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防静电管理制度
无尘车间防静电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无尘车间内静电对产品和设备的损害降到最低,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和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无尘车间的生产、管理及维护工作。
三、防静电措施1. 地面防静电(1)无尘车间地面应采用防静电地板或导电地板,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2)定期检查地面导电性能,发现异常及时修复。
2. 环境湿度控制(1)无尘车间湿度应控制在40%-60%之间,避免因湿度不足而引起静电。
(2)使用加湿设备,保持车间湿度稳定。
3. 人员防静电(1)工作人员进入无尘车间前,必须穿戴防静电服装、防静电鞋和防静电手套。
(2)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防静电培训,提高其防静电意识。
4. 设备防静电(1)设备应选用防静电材料,如防静电工作台、防静电设备架等。
(2)设备接地线应完好,确保设备接地良好。
5. 电器设备防静电(1)无尘车间内电器设备应选用防静电型电器,如防静电插座、防静电变压器等。
(2)定期检查电器设备接地情况,确保接地良好。
6. 防静电材料管理(1)防静电材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库房内,避免受潮、受污染。
(2)领用防静电材料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四、管理制度1. 无尘车间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本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各项防静电措施落实到位。
2. 定期对无尘车间进行防静电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加强对防静电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
4.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无尘车间防静电管理制度旨在为生产过程提供良好的静电防护,保障产品质量和企业利益。
各部门应高度重视,认真执行,确保无尘车间静电防护工作落到实处。
物业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物业管理区域内防静电安全管理,保障业主、物业使用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止静电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物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物业管理区域内所有从事防静电作业的人员和单位。
第三条物业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防静电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防静电安全意识。
第四条物业管理单位应定期对防静电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二章防静电基础知识第五条防静电基础知识包括静电的产生、静电的消除、防静电措施等。
第六条静电的产生:物体在摩擦、分离、接触等过程中,由于电子转移,导致物体带电。
第七条静电的消除:通过导电体、离子释放、湿度调节等方式,将物体上的静电导走或释放。
第八条防静电措施:1. 选用防静电材料;2. 控制湿度;3. 使用防静电设备;4. 个人防护;5. 作业环境控制。
第三章防静电设施与器材第九条物业管理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必要的防静电设施与器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地垫、防静电地毯;2. 防静电工作台、防静电椅子;3. 防静电手套、防静电鞋;4. 防静电手环、防静电衣;5. 防静电离子发生器、防静电湿度控制器;6. 防静电接地线、防静电接地体。
第十条防静电设施与器材的购置、安装、使用和维护,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和相关标准执行。
第四章防静电作业管理第十一条防静电作业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防静电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二条防静电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手套、鞋等防护用品。
第十三条防静电作业现场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摩擦、碰撞等产生静电。
第十四条防静电作业人员应使用防静电工具,如防静电镊子、防静电螺丝刀等。
第十五条防静电作业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报告上级。
第五章防静电安全教育与培训第十六条物业管理单位应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防静电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规则
一、总则为了保障公司生产安全,预防静电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生产、科研、试验、管理等活动的人员,以及公司所有涉及静电产生和处理的设备、设施。
三、防静电原则1. 静电防护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
2. 防静电工作应遵循“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原则。
3. 防静电工作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四、防静电措施1. 设备设施(1)静电敏感设备应采取接地措施,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2)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应定期进行除油、除锈、除污等处理。
(3)静电敏感材料应存放在防静电柜或防静电容器中。
2. 操作人员(1)静电敏感操作人员应穿着防静电服装、防静电鞋。
(2)操作人员应掌握防静电知识,熟悉防静电操作规程。
(3)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防静电知识培训。
3. 环境控制(1)静电敏感区域应保持相对湿度在45%以上。
(2)静电敏感区域应避免使用易产生静电的物品。
(3)静电敏感区域应定期进行静电检测。
五、防静电管理制度1. 防静电设施的管理(1)防静电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2)防静电设施发生故障时,应及时进行修复。
2. 防静电知识的宣传与培训(1)公司应定期开展防静电知识宣传活动。
(2)公司应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防静电知识培训。
3. 静电事故的处理(1)发生静电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2)静电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
(3)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调查静电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监督检查1.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防静电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2. 操作人员应积极配合监督检查工作。
七、奖惩1. 对在防静电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防静电管理制度,造成静电事故的个人和单位,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处理。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4篇)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二、任务和原则(一)任务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是企业的重要任务。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应当针对不同的设备、工作环境、工作任务,科学合理地设置防雷、防静电措施,确保工作的平稳进行。
(二)原则1.安全第一:防雷、防静电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充分认识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为首要目标,坚决消除安全隐患。
2.科学合理:防雷、防静电工作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设置,确保有效防范雷电和静电危害。
3.全员参与:防雷、防静电工作要实行全员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维护防雷、防静电安全。
4.持续改进:防雷、防静电工作要持续改进的原则,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组织(一)设立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二)指定专人负责防雷、防静电安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四、安全管理措施(一)工作地点周边的防雷、防静电工作1.设立合适的避雷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网等,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2.建立完善的接地系统,加强对设备和建筑物的接地保护,防止雷电危害。
3.定期进行避雷装置和接地系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设备的防雷、防静电工作1.设备安装应满足防雷、防静电要求,合理设计设备布局,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2.设备应采取绝缘材料进行包装和保护,减少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3.设备周围应保持干燥,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4.设备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服装,避免静电的传递和积聚。
(三)人员的防雷、防静电工作1.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确保工作安全。
2.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减少经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3.不在雷暴天气下进行室外活动,必要时进行疏散,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静电是指物体表面或周围环境中正负电荷不平衡所产生的电荷现象。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静电问题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和生产品质的稳定性,制定和实施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势在必行。
二、防静电管理制度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内部对静电管理的要求和措施,适用于所有从事静电敏感性产品生产、储存和使用的部门和人员。
2. 职责和义务(1)企业领导层应高度重视静电管理问题,制定防静电管理制度,并确保执行的有效性;(2)部门负责人应负责组织实施防静电管理制度,并配合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3)员工应遵守防静电管理制度的要求,积极参与培训和学习,提高对静电管理的认识和意识。
3. 静电管理措施(1)建立标识系统:对静电敏感区域、静电防护区域、禁止静电防护区域进行标识,明确区域边界;(2)静电防护设施:建立完善的静电防护设施,包括静电地线、静电导电储存箱等;(3)仪器仪表的选择:在静电敏感区域使用符合防静电要求的仪器仪表;(4)人员防护:员工在进入静电敏感区域前应配戴防静电服、防静电鞋,并定期进行漏电检测等。
三、操作规程1. 静电敏感物品的处理(1)静电敏感物品应在静电防护区域内进行装配和加工,严禁在非防静电区域进行操作;(2)操作人员在接触静电敏感物品前,应先进行静电放电,确保身体不带电。
2. 储存和运输(1)静电敏感物品的储存区域应符合防静电要求,且定期进行检查;(2)在静电敏感物品的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护措施,保证物品不受静电影响。
3. 清洁和维护(1)清洁工作应使用防静电材料,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累;(2)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防止静电故障的发生。
4. 静电事故的处理(1)一旦发生静电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事故扩大;(2)对静电事故进行彻底的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善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培训和监督1. 培训计划(1)对新员工进行静电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2)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的防静电意识和操作技能。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四篇)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静电是常见的物质电荷产生的现象,具有累积、放电的特点。
在工业、办公、家庭等场所,静电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是不可忽视的。
为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和财产安全,制定本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或单位的各个工作场所,包括生产车间、实验室、办公室、仓库等。
三、责任与义务1. 公司或单位应设立防静电管理部门或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2. 所有员工要认真学习和遵守本制度,做到防静电安全管理工作的知行合一。
四、防静电设施1. 工作场所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2. 电子设备的接地线必须与大地有良好的接触,接地线的电阻应符合国家标准。
3. 工作场所应配备防静电地板,地板的电阻应符合国家标准。
4. 工作场所应配备静电放电装置,对静电进行可控的放电处理。
五、防静电装备1. 工作场所应配备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保证员工在工作时不会产生静电。
2. 所有员工必须穿着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进行工作,严禁穿着尼龙衣物和塑料鞋。
3. 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的颜色应为浅色,方便观察静电情况。
六、静电防护措施1. 在工作场所内禁止使用易产生静电的材料,如塑料袋、塑料垫、尼龙绳等。
2. 工作台面应覆盖防静电材料,防止静电累积。
3. 售货车间和仓库内的货物必须包装完好,避免静电产生和累积。
4. 需要进行静电放电处理的设备和产品,必须经过专业人员指导和操作。
七、静电监测与检测1. 工作场所应设立静电监测点,定期检测静电的存在和发展趋势。
2. 检测静电的方法和仪器应符合国家标准,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3. 发现静电超标的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员工的安全。
八、培训与宣传1. 公司或单位应定期组织静电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静电危害的认知。
2. 在工作场所内张贴静电防护安全宣传标语和标志,提醒员工注意静电的存在。
3. 员工在入职时应接受静电防护培训,并签订承诺书,保证遵守本制度。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制度概述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静电荷,具备引起电火花和电击伤害的潜在危险。
为了确保工作安全、保护设备和产品免受静电损害,制定本《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防静电管理制度2.1 静电风险评估在建设或调整工作场所时,应进行静电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评估应包括工作环境、材料、设备和人员等方面,确保全面准确的风险识别。
2.2 静电接地所有与电气设备相关的设备、工具、机械零部件和金属器皿都必须可靠接地,以确保静电的及时释放。
接地系统应经定期检查和测试,确认其有效性。
2.3 静电防护装备根据工作场所的静电风险评估结果,有必要时,工作人员应佩戴防静电鞋、防静电服、防静电手套等防护装备,以防止静电积聚和释放。
2.4 电气设备管理所有电气设备都应满足相应的安全标准,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修或更换,以减少静电风险。
2.5 静电教育培训定期组织静电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静电危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静电的原理、危害及防护方法等。
三、操作规程3.1 工作人员行为要求3.1.1 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并穿戴适当的防静电服装和防静电鞋。
3.1.2 在静电敏感区域操作时,禁止穿戴带有塑料、橡胶等材料的鞋子,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3.1.3 禁止在静电敏感区域使用禁止或未经批准的设备和工具。
3.1.4 在操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及时清除工作区域的静电积聚,防止静电危险。
3.2 静电地板和静电防护区域3.2.1 静电防护区域应使用特殊的防静电地板和静电消除装置,以确保地面是导电的,减少静电积聚。
3.2.2 工作人员应在静电防护区域内进行工作,禁止在该区域内使用无防静电措施的非必需设备。
3.3 静电敏感工艺流程3.3.1 静电敏感工艺的操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并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
3.3.2 禁止在静电敏感工艺过程中使用有可能产生静电的材料。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的防雷、防静电工作,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范围为本单位内所有人员、设备和场所。
第三条本单位成立防雷、防静电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内的防雷、防静电工作。
第二章防雷第四条本单位应制定防雷措施,并进行周期性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第五条本单位应配备并定期检测防雷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六条在雷雨天气或雷雨可能发生的情况下,本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1. 及时关闭窗户和门窗,防止雷电进入室内;2. 减少人员在户外活动,尽量避免在雷雨天气下进行户外作业;3. 严禁在高处、露天场所或者没有防雷措施的场所工作。
第七条本单位应进行防雷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测,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防雷设备的维修和更换。
第八条本单位应对建筑物进行防雷设施的设置和维护,并定期进行检测,确保其有效性。
第九条本单位应为每个工作区域配备防雷设施,并告知员工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十条本单位应设立防雷告警机制,并及时向员工发布防雷预警信息。
第三章防静电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制定防静电措施,并进行周期性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第十二条本单位应为关键区域和设备配备防静电装置,并定期检测其工作状态。
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对员工进行防静电培训,告知其防静电措施和注意事项。
第十四条本单位应定期清洁、检查和维护防静电装置,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十五条员工在进行可能产生静电的工作之前,应佩戴防静电装置,并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十六条本单位应加强对防静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十七条本单位应定期对静电敏感的设备和器材进行测试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
第十八条本单位应定期对防静电设备进行标识和检测,确保其有效性。
第四章监管第十九条本单位应定期开展对防雷、防静电措施的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二十条本单位应建立防雷、防静电档案,详细记录相关设备的维护、维修和检测情况。
防静电管理制度[3]
防静电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有效防止静电产生和静电危害,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制定本《防静电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从业人员。
任何未明示规定的事项,均参照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三、管理标准3.1 静电防范措施1.所有从业人员在进入工作区域前,必须确保身上没有静电带电,应通过相关静电防范培训并掌握防静电知识。
2.工作区域应专门设立防静电区域,对具有静电危害的设备、工具和材料进行标识。
3.静电有关设备、工具和材料应按照防静电要求进行定期检测、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
4.工作区域地面应选用防静电材料,定期检测其防静电效果。
5.在工作区域内禁止吸烟,因为烟雾中的微粒会增加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6.禁止在工作区域内使用不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清洁用品和化学品。
7.工作区域内不得放置未经防静电处理的可燃物品。
3.2 静电放电控制1.所有从业人员应佩戴符合防静电要求的工装、鞋靴、手套等防护装备。
2.严禁随意触碰带电设备、工具或被带电的材料。
3.禁止在干燥环境中进行手工拆卸和组装操作,应先增加湿度来降低静电放电的可能性。
4.在进行易产生静电的工艺操作前,必须进行静电放电措施,如使用静电接地装置、静电消除器等。
3.3 静电监测与检测1.企业应配备静电监测与检测设备,定期对工作区域内的静电情况进行监测和检测。
2.静电监测与检测记录应详实并妥善保存,必要时提供给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
3.4 事故处理与应急措施1.如发生静电事故,应立即启动事故处理与应急措施,迅速排除事故隐患。
2.发生静电事故时,应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和善后工作。
四、考核标准1.从业人员应按照规定进行防静电培训,并通过相关测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对未经培训和测试合格的人员,不得进行与防静电相关的工作。
2.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防静电知识的培训和考核,保障其持续知识更新和合规操作。
生产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生产过程中的静电安全,防止静电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静电产生的生产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化工、电子、医药等行业。
三、组织管理1. 公司成立防静电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各部门应设立防静电安全责任人,负责本部门防静电安全管理工作。
四、防静电措施1. 工艺控制(1)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合理设计防静电措施,如采用抗静电材料、控制物料流速、优化操作流程等。
(2)对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如输送带、搅拌器等,采取接地措施,确保静电及时导走。
2. 设备管理(1)定期检查防静电设备,确保其完好、有效。
(2)对于无法接地的设备,应采取其他防静电措施,如使用抗静电手套、防静电服等。
3. 物料管理(1)使用防静电容器、输送带等,降低物料摩擦产生的静电。
(2)对易燃易爆物料,加强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防静电管理。
4. 人员管理(1)员工应佩戴防静电手环、防静电鞋等个人防护用品。
(2)禁止穿着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生产区域。
(3)加强员工防静电安全培训,提高员工防静电意识。
五、静电检测与报警1. 定期对生产区域进行静电检测,确保静电水平符合安全要求。
2. 当静电水平超过安全阈值时,立即启动报警系统,通知相关人员采取措施。
六、事故处理1. 发生静电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2.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监督检查1. 防静电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各部门防静电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防静电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做好企业防静电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保障企业设备和产品的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访客及相关人员。
二、管理体系1. 管理机构:公司设立防静电管理委员会,负责防静电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和指导。
2. 责任部门:设立专门的防静电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防静电安全管理工作,包括静电防护设备的维护、防护措施的落实、员工培训等。
3. 责任人员:各部门设立专门的防静电管理人员,负责自己部门的防静电工作。
三、防静电安全管理1. 防静电设备的采购管理:公司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采购防静电设备,并及时进行检测和维护。
新进入的设备必须进行静电特性测试,合格后方可接入使用。
2. 静电防护措施的管理:公司要求各部门建立静电防护制度,定期对重要设备和工作场所进行静电防护检查,保证设备和工作场所的静电防护措施完好有效。
3. 防静电培训:公司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防静电知识和应急处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4. 静电监测:公司建立静电监测体系,对重要场所和设备进行定期的静电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静电积聚的问题。
5. 应急预案:公司制定静电事故应急预案,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处置程序,确保一旦发生静电事故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
四、员工管理1. 着装要求:员工在工作时必须穿着抗静电服装,并配戴防静电鞋、手套等抗静电用品。
2. 个人防护:员工在接触静电敏感场所和设备时,必须按照相关要求使用防静电工具,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 安全意识培训:公司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包括静电防护知识培训、安全操作规程等。
4. 防静电知识考核:公司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防静电知识考核,确保员工对防静电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五、考核与评定1. 考核内容:公司将定期对各部门的防静电工作进行考核,包括设备的维护情况、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员工的防静电知识和安全操作情况等。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I. 概述防静电管理是在相关工作场所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预防和控制静电产生和积累,并消除电击和静电火花可能导致的危险和损害。
本文将介绍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II. 防静电管理制度1. 目的和适用范围防静电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减少静电带来的风险。
本制度适用于涉及具有静电危险的工作场所和作业。
2. 责任和义务2.1 防静电管理责任所有员工都有责任遵守和执行防静电管理制度,并积极参与静电危险的预防和应对工作。
2.2 防静电管理人员指定专门的防静电管理人员,负责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相关的管理工作,包括培训、设备维护和定期检查等。
3. 静电监测与评估建立静电监测和评估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和测试,评估工作场所的静电环境和危险程度,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 防静电装备和设备4.1 防静电服装根据工作需要,提供合适的防静电服装,包括静电跳线、防静电鞋、面罩等,并要求员工按规定使用。
4.2 防静电设备和工具选用符合防静电要求的设备和工具,并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效果。
5. 静电消除和控制5.1 静电接地对于易产生静电的设备、机器和工作台等,确保其良好的接地连接,并定期检测接地情况。
5.2 静电泄漏采取措施,及时消除静电积聚,如使用静电消除器、喷雾剂等。
III. 操作规程1. 静电危险识别与评估在开展工作前,对工作场所进行静电危险识别,并评估相应的危险和风险。
2. 防静电操作要求2.1 防静电检测使用专业的仪器和设备,定期进行防静电检测,确认操作区域的静电水平是否符合要求。
2.2 防静电操作流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操作流程和步骤,确保在操作过程中减少静电产生和积聚。
3. 防静电培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防静电培训,内容包括静电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危险识别和紧急处理等。
4. 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定事故处理和报告程序,对于发生的静电相关事故,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填写事故报告,以便后续的调查和改进。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5篇)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5篇)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1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防止或减少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一、成立防雷安全领导小组,包括组长和组员,明确防雷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具体的联络办事人员。
二、制定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资金到位、救援人员到位,确保高效妥善处理灾情。
三、建立健全雷电灾害报告制度,在遭受雷电灾害后应及时向上级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灾情,并协助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分析雷电灾害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四、有专人负责关注气象部门发出的雷暴预报,并及时告知有关部门和人员。
五、为确保防雷设施安全有效,各单位应加强对防雷设施的检查维护,如发现防雷设施损坏的,应及时告知所在市(区)的防雷检测所,尽快排除防雷安全隐患。
在检测报告、合格证失效前提前十五个工作日向防雷检测所提出检测申请,积极配合做好防雷设施定期检测工作。
六、新建、扩建、改建的防雷装置必须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建,通过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后方可进行施工,投入使用前要经过防雷验收合格。
七、要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员防雷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八、对违反法律法规导致雷击责任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21、成立防雷安全领导小组:2、校安全领导小组及各班主任等有关老师,要经常开展预防雷电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防雷意识和能力。
3、在学校发生雷雨时,要迅速进入教学楼,切忌在操场上等空旷场地逗留。
4、雷电时,各教室、办公室要关闭门窗,防止雷电侵入。
人员要尽可能远离窗户,远离电灯、电话、室外天线的电线等。
5、雷电时,禁止使用电器,要提前关闭电视机、音响、影碟机、电脑等室内的用电设备,并切断电源及信号线路。
静电安全管理制度(5篇)
静电安全管理制度(一)各个有静电发生的生产岗位,除遵守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外,同时执行本制度。
(二)在生产过程中造成静电积累,静电荷不易泄漏时,静电场中的导体必须与大地作可靠的接地,其总接地电阻应少于108欧姆。
严禁穿化纤服装和铁钉鞋作业。
(三)在易燃易爆岗位操作,严禁用黑色金属敲、铲、撞击设备和铁质容器,防止突然产生放电,引起燃爆。
(四)铁质容器储存汽油、溶剂等易燃易物品时,搬动要轻拿轻放。
不准在地上拖动,防止产生放电,引起燃爆。
凡遇汽油、溶剂等物品溢出地面或倒翻时,严禁火种接近,并及时处理,防止发生火灾。
(五)严禁用泵直接向桶内喷射易燃溶剂,必须采用自流方式,使用阀门要缓慢开启,不准开足,防止冲击过大产生静电。
输送溶剂的管道必须采用导电橡胶塑料软管、塑料软管。
金属管道法是要跨接。
(六)禁止在装(移)油或其他易燃液体过程中取样,检尺或将金属物品置入罐内。
检尺或取样应在装料完毕经静置以后进行。
(七)静电消除器的安装必须紧固,接地引下线端连接不准有松动脱落;导线中间不准有接头,如有异常未经电气专业人员检查,确认完好,不准使用。
(八)静电消除器应保持清洁,不得粘有油污和可燃液体,如有应及时消除,但动作要轻、慢。
(九)架设静电消除器两头端必须高低一致,感应距离应在____公分以下。
(十)防静电设备、装置、接地等安全措施,应在工程设计时,做到“三同时”。
投入使用后应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修,并将检查、维修情况记入卡片档案。
静电安全管理制度(2)是为了防范和控制静电引起的事故和损失,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一、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2. 法律法规作为基础,科学技术作为支撑;3. 责任明确,管理层负责制;4. 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二、责任分工:1. 管理层:负责制定和审查静电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静电安全管理职责;2. 监督部门:负责对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和检查;3. 员工:必须严格遵守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演练。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静电是指物体表面所带电荷的一种现象,它在很多行业和环境中都可能引发危险,例如细微的火花可能引发爆炸。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静电引发的风险,制订和实施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制度概述防静电管理制度是一套为使用者规范防静电措施的管理框架。
它旨在确保在工作环境中静电风险得到充分认识,有效控制和预防静电相关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具体的操作规程。
三、地面接地规程1.所有静电敏感设备和相关设备都应当通过接地系统与地面连接。
2.接地系统的导电路径应当具备良好的导电能力,接地电阻应当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接地连接点的选择和位置应当根据具体设备和环境条件进行合理布置。
四、静电导电规程1.在可行的情况下,应当选择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如导电地板、导电塑料等。
2.使用防静电工具、器材和设备时,应确保其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
3.必要时,可通过使用导电性涂层或按照要求处理表面,以提高导电性。
五、防静电设施规程1.对于易产生静电的场所和设备,应当配备相应的防静电设施,如带有防静电功能的工作台、托盘等。
2.静电敏感区域应当采用防静电隔离措施,禁止携带易产生静电的材料进入。
六、防止静电积聚的操作规程1.操作人员应当穿戴合适的防静电工作服,同时避免穿戴产生静电的衣物、鞋子等物品。
2.操作人员应当定期清洁和保养防静电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七、静电释放和防护规程1.操作人员在进行与静电相关的工作时,应当使用专用的静电放电工具,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
2.操作人员应当接受相关的防静电培训,了解静电释放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八、监测和检测规程1.建立静电监测和检测制度,定期对静电相关设备和环境进行检测和监测。
2.确保监测和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记录。
九、事故应急处理规程1.建立静电事故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在发生静电相关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2.指定专人负责事故应急处理,建立应急处理小组,确保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前言静电是在许多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静电的产生和传导,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制定和执行一套健全的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求。
二、防静电管理制度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防静电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工作场所和生产过程中的静电安全,并适用于所有涉及静电产生和传导的部门和人员。
2. 责任和义务(1)公司管理层负责制定和执行防静电管理制度,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2)各部门负责落实防静电管理制度,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
(3)所有员工有义务遵守防静电操作规程,积极参与防静电安全管理。
3. 静电防护设施和装备(1)各生产车间应配备合适的静电防护设施,如静电接地装置、消除静电装置等。
(2)所有使用防静电设备的员工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并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
4. 防静电培训(1)公司应定期组织防静电培训,包括静电的基本知识、防静电操作规程以及灭静电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2)新员工入职时应进行必要的防静电培训,并进行考核。
5. 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1)应制定相应的静电事故预防措施,并进行风险评估。
(2)设立静电事故应急小组,及时应对发生的静电事故,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三、操作规程1. 静电防护措施(1)保持工作场所干燥,减少静电的积累。
(2)采用合适的静电接地装置,并保证其有效接地。
(3)使用防静电工具和设备,如防静电地垫、防静电手套等。
2. 静电传导控制(1)尽量避免静电产生的材料和装备直接接触。
可采用绝缘材料进行隔离。
(2)对于易积累静电的材料,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增加湿度、使用抗静电剂等。
3. 静电消除措施(1)使用专业的静电消除装置,对易积累静电的设备和材料进行定期消除静电。
(2)确保消除静电装置的正常运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4. 静电防护标识(1)在涉及静电危险的区域设立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静电防护。
防静电管理制度(三篇)
防静电管理制度一、总则静电是指在物体表面或体内积累的电荷相对不平衡所产生的静电现象,它具有无声、无味、无形等特点。
静电的不正确处理不仅会对设备、工作环境和员工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产生潜在风险。
为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制定本《防静电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公司范围内的任何场所,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仓库等。
三、主要内容1. 静电知识培训为了提高员工的防静电意识和知识水平,在员工入职培训和定期培训中,应加强对静电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静电的原理和危害;(2)静电的形成和释放;(3)防静电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2. 防静电区域的划分根据工作场所的实际需求,将工作区域划分为静电控制区域和非静电控制区域。
静电控制区域应具备以下条件:(1)妥善设置和维护地线、防静电地板等设施;(2)配备适合的工作服和工作鞋,杜绝使用化纤面料;(3)严禁留长指甲、戴金属饰品等;(4)合理安排工作区的温度和湿度。
3. 静电控制装备的配备和使用针对不同工作环境和实际需要,配备适当的静电控制装备,并确保正确使用。
静电控制装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防静电手套、靴子、帽子等个人防护用品;(2)静电消除器、静电地线等设备;(3)针对静电生成和积累的设备,如静电礼帽、静电防护膜等。
4. 静电消除和排除措施静电控制区域内,应设置适当的静电消除和排除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定期进行工作区域的静电消除,清理生产设备和工作台面;(2)确保设备与地线良好连接,及时发现并解决接地故障;(3)合理管理静电防护装备的使用和保养;(4)严禁在静电控制区域内存放或使用易燃易爆物品。
5. 静电控制的操作规程针对不同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制定相应的静电控制操作规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静电控制区域内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2)静电防护装备的佩戴和使用规定;(3)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如禁止吸烟、禁止使用手摇发光器具等;(4)静电控制区域内的紧急情况处理措施。
工厂防静电的管理制度
一、总则1.1 为确保本厂生产过程中的静电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产秩序,提高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有涉及静电危害的生产、操作和管理活动。
1.3 防静电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确保静电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厂部设立防静电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厂防静电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2 防静电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防静电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防静电管理工作。
2.3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防静电工作负总责,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防静电知识,落实防静电措施。
2.4 各岗位员工应严格遵守防静电操作规程,积极配合防静电管理工作。
三、防静电基础知识培训3.1 新员工入职后,应接受防静电基础知识培训,包括静电的产生、危害、防静电措施等。
3.2 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防静电知识再培训,提高员工防静电意识。
3.3 防静电培训内容包括:(1)静电的产生及危害;(2)防静电措施及操作规程;(3)静电检测方法及仪器使用;(4)防静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四、防静电措施4.1 环境控制(1)生产车间应保持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以降低静电产生。
(2)生产车间应定期进行静电检测,确保静电场强度在安全范围内。
4.2 设备管理(1)生产设备应选用防静电材料或具有防静电功能的产品。
(2)防静电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3 操作规程(1)操作人员应穿着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佩戴防静电手套。
(2)操作过程中,不得触摸金属物体,避免静电放电。
(3)搬运、装卸物品时,应使用防静电工具或采取防静电措施。
4.4 消防安全(1)生产车间应配备防静电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更换。
(2)禁止在生产车间吸烟、使用明火等可能产生静电火花的物品。
五、静电检测与事故处理5.1 静电检测(1)生产车间应定期进行静电检测,检测内容包括静电场强度、静电泄漏电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制度)防静电管理制度防静电安全规定第壹条为加强防静电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系指于易燃、可燃液体的装卸、输送、调合、采样、检尺、测温及设备清洗过程中防止产生静电和易燃、可燃液体储罐、汽车罐(槽)车、鹤管、管线、人体等已有静电的消除。
不包括雷电、杂散电流的防护和固体、气体、粉尘的防静电。
第三条应消除以下静电引燃的条件:1.有静电电荷的产生;2.有足以产生引燃性放电的静电电荷的积聚;3.有合适的火花间隙,使积聚的电荷以引燃的火花形式放电;4.于火花间隙中应有可燃性液体的蒸气——空气的混合物。
第四条根据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对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列于表1中。
表1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进入储罐和槽车时,电阻率等于或小于108Ω·m者不受本规定约束。
第五条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进入贮罐和槽车时,初流速度不应大于1m /s。
当入口管浸没200mm后可提高流速,但最高不应超过6m/s。
1.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含游离水、有机杂质以及俩种之上油品混送时的初流速度亦不应超过1m/s;2.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经过添加抗静电剂,或有专门静电消除器和静电报警仪同时具备的,流速可为6m/s;3.当液体输送管线上装有过滤器时,对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的输送,自过滤器至装料之间应有30s的缓和时间。
如满足不了缓和时间,可配置缓和器或采取其它防静电措施(见表2)。
表2进油管和所配缓和器(管)对照表第六条储(罐)、槽(车)装入易燃、可燃液体时,应做到:1.严禁从储罐上部注入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2.罐内液体应进行充分脱水后,方可进料;3.禁止对装过汽油等高挥发性产品的油罐切换注入低挥发性油品;4.于储罐变更注入油品时,应进行惰性气体置换,置换后测定空气中的油气浓度,使之符合安全规定范围;5.对于难以进行惰性气体置换的桶、槽等容器,应严格控制流速和静电接地;6.收油或注油操作时,应按规定的安全高度和充装系数进行,防止超装。
第七条调合。
1.严禁用压缩空气进行甲、乙类易燃、可燃油品的调合;2.丙类油品的调合,其中有壹个单体组分属于甲、乙类油品时,也不准用压缩空气进行调合;3.丙A类油品用压缩空气调合时,应控制风压不大于0.343MPa,且注意油品调合温度应控制于低于该油品闪点20℃。
第八条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的检尺、测温、采样规定:1.液体进入储罐,经壹定的静置时间(见表3),方可进行检尺、测温、采样等作业,但浮顶罐浮舱(盘)已接触油面或装有检尺井的贮罐,不受上述静置时间的限制;表3储罐中液体需最少静止时间表2.不准使用俩种不同材质(导电性能不同的材质,如金属器具和尼龙绳索)的检尺、测温、采样工具进行作业;3.凡是用金属材质制成的测温盒和采样器,应使用导电性材质的绳索,且和罐体进行可靠接地;4.对固定顶油罐或浮顶油罐于未浮起之前进行液体测温和测样时,不应猛拉快提,上提速度不大于0.5m/s,下落速度不大于1m/s;5.铁路罐(槽)车和汽车罐(槽)车的检尺和测温,应于装载完毕且静置2min 后进行;6.储罐于收料过程中,会聚积大量静电荷,应逐步采用自动检尺、测温和采样设备;7.工作人员于检尺、测温和采样前,应消除人体所带静电;8.于检尺口、采样口和活动盖板之间应增加防静电的柔性材料,以防止产生火花;9.检尺时,应沿检尺槽壁缓慢下尺。
第九条汽车罐(槽)车装卸规定:1.汽车罐(槽)车于进行装卸作业之前,应将车体接地;2.装卸操作完毕,应经过表3规定的静置时间,才能进行提升鹤管、拆除接地线等作业;3.汽车罐车浸没装油速度应满足下式关系:VD≤0.5第十条小型容器盛装易燃液体规定:1.不准使用绝缘材料的桶于作业现场盛装易燃液体;2.禁止用绝缘体吊挂容器盛装易燃液体;3.金属制桶盛装易燃液体前,桶体、漏斗和注油管嘴应接地;4.桶灌注油品,宜采用导电胶管(材料电阻值<104Ω)。
第十壹条为防止人体带静电产生电击或放电,引起可燃性物质着火、爆炸等事故的发生,作业前应消除人体静电。
第十二条为使人体所带静电安全泄入大地,于0类危险区新建装置应按规范要求设计、施工、验收相应消静电安全设施。
宜将地面做成导静电性地面,其电阻率应于106Ω·m左右为宜。
储罐梯子入口处,应于已接地的金属扶栏上留出0.5-1m长的裸金属面,或设静电消除器,作为手握接地体。
静电消除器应定期测试接地电阻,以保证其良好的接地性能。
第十三条防止人体带电危害,着装应注意:1.于爆炸危险场所不应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和鞋靴;2.于爆炸危险场所不应穿脱衣服、鞋靴,不准梳头;3.除雨天和于积水场所进行作业时可穿着橡胶雨衣和高统皮鞋外,均不应于爆炸危险场所穿用;4.人工清洗油罐和刷槽车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雨衣、导电胶靴。
第十四条清洗盛装易燃、可燃液体设备、器具的“六不准”:1.不准使用汽油、苯类等易燃溶剂进行设备器具和地面的清洗;2.使用液体喷洗容器时,压力不应大于0.98MPa;3.不准使用压缩空气进行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管线的清扫;4.应用所采样的同类油品对采样器进行清洗,清洗用过的和剩余的样品不准倒回罐内;5.于易燃、易爆场所不准使用化纤材质制作的拖布、抹布来拖擦物体和地面;6.不准于壹个容器内同时采用人工和机械俩种方法清洗。
第十五条接地是防静电中最基本的措施,主要是将设备或管道等金属导体和大地进行电气上的连接,使金属导体上的静电泄入大地,和大地接近同电位。
应1.于“接地连接”的各导体之间,接触应牢固可靠,确保电气通路的完好性;2.如接地连接系统有断裂点,于从事恢复性工作前,应确保断裂点周围的环境内没有易燃、易爆物质;3.于对接地连接系统的维护工作中,应重点检查螺栓紧固接点,及时更换腐蚀了的垫片;4.静电接地系统的电阻值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5.每年应对各固定设备接地电阻进行壹次测量,且建立测量数据档案,如果被测设备电阻值不符合规定,立即检修;6.于可能产生静电的场合,移动设备(工具)的接地线装拆工作应该做到:(1)于操作或移动之前,将接地线装设好;(2)操作结束后,应经过规定的静置时间,方可拆除接地线;(3)装拆接地线的接点位置应离开易燃、易爆危险部位,也不应于装卸作业的下风向。
7.如对设备、管道等进行局部检修,会造成有关物体静电连接回路断路时,应事先做好临时性接地,检修后应及时复原,且重新测定接地电阻值。
第十六条下列场所或情况应做静电接地:1.凡爆炸、火灾危险场所内可能产生静电危险的设备和管道,均应采取静电接地措施;2.生产装置上所带有的静电会危害生产或使人体遭受静电电击时。
第十七条下列情况不需要另做静电接地:1.当金属导体已和防雷保护、电气保护接地系统有可靠联接时,可不另做静2.当金属导体间有紧密的机械连接,于任何情况下,金属接触面均有足够的静电导电性时,可不另做静电跨接;3.管道系统中当金属法兰采用金属螺栓或卡子紧固时,壹般可不必另装静电连接线,但应保证至少有俩个螺栓或卡子间具有良好的导电接触面。
第十八条静电接地连接系统总泄漏电阻值应不大于106Ω,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0Ω。
静电接地连接系统的金属(包括带电金属体本身)已和其它用途的接地网共用时,接地的电阻值可由其它用途的接地要求来确定。
第十九条接地连接应依照下述方法:1.接地连接的支、干线和接地体等处,应采用螺栓紧固法相连接;2.于设备或管道的金属体的壹定位置上设有专用的接地连接端板,于“端板”和接地支线之间,加挠性跨线用螺栓紧固法连接;3.对移动式设备及工具类可应用电池夹头、鳄式夹钳、专用连接夹头、碟形螺栓等连接器械和接地支、干线相连接;4.设备、管道用金属法兰连接时,其接触电阻不大于10Ω,能够认为接触面之间有足够的静电导通性,于壹般情况下,可不另装跨接线;5.接地对象不是金属体时,应于接地物上装设紧密结合的金属体再进行接地,此种“间接接地处”应避免受机械振动、摩擦和拉压等损害。
第二十条设备、管道上静电接地连接点位置的选择:1.不受外力伤害;2.便于检查维修;3.便于和接地干线相连;4.不妨碍操作;5.不易形成和积聚危险性混合物的地方。
对设置供接地用的接地连接端板的要求:1.设备外壳(包括设备支座、耳座)裸露而预留出的金属表面;2.设备、管道上的金属螺栓连接部位;3.焊于设备、管道外壳或支座上的接地端板(或螺栓)接地连接端板材质应和被焊母材相同,端板截面应不小于40mm×3mm,如设备有保温层,则端板应伸出保温层外60mm。
第二十壹条对接地干线和接地体的具体要求:1.装置区的电气保护接地干线,可作为静电接地的干线使用,而设备、管道的静电接地线不应利用电气设备专用的零线;2.当没有电气保护接地干线可利用时,应专门设计和安装静电接地干线和接地体;3.静电接地干线于装置内应呈环状布置,不同标高的接地干线之间应有俩处相连,于每壹装置区(包括装卸栈台)的相对侧的适当位置上最少各设壹组独立的接地体,且和干线相连接;4.静电接地干线可接到其它用途的接地板上去,但不应和壹类防雷保护的接地极共用,其间距应符合防雷规范;5.孤立设备及室外管道的接地点,应根据需要设置接地体;6.接地干线和接地体所用材料按表4选择;表4接地干线和接地体所用材料表7.雷电引流线不应用于静电接地。
第二十二条对接地支线和跨接线的选择:1.“接地支线”和“跨接线”应使用有足够机械强度,且能耐腐蚀的金属导体;2.固定设备的接地支线可选用截面不小6mm的圆钢、截面不小于12mm×4mm的扁钢或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铜芯电线,大型移动设备选用截面不小于10mm2铜芯软绞线或橡套铜芯电缆。
壹般移动设备选用截面不小于4mm2多股铜芯电线作接地连线;3.振动和频繁移动的器件,应选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可挠铜芯绞线作接地连线。
第二十三条罐、塔等固定设备接地时,应考虑如下情况:1.如罐、塔等固定设备的金属壳体已作防雷接地,则此设备可不另做静电的接地连接;2.罐、塔等孤立设备的金属体用螺栓固定于混凝土基础上,或有壹部分埋设于地下,当其接地电阻小于100Ω时,不再为防静电另作接地体;3.于装置区的静电接地干线,应设专用接地体或将静电接地线接到其它用途的接地极上(壹类防雷设施除外);4.罐、塔等设备原则上要求于多个部位上进行重复接地,接地端板位置不应装于物料进出口附近;5.储存易燃液体的浮动式金属罐顶,应用挠性跨接线和罐体相接,不应少于俩处,跨接线须选用截面不少于25mm2的软铜绞线;6.凡使用称重式计量仪表的储罐,上罐及伸入罐内的绳缆均应用金属导管,且安装牢固,罐内钟罩应做接地连接;7.储罐的采样井应和罐体相跨接,于采样操作台上设有接地端板,以便采样器导电绳索、检尺工具接地用,接地端板位置应于操作口的上风向,可于操作口俩侧各设壹处,以便操作前根据风向决定接地点;8.轻质燃油储罐等内壁需涂防静电油漆时,油漆电阻率应小于108Ω·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