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纵膈引流管的护理

心包、纵膈引流管的护理
心包、纵膈引流管的护理

心包、纵膈引流管的护理

一、概述

心包:是包在心脏外面及大血管根部的网状结构,可分为纤维性心包和浆膜性心包两部分。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两侧以纵隔胸膜为界,上方达胸廓上口,下方至膈肌。

心脏手术病人因手术中肝素的应用、手术创面大,渗血多、体外循环后继发凝血功能紊乱、术中局部止血不彻底、患者凝血功能差等原因术后需放置心包、纵膈引流管,排出纵膈腔、心包内渗血、渗液,预防纵隔移位,防止造成心包填塞引起心跳骤停等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很重要。

护理

1、体位麻醉清醒后,应予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引流。

2、保持管道密闭,仔细检查引流装置的密闭性,引流瓶有无破损,各衔接处是否密封,以免漏气。搬动时用无齿止血钳双钳反向夹管,避免气体进入或引流液逆流造成感染。瓶内倒入生理盐水至0刻度线,使长管浸入水中3-4cm。

3、妥善固定为防止各种原因导致的脱管,用胶布将引流管固定于患者的胸部,应保证引流管长度不影响患者翻身并将引流瓶低于患者胸部60cm以上,

妥善固定于床旁,避免倾斜歪倒。每班检查引流管的长度,告知患者及家属引流管的重要性切勿自行拔管。如患者烦躁,必要给予时镇静镇痛及约束,防止患者拔出管道。若引流管不慎脱出,立即通知医生,有医生决定是否重置引流管。

4、保持引流管通畅无折叠、扭曲、压迫引流管;及时倾倒引流液;定时挤压管道,使其保持引流通畅,特别是术后12h内,应每30-60min挤压一次,应用止血药后更特别注意挤压引流管以免血凝块堵塞引流管口。挤压方法:双手距离置管处5cm(太近容易牵拉引流管引起疼痛,太远则影响挤压效果)开始挤压,挤压时并排相接,交替松开,顺延向下挤压,造成负压吸引的效果。

5、观察密切观察引流量的颜色、量、性质。正常情况下,心脏手术后2-3h 内引流量较多,3h后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由鲜红色变淡红色,呈浆液性。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性质粘稠,易凝血,>3ml/(kg.h),无减少趋势,则为有活动性出血,应通知医生,使用止血药,必要时再次开胸止血。引流量较多时应持续挤压引流管,以免发生堵管现象。若引流量偏多且有血凝块,突然减少或引流不畅,挤压引流管无效并伴有生命体征变化,首先考虑急性心包填塞的早期征兆。

6、更换引流瓶准备新的引流瓶,仔细检查引流装置的密闭性,引流瓶有无破损,瓶内倒入生理盐水至0刻度线,使长管浸入水中3-4cm,连接好管道。

然后挤压引流管,使引流液尽量排出,用无齿止血钳双钳反向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分离引流管跟引流瓶,连接新引流瓶,注意无菌操作。检查管道是否已紧密连接,松开止血钳,观察引流情况,妥善固定。查看引流量,记录。

7、拔管手术后48-72h,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引流液逐渐转为淡红色或黄色液体,引流量在50ml/24h以下,即可拔出引流管。拔管后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漏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保持引流口清洁干燥,注意观察引流口有无分泌物或红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8、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表现心包内血液积存称为血心包或心包填塞。急性心包积血达150ml即可限制血液回心和心脏跳动,引起急性循环衰竭,进而导致心跳骤停。表现为:进行性血压下降、脉压缩小、面色苍白、心率增快、心音遥远、颈静脉怒张、CVP进行性升高、神志烦躁不安。处理:心包穿刺或心包切开引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