单位,由此可求出A′、B′的坐标.由于△OA′B′不规则,可用面积割补法求出△OA′B′的面积.【详解】(1)设抛物线顶点式y=a(x+1)2+4,将B(2,﹣5)代入得:a=﹣1,∴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x+1)2+4=﹣x2﹣2x+3;(2)令x=0,得y=3,因此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为:(0,3),令y=0,﹣x2﹣2x+3=0,解得:x1=﹣3,x2=1,即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3,0),(1,0);(3)设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M、N(M在N的左侧),由(2)知:M(﹣3,0),N(1,0),当函数图象向右平移经过原点时,M与O重合,因此抛物线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故A'(2,4),B'(5,﹣5),∴S△OA′B′=12×(2+5)×9﹣12×2×4﹣12×5×5=15.【点睛】本题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图形面积的求法等知识.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的求解方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求解方法等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2x+c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D是该抛物线的顶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直线AC的解析式;(2)请在y轴上找一点M,使△BDM的周长最小,求出点M的坐标;(3)试探究:在拋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点A,P,C为顶点,AC为直角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直线AC的解析式为y=3x+3;(2)点M的坐标为(0,3);(3)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73,209)或(103,﹣139),【解析】分析:(1)设交点式y=a(x+1)(x-3),展开得到-2a=2,然后求出a即可得到抛物线解析式;再确定C(0,3),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AC的解析式;(2)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确定D的坐标为(1,4),作B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B′,连接DB′交y轴于M,如图1,则B′(-3,0),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此时MB+MD的值最小,则此时△BDM的周长最小,然后求出直线DB′的解析式即可得到点M的坐标;(3)过点C作AC的垂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P,如图2,利用两直线垂直一次项系数互为负倒数设直线PC的解析式为y=-13x+b,把C点坐标代入求出b得到直线PC的解析式为y=-13x+3,再解方程组223133y x xy x⎧-++⎪⎨-+⎪⎩==得此时P点坐标;当过点A作AC的垂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P时,利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出此时P点坐标.详解:(1)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x﹣3),即y=ax2﹣2ax﹣3a,∴﹣2a=2,解得a=﹣1,∴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当x=0时,y=﹣x2+2x+3=3,则C(0,3),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px+q,把A(﹣1,0),C(0,3)代入得3p qq-+=⎧⎨=⎩,解得33pq=⎧⎨=⎩,∴直线AC的解析式为y=3x+3;(2)∵y=﹣x2+2x+3=﹣(x﹣1)2+4,∴顶点D的坐标为(1,4),作B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B′,连接DB′交y轴于M,如图1,则B′(﹣3,0),∵MB=MB′,∴MB+MD=MB′+MD=DB′,此时MB+MD的值最小,而BD的值不变,∴此时△BDM的周长最小,易得直线DB′的解析式为y=x+3,当x=0时,y=x+3=3,∴点M的坐标为(0,3);(3)存在.过点C作AC的垂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P,如图2,∵直线AC的解析式为y=3x+3,∴直线PC的解析式可设为y=﹣13x+b,把C(0,3)代入得b=3,∴直线PC的解析式为y=﹣13x+3,解方程组223133y x xy x⎧-++⎪⎨-+⎪⎩==,解得3xy=⎧⎨=⎩或73209xy⎧=⎪⎪⎨⎪=⎪⎩,则此时P点坐标为(73,209);过点A作AC的垂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P,直线PC的解析式可设为y=﹣x+b,把A(﹣1,0)代入得13+b=0,解得b=﹣13,∴直线PC的解析式为y=﹣13x﹣13,解方程组2231133y x x y x ⎧-++⎪⎨--⎪⎩==,解得10x y =-⎧⎨=⎩或103139x y ⎧=⎪⎪⎨⎪=-⎪⎩,则此时P 点坐标为(103,﹣139).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为(73,209)或(103,﹣139).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二次函数的性质;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理解两直线垂直时一次项系数的关系,通过解方程组求把两函数的交点坐标;理解坐标与图形性质,会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最短路径问题;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5.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y =kx +b (k <0,b >0),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直线CD 与x 轴交于点C 、与y 轴交于点D .若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1k(x +b ),则称直线CD 为直线AB 的”姊线”,经过点A 、B 、C 的抛物线称为直线AB 的“母线”.(1)若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3x +6,求AB 的”姊线”CD 的解析式为: (直接填空);(2)若直线AB 的”母线”解析式为:2142y x x =-+,求AB 的”姊线”CD 的解析式; (3)如图2,在(2)的条件下,点P 为第二象限”母线”上的动点,连接OP ,交”姊线”CD 于点Q ,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PQ 与OQ 的比值为y ,求y 与m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y 的最大值;(4)如图3,若AB 的解析式为:y =mx +3(m <0),AB 的“姊线”为CD ,点G 为AB 的中点,点H 为CD 的中点,连接OH ,若GH =5,请直接写出AB 的”母线”的函数解析式.【答案】(1)1(6)3y x =+;(2)(2,0)、(0,4)、(﹣4,0);(3)当m =﹣32,y 最大值为338;(4)y =x 2﹣2x ﹣3.【解析】【分析】(1)由k ,b 的值以及”姊线”的定义即可求解;(2)令x =0,得y 值,令y =0,得x 值,即可求得点A 、B 、C 的坐标,从而求得直线CD 的表达式;(3)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则点P (m ,n ),n =﹣12m 2﹣m+4, 从而求得直线OP 的表达式,将直线OP 和CD 表达式联立并解得点Q 坐标, 由此求得P Q y y ,从而求得y =﹣12m 2﹣32m+3,故当m =﹣32,y 最大值为338; (4)由直线AB 的解析式可得AB 的“姊线”CD 的表达式y =﹣1m(x+3),令x =0,得 y 值,令y =0,得x 值,可得点C 、D 的坐标,由此可得点H 坐标,同理可得点G 坐标, 由勾股定理得:m 值,即可求得点A 、B 、C 的坐标,从而得到 “母线”函数的表达式.【详解】(1)由题意得:k =﹣3,b =6, 则答案为:y =13(x+6); (2)令x =0,则y =4,令y =0,则x =2或﹣4,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2,0)、(0,4)、(﹣4,0),则直线CD 的表达式为:y =12(x+4)=12x+2; (3)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则点P (m ,n ),n =﹣12m 2﹣m+4, 则直线OP 的表达式为:y =n mx , 将直线OP 和CD 表达式联立得122n y x m y x ⎧=⎪⎪⎨⎪=+⎪⎩, 解得:点Q (2438m m m --+,222838m m m m +-+-) 则P Q y y =﹣12m 2﹣32m+4, y =1P Q P Q Q y y y PQ OQ y y -==-=﹣12m 2﹣32m+3, 当m =﹣32,y 最大值为338;(4)直线CD的表达式为:y=﹣1m(x+3),令x=0,则y=﹣3m,令y=0,则x=﹣3,故点C、D的坐标为(﹣3,0)、(0,﹣3m),则点H(﹣32,﹣32m),同理可得:点G(﹣32m,32),则GH2=(32+32m)2+(32﹣32m)2=(5)2,解得:m=﹣3(正值已舍去),则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0)、(0,3)、(﹣3,0),则“母线”函数的表达式为:y=a(x﹣1)(x+3)=a(x2﹣2x﹣3),即:﹣3a=﹣3,解得:a=1,故:“母线”函数的表达式为:y=x2﹣2x﹣3.【点睛】此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目,考查了“姊线”的定义,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掌握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如图,抛物线y=ax2+bx过点B(1,﹣3),对称轴是直线x=2,且抛物线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根据图象直接写出当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在第二象限内的抛物线上有一点P,当PA⊥BA时,求△PAB的面积.【答案】(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4x,自变量x的取值范图是0≤x≤4;(2)△PAB的面积=15.【解析】【分析】(1)将函数图象经过的点B坐标代入的函数的解析式中,再和对称轴方程联立求出待定系数a和b;(2)如图,过点B作BE⊥x轴,垂足为点E,过点P作PE⊥x轴,垂足为F,设P(x,x2-4x),证明△PFA∽△AEB,求出点P的坐标,将△PAB的面积构造成长方形去掉三个三角形的面积.【详解】(1)由题意得,322a b b a+-⎧⎪⎨-⎪⎩==,解得14a b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4x , 令y=0,得x 2-2x=0,解得x=0或4, 结合图象知,A 的坐标为(4,0),根据图象开口向上,则y≤0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x≤4;(2)如图,过点B 作BE ⊥x 轴,垂足为点E ,过点P 作PE ⊥x 轴,垂足为F ,设P (x ,x 2-4x ), ∵PA ⊥BA ∴∠PAF+∠BAE=90°, ∵∠PAF+∠FPA=90°, ∴∠FPA=∠BAE 又∠PFA=∠AEB=90° ∴△PFA ∽△AEB,∴PF AF AE BE =,即244213x x x--=-, 解得,x= −1,x=4(舍去) ∴x 2-4x=-5∴点P 的坐标为(-1,-5),又∵B 点坐标为(1,-3),易得到BP 直线为y=-4x+1 所以BP 与x 轴交点为(14,0) ∴S △PAB=115531524⨯⨯+= 【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求出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特别是利用待定系数法将两条直线表达式解出,利用点的坐标求三角形的面积是关键.7.如图,直线y=﹣x+分别与x轴、y轴交于B、C两点,点A在x轴上,∠ACB=90°,抛物线y=ax2+bx+经过A,B两点.(1)求A、B两点的坐标;(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点M是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点,过点M作MH⊥BC于点H,作MD∥y轴交BC 于点D,求△DMH周长的最大值.【答案】(1)(﹣1,0)(2)y=﹣x2+x+(3)【解析】试题分析:(1)由直线解析式可求得B、C坐标,在Rt△BOC中由三角函数定义可求得∠OCB=60°,则在Rt△AOC中可得∠ACO=30°,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得OA,则可求得A点坐标;(2)由A、B两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抛物线解析式;(3)由平行线的性质可知∠MDH=∠BCO=60°,在Rt△DMH中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到DH、MH与DM的关系,可设出M点的坐标,则可表示出DM的长,从而可表示出△DMH 的周长,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得其最大值.试题解析:(1)∵直线y=﹣x+分别与x轴、y轴交于B、C两点,∴B(3,0),C(0,),∴OB=3,OC=,∴tan∠BCO==,∴∠BCO=60°,∵∠ACB=90°,∴∠ACO=30°,∴=tan30°=,即=,解得AO=1,∴A(﹣1,0);(2)∵抛物线y=ax2+bx+经过A,B两点,∴,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3)∵MD∥y轴,MH⊥BC,∴∠MDH=∠BCO=60°,则∠DMH=30°,∴DH=DM,MH=DM,∴△DMH的周长=DM+DH+MH=DM+DM+DM=DM,∴当DM有最大值时,其周长有最大值,∵点M是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点,∴可设M(t,﹣t2+t+),则D(t,﹣t+),∴DM=﹣t2+t+),则D(t,﹣t+),∴DM=﹣t2+t+﹣(﹣t+)=﹣t2+t=﹣(t﹣)2+,∴当t=时,DM有最大值,最大值为,此时DM=×=,即△DMH周长的最大值为.考点:1、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2、待定系数法,3、三角函数的定义,4方程思想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经过点A的直线l:与y轴负半轴交于点C,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且CD=4AC.(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求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其中k,b用含a的式子表示);(2)点E是直线l上方的抛物线上的动点,若△ACE的面积的最大值为,求a的值;(3)设P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一点,点Q在抛物线上,以点A,D,P,Q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成为矩形?若能,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A(-1,0),;(2);(3)P的坐标为(1,)或(1,-4).【解析】试题分析:(1)在中,令y=0,得到,,得到A(-1,0),B(3,0),由直线l经过点A,得到,故,令,即,由于CD=4AC,故点D的横坐标为4,即有,得到,从而得出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2)过点E作EF∥y轴,交直线l于点F,设E(,),则F(,),EF==,S△ACE=S△AFE-S△CFE==,故△ACE的面积的最大值为,而△ACE的面积的最大值为,所以,解得;(3)令,即,解得,,得到D (4,5a),因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设P(1,m),然后分两种情况讨论:①若AD是矩形的一条边,②若AD是矩形的一条对角线.试题解析:(1)∵=,令y=0,得到,,∴A(-1,0),B(3,0),∵直线l经过点A,∴,,∴,令,即,∵CD=4AC,∴点D的横坐标为4,∴,∴,∴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为;(2)过点E作EF∥y轴,交直线l于点F,设E(,),则F(,),EF==,S△ACE=S△AFE-S△CFE===,∴△ACE的面积的最大值为,∵△ACE的面积的最大值为,∴,解得;(3)令,即,解得,,∴D(4,5a),∵,∴抛物线的对称轴为,设P(1,m),①若AD是矩形的一条边,则Q(-4,21a),m=21a+5a=26a,则P(1,26a),∵四边形ADPQ为矩形,∴∠ADP=90°,∴,∴,即,∵,∴,∴P1(1,);②若AD是矩形的一条对角线,则线段AD的中点坐标为(,),Q(2,),m =,则P(1,8a),∵四边形APDQ为矩形,∴∠APD=90°,∴,∴,即,∵,∴,∴P2(1,-4).综上所述,以点A、D、P、Q为顶点的四边形能成为矩形,点P的坐标为(1,)或(1,-4).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9.如图,直线y=﹣3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抛物线y=﹣x2+bx+c与直线y=c 分别交y轴的正半轴于点C和第一象限的点P,连接PB,得△PCB≌△BOA(O为坐标原点).若抛物线与x轴正半轴交点为点F,设M是点C,F间抛物线上的一点(包括端点),其横坐标为m.(1)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m 为何值时,△MAB 面积S 取得最小值和最大值?请说明理由; (3)求满足∠MPO=∠POA 的点M 的坐标.【答案】(1)点P 的坐标为(3,4),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3x+4;(2)当m=0时,S 取最小值,最小值为12;当m=3时,S 取最大值,最大值为5.(3)满足∠MPO=∠POA 的点M 的坐标为(0,4)或(247,12449).【解析】【分析】(1)代入y=c 可求出点C 、P 的坐标,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A 、B 的坐标,再由△PCB ≌△BOA 即可得出b 、c 的值,进而可得出点P 的坐标及抛物线的解析式;(2)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点F 的坐标,过点M 作ME ∥y 轴,交直线AB 于点E ,由点M 的横坐标可得出点M 、E 的坐标,进而可得出ME 的长度,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找出S=﹣12(m ﹣3)2+5,由m 的取值范围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S 的最大值及最小值;(3)分两种情况考虑:①当点M 在线段OP 上方时,由CP ∥x 轴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当点C 、M 重合时,∠MPO=∠POA ,由此可找出点M 的坐标;②当点M 在线段OP 下方时,在x 正半轴取点D ,连接DP ,使得DO=DP ,此时∠DPO=∠POA ,设点D 的坐标为(n ,0),则DO=n ,()()22304n -+-DO=DP 可求出n 的值,进而可得出点D 的坐标,由点P 、D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PD 的解析式,再联立直线PD 及抛物线的解析式成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出点M 的坐标.综上此题得解. 【详解】(1)当y=c 时,有c=﹣x 2+bx+c , 解得:x 1=0,x 2=b ,∴点C 的坐标为(0,c ),点P 的坐标为(b ,c ), ∵直线y=﹣3x+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 ∴点A 的坐标为(1,0),点B 的坐标为(0,3), ∴OB=3,OA=1,BC=c ﹣3,CP=b , ∵△PCB ≌△BOA ,∴BC=OA ,CP=OB , ∴b=3,c=4,∴点P 的坐标为(3,4),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3x+4; (2)当y=0时,有﹣x 2+3x+4=0, 解得:x 1=﹣1,x 2=4, ∴点F 的坐标为(4,0),过点M 作ME ∥y 轴,交直线AB 于点E ,如图1所示, ∵点M 的横坐标为m (0≤m≤4),∴点M 的坐标为(m ,﹣m 2+3m+4),点E 的坐标为(m ,﹣3m+3), ∴ME=﹣m 2+3m+4﹣(﹣3m+3)=﹣m 2+6m+1, ∴S=12OA•ME=﹣12m 2+3m+12=﹣12(m ﹣3)2+5, ∵﹣12<0,0≤m≤4, ∴当m=0时,S 取最小值,最小值为12;当m=3时,S 取最大值,最大值为5; (3)①当点M 在线段OP 上方时,∵CP ∥x 轴, ∴当点C 、M 重合时,∠MPO=∠POA , ∴点M 的坐标为(0,4);②当点M 在线段OP 下方时,在x 正半轴取点D ,连接DP ,使得DO=DP ,此时∠DPO=∠POA ,设点D 的坐标为(n ,0),则DO=n ,∴n 2=(n ﹣3)2+16, 解得:n=256, ∴点D 的坐标为(256,0), 设直线PD 的解析式为y=kx+a (k≠0), 将P (3,4)、D (256,0)代入y=kx+a , 342506k a k a +=⎧⎪⎨+=⎪⎩,解得:2471007k a ⎧=-⎪⎪⎨⎪=⎪⎩, ∴直线PD 的解析式为y=﹣247x+1007, 联立直线PD 及抛物线的解析式成方程组,得:2241007734y x y x x ⎧=+⎪⎨⎪=-++⎩﹣,解得:1134x y =⎧⎨=⎩,2224712449x y ⎧=⎪⎪⎨⎪=⎪⎩.∴点M 的坐标为(247,12449). 综上所述:满足∠MPO=∠POA 的点M 的坐标为(0,4)或(247,12449).【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 、c 的值;(2)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找出S=﹣(m ﹣3)2+5;(3)分点M 在线段OP 上方和点M 在线段OP 下方两种情况求出点M 的坐标.10.如图,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a≠0)经过A (﹣1,0)、B (3,0)、C (0,﹣3)三点,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设点P 是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当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最短时,求点P 的坐标;(3)点M 也是直线l 上的动点,且△MAC 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的坐标.【答案】(1)223y x x =--;(2)P (1,0);(3).【解析】试题分析:(1)直接将A 、B 、C 三点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求出待定系数即可; (2)由图知:A .B 点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那么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即为符合条件的P 点;(3)由于△MAC 的腰和底没有明确,因此要分三种情况来讨论:①MA=AC 、②MA=MC 、③AC=MC ;可先设出M 点的坐标,然后用M 点纵坐标表示△MAC 的三边长,再按上面的三种情况列式求解.试题解析:(1)将A (﹣1,0)、B (3,0)、C (0,﹣3)代入抛物线2y ax bx c=++中,得:0{9303a b c a b c c -+=++==-,解得:1{23a b c ==-=-,故抛物线的解析式:223y x x =--.(2)当P 点在x 轴上,P ,A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最短,此时x=2b a -=1,故P (1,0); (3)如图所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2b a -=1,设M (1,m ),已知A (﹣1,0)、C (0,﹣3),则:2MA =24m +,2MC =2(3)1m ++=2610m m ++,2AC =10;①若MA=MC ,则22MA MC =,得:24m +=2610m m ++,解得:m=﹣1; ②若MA=AC ,则22MA AC =,得:24m +=10,得:m=6±;③若MC=AC ,则22MC AC =,得:2610m m ++=10,得:10m =,26m =-; 当m=﹣6时,M 、A 、C 三点共线,构不成三角形,不合题意,故舍去;综上可知,符合条件的M 点,且坐标为 M (1,6)(1,6-)(1,﹣1)(1,0).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类讨论;综合题;动点型.。

上海十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上海十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上海十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2001年上海市数学中考27.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且AD =5,AB =DC =2. (1)如图8,P 为AD 上的一点,满足∠BPC =∠A .图8①求证;△ABP ∽△DPC ②求AP 的长.(2)如果点P 在AD 边上移动(点P 与点A 、D 不重合),且满足∠BPE =∠A ,PE 交直线BC 于点E ,同时交直线DC 于点Q ,那么①当点Q 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设AP =x ,CQ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②当CE =1时,写出AP 的长(不必写出解题过程).27.(1)①证明:∵∠ABP =180°-∠A -∠APB ,∠DPC =180°-∠BPC -∠APB ,∠BPC =∠A ,∴∠ABP =∠DPC .∵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CD ,∴∠A =∠D .∴△ABP ∽△DPC .②解:设AP =x ,则DP =5-x ,由△ABP ∽△DPC ,得DCPD AP AB =,即252xx -=,解得x 1=1,x 2=4,则AP 的长为1或4.(2)①解:类似(1)①,易得△ABP ∽△DPQ ,∴DQ AP PD AB =.即y xx +=-252,得225212-+-=x x y ,1<x <4. ②AP =2或AP =3-5.(题27是一道涉及动量与变量的考题,其中(1)可看作(2)的特例,故(2)的推断与证明均可借鉴(1)的思路.这是一种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模仿即借鉴、套用,创造即灵活变化,这是中学生学数学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世上的万事万物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质的区别,模仿的关键是发现联系,创造的关键是发现区别,并找到应付新问题的途径.)上海市2002年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文化考试27.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 在对角线AC 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 ,另一边与射线DC 相交于点Q .图1 图2 图3探究:设A 、P 两点间的距离为x .(1)当点Q 在边CD 上时,线段PQ 与线段PB 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结论;(2)当点Q 在边CD 上时,设四边形PBCQ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当点P 在线段AC 上滑动时,△PCQ 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 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 的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 五、(本大题只有1题,满分12分,(1)、(2)、(3)题均为4分) 27.图1 图2 图3(1)解:PQ =PB ……………………(1分)证明如下:过点P 作MN ∥BC ,分别交AB 于点M ,交CD 于点N ,那么四边形AMND 和四边形BCNM 都是矩形,△AMP 和△CNP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 NP =NC =MB . ……………………(1分) ∵ ∠BPQ =90°,∴ ∠QPN +∠BPM =90°.而∠BPM +∠PBM =90°,∴ ∠QPN =∠PBM . ……………………(1分) 又∵ ∠QNP =∠PMB =90°,∴ △QNP ≌△PMB . ……………………(1分) ∴ PQ =PB . (2)解法一由(1)△QNP ≌△PMB .得NQ =MP . ∵ AP =x ,∴ AM =MP =NQ =DN =x 22,BM =PN =CN =1-x 22, ∴ CQ =CD -DQ =1-2·x 22=1-x 2.得S △PBC =21BC ·BM =21×1×(1-x 22)=21-42x . ………………(1分) S △PCQ =21CQ ·PN =21×(1-x 2)(1-x 22)=21-x 423+21x 2 (1分) S 四边形PBCQ =S △PBC +S △PCQ =21x 2-x 2+1. 即 y =21x 2-x 2+1(0≤x <22). ……………………(1分,1分)解法二作PT ⊥BC ,T 为垂足(如图2),那么四边形PTCN 为正方形. ∴ PT =CB =PN .又∠PNQ =∠PTB =90°,PB =PQ ,∴△PBT ≌△PQN .S 四边形PBCQ =S △四边形PBT +S 四边形PTCQ =S 四边形PTCQ +S △PQN =S 正方形PTCN …(2分)=CN 2=(1-x 22)2=21x 2-x 2+1∴ y =21x 2-x 2+1(0≤x <22). ……………………(1分)(3)△PCQ 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①当点P 与点A 重合,点Q 与点D 重合,这时PQ =QC ,△PCQ 是等腰三角形, 此时x =0 ……………………(1分) ②当点Q 在边DC 的延长线上,且CP =CQ 时,△PCQ 是等腰三角形(如图3) ……………………(1分) 解法一 此时,QN =PM =x 22,CP =2-x ,CN =22CP =1-x 22. ∴CQ =QN -CN =x 22-(1-x 22)=x 2-1. 当2-x =x 2-1时,得x =1. ……………………(1分) 解法二 此时∠CPQ =21∠PCN =22.5°,∠APB =90°-22.5°=67.5°, ∠ABP =180°-(45°+67.5°)=67.5°,得∠APB =∠ABP ,∴ AP =AB =1,∴ x =1. ……………………(1分)上海市2003年初中毕业高中招生统一考试2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1,弧AC是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的一段弧。

上海市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上海市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上海市20XX 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1.(本题满分12分,第(1)小题满分3分,第(2)小题满分4分,第(3)小题满分5分)如图,已知抛物线2y x bx c =++经过()01A -,、()43B -,两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求tan ABO ∠的值;(3)过点B 作BC ⊥x 轴,垂足为点C ,点M 是抛物线上一点,直线MN 平行于y 轴交直线AB 于点N ,如果M 、N 、B 、C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N 的坐标.1.解:(1)将A (0,-1)、B (4,-3)分别代入2y x bx c =++得1,1643c b c =-⎧⎨++=-⎩, ………………………………………………………………(1分)解,得9,12b c =-=-…………………………………………………………………(1分)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912y x x =--……………………………………………(1分)(2)过点B 作BC ⊥x 轴,垂足为C ,过点A 作AH ⊥OB ,垂足为点H ………(1分)在Rt AOH ∆中,OA =1,4sin sin ,5AOH OBC ∠=∠=……………………………(1分) ∴4sin 5AH OA AOH =∠=,∴322,55OH BH OB OH ==-=, ………………(1分)在Rt ABH ∆中,4222tan 5511AH ABO BH ∠==÷=………………………………(1分) (3)直线AB 的解析式为112y x =--, ……………………………………………(1分)设点M 的坐标为29(,1)2m m m --,点N 坐标为1(,1)2m m --那么MN =2291(1)(1)422m m m m m -----=-; …………………………(1分)∵M 、N 、B 、C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MN =BC =3解方程24m m -=3得2m = ……………………………………………(1分) 解方程243m m -+=得1m =或3m =; ………………………………………(1分)所以符合题意的点N 有4个35(22),(22),(1,),(3,)22---- ……………………………………………………………………………………(1分)2.(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5分,第(3)小题满分5分)在Rt △ABC 中,∠ACB = 90°,经过点B 的直线l (l 不与直线AB 重合)与直线BC 的夹角等于∠ABC ,分别过点C 、点A 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 、点E .(1)如图1,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若AE =4,判断以C 点为圆心CD 长为半径的圆C 与直线A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当点E 在DB 延长线上时,求证:AE =2CD ;(3)记直线CE 与直线AB 相交于点F ,若56CF EF =,CD = 4,求BD 的长.2.解:(1)过点C 作CF ⊥AB ,垂足为点F. ……………………………………………(1分) ∵∠AED =90°,∠ABC =∠CBD ,∴∠ABC =∠CBD =45°,∵∠ACB =90°,∠ABC =45°,AE =4,∴CF =2,BC =1分) 又∵∠CBD =∠ABC =45°,CD ⊥l ,∴CD =2, …………………………………………(1分) ∴CD =CF =2,∴圆C 与直线AB 相切.……………………………………………………(1分) (2)证明:延长AC 交直线l 于点G . ………………………………………………(1分) ∵∠ACB = 90°,∠ABC =∠GBC ,∴∠BAC =∠BGC .∴AB = GB .…………………………………………………………………………………(1分) ∴AC = GC .…………………………………………………………………………………(1分) ∵AE ⊥l ,CD ⊥l ,∴AE ∥CD .A CDB (E )l(第25题图1)(第25题图2)ACD ElB∴12CD GC AE GA ==. …………………………………………………………………………(1分) ∴AE = 2CD . ………………………………………………………………………………(1分) (3)(I )如图1,当点E 在DB 延长线上时:过点C 作CG ∥l 交AB 于点H ,交AE 于点G ,则∠CBD =∠HCB . ∵∠ABC =∠CBD ,∴∠ABC =∠HCB .∴CH = BH .………(1分) ∵∠ACB = 90°,∴∠ABC +∠BAC =∠HCB +∠HCA = 90°. ∴∠BAC =∠HCA .∴CH = AH = BH .∵CG ∥l ,∴56CH CF BE EF ==. 设CH = 5x ,则BE = 6x ,AB = 10x .在Rt △ABE 中,8AE x ==.由(2)知AE = 2CD = 8,∴88x =,得1x =. ∴CH = 5,BE = 6,AB = 10.∵CG ∥l ,∴12HG AH BE AB ==,∴HG =3.……………………(1分) ∴CG = CH + HG = 8.易证四边形CDEG 是矩形,∴DE = CG = 8.∴2BD DE BE =-=.…………………………………………(1分) (II )如图2,当点E 在DB 上时:同理可得CH = 5,BE = 6,HG = 3.…………………………(1分) ∴2DE CG CH HG ==-=.∴BD =DE + BE = 8.…………………………………………………………………………(1分) 综上所述,BD 的长为2或8.3.已知点A (2,﹣2)和点B (﹣4,n )在抛物线y=ax 2(a ≠0)上. (1)求a 的值及点B 的坐标;(2)点P 在y 轴上,且△ABP 是以AB 为直角边的三角形,求点P 的坐标;(3)将抛物线y=ax 2(a ≠0)向右并向下平移,记平移后点A 的对应点为A ′,点B 的对应点为B ′,若四边形ABB ′A ′为正方形,求此时抛物线的表达式.(第25题图1)A CD ElGBHF B(第25题图2)A CD lGE HF【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1)把点A(2,﹣2)代入y=ax2,得到a,再把点B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解决问题.(2)求出直线AB解析式,再分别求出过点A垂直于AB的直线的解析式,过点B垂直于直线AB的解析式即可解决问题.(3)先求出点A′坐标,确定是如何平移的,再确定抛物线顶点的坐标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把点A(2,﹣2)代入y=ax2,得到a=﹣,∴抛物线为y=﹣x2,∴x=﹣4时,y=﹣8,∴点B坐标(﹣4,﹣8),∴a=﹣,点B坐标(﹣4,﹣8).(2)设直线AB为y=kx+b,则有,解得,∴直线AB为y=x﹣4,∴过点B垂直AB的直线为y=﹣x﹣12,与y轴交于点P(0,﹣12),过点A垂直AB的直线为y=﹣x,与y轴交于点P′(0,0),∴点P在y轴上,且△ABP是以AB为直角边的三角形时.点P坐标为(0,0),或(0,﹣12).(3)如图四边形ABB′A′是正方形,过点A作y轴的垂线,过点B、点A′作x轴的垂线得到点E、F.∵直线AB解析式为y=﹣x﹣12,∴△ABF,△AA′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A′==6,∴AE=A′E=6,∴点A′坐标为(8,﹣8),∴点A到点A′是向右平移6个单位,向下平移6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x2的顶点(0,0),向右平移6个单位,向下平移6个单位得到(6,﹣6),∴此时抛物线为y=﹣(x﹣6)2﹣6.4.已知,AB=5,tan∠ABM=,点C、D、E为动点,其中点C、D在射线BM上(点C在点D的左侧),点E和点D分别在射线BA的两侧,且AC=AD,AB=AE,∠CAD=∠BAE.(1)当点C与点B重合时(如图1),联结ED,求ED的长;(2)当EA∥BM时(如图2),求四边形AEBD的面积;(3)联结CE,当△AC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点B、C间的距离.【考点】三角形综合题.【分析】(1)如图1中,延长BA交DE于F,作AH⊥BD于H,先证明BF⊥DE,EF=DF,再利用△ABH∽△DBF,得=,求出DF即可解决问题.=BD•AH,计算即可.(2)先证明四边形ADBE是平行四边形,根据S平行四边形ADBE(3)由题意AC≠AE,EC≠AC,只有EA=EC,利用四点共圆先证明四边形ADBE是平行四边形,求出DH、CH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如图1中,延长BA交DE于F,作AH⊥BD于H.在RT△ABH中,∵∠AHB=90°,∴sin∠ABH==,∴AH=3,BH==4,∵AB=AD,AH⊥BD,∴BH=DH=4,在△ABE 和△ABD中,,∴△ABD≌△ABE,∴BE=BD,∠ABE=∠ABD,∴BF⊥DE,EF=DF,∵∠ABH=∠DBF,∠AHB=∠BFD,∴△ABH∽△DBF,∴=,∴DF=,∴DE=2DF=.(2)如图2中,作AH⊥BD于H.∵AC=AD,AB=AE,∠CAD=∠BAE,∴∠AEB=∠ABE=∠ACD=∠ADC,∵AE∥BD,∴∠AEB+∠EBD=180°,∴∠EBD+∠ADC=180°,∴EB∥AD,∵AE∥BD,∴四边形ADBE是平行四边形,∴BD=AE=AB=5,AH=3,=BD•AH=15.∴S平行四边形ADBE(3)由题意AC≠AE,EC≠AC,只有EA=EC.如图3中,∵∠ACD=∠AEB(已证),∴A、C、B、E四点共圆,∵AE=EC=AB,∴=,∴=,∴∠AEC=∠ABC,∴AE∥BD,由(2)可知四边形ADBE是平行四边形,∴AE=BD=AB=5,∵AH=3,BH=4,∴DH=BD﹣BH=1,∵AC=AD,AH⊥CD,∴CH=HD=1,∴BC=BD﹣CD=3.5.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bx+c图象顶点为C,与直线y=x+m图象交于AB两点,其中A点的坐标为(3,4),B点在y轴上.(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联结AC,求∠BAC的正切值;(3)点P为直线AB上一点,若△ACP为直角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分析】(1)先把A点坐标代入y=x+m求出m得到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1,这可求出直线与y轴的交点B的坐标,然后把A点和B点坐标代入y=x2+bx+c中得到关于b、c的方程组,再解方程组求出b、c即可得到抛物线解析式;(2)如图,先抛物线解析式配成顶点式得到C(1,0),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出BC2=2,AB2=18,AC2=20,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证明△ABC为直角三角形,∠ACB=90°,于是利用正切的定义计算tan∠BAC的值;(3)分类讨论:当∠APC=90°时,有(2)得点P在B点处,此时P点坐标为(0,1);当∠ACP=90°时,利用(2)中结论得tan∠PAC==,则PC=AC,设P(t,t+1),然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到方程t2+(t+1﹣1)2=20,再解方程求出t即可得到时P点坐标.【解答】解:(1)把A(3,4)代入y=x+m得3+m=4,解得m=1∴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1,∵当x=0时,y=x+1=1,∴B(0,1),把B(0,1),A(3,4)代入y=x2+bx+c得,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1;(2)如图,∵y=x2﹣2x+1=(x﹣1)2,∴C(1,0),∴BC2=12+12=2,AB2=32+(4﹣1)2=18,AC2=(3﹣1)2+42=20,而2+18=20,∴BC2+AB2=AC2,∴△ABC为直角三角形,∠ACB=90°,∴tan∠BAC===;(3)当∠APC=90°时,点P在B点处,此时P点坐标为(0,1);当∠ACP=90°时,∵tan∠PAC==,∴PC=AC,设P(t,t+1),∴t2+(t+1﹣1)2=20,解得t1=﹣,t2=(舍去),此时P点坐标为(﹣,﹣ +1),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P点坐标为(0,1)或(﹣,﹣ +1).【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能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理解坐标与图形性质,记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直角三角形.6.如图,▱ABCD中,AB=8,AD=10,sinA=,E、F分别是边AB、BC上动点(点E不与A、B重合),且∠EDF=∠DAB,DF延长线交射线AB于G.(1)若DE⊥AB时,求DE的长度;(2)设AE=x,BG=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当△BGF为等腰三角形时,求AE的长度.【分析】(1)DE⊥AB时,根据sinA=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2中,作DM⊥AB于M,根据DG2=DM2+MG2=AGEG,列出等式即可解决问题.(3)分三种情形①BF=BG,②FB=FG,③GB=GF,根据BF∥AD,得出比例式,列方程即可解决.【解答】解:(1)如图1中,∵DE⊥AB,∴sinA==,∵AD=10,∴DE=8.(2)如图2中,作DM⊥AB于M,由(1)可知DM=8,AM=6,MG=AB﹣AM=8﹣6=2,∴DG2=DM2+MG2,∵∠DGE=∠DGA,∠GDE=∠A,∴△DGE∽△AGD,∴=,∴DG2=AGEG,∴DM2+MG2=AGEG,∴82+(2+y)2=(8+y)(8+y﹣x),∴y=(0<x<8)(3)①当BF=FG时,∵BF∥AD,∴=,∴AD=AG=10,∴y=2,即=2,解得x=2,∴AE=2.②当FB=FG时,∵BF∥AD,∴=,∴AD=DG=10,∵DM⊥AG,∴AM=MB=6,∴AG=12,∴y=4,即=4,解得x=.③当GB=GF时,∵BF∥AD,∠GBF=∠BFG,∴∠A=∠GBF,∠ADG=∠BFG,∴∠A=∠ADG,∵∠A=∠EDG,∴∠EDG=∠ADG,∴此时点E与点A重合,不合题意.综上所述AE=2或时,△BFG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锐角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上海十年中考数学压轴题24,25题

上海十年中考数学压轴题24,25题

x图12上海市十年中考数学压轴题24题考点48、代数母体型综合题 1.(2008)如图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二次函数23y x bx =-++的图像经过点(10)A -,,顶点为B .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顶点B 的坐标;(2)如果点C 的坐标为(40),,AE BC ⊥,垂足为点E ,点D 在直线AE 上,1DE =,求点D 的坐标.2.(2009)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为原点,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直线轴(如图7所示).点与点关于原点对称,直线(为常数)经过点,且与直线相交于点,联结. (1)求的值和点的坐标;(2)设点在轴的正半轴上,若是等腰三角形,求点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如果以为半径的圆与圆外切,求圆的半径.O A (10),C (04),CM x ∥B A y x b =+b B CM D OD b D P x POD △P PD P O Oxb3.(2010)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 O y ,抛物线y =-x 2+bx +c 过点A (4,0)、B (1,3)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并写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记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l ,设抛物线上的点P(m ,n )在第四象限,点P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E ,点E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F ,若四边形OAPF 的面积为20,求m 、n 的值.4.(201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如图1),一次函数334y x =+的图像与y 轴交于点A ,点M 在正比例函数32y x =的图像上,且MO =MA .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经过点A 、M . (1)求线段AM 的长;(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如果点B 在y 轴上,且位于点A 下方,点C 在上述二次函数的图像上,点D 在一次函数334y x =+的图像上,且四边形ABCD 是菱形,求点C 的坐标.5.(2012)如图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26y ax x c =++的图像经过()()4,0,1,0A B -与y 轴交于C ,点D 在线段OC 上,OD t =,点E 在第二象限内,90ADE ∠=︒,1tan ,2DAE EF OD ∠=⊥,垂足为F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线段,EF OF 的长(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3)当ECA CAO ∠=∠时,求t 的值.6.(2013)如图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为的抛物线经过点和轴正半轴上的点,= 2,.(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2)联结,求的大小;(3)如果点在轴上,且△与△相似,求点的坐标.xoy M 2(0y ax bx a =+>)A x B AO OB =0120AOB ∠=OM AOM ∠C x ABC AOM C MAB Oxy图97.(20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9),已知抛物线223y x bx c =++与x 轴交于点A (-1,0)和点B ,与y 轴交于点C (0,-2).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并写出其对称轴;(2)点E 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点F 在对称轴上,四边形ACEF 为梯形,求点F 的坐标;(3)点D 为该抛物线的顶点,设点P (t ,0),且t ﹥3,如果△BDP 和△CDP 的面积相等,求t 的值.8.(2015)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如图),抛物线y =ax 2-4与x 轴的负半轴相交于点A ,与y 轴相交于点B ,AB =25.点P 在抛物线上,线段AP 与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 ,线段BP 与x 轴相交于点D .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CO 的长;(3)当tan ∠ODC =23时,求∠P AD 的正弦值.图99.(2016)如图,抛物线25y ax bx =+-(0a ≠)经过点(4,5)A -,与x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 ,与y 轴交于点C ,且5OC OB =,抛物线的顶点为D ;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2)联结AB 、BC 、CD 、DA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3)如果点E 在y 轴的正半轴上,且BEO ABC ∠=∠, 求点E 的坐标.10.(20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如图8),已知抛物线y =-x 2+bx +c 经过点A (2, 2),对称轴是直线x =1,顶点为B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和点B 的坐标;(2)点M 在对称轴上,且位于顶点上方,设它的纵坐标为m ,联结AM ,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AMB 的余切值;(3)将该抛物线向上或向下平移,使得新抛物线的顶点C原抛物线上一点P 平移后的对应点为点Q ,如果OP =OQ图 811.(20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如图10),已知抛物线c bx x y ++-=221经过 A (–1,0)和点B (0,25),顶点为C .点D 在其对称轴上且位于点C 下方,将线段DC 绕点D 按顺时针方向转90°,点C 落在抛物线上的点P 处.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 (2)求线段CD 的长;(3)将抛物线平移,使其顶点C 移到原点O 的位置.这时点P 落在点E 的位置,如果点M 在y 轴上,且以O 、D 、E 、M 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为8,求M 的坐标.12.(20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如图9),已知抛物线22=-y x x ,其顶点为A . (1)写出这条拋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A 的坐标,并说明它的变化情况; (2)我们把一条抛物线上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点叫做这条抛物线的“不动点”. ①试求抛物线22=-y x x 的“不动点”的坐标;②平移抛物线22=-y x x ,使所得新拋物线的顶点B 是该抛物线的“不动点”其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C ,且四边形OABC上海市十年中考数学压轴题25题考点49、几何母体型综合题1.(2008)已知24AB AD ==,,90DAB ∠=,AD BC ∥(如图13).E 是射线BC 上的动点(点E 与点B 不重合),M 是线段DE 的中点.(1)设BE x =,ABM △的面积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如果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DE 为直径的圆外切,求线段BE 的长;(3)联结BD ,交线段AM 于点N ,如果以A N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ME △相似,求线段BE 的长.2.(2009)已知为线段上的动点,点在射线上,且满足(如图8所示). (1)当,且点与点重合时(如图9所示),求线段的长; (2)在图8中,联结.当,且点在线段上时,设点之间的距离为,,其中表示的面积,表示的面积,求关于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3)当,且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0所示),求的大小.9023ABC AB BC AD BC P ∠===°,,,∥,BD Q AB PQ ADPC AB=2AD =Q B PC AP 32AD =Q AB B Q 、x APQ PBCS y S =△△APQ S △APQ △PBC S △PBC △yx AD AB <Q AB QPC ∠B A D M E C图13B A DC 备用图 AD P Q D A PA D P3.(2010)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半径为1的圆A 与边AB 相交于点D ,与边AC 相交于点E ,连结DE 并延长,与线段BC 的延长线交于点P . (1)当∠B =30°时,连结AP ,若△AEP 与△BDP 相似,求CE 的长; (2)若CE=2,BD=BC ,求∠BPD 的正切值; (3)若,设CE=x ,△ABC 的周长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备用) (备用) 4.(2011)在Rt △ABC 中,∠ACB =90°,BC =30,AB =50.点P 是AB 边上任意一点,直线PE ⊥AB ,与边AC 或BC 相交于E .点M 在线段AP 上,点N 在线段BP 上,EM =EN ,12sin 13EMP ∠=.(1)如图1,当点E 与点C 重合时,求CM 的长;(2)如图2,当点E 在边AC 上时,点E 不与点A 、C 重合,设AP =x ,BN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若△AME ∽△ENB (△AME 的顶点A 、M 、E 分别与△ENB 的顶点E 、N 、B 对应),求AP 的长.图1 图2 备用图1tan 3BPD ∠=5.(2012)如图8,在半径为2的扇形AOB 中,90AOB ∠=︒,点C 是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OD BC OE AC ⊥⊥,垂足分别为D E 、. (1)当=1BC 时,求线段OD 的长;(2)在DOE ∆中是否存在长度不变的边?若存在,请指出并求其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BD x ,DOE ∆的面积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它的定义域.6.(2013)在矩形ABCD 中,点P 是边AD 上的动点,联结BP ,线段BP 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 于点Q ,垂足为点M ,联结QP (如图10).已知AD =13,AB =5,设AP =x ,BQ =y . (1)求关于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的取值范围;(2)当以AP 长为半径的⊙P 和以QC 长为半径的⊙Q 外切时,求x 的值;(3)点E 在边CD 上,过点E 作直线QP 的垂线,垂足为F ,如果EF =EC =4,求x 的值.y x x OABCDE图8图10备用图7.(2014)如图10,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5,BC =8,cos B =45,点P 是边BC 上的动点,以CP 为半径的圆C 与边AD 交于点E 、F (点F 在点E 的右侧),射线CE 与射线BA 交于点G .(1)当圆C 经过点A 时,求CP 的长; (2)联结AP ,当AP ∥CG 时,求弦EF 的长; (3)当△AGE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圆C 的半径长.8.(2015)已知: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弦CD ∥AB ,动点P 、Q 分别在线段OC 、CD 上,且DQ =OP ,AP 的延长线与射线OQ 相交于点E 、与弦CD 相交于点F (点F 与点C 、D 不重合),AB =20,cos ∠AOC =54.设OP =x ,△CPF 的面积为y . (1)求证:AP =OQ ;(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当△OPE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线段OP 的长.GB EFDCP图10 ABDC备用图 AOPQ F EDCBA备用图O DCBA第 11 页 共 13 页9.(2016)如图所示,梯形ABCD 中,AB ∥DC ,90B ∠=︒,15AD =,16AB =,12BC =,点E 是边AB 上的动点,点F 是射线CD 上一点,射线ED 和射线AF 交于点G ,且AGE DAB ∠=∠;(1)求线段CD 的长;(2)如果AEG ∆是以EG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线段AE 的长;(3)如果点F 在边CD 上(不与点C 、D 重合),设AE x =,DF y =,求y 关于x 的函 数解析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10.(2017)如图9,已知⊙O 的半径长为1,AB 、AC 是⊙O 的两条弦,且AB =AC ,BO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D ,联结OA 、OC .(1)求证:△OAD ∽△ABD ;(2)当△OCD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B 、C 两点的距离;(3)记△AOB 、△AOD 、△COD 的面积分别是S 1、S 2、S 3,如果S 2是S 1和S 3的比例中项,求OD 的长.备用图图9第 12 页 共 13 页11.(2018)已知⊙O 的直径AB =2,弦AC 与弦BD 交于点E ,且OD ⊥AC ,垂足为点F .(1)如图11,如果AC =BD ,求弦AC 的长;(2)如图12,如果E 为弦BD 的中点,求∠ABD 的余切值;(3)联结BC 、CD 、DA ,如果BC 是⊙O 的内接正n 边形的一边,CD 是⊙O 的内接正(n +4)边形的一边,求△ACD 的面积.12.(2019)如图10,AD 、BD 分别是△ABC 的内角∠BAC 、∠ABC 的平分线,过点A 作AE ⊥AD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E . (1)求证: 12∠=∠E C ; (2)如图11,如果AE =AB ,且BD :DE =2:3,求cos ∠ABC 的值;(3)如果∠ABC 是锐角,且△ABC 与△ADE 相似,求∠ABC 的度数,并直接写出S △ADE ∶S △ABC 的值.图10图11 A BC D E E D CB A A BCD FE O 图11 O B A C D EF 图12 A B O 备用图第13 页共13 页。

上海十年中考数学压轴题24,25题

上海十年中考数学压轴题24,25题

x图12上海市十年中考数学压轴题24题考点48、代数母体型综合题 1.(2008)如图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二次函数23y x bx =-++的图像经过点(10)A -,,顶点为B .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顶点B 的坐标;(2)如果点C 的坐标为(40),,AE BC ⊥,垂足为点E ,点D 在直线AE 上,1DE =,求点D 的坐标.2.(2009)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为原点,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直线轴(如图7所示).点与点关于原点对称,直线(为常数)经过点,且与直线相交于点,联结. (1)求的值和点的坐标;(2)设点在轴的正半轴上,若是等腰三角形,求点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如果以为半径的圆与圆外切,求圆的半径.O A (10),C (04),CM x ∥B A y x b =+b B CM D OD b D P x POD △P PD P O Oxb3.(2010)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 O y ,抛物线y =-x 2+bx +c 过点A (4,0)、B (1,3)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并写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记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l ,设抛物线上的点P(m ,n )在第四象限,点P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E ,点E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F ,若四边形OAPF 的面积为20,求m 、n 的值.4.(201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如图1),一次函数334y x =+的图像与y 轴交于点A ,点M 在正比例函数32y x =的图像上,且MO =MA .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经过点A 、M . (1)求线段AM 的长;(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如果点B 在y 轴上,且位于点A 下方,点C 在上述二次函数的图像上,点D 在一次函数334y x =+的图像上,且四边形ABCD 是菱形,求点C 的坐标.5.(2012)如图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26y ax x c =++的图像经过()()4,0,1,0A B -与y 轴交于C ,点D 在线段OC 上,OD t =,点E 在第二象限内,90ADE ∠=︒,1tan ,2DAE EF OD ∠=⊥,垂足为F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线段,EF OF 的长(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3)当ECA CAO ∠=∠时,求t 的值.6.(2013)如图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为的抛物线经过点和轴正半轴上的点,= 2,.(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2)联结,求的大小;(3)如果点在轴上,且△与△相似,求点的坐标.xoy M 2(0y ax bx a =+>)A x B AO OB =0120AOB ∠=OM AOM ∠C x ABC AOM C MAB Oxy图97.(20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9),已知抛物线223y x bx c =++与x 轴交于点A (-1,0)和点B ,与y 轴交于点C (0,-2).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并写出其对称轴;(2)点E 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点F 在对称轴上,四边形ACEF 为梯形,求点F 的坐标;(3)点D 为该抛物线的顶点,设点P (t ,0),且t ﹥3,如果△BDP 和△CDP 的面积相等,求t 的值.8.(2015)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如图),抛物线y =ax 2-4与x 轴的负半轴相交于点A ,与y 轴相交于点B ,AB =25.点P 在抛物线上,线段AP 与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 ,线段BP 与x 轴相交于点D .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CO 的长;(3)当tan ∠ODC =23时,求∠P AD 的正弦值.图99.(2016)如图,抛物线25y ax bx =+-(0a ≠)经过点(4,5)A -,与x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 ,与y 轴交于点C ,且5OC OB =,抛物线的顶点为D ;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2)联结AB 、BC 、CD 、DA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3)如果点E 在y 轴的正半轴上,且BEO ABC ∠=∠, 求点E 的坐标.10.(20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如图8),已知抛物线y =-x 2+bx +c 经过点A (2, 2),对称轴是直线x =1,顶点为B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和点B 的坐标;(2)点M 在对称轴上,且位于顶点上方,设它的纵坐标为m ,联结AM ,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AMB 的余切值;(3)将该抛物线向上或向下平移,使得新抛物线的顶点C原抛物线上一点P 平移后的对应点为点Q ,如果OP =OQ图 811.(20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如图10),已知抛物线c bx x y ++-=221经过 A (–1,0)和点B (0,25),顶点为C .点D 在其对称轴上且位于点C 下方,将线段DC 绕点D 按顺时针方向转90°,点C 落在抛物线上的点P 处.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 (2)求线段CD 的长;(3)将抛物线平移,使其顶点C 移到原点O 的位置.这时点P 落在点E 的位置,如果点M 在y 轴上,且以O 、D 、E 、M 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为8,求M 的坐标.12.(20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如图9),已知抛物线22=-y x x ,其顶点为A . (1)写出这条拋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A 的坐标,并说明它的变化情况; (2)我们把一条抛物线上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点叫做这条抛物线的“不动点”. ①试求抛物线22=-y x x 的“不动点”的坐标;②平移抛物线22=-y x x ,使所得新拋物线的顶点B 是该抛物线的“不动点”其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C ,且四边形OABC上海市十年中考数学压轴题25题考点49、几何母体型综合题1.(2008)已知24AB AD ==,,90DAB ∠=,AD BC ∥(如图13).E 是射线BC 上的动点(点E 与点B 不重合),M 是线段DE 的中点.(1)设BE x =,ABM △的面积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如果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DE 为直径的圆外切,求线段BE 的长;(3)联结BD ,交线段AM 于点N ,如果以A N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ME △相似,求线段BE 的长.2.(2009)已知为线段上的动点,点在射线上,且满足(如图8所示). (1)当,且点与点重合时(如图9所示),求线段的长; (2)在图8中,联结.当,且点在线段上时,设点之间的距离为,,其中表示的面积,表示的面积,求关于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3)当,且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0所示),求的大小.9023ABC AB BC AD BC P ∠===°,,,∥,BD Q AB PQ ADPC AB=2AD =Q B PC AP 32AD =Q AB B Q 、x APQ PBCS y S =△△APQ S △APQ △PBC S △PBC △yx AD AB <Q AB QPC ∠B A D M E C图13B A DC 备用图 AD P Q D A PA D P3.(2010)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半径为1的圆A 与边AB 相交于点D ,与边AC 相交于点E ,连结DE 并延长,与线段BC 的延长线交于点P . (1)当∠B =30°时,连结AP ,若△AEP 与△BDP 相似,求CE 的长; (2)若CE=2,BD=BC ,求∠BPD 的正切值; (3)若,设CE=x ,△ABC 的周长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备用) (备用) 4.(2011)在Rt △ABC 中,∠ACB =90°,BC =30,AB =50.点P 是AB 边上任意一点,直线PE ⊥AB ,与边AC 或BC 相交于E .点M 在线段AP 上,点N 在线段BP 上,EM =EN ,12sin 13EMP ∠=.(1)如图1,当点E 与点C 重合时,求CM 的长;(2)如图2,当点E 在边AC 上时,点E 不与点A 、C 重合,设AP =x ,BN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若△AME ∽△ENB (△AME 的顶点A 、M 、E 分别与△ENB 的顶点E 、N 、B 对应),求AP 的长.图1 图2 备用图1tan 3BPD ∠=5.(2012)如图8,在半径为2的扇形AOB 中,90AOB ∠=︒,点C 是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OD BC OE AC ⊥⊥,垂足分别为D E 、. (1)当=1BC 时,求线段OD 的长;(2)在DOE ∆中是否存在长度不变的边?若存在,请指出并求其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BD x ,DOE ∆的面积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它的定义域.6.(2013)在矩形ABCD 中,点P 是边AD 上的动点,联结BP ,线段BP 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 于点Q ,垂足为点M ,联结QP (如图10).已知AD =13,AB =5,设AP =x ,BQ =y . (1)求关于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的取值范围;(2)当以AP 长为半径的⊙P 和以QC 长为半径的⊙Q 外切时,求x 的值;(3)点E 在边CD 上,过点E 作直线QP 的垂线,垂足为F ,如果EF =EC =4,求x 的值.y x x OABCDE图8图10备用图7.(2014)如图10,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5,BC =8,cos B =45,点P 是边BC 上的动点,以CP 为半径的圆C 与边AD 交于点E 、F (点F 在点E 的右侧),射线CE 与射线BA 交于点G .(1)当圆C 经过点A 时,求CP 的长; (2)联结AP ,当AP ∥CG 时,求弦EF 的长; (3)当△AGE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圆C 的半径长.8.(2015)已知: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弦CD ∥AB ,动点P 、Q 分别在线段OC 、CD 上,且DQ =OP ,AP 的延长线与射线OQ 相交于点E 、与弦CD 相交于点F (点F 与点C 、D 不重合),AB =20,cos ∠AOC =54.设OP =x ,△CPF 的面积为y . (1)求证:AP =OQ ;(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当△OPE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线段OP 的长.GB EFDCP图10 ABDC备用图 AOPQ F EDCBA备用图O DCBA第 11 页 共 13 页9.(2016)如图所示,梯形ABCD 中,AB ∥DC ,90B ∠=︒,15AD =,16AB =,12BC =,点E 是边AB 上的动点,点F 是射线CD 上一点,射线ED 和射线AF 交于点G ,且AGE DAB ∠=∠;(1)求线段CD 的长;(2)如果AEG ∆是以EG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线段AE 的长;(3)如果点F 在边CD 上(不与点C 、D 重合),设AE x =,DF y =,求y 关于x 的函 数解析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10.(2017)如图9,已知⊙O 的半径长为1,AB 、AC 是⊙O 的两条弦,且AB =AC ,BO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D ,联结OA 、OC .(1)求证:△OAD ∽△ABD ;(2)当△OCD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B 、C 两点的距离;(3)记△AOB 、△AOD 、△COD 的面积分别是S 1、S 2、S 3,如果S 2是S 1和S 3的比例中项,求OD 的长.备用图图9第 12 页 共 13 页11.(2018)已知⊙O 的直径AB =2,弦AC 与弦BD 交于点E ,且OD ⊥AC ,垂足为点F .(1)如图11,如果AC =BD ,求弦AC 的长;(2)如图12,如果E 为弦BD 的中点,求∠ABD 的余切值;(3)联结BC 、CD 、DA ,如果BC 是⊙O 的内接正n 边形的一边,CD 是⊙O 的内接正(n +4)边形的一边,求△ACD 的面积.12.(2019)如图10,AD 、BD 分别是△ABC 的内角∠BAC 、∠ABC 的平分线,过点A 作AE ⊥AD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E . (1)求证: 12∠=∠E C ; (2)如图11,如果AE =AB ,且BD :DE =2:3,求cos ∠ABC 的值;(3)如果∠ABC 是锐角,且△ABC 与△ADE 相似,求∠ABC 的度数,并直接写出S △ADE ∶S △ABC 的值.图10图11 A BC D E E D CB A A BCD FE O 图11 O B A C D EF 图12 A B O 备用图第13 页共13 页。

上海市2008年—201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图文解析

上海市2008年—201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图文解析

满分解答
(1)如图 2,过点 A 作 AH⊥BC,垂足为 H.
4 ,所以 BH=4,AH=3. 5 又已知 BC=8,由于 BH=4,所以点 A 在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所以 CA=BA=5 . 如图 3,当圆 C 经过点 A 时,CP=CA =5.
在 Rt△ABH 中,AB=5 ,cosB=
图2 图3 (2)如图 4,当 AP//CG 时,由于 AE//BC,CP=CE ,所以四边形 AECP 是菱形,边长 为圆的半径 r. 过点 C 作 CQ⊥AD,垂足为 Q. 在 Rt△CEQ 中, CQ=3 ,CE= r, EQ=4-r,由勾股定理,
1 1 8 4 S△BDP= BP DE (t 3) (t 3) , 2 2 3 3
如图 6,过点 D 作 x 轴的平行线交 y 轴于 M,过点 P 作 y 轴的平行线,设两条直线交于 点 N.
8 1 4 由于 S 矩形 OMNP= t ,S△OCP=t,S△OCP= ,S△PND= (t 1) , 3 3 3 8 1 4 4 所以 S△CDP= t t (t 1) t 1 . 3 3 3 3 4 1 解方程 (t 3) t 1 ,得 t=5. 3 3
华东师大出版社荣誉出品 《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系列产品·2
上海市 2008 年—2014 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图文解析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例6 例7 例8 例9 例 10 例 11 例 12 例 12 2014 年上海市中考第 24 题 / 2 2014 年上海市中考第 25 题 / 4 2013 年上海市中考第 24 题 / 6 2013 年上海市中考第 25 题 / 8 2012 年上海市中考第 24 题 / 10 2012 年上海市中考第 25 题 / 12 2011 年上海市中考第 24 题 / 14 2011 年上海市中考第 25 题 / 16 2010 年上海市中考第 24 题 / 18 2010 年上海市中考第 25 题 / 19 2009 年上海市中考第 24 题 / 21 2009 年上海市中考第 25 题 / 23 2008 年上海市中考第 25 题 / 25

上海十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和答案解析

上海十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和答案解析

上海十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20XX 年上海市数学中考27.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且AD =5,AB =DC =2. (1)如图8,P 为AD 上的一点,满足∠BPC =∠A .图8①求证;△ABP ∽△DPC ②求AP 的长.(2)如果点P 在AD 边上移动(点P 与点A 、D 不重合),且满足∠BPE =∠A ,PE 交直线BC 于点E ,同时交直线DC 于点Q ,那么①当点Q 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设AP =x ,CQ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②当CE =1时,写出AP 的长(不必写出解题过程).27.(1)①证明:∵∠ABP =180°-∠A -∠APB ,∠DPC =180°-∠BPC -∠APB ,∠BPC =∠A ,∴∠ABP =∠DPC .∵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CD ,∴∠A =∠D .∴△ABP ∽△DPC .②解:设AP =x ,则DP =5-x ,由△ABP ∽△DPC ,得DCPD AP AB =,即252xx -=,解得x 1=1,x 2=4,则AP 的长为1或4.(2)①解:类似(1)①,易得△ABP ∽△DPQ ,∴DQ AP PD AB =.即yxx +=-252,得225212-+-=x x y ,1<x <4.②AP=2或AP=3-5.(题27是一道涉及动量与变量的考题,其中(1)可看作(2)的特例,故(2)的推断与证明均可借鉴(1)的思路.这是一种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模仿即借鉴、套用,创造即灵活变化,这是中学生学数学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世上的万事万物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质的区别,模仿的关键是发现联系,创造的关键是发现区别,并找到应付新问题的途径.)上海市20XX年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文化考试27.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在对角线AC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另一边与射线DC相交于点Q.图567 探究:设A、P两点间的距离为x.(1)当点Q在边CD上时,线段PQ与线段PB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结论;(2)当点Q在边CD上时,设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当点P在线段AC上滑动时,△PCQ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的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图5、图6、图7的形状大小相同,图5供操作、实验用,图6和图7备用)五、(本大题只有1题,满分12分,(1)、(2)、(3)题均为4分)27.图1 图2 图3(1)解:PQ =PB ……………………(1分) 证明如下:过点P 作MN ∥BC ,分别交AB 于点M ,交CD 于点N ,那么四边形AMND 和四边形BCNM 都是矩形,△AMP 和△CNP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 NP =NC =MB . ……………………(1分) ∵ ∠BPQ =90°,∴ ∠QPN +∠BPM =90°.而∠BPM +∠PBM =90°,∴ ∠QPN =∠PBM . ……………………(1分) 又∵ ∠QNP =∠PMB =90°,∴ △QNP ≌△PMB . ……………………(1分) ∴ PQ =PB . (2)解法一由(1)△QNP ≌△PMB .得NQ =MP . ∵ AP =x ,∴ AM =MP =NQ =DN =x 22,BM =PN =CN =1-x 22, ∴ CQ =CD -DQ =1-2·x 22=1-x 2. 得S △PBC =21BC ·BM =21×1×(1-x 22)=21-42x . ………………(1分) S △PCQ =21CQ ·PN =21×(1-x 2)(1-x 22)=21-x 423+21x 2 (1分) S 四边形PBCQ =S △PBC +S △PCQ =21x 2-x 2+1. 即 y =21x 2-x 2+1(0≤x <22). ……………………(1分,1分)解法二作PT ⊥BC ,T 为垂足(如图2),那么四边形PTCN 为正方形.∴ PT =CB =PN .又∠PNQ =∠PTB =90°,PB =PQ ,∴△PBT ≌△PQN .S 四边形PBCQ =S △四边形PBT +S 四边形PTCQ =S 四边形PTCQ +S △PQN =S 正方形PTCN (2分)=CN 2=(1-x 22)2=21x 2-x 2+1 ∴ y =21x 2-x 2+1(0≤x <22). ……………………(1分)(3)△PCQ 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①当点P 与点A 重合,点Q 与点D 重合,这时PQ =QC ,△PCQ 是等腰三角形, 此时x =0 ……………………(1分) ②当点Q 在边DC 的延长线上,且CP =CQ 时,△PCQ 是等腰三角形(如图3) ……………………(1分) 解法一 此时,QN =PM =x 22,CP =2-x ,CN =22CP =1-x 22. ∴CQ =QN -CN =x 22-(1-x 22)=x 2-1. 当2-x =x 2-1时,得x =1. ……………………(1分) 解法二 此时∠CPQ =21∠PCN =22.5°,∠APB =90°-22.5°=67.5°, ∠ABP =180°-(45°+67.5°)=67.5°,得∠APB =∠ABP ,∴ AP =AB =1,∴ x =1. ……………………(1分)上海市20XX年初中毕业高中招生统一考试2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1,弧AC是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的一段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2001年市数学中考27.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且AD =5,AB =DC =2. (1)如图8,P 为AD 上的一点,满足∠BPC =∠A .图8①求证;△ABP ∽△DPC ②求AP 的长.(2)如果点P 在AD 边上移动(点P 与点A 、D 不重合),且满足∠BPE =∠A ,PE 交直线BC 于点E ,同时交直线DC 于点Q ,那么①当点Q 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设AP =x ,CQ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②当CE =1时,写出AP 的长(不必写出解题过程).27.(1)①证明:∵ ∠ABP =180°-∠A -∠APB ,∠DPC =180°-∠BPC -∠APB ,∠BPC =∠A ,∴ ∠ABP =∠DPC .∵ 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CD ,∴ ∠A =∠D .∴ △ABP ∽△DPC .②解:设AP =x ,则DP =5-x ,由△ABP ∽△DPC ,得DCPD AP AB =,即252xx -=,解得x 1=1,x 2=4,则AP 的长为1或4.(2)①解:类似(1)①,易得△ABP ∽△DPQ ,∴DQ AP PD AB =.即yx x +=-252,得225212-+-=x x y ,1<x <4.②AP =2或AP =3-5.(题27是一道涉及动量与变量的考题,其中(1)可看作(2)的特例,故(2)的推断与证明均可借鉴(1)的思路.这是一种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模仿即借鉴、套用,创造即灵活变化,这是中学生学数学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世上的万事万物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质的区别,模仿的关键是发现联系,创造的关键是发现区别,并找到应付新问题的途径.)市2002年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文化考试27.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在对角线AC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另一边与射线DC相交于点Q.图5图6图7 探究:设A、P两点间的距离为x.(1)当点Q在边CD上时,线段PQ与线段PB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结论;(2)当点Q在边CD上时,设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当点P在线段AC上滑动时,△PCQ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的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图5、图6、图7的形状大小相同,图5供操作、实验用,图6和图7备用)五、(本大题只有1题,满分12分,(1)、(2)、(3)题均为4分)27.图1 图2 图3(1)解:PQ =PB ……………………(1分) 证明如下:过点P 作MN ∥BC ,分别交AB 于点M ,交CD 于点N ,那么四边形AMND 和四边形BCNM 都是矩形,△AMP 和△CNP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 NP =NC =MB . ……………………(1分) ∵ ∠BPQ =90°,∴ ∠QPN +∠BPM =90°.而∠BPM +∠PBM =90°,∴ ∠QPN =∠PBM . ……………………(1分) 又∵ ∠QNP =∠PMB =90°,∴ △QNP ≌△PMB . ……………………(1分) ∴ PQ =PB . (2)解法一由(1)△QNP ≌△PMB .得NQ =MP . ∵ AP =x ,∴ AM =MP =NQ =DN =x 22,BM =PN =CN =1-x 22, ∴ CQ =CD -DQ =1-2·x 22=1-x 2. 得S △PBC =21BC ·BM =21×1×(1-x 22)=21-42x . ………………(1分) S △PCQ =21CQ ·PN =21×(1-x 2)(1-x 22)=21-x 423+21x 2(1分) S 四边形PBCQ =S △PBC +S △PCQ =21x 2-x 2+1. 即 y =21x 2-x 2+1(0≤x <22). ……………………(1分,1分)解法二作PT ⊥BC ,T 为垂足(如图2),那么四边形PTCN 为正方形.∴ PT =CB =PN .又∠PNQ =∠PTB =90°,PB =PQ ,∴△PBT ≌△PQN . S 四边形PBCQ =S △四边形PBT +S 四边形PTCQ =S 四边形PTCQ +S △PQN =S 正方形PTCN …(2分)=CN 2=(1-x 22)2=21x 2-x 2+1 ∴ y =21x 2-x 2+1(0≤x <22). ……………………(1分)(3)△PCQ 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①当点P 与点A 重合,点Q 与点D 重合,这时PQ =QC ,△PCQ 是等腰三角形, 此时x =0 ……………………(1分) ②当点Q 在边DC 的延长线上,且CP =CQ 时,△PCQ 是等腰三角形(如图3) ……………………(1分) 解法一 此时,QN =PM =x 22,CP =2-x ,CN =22CP =1-x 22. ∴ CQ =QN -CN =x 22-(1-x 22)=x 2-1. 当2-x =x 2-1时,得x =1. ……………………(1分) 解法二 此时∠CPQ =21∠PCN =22.5°,∠APB =90°-22.5°=67.5°, ∠ABP =180°-(45°+67.5°)=67.5°,得∠APB =∠ABP ,∴ AP =AB =1,∴ x =1. ……………………(1分)市2003年初中毕业高中招生统一考试2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1,弧AC是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的一段弧。

点E是边AD上的任意一点(点E与点A、D不重合),过E作弧AC所在圆的切线,交边DC 于点F,G为切点:(1)当∠DEF=45º时,求证:点G为线段EF的中点;(2)设AE=x,FC=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将△DEF沿直线EF翻折后得△D1EF,如图,当EF=65时,讨论△AD1D与△ED1F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请加以证明;如果不相似,只要求写出结论,不要求写出理由。

2004年市中考数学试卷27、(2004•)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点的坐标为(1,0),点B在x轴上,且在点A的右侧,AB=OA,过点A和B作x轴的垂线,分别交二次函数y=x2的图象于点C和D,直线OC交BD于点M,直线CD交y轴于点H,记点C、D的的横坐标分别为x C、x D,点H的纵坐标为y H.同学发现两个结论:①S△CMD:S梯形ABMC=2:3 ②数值相等关系:x C•x D=﹣y H(1)请你验证结论①和结论②成立;(2)请你研究:如果上述框中的条件“A的坐标(1,0)”改为“A的坐标(t,0)(t>0)”,其他条件不变,结论①是否仍成立(请说明理由);(3)进一步研究:如果上述框中的条件“A的坐标(1,0)”改为“A的坐标(t,0)(t >0)”,又将条件“y=x2”改为“y=ax2(a>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x C、x D与y H有怎样的数值关系?(写出结果并说明理由)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1)可先根据AB=OA得出B点的坐标,然后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和A,B的坐标得出C,D两点的坐标,再依据C点的坐标求出直线OC的解析式.进而可求出M点的坐标,然后根据C、D两点的坐标求出直线CD的解析式进而求出D点的坐标,然后可根据这些点的坐标进行求解即可;(2)(3)的解法同(1)完全一样.解答:解:(1)由已知可得点B的坐标为(2,0),点C坐标为(1,1),点D的坐标为(2,4),由点C坐标为(1,1)易得直线OC的函数解析式为y=x,故点M的坐标为(2,2),所以S△CMD=1,S梯形ABMC=所以S△CMD:S梯形ABMC=2:3,即结论①成立.设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所以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y=3x﹣2.由上述可得,点H的坐标为(0,﹣2),y H=﹣2因为x C•x D=2,所以x C•x D=﹣y H,即结论②成立;(2)(1)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当A的坐标(t,0)(t>0)时,点B的坐标为(2t,0),点C坐标为(t,t2),点D的坐标为(2t,4t2),由点C坐标为(t,t2)易得直线OC的函数解析式为y=tx,故点M的坐标为(2t,2t2),所以S△CMD=t3,S梯形ABMC=t3.所以S△CMD:S梯形ABMC=2:3,即结论①成立.设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所以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y=3tx﹣2t2;由上述可得,点H的坐标为(0,﹣2t2),y H=﹣2t2因为x C•x D=2t2,所以x C•x D=﹣y H,即结论②成立;(3)由题意,当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a>0),且点A坐标为(t,0)(t>0)时,点C坐标为(t,at2),点D坐标为(2t,4at2),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所以直线CD 的函数解析式为y=3atx ﹣2at 2,则点H 的坐标为(0,﹣2at 2),y H =﹣2at 2.因为x C •x D =2t 2,所以x C •x D =﹣y 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图形面积的求法、函数图象的交点等知识点.2005年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数学试卷1、 (本题满分12分,每小题满分各为4分)在△ABC 中,∠ABC =90°,AB =4,BC =3,O 是边AC 上的一个动点,以点O 为圆心作半圆,与边AB 相切于点D ,交线段OC 于点E ,作EP ⊥ED ,交射线AB 于点P ,交射线CB 于点F 。

(1) 如图8,求证:△ADE ∽△AEP ;(2) 设OA =x ,A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 当BF =1时,求线段AP 的长.图9(备用图)图8PF DBCC25.1909090AP D ODA PED OD OE ODE OEDODE OED EDA PEA A A ADE AEP∴∠=∠=︒=∴∠=∠∴︒+∠=︒+∠∴∠=∠∠=∠∴∆∆()证明:连结OD切半圆于,又,,又22334,555846416584525555(0)OD CB OA AC OD OD x OE AD x x ADE AEP xAP AE y xy x y xAE AD x x x ==⇒===∆∆∴=⇒=⇒=⇒=>()同理可得:(3)5(46,90512661255E C x AP AB DO BE H DHE DJEHD x PBE PDH PFB PHD PB PB AP x x >>∆≅∆∴=∠=∠=︒∴∆∆∴=⇒=⇒=由题意可知存在三种情况但当在点左侧时BF显然大于4所以不合舍去当时如图)延长,交于易证54,1261255422x P B DO PE H DHE EJD PBF PDHBP BP x x AP <∆≅∆∆∆∴=⇒=∴=-=当时点在点的右侧延长交于点同理可得2006 年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数学试卷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7分,第(3)小题满分3分)已知点P 在线段AB 上,点O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