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苏教版语文七上第7课《往事依依》练习题
七上语文《 往事依依》同步练习(含答案)
10.《往事依依》同步练习一、课内跟踪【基础存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这正是油菜花开的季节。
和煦的春光洒在广袤的田野上,柔和的微风吹拂着花海,金浪翻滚,一切都那么令人心kuàng神怡。
在三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我到乡下踏春,途经多处油菜花生长区。
规模()不能与江西婺源、兴化千垛等地的花田相比,但仍让人感到非常震撼。
因为所看到的成片油菜花均如锦似霞,鹅黄、浅黄、橙黄、姜黄……几乎我能想象出的与黄色有关的颜色,都随着油菜花或早或迟的开放而精彩呈现。
走进油菜花海,一簇簇金灿灿、黄澄澄的油菜花随风起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地像铺上了金色的地毯。
如此美景不少游客徜徉流连,拍照留下这春日里的一抹靓影,久久地陶醉在烂漫的春光里。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1)心kuàng神怡()(2)徜徉()2.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给括号内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B.只要C.虽然D.由于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引来无数蜜蜂翻飞其间②花海泛起层层涟漪③放眼望去④摇曳生姿A.①③④②B.④②①③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5.虽然两位国文老师教授的内容和方法有所不同,但都对作者影响深远。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同步练习1及答案doc
(仅供参考)I(20分)一、按注音填词。
(3分)这首小诗写得自然之极,毫无雕琢、造作之处,就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令人(shǎngxíny uèmù)。
它的音节十分和谐、圆满,形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写得情真意切,(gǎnrénfèifǔ)。
它流传众口,历久如新,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是(bùyánéryù)的。
二、修改短文。
(3分)一个人如果没有志气,那他就像一艘在大海中盲目航行的船,随时会触礁翻沉而把恶浪吞没;也像一片勇往直前的叶子,在生活的海洋中,有趣地漂东荡西,不知去向何方。
三、根据创设的情景,说说该如何婉转拒绝。
(3分)假如放晚学后有个同学邀请你去网吧玩电脑游戏,你如何拒绝他的邀请,既不伤害与这位同学的感情,又能劝说他及时回家?四、展开想象,模仿下面的诗句写两句话。
(3分)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五、默写:1、,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1分)2、月明别枝惊鹊,。
(1分)3、请写出《〈论语〉八则》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
(1分)4、请写出《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中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
(2分)5、请写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诗。
(3分)II(40分)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0分)陵州盐井陵州盐井,深五百余尺,皆石也。
上下甚宽广,独中间稍狭,谓之“杖鼓腰”,旧自井底用柏木为干(井架),上出井口,自木干垂绠而下,方能至水。
井侧设大车绞之。
岁久,井干摧败;屡欲新之,而井中阴气袭人,入者辄死,人皆患之。
惟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晴复止。
后有人以一木盘,满中贮水,盘底为小窍,酾水一如雨点,设于井上,谓之“雨盘”,令水下终日不绝,如此数月,井干为之一新,而陵井之利复旧。
(选自《梦溪笔谈》,有改动)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设于井上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B、而井中阴气袭人温故而知新C、以瓦布之何不试之以足D、春冬之时问塔动之因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
【拔高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往事依依》练习 苏教版
《往事依依》同步练习1、写出下列字词的拼音。
慷慨()漪()徜徉()郁()谆谆()凝()镌()淼()骚()2、成语填空。
走()无路美不()收()雀无声()瓜烂熟3、解释词语。
搜索枯肠()险峻()骚人()婵娟()绚丽()铭刻()4、选词填空。
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天,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_____(沉醉沉浸)在诗的意境中。
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缤纷的世界,_____(沉醉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绪郁郁。
③教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凝视凝注)在眼睛里。
④有时_____(凝视凝注)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
5、积累。
①《往事依依》的作者是_______,她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
②《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_,书中塑造了____位梁山英雄好汉。
6、补充完整诗句。
①青女素娥俱耐冷,_________________。
②梅雪争春未肯降,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一行白鹭上青天。
④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7、阅读《往事依依》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七年级语文往事依依同步练习(1)苏教版
往事依依同步练习(1)一、填空 18 分1、根据诗句填写上句或下句①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②五月榴花照眼明,_____________。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⑤绿树阴浓夏日长,_____________。
⑥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_____。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下列加点字注音8分cháng()徉浩淼.()阴晴雨huì()juān()刻雕镂.()纷呈.()chán()娟眼花liáo()乱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0分1、百看不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身历.其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烟波浩淼.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心旷.神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记忆犹.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镌.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往事依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芳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美不胜.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简答题8分1、课文写了哪几件往事?请用一句话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几件往事给作者带来什么好处?总起来说是什么?具体地说又有哪几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语段阅读28分①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同步练习2及答案
《往事依依》同步练习2及答案第一部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
(5分)徜.徉()浩淼.()镌.刻()如晦.()芳菲.()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先用横线标出,再将改正的字写在横线上。
(4分)风雨如晦记忆尤新津津有味走头无路红紫芳菲心旷神贻油然而生谈笑风声3.按春夏秋冬的时序排列下列诗句。
(只排序号) 。
(3分)①“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②“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③“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④“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4、辨析词义填空。
(4分)(1)凝视凝注①有时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
甚得其乐。
②教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在眼睛里。
(2)沉醉沉浸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在诗的意境之中。
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5.根据语境理解词义。
(4分)“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这里的“花环”应理解为;“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一语的意思是。
6.联系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续写一个句子。
(4分)我长大了,逐渐远离曾给我带来欢乐的卡通片和童话,畅游在“大部头”的文学名著的海洋之中。
我有时在环境恶劣的保尔筑路队里生活,有时在好汉林立的梁山泊中漫步,有时——文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第二部分:(一)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
七年级语文往事依依同步练习 苏教版
往事依依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
(5分)徜.徉()浩淼.()镌.刻()如晦.()芳菲.()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先用横线标出,再将改正的字写在横线上。
(4分)风雨如晦记忆尤新津津有味走头无路红紫芳菲心旷神贻油然而生谈笑风声3.按春夏秋冬的时序排列下列诗句。
(只排序号) 。
(3分)①“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②“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③“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④“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4、辨析词义填空。
(4分)(1)凝视凝注①有时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
甚得其乐。
②教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在眼睛里。
(2)沉醉沉浸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在诗的意境之中。
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5.根据语境理解词义。
(4分)“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这里的“花环”应理解为;“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一语的意思是。
6.联系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续写一个句子。
(4分)我长大了,逐渐远离曾给我带来欢乐的卡通片和童话,畅游在“大部头”的文学名著的海洋之中。
我有时在环境恶劣的保尔筑路队里生活,有时在好汉林立的梁山泊中漫步,有时——文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第二部分:(一)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往事依依练习苏教版 试题
介父从州今凶分市天水学校七往事依依
一、默一默
涟漪.〔〕徜徉
..〔〕浩miǎo〔〕雕镂.〔〕
juān〔〕刻 zhūn zhūn 〔〕教导雨huì〔〕 chán〔〕娟
走〔〕无路鸦〔〕无声
补充:
二、读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做到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思考:作者带着怎样的心情回忆往事?回忆了哪些往事?这些事情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想一想
再读课文,思考:这些事情为什么对作者产生了这样的影响?请结合文中具体描写的各种情状加以分析。
〔从三件往事中按顺序寻找〕
四、练一练
1.写出诗句的上下句。
〔1〕等闲识得东风面,。
〔2〕春城无处不飞花,。
〔3〕,枝间时见子初成。
〔4〕,月中霜里斗婵娟。
〔5〕,骚人搁笔费评章。
〔6〕两个黄鹂鸣翠柳,。
〔7〕梅须逊雪三分白,。
2.仿照文章描写人物神态和感受的写法,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段自己听课的感受。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往事依依》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往事依依》练习题基础题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2分)(1)枯肠()(2)徜徉()(3)浩淼()(4)雨晦()(5)雕镂()(6)慷慨()(7)婵娟()(8)镌刻()(9)谆谆()(10)铭刻()(11)芳菲()(12)绚丽()2.从下列句子中找出错别字,在其下面画杠,然后加以订正。
(10分)(1)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辐辐插图吸引住了。
()(2)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头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
()(3)脑海里常常浮现五采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4)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颂。
()(5)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摧我不断奋进。
()3.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写有关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6分)()(1)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________,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
(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________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3)这种感情________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A.糊涂编织传染B.模糊编织传染C.模糊编织感染D.模糊编写传染4.给田汉的《南归》诗划分朗读节奏。
(4分)模糊的村庄已在眼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5.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6分)(1)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6.为什么“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你能用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话加以解释吗?(8分)7.读文·联想·造句。
(6分)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
七年级上册语文《往事依依》同步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往事依依》同步练习导语:七年级上册语文《往事依依》同步练习一份如下,已经由编辑组精心整理过了,欢迎大家来使用!第一部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
(5分)徜徉( ) 浩淼( ) 镌刻( ) 如晦( ) 芳菲( )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先用横线标出,再将改正的字写在横线上。
(4分)风雨如晦记忆尤新津津有味走头无路红紫芳菲心旷神贻油然而生谈笑风声3.按春夏秋冬的时序排列下列诗句。
(只排序号) 。
(3分)①“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②“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③“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④“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4、辨析词义填空。
(4分)(1)凝视凝注①有时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
甚得其乐。
②教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在眼睛里。
(2)沉醉沉浸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在诗的意境之中。
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5.根据语境理解词义。
(4分)“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这里的“花环”应理解为;“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一语的意思是。
6.联系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续写一个句子。
(4分)我长大了,逐渐远离曾给我带来欢乐的卡通片和童话,畅游在“大部头”的文学名著的海洋之中。
我有时在环境恶劣的保尔筑路队里生活,有时在好汉林立的梁山泊中漫步,有时——文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第二部分:(一)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预习检测练习题
《往事依依》预习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加横线字或词语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浩淼(shuǐ)慷慨(kāng kǎi)婵娟(shán)
B.逃窜(chuàn)镌刻(juān)心旷神怡(tāi)
C.素娥(é)黄鹂(lí)谆谆教导(zhūn)
D.徜徉(shàng)雕镂(lòu)搁笔(gē)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辐辐插画图吸引住了。
B.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
C.脑海里常常浮现五采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D.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摧我不断奋进。
答案:B
3.下列加横线字词的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浩淼(形容水大)芳菲(花草芳香而艳丽)
B.雕镂(雕刻)谆谆教导(教诲时恳切、耐心的样子)
C.心旷神怡(愉快)沉浸(泡,浸透)
D.风物(一个地方特有的景物)油然而生(生活)
答案:D
4.下列诗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
②“轻女素娥惧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③“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
④“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③②答案:A。
七年级语文上册 《往事依依》精品同步测试 苏教版
苏教版七年级上《往事依依》同步测试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6题。
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
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
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了画中,“①”,甚得其乐。
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
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
②,③,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
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
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
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1.在横线①上填入一句话,使之与前后内容相连接。
2.在横线②③上填上一组描写梁山、水泊的一组对偶句。
(注意熟记写景的对偶句)3.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百看不厌烟波浩淼身历其境津津有味4.一幅极普通的画,小时候的“我”为什么竟能百看不厌?5.同样是读《水浒》,小时候和年龄大了之后有什么不同?6.这段文字中,看画和读《水浒》有什么共同之处?解析:1~3题是识记积累,4~6题则是阅读题中有关语言信息的筛选。
答案:1.徜徉于山水之间2.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3.略4.看多了,仿佛自己走进了画中,在山水间徜徉,享受到无限乐趣。
5.小时候读,形象鲜明,年龄大了读,理解深刻。
6.都应用了形象思维,因而记忆深刻。
【知识拓展】拓展阅读一只贝贾平凹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海里。
海水是咸的,又有着风浪的压力,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壳的样子很体面,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
有一次,他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潮了,他们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上,再没有回去。
蚂蚁、虫子立即围拢来,将他们的软肉啮掉,空剩着两个硬硬的壳。
初中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往事依依》阅读练习
《往事依依》阅读练习一.阅读理解。
1.课内阅读练习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②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③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④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⑤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⑥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⑦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⑧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⑨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⑩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⑪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⑿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⒀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解释文中的词语。
慷慨()油然而生()感慨万端()依稀()(2)用“//”划分段落内部的结构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⑿○⒀(3)“教师朗读着,进入了角色,那探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一句对人物进行了_________描写,生动而传神。
(4)本段文字的第①句与第⑿句从意思表达上来看,显然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而本段文字内在结构上则鲜明地表现出___________的思路特点。
(5)问题探究。
①“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一句中,“这种感情”到底指什么?而学生们被什么“感动了”?②联系时代背景,说说“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一句中“年轻的新派人”该作怎样理解?③请说说“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一句表达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往事依依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雕镂.(lîu)浩淼.(miǎo)慷慨.(ɡài)B.稼轩.(quān)素娥.(é)依稀.(xī)C.婵.娟(chán)徜徉.(yánɡ)镌.刻(juān)D.铭.刻(mínɡ)绚.丽(xuàn)沉浸.(jīn)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搜索枯肠记忆尤新津津有味走头无路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与会的老师们回顾了2018年上半年的工作,大家感到时间虽然转眼即逝,但流下的汗水仍历历在目....。
B.2018年的重阳节,我们来到郊外,却发现了一条臭气熏天的小河沟,真是令人心旷神怡....!C.2018年4月的伦敦书展,成就了汉语和英语等诸多语言文学美不胜收....的碰撞和交融盛况。
D.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4.《水浒传》的作者是,书中塑造了位梁山英雄好汉。
请写出一位英雄好汉的名字、绰号及与之相关的一个情节名称:。
5.综合性学习。
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在作者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了她的一生。
教师节来临之际,你班召开了以“铭记师恩,感谢师恩”为主题的班会。
请你完成下面问题。
(1)根据语境仿写。
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那是您给了我。
(2)请你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发一则短信,在祝福的同时,不要忘了写出留在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
答: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5段,回答6~9题。
6.文中叙述的是什么往事?作者认为这一往事对她而言,有什么意义?答:7.文中老师的讲课给“我”的印象很深,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请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答:8.写出本段文字能体现前后照应的句子。
答:9.文中作者对老师讲课时的情形描写得很生动、很形象,你觉得达到这一效果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一下。
答:三、美文品析阅读下文,回答10~14题。
“读好书”与“做好人”杨叔子谈到读书,我就不能不想到我念高一的母校——江西九江的同文中学。
2009年应《光明日报》“母校礼赞”专栏之约,我写了一篇《读好书做好人》稿,5月13日发表。
之所以用这个题目,因为这是同文中学的校训。
同文中学诞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之时,历经中华民族百余年苦难风雨,与民族同患难,与国家共呼吸,正如今天同文中学校园十数株150年以上树龄的香樟一样,根固于地,擎天而立,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读好书做好人”的校训真好,既可以理解为“要读好的书,要做好的人”;也可以理解为“要把书读好,要把人做好”。
不论如何理解,都可归结为:读书,要有益于身心健康;做人,要有益于国家、民族;读好书是为了做好人,做好人就要求读好书。
这个校训把为什么读书、如何读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得简扼而深刻。
笛卡尔讲得形象:“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哪一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影响最大?我真的讲不清是哪一本书起了其他书不可比拟的作用。
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日积月累的,是潜移默化的,是会从量变到质变的。
如果只凭直接的印象来判断,有两本,都是解放初期读的。
一本是小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本是哲学,艾思奇写的《大众哲学》。
前者给了我巨大的长期的鼓励,直面人生;后者给了我深刻的初步的启迪,认识世界。
小说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在1963年读到雷锋同志所讲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两者多么契合!讲法似不同,本质、境界全一致!这些一直深深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引导着我。
《大众哲学》讲“量变到质变”这一规律用的是西湖雷峰塔为什么倒塌的实例,指出抽走导致塔倒塌的最后一块砖时,就导致了质变。
当时,我就想到了我国古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两本书,使当时解放初期还只十六七岁的我下决心跟着共产党,对献身共产主义崇高的事业树立了坚定的信念。
很快,1950年1月我就入了团,1956年2月我就入了党,无论是百花争艳的春天、天高气爽的秋季,还是暑气逼人的盛夏、天寒地冻的严冬,无论是身处顺境逆境,我抚心无愧,从未对自己的坚定信念有所动摇。
汉代刘向有句话:“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善读,固然要博览,更要有重点。
善读,力求“开卷有益”。
叔本华讲得对:“我们读书之前应谨记‘不要滥读’的原则……不如用宝贵的时间专读伟人已有定评的名著,只有这些书才是开卷有益的。
”善读,名著要反复读。
苏轼讲得深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当今的时代,是开放的时代,是多元文化激荡的时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是知识数量暴增的时代,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迅速崛起的时代。
面对风云瞬息万变的时代,需要学习,需要读书,需要读好书,做好人。
(摘自2018年4月2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0.“读好书做好人”,作者觉得该怎么理解?答:11.请你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答:12.哪些书给“我”印象最深、影响最大?为什么这样说?答:13.作者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善读”?答:14.有人说:“现在是网络时代,方便快捷,不需要再花费大量时间到图书馆或书店读书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答:四、写作训练15.【写法借鉴】“观察”是写作的必要条件,这篇散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于漪老师很善于观察,她写两位老师,一位抓住了“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一位抓住了“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片段仿写】你的老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刻画。
(150字左右)答案解析1.【解析】选C。
A项中“慨”应读kǎi;B项中“轩”应读xuān;D项中“浸”应读jìn。
2.答案:尤—犹;头—投;滥—烂;瞭—缭3.【解析】选B。
“心旷神怡”指心境舒畅,精神愉快。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答案:施耐庵 108 鲁智深花和尚倒拔垂杨柳5.(1)答案:弄潮的力量青春的光亮(2)答案(示例):老师,最难忘的是您深夜仍孜孜不倦伏案备课的身影,是您“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苦口婆心。
想念您,亲爱的老师!九月十日,您的节日!学生祝您永远快乐!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信息的筛选概括。
要依据重点语句概括,如本题即可根据本段的开头一句提炼。
答案:回忆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
意义: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7.【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能力。
从“我”的表现找语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方面赏析。
答案: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镌刻:雕刻。
写出这几句诗在我心上印象之深,形象地表现出老师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特点的辨析。
所谓照应,就是前面提到一个问题,后面又点到这一问题。
答案:“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9.【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作者对老师讲课时的情形描写得很生动、很形象,正是源于这两位老师上课时感情投入,据之概括即可。
答案:教古文的老师喜欢大声朗诵,他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
另一位老师朗诵时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10.【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
通读文章,找到相关语段,即第2段,提炼概括即可。
答案:读书,要有益于身心健康;做人,要有益于国家、民族;读好书是为了做好人,做好人就要求读好书。
11.答案:连用两个“无论”,列举多种情况,表现了“我”信念的坚定,突出了两本书对“我”的巨大影响。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章第4段作答,从两本书对“我”的影响、教育方面作答。
答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艾思奇的《大众哲学》。
前者给了“我”巨大的长期的鼓励,直面人生;后者给了“我”深刻的初步的启迪,认识世界。
13.【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看法的理解。
根据文章第6段,着重分析“善读”的含义,谈读书的目的、意义。
答案:善读,固然要博览,更要有重点。
善读,力求“开卷有益”,特别是名著要反复读。
14.答案: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上网查找信息有快捷的一面,但网络很复杂,需要较高的信息筛选能力,而且名著是要反复读,才能有所感悟的。
15.答案(示例):一次单元测试,我得了100分,胡老师亲切地对我说:“这次能考100分,有什么经验?回去好好想想,下午在台上给同学们说说,好吗?”这时,我觉得仿佛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一种享受成功的喜悦感油然而生。